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天罗纵声大笑,就像是看到当车的螳螂,豪言壮语说自己不惧一死,狂妄!唐皇朝的人,都是如此狂妄?!不过可惜,你再怎么狂妄,面对我释门八百僧兵,也只有唯一的下场,那就是神魂俱灭!魔头,看到我释门八百僧兵,你不惧怕吗?!

    李晔淡淡道:在大唐的土地上,诛杀大唐的敌人,我何惧之有?

    天罗沉下脸来,盯着李晔,好似要将他看个通透。

    半响,天罗深吸一口气,徐徐道:魔头,你前番侥幸捡回一条命,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但你却不知道珍惜,还敢犯我释门天威!或许你觉得,你是唐皇朝的修士,为道门挡我释门,是大义所在。但是本座今日要告诉你,你们唐皇朝的道门,只会比我释门,更想要杀你!

    今日,不管你跟我释门战况如何,道门都容不下你!魔头,释门大出天下,此乃天数,你挡不了的!不仅你挡不了,唐皇朝也无人可挡!数百年来,你们这些中原修士中,最惊才绝艳的天才高手,都死在了我释门金山大雪寺!你难道不知?!

    他们以为,青衫仗剑,出关西行,孤身入佛寺,是大忠大义之举,是流芳百世,意气风流,受万众敬仰之举,但在释门看来,他们不过是一群不识时务,不知天数,只知道白白送死的愚蠢之辈!

    天下大争,犹如滚滚洪流,释门大出,尤胜泰山压顶,在如此大势面前,莫说几个凡人修士,就算是道门,又能奈我何?任何违背大势的人,都将成为黄土下的白骨,他们不会名垂青史,只会受到万众唾弃!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写,而释门占据神州,必将成为主宰天地的胜者,你们这些敢于反抗释门等人,都会遗臭万年!

    百年之后,当中原修士,尽为释门弟子,他们再想起那些,青衫仗剑出阳关,孤身西行上金山,慷慨赴死不留名,一心只念神州安的修士,只会骂他们愚蠢无知!想想吧李晔,这些你们中原最惊才绝艳的天才高手,哪一个不是名动九洲之辈,死后却只能落得如此下场!

    而你,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罢了。你今日孤身前来,也想一人一剑,与我释门不死不休?却不知,你这种自以为英雄的义举,你这种自以为为了苍生的悲壮,到头来,只会被英雄唾弃,只会被苍生辱骂!你做这些,又还有什么意义?!

    天罗之言,犹如滚滚雷音,在天地间炸响回旋,经久不绝,好似引起山川共鸣,有一种通彻世理,让生灵低首沉默的力量。

    面对这番至理之言,若是换作一般人,可能就要被其折服,深陷其中,道心崩塌,但李晔始终面色平静。

    李晔淡淡开口:天下有大势,大势不可逆,顺势者得天下,逆势者成枯骨。芸芸众生,皆如米粒,独对大势,渺小无依。你说的的确不错,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千百年来,顺势者得天下,但天下又皆为逆势者所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数百年来,中原那些最惊才绝艳的修士,之所以仗剑西行,不惜慷慨赴死,也要阻你释门东出,不是为了名垂青史,不是为了苍生惦记,只是因为,他们愿意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应该这样做!

    李晔取出卢具剑,将这柄大唐的天子剑,缓缓拔出剑鞘,他目光锋锐如冰凌,成王败寇,此理亘古不破,但有的人,根本不在意成败。他们只追求自己的内心,就像他们不在意是被人颂扬,还是被人唾骂,仅仅因为,他们只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

    卢具剑徐徐出鞘,一声清亮的剑吟响彻天地,李晔目光如铁,直视天罗:身为中原修士,守卫中原宗传,是我等使命,也是我等本份。祖宗留下了这片土地,也留下了他们的心血文明,我生于斯长于斯,为了这些能亘古长存,又何惧一战,何惧一死?!

    天罗感受到李晔沸腾的战意,不禁大怒,纵声咆哮:竖子!我释门如天地,你只不过沧海一粟,蝼蚁之光,焉敢与日月争辉?!

    手指在剑身抚过,卢具剑上龙翔九天的纹路,被次第点亮,青芒映照着李晔坚韧无畏的面庞,他举剑指向天罗,声音犹如沙场金戈:我,李晔,上一世是亡国之君,这一世,在我眼里,家国仍旧可以亡,但绝不是,亡在你们这些域外教派手里!

    言罢,李晔眼中腾的升起一团火焰,纵身如虎豹,猛的笔直前奔。卢具剑声声啸吟,在他身后拉出一条青芒闪耀的直线。

    在李晔和天罗对话的时候,八百僧兵已经走下缓坡,到山前的平地上列阵。看来天罗也有自知之明,他的话虽然暗合释门秘法,和罗汉们一样,有震慑妖魔心灵的效果,而且犹有胜之,但也没期望就此拿下李晔,所以早早就让八百僧兵备战。

    天罗自身修为也在金刚境,并且真实战力很可能比法义还要高,但是面对李晔,他明显也没有什么信心,哪怕是有几名金刚境相助,他也不想与李晔输死一搏。

    三十三罗汉的回报中说得很清楚,魔头具有瞬杀金刚境的能力。天罗作为释门领袖,同时也是释门大出天下,占据神州的领军者,他当然不会以身犯险,去跟李晔死磕。用手中的力量将李晔堆死,才是天罗应该做的事。

    李晔动手之后,天罗怒气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愈发多了,他方才跟李晔说了那么多话,目的就是动摇李晔的道心,但是看起来李晔不但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他的言语激励下,战意反而沸腾起来,这无疑是打了天罗的脸,让他在众人面前脸上无光。

    不过看到李晔悍然冲向八百僧兵,天罗除了盛怒之外,也有了一丝冷笑。

    ————

    :圣诞快乐。

    2:我就问一句,今天我更多少章,你们肯投票?




第五十三章 悍然入阵(第二更)
    八百僧兵,集中了天下释门练气高段的高手,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练气高段,实力如何不用多言。

    而且八百僧兵团习的是战阵之术,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像十八金刚,和三十六罗汉一样,因为几个人就影响完整的阵列威力。

    说到底,僧兵团类似于兵家战阵,只不过比之一般的兵家战阵,明显要强了不知道多少。

    能出动八百个练气高段,还能让他们习得佛门战阵,当作士卒一样训练,释门数百年积累的底蕴之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根本就不是大唐道门可以比拟。

    天罗之前说,道门管理散漫,道人喜欢自在洒脱,不喜欢束缚,也是有道理的,道门会有剑阵,但最多也就是百十人,断然不可能有八百人的兵团,更何况还是八百个练气高段。

    在释门最开始的规划中,僧兵团的规模还要更大,远不止八百人。要知道,释门是八百年隐忍蛰伏,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他们布局。

    汇聚八百年天机气运,又加上群策群力,只求一朝爆发,以释门对西域的掌控程度,又有大唐北方十八寺相助,自然不只这些人。

    但是数百年来,中原最惊才绝艳的修士,不停仗剑西行,屠杀释门修行者,虽然最后都死于金山大雪寺,但对释门气运和根基,都有莫大影响。

    尤其是百年之前,那人青衫仗剑,直入大雪寺,连住持都杀了,可想而知,对释门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天罗盯着李晔,森然道:练气高段,跟金刚境相比要差了一些,但绝对不容小觑。战阵中的练气高段,每个人的气息都跟整个战阵相合,也就是说八百人是一个整体,每个僧兵一击,都不是寻常练气高段的修士可比。

    八百僧兵团的战力,要远胜三十六罗汉。之前李晔与三十六罗汉对阵的时候,多有取巧之嫌,但是面对八百僧兵团战阵,无论他从那个方位攻击,都不可能取巧。

    而且李晔原本就敌不过三十六罗汉,是三十三罗汉等人胆怯,这才给了李晔一条生路。如今李晔伤势没有复原,战力已经不如先前,他连三十六罗汉都敌不过,自然也不可能胜过僧兵团。

    言罢,天罗冷笑不迭,言语之间胜券在握,信心自然不用多言。

    法义点点头,对天罗的判断当然赞同,形势已经很明显,没有第二个说法。

    法义道:失去了十八金刚与三十六僧兵团,释门大出天下的利器,就只剩下八百僧兵团与六道轮回大阵,眼下李晔冲击八百僧兵团,必死无疑,但僧兵团也免不得有所折损,日后

    就算僧兵团有所折损。也不是道门可以匹敌。大唐五大道门,就算联合在一起,也没有八百个练气高段,更何况道门内争不断,能联合的可能性很小。

    天罗胸有成竹,为了配合如今的局势,让释门大出天下,释门对道门的研究可不少,神州人杰地灵,太平盛世,练气高段就集中在皇朝体制内,长安城就是龙潭虎穴。但是如今到了乱世,皇朝气运早就流散,长安城也没了太多大高手,倒是天下道观,和江山湖海,草莽之中,有了很多高手。不出十年,大唐的天下,就会有数不清的练气高段,甚至是百十个真人境,这就是乱世面貌。

    只不过,那怎么也得十年之后。听说仙庭仙人,最是喜欢转世,一旦他们成长起来,大唐的天下,可谓是到处都是陆地神仙。但是我释门布局早,转世的佛陀只多不少,而且抢占了先机,释门要占据大唐,不会用到十年。三五年内,就能席卷天下。到时候,那些人成长不起来,又有什么用?

    法义颔首道:神州的确人杰地灵,高手辈出,但是释门大出,是天机大道,在这样的大道面前,神州的修士也受到无形压制,高手数量受到严格限制。

    天罗道:总而言之,这是释门的机会,谁也抢不走。

    李晔奔至僧兵团前,脚步在地上重重一踏,留下一个大坑,自身如炮弹般弹起,卢具剑高举过顶,剑身青芒萦绕,似火焰似龙蛇,一道青色匹练横空斩下,直落八百僧兵团阵中。

    僧兵团陡然响起一声响亮佛号,整个战阵上升起一层金芒氤氲,犹如锅盖一样护住了僧兵团,青色匹练落在金色锅盖上,两者猛然一震,青色匹练骤然炸散,僧兵团战阵上的金芒护盾,却只是往下沉了几分。

    剑气正下方的白衣僧人们,脸色骤然一白,显然受到了莫大压力。但也仅此而已,一击过后,僧人们露出振奋与轻蔑之意,心想魔头也不过如此,全力一剑也奈何不得僧兵防御。

    然而不等白衣僧人们感到轻松,第二道青色匹练就猛然落下,轰然斩在金芒护盾上。这一下犹如船桨打在水面,青芒下限丈余,金芒顿时如河水般向两侧猛地荡漾,就像是河水被分开。

    剑气正下方,刚刚露出振奋与轻蔑之色的僧人们,立即脸色一变,齐齐喷出一口鲜血,不少人都双腿发颤,显然受到了莫大的压力。这时候僧人们感觉很清楚,那落在护盾上的一剑,犹如重锤一般,巨大的力量让他们浑身骨头发麻,好似要经受不住碎裂。

    不过好在这种窒息般的压力只是一瞬,骨头也没有被压垮,剑气已经在护盾上消散,其它方位的僧人感觉还好,但是剑气正下方的僧人们,却是感到一阵庆幸。

    第一剑的时候他们感觉平平,可见即便是以李晔的战力,也无法对战阵防御造成实质性影响,但是这第二剑,已经有了战果。

    僧人们在庆幸之余,不由得想到,还好这样的剑气只有两剑,要是有第三剑

    这念头刚冒出来,第三道青色剑气就斩落下来,僧人们齐齐色变,剑气正下方的人,更是露出惊骇之色。

    头顶的金芒护盾被在同样位置斩过两剑之后,彼处已经薄如蝉翼,恐怕经不起第三剑。而且李晔出剑极快,中间根本没有停歇,就像是连珠箭一样,让僧兵团来不及作出应对。

    第三道青色匹练轰然斩下,金芒光盾骤然破碎,片片光芒犹如水花,四处飞溅。

    在裂口处,青色剑气直入阵中,二十丈的剑气之下,僧人们身体齐齐爆开团团血雾,纷纷被剑气斩得四散倒飞出去,砸倒了不少附近的同伴。人在半空,经脉俱碎,全身骨头开裂,倒在地上就再也没有爬起来的可能,鲜血直接浸透衣袍。

    这一剑就杀伤了数十人。

    李晔从剑气斩出的缺口处落下。

    三剑连斩,其实是他观摩南宫第一的步月三剑有感,有意模仿的,神意虽然不如步月三剑,但以他如今真人境的修为,威力自然也不是昔日的南宫第一可比。

    李晔冲入阵中之后,没有丝毫停止,卢具剑如臂指使,当前横斩过去。青色剑气轰然勃发,面前的白衣僧人面前,立即飙飞出一抹齐整的血雾,距离李晔较劲的僧人,身躯更是直接被斩为两截。

    李晔的剑气极为霸道,剑气所过之处,不少僧人上身飞起。

    竖剑一斩,青芒匹练猛然落下,在身前轰开一道地堑,周围的僧人悉数吐血倒飞出去。

    李晔目光沉静,转身向右后斜挥长剑,青芒匹练斜刺射出,冲来的白衣僧人们如遭雷击,断线风筝一样飘飞落地。扭身向左斜斩卢具剑,清脆的剑吟声中,飞跃而来的一群白衣僧人,就泄气皮球一样摔倒在地。

    数剑为自己开辟出立足之地,李晔体内灵气消耗不小。他纵目一望,面前是看不到尽头的白衣僧人,他们手中握着刀枪棍棒等各种法器,不停包围杀将过来。先前死伤的数十人,对他们而言好似就不存在一样。此时他们全都神色庄严,想过来围杀李晔这个魔头。

    嘴角扯出一个嗜血的弧度,李晔不退反进,纵身向前杀去。以一人杀入僧兵团,李晔没有后退的余地,只有不断向前,杀出一条血路,才有胜出的可能,否则就要被人潮淹没,化为肉泥。

    李晔心知释门有六道轮回大阵,那是他也不想硬结接的存在,尤其是在还有僧兵团未灭的情况下。所以他的目标很清楚,先将僧兵团灭了,再去理会那个只闻其名的六道轮回大阵。

    杀入僧兵人群中的李晔,就如一头勇猛精进的蛮牛,在他冲过的地方,刀光剑影,血光迸射,惨叫声此起彼伏,断肢残骸不停飞出。

    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触目惊心的血路,白衣人群中的李晔,那一袭玄袍格外显眼,但是比玄袍更加显眼的,却是他身周不停乍现的血雾。



第五十四章 还是要来(第三更)
    几名僧人从前面猛地冲来,李晔眉头一凛,前奔之势不减,纵身一跃,卢具剑猛地斩下,对方举起刀柄格挡,剑气轰飞了数名僧人,最后剑身落在一条横举的长棍上。

    那名僧人练气九层,身材高大如铁塔,眉目威严如佛像,见自己挡住了李晔的剑,他眼中掠过一抹喜色。但是这道喜色刚一浮现,就被惊恐所替代,因为卢具剑直接斩断了长棍,从他额前斩下,他的身体立即分成两半爆开。

    李晔冲过血雾,卢具剑斜刺一挑,将一名僧人手臂齐肩斩断;右拳猛地轰出,将飞跃过来的一名僧人当胸击飞;卢具剑横向一扫,将一名僧人的法器削断,斩飞对方的脑袋。

    几名僧人围攻过来,李晔脚步在地上重重一踏,气浪猛地爆开,将来人悉数掀飞。他继续前奔,卢具剑挑开几柄法器,又是一拳轰出,手臂直接没入一柄僧人的小腹,从他背后探出。

    一柄禅杖向他咽喉奔来,李晔后仰上身,屈膝前滑,禅杖在他脸颊上掠过。手臂在地上一撑,李晔翻身旋转而起,剑光鱼鳞般洒开,在他周围环绕激射,几名冲来的僧人身上血光迸射,悉数栽倒在地。

    落地后李晔一剑竖斩,将一名举着大锤还未来得及砸下的僧人,从中劈为两半。又是几名僧人围拢过来,直接张开双臂要抱住他,李晔俯身原地旋转一圈,剑光散开成圆,那几名僧人便齐齐倒飞出去。

    李晔再度奔进,剑气在前开路,犹如猛虎下山,狼入羊群,但凡是接近他身周一定范围内的僧人,就会被诡异出现的剑气击中,非死即伤。

    李晔一路喋血,有开山之威。

    天罗和法义悬浮半空,将僧兵团中的战况吸收纳入眼底,面沉如水。

    只不过是片刻的时间,僧人就死伤过百,而李晔还在勇猛精进。随着李晔在白色湖泊中奔驰,僧兵团也在围绕他移动,早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一路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具具横七竖八的尸体,鲜血刺目。

    法义看到李晔恍若神人,不禁失神呢喃:难不成,真要出动六道轮回大阵,才能奈何得了他?
1...163164165166167...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