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宦海无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丁原终于拿到了政研室起草的淮扬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材料,自从丁原提出了这个思路,政研室按照丁原的想法,结合淮安市取得的成绩,开始草拟材料,过程不容易。丁原已经预计到了会遭遇的困难,所以,加紧了和陆长征、郎世福的协商,两人完全赞同丁原的提议,淮安市已经取得了成功,下一步,可以在淮扬市选定一个县市,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和黄海涛商议了,调整产业结构,说起来是市委决策,政府执行,如果黄海涛提出过多的意见,还是难以在常委会上面通过的。
黄海涛进入丁原办公室之前,依旧和徐少杰握手,鼓励徐少杰好好工作,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余怀祥依旧在徐少杰的办公室,两人闲聊着,彼此都非常客气。
“老黄,关于淮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已经说过不少次了,如今,淮安市先行了一步,搞起了蔬菜大棚,改变了传统的以种植粮食为主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很成功的模式,所以,市委政研室按照淮安市的模式,起草了淮扬市关于在全市继续推行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见,初稿已经送过去几天了,我想着和你交换一下意见。”
“哦,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是大事情,所以,稿子我还在琢磨,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我还是有些想法的,虽然说淮安市的蔬菜大棚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不能说就能够在全市推开了,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包括工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调整,所以说,淮安市目前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没有说完全成功,淮扬市下属的各县市,适合发展什么,不适合发展什么,都需要我们花费力气去研究和探讨,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时机还不是太成熟,等到淮安市淌出了一条好的路子,我们就可以在淮扬市大规模推开了。”
丁原极力忍住了怒气,黄海涛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想拖,两人都知道,调整产业结构,促使淮扬市尽快富裕起来,是大势所趋,可是,这个任务在哪一个领导者的手里完成,是有区别的,丁原到淮扬市5年时间了,如果不想着做出改变,不大刀阔斧做出来一些事情,等待的结果,极有可能是灰溜溜离开淮扬市。淮安市的转变,远远不能够掩盖整个淮扬市改革步伐的缓慢,现在,只要能够再有一个县市开始着手调整,那么,就可以证明,淮扬市已经从实验摸索的阶段,进入了实质性开始工作的阶段。黄海涛赞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针,却不同意马上实施,无疑就是想着拖延时间,表面看是想着稳妥,实际上就是不想淮扬市在丁原的手里发生什么实质性的转变。
“老黄,我不这么看,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问题,小平同志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了,淮扬市目前的时机,也许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调整产业结构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淮扬市的主要负责人,担负着省委省政府交给的发展淮扬市的重托,如果在工作中瞻前顾后,很有可能贻误发展的机遇,目前,淮安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所以,我的意思,在淮扬市立刻布置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在一到两个县市首先实施,要求他们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迈开步子求发展。”
办公室里面一时间有些沉默,黄海涛显然没有预料到丁原的态度,按照以往的惯例,丁原会原则性说出来意见,然后再次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意见,恐怕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但今天丁原的态度不同。
“丁书记,我是赞成调整产业结构的,这是大趋势,不过我认为应该稳妥进行,在我们有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全面启动淮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老黄,你的意见,代表了一种方向和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开展工作的时候,都是力求稳妥,害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有好处,可以保持局势的稳定,但也存在不足,就是我们发展的步伐太慢,跟不上节奏,现在,我们已经稳了很多年了,应该迈出步伐了,淮扬市整体的大稳定、小调整的方针不变,可在局部地方,必须有所变化了,老黄,我的意见是,召开书记办公会,研究淮扬市调整产业结构工作思路,明确意见之后,召开常委会通过,当然,我们会首先在一个或者两个县市实施,其余地方做好调查研究。老黄,我希望大家能够统一认识,淮扬市要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黄海涛不好说其他的事情了,也不好找到什么推诿的办法了,看来,通过这个产业结构调整办法,是无法阻挡的事情了。
“既然丁书记有了这样的决心,我表示赞成,我建议首先选择一个县市进行实施,我看就选择玉洪县吧。”
丁原没有想到,黄海涛这么快就赞成了,他有些准备不及,所以,黄海涛说到玉洪县的时候,丁原没有过多考虑,点头表示同意了。
徐少杰看见黄海涛出来的时候,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书记办公会很快通过了淮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办法,接下来就是召开常委会了。徐少杰没有资格参加书记办公会,却是要参加常委会的。
这段时间,徐少杰和廖鸿运秘书长的接触有些多,因为涉及到统一意见的问题,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以前,工作都要做好,避免在常委会上面发生大的原则分歧,所以,徐少杰和廖鸿运按照丁原书记的要求,各自做着工作,徐少杰将丁原书记的意见整理出来,交给了廖鸿运,廖鸿运和部分的市委常委进行探讨,将意见反馈给徐少杰,徐少杰进行整理之后,交给丁原书记。这项工作,在丁原和黄海涛统一意见之后,变紧锣密鼓开始了。
廖鸿运一直是很关心徐少杰的,因为丁原书记的关系,廖鸿运将徐少杰视为单位最为信任的干部之一,不少的事情都和徐少杰通气,徐少杰同样尊敬廖鸿运,极少发表什么意见,很多的事情,暂时不需要他考虑。
常委会顺利召开,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淮扬市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办法获得一致通过,包括黄海涛和朱宗祥等,都没有提出任何的意见,确定第一步实施的县市的时候,黄海涛提出了玉洪县,既然丁原没有什么意见,其余人也不会反对,会议同时决定,市长黄海涛负责产业结构调整的全面工作,市委副书记郎世福抓具体的工作。
徐少杰为丁原书记感到高兴,总算是开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无论怎么说,只要有进步,就是好现象,其实徐少杰不清楚,一旦丁原书记下定了决心,是没有谁能够阻拦他做出决定的,这就是绵里藏针。
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了市委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和意见,在淮扬市引发了一阵波澜,淮安市的蔬菜大棚,被特别提出来了,赵德岭和许云飞分别在不同的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
一切看来都是顺理成章了,下一步,就是玉洪县的具体动作了,全市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玉洪县。其中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玉洪县如同淮安市一样,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那就不用说了,所有县市都跟着动起来,如果玉洪县遭遇挫折,那么,大家就要掂量掂量,看看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丁原再次回到了省城,这一次,徐少杰发现,丁原书记的脸色更加严峻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内心里面还是有了一些不好的感受,丁原书记在省城的行踪,徐少杰并不清楚,但是,淮扬市现在是处于关键的阶段,目标定下来,关键是落实,负责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是黄海涛,徐少杰有些不明白,丁原书记为什么不亲自负责抓产业结构调整的事情,这可是关系到淮扬市今后的发展,无论怎么说,抓在手里,总是安心一些的,再说了,可以随时作出安排部署和调整。
几次的会议,徐少杰都参加了,丁原在会上强调指出,产业结构调整是淮扬市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甚至是主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拿上议事日程,要有确实的办法,要落实,不能以会议落实会议,以精神来落实精神。可黄海涛在会上的说法有些区别,黄海涛同样强调工作的重要,但重点指出的是玉洪县,要求玉洪县要抓好落实工作,并没有强调其他县市要马上开始行动。
陈目标和徐少杰的联系增多了,最近一段时间,陈目标和李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分管工作也感觉到了变化,何旭雄和陈大志的要求突然多了一些,和刚开始的时候,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说农业开发和投入的资金问题,就需要请示之后,再做出决定,县里召开了常委会,分工稍微有了一些调整,分管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协助陈目标的工作,这是很可笑的,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排名在陈目标的前面,如果说遇见需要拍板的事情,到底该听谁的,表面是陈目标负责全县的农业工作,承担责任,实际上是什么情况,还不好说。
徐少杰很快明白,黄海涛出手了,如果说陈目标能够迷途知返,和李明划清界限,进而和自己划清界限,很快能够摆脱这样的局势,在如今这样实实在在的对峙中间,想要做到两头都讨好,显然是没有可能性的,只能选择一个方面,还有陈登祥态度的变化,徐少杰想不出来好的办法,总不能直接插手县里的事情,他叮嘱陈目标,少签字甚至是不签字,农业上的事情,谁表态就是谁签字,或者是县委集体研究之后,可以签字,其余时候,一律推脱,除非是自己做出的决定,一定要避免出现背黑锅的情况。
丁原和陆长征的接触明显多起来了,这样,徐少杰和钱大志在一起的时间也相对多了很多,钱大志依旧是八面玲珑的样子,只是和徐少杰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显得严肃,钱大志还是有能力的,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不看好淮扬市的局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淮扬市的局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干部的情况来说,求稳怕快、不思进取的情况大量存在,如果不能够调整部分主要领导,很难出现转机。





宦海无声 第一百三十九章 淮安市的工作重点
第一百三十九章 淮安市的工作重点
淮安市的蔬菜大棚,在全省出名了,西山省不少的商贩,都知道了淮安市的蔬菜大棚,由此带动了部分的运输业,蔬菜大棚的周期很短,因此,常常看见不少的小货车,在淮安市的乡下穿梭,都是来做蔬菜生意的。
省委省政府的分管领导到了淮扬市,专门检查了淮安市大棚蔬菜的发展情况,发展大棚蔬菜是淮安市实实在在做的事情,真金不怕火炼,前来检查的领导非常高兴,特别是花冠村的变化,非常明显,村里修建了不少的砖瓦结构的新房,农户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不少出去打工的主要劳动力,都回来了,每家每户至少要留一个壮劳力,专门来种植和管理大棚蔬菜。玉都水泥厂抓住了时机,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大,每年的效益非常不错,玉都已经成为淮安市最为富裕的乡镇之一了。
徐少杰跟随着丁原,到过几次花冠村,他也没有想到,花冠村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农民没有忘记他,无论谁见到他,都是笑嘻嘻打招呼,要不是徐少杰跟着丁原书记,估计早就被农户拉进家里去吃肉了。张世奎和黄海涛精神抖擞,有钱用的日子当然好过了,其余的班子成员,也是斗志盎然,现在,想到玉都工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工资不拖欠,还有一些福利,虽然和市直单位不敢比较,但是在乡镇中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徐少杰的主要心思,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前在玉都工作的时候,徐少杰脑海里面,时时刻刻想着发展的事情,现在,徐少杰想到的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干扰了徐少杰的思路,所以,到县市去视察工作,徐少杰很少注意到下面的具体思路。
徐少杰想不到淮安市因为大棚蔬菜的发展,成为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不少的市州和县市纷纷到淮安市来考察,相对说起来,淮扬市下面的县市,冷静多了,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好像淮安市就是应该出现一枝独秀的局面。
徐少杰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玉洪县,因为玉洪县是第二个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县市,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是丁原书记最为关心的,丁原书记关心的事情,也就是徐少杰需要全力去关心的事情。
“徐主任,你好啊,丁书记在办公室吗?”
“赵书记,您好,丁书记正在听财政局的工作汇报,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给丁书记说一下吗?”
“呵呵,徐主任,那就麻烦你了,给丁书记汇报一下,我准备给丁书记汇报工作,不知道丁书记什么时候方便。”
“赵书记,您等等,我一会就给您回电话。”
徐少杰进入丁原书记的办公室,在丁原耳边轻轻说,淮安市委书记赵德岭想要汇报工作,丁原看了看手表,要赵德岭一个小时以后到办公室来,丁原的时间非常紧张,被会议和汇报占据了太多的时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赵书记,一个小时之后,您到丁书记的办公室。”
“呵呵,徐主任,谢谢你啊,到底是我们淮安市出去的干部。”
徐少杰笑着,等候赵德岭挂断电话,一般来说,县市委书记要求给丁原书记汇报工作,徐少杰都是直接给丁原书记汇报的,虽然丁原的日程有安排,但不管在干什么,按照惯例,丁原也会听县市委书记的汇报,不会耽误什么时间的。
赵德岭提前10分钟到了徐少杰的办公室,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不用说,徐少杰也知道,里面装的是香烟,县里的领导来给丁原书记汇报的时候,总是带着香烟来,徐少杰也习惯了,因为淮扬市有这样的习惯,徐少杰的香烟太多了,根本抽不完,很多时候,张绍才到徐少杰的家里去拿烟,一次都是拿走好几条的。
“徐主任,跟着丁书记了,很少有时间到淮安市去看看啊,什么时候有空闲了,我请你喝酒,要回到娘家看看啊,多关心嘛。”
“赵书记,您说笑了,您是领导,我是为领导服务的,有时间了,我到淮安市去学习,反正没有几步路就到了。”
“呵呵,徐主任,你这样说,我可不敢当啊,你是给丁书记当参谋的,多关照淮安市啊,蔬菜大棚可有你的心血啊。”
徐少杰和赵德岭闲聊的时候,看见财政局的领导出来了,徐少杰起身送走了财政局的领导,带着赵德岭进入了丁原书记的办公室,给赵德岭泡茶,收拾了桌上的茶杯,徐少杰准备退出办公室,此刻,赵德岭正在和丁原说着话。
“少杰,如果有其他人要来汇报工作,告诉他们,今天就不来了,下次约时间。”
徐少杰点点头出去了,一般来说,县市委书记或者是县市长给丁原书记汇报,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时间稍微要长一些。此刻,徐少杰就是门神了所有来访者,均要挡驾,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来了,徐少杰还是要进去通报的。
徐少杰正在整理材料的时候,桌上的电话响了徐少杰以为是丁原书记打来的电话,连忙放下手里的材料,接听电话。
“是徐主任吗,你好啊,我是许云飞。”
“许市长,您好啊,我是徐少杰。”
“呵呵,好长时间没有看见你了,什么时候到淮安市来,我们好好聚聚。”
徐少杰嘴里应承着,有些奇怪,今天是怎么了,淮安市的党政一把手都给自己打电话,赵德岭是来汇报工作,许云飞也打电话。
“徐主任,赵书记是在给丁书记汇报工作吗?”
“是这样,赵书记刚刚进去,许市长有没有什么需要我转达的话语啊。”
“呵呵,没什么,我本来是想着和赵书记商量两个数字的,没有想到,赵书记已经给丁书记在汇报了,既然这样,我想着抽时间给丁书记汇报一下,有些情况,我还没有和赵书记统一意见,徐主任,你是不是帮着安排一下啊。”
徐少杰有些奇怪,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意见没有统一,赵德岭就来给丁原书记汇报了,这是什么意思啊,难道说两人的意见不一致吗,当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很多时候,书记和县市长的意见不统一,但是,在给上级领导汇报之前,两人应该统一口径,否则,上级领导会怎么看啊。
“许市长,今天可能没有时间了,不过也说不定,等到赵书记汇报结束了,我问问丁书记,您最好开着手机。”
“没有问题,徐主任,我等你的电话。”
放下电话之后,徐少杰有些坐不住了,看来,赵德岭和许云飞之间,一定是存在什么问题的,当然,这种问题,一定是在工作上,淮安市如今的势头正好,已经成为淮扬市和西山省的典型,如此好的局面,市委书记和市长应该是意见高度统一,才是正常的啊。
徐少杰心不在焉的整理材料,时不时看着时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赵德岭终于离开了丁原书记的办公室,徐少杰连忙站起来,将赵德岭送到了楼下,对于淮安市的领导,徐少杰是有着比较特殊的感情的。
再次进入丁原书记的办公室,徐少杰看见丁原正在沉思。
“丁书记,许云飞市长打来电话,说是有工作想给您汇报,许市长说他有些看法,没有和赵书记交换意见,我看着时间不早了,就没有说什么,现在已经5点多钟了,您看怎么安排?”
“不着急,你马上给许云飞打电话,我等着他。”
徐少杰迅速掏出手机,拨通了许云飞的电话,告诉许云飞,马上到丁书记的办公室,丁书记等着听汇报,电话那头的许云飞忙不迭的答应了,说5分钟之内就赶到市委汇报。
许云飞也提着香烟,徐少杰什么都没有说,带着许云飞直接进入了丁原书记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徐少杰苦着脸,今天下班时间,估计要六点钟以后了,到七点钟也说不定,晚点无所谓,关键是肚子要提出抗议。
六点四十,许云飞出来了,淮安市的领导来汇报工作,丁原书记原则上不接待,徐少杰送许云飞下楼之后,回到丁原书记的办公室。
“少杰,坐坐,我问问你。”
徐少杰知道,丁原书记一定会说到淮安市的问题。
“淮安市的情况,你还是不叫熟悉的,现在,市里的蔬菜大棚发展起来了,农民得到了实惠,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应该继续巩固蔬菜大棚的成果,还是应该保蔬菜大棚稳定的基础上,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呢?”
徐少杰认真想了想,说实话,很久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了。
“丁书记,我认为,应该两手抓,一方面,巩固蔬菜大棚的成绩,另一方面,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目前的重点,还是要巩固蔬菜大棚的成绩。”
丁原摇摇头,对徐少杰的回答不是很满意。
“少杰,县市的情况,你不是很清楚,你没有在县市工作过,这不怪你,古语都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县市有县市的工作重点,一旦确立了重点,各方面的力量都必须要倾斜,重点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分心过多,首尾不能兼顾,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我说的问题,直接说,就是淮安市是重点依靠蔬菜大棚,还是找寻其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徐少杰脸有些红,这是丁原在给他上课,县市的具体工作,不能想当然,不能说是样样具备,术业有专攻,县市的重点也是一样,工作的重点多了,就都不是重点了,特别是在发展经济方面。
“丁书记,我还没有想好,我对淮安市的具体情况,只有材料上的认识,以前也是在区镇工作,没有在市里工作,所以,我说不上来。”
丁原看了徐少杰好一会,看得徐少杰发毛。
“少杰,这样可不行啊,你是我的秘书,日常性的工作,你已经熟悉了,我相信,你处理起来,不需要多长的时间,那么,大部分的时间,你要好好把握,你必须要熟悉下面的工作,特别是县市的工作,你要增强自身的眼光和见识,做到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今后,你不可能永远在我的身边工作,我不希望你离开我的时候,仅仅是熟悉官场上这样那样的规则,你的重点,还是要增强能力。”
徐少杰不好意思低下头,这些时间,事情多了一些,的确只是考虑如何熟悉官场潜规则和如何自保的问题了,涉及到具体工作的方面,忽略了。
“少杰,我不是怪你,这段时间,事情有些多,麻烦事情也多,挺烦人的,但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主政一方,遇见的事情更多,必须要适应,你的能力很突出,与同龄人比起来,要优秀很多,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将来,无论让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能够很好的适应,将工作抓好。”
“丁书记,我明白了,今后一定注意。”
“好了,不说了,出去吃饭,肚子提出抗议了。”
徐少杰有些奇怪,丁原书记的话,本来是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可成长需要时间啊,丁原书记为什么会这样着急呢,难道遇见什么事情了。




宦海无声 第一百四十章 暗流涌动
第一百四十章 暗流涌动
距离上次的常委会,已经是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郎世福满怀怒气进入了丁原书记的办公室。
“丁书记,太不像话了,照这样的速度进展,今年不要提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事情了,玉洪县首先提出要多方考察论证,接着是开会研究,然后是到省城,请有关专家评估,回来之后,还要反复论证,现在都过去一个月时间了,方案都没有拿出来啊,我到玉洪县去了好几次了,他们要么说给市政府汇报了,要么说正在研究。”
丁原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他明白黄海涛为什么会这样爽快了,表面上是答应了,可落实的时候,就不一定有那么痛快了,丁原很想发脾气,很想在常委会上面公开这件事情,玉洪县有责任,可根子在市政府,在黄海涛。但丁原提不起来底气,因为丁原担心的事情,终于要成真了。
1...6970717273...4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