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况且,李克用到了代州后,兵马已经不止五万,他召集了鞑靼部的勇士,现在麾下兵马已经达到十万。
李克用大怒:郑从谠那老匹夫,安敢如此欺我辱我?!
郑从谠便是河东节度使,代州也是河东的属州,李克用要进入中原,必然要取道河东,而且河东也是沿途势力最大的节度使。河东就是黄河之东,三晋大地。
郑从谠随便拿出来点粮秣来,都不至于只有这么点,很显然,郑从谠就没有正经给李克用粮秣的打算。
这时候,坐在帐中的一个白面和尚,老神在在的说话了:之前老将军还是振武节度使的时候,便跟河东不对付,康承训坐镇河东,更是为了掣肘振武而来,后来康承训被振武逼得被迫离镇,最终还死在归途中,郑从谠继任河东节度使,自然不会给将军好脸色。
这和尚便是慧明,出自觉晓寺,之前跟李克用去过长安。当时李克用与李晔在黄梨乡一战,若非慧明护着李克用走得快,只怕李克用就要被李晔俘虏。
李克用挥挥手,让安存孝先下去,他回到主座上,看着慧明,犹在气愤:我这回是奉诏领兵讨贼,为国尽忠,占据大义名分,郑从谠他怎敢如此行事?难不成,他还要阻我南下不成?
很显然,郑从谠就是如此打算。
慧明垂着眼帘,声音平淡,不急不缓,不过这也怪不得郑从谠。先前老将军坐镇振武的时候,侵夺临镇州县,大肆扩充势力,最终还跟朝廷大军交战,在朝臣看来,将军父子,形同反贼。虽说眼下黄巢祸乱中原,朝廷同意征召将军南下勤王,但谁又敢保证,将军跟黄巢是不同的?或许,将军就是跟黄巢同样的心思,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占领大唐江山。
这话很是刺耳,而且诛心,但从慧明嘴里说出来,却十分平静,平静中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李克用有些窘迫,当初振武不遵朝廷号令,侵夺临镇州县,说白了就是造反。而且当时中原有王仙芝黄巢在举事,可谓是南北呼应。
可谁能想到,官军打了黄巢几年,虽说逼得黄巢流窜大江南北,最后躲到岭南广州,但反而越打越强,部众越打越多,到最后甚至攻破了长安。李国昌父子倒好,坐拥沙陀精兵,竟然直接被扫平了。
至今李克用都不明白,为何比黄巢那帮民兵,精锐得多的沙陀精锐,会说败就败了。
有唐一朝,官军无论对内战争胜负如何,只要一朝对外对上异族,那都是随随便便就能把对方放翻的。草原诸部自以为很强大,但屡次南向用兵,别说入侵中原,连边关藩镇军都打不过,哪怕是在唐室最羸弱的时候。
后来契丹强大了,屡次南侵,坐镇幽州的卢龙军,以一地战一国,也没让契丹攻进中原。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兵力严重不足,经常需要以一敌百的河西西域。货真价实以一敌十,近乎以一敌百,仍能血战数十年的西域唐军,那是另外一个故事。
李克用恼火道:本将忠心报国,只想将功赎罪,岂会跟那黄贼一样?!
这句话说完,李克用忽然反应过来,看着慧明道:大师的意思是说,郑从谠是这么想的?他怀疑我居心叵测,所以才不给我粮秣?
慧明露出一丝微笑:将军聪慧,果然一点就通。
第七章 初遇(第三更)
李克用沉默下来,惆怅又无奈,半响才道:旧事何必再提,眼下该怎么办?
慧明正要说话,內帐的帘子被掀开,从里面走出一名妙龄少妇,人还未出现,即出声道:自然是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看到这名少妇,慧明起身双手合十。
少妇没有倾城之色,但眉清目秀,举止温婉,显然是大家闺秀出身,而且是个纯血汉人。
她还过慧明的礼后,就对李克用道:普天之下,能平黄巢的,只有夫君。夫君一日不出,乱贼便一日不能平定,与其现在急哄哄强索钱粮,被人刁难,不如整顿兵马,积蓄实力。他日朝廷焦急之时,自然会为夫君扫平障碍,那时候就是夫君平定乱贼,名扬天下的时候。
少妇刘氏,是李克用的妻子,颇有谋略,常有高见,李克用征战,她就随在军营,颇得李克用幕僚敬重。
李克用与刘芸十分恩爱,私底下对她也很尊重,当即起身拉过刘芸与自己同坐,并认真思考刘芸所说的话。
慧明道:夫人所言,正是贫僧想要说的,还请将军三思。
李克用瞄了慧明一眼,有些不忿,我这不是正在三思么。
很快,李克用就拿定了主意,决心按照刘芸和慧明的意思做。
暂时不用向中原用兵,李克用就不太担心粮食的问题,他在操练士卒的时候,也没忘记招兵买马,都说黄巢拥兵百万,他可不想只用十万兵,就去中原跟对方决战。
邓州。
朱温现在不是很开心,这让他在巡视城防的时候,一直都沉着脸。身后跟着的将校亲兵,见他如此模样,也敢上前打扰,所以队伍很是沉默。
无涯子已经回来了,断了一条手臂回来的,这回他没有向往常一样,来去如飞,直接跃上城头,而是乖乖走了城门,进城之后就晕倒在地。
事后朱温去见,就得知了终南四剑回不来,和安王李晔到许州的消息。终南四剑死了就死了,朱温完全不放在心上,那批老道士他从来不喜欢。
虽说黄巢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终南山道人无论是出谋划策,还是冲锋陷阵,都出了很多力,但朱温从不觉得他们有多么了不起。
说到底,朱温是不喜欢黄巢对道人唯命是从的样子,在他看来,大丈夫建功立业,为的就是一言九鼎,万众俯首,岂能对装神弄鬼的道人,唯唯诺诺?
朱温担心的是李晔。
无涯子也不知道,李晔是怎么到的许州,更不知道李晔要来干什么。但朱温知道,作为沙场宿将,他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李晔作为平卢节度使,出现在中原腹地,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领兵来勤王了。
李晔的威名,朱温早有耳闻。
昔年黄巢还未作乱,只是个书生的时候,朱温还是个泼皮,在乡下靠打猎混日子的时候,李晔扳倒奸臣韦保衡谋诛宦官刘行深的英雄事迹,就在天下传开了。
那时候,朱温从说书先生那里,听到这等人物这等事迹,很是激动敬佩,毕竟对方跟他们年龄差不多,想不敬佩都难,还跟二哥朱存兴致勃勃讨论了许多日。言语之中,都夸赞李晔是人中龙凤。
朱温跟他二哥说,安王没发迹的时候,二十年不能修行,也被人称作废物,现在我们虽然也没名声,但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像安王一样,一鸣惊人?
朱温不知道偶像这个词,如果知道,他就明白,他已经把李晔当偶像了。
自打从了黄巢,朱温就没听说过安王了,有时候听说官军换将,他也曾思忖,会不会换安王来领军,毕竟老安王李岘,昔年常常领兵平乱,但是没有。朱温说不上是遗憾还是庆幸。
后来朱温见过邸报,知道李晔去了平卢,也曾暗自松过一口气。两任安王的威名,实在是太大了。
不料,这回安王到了许州,而且据无涯子所言,还是奔着忠武军来的,这是要做什么,摆明了要攻他啊。
跟偶像交手,很有压力。
朱温在东城门停下脚步,纵目远眺东北方向,默然片刻,他忽然问道:去河南的探子回来没有?
亲信朱珍将领回答道:还没有。
朱温行事有他自己的章法,既然安王已经来了,那逃避是不可能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打一场,这个时候,摸清安王的底细就十分重要,至少他得知道,安王带了多少兵马来。
朱温虽然是黄巢的爱将,但刚从亲军统领外放领兵,麾下兵马不是很多,打完邓州伤亡颇大,现在能战的也就五万之众左右。
都说黄巢拥兵百多万,那都是假的,说出来壮声势用的,大部分都是裹挟的平民,老弱妇孺都有,真正的战兵也就五十万左右,精锐就更少。
现在义军主力,都在关中,在黄巢手里,朱温一共也没带出来多少兵马,他还想着打下邓州,就能顺势打开局面,再好生招兵买马,或是吞并临镇,扩充势力。
潼关以东基本没什么义军大将,朱温势单力孤,要守住邓州并不容易。
朱温回头左右看了一眼,邓州这些兵马,很多都是他的嫡系,而且是真正的精锐,是他乱世建功立业的本钱,跟着黄巢征战多年,有这份家底不容易。
罢了!再多派探子,去忠武河南宣武打探消息,务必要弄清安王带了多少兵马!朱温下完命令,感到一阵心烦意燥,不愿在城头多呆,走下甬道,翻身上马,带着一队亲兵出城,顺着东面官道策马飞奔。
朱温想要换换心情,看看沿途风景。
他听说唐太宗带兵征战的时候,没事干就喜欢带着百余亲兵,跑到敌军地盘去探查军情,为此还被追杀过很多次,但他死性不改,有时候还用这个方法诱敌,打过很多胜仗。
朱温没想跑到宣武军去,但他也可以往那边走走,看看沿途有什么风声,很多时候,难民带来的消息,也是有用的。
跑了半天,距离邓州已经快要百里,官道两旁并没有多少行人,朱温停下马来,准备回去。现在毕竟是战时,不能在野外过夜,虽然他胆子大,没什么惧怕的,但他也很谨慎。
不过在回头之前,他看到前方官道转角处,有个茶棚,茶棚里还有几个人在喝茶,朱温转念一想,去喝碗茶也可以,顺便跟百姓聊聊天,看看他们对义军对大唐是个什么态度。
现在黄巢都称帝建立大齐了,不知道民心向着谁。
朱温让亲兵就此等候,他只带了朱珍等数人,就策马来到茶棚。茶棚的老板是个瘦骨如柴的老人,衣裳单薄,看到他们就很惧怕。
朱温下马后大步走进茶棚,爽朗笑道:老人家莫要害怕,我就是来喝几碗茶,放心,少不了你的茶钱!
朱温坐下之后,饶有趣味向一旁的桌子看过去,准备跟对方搭话,他认真看了一眼,不禁有些错愕,好几个倾城绝色的美人,个顶个的肌肤如雪,身段婀娜,人间难得一见。
左面那个风韵成熟,一双桃花眸无端生媚,右面那个娇小玲珑,满头紫发,面戴纱巾,虽然看不清面容,但绝对不是一般的美,那双眸子格外大而且亮,清澈!明净!背对他的这个,身着黑红长袍,哪怕是坐着,都能看出身段高挑。
无端看到这样三个气质迥异,但都倾国倾城的美人,普通人恐怕就要惊异了,朱温却没有失态,这一看就是行走江湖的修士,搞不好就是那个大门大派的弟子,否则不至于底蕴如此深厚,美人都凑到了一起。
这样的江湖修士,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凑,有了麻烦就呼朋唤友,惹不起,惹不起。
惹不起是不可能的,朱温没打算惹而已,对方虽然都很美,但他向来不干强抢民女这种事,而且他压根儿就不垂涎对方的美色,他心里早就有人了!
朱温打量了对方几眼,就收回目光喝茶。这时候他注意到,一个玄袍公子从茶棚后面溜了出来,就在那张桌子上坐下,看样子跟对方是一起的,刚才估计是上茅厕去了。
李晔看到了朱温,也看到了远远停留的百余骑,不过他没在意。
现在中原乱成这样,到处都是兵马,从汴州到许州,从许州进入邓州地界,一路上他们碰见了太多。眼前这些人,顶多也就是看起来精锐些,虽然对方身着乱军服饰,不过李晔没打算见到乱军就杀,那没有意义。
不过既然看到了乱军,而且极有可能是邓州的军队,李晔怎么都要搭个话的,刺探一下邓州的情况,他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
这位将军
这位公子
朱温也打算搭个话,想看看李晔等人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消息,又或者是问问这些江湖修士,对新建立的大齐有什么看法。
两人一起开口,话头撞到了一起。
第八章 英雄识于陌路
见话头撞到了一起,两人都略觉尴尬,然而朱温毕竟是泼皮出身,性情豪爽,当即大笑起身。李晔来自地球,同样没有那么多顾忌,遂也起身来见。
两人见礼,尴尬化于无形,朱温招呼李晔入座,李晔也不推辞。毕竟坐两张桌子说话,还是太不方便了些。
朱温与李晔相见,都觉得看对方还颇为顺眼,第一印象很重要,两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朱珍倒是没有觉得看李晔很顺眼,他是觉得看三位大美人很养眼,事实上,从进到棚子,朱珍的眼珠子就没离开过宋娇等人,他可不是朱温,对小娇娘没有兴趣,相反,他兴致很高啊。
宋娇抬头,见朱珍直愣愣盯着她看,连口水都要流出来,不禁露出一个妩媚妖娆的笑容,声音魅惑:好看吗?
朱珍哪里见过如此阵势,一路走南闯北,哪个小娇娘见了他们,不是惊叫逃散?挡下仿佛魂魄都被勾走了,嘿嘿笑着连连点头:好看,好看。
不料宋娇神色陡然一冷,眼中杀机毕现:再看就把你眼珠子挖出来!
若是换着寻常女子,这样的话怕是对朱珍没有威慑力,还会让人觉得别有一股魅力,朱珍虽然不是朱温,没有身居高位,但也是南征北战见过世面的,心性胆气都不是常人可比。
然而此刻,宋娇虽然没有展现修为与威压,但仅是眼中的杀气与骤冷的气势,就足够压迫的人抬不起头,朱珍只觉好似看到了狼眼一样,心里陡然升起一股凉意,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这让朱珍顿时恼羞成怒,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杀伐之辈,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怎能被一介江湖女子给唬住,他一步踏出,左手握住刀柄,噌的一声倒拔三寸,盯着宋娇:你说什么?!
朱珍盛怒出手,几乎是本能反应,作为朱温的心腹将领,他可不是善茬,平日里,恼火而又没打算正经动手,只想威逼对方的时候,就是这个踏步拔刀的动作,陡然出手威慑力十足。
当然,如果是打算真的动手,朱珍就不是左手倒拔横刀三寸,而是右手顺拔横刀出鞘了。
朱珍原本还想再呵斥几句,将对方的气势压下去,但一句话说出来之后,下面的话却没有说出口。倒不是有人对他怎么样,而是宋娇看他的眼神,明显已经跟看死人一样,带着一股无与伦比的自信和霸气。
朱珍好歹是久经沙场之人,基本的眼力劲还是有的,这样的眼神与气度,肯定是装不出来的,必然与实力相匹配。这让朱珍瞬间一怔,沙场喋血培养出来的强大本能,让他感受到了极为浓烈的危机,就好像被军中高手一槊给戳到了眼前。
朱珍手心冷汗直冒,再也不敢乱动半分,原地僵住。
朱温和李晔并无交手的心思,但他俩的心腹已经率先碰撞,但这一阵,无疑是宋娇赢了,在对方拔刀的情况下,她动也没动,赢得很彻底。
朱温脸上挂不住了,朱珍失礼在先,他当然不觉得宋娇举止有什么问题,人家毕竟是美娇娘,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当着李晔这个正主的面,一直盯着人家看,那当然不妥,眼见朱珍丢了脸,朱温呵斥道:退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