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御仙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我是蓬蒿人
这也就罢了,李晔自认脸皮厚如城墙转角,跟修为成正比,并不在意,可谁曾想,苏娥眉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有事没事就把话题朝小丫鬟身上引,最后还让小丫鬟跟上来,郑重的向李晔介绍,那是她义结金兰的妹妹,很会照顾人,尤其煮得一手好茶,可以给李晔当贴身丫鬟。
这下李晔只得认输,他心中不无悲愤,觉得天道不公,我那天不过就是看人家傻的可爱,顺手送了一件玉诀,算是做一件善事,怎么得到的却是这种回报?
李晔无奈,只好溜走,去找崔克礼说话。
卫小庄看了看羞红脸的小丫鬟,一脸不解:师姐,你这出招的方式不对吧?
苏娥眉撩了撩脖颈后的长发,高深莫测:你懂什么,这叫以退为进。
卫小庄恍然大悟,竖起大拇指:师姐,厉害啊,不愧是广寒仙子转世,这种招数都想得出来,在下巨灵神佩服!
苏娥眉瞪了他一眼,羞恼道:闭嘴!
小丫鬟一脸懵懂,满眼茫然,完全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在说什么。
李晔顺着流民队伍策马上前,到了崔克礼的马车旁之后,就下马钻了进去。车厢很是宽大,两人相对席地而坐。
崔克礼读书的时候,习惯放一盏茶在手边,边读边饮,李晔对此深为敬佩,不愧是正统儒家士子,作风正派,要是换作一般的文人骚客,手边自然摆的是酒,而且要一饮三吟,故作豪放。
闲话几句,李晔问道:苏娥眉和卫小庄的师父,到底是什么人?
崔克礼放下手册,沉吟少许:我跟楚道长相识,也是偶然,见面的时候并不多,平日都是书信往来。听说三十年前,为了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号,楚道长和张九陵有过数次对战,哦,听说还为了一个女子。其它的就知道的不多了。
为了女子楚道长真是性情中人,听楚道长当日和张九陵的对话,那位女子好似跟了张九陵,真是可惜。李晔感慨道,他也就是不知道楚南怀邋遢不羁的做派,否则就不会奇怪,那位女子为何没跟楚南怀走到一起。
天下女子各有不同,但喜欢邋遢男子的,怕是没有。
李晔最关心的倒不是什么女子,他问道:楚道长修为高强,三十岁便到了练气九层,现在更是成就真人境,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不知师从何人,出自哪派?
名师出高徒,这是肯定的,修炼一道尤其如此,自学成才的不是没有,但也需要偷师,李晔可不认为,偷师能让楚南怀在三十岁,就达到练气九层。
对李晔而言,楚南怀现在就像一个谜团,神秘得很。这不仅是因为对方的修为,还因为苏娥眉和卫小庄,且不说他们转世的事,仅是突然出现,就显得不合常理。
李晔仔细想过,楚南怀明知苏娥眉和卫小庄修为不高,为何还要他俩下山帮助崔克礼?
楚南怀不可能不知道当时崔克礼的处境,他是要争家主的,争完家主还要去蓬莱,路上险恶无数,真到了蓬莱更是自陷险境,那时候即便苏娥眉和卫小庄,拥有练气九层的修为,也是白搭。
但这一切问题,都因为李晔的突然到来,而变得不是问题。
直至现在,苏娥眉和卫小庄,俨然已经成了李晔的护卫。
这可是两个练气九层的护卫,只要不碰到真人境,足以让他在虎狼之地安然无恙。
李晔看到了一个局,一个很大的棋局。虽然这个局对他有利,但他仍对布局人的本事感到心惊。
面对李晔的问题,崔克礼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簸萁山道观门前,褐皮老道楚南怀在清洗石阶。
大雨之后的石阶是干净的,又没有人踩踏,根本无需清洗,但楚南怀却洗得很认真。
他不仅洗了石阶,连院墙都洗过。
这不是楚南怀的风格。
清洗完石阶,楚南怀在道观前负手而立,抬头看向门上三个大字。
那是道观的名字。
岁月斑驳,名字早已看不清。
但经过楚南怀的清洗,最后面那个字,隐隐已可见起轮廓。
那是一个洞字。
道观名称的最后一个字,竟然不是观,而是洞!
什么洞?
世人不知。
第五十七章 盛况
李晔撩开车帘,首先看到的,是策马行在车厢侧旁的少司命,他往外探了探头,向后面望去,长长的流民队伍后面,宋娇正跟苏娥眉卫小庄两人相谈甚欢,这让他微微皱眉。
清水山庄一役后,宋娇跟他俩见面,似乎没怎么相处,就显得十分亲近。李晔是了解宋娇的性子的,这娘们儿虽然在他面前,老是没事就乱抛媚眼儿暗送秋波,实际上心高气傲得很,连南宫第一都不服。
苏娥眉和卫小庄两人,凭什么值得宋娇另眼相待?转世的事,苏娥眉和卫小庄不会乱说,而在修为境界上,两人也并非苦修得来,宋娇没道理觉得敬佩。
世人不知白鹿洞,天下人杰无师门。
号称白鹿洞这一代弟子中,除李岘外最出类拔萃的存在,宋娇服过谁?
李晔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暂时放下这个念头,坐正后开始闭目养神,心里却不由得想起一些事。
都说儒释道兵外,白鹿洞是千年以来最为神奇的门派,门下弟子,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豪杰。尤其是到了乱世的时候,门下弟子都会顺应潮流,大出天下,建功立业,弘扬本门名声。
然而现在,明眼人都知道天下即将大乱,儒释道兵李晔都见识过了,但白鹿洞的弟子,除却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来到他身边的宋娇,他还一个都没看见过,甚至连听说都没听说。
这不正常,也不符合白鹿洞的一惯做派。
李晔这一路上,碰到了很多赶往青州的江湖修士,他们都自觉不自觉的汇聚过来,跟在队伍后面行走。
李晔的队伍太过浩大,且不说被崔克礼沿途不停收拢的千百流民,仅是现在充当李晔近卫的八百精骑,就足够引人注目。
这些日子,在宋娇的安排下,青衣衙门已经将清水山庄之役的战况,散布了出去,现在看到李晔的队伍,明眼人都会猜测,这就是新任节度使的队伍,如今平卢的江湖修士都知道,蓬莱道门已经是明日黄花,不必再提,节度使的青衣衙门才是江湖领袖,所以有机会碰到,无论是否能够搭上话,都要跟在后面同行。
若能被节度使看到,那就是荣华富贵的机会,哪怕只是在青衣衙门面前,混个脸熟,都是值得努力的事,纵然这些都是奢望,但能跟节度使和青衣衙门同行,日后吹牛的时候说出去,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就这样,李晔身后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到最后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队伍太过惹人注目,而队伍中又有太多流民跟随,导致一路上流民不断汇入,没两日就是数百人,人多了秩序就不好,崔克礼不再呆在车厢读书,而是走到流民中间,去跟他们说话,也维持秩序,李晔看的最多的场景,就是崔克礼抱着不知谁家的孩子,到处跑着去搀扶摔倒掉队的人——人多了食物不够,流民都饿着肚子,没什么力气。
崔克礼融入了流民队伍中,李晔若有所思,也不再骑这高头大马,一面下令八百护卫都去帮助流民搀扶流民,他自己也走到流民队伍里,跟大家闲话家常,看到走不动的孩子,也会抱起来,看不到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会去搀扶。
情绪是会传染的,行为也有群体效应,很快,苏娥眉卫小庄等人,都跟流民混到了一块。到了后面,已经没有人需要帮助了,大家总不必一个人背着一人。所以更多的,是一起说话闲聊。
本来气氛沉闷,带着悲戚之意的流民队伍,竟然活跃温暖起来,说笑声此起彼伏,间或有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卫小庄更是仗着医术不凡,主动去找病人治疗,青衣衙门的人都成了跑腿的,拿到卫小庄开的药方,就去附近的集市小镇县邑买药,快马加鞭的有,纵横飞掠的有,渐成一副奇景。
少司命一手拉着一个小孩,跟在李晔身旁。她是打定主意跟李晔寸步不离的,而且还颇受小孩子的欢迎,毕竟她的气质妆扮,对小孩子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所以她身后还跟着一群小孩。
少司命没什么格外的反应,只是眉眼看起来柔和了很多,完全不是面对李晔时,那副杀气腾腾的模样。休息吃饭的时候,她也会把小孩子一个个抱上桌,亲手给他们夹菜。虽然她一直不曾开口说话,但跟着她的小孩子却越来越多了。
跟在队伍后面的江湖修士们,在得知安王殿下,竟然去流民队伍里抱孩子搀扶老人了,都大为震动。
有些机灵的,连忙上来帮忙,见到老人就背上,见到病人就扛着,还不忘一脸乐呵呵的跟人家闲聊;错过时机的,眼看挤不进去,索性改变主意,到处去搜寻流民,然后把他们带过来,汇入大部队。
无论他们是真的被感动,还是只是想在李晔和青衣衙门面前露个脸,就这样,还没到青州城,队伍就扩大到恐怖的两千多人。
沿途的行人见了,纷纷避让,都是一脸懵懂,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还从没见过,披甲锐士会抱着孩子,背着老人赶路的,那些高高在上的藩镇军,不都是嚣张跋扈的恶人么?
队伍中的王撼山,看到这副场景,脑筋立马转了起来,马上自发组织他的人手,沿途看到人就宣扬,说这是节度使的队伍,这是节度使的近卫精骑,节度使自己也在抱孩子,节度使还要流民都去青州,好生安置他们
从莱州到青州城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但因为人多,速度慢了下来,硬是走了许多时日,而在这一路上,新任平卢节度使的仁善之名,在无形中扩散了出去。
传到青州的时候,那些早一步到来,要参加武林大会的江湖修士,不知在谁扯了一嗓子之后,纷纷从青州城跑出去,去接流民队伍了。
最后队伍临近青州城的时候,早一步得到命令的青州官员,崔王周三家的人,已经出城相迎,当他们看到官道上滚滚而来的人流时,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周家家主周无涯,崔家家主崔书林,和李晔的亲信李振站在一起,在迎接的官员乡绅队伍最前面。
之前李晔先到青州,再赴莱州,青衣衙门紧随其后,八百近卫快马加鞭,安王府那批文官也没闲着,李振便到了青州城,先见过崔书林,而后就去游说周无涯。
崔家投靠李晔最早,周家其实是骑墙派,作为士族世家,其实说白了就是书香门第,他们对蓬莱道门兴致缺缺,不愿掺和太多江湖事,对节度使也没有那么抵触,他们又不是平卢军王家和陈家,跟节度使争夺话语权,还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只要节度使不祸害地方,他们其实还是很愿意配合的。
正因如此,在李振游说后,周家才接了英雄帖,借坡下驴不去蓬莱,但要说周家对李晔有多少好感,那也未必,毕竟连面都没见过。
然而眼前的场景,让周无涯和左右的人面面相觑,都感到很是不可思议。
各种各样的节度使,他们都见过,但像李晔这样,跟流民混在一起,给流民抱孩子,让近卫搀扶老人赶路的节度使,他们还是见所未见。
节度使有体恤苍生的举动和心性不难,可这跟与流民混在一起,不分彼此,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别的不说,流民总是脏兮兮的,不洗澡身上难免有臭味,搞不好还会有病疫,节度使作为堂堂二品大员,再没有阶级观念身份包袱,也不可能跟流民零距离接触。
更何况那还是堂堂亲王。
周无涯喟叹道:先前听说了廉使在齐州的事迹,只当他是杀伐果决的人物,后来得知他孤身潜入莱州,又佩服他的胆量,这两日听闻清水山庄一役,得知蓬莱道门竟然被他驱逐回去,便知他智勇双全,绝非易与之辈。然而周某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堂堂安王殿下,竟然还有如此平易近人的一面,这样的人物,真是周某生平仅见的不好评断,太复杂了些。
崔书林微笑道:廉使是有抱负的,要不然也不会去动韦保衡和刘行深,观其到平卢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莫不筹谋在先,突袭齐州,让人措手不及,以雷霆手腕收服一州,既站稳了根脚,也威慑了其余四州。
潜入莱州,让蓬莱的大计化为泡影,更展现了自己深不可测的羽翼和实力,经过清水山庄一役,平卢的各种势力,谁还敢不服?前任节度使被驱逐,说来是不恤士卒,引发平卢军不满,但说到底还不是自身实力不足,好欺负?换了安王殿下,你让平卢军驱逐一下试试?谁敢露头,就要人头不保。
崔书林一番话说的毫不客气,可谓对李晔推崇颇深。
周无涯看了他一眼,他俩同为士族家主,交情不错,这时便酸酸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老家伙在想什么,你心里已经笑开花了吧?廉使可是你的外孙!你这么夸他,虽然没有不妥之处,但不也是往你自个儿脸上贴金?
第五十八章 入城(第三更)
崔书林哈哈大笑,竟然毫不掩饰得意之色,他瞟了周无涯一眼:怎么的老家伙,你还不服?你要是有本事,你也让你外孙来做节度使啊!
周无涯无力道:为老不尊!
崔书林嘿然笑道:民心所望者,众志成城。廉使初到平卢,连青州的城门都还没进,但你看看,他路上这一番举措,赢得了多少人倾心赞誉?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修士,向来不服管束,廉使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让他们跟着为百姓做好事,此事谁曾做到过?
我敢断言,无需多久,我们眼前的盛况就会传遍平卢,廉使必然深得民心拥戴!廉使心系苍生,才有如此善举,到时万众一心,平卢还愁不能兴旺繁盛?平卢五州二十九县,就要迎来莫大契机!
李振见两人相处不错,脸上也有笑容浮现。
现在的局势很明朗,蓬莱已经困局一隅,要是没什么大的意外,不可能再闹腾,那么李晔坐镇青州,就只需要得到四大家族的支持。
这四大家族里面,陈家无疑是被打压的一家,已经不可能继续存在。崔家自然是被拉拢的一家,日后自然会蓬勃发展,好处多多,成为三家之首也不是不可能。这个时候,局势基本稳定,但仅稳定是不够的,李晔要大展拳脚,就必须团结一切力量。
若是周家能够跟崔家一样,好生辅佐李晔,那么以这两家的士族底蕴,李晔不愁没有治理平卢的人才用。另外,李晔得到这两家效力,可谓其势已成,也不怕王家还有什么异样心思。纵然王家敢闹事,李晔秩序略施手腕,分化瓦解,扶持军中不得志之辈,平卢军依然牢牢控制在手中。
稳定了这些文武江湖势力,李晔就能以平卢为根基,逐步发展,日后天下倘若果真大乱,李晔不出则已,出则必定一鸣惊人,让天下诸侯刮目相看。
想到这里,李振脸上笑容愈甚,前途一片光明坦荡,很难不让人觉得开怀。然而想起往事,李振却又恍然若梦之感。
昔年昔日,在长安鹊栖桥之畔的凉亭中,他孤苦无依,身无分文,别说吃饭,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那时候对现状是何等失望。大雨之夜,连他的斗志和抱负都要浇熄。
然而彼时不过是长安府少尹的李晔,却突然从鹊栖桥走来,给了他一份安身立命的差事。那时李振怎么也想象不到,不过短短数年,他就能跟着李晔,在平卢有一方大展拳脚的天地。
廉使来了,诸公随我拜见。李振整整衣襟,对崔书林周无涯等人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