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待到下午继续讲经的时候,封舟笑眯眯地对台下观礼的民众道:“诸位,上午的开示,我看大家听得枯燥,下午我就说些平时道观里严禁外传的道藏吧。”

    还指望封舟下午再说些高妙经藏的道士们们闻言就是一愣,台下的百姓们反倒来了兴致,胆子大的都喧哗起来,吵闹着让封舟讲那“严禁外传”的道经,甚至有人在底下乱猜,说这封真人莫不是要讲双修不成

    一下子就把百姓们的注意力吸引起来了。

    作为一个名闻遐迩的道士,马上就要举行佛道之辩的真人,封舟哪怕黄帝内经研究的再深刻,再熟悉双修之功,也不可能在罗天大醮上乱说。

    否则一旦事情传扬出去,他不但会被打成异端邪说,也会在未来的辩经之论上天然的站在弱势的地位。

    他将手中拂尘轻轻一摆,朗声道:“大家都说我道家真人,能前算五百年,后算五百年,中间能算五百年。贫道不才,今日就说一下五百年后,四川峨眉山,乃是蜀中有名的一个胜地。昔人谓西蜀山水多奇,而峨眉尤胜,这句话实在不假。西蜀神权最胜,山上的庙宇寺观不下数百,每年朝山的善男信女,不远千里而来,加以山高水秀,层峦叠蟑,气象万千,那专为游山玩景的人,也着实不少……”

    光是讲经说法,庸碌百姓们又岂会记住封舟的名号,于是他便说起了后世的那本开山祖师般的巨著《蜀山剑侠传》,里面加了宋代人能听懂的笑料,一番表演下来,台下的百姓听得是如痴如醉。

    当年封舟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便和还珠楼主李寿民成为莫逆之交,与他一起讨论这本书不止一次,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这本书对道、释、儒哲思糅合的独到见解,无论写景造境、叙物述人,文采繁富典丽、奇诡纷陈,每有精彩的描写,奇句妙造,令人感觉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真要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又叹为观止、匪夷所思。

    更关键的是,书中以一个小辈人物为主角,通过她的种种奇遇,最终成为杰出弟子的故事。

    要知道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获得大众喜爱的,无一不是因为书中的文笔性和趣味性,封舟选择这本书作为开坛**的杀手锏,就是用来吸引广大百姓。

    其实他之前有过想法,把《济公传》改编成道士传,用来护佑临安百姓,但是转念一想,这道济和尚在临安的名头太过响亮,有心人很容易听出来,太容易引发因果,为智者所不取。

    只要封舟在讲这部作品的时候,将里面的与朝代相关的东西模糊处理,就足够了。

    《蜀山剑侠传》当然算讲经,因为有高僧和道士讲经说法的时候,也会常讲些“因果录”一类的因缘果报故事来警示世人。

    不管是佛经,还是道藏,里面也有种种精彩的小故事,蕴含着各种人生哲理,事实上,只要向广大百姓们宣传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便是一场功德。

    而且封舟这一场讲经,采用的是评书的方式,

    评书是一门门语言艺术,比相声还讲究说学逗唱,起源于唐朝,兴起于大宋,发扬于市井百姓之中。

    但在这个时代,评书的艺术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远没有后世的丰富多彩,封舟所讲的内容,可是才用了后世许多评书大家的的心血结晶,然后再用自己的办法下表达出来。

    在封舟的口中,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下一步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人听了欲罢不能。

    所以在临安百姓看来,这简直就是大宋朝的爽文,越听越有意思,越听越想听。

    等到了那月上树梢,天色渐晚,封舟将镇坛木当做说书人的醒木,轻轻一拍,来了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便施施然转身走了。

    台下百姓齐齐哀叹一声,只觉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哪怕封真人下了讲经台转回后殿休息,聚在丹宵宫的百姓们仍是人山人海,指望封真人能返场再说一段。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听。

    这不,封舟刚回到房中休息,来自齐云山太素宫的李云逸带着一众道士满脸怒气的进来




第475章 神通大涨
    丹宵宫乃是原来的圣德法师建立的净光寺,而当初的圣德法师乃是文殊菩萨弟子下凡,神通非凡,因此很容易收敛到巨额财富,建立起一个浩大的净光寺。

    等到圣德法师被文殊菩萨带走之后,这净光寺变成了无主之地,被封舟用巧妙手段拿到手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扩建了主殿门前的广场,仿效东京城的大相国寺,引进了许多摊位。

    毕竟宋朝已经进入市井文化社会,有商业的地方就会有人气,有人气的地方就会有人流,进而引发吸引力,造成潜在的信仰。

    到了此时此刻,丹宵宫已经成为江南第一大观,观内的大广场可以塞下近万信众,但是如今涌来数万,一时间许多人都惊慌不已,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过封舟有办法,立刻安排人在大门外构筑高台,高达十丈,站在高空可以远眺西湖,仰望夕照山的雷峰塔,封舟踏空而上,高高立在上面,阳光照在他身上,金光闪闪,更加显得他宛若天尊下凡一般。

    “那二人正是八魔当中的三魔钱青选与六魔厉吼,因为当初同黄玄极结下深仇,后来知道黄玄极是东海三仙中玄真子的弟子,奈何他不得……”

    封舟接着昨日没说完的继续讲评书,一时间,偌大的广场安静无声,只有他一人在侃侃而谈。

    而他身处高台,一言一语声音也不如何大,却清清楚楚的传到数万信众的耳朵当中,就像他在每一个人的耳边说话似的。

    许多纯心想闹事的青皮混混,没毛大虫牛二一般的人物,也很快明白过来,顿时熄了胡作非为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听评书,不知不觉之间竟然听了进去。

    发现到了这一幕,齐云山的李云逸脸色都变了。

    太乙派的道士们当然没有来,他李云逸虽然不属于太乙派,但是和魏虚正却是莫逆之交,天然的站在他的立场上。

    但是封舟这一招传音千里,彻底震撼了他。

    因为以他所见,整个江南的道门,无一人的法力超过他。

    “难怪宫门外用幻术围攻,都一败涂地,这封舟果然了得。”李云逸心中暗想。

    就在此时,有人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云逸回头视之,却见到一个身穿殿前司校尉打扮的武官,冲他微微拱手:“敢问可是齐云山太素宫的李真人”

    开始见到官府打扮的武官,李云逸心中微微一惊,等他话语中说的是“李真人”,心中便放下心来,笑道:“正是贫道。”

    “下官奉侍卫殿前步军都虞侯之命,前来请真人一谈,还请真人移步,我等求教之心,如久旱逢甘霖一般。”

    听说朝廷命官有事请教自己,李云逸顿时心中大喜,心道:“若是通过一个小小的都虞侯的桥梁,使得我太素宫能够进入朝堂,那真是大妙。”

    想到这里,微微一笑,摆出一个得道仙人的姿态,随那武官而去。

    哪知道刚刚走出人群,忽然呼啦啦一阵响,五六个殿前司打扮的武官一拥而上,直接将他捆缚住。

    “李云逸,你在皇宫门前围攻朝廷命官的事已经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什么,你们……”李云逸心中一沉,张口就叫,哪知道一张黄符贴上,顿时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封舟站在高台之上,视野极好,早就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却是不动声色,继续讲评书。

    因为李云逸不是第一个被抓的人,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抓的人。

    能够发动近百人,遮蔽皇城御林军的幻术,自然不是一个区区太乙派能做到的。

    尤其是张元宗不敢占身,只敢出主意的情况下。

    不过封舟已经不关心这点小事了。

    此时封舟已经不再讲《蜀山剑侠传》了,他开始不知不觉间讲起了《黄庭经》。

    台下百姓只觉得仙音淼淼,如在耳边绕梁一般,许多人就算捂住耳朵也能听得见封真人的微言大义,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场就有那本来是前来听评书的普通百姓心悦诚服地成为了信徒。

    能在几万人面前侃侃而谈,将一众百姓发展为信徒,许多人更是心悦诚服,暗道封真人果然是神通广大,展现玄门妙法,声闻三界,直指人心!

    只怕不久之后的佛道之辩,法海会输的五体投地。

    临安城属于行在,每天会有各种各样的聚会,但是除了每年的赛龙舟之外,很少发生这么庞大的法事活动,而且还平平安安的进行到最后。

    要知道数万人的集会,每个人随便说几句话,就能变成菜市场。可是



第476章 许仙脑抽
    绍兴二十四年夏天,丹宵宫罗天大醮之后,封舟名声大涨,宋国天子赵构也来凑热闹,特地下旨,尊封舟为护国真人,并邀请金山寺主持法海尽快进京,与封真人辩经斗法,以弘法天下。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刚经过一场罗天大醮,又来一场辩经大会,那自然是好大的一场热闹。

    要知道封舟封道长的名声在临安已经彻底打响,人人都知道他曾经在东海斩巨蟒,又听说他一个多月前扬威西夏,回京之后又破除皇帝梦魔,收的两个徒弟有秦琼、尉迟敬德的威风,可震慑宵小之辈。

    但佛门东传以来,广传世间,历代高僧层出不穷,这金金山寺的主持法海虽然名不见惊传,但主持金山寺五十多年,到底是正经的佛门高僧,这舌灿莲花的本事,应该还是有的。

    不愧是行在百姓,很快有人揭露出了两人的恩怨。

    原来封真人有一个朋友叫小青,她的姐姐白娘子,嫁给了保和堂的掌柜许大官人,而许大官人的姐夫是钱塘县衙的李捕头,因为法海与白娘子有私人恩怨,结果这法海联络临安府衙的某些败类,栽赃陷害,诬蔑白娘子和青姑娘是妖怪,结果用佛门紫金钵降妖除魔,却以失败告终。

    “那到底白娘子和青姑娘是妖怪吗”有人问道。

    “呵呵,你真是太傻太天真了,封真人斩妖除魔无数,身边的朋友自然是修道之辈,当然不会是妖怪了。”

    “对啊,听说临安官府把那几个败类差役关入监狱了,可见法海是一派胡言。”

    “这法海枉为佛门高僧,办的事太不地道了!”

    “他算什么佛门高僧金山寺的和尚干嘛要让他当主持”

    “……”

    临安街头不时有这样的议论声出现。

    这就是封舟有着地利的好处了。

    只需要撒上一些钱财,各种不利于法海的议论和段子层出不穷。

    “地狱有个规矩,谁在人间害了人,被害人的血将淹此人。一次玉皇大帝去地狱视察,发现血只浸到一个和尚的腿。就问他:‘你是何人’那和尚回答:‘贫僧是金山寺的主持智远。’玉皇大帝大怒:‘金山寺的主持作恶多端,害人无数,怎么血只及腿呢’那和尚答道:‘因为我站在上一代掌门法海的肩上!’”

    “五十年前,法湖禅师和法海竞争方丈之位,曾经指责法海糊涂,法海胜出之后,监寺将法湖逐出金山寺,罪名只有一条,泄露佛门机密。”

    ……

    当然,这样的段子只会在临安府的百姓当中流传,是不会传到佛门高僧耳中的。

    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未来的佛道辩经大会上了。

    大宋开国已经近二百年,道教不止一次被朝廷倚重,三十多年前,道教神宵派领袖级人物林灵素就被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加封金门羽客。使神霄派从奠基到兴盛,打败佛教密宗、禅宗众多高僧,修改佛祖称号,佛门险些断了传承。

    而眼前的封舟是承神宵派之流脉,一番说法,惊动十万百姓,丹宵宫瞬间成为天下第一道观,且指名道姓的要和法海辩论,分明是化私为公,忽悠皇帝尊道灭佛。

    因此,这次辩经大会,各个寺庙中有名的得道高僧,能来的都来了。

    而道门中人的心思却就复杂得多了。

    封舟虽然在道门之中名声大震,但是他同时还得罪了好几个道教门派,其中齐云山太乙派的最深。

    据说齐云山太乙派卷进了皇宫门前幻术杀人案,与之交好的几个门派都受到影响,关入监狱当中。

    太乙派魏虚正主持太乙派多年,和许许多多的道教门派关系良好,如今他被关入监狱,大家物伤其类,难免对封舟产生了一些怨恨之情。

    当然,表面上大家不会这么说的。

    道家经义崇尚“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顺势,是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乱世济世休身,盛世隐世修心,



第477章 放下执念,立地成佛
    此时的玉真子、王文卿和陈楠同时转过身来,看了一眼法海。

    封舟转过头来,看了三位师兄一眼,最后看向年纪不算最大,也没有醉醺醺的玉真子:“玉真子师兄,那位就是法海”

    他和太一宫的玉真子相识一两年,早已经以师兄弟相称呼。

    “他就是法海,”玉真子点头,“可惜了。”

    “的确可惜。”封舟道。

    玉真子诧异看了封舟一眼。

    身为太一宫的主持,玉真子法力不强,但是眼光却是一等一的高,否则也不可能坐稳皇家道观的主持之位。

    而王文卿和陈楠两人法力不低,但是混迹市井太久了,以至于该有的敏锐度降低,加上一个年老,一个醉酒,基本上只能坐在那里凑人数。

    玉真子一眼看出法海法力深厚,佛法精深,只差一步就能踏入罗汉果位,其实力修为,几不弱于灵隐寺的疯疯癫癫的道济和尚。

    玉真子可惜法海,是叹息他在这个时候不知道退让,竟然与朝廷意志作对。

    但封舟叹息,却是再说法海的罗汉果位,终生无望。

    因为有封舟在,他就不能顺利收服白素贞。

    做不到这一点,他就无法了结因果,便不能消除我执,自然难以踏上灵山,成就罗汉果位。

    法海遥遥对封舟施以佛礼,封舟颔首略作回应,对玉真子道:“此人佛法深湛,据说有斩妖除魔之能,却不知道有何所作所为”

    玉真子摇头道:“道家讲究无为,不结因果,只知道法海修为深厚,但对其事迹却少有耳闻。但今日之见,封师弟还请勿要妄动杀心。不然,佛门高僧坠落,只怕要和你不死不休了。”
1...158159160161162...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