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家扬
但事到如今,他不敢不去,只得硬着头皮晚上偷偷摸摸地前去太平军的军营。
杨小山刚刚到达庐州附近,并没有着急攻城,因为他要等到知道江忠源的动向再决定怎么动手。万一他这里攻城,江忠源背后给自己一刀,那可就亏大了。
“世子,我们抓到了一个清妖奸细,这个奸细说有要事找您,您要不要见他?”一个卫兵进来报告道。
“哦,带来让我见见,听听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杨小山有些好奇道。
接着他继续翻阅公文,处理军务。“世子,好消息,东王派秦日纲带八千人马过来支援我们攻打庐州,刚刚秦日纲派人送消息过来。”陈玉成高兴的过来报告道。
“哦?这真是太好了。”杨小山很高兴,攻城不怕人多,就怕人少,特别是现在外围还有清妖的情况下,秦日纲的支援非常及时。
杨小山正高兴呢,那个奸细被卫兵押了进来。来的人就是庐州胡知州的师爷。
“拜见各位军爷。。。。。。”师爷非常害怕,他生怕这些长毛不讲理,直接把自己推出去砍了。
“你是何人?胆敢夜探我们军营?”杨小山看他如此胆小,立刻用语言吓住他,不怕他不说实话。
“小人是来替庐州胡知州传话的,各位军爷能不能高抬贵手,放庐州一马,要多少银子和粮草,这个都可以好商量。”师爷结结巴巴道,他原本以为这长毛不过是伙土匪,但自从进营后,他发现这纪律这军容可不是一般土匪能有的,恐怕他们要的价格怕是自己承受不了。
“谁要你们的银子?这银子又跑不掉,咱们打下你们的庐州,银子全是我们的。”陈玉成在一旁听不下去,抓起那师爷就要打,感情把我们当要饭花子打发啊。
“玉成,不得无礼,放开他,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杨小山制止道。
陈玉成见杨小山发话了,恨恨松开了那惊魂未定的师爷。
“饶命啊,军爷饶命啊!”师爷是吓呆了,一看陈玉成那凶神恶煞的样子,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了。
杨小山倒不是真的关心这师爷,因为他刚才一瞬间想到了一条妙计。他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不紧不慢道:“庐州城我们肯定是要拿下的,但我现在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只要你们的胡知州能把江忠源弄到你们庐州,我就可以绕你们一条命。”
师爷一下子没听明白,就这么简单什么东西不要就能换条命?这条件也太容易了吧,不放心他又问道:“军爷,您说的是认真的嘛?就这一个条件?”
“就是这么简单,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又何必要诳你们?”杨小山严肃道。
师爷喜上眉头,连声道:“多谢军爷,小人这就回去把您的话回禀胡知州。”
看到那个师爷的离去,陈玉成还有些不明白,“世子,这是干什么呀?江忠源进了庐州,那我们还怎么攻城?”
“这招叫请君入瓮。玉成你看着吧,只要江忠源进了庐州就别想再出来了。这次我们占据人数优势,又有秦日纲的支援,一定要把他消灭在庐州。”杨小山非常自信道。
=============================
话说那师爷回到庐州,把杨小山的话带给了胡知州。
胡知州一开始也不敢相信长毛肯这么简单就放过自己。
“长毛真这么说?江忠源身为安徽巡抚,本来就有守土之责,我等请他来助阵本就天经地义。”胡知州心想,就是没有长毛这个条件,他本来就是要去求江忠源来守城的。
“千真万确,那长毛的头就是这么说的。”师爷确认道。
“那好吧。师爷,你来起草一段文字,让人赶快去找江忠源,请他来庐州驻防。”胡知州吩咐道。
“老爷,来报告前咱就写好了,您过目。”师爷讨巧道。
胡知州接过师爷的稿子,认真的看了一遍,摇了摇头道:“不行,你怎么能把我们这里的实情告诉那江忠源,这样写他怕是不肯来。一定要把我们这里说得是固若金汤,兵员整齐,粮草充足,人家才敢来嘛!”这个胡知州还真是有心机,一点都不糊涂。他知道说实情的话,傻子才会过来陪你一起死,不吹点牛,不可能把江忠源骗过来。
“好勒,我这就改。”师爷立刻答应道。
于是一份自信满满地请求信被带去了江忠源的驻地,胡知州请求江忠源江巡抚前去庐州驻防。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97章 围住庐州
江忠源收到庐州胡知州的求救信,陷入两难之中。去救,无疑是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不去情理上说不过去,他作为安徽巡抚,下属来信求救而不理,被御史一个畏敌之罪就能把自己参死。
“刘按察使,你怎么看?”江忠源问刘长佑道。
“属下觉得不能去,这胡知州官声不好。这信上他说有一万五守军,粮饷充足,只是因为没有带兵之人才请巡抚过去坐镇,我觉得不可信,八成是他忽悠我们的。”刘长佑在安徽官场也混了不少年了,胡知州什么样的人他心里很清楚。
但江忠源并不清楚,他心里琢磨着即使没有一万五,七八千人也应该有的吧,自己再带个两三千人过去凑个一万,凭着充足的粮饷,守下庐州应该问题不大。
“陛下的心思你知道,这些州城是他的底线,这些城是不容有失的。我作为巡抚,守土有责,不去救援说不过去。更何况陕甘总督已经带了一万人马已经进入安徽了,咱们可以邀请他帮忙守城。”江忠源还是觉得无论如何,得去帮庐州知州一把。
“巡抚大人如果实在要去,还请多带点士兵去。”刘长佑建议道。
“我带两千人差不多了,其他兵交给你,你在外面帮我协防,更需要多一点兵。”江忠源拒绝道。
“大人你无论如何至少要带三千兵,胡知州这人满嘴胡诌,他说一万五,我怕他连七千人都没有。”刘长佑估摸着,实际上连他都高估了庐州的守军人数。
“好吧,那就三千。你带其余人去庐州城西,伺机而动。我这就动身去庐州。”江忠源做了最后的安排。
江忠源带着三千人来到了庐州,杨小山假意派人拦截了一下,迫使他没有思考的时间,立刻入了城。随后杨小山对庐州进行合围,再也不能放他出来了。
来到庐州的江忠源,还没见到胡知州,心里就凉了半截,看他城墙上的布置,怕是五千人都没有,而且这些兵光天化日之下还抽大烟,可见军纪已经废弛到什么地步了。
“胡元炜,你老实说,你这庐州城中到底还有多少守军?”江忠源厉声道,他感觉自己被骗了。
“江巡抚,大概只有三千守军了。”胡知州知道这个时候已经瞒不住了,反正你人都来了,干脆摊牌了。
“你!。。。。。。”江忠源觉得自己真的低估了这胡元炜脸皮的厚度,他竟毫无羞愧之心。
“大人,这危急时刻才能看出大人对朝廷的一片赤胆忠心啊。属下实话实说,这庐州守军不足三千,粮草也不充足,得就着麸皮吃,军饷早就放完了,还得等朝廷调银子来。”胡元炜毫不脸红,死猪不怕开水烫,干脆直接摊开来说了。
“胡元炜,你竟然敢诳我来?”江忠源被他的无耻激怒了。
“巡抚大人怎么这么说话?如果属下信上实话实说,您就忍心见死不救?既然都要来,那信上说什么也不重要了。”胡知州打起了痞腔。
江忠源遇到这样的官痞,被呛得说不出话来,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把你的人都换去加固城墙,城墙的守卫有我带来的人担任。”江忠源无法,庐州的这些大烟兵他是不敢用。
“行,大人说什么属下照办。”胡知州求之不得,算是卸下了自己的一块包袱。
胡知州见完江忠源,然后回到了州府。
师爷按耐不住问道:“老爷,咱的人都被换下来,咱们怎么放长毛进来?”
“谁说我要让长毛进来的?”胡知州否认道。
“咱不是和他们讲好了,他们要江忠源的人头,咱们保命。不放他们进来,那就这点人,能守住吗?万一长毛火了,到时候反悔,我们的命就危险啦。”师爷连忙道。
“长毛只是让我们把江忠源弄到庐州来,我们已经做到了。打不打得下是他们的事,打不下反而好,咱们就有条件跟他们再讨价还价一番,咱们的命不但要保住,还要把家当都要保住了。”胡知州果然精明,想得很远,也很美。
“江忠源那三千人能行吗?”师爷还不太敢相信。
“我看能顶一些日子,你没见他的兵都跟木棍似的站在城墙上一动不动,这么听话的兵,守起城来一定行。要知道守城就怕滑头,对方一来攻城就脚底抹油。”这胡知州看得还挺清楚的。
江忠源的乡勇都是选的乡下最老实的农民,城市的那些二流子一个都不要。虽然单个较量上,二流子凭着小聪明会占些优势,但集体作战,最老实的农民组成的军队要比二流子的队伍强的多,且人数越多就越强,湘军组军都是参照这个原则。
“老爷高见。”师爷谄笑着拍马屁道。
“只要那个姓江的替我们多挡几天,咱们就去和长毛谈条件,你准备一下措辞,到时候多给老爷争取点利益。”胡知州拍了拍师爷的肩膀。
师爷苦笑着,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另一方面,杨小山也是见招拆招,他派李秀成带八千人堵住江忠源在城外的队伍。当他从探子处得知清廷陕甘总督一万人自徽北而来,又通知秦日纲前去拦截。最后自己剩下的一万二千人集中力量围攻庐州。
李秀成做事很稳当,他占据一个小山岭,把江忠源城外的七千人堵死在山岭下,然后修筑营寨围成一圈,让他们不得动弹。
秦日纲收获更大,那陕甘总督舒兴阿的八旗兵烂透了,秦日纲本来就是猛将,打这样的兵最是拿手,欺负起软柿子,他是一捏一个准。
很快秦日纲就回来给杨小山报喜了,“世子,谢谢你送我这么一个大功劳,那些八旗兵就跟娘们似的,被我们杀得两脚发软,根本迈不开步,坐在地上哭鼻子,等着我们削他们的脑袋。我们这一个能打他们十几个,没见过这么窝囊的羊羔兵。”难怪他这么高兴,他一向都是没有功劳只有苦劳。
“秦丞相,你的用词真有意思,羊羔兵很贴切啊。”杨小山也为他高兴,秦日纲这个人打战太死板,出力不少收获很少,往往吃力不讨好,经常被东王数落,这次算是将功赎罪了。
“外围的敌人都被控制住了,现在就看自己怎么拿下庐州了。”杨小山心里默默道。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98章 江忠源亡
庐州虽然没有天京那么大,但毕竟是州城,杨小山手上一万二千人将它合围后,攻城的兵力显得有些单薄。
在试探了几次攻城后,江忠源的防守的确有一套,杨小山不想以太大的代价拿下庐州。他让土营抓紧时间挖地道,试图炸开城墙后再发动总攻。
胡知州知道太平军进攻受挫,欢喜不已,连忙派师爷前来杨小山处谈判。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师爷这次来没上次那么害怕了。太平军久攻不下,他似乎胆气也足了一点,对杨小山提出了胡知州的要求。
“让你们活命就已经格外开恩了,你们还想带着家产走?做梦!”陈玉成在一旁听得气急,朗声道。
“玉成,让他说完。”杨小山摇了摇手,示意陈玉成退下。
师爷对陈玉成还是有些害怕,看到他退下后才又说道:“只要军爷同意我们的条件,我家老爷愿意明夜三更偷开南城门,迎接你们入城,您看这条件如何?”
比起这些人的家产,杨小山觉得手下的性命更加值钱,如果能这样拿下庐州,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他点点头,同意道:“可以,城破后你们的知州可以带着家产离开庐州,这是我们太平军的顺字贴,只要贴在门上就没人会去骚扰你们。”
师爷连忙接过顺字贴,放入怀中,行礼道:“那小人就回去禀报我们知州,告辞了。”
师爷离开太平军军营,趁着夜色来到南门城墙处,发出信号等待上面自己人给自己丢下梯子。等到他登上城墙后却大吃一惊,周围并不是他的人,迎接他的是江忠源和他的卫队。而知州的人都被拿下了,跪在城墙垛口处。
江忠源指着他厉声道:“胡师爷,这么晚了,你悄悄出城所为何事?”
一向伶牙俐齿的胡师爷这个时候却说不出话了。
“来人,把他拿下,给我搜!”江忠源对着自己的卫兵一招手,几个人把师爷按到在地,从他身上搜出了太平军的顺字贴,和胡知州写给太平军的要求信。
“好啊,你们这些吃里扒外的东西,居然这个时候还想着通匪,我大清就是因为你们这些蛀虫才让这发匪如此得势!”江忠源指着师爷的鼻子骂道。
“来人,去知州府衙抄家!把通敌之人胡元炜给我抓起来!”江忠源看到信后有些后怕,要不是自己亲自巡夜发现这里有些异常,拷问这些人后才顺藤摸瓜发现胡知州通匪之事,不然还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这帮人给卖了。
没过多久,还穿着睡衣的胡知州被人绑了过来,他嘴里还硬道:“凭什么抓我,凭什么抓我?我可是庐州的知州大人。”
江忠源上去就给他两个嘴巴子,“你还知道你自己是朝廷命官!”他用手一指跪在地上的师爷,胡知州才瘫倒在地,知道事情暴露了。
第二天清早,杨小山发现城楼上挂着胡知州和他师爷的脑袋,知道这两人失败了。叹了口气,其实他对这两人也没好感,觉得他们也该死,但攻城的计划现在看来短期内是实现不了了。
在土营奋战了二十多天后,太平军终于挖出了数条通向城墙的地道。
于是杨小山又着手布置队伍,发起攻城。
“轰!”终于有一处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杨小山指挥着队伍正准备冲击缺口,但江忠源似乎早有准备,缺口处突然多了很多沙袋,硬生生把缺口又填住了。
这一下太平军蒙了,没想到庐州守军动作如此之快,以致好不容易炸开的缺口功败垂成。杨小山也没料到清军的反应会如此之快,懊恼不已。
杨小山找到土营的鲁国进,提议道:“国进,你能不能让炸弹分两次爆炸,一次炸开城墙,等敌人再围过来填缺口的时候,让炸弹再爆炸一次,这样就能让守军想救而不敢救,只要他们动作慢半拍,咱么就有机会攻入城中。”杨小山这个灵感来自于前世的恐怖分子,那些恐怖分子就用这招伤害了不少前来排爆的警察。
“世子,这个容我想想。”鲁国进没当场答应下来,不过他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
又过了些日子,鲁国进亲自把杨小山迎接过来,让他欣赏下自己新创的连环炸。他在城下下面挖出两条地道,埋上两层炸药。先引爆上面一层,等清军前来堵缺口的时候,再引爆下面一层火药,造成二次打击。
这个小小的改动,给守军很大的心里压力,如果不救,太平军就直接冲缺口进城;如果救,那杨小山直接引爆第二层炸药,炸死来救援的人。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以致后面清军遇到缺口,都胆战心惊,不敢上前丢沙袋堵缺口,就算江忠源拼命催促,他们也要慢个半拍才上。
城外刘按察使被李秀成死死困住无法支援,陕甘总督被秦日纲杀得打败,一退再退,差点被打出安徽。
杨小山知道是时候发动总攻了,庐州的守军已经被太平军的连环爆战法弄得不可开交,心生惧意。江忠源也眼里布满血丝,下马都瘦尖了,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虽然江忠源竭尽全力,但在杨小山如此生猛的打法下,终于在一个月后的晚上被陈玉成从缺口处冲入城内,随后大批太平军进入,庐州城破。
江忠源率部在庐州街巷抵挡,但面对越来越多冲入的太平军,败局已经无法挽回。
“罢了,庐州城破,罪臣江忠源当以身殉国。”江忠源准备拔剑自刎,但被亲兵们拦住。
一名都司背起已经深受重伤的江忠源准备突围逃跑。江忠源却猛咬他的耳朵,挣脱开来继续与太平军战斗。但此时的他已经无力回天了,属下纷纷被杀后,绝望的他一头栽进古塘,投水自尽。
第二天杨小山让人把他的尸首从古塘里打捞出来,江忠源依然还保持着他战斗的神态。投降太平军的湘勇见了无不失声痛哭,可见江忠源多得这些子弟兵的人心。
“江忠源为清妖守城,实属愚忠,但他孤身抵抗我天兵,身先士卒,舍生忘死。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把他的尸首交还回去,让他能回故土安葬吧。”杨小山对江忠源也很敬重,如果他不是替清妖做事,两人也许还能成为朋友。
就这样,湘军的带头人江忠源身死庐州,太平军终于去一大敌,但这只是暂时,一大批和江忠源同样出色的湘军将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太平天国即将会迎来更大的挑战。
穿越在太平天国的日子 第199章 曾国藩组湘军
话说在肃顺的极力推荐下,曾国藩得到咸丰皇帝的圣旨,让他在湖南练兵。对此时的曾国藩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他书生一个,以前学得都是孔孟之道,圣人之言,练兵是两眼一抹黑,完全的门外汉。但曾国藩是个聪明人,他深知办成一件事无非只要两个条件,一个是钱;一个是人。
曾国藩虽然官居二品,但他是个清官,他穿着陈旧,衣服还打皱,吃穿用度全靠朝廷的基本工资。他作为长子,以身作则,家里仆人很少,下面弟弟们娶的媳妇们也都要从事体力劳动,从洗衣做饭腌制小菜,到纺线绣花缝衣做鞋,都要亲力亲为。
这样的家庭哪有钱供他练兵?曾国藩的练兵的第一桶金完全是靠他那张老脸换来的。毕竟他在湖南同事同窗,门生故旧,人脉资源比较广,挨个去借,总还有几个仗义疏财的冲着他曾国藩几分面子,掏些银子支持他一下。
不过这还不够,练兵可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行当。曾国藩为了多积累点启动资金,拼着一张老脸不要,每过些日子就去湖南巡抚的府邸乞讨点军资。几千两银子不嫌多,几百两银子不嫌少,把骆巡抚烦得要死,每当骆巡抚想找借口推脱的时候,曾国藩就拿出咸丰让他练兵的圣旨,宣读起来。逼得骆秉章只能掏钱打发他走人。
有了第一桶金,曾国藩就开始物色人才了。他自己作为书生,尤其喜欢以书生为将,他第一个看上的就是私塾先生罗泽南,这个罗泽南也是湖南人,不过学问没有曾国藩那么高,只是个秀才,但这个人头脑特别灵活,他不是死读书,他奉行经世致用的原则,主张做学问既能关注国计民生,也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价值。
罗泽南四十五岁,在湖南门生很多,太平军经过湖南,很多山贼强盗都跳了出来。罗泽南就以他的门生为班底,组建了一支湘勇。这个时候江忠源的名气已经很大,所以他们的练兵方法很多都参考江忠源的,不但抓军事训练,还抓思想教育。带着这支湘勇,罗泽南打了不少胜仗,消灭了好几个山寨头头,得到了曾国藩的关注。
曾国藩有银子有皇帝的招牌,罗泽南有人马,有一定的战绩。两人一拍即合,抱团发展。这就相当于曾国藩拿着朝廷的许可证和自己筹集来的创业资金收购了罗泽南的草台班子,组成了一个正规的初创公司。
但这对于曾国藩还不够,他期望组成一支能对抗太平天国的强大湘军,光这点人马根本不够,所以他还需要更大的发展。但这个时候他遇到一个瓶颈,团练不是朝廷的正规编制,相当于私人武装。你一个汉人如果有一支庞大的私兵,难免会惹人非议。
所以曾国藩他需要一个挡箭牌,这个时候他又相中了一个人:原乌兰泰旗下的一名四品都司塔齐布。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国藩遇到了他,并且一眼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位塔齐布衣着很奇葩,他上面穿朝廷的军服,脚下却是一双草鞋,相当于现在上面穿西服下面穿运动鞋一样,把曾国藩雷得里焦外嫩。
非常善于观察人的曾国藩注意到了他,这个塔齐布说起来运气真的是非常差,他是镶黄旗人,贵族中的贵族,但是他做事认真,别的绿营八旗在夏天都不出操,只有他冒着烈日带着士兵刻苦操练。换到其他人早就提拔了,但他上司乌兰泰兵败生死,他成了没了靠山的人,如此好的出身三十五岁还只是个四品都司,一个中级军官。
曾国藩看中了塔齐布,除了他踏实肯干,勤劳淳朴之外还有他镶黄旗的身份,有了塔齐布曾国藩就可以淡化朝廷对他的防范猜忌,起到“借满释疑”的作用。曾国藩花了好一番心思后,终于把塔齐布挖来给他干湘军总教练,负责训练新兵。
为了更好的笼络此人,曾国藩还在皇帝那边极力举荐塔齐布,以自己的政治生命做担保,保举塔齐布做了三品参将。这个举动让塔齐布感恩戴德,这等于对皇帝说,如果以后塔齐布出了任何事,他作为保举人,一起负连带责任,清廷的官场上,如果不是特别欣赏或者是极其亲密的关系,这样的保举是很少见的。
有了塔齐布这样的政治挡箭牌,曾国藩把他的湘军人数又翻了几番,不但组建了十三个陆营,而且在衡阳组建了水师。因为江忠源和他说过,要想在长江上打败太平军,强大的水师绝对不可缺少。
善于识别人才的曾国藩又相中了弃文从武的彭玉麒,这个彭玉麒是个秀才,水性极好,人称“混江龙”。他为人清高,不肯和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每每遇到上司的刁难,就辞官不做。他性情高洁,又有儒将气质,很受曾国藩看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