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而他自身,则是悬空而立。

    同样是悬空而立,他却动弹不得,如同被人掐住了咽喉!

    天下英雄?青袍男子哂笑一声。

    五指一张。

    韦江南就像被重锤击中,猛地吐出一大口鲜血,身体如断线风筝一般,轰然砸向河岸,撞到数棵柳树,不知坠向何处,再无半分动静。

    从始至终,青袍男子脸上都无神色变化。

    他一甩衣袖,飘然而去。




第九十七章 身份
    渭水河畔,杨柳树下,青袍男子面对河面,负手而立,微风轻拂,吹动他的发脚。

    宋娇一步步走来,在他身旁数步外停下。她没有去看他,同样面对河水。

    星月无声,宋娇沉默了许久,缓缓开口:你不该来的。

    青袍男子回答道:我已经来了。

    宋娇轻叹一声:东海那么大,难道还容不下你?

    青袍男子轻笑道:天下之大,可有净土?

    宋娇有些气恼:你这是诡辩!

    青袍男子沉默下来,半响后,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沉重:八公山之役后,我的确打算隐居东海,彼时我也的确下定决心,无论大唐再发生何事,我都不会再回来。

    宋娇转头看向青袍男子,面前这张脸,连她也感到陌生,那本就是一张毁容后重建的脸,当然与她记忆中的那个面目不符,她问:你既已看透世事,荣辱皆不入心,又为何回来?你当时说过,人生如梦,富贵荣辱,各安天命,既然连李晔的命运,你都已不关心,又为何还要回来?你修为已经筑基,踏入真人境界,何处不能逍遥自在,又为何执意要回来?!

    话说到后面,宋娇神色激动,情绪已经失控。

    她盯着面前这张陌生的脸:你可知道,大唐的天下虽大,但已没有你的容身之所,你回来了,就意味着死!纵然你修为已达真人境,但你能对抗皇帝吗?!

    宋娇惨笑一声,悲戚无限:你本已死了世人都以为你死了既然死了,又何必活过来?你难道还想再死一次不成?!

    青袍男子没有言语,或许是不知道该如何言语。

    宋娇说完一席话,仿佛全身力量都倾泻一空,她也沉默下来。

    良久,青袍男子出声道:当日我出海的时候,曾与师父,与你们有约,白鹿洞弟子,从此不入世俗你又为何要到他身边?

    宋娇嗤笑一声:你境界高,看透人生,领悟大道,可以抛却世俗羁绊,我却做不到。至少,在三清观碰到他的时候,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在我面前!

    所以你就假借复仇的名义,呆在他身边帮助他?也对,这的确是你的性子。青袍男子看了宋娇一眼。

    说这些做甚么!你从东海归来,出现在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难不成在你心里,我连他都保护不了,还需要你横插一脚?宋娇质问道。

    青袍男子复又看向河面,这回沉默得更久。

    他道:八公山之役后,我已心灰意冷,对大唐社稷不再抱有幻想。但我在东海的时候,夜观星相,发现了一些异变算了,不说星象,我在东海沿岸采买食物的时候,听到了他踏入练气,继承王爵,出任长安府少尹的事情。

    宋娇冷笑道:他继承王爵出仕,就踏入了权力争夺的漩涡,而下到韦保衡,上到皇帝,都不会忘记八公山的事,所以他迈出这一步,就注定了,要跟很多人为敌,遭受很多人的算计,命在旦夕。但这是他的事,跟你又有什么关系,你不是早就无牵无挂了么?

    青袍男子道:若是他没有承袭王爵,没有出仕,我也不会

    别说这些没用的!宋娇打断他,我一个字都不信!八公山之役后,你的人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你的心却已经死了,别说你还会顾念这些世俗之情!

    青袍男子再度沉默下来,他仰头看了一眼夜空,忽的,吐出一大口鲜血。

    宋娇怔了怔:你

    青袍男子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宋娇却已沉下脸来:你修为既然已经筑基,对付一个韦江南,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青袍男子抹去嘴角血迹,笑了笑:八公山之役后,承蒙师父拼却性命救我,我虽侥幸活了下来,但根基已损,出海后虽然成功筑基,但本元之伤,仍是无法复原。

    宋娇脸色白了白:那岂不是说,你每动用一次修为,都是在自损命元,伤己而后伤人?

    青袍男子不以为意道:无妨,暂时死不了。

    宋娇动了动嘴唇,终是不忍再苛责他。

    半响,宋娇问:你要不要见他?

    不必了。青袍男子摆摆手,比起见他,还有更重要的事。

    何事?

    扳倒韦保衡,清除宦官四贵,扶立新君!

    天亮了。

    李晔见宋娇从河畔走来,脸色有些苍白,便关切的问道:什么样的故人,让你见了一面之后,脸色如此难看?

    宋娇瞧了李晔一眼,心思复杂,滋味难言,终究只是摇了摇头,什么也说不出来。

    李晔见她不欲多言,便也不打算追问。

    刘知燕考虑了半夜,决心改换门庭投靠李晔,转而指证洗劫码头仓库的事,是韦保衡的人要挟指使,其实就像她说得那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现在根本没得选。

    李晔带着长安府的官差,押解长河帮帮众,并及陈江河的尸首及手下,回到落脚的村舍,准备略作休整,就加紧赶回长安。此间之事既然是韦保衡主使,只怕他已经得到事败的消息,李晔能否成功回到长安城,还是两说。

    在村舍的时候,李晔给王铎和路岩去了消息,让他们派遣人手前来接应,尤其是需要高手保护人证的周全,只要刘知燕等人能够抵达长安府衙,韦保衡的处境会如何,已是不用多言。

    现在李晔手上可用的力量不多,整个青衣衙门,其实也只有宋娇是高阶战力,这回若是韦保衡消息灵通,在长安城外派了人手接应,那么很可能在王铎路岩的人赶到之前,将李晔截住。

    袭杀李晔他们或许不敢,但袭杀人证却是一定敢的。

    此时,小山上的庐舍内,火炉已经熄灭,刘大正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脸色绷得很紧。男孩早起出门,看到刘大正竟然反常的没有开炉火,有些诧异,但是看到道人也在,男孩也没有多问,自己去准备早饭了。

    道人站在院中,脸色阴沉,很显然,昨夜与南宫第一的战斗,他输了。不过他没有被南宫第一带走,倒也是个不错的结局。只不过这结局,道人并不能接受罢了。

    你说什么?你要去找安王,找李晔?道人瞪着刘大正,满面怒容,青莲的事还未查清,那家伙很可能是我道门的罪人!你现在,要去投敌?

    刘大正吞云吐雾,面目在烟雾后显得有些模糊莫测:我刘大正,及冠之后下山,便一直跟随老安王左右,也曾征战南北,立过一些功勋,后来成为老安王贴身护卫,就连宋娇那娘们儿,在我面前也不敢吹鼻子瞪眼。彼时我刘大正就告诉过自己,跟随安王,就是我毕生追求。

    八公山之役的时候,我本该跟在老安王身边,但就是因为师门临时派下任务,这才离开老安王老安王命丧八公山,我刘大正难辞其咎!当日我若在老安王身边,就算只能为老安王挡下一剑,以老安王的修为,又怎么可能走不掉?!

    说到最后,刘大正已是声色俱厉。

    道人冷哼道:就为此事,你恨了师门这么多年,更是不顾师父劝阻,执意来此隐居可这件事,师门有什么错?我终南山有什么错?

    刘大正瞥了道人一眼:老安王修为高绝,纵然被围攻,不能胜也能走,怎会直接丧命?师门这些年在筹谋什么,你真当我不知道?不遵朝廷号令,擅传仙法于民,大肆扩充弟子,与江湖草莽结交,此番更是培植青莲,想要物色所谓的英雄人物,去祸乱大唐的天下,这等所作所为,与反贼何异?!我刘大正,半生跟着老安王,为大唐流血流汗,忠肝义胆,岂能与尔等为伍!

    刘大正!你疯了不成!道人大怒,天下修士,皆习我道门术法,皆为我道门弟子,这天下不是朝廷的,是我道门的!朝廷腐朽,道门为黎民苍生,少受昏政之苦,这才谋求推翻朝廷,塑造新的秩序!这不是造反,是替天行道!

    这些话,你回去跟师父说吧,跟我说没用。刘大正抽完烟,磕了磕烟枪,站起身,我欠师门的情分,昨日之事,已经还清,从此两不相干。我不想追究老安王之死,师门是不是出了力,出了多少力,但从今往后,你我再无瓜葛!

    言罢,刘大正招呼男孩:收拾东西,出远门!

    道人怒不可遏,一把拔出长剑,指着刘大正:你要去找李晔?你要去做朝廷的走狗?去投靠我终南山的敌人?那也得问问我手中的剑,答应不答应!

    刘大正冷笑一声。

    片刻之后,刘大正带着男孩出门,下山。

    院子庐舍,终究还是毁了,成为一片废墟。

    废墟中,道人望着插在地上的剑,面色苍白,心神不属。

    踏上山道,刘大正回头看了一眼,昨夜青袍男子驻足的地方。

    他在心头默道:整个大唐,修为能顺理成章达到真人境的,只有老安王一人

    跟随新安王,会不会有机会,再见到老安王?

    那个世人都以为已死的老安王?

    这一刻,刘大正虎目含泪。



第九十八章 和尚
    村舍小院,李晔让人给刘知燕松了绑,上官倾城端来茶水的时候,李晔倒了一碗顺手递给刘知燕,本来在揉捏活动肩膀的江湖女子,看着递到面前的茶水,愣了愣神,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她迷茫而疑惑的看了李晔一眼又一眼,终于确定这碗水的确是递给自己的,连忙双手接了过来:多谢殿下!

    小灵丹。李晔示意上官倾城,后者掏出一颗丹药,交给李晔,李晔顺手递给刘知燕,你伤得不轻,这颗丹药可以缓解你的伤势。

    刘知燕正捧着碗埋头喝水,闻言差些一口喷出来,她反应有些过激,竟然被清水给呛得面红耳赤不停咳嗽,一时有些手忙脚乱,窘迫到了极点。

    这不怪她慌乱,小灵丹虽然不是什么珍贵丹药,那也是相对而言,靠着渭水货运讨生活的刘知燕,还没见过几件像样的法器,更遑论丹药了,整个长河帮,现在也就她跟丑夫两个修士而已。

    刘知燕连忙拜下:小女子未立寸功,怎敢接受殿下赏赐?

    李晔将丹药屈指弹出,刘知燕赶紧接住,他道:既然你已决定投靠我,我也就不拿你当外人,跟我说说长河帮的情况。

    刘知燕接了丹药,自然不好还回,那就显得太不识趣,她看了李晔一眼,又连忙低下头,这个身份尊贵的宗室亲王,竟然会亲自给他倒水,还赐下丹药,这大大出乎刘知燕的预料。

    我昨夜还对他出手,他难道不恨我?刘知燕扪心自问,她很想盯着李晔看一阵,看仔细些,好知道李晔到底是什么打算,但她不能,那样太过失礼。

    渭水河帮二十四,长河帮原本排在中游位置,有帮众百余人,修士二十多人,练气术师三人。父亲是长河帮第一高手,被黑蛟帮暗算后,长河帮实力被削弱了很多。

    刘知燕双手交握,将小灵丹压在手心,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声音谈不上激动,但也不可避免带上一些感伤。

    她接着道:渭水河帮靠着渭水货运生存,在世道太平的时候,原本只是些松散的势力,聚集的也是各地老乡。近些年来,官府对货船的压榨越来越深,苛捐杂税过多,已经让很多河帮难以生存,加上各地乱匪横行,货船周全无法得到保障,很多河帮便‘穷则思变’。

    刘知燕抬头偷偷看了李晔一眼,见他始终神色如常,便继续说了下去:很多河帮开始向官府摇尾乞怜,成为官府贪墨的爪牙,有的河帮则效仿乱匪,不时劫掠别家的货船,还有的河帮仗着势力大,划下一段河道,收取过路费时局乱了,河帮也混乱不堪,很多练气修士眼见有些河帮获利丰厚,便加入进来,于是就有了大帮派各种利益争斗,也更加血腥。

    李晔沉默不语,所谓乱世将至,绝不是一句空话,朝政昏暗导致的后果,就是贪赃枉法横行,各地盗匪多发,官场上只顾争权夺利,百姓就成了最大受害者。

    就渭水河帮而言,原有的太平秩序被打破,朝廷律法成为一纸空文,大有谁有实力谁是爷,谁能勾结官府谁是爹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有多少压榨欺凌,有多少冤屈无奈,有多少家破人亡,每一贯钱,都可谓鲜血淋淋。

    李晔看着刘知燕,这个江湖女子,有着克制内敛的性子。她克制自己的情感,也克制自己的行为,所以一举一动幅度都很小,显得小心翼翼,生怕惹人不快,很像一只小小的蜗牛。

    李晔寻思着,若能整顿渭水河帮秩序,会不会有收买人心的效果,到时候能不能汇聚那些人的气运?

    不过就眼下来看,这事还有些遥远。

    李晔和刘知燕说话的时候,王离过来禀报,说是有人求见。

    李晔来到院门,向左手边看去,就见不远处,被衙役拦着两个人。

    一名身材高大肌肉壮硕的男子,带着一名还不到十岁的男孩。两人都很黑,比一般的庄稼汉还要黑,尤其是那个男孩,简直就跟块煤炭一样。

    宋娇依着门框环抱双臂,撑起胸前的大好风景,在李晔耳边冷哼一声:刘大正,他怎么来了?

    不过旋即她就想到什么,于是释然。

    李晔看到刘大正,也跟宋娇有同样的问题。

    李岘身边的亲信,李晔都见过,宋娇因为办的差事隐秘,多在江湖中活动,到了长安也基本不去安王府,所以跟李晔见得少,刘大正作为李岘的护卫,李晔却是很熟悉。

    不过八公山之役后,刘大正就没回来过,想不到今日又出现了,身边还带着个男孩。

    李晔让人将刘大正放过来,在门前相见。

    草民见过殿下。刘大正带着男孩见礼。

    刘将军,别来无恙?李晔拱手,以前刘大正就是李岘的亲兵统领,也就是王府八百甲士的主将。

    此时,村子东边,出现了一群人,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遥看向村子。

    人不多,只有四个。为首的是个年轻人,器宇轩昂,正是李克用。在他身旁,跟着一个身着袈裟,手持降魔杖的和尚。这和尚生了一副好皮囊,面如冠玉,浓眉大眼,但嘴唇却十分嫣红,皮肤也光滑的不像话,看不出年龄,给人感觉格外妖异。

    我要找的人,就在这座村子里。李克用负手望着村舍。
1...6263646566...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