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直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鹅城知县
从这家敬老院的现状来看,很显然,很多人不愿意进敬老院生活,有人宁愿去拾荒,流浪也不愿意进来,主要还是在于敬老院的生活水平很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这些老人处于一种吃饭等死的境地,这样的敬老院怎么可能担当将来老龄化社会的重任,但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要加大投入,而西亭县本身面临着城市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压力,哪还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这里面去?
在敬老院里面视察了一圈,王简感到很伤心,一个人到老了就住这种地方,吃着一些大锅饭,真是一种悲哀啊,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他表面没有说什么。
“一个老人一个月的经费是多少?”王简随口问起胡惠民。
胡惠民道:“一个月二百块钱,根本不够用的。”
听了胡惠民的回答后,王简没有再说什么,在里面转了一圈后,就走了出去。离开西亭镇的敬老院,王简突然提出到青业镇的敬老院去看一看,这一行程出乎胡惠民的预料,急忙打电话给青业镇的敬老院长,让他做好准备。
施百鸣也打电话给张书平,让他出来迎接王简,张书平接到电话后不敢怠慢,早已到路口等待着王简到来。
王简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本来就是想再视察一家敬老院,他不想让别人牵着鼻子走,他要看到真实的情况。
车辆很快进入青业镇,张书平早早已经出来迎接,自打他当上镇委书记,王简还没有来到过青业镇视察工作,这是第一次来,他自然要多多重视。
下了车之后,王简专门与张书平握了握手,即是对他的一种支持,也是给施百鸣一个面子,施百鸣把王简对待西亭镇书记的态度与张书平作了对比,明显王简对张书平比较重视,这让他心里也非常高兴。
来到青业镇的敬老院,王简走进去之时发现有人还正在打扫卫生,来到里面后只见有几名老人面无表情地蹲在墙角,见到有人来也不起来,话当然也是不说,穿着脏兮兮的衣赏,显然他们的生活状况要远远差于西亭镇的敬老院,不过西亭镇的敬老院肯定是事先安排过的,所以两个镇的敬老院情况应当相差不是太多。
王简没有再上前去慰问老人,如果他想作秀的话倒是可以,但他没有,只是到处看了一看,发现这里的情况非常糟糕,老人住的地方阴暗潮湿,这些老人都是没有子女的五保老人,是因为没有人赡养才进来的,只要有人赡养的谁也不会来到这里。
看到这一切,王简的脸色非常凝重,胡惠民看到王简脸色的变化,心里也有点着慌,临时肯定无法安排好,王简一定是生气了。
“与西亭镇相比,这里的条件非常差,胡局长,张书记,你们怎么没想法改善一下?”王简转身看向张书平和胡惠民说道,脸上变得很严肃。
张书平作为镇里的领导对敬老院也有管辖之权,建设的不好,他有一定的责任,但在敬老院建设上民政局有很大的发言权,民政局要求建设什么样,镇里就要建设成什么样,民政局没有要求,他们也很少关注,虽然有一定的失察责任,但在这种形势下,民政局的责任要重一些。
面对王简的质问,张书平站在一旁不敢答话,他觉得实在是无话可答,必竟这是他们镇的敬老院,迫不得已想了一下才说道:“我们在敬老院上的投入确实是少了。”
王简转头又看向胡惠民,胡惠民只好说道:“王县长,全县敬老院建设的总体投入是少了,想改善没有资金也没有用。”
王简听了他们的回答,不禁起声说道:“投入,投入,你们就知道要投入,你们想过没有,如果他们是你们的父母亲,你们即使没有投入,难道就让他们过这种生活吗?敬老院建设方面的投入到底都到哪里去了?这个事情要查清楚!”
这个话音一落,张书平胆战惊,胡惠民心惊胆战,谁也没有想到王简会突然发这么大的火,显然他是因为胡惠民和张书平不停地说投入而不高兴了,明知道县里财政困难,他们还一个劲地说投入,这不是故意的吗?难道现在没了钱,什么事也不能办了?难道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好了?显然不是,如果这件事影响到他们的政绩,那么投入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相反他们会想着法子把事情办好,而不是处处抱怨没钱办事。
扶摇直上 第四百三十九章 三公消费
第四百三十九章三公消费
王简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有些心惊,张书平本来想邀请王简在视察完敬老院之后到镇里再视察一下工作,现在看到王简很不高兴,就不敢再说话了,说完这一切王简就走出敬老院坐上车走了。
临走时,施百鸣拍了张书平一下肩膀,意思是不要担心,王简不是冲着他来的,显然这事主要责任还是在胡惠民那里,张书平和施百鸣对视了一下眼神,这才放宽一点心。
胡惠民面无好色地也走进车内,他知道今天王简的这次视察对他是非常的不利了,不但让王简生了气,而且还要调查敬老院资金的问题,这事办得真是让他感到无语了。
坐在车里,王简突然对坐在前面的施百鸣道:“一个月二百块钱,生活水准不会如此之低,对这个问题要调查清楚,你和审计部门联系一下,到民政局审计一下帐目,有什么情况报告给我。”
施百鸣立刻答应了王简的话,他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猫腻,敬老院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单位,但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容易被人们所疏忽,一个老人的补贴标准是二百,如果有人虚报老人的人数,那这些钱岂不就让一些人占为己有了,然后这些呆在敬老院里的人,再克扣一部分,那省下的钱也会落入某些人之手,因此敬老院虽然缺钱,却是穷庙富了和尚。
回到县政府之后,王简思考当前的一些情况,资金短缺确实是一个问题,但用在政府机关自身上的花费却是一分钱也没有节省下来,如果能节省下来一部分,虽然对于经济建设本身不起到什么作用,但至少可以用在民生上。想到这里他决定从节省三公开支入手,节省下来一部分费用用在民生上。
说办就办,王简立刻向车世平汇报这个问题,由县委和县政府联合发文制定相关的规定。车世平现在基本上当起了甩手掌柜,和张振宇当年的情况差不多,不过在听了王简的话之后说道:“三公开支已经形成一种惯性,不是你我想禁就能禁得了的,出发点虽然好,但结果不一定能怎么样。”
车世平说的倒是实情,但王简却另有想法,说道:“三公开支,我们并不是说一下子要禁完,我们要逐步推进,比如在公款吃喝方面,只要我们在这方面加大审计力度,可以杜绝一部分,而在公车开支方面,我们县政府可以从自身做起,减少公车数辆,同时冻结新的车辆购买申请,我们不是要不尽人情,但必须表明我们在三公开支方面的态度,让大家自觉形成节俭之风。”
听到王简这种回答,车世平没有再说什么,他乐得看到王简在这方面的失败,便说道:“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妨就搞试点,你可以先在县政府搞,如果搞好了,再推向全县。”
车世平显然不想让县委这边搞试点,让王简自己在县政府搞试点,反正失败了也是王简承担,而他却是可以独善其身。
见到车世平并不敢担当什么,王简胆气一升,决定先在县政府搞试点,不信在三公方面就做不好工作,节省一些三公消费就那么难。
王简就从车世平那里回来,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全县政府机关在当前县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勤俭节约,节省三公消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建设和民生方面,让大家勒紧裤腰带,为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家听了王简的讲话,很多人不大明白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要提这个话题,也许真的是县财政遇到困难了,要不然怎么会想到通过节省开支而减少财政支出呢?所以由于形势的存在,大家倒是没有多少反对之声,这个议题出人意料地在会上就通过了。
这件事在县政府轻而易举地通过,让车世平都感到很奇怪,他原以为这件事会有很大的阻力,而没想到是如此地简单就通过了,看来在节省这个问题上没有人提出多大的反对理由。不过他看的是行动,也许只是说说简单,但真要贯彻落实起来恐怕就困难的多。
这次会议开过之后,王简首先清理县政府这边的超标车,说实在话,他自身的车辆就有些超标,既然要清理超标车,他必须先清自身的,因此他就把自己超标的小轿车给换掉了,把这辆超标的车进行拍卖,然后将一辆多余的小轿车作为自己的专车,这样就在不增加开支的情况下把超标车辆清理了。
既然王简作为县长都主动清理了,那其他几位副县长自然也没有话说,即使有话说也不得不清理,这样一来,总共清理出三辆超标车,超标车不但是价位高的问题,而且维修费用保养各方面也高,这样一清理就会减少不少开支。
另外一方面,王简又指示对这些专车司机进行集中管理,原来的时候这些司机给的待遇非常低,但灰色收入却是非常地高,只要他们在维修费用加油上做一些手脚就远远高于他们的工资收入。因此王简要求给他们制定符合当地生活水平的工资收入,同时在维修加油上实行统一管理,不准他们私自去维修车辆,如果有人为破坏嫌疑的立刻清退。
这样一来,司机们一方面对给他们加工资表示高兴,另一方面对灰色收入上的压缩也有些怨言,但总体上说是很高兴的,必竟合法的收入增加了,谁也不想去赚那灰色收入,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在公车上的动作没有引起反应,王简又把工作转向公款吃喝这一块,公款吃喝屡禁不绝,关键是上一级单位要求不严,作为县里,王简没法要求市里做什么,但他可以要求所有县直部门工作人员下乡时不得在乡镇吃吃喝喝,对公款吃喝帐进行严格审计,而对于市级以上单位来人,县里全部进行工作餐招待,不得大吃大喝。
这一条规定一下,倒是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了,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不让吃吃喝喝有着很深的文化原因,如果这样以后谁还下乡工作?这些信息就反馈到王简那里,对此,王简也感到头痛,想来想去他觉得绝对地禁吃喝是不行的,必须逐步改变一些人的习惯。
因此,他就提出一个禁酒令,吃是可以的,但喝就不行了,而且是中午期间绝对地禁止饮酒,这不但是浪费,而且中午喝了酒会影响下午工作,这条禁令一下,倒是很让人理解了,因为一些人也不想中午饮酒,主人出于热情上酒,客人不得已才喝,现在有了县里的禁令,他们就有了拒绝的理由,反而让他们摆脱了喝酒的负担。
公款吃喝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而在公款出国方面,作为一个小县城倒是没有多少,但他还是严格进行了规定,这方面的开支只要他掌握得住,别人就是想出国也不行。
在三公方面的管理,王简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很快孙世明就知道了,专门在一个全市工作会议上讲了出来,号召大家向西亭县学习,在三公方面做出表率,把精力和财力全部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去。
无形之中,王简一时兴起搞的这个工作,让他在全市收获了一些威望,车世平听了孙世明的讲话之后大为紧张,如果孙世明知道他并没有支持王简搞这些,孙世明一定会对他有所看法了。
因此回来之后,车世平立刻在县委机关进行清理整顿三公开支,超标的车辆进行清理,公款吃喝进行整治,一下子烧起了一把火,这把火一烧,整个西亭县的政治生态开始转好,西亭县的干部就有一条好酒的习惯,都形成风气了,这么一整治,让很多干部也能从喝酒的恶习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
看到县里的变化,王简的心情也有些高兴,心情一高兴,就想起高凌燕的事情来,他把施百鸣叫了过来。
施百鸣来到之后,王简就问他:“三公开支方面我们县政府机关能减少多少?”
施百鸣报告道:“大约能减少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开支,主要是在公车消费和公款招待方面,公车消费还好说,但我担心长此以往上级单位不愿意到我们西亭来怎么办,别的县都招待得很好,而我们却是显得很寒酸,这样下去别人会不会说我们抠啊!”
听了施百鸣的话,王简的心情一下子凝重起来,看来公款吃喝是一个顽疾,这不但是自己的问题也与其他人的思想有关,下面的人谁招待得好,就与谁走得近,如果西亭县一直招待不好的话,恐怕市里的单位都不愿意来西亭县,那考核上以及一些项目上显然就对西亭县不利了,这样下去对西亭县的整体发展反而不好了。
想了一下,王简道:“你考虑的也是,但是我们是实事求是地干工作,如果有人故意非难我们,我们也不答应,当然对一些事情也可以变通,如果上级来人对我们县的工作非常重要,不妨招待标准高一点,这就和农村上所说的见人下菜碟,虽然有些势利,不大公平,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总体上还是要保持低标准的招待风格,如果上级单位不愿意来就不来好了,只要我们扎实地把工作做好,就不怕其他的一切。”
扶摇直上 第四百四十章 视察施工现场
--start-->
第四百四十章视察施工现场
施百鸣连连点头答应,王简突然又问道:“施主任,政府办现在还需要不需要人手?”
这话问得施百鸣就有些愣,不过他很快回答道:“我们现在的人手不够用的,王县长是不是要给我们调配几个人手?”
政府办这种单位,人永远不会多,整天加班忙得要死,政府办主任肯定想要人,当然他想要的人一定是能干活的人,不能干活的人多一个都不想要。施百鸣猜出王简有可能要给他调配人,但也不是很确定。
王简笑了一下道:“看来你们很缺人物啊,这样,给你们政府办两个名额,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政府办工作人员,你看这样怎么样?”
施百鸣马上说道:“那好啊,这样的话可以选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了。”
王简点了点头,然后对他说道:“你打电话通知一下电视台的小高来参加选拔,她是中文系毕业的,水平应当不错。”
王简看似平淡的话语,施百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次选拔工作人员的主要目的,他马上回答道:“我这就去通知小高。”
一路走着,施百鸣想着这事,心里在想,王简是不是与高凌燕之间有什么关系了,要不然为什么专门让他选拔两名工作人员,而变着法子将高凌燕调入政府办?不过转念一想,当时自己也就是被王简看中而提拔起来的,高凌燕是不是也让王简很欣赏,既而采取这种办法将她调入?如果是直接调入的话肯定会引起来很多人的猜疑。
这么一想,施百鸣就明白了差不多,回到办公室就通知高凌燕准备报考,招考通知几天内就公布,让她好好准备。
高凌燕接到这个通知后,心里还有一点不明白,等她仔细琢磨之后才明白这是王简变着法子将她调入政府办,既然如此她是一定能考上的了,不过想到王简那张还有些严峻的面孔,她还真不敢大意,急忙开始准备这次招考。
这种事王简只是简单安排一下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费很大脑力,他现在还在关注的是敬老院投入资金的审计工作。
把审计局长邓海建找来,邓海建接到这个任务后积极地进行了审计,他发现敬老院投入的一些钱一是存在挪用现象,二是存在吃喝现象,也就是说这些钱有的被敬老院负责人拿去吃喝了,同时通过实地察看,发现有的敬老院存在虚报人头数冒领经费,而这笔经费以改善老人生活为名目花掉了,但这些钱到底花没有花无法确认。
来到王简的办公室,邓海建把这些问题一说,王简的脸上一片阴云,显然他对这种结果非常不满,敬老院本来投入就不多,想到居然有人在打这里面的主意,如果说这里面没有什么**问题,他真的是不相信。
“邓局长,你把这些线索移交给县纪委,今后,你们审计局要加大审计力度,如果发现有什么违纪的线索一定要报告给我,你们要发挥好审计监督的作用。”王简很严肃地对邓海建说道。
邓海建连忙答应说是,作为审计部门,出于与各个单位的关系,有的时候对一些小的问题就睁一眼闭一只眼算了,要不是王简专门让他去审计,他也懒得管这些事情,但现在王简明确要求他这么做,那他就没有什么客气的了,作为审计局长,他也想审计出几个大案子来。
邓海建走了之后,王简直接给商东挂了电话,让他着手调查敬老院的问题,虽然当前没有钱投入到敬老院去,但抓好现在的投入,清除一些蛀虫,也有利于改善敬老院里面老人的生活。
商东接到王简的电话后立刻展开行动,只要有线索,他乐得去查一下,否则就凸显不出县纪委的作用了。
胡惠民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次要资金的行为,会引起一场审计风暴,而在审计风暴之后却是一股反腐风暴,这样的话这股风暴很可能烧到民政局本身,真是让他有些着急了。
幸好他自身还是经得住调查,只是他的局里面的人会不会这么清正廉洁就很说了,如果查出什么问题来,让他脸面上是不大好看了。
放手让商东去调查,王简联系上省交通厅在西亭县施工的人员,全县的道路建设已经开始动工修建了,他需要前去慰问一下他们。
顶着酷暑,王简带着马桂松他们来到施工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工作,看到王简来到都擦了擦汗,站着看向王简。
王简走上前去与他们握手,说道:“你们辛苦了。”
大家都微笑着说道:“不辛苦,感谢领导的关怀。”
王简一一与他们握手,这次道路修建是西亭县当前最大的工程项目,完工后,整个西亭县将修成几条高标准的公路,而且在设计的时候破天荒设计了一条十车道的宽阔公路,以王简的意思是,保证二十年不落伍,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保证公路有二十年的寿命,如果修成豆腐渣工程,恐怕十年不到就会损坏。
为保证这个目标,王简要求交通局派人严格进行监理,如果监理人员失职一定要严格进行惩处。
交通局长李海沧跟着王简一起去的现场,王简突然发现交通局的监理人员没在,立刻转头问道:“你们派的监理人员呢?”
李海沧被这一问,也是四处一看,果真没见到局里派来的人员,脸上顿时冒出了汗,本来天就热,这下热得更狠了。
“你到底有没有派人来?”看到李海沧的样子,王简本来就对他不大满意,现在更是很恼火了。
李海沧连忙答道:“我们派人了,派了两个人过来,我打电话让他们过来。”
李海沧急忙打电话,原来这两个人去一个地方乘凉吃西瓜去了,他们才不愿意到现场监理,天气这么热,他们也不傻。
这两人接到电话后也不知是什么事,以为李海沧找他们,就急忙开着车过来了,一下车看到很多人在,王简也在现场,就知道是什么原因找他们了。
他们小心地走了过来,先向李海沧看了下一下,然后又看向王简他们,王简本着脸问他们:“你们刚才去哪里去了?”
他们有人回答道:“我们刚才有点事去办了。”
王简问:“什么事?“
这么一细问,他们就慌了,便撒个谎说道:“有个同事找我们要个资料,我们去送资料了。“
王简不动声色地道:“去把向你们要资料的同事找来。”
一听这个话,两人就不知所措了,说道:“同事可能回局里了,要不我们现在就去找。”
王简一听发火道:“你现在就打电话让他过来,我倒要看看你们说的真假!”
这两个人身上还有一种刚吃完西瓜的味道,他们却说去送资料了,王简不能不生气,李海沧见状,忙说道:“王县长,我们以后一定让他们坚守工地。”
王简的脸上缓了一缓,说道:“你们两人从今天开始,必须全天侯在现场进行监理,我会派人来暗中调查,如果发现你们出现空岗的情况,立刻开除。”
说完这句话,王简又看向李海沧说道:“如果他们再出现这种情况,你要负主要责任!”
在当众面前让李海沧下不来台,李海沧也不敢多说话,只能答应着,保证今后不会再出空岗情况。
王简又说道:“我们要修一条百年公路,质量问题一定要保证,这里面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这条路虽然是省交通厅在这里修,但我们要监管到位,只要出现了质量问题,我们会立刻采取措施,你们作为监理的人员不要怕得罪人,更不能接受被监理单位的吃请,如果发现我们一样严肃处理,这么热的天,让你们出来监理也是不容易,交通局可以考虑给他们发放一定的补贴,但事情一定要做好,如果再不当回事,怕吃苦怕受累,你们就及早提出来,如果最后误了工程,你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王简的话如此严厉,听得两人胆战心惊,心想要是这样我们还是提出来不干了吧,就在两人要提出来的时候,李海沧把眼睛瞪向他们,他知道他们可能还要说什么,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说,听王简的安排,否则王简一定会对他产生很反感的情绪,认为没能领导好交通局,下面的人员不能吃苦不能工作。
两人终于没有说出来,王简说完这些话,又对道路建设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视察,同时要求施工的负责人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在修完之后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事情。
这些施工人员都是省交通厅工程队的人员,听了王简的话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他们是省里来的人,怎么不会怕这县里的官员,所以也是表面应付着,王简也觉察到了,因此事后又安排一遍李海沧,一定要监理好,发现问题及时报给他。--en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