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与此同时,海河衙门也在加紧制造海船战舰,远东舰队的规模必须尽快得到扩大。

    回到长安后,李晔也没太悠闲。

    且不说大唐修真文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茫茫多需要批阅的奏折,草原、安东、镇东的事务都很多。

    李振、崔克礼成天忙得晕头转向,已经开始奏请扩大三省六部,设立专门的官衙处理包括安东、镇东都护府在内的海外之事。

    李晔对此自然同意,摊子大了就是这样,管理起来会很麻烦。

    玛雅人就没这个顾虑,原住民一共就那么多人,还分散在各地各个城池,彼此互不统属,还互相敌视。

    一个统治者就带着几千几万人生活,一座神庙就够管理了,能形成科学高效的军政体系,产生优秀的治国智慧、思想、军政文明才是怪事。

    “张长安这小子看起来挺稳重的,怎么给自己惹了这么大一个麻烦”李晔将手里的奏折放下,感觉有些啼笑皆非,便问站在殿中的李振。

    李振也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按理说,一个对仕途有想法的年轻人,怎么都不可能拒绝兵部左侍郎家的亲事,“臣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折子上的事情,的确是发生了,张长安拒绝了家里安排的亲事,故而得罪了钱侍郎,今

    年的官评是中等。”

    在河西的时候,李晔对张长安的观感不错,加上对方在怀戎之战中的表现,李晔对他还是抱有厚望的,没想到现在竟然闹出了这样的乌龙。

    这份奏折是御史台呈上来的,本意是弹劾兵部左侍郎滥用职权,虽然没什么证据,但张长安的确是被打压了——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

    摆摆手,示意李振退下,李晔发动帝道之眼,观察了一阵张长安现在的情况。可惜帝道之眼只能看现在,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将来,故而也没甚么特别的发现。

    “传令青衣衙门,去查查这份奏折上的事。”李晔叫来一名宦官,将折子递给对方,让他去传自己的旨意。

    如果张长安真是在草原州办差不力,只能得个中等的官评也就罢了,倘若果真是被兵部左侍郎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让吏部同僚刻意打压张长安,李晔自然会惩治滥用职权之人。

    不过张长安要是果真为了一个牧羊女,就放弃了大好前程,这种不考虑后果不思进取的行为,简直就是奋发进取的唐人中的异类,李晔一定会很欣赏。

    数日后,青衣衙门的调查有了结果,宋娇亲自来禀报。

    “你还别说,张长安这小子有点血性,他硬是没瞧上钱侍郎的千金。这话是楚铮那小子亲口说的,当初在草原上训练新骑那半年,他刚好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经过。”

    宋娇饶有兴致的说道,在现如今的大唐,她是除了岐王之外,为数不多几个在李晔面前,还能维持自己一贯风仪的存在。

    “我调查了那个部落,很清楚格桑那丫头是喜欢张长安的,不过张长安对格桑虽然也不错,但一直不曾在夜晚进过对方的帐篷,按照牧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不过在张长安从安东都护府回来之后,情况有了明显不同,牧人们都说,现在经常看到两人出双入对。”

    听完宋娇的陈述,李晔对事情便有了完整了解。要说张长安不喜欢格桑,那明显是瞎扯,如若不然,他必定不会拒绝亲事,只是可能他自己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罢了。

    再加上一点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且才在怀戎立下奇功,难免意气勃发,这个关头不愿屈从权贵、靠女人换取进身之阶,笃信靠自己的实力也能拼出一片天,也是人之常情。

    张长安在这件事上的表现,说不上对错,只能说是选择。

    个人选择。

    摧眉折腰事权贵,虽有利而不为,坚持自己的风骨,坚守自己的骄傲,虽无利而为之。

    &nbs




第一百四十二章 重开昆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远东舰队达到数千艘货运海船的规模,从远东都护府,源源不断向大唐运回各种资源的时候,时间来到了天授四年冬天。

    当天下各大仓装满修真资源的时候,李晔开始考虑重开昆仑通道的问题。

    这一年海内晏平,百业俱兴,土豆玉米已经种满了一切适宜种植的大唐土地,百姓安居乐业,不用再为衣食住行忧虑,大唐修士在国民中的比例,随之达到了前所未有,极为恐怖的三成。

    虽然绝大部分都还未成就练气,但形势很好,这是谁都看得见的,于是国内百姓对朝廷的认同与拥戴,也达到了史所罕见的地步。

    李晔基本获得了所有大唐子民的气运,修为再度得到极大提升。

    特别是大唐对草原、安东都护府、镇东都护府辖地的有效治理,让李晔格外收获了不少“异族”百姓气运。

    他现在已经是大罗金仙境巅峰。

    配合帝道修为,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就驾驭各方势力、各种局面。

    在失去凡间香火供奉后,仙域修士实力跌了一大截。好在没有一直跌下去,一段时间后就稳了下来,算是回到了“正常水准”。在不能持续吸凡间的血的情况下,仙域修士要提升修为,就只能苦修,还得看个人资质。

    但无论如何,仙域修士的境界仍旧是跌了,除了一部分根基坚固,或者本就不享受凡间香火的修士,众人跌了一个境界到半个境界不等,这就导致仙域修士整体实力大降。

    西域之战已经箭在弦上,届时大唐必然跟大食正面对上,双方也必然要分出一个胜负,决定谁是这个世界的真正霸主,看谁能真正统一修真界。

    作为双方修士的高阶战力,仙人境修士的地位、作用毋庸置疑,在这种时候,李晔必须要将仙域修士的修为提上去。

    这就需要资源。

    李晔迫不及待打通远东航线,本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虽说昆仑通道开启之后,仙人下凡,境界会受到极大压制,以飞鸿圣佛的实力,都只能发挥不到真仙境的战力。但李晔让仙凡得到沟通,本就不是为了让仙人境修士下界纵横。

    而是为了将准备好的、该给仙域修士的那本分修真资源,让仙人通过昆仑通道带上去。

    除此之外,郡主也该回到凡间了,李晔还没皇后呢。

    为了大唐世代延续、长治久安,太子是迟早都要出现的,就眼下大唐气吞山河的大势而言,早出现要比晚出现好。

    “昆仑通道关闭的时候,仙凡隔绝,在天地法则之下,域外仙人境修士也无法来到神州大地;而若是昆仑通道开启,法则禁锢消失,域外仙人境修士就能进入大唐凡间。

    “但神州仙域之上的修士,能在对方进入到自己的地盘时,对外来者进行强大压制,甚至是轻易灭杀。”

    飞鸿圣佛听了李晔的打算,便说起昆仑通道涉及的法则规矩。

    “当初道门掌控神州仙域,在昆仑通道开启的情况下,我能带着佛域修士进入大唐凡间,也是因为释门在大唐天下,已经有不错的基础,气机相互融合。

    “但从大势上来说,彼时道门仙庭,依然是神州仙域不可动摇的主人,我下到凡间,就受到了仙庭极大压

    制,很多手段都不能使用。

    “就算是这样,我当初下届若非是为了对付你,符合道门仙庭的利益,而且释门跟道门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仙庭根本就不会容我在凡间行走。当时他们如果起意要灭杀我,就算有老圣佛掣肘,其实也不难。”

    李晔听到这里,点头恍然道“当初释门在天竺节节失利,为了在大唐开辟新局面,竟然不惜让你下界,的确是付出极大,也冒了很多风险。这对你来说,倒确实不公平。”

    话音方落,李晔就想到了什么,看飞鸿的眼神有些怪异。

    估计是从那时开始,飞鸿就对老圣佛很不满了。毕竟修为到了她那个境界,就没什么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被老圣佛当寻常棋子使用,怎会没有怨气

    后来飞鸿反对圣佛的时候,之所以那般果断,除了对形势的判断,只怕这件事也是一个基础。

    李晔自然没必要点破这一点,这也不是什么事,继续之前的话题,“无论如何,昆仑通道的关闭与开启,能决定域外仙人境修士能否进入神州凡间,照此看来,此界的天地气机相合,竟然是一个整体”

    飞鸿点点头,“此界本就是一方世界,自然气机相合,为一整体。域内域外的分界线,说到底跟国境线也没有两样,是两方修士人为划定、控制的地域。

    “不同的是,修士能以法则禁制确定这种‘国境线’,以仙力在天地间铺开一层掌控之网,外人要进入,要么拥有打破这种法则禁制的力量,要么就得击败掌控这‘一国’的仙域高阶修士,撕裂这张网。

    “神州这方天地,主人一向是道门仙庭,其先辈大能修为高绝,设下的法则禁制强悍无比,域外仙域的修士从来就没打破过。

    “所以但凡是外族入侵,都只能规规矩矩,采用仙域对仙域,凡间对凡间的战法,顶多是在气机上相互裨益,相互援引。”

    李晔听明白了飞鸿圣佛的意思。他重开昆仑通道后,大食的仙人境还是进不了大唐地域,来就是送死。他不用担心来自大食的危险。

    跟飞鸿圣佛谈过之后,确定了重开昆仑不会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李晔就跟郡主商量起这件事来,主要是告诉对方,她可以回到长安了。

    “终于可以回家了”郡主很雀跃,高兴得小脸微红,看得出来,她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仙凡一体,但仙凡也终究有别。

    在李晔接触的各种志怪杂谈中,



第一百四十三章 热血未冷
天授五年,春夏之交的时节,楚铮带着自己的部曲,再度来到熟悉的草原格桑州。

    很久以前,格桑是个牧羊的少女,黑黑瘦瘦;后来,格桑是一个部落的名称,牛羊万千;再往后,格桑就成了一个草原州的名称,富足安康。

    扎完营寨,楚铮得了空,第一时间便是去找张长安。他见到张长安的时候,对方正跟一群牧人一起,在夕阳下给一群羊剪毛。

    对方手法娴熟,羊



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后
    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件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大事。

    无论是朱门大户里的达官显贵,还是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都在兴致勃勃的谈论这件大事。

    登基五年的皇帝,终于要有皇后了。

    长安人谈论这件事的热烈程度,跟他们对皇帝陛下的拥戴程度如出一辙。在大家的心目中,现如今的皇帝陛下雄才大略、泽被四海,是罕见的明君仁君,别的不说,仅是功绩就足以名震千古。

    早年间诛宦官、除权臣,而后平定黄巢之乱,荡平作乱的各路诸侯,又马不停蹄收复被异族侵占的祖宗疆土,登基称帝后,更是普传修炼功法,拓土开疆,威服四夷.......

    各种传奇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这样的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大家只会认为理所应当,喜闻乐见,说不定还要写点传奇小说,拐弯抹角的歌颂一番。可陛下偏偏一直没有纳妃,这就让人很是纳罕了,毕竟陛下还这么年轻,这件事完全没有道理。

    街坊中有好事者,曾经信誓旦旦的传言,说陛下不好女色好男风,为了印证自己的推断,还言辞凿凿的说,陛下跟岐王往来甚多,出游时举止亲密,绝对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

    这种事大家起初是不信的,觉得有碍陛下在自己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后来三人成虎,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就信了。

    反正好男风也不是什么太稀奇古怪的事,这天下就两种人,除了女人就是男人,陛下不喜欢女人喜欢男人,好像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达官显贵家的人,不也有很多都好这一口嘛

    为此,也不知多少家世显赫、待嫁闺中的女子,哭废了自己的手帕,礼部官员更是痛心疾首,多次变着法儿暗示陛下,该选宫女了,该选美人了,可陛下总是装作没看见。

    从来都是劝谏皇帝少选几回美人,少弄些女子进宫的御史们,现在都眼巴巴的看着陛下,希望他“劳民伤财”一回,好好“劳民伤财”一回。

    一些心善又没事可做的老妇人,每日晨昏都要向上苍祈求一番,让天上下凡几个能让陛下看得上眼的仙女来......这可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的大事。

    总而言之,在传出皇帝要有皇后的风声后,长安城沸腾了起来。

    大家都很激动,变着法儿的打听皇后是何许人也,竟然能改变陛下那颗只喜欢男人的心,这对大唐来说可是泼天大功啊,必须敬仰,必须膜拜,必须感谢。

    长安城里多得是消息灵通之辈,很快就有人从礼部官员那里得知,原来皇后就是郦郡主!郦郡主是谁怎么这些年没见过于是有关郦郡主的事迹,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开。

    什么跟陛下青梅竹马,在陛下被断定不能修行的时候,依旧日日陪伴不离不弃,为了陛下不惜以身挡住道门诛仙剑,又被重塑了肉身拥有了仙人之躯,帮着陛下拉拢了妖族,这些年一直在仙域为陛下征战等等。

    一个接一个故事,被传得神乎其神,引发了无数人的赞叹,最终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一致认为郡主绝对是陛下的良配,皇后之位舍郦郡主其谁

    后来,昆仑重开、郡主下凡的事,又从修士群中传到了所有人耳中,长安百姓这才得知,原来陛下不纳妃,一直都是在等郡主下凡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这份深情立即让无数多愁善感、向往好夫君的女子,自动想象了无数感人肺腑的画面,一个个都把自己哭成了泪人儿,于是郦郡主的人气达到了顶峰。

    皇帝迎娶郦郡主,册封其为皇后的那一天,长安城万人空巷,热闹程度甚至还要超过上元节。

    上元节的时候,大家虽然也喜欢出来看灯市,但年纪大的人是不会轻易出门的,走不动了,不喜欢热闹的人,也最多观赏一下自家的花灯。

    但这回不一样。

    皇帝陛下与郦郡主的婚事,既有社稷意义,又有市井吸引力,长安人都是拖家带口走上街头,想要一睹皇后真颜,看看是什么样的绝色女子,让陛下能一等五年。

    当然,最终亲眼看到郦郡主面容的,都是真正的达官显贵,多半之前就认识郡主了。普通百姓在人群的海洋里,连挪动都是问题,伸长了脖子,能看到皇帝与皇后的身影,那都是莫大幸运。

    虽说没看到皇后的真容,让大家很是失望,但场面的浩大壮观,还是弥补了大家心中的遗憾。其实大家就是来凑热闹的,参与第一,回去后能有谈资就行。

    但这回三省六部明显是铆足了劲,把礼仪弄得无可挑剔、把场面排得能多大就多大,别的不说,仅是各种赏赐发下来,很多百姓就收获了相当于半年收入的财富。
1...529530531532533...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