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01

    大号的摄像头像手电筒似的,这万峰没啥兴趣,现在做监控普通电脑的性能支撑不起来,它们要发挥作用得几年后。

    几年后这些像素不高的摄像头也没啥价值了。

    中号的摄像头像火柴盒大小,这个可以做视频聊天用,不过现在也实现不了,依然是电脑软硬件的问题。

    那么有作用的就是这小型摄像头了。

    小型摄像头是分离式的,有一个类似学生用的小块橡皮大小的机体和用两根线连着个小摄像头。

    从大小看,放到手机里不是不可能,但不知道手机可不可以支撑

    这是于正东要解决的问题了。

    于正东是忙人,让他来取这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还是亲自送去比较合适。

    万峰开车来到了华光科技的电子大楼,在三楼的手机部门见到了于正东。

    “顾工在南嘴子研究出了摄像头,你看看咱们手机的硬件能不能支持把它设计到手机上。如果现在的手机硬件性能不行,能不能设计一款新的手机来支持它,明年还推到市场上去。”

    于正东这货也搞,随手就拿起最大号的摄像头“这么大怕是只有当初的大哥大能装下。”

    “谁让你拿那个大家伙了,那不有个最小的吗”

    于正东那些那个小的摄像头比划着。

    “大小好像问题不大,这个可以通过增加点手机体积来解决,但是性能这个我需要测试一下。”

    顾红忠要去工作,万峰也就识趣地离开,在经过网络大楼的时候进了网络大楼。

    在许美琳的实验室,许美琳正耐心地教张璇学习网站的后台管理。




第2306章 帮助
    这就像在集市上买了人家的蔬菜最后要两个辣椒一样。

    “点烟器技术行不行”

    黎福眼珠子转了两圈“这算啥技术呀”

    “你不说啥技术都行吗”

    “那你起码也拿出点诚意吗这个不算。”

    万峰笑了,还不好伺候了“车载cd”

    “不要”

    “电动雨刷”

    “不要”

    “我说黎总做人要厚道,你这就不厚道了,这要饭也挑肥拣瘦的电动门窗再不要没了。”

    这些都是车内配置,不算在整车技术里的。

    “车载空凋我就要它了。”

    这货眼睛好使呀,专门挑值钱的要。

    “只有手动的,自动的我们还研究出来呢。”

    自动空凋南湾确实没有,电子部门刚接到任务在编写感应软件和程序,只要程序和感应系统做出来了也就有了,但这已经是明年的事情了。

    “手动的也行。”手动空凋也是空凋不是。

    “我真不明白你要这个有啥用到时候在市场上买现成的不就完了,你不会还打算自己生产吧”

    “没有,不过我可以把技术卖给别人生产,然后我再买回产品运用,你说是不是可以节省些成本。”

    这脑袋都用这上面了。

    两个人就这么仿佛开玩笑一般地就谈妥了一桩亿元的交易。

    万峰首先带着黎福参观了雄风的生产车间。

    雄风现在是南湾微车主打力推的车型,到目前为止推出了五个车型,从普通版到豪华至尊版,售价从不到十万到不到十五万。

    每月的销量在五千辆左右。

    在这个档位间,雄风是无可挑剔的王者,而销量在第二位的则同样是南湾的车,是上市一年的飓风。

    飓风的排量比雄风小一点,价钱也比雄风低一个档位。

    飓风三个型号的车型销量稳定在月三千八百辆左右。

    南湾在这一区间有了两款处于领先的车型,自然没必要再发展这一区间的车型,下一款车就要进入中档区域了。

    如果中档车型做成功了,六缸大功率的发动机一旦成功,南湾将向三十万以上的车辆发起挑战。

    这只是个计划,二零零五年前万峰不认为有实现的可能。

    黎福听到万峰的介绍叹了一口气“我什么时候一个月能有这么多销量我就知足了。”

    “你的理想有点小呀,将来说不定你的吉力一年也有几十万台的销量。”

    “真的你说我会有那么一天”

    “当然了,要有信心,你做老总的没了信心那干个屁呀。”

    “暂时我们还没那个信心,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先销售一万辆再说。”

    这个目标不大,和先赚一个亿的说法异曲同工。

    黎福参观南湾造车车间的时候神情非常的专注,他似乎想把看到的一切都记在脑海里。

    万峰也不隐瞒,能看你就看,反正你就是看得再仔细也记不住多少,人是记忆里是有限的。

    一些特殊的过目不忘的人除外,显然黎福不是那种变态。

    但万峰没有带黎福去看长城。

    长城现在还是机密,自然不能随便给人家看。

    “万总如果有一天我提出转让电喷发动机技术和自动变速箱技术你会答应吗”从车间出来的时候,黎福又问了一个问题。

    “会”万峰想都没想就回答了。

    对于国内的企业如果对方要转让技术,万峰真的会转让。

    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黎福外没有人有这个要求。

    大概人家并没有看上南湾的技术,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外国的月亮圆。

    就连现在的合作伙伴广汽都没有提出转让技术的要求。

    “不过我的劝告是,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你若是想掌握自己的技术就要把各种发动机都研究透。像现在你们先把化油器发动机的技术掌握,再进行电喷的研究会剩很多事,老话不是说了吗,连走都不稳当,你往哪儿跑”

    “有你们的支持,我觉得我们吉力一定会成功的。万总我心里对你是很钦佩的,我在蔗江的时候就经常想,你的南湾到底是怎么成功的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

    “哈哈黎总其实也没什么秘诀,概括到一起就两个字吧执着。”

    这个万峰就不能说实话了,当然不能说他是重生者,南湾做的项目他都知道经历过,所以能做出来。

    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就算是重生者,你也不一定能把你曾经知道的东西都做出来。

    尤其像万峰这样本身一个普通的农民,连大学都没上过,就算是重生者能走到今天也不是任意一个重生者都能做到的。

    但不管是不是伪命题,万峰都不会说出自己是重生者这个秘密,谁都不会说。

    既然不能说总得弄点什么鸡汤给别人喝喝吧。

    “执着这一点我表示同意,干什么事业没有执着的精神确实不会成功。”

    “在汽车领域,咱们华国是处于落后位置的,虽然国家提出了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市场是换出去了,但是我们换到了技术吗当初我做车的时候,我没有去求过别人,谁都没求过,我知道再怎么求人都不如靠自己,虽然我也渴望有人帮助,但那时真的没人会帮助我们。”

    “哈哈万总这么说我还是幸运的,起码我还能得到你的帮助。”

    虽然这帮助是有代价的,但起码是帮助了。

    和老外打交道有代价人家也不会帮助你。

    “我其实也不是什么善人,但我知道助人就等于助己,将来吉力发展起来了南湾也许也会有求助吉力的时候,将来的事情不是谁都能看到的。”

    “万总你这话就是玩笑了,南湾求助吉力这是根本不可能滴。”

    吉力的发展在民营车企里还是很迅猛的,不然也不会把沃尔沃轿车部分都收购了,将来南湾说不定也会借鉴一些沃尔沃在轿车方面的技术。

    黎福本次的南湾之行基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买到了一款成熟的车型和生产线,重要的是这款车有全国销售的执照。

    回去只要把技术吃透就能生产出又一款自己的车了。

    黎福在南湾待了两天,十月五号启程回蔗江。

    整车的技术资料黎福打包带走了,而生产线南湾这边拆除后会用船发到黎福制定的港口。



第2307章 丰田的困惑
    黎福一旦在蔗江生产清风,其实直接冲击的就是西湾的清风。

    好在西湾的清风是尊享版,黎福的清风只是普通版,价格相差一万四千多元,就是有冲突也应该不大。

    既然这里提到了西湾,那就不能不说说和广汽合资的广湾汽车。

    99年华国轿车销售榜上,在九万到十五万以下这个区间的低档轿车销售榜中,南湾雄风以五千一百六十辆占据第一。

    南湾飓风以三千八百九十三辆占据第二。

    占据第三的其实也和南湾有关,就是广湾出产的美瑞,它以月销量三千六百五十位列三甲。

    打从三月十号美瑞上市以来,累积到十月十号,正好七个月,七个月的时间,美瑞仅在东广省就销售了一万三千多辆。

    如果算上复建,西广和海南南云等省,美瑞汽车累积销售突破了两万辆。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年底销售三万辆问题不大。

    对于广汽来说这是一个他们做梦都太敢奢求的成绩,七个月的销售额已经等于当初他们和标志合资两年的销量了。

    既然销售这么看好,广湾就有了升级改型轿车的想法。

    广湾方面初步的想法是换装自动或者是手自一体变速箱,在内饰上上一些档次,这样这款车就可以卖到十四万左右。

    如果再次成功,下一款广汽就准备上电喷发动机,带天窗的车型,争取把售价推过十五万。

    过了十五万,这就算是一款中档车了。

    张石阡对广湾的想法是持支持态度的,只要有钱赚当然要支持了。

    万峰对广湾的建议没有表态,暂时处于沉默之中。

    美瑞的成功他一点都不意外,虽然说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但不趁热打铁这款车也照样热销。

    由于南湾集团像黑马一样出现在汽车领域,华国的汽车环境和上一世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本田暂时被堵在了国门之外,那款风靡全国的本田雅阁消失无踪。

    此次和广汽的联合不但堵死了本田的路,同样也堵死了2004年丰田进入华国的路。

    2004年8月27日,丰田和广汽的整车合资项目得到了发改委批准,各出资50来成立广州丰田有限公司,其后在2008年更名为广汽丰田有限公司。

    这一世,日笨车企想借广州作为日笨车企在华国落脚点的可能几乎不会存在。

    和广汽的合作有个条款在合约之内,如果将来广汽再和其它的车企进行合资项目,必须要得到南湾集团的同意。

    如果没有南湾集团的同意,广汽不得和其它车企再进行轿车的合资项目。

    如果广汽将来一旦违约,将赔偿南湾集团高达几十亿米元的损失。

    这是一个有点蛮不讲理但也合情合理的条约。

    南湾集团和广汽的合作不但承担了广汽三分之二的外债,还了整车技术和生产线,提出这么个条件也不算太过分。

    广汽并不太清楚南湾集团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条约,只以为这是一条防范的条约,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一条专门为了封堵丰田在南方落后的条约。

    丰田进入华国市场可谓是一波三折。

    丰田对进入华国也不是没有想法,它既然能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在华国打出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就说明它对华国的市场还是有想法的。

    但在德国车企在华国开疆扩土的时候,丰田正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北美,在努力的开拓米国市场,华国市场此时并不是丰田的重点。

    再加上它只卖产品不卖技术的封闭管理思想和不够地道的营销方式同时,华国虽然也有企业想和它合作,也进行了几次合作谈判,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比如丰田与北晶汽车工业公司展开了谈判,希望以ckd方式生产科罗纳,因为外汇的问题无疾而终。

    随后丰田则拒绝了华国政府在尚海和丰田建立轿车生产基地的计划,原因是丰田不愿意妥协于国产化。

    丰田在八十年代中期在华国还有一个合资项目,就是在申阳和金杯汽车公司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贸易方式引进“海狮”轻型客车散件进行组装。

    随着海狮的热销和与金杯汽车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丰田提出希望与其进行合资合作,不想半路杀出个杨勇。

    杨勇控股的花晨汽车通过一系列金融操作掌握了金杯客车制造公司40的股权,而母公司金杯则占有60。随后申阳政府为了支持其成为国内第一家赴国际市场上市的企业,允许华晨汽车进一步增持控股达到51的比例。

    这样丰田的合资想法胎死腹中。

    几番折腾都折戟之后,丰田才在川蜀省找到了一家旅行车公司生产,但是存在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当时丰田的主要使命是拓展米国市场,实在无暇顾及到华国。并且出于日笨人谨慎的性格和当时华国变化莫测的政治环境,丰田最后还是选择了等一等的态度。
1...852853854855856...9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