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这模样,哪还有方才威重天地的气象?
猎户哈哈大笑:道长怕不是等了我好久,是在等好酒吧?
都一样,都一样。老道嘿嘿而笑,连忙拉着汉子进门。
苏娥眉终于从马车后面挪了出来,微微低着头,羞羞答答的看了李晔和卫小庄一眼,见两人神色如常,并没有盯着她猛瞧和笑话,暗暗松了口气,轻咳两声抬起头,一副很自然的模样,走到了火堆前坐下。
李晔笑道:略显宽大,不过无妨,到了青州城可以换。
苏娥眉抬头看了李晔一眼,意味难言,轻轻开口道:宽大一些也无妨,穿着挺好的,反正款式简单,也看不出个男女来,不必换了。
如果是道袍,款式是分不出男女,可青州城有几个穿长袍的女子?
她这话说得轻巧随意,实则带着一丝窘迫,毕竟换衣服是要钱的,他们真的没什么钱了。而且苏娥眉也知道,青州城那种大地方,衣裳肯定都贵得很。
李晔没打算深究这个话题。三人在火堆前坐到天明,这才继续赶路。好在大家都是修为不低的修士,不在意这点休息时间。
卫小庄能活动了,不用再坐马车,苏娥眉也没有要尝试一下的想法,李晔又不好一个人坐在马车上,干脆就也没坐,提着缰绳就让马车在后面跟着。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看到他们这副模样,一个个都投来惊讶的目光,不时传出一两声调笑。
苏娥眉轻咳两声,回头对李晔道:等到了青州城,将这马车卖掉,公子衣裳的钱就可以补给你了。
李晔也算摸清了苏娥眉的性子,这妮子就不愿麻烦人家,老觉得她欠自己的,索性点头同意。
你们到青州城要去找的那个人家,只怕不简单,而且难处肯定也不小。李晔忽然道,昨夜的刺杀,明显是奔着你们来的,一般人不可能出动练气中段的修士,而且对方能在你们抵达青州城前,就探知你们的行踪,更是不容小觑。
苏娥眉和卫小庄相视一眼,彼此面容都有些肃然,李晔说的是事实。然而在下山之前,师父并没有明确交代过太多,就好像这件事,原本很简单一样,两人只需要过来,就能顺手解决,而现在,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
你们要去找的人家,姓甚名谁?李晔问道。
青州崔家。苏娥眉道,师父说,到了青州城,一问便知好像是个大族。
李晔微怔,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青州崔家,青州四大家之一,也是士族世家。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李岘的妻子,也就是李晔这一世的生母,就出自青州崔家。
当年崔氏嫁给李岘,是宗室极为反对的一件事,理由是崔氏出身低贱,不配嫁入宗室。毕竟宗室那批人,看重的是河陇贵族。奈何李岘修为高绝,当时又如日中天,这件事连先帝宣宗也没说什么,所以事情就那么成了。
但李岘娶了崔氏之后,很为宗室所不喜,所到宗室轻蔑和排挤,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年李冠书李曜父子,之所以敢谋取李晔的安王爵位,就有李晔生母出身不好的原因。
后来崔氏生下这一世的李晔,没过几年就病故了,从那时起,崔家便觉得,是李岘没有照顾好崔氏,让她在长安受了委屈,生活艰难,这才早夭,所以对李岘也很有意见,加上其它各种原因,来往渐少,直到八公山之役,李岘跟崔家的关系,都很僵硬疏冷。
对了,李兄到青州来,所为何事啊?卫小庄问道。
李晔笑了笑,随意道:游历至此而已。
卫小庄哦了一声,点点头,忽然又眼前一亮:李兄帮了我们好几回,我们一直没有机会感谢,崔家跟师父还有些交情,不如李兄跟我们一起去崔家,也好招待李兄一番。
李晔悠悠道:崔家不嫌叨扰就好。
不会不会,崔家跟师父交情好着呢,而且我们这回是去帮他们的,他们肯定会好好招呼我们!卫小庄没心没肺道。
第二十章 不敢自称读书人
这就是青州城?院墙好高啊!卫小庄站在青州城前,抬头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城墙,发出敬畏的惊叹。
李晔在他旁边笑道:这个叫城墙。
城墙嘛,我知道,听师父说过。卫小庄一副我只是口误的神情,一本正经道:不过也没师父说的那么夸张,他说有一座城墙,高的跟山一样,哼,吹牛。
李晔笑了笑,作为平卢治州,青州城高沟深,不过跟长安没法比,所以李晔别无感受。
带着马车进城的时候,戍卫城门的军士,翻箱倒柜将马车严查了一番,倒不是青州在戒严,而是李晔三人步行,却带着一个空马车,怎么看不合情理。
军士没有查看到什么,怪异的看了李晔等人一眼,视线尤其在苏娥眉身上停留了很久,最终还是挥了挥手,让他们进城。
通过城门甬道,眼前豁然开朗,望着宽阔长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街道两旁密集而高大的屋舍,卫小庄装作不是第一次进城的神情,就再也绷不住,看得眼睛都直了。
别发呆了,快走。苏娥眉从他身旁走过,低声提醒了一句。
卫小庄连忙跟上,不小心撞到一个锦衣大汉,惹得对方怒目而视,他连忙赔着笑点头示意,小跑到苏娥眉身边,卫小庄不无敬畏的看着四周,压低声音道:师姐,这里人这么多,房子也都这么大,而且看着还都差不多,咱们怎么去找崔家?
苏娥眉心里也直打鼓,看了李晔背影一眼,强作镇定:慌什么,这不还有李公子吗?一看他就是经常进城的,肯定知道门路。
有道理。卫小庄点点头,一脸庆幸,还好遇到了李兄,要不然这回的差事,还真是难办了。说着连忙两步跟上李晔。
先去把马车卖了。李晔对卫小庄和苏娥眉道,去市场找个车马行,随后咱们再去崔家。
卫小庄晕晕乎乎,不知道市场和车马行是什么存在,只得大点其头表示同意:都听李兄的。
李晔回头看了苏娥眉一眼,对方依旧神色如常,并不像卫小庄一样六神无主,用穿越前那一世的话说,女神范儿还是女神范儿,不过李晔依旧敏锐的发现,苏娥眉握剑的手指,有些微发紧。
毕竟街上行人,不管男女老少,看到苏娥眉,都会转头打量几眼,一些个小娘子,更会凑到一起娇笑,这也不全是因为苏娥眉容貌惊艳,还因为她身上穿着李晔的衣袍。
本来就没有女子穿长袍的,这又不是道袍,苏娥眉虽然长腿高挑,但比李晔还是差了些,这衣袍并不合身。
接受几乎大街上所有人的注目礼,初次行走江湖和进城的苏娥眉,不可能一点紧张都没有,李晔琢磨着,去崔家之前,还是得给她换一身衣裳,这样不伦不类的,不说崔家人怎么看,她自个儿也不自在。
在车马行卖马车的时候,对方给了李晔一大袋子铜钱,约莫有十来斤。这个时代买卖货物就是这样的,大户人家购置贵重物品,常常就会让家仆扛着几大袋子铜钱出门,气势十足,当然也不方便,要不然后来也不会发明交子银票这些东西。
这么多?苏娥眉不能不惊异,当初她给李晔还马车钱的时候,可是就给了一把
这些铜钱跟我们带来的铜钱,是不是不一样?卫小庄凑过来,往钱袋子看了几眼,然后就纠结的看向李晔:一样啊!
不一样不一样,你们道观带来的铜钱,比较稀有。李晔怕苏娥眉和卫小庄难堪,敞着良心打哈哈。
苏娥眉一下子就脸红了,她羞恼的瞪了李晔一眼:你看我傻么?
她现在算是反应过来,她欠了李晔很多钱。看当时那商贾,拿着金子就跑得没影儿的模样,估摸着那团金子更值钱。
但李晔并没有提及这些,这让苏娥眉对李晔的大方,深有好感,但又觉得愧疚。
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行走江湖,义字当头,说这些俗不俗?李晔立即板起脸,用江湖前辈的口吻,一本正经的教训起来,把钱袋子交给卫小庄,来,你的钱,拿好!
苏娥眉怔了怔,看着李晔,眨了眨充满怀疑的大眼睛。
卫小庄抱着一大袋子钱,茫然无措。
走吧,去换衣裳。李晔大手一挥,如果你不想一直被人盯着看的话。
苏娥眉微窘,被人盯着看的确不自在,但是换衣裳又得花钱,她秀气的眉头蹙到一起,显得很是纠结。
李晔适时发挥大男子主义,二话不说,带着两人就找了一家气派的绸缎庄,给苏娥眉挑选现成的衣裳,店面小的绸缎庄,只怕只卖布匹没有现成衣裳。
挑选衣裳的时候,可把苏娥眉难住了,各种各种的轻衫罗裙,她根本就没法穿,因为色彩太鲜艳纹饰太华丽,完全不符合她的审美,在她看来,这些衣裳都是没法穿的。
翻看的衣裳越多,掌柜介绍得越珍贵,她的头就越低,也越来越局促,耳根越来越红,眼看着就红透了,最后李晔实在看不下去,不得不去给她弄了件道袍。
忙活了半天,李晔终于还是带着两个道人,来到了崔家大宅。
崔克礼?李晔听到苏娥眉报出这个名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眉目威严的白胡子老头形象。
崔家的门房听说众人要见崔克礼,眼神有些怪异,像看傻子似的,看他那模样,若不是看在苏娥眉和卫小庄,是道人的份上,都不会进去通报。
你们见过这个崔克礼?李晔问苏娥眉和卫小庄。
两人摇摇头,苏娥眉解释道:虽然师父说,道观常受对方接济,但他并没有到道观来过。
李晔没再多问,崔克礼他是听说过的,这一世的记忆告诉他,在崔氏还没去世的时候,就经常念叨这个名字,好像是她弟弟什么的。
众人在门房等了很久,卫小庄就快不耐烦的时候,影壁后面终于走出来一个中年仆役,着一身麻质青衫,衣角已经洗得发白,脚下也踩着布鞋,对李晔等人行礼:各位远道而来,一路劳苦,请随我来。
李晔看到这仆役的打扮,若有所思,既然是崔克礼派来迎接的人,理应是亲信一类,但看对方的穿着,未免也太寒酸了些,作为内院仆役,待遇应该是不错的,但崔家的门子都穿得比他光鲜,看样子崔克礼在崔家的处境并不好。
几人跟着这名中年仆役,在崔家大宅七拐八拐,穿过无数亭阁楼台,越走越是偏僻,路上遇到的人,也没有主动跟中年仆役打招呼的,这愈发坐实了李晔的判断。
走了足足两刻时间,周围已经没有建筑,众人穿过一座小土山,过了一片竹林,看到一条小溪,溪那边有一两亩农田,种满了时令庄稼,旁边有一片菜田,庄稼蔬菜长势颇好,而且农田梳理的很得体,引了溪水灌溉,看得出来种田的人很用心。
农田前有两座房子,共计房屋五六间,另有一个草庐,里面竟然养着一窝鸡鸭,除此之外,便是一条大黄狗。它本来趴在院子里懒洋洋的晒太阳,看到李晔等人,站起来吠了一声,然后呜咽一声,又趴着不动了,眯着眼继续晒太阳,惬意的像个老太婆。
小蛮性子懒,但很通人性,刚才那几声是跟我打招呼,你们是跟我来的,它不会为难你们。中年仆役温声说道。
小蛮?卫小庄指着大黄狗看向中年仆役,觉得很是不可思议,你说这黄狗的名字叫小蛮?
中年仆役点点头:小蛮是雌的。
卫小庄扰扰头,最终还是没有把到嘴边的话,给说出来。他不是问黄狗的性别,他是觉得,小蛮这分明是个人名啊。
中年仆役带着李晔等人进门,请众人落座,屋中别无他人,寒舍简陋,多有怠慢之处,还望诸位海涵。你们稍坐,我去准备茶水。
说着就再度出门。
苏娥眉和卫小庄,规规矩矩落座,左右打量几眼。
屋子里没什么陈设,高脚桌椅不过四套,看起来还是新搬来的,干泥地面有新鲜的划痕。书架倒是有好几排,摆满了各种典籍,书案上堆着很多稿纸,写满了字。阳光从窗户洒进来,微风吹卷稿纸,沙沙轻响,满室都是书墨清香。
李晔走过去书案看了几眼,立即被稿纸上遒劲的字体吸引,忍不住拿起来读,只不过稿纸材质一般,是最普通的那种。
读完一页书稿,李晔微微蹙眉。看书稿上的内容,明显是治学大家所书,见解独到认识深刻,应该就出自崔克礼之手。但纸张的材质未免太差。士子书生,喜欢的是风流和格调,对文房四宝的要求尤其高,稍有条件都会想尽办法提升品质,好像这些东西不好,就不足以承载他们的文气。
中年仆役端着托盘进门,给苏娥眉和卫小庄奉上茶水,见李晔站在书案前,神色微显讶异:道长也读儒家之言?
李晔笑了笑:我可不是道人,只是这两位道长的朋友。儒家之言,我也读过一些,颇有兴趣,见了崔先生这些书稿,很是钦佩。
中年仆役眼中闪过一抹异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那种异彩。
卫小庄咳嗽两声,看着中年仆役,正色道:这个,我们是来找崔先生的,不知崔先生可在?
中年仆役怔了怔:我就是。
李晔一愣,苏娥眉也觉得不可思议,卫小庄更是直接惊讶道:我说的是崔克礼先生!
在下崔克礼。中年仆役认真道,这里只有在下一人居住。
三人面面相觑,都觉得匪夷所思,这家伙不是个仆役么?
崔克礼那是声名在外的人物,更是崔家嫡系子弟,竟然穿着这么寒酸?而且看他面相,也太普通了些,丢在人海里就认不出来,不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也没见这家伙气质有多么不一般啊。
现在众人终于反应过来,门子听到他们找崔克礼的时候,为何会是那种神情。
李晔捕捉到崔克礼后面一句话,他问道:院子外的农田庄稼,都是先生种的?
崔克礼点点头,见李晔颇为讶异,便解释道:读书人耕读传家,凡事都需身体力行。儒家读书人,更是以为黎民苍生谋福为己任,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自身四肢不勤,连百姓疾苦都不能切身体会,又谈何为黎民谋福祉?
这种言论,李晔还是头一次听说。
在长安,他见过的士子多了,哪一个不是视曲水流觞诗词唱和青楼风流为雅事,视贩夫走卒为卑贱之业?韦保衡的弟弟韦江南,不就是这样的?
高中进士进入官场的读书人,一辈子都分不清韭菜蒜苗的,不是大有人在?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才是读书人的追求吧?掌权治国发号施令,决定天下百姓福祸的,不就是这些人么?
李晔不得不佩服这个衣着简朴,还自己种田养鸭的读书人,拱手由衷道:先生一番言论,振聋发聩,先生所作所为,堪为读书人表率。
崔克礼却是正色摇头,叹息一声,惭愧回礼:公子切莫如此,折煞崔某。崔某读书数十载,不过就是守着几间庐舍两亩薄田;未曾游历四海,到州县山野中去,亲眼看过百姓的艰难困苦;满腹墨水,只不过是写了些聊以自慰的文字,不曾真正为百姓做过有益的事。崔某,有亏于先贤教诲,不敢自称读书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