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01
“大豆绝对没有问题,军队检疫过的。”
闻听有军队掺和马飞就不出声了,军队掺和自然有军方掺和的理由。
八点多种,一群骑着自行车的人来到了江边,同时来的还有五辆蓝色加长的解放141。
接下来就准备干活了。
毛子办事也不是一向不靠谱的,这艘干散小货船大概就是专门运输这些散装作物的,它上边竟然还带那种绞龙式的自卸装置。
这个装置有十几米长就盘在船舷边,用的时候把它打开旋转角度后可以延伸到岸上,有一个五十公分高的铁架支着水桶口粗细的出口,高度正好是一条麻袋的高度,到时候把麻袋口套到这个出口上,作物就会通过这个出口流进麻袋里。
如果换麻袋的人手利索,一分钟可以装三到四麻袋。
这个自卸装置的动力来自于船的发动机,启动发动机打开一个连接装置,这个自卸装置就能工作。
船舱里留几个人移动船舱里一个将近一米直径的吸盘就可以。
这可是一个大大的惊喜了,对于那些装卸的人来说这可是既省力又省时间的事儿。
但对万峰就无所谓了,反正他也不动手,也谈不上省力费力的,没这装置他也累不着,顶多就是慢点。
那个神秘首长给了他三天时间,怎么他也把这十几万进豆子弄下去了。
知道这个装置的人是一位卡车司机,他在港口装船的时候接过这种船的货,因此他知道这种苏联船有这样的装置。
但是他只是知道却不会摆弄,光知道不能摆弄这不等于零吗。
这个时候军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江同志用军队的通讯装置迅速都就找了两个会摆弄这玩意的技术人员。
两个小时左右,两个技术人员就被专车送到了慢吉他村码头。
此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两技术人员一到这里就启动了这艘船的发动机然后连接了那个自卸装置。
船舱里留了两三个便衣战士,当吸盘附近的豆子被吸光了,他们负责把吸盘换一个有豆子的地方继续吸。
码头上马飞那些人就开始手忙脚乱了。
三个人负责往绞龙的出口套换麻袋,四个人两人一伙负责扎麻袋口,余下的人就负责往卡车上装。
卡车就停在绞龙出口边上,这边从绞龙上下来一麻袋豆子,扎好口两个人拽麻袋两头中间一个人捎火,一下子就把一麻袋豆子扔卡车车厢里了。
车上还有两三个人负责垛垛。
扎口的麻袋一袋子黄豆一百七八十斤,七吨麻袋那也是得装七十多袋,得装四个高才行。
二十分多分钟,第一车豆子就装走了。
马飞安排了两个亲信的人跟着去了粮库,这玩意儿要上地磅当然要去人看着了。
到十一点过二十分,已经拉出去三车二十多吨了。
这些工人都自己带得饭,在詹红贵家安丽枝用锅给热透了,这个时候开始休息吃饭。
詹红贵还跑到供销社买了两箱饮料,一人发了一瓶。
那些战士们自己有炊事员,自己做饭吃。
当然香烟饮料以及中间垫肚子的食品万峰都给他们准备的非常充足。
趁着工人休息吃饭的功夫,万峰爬上了船。
船舱里的大豆已经卸了将近三分之一,坦克和步兵车的脑袋已经露了出来,就是不
第1208章 贵人
詹红贵因为在粮库里和马飞的人看磅,中午的时候并没有在家。
安丽枝给万峰和韩广家炒了四个菜。
“今天下午估计就弄完了,明天就回去呗”韩广家一边吃饭一边问。
“嗯!”
事情办完了当然要回去了。
“叔叔,你们要走了吗”詹石头停下筷子问。
万峰伸手把他脸蛋两侧粘的饭粒弄掉。
“叔叔事情办完了当然要回去了,不过叔叔会来看你们的。”
原本不高兴的詹石头听说万峰还会来看他,笑容又出现了。
到底是小孩,好糊弄。
吃完饭,万峰和韩广家晃晃荡荡地再次来到江边的时候,马飞的人已经开始干活了。
上午剩下的两辆汽车有一辆已经装完,一个战士跟着车去县城。
这个跟车的战士是万峰这边的人,每辆车都有一个,他们的任务就是跟着车到粮库就算任务完成。
没别的意思就是看着马飞的人别中途把大豆私自卸下去。
这不能说万峰心里阴暗,他和马飞又不熟,谁知道他是什么人。
就算这点大豆不值钱但他也不想便宜不相干的人。
当最后一辆车开出去不久,上午走的第一辆车也正好赶回来了。
船舱里的大豆已经卸下了一半儿了,坦克和步兵车也露出了一半的身影。
它们都被苫布蒙得严严实实,装零件的箱子在步兵车的后面,一个像小型厢货车厢那么大的箱子,也被苫布盖着。
毛子这事儿办得地道,要不就坦克和步兵车那大窟窿小眼的不知道能吞掉多少豆子。
万峰这句话让江唐两同志鼻子相对无言,感动的泪千行。
这些东西这货才要了二十万,却去在乎几斤豆子。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可惜刚感动了没有两秒钟就听到万峰一句打脸的话:“哎呀,这两块大苫布还是新的,怎么也值千八的吧,这个我得留着。”
这是包装坦克的你要留着
这个坚决不行!
不行!那给钱,一千块一张。
完了,这趟买卖是彻底的赔了,这又搭了两块崭新的苫布,而且还是军用的。
到下午三点,船舱里的豆子清理的差不多了,船舱里就剩下被军用苫布盖着的坦克和步战车。
士兵们解开捆着坦克的绳子,掀开苫布要对坦克验明正身。
万峰这还是第一次看到t72坦克的真身,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到了。
说实在的单论颜值它比华国后期的九六式可难看多了,和九九就更不用比了。
但是他看这不好看没卵用,看到坦克的人虽然没有纵声欢呼但是眼睛里都闪耀着狂热。
一群没见过市面的土包子,看到个t72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没出息。
万峰在心里大大地鄙视了一番这些兵哥哥。
万峰离开船舱,他要到外面去算账了。
詹红贵坐着最后一辆送粮的汽车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四点多钟了。
算账是在他家屋子里。
大豆的总数也累计出来了,十五万八千六百斤,少了半吨多豆子。
麻痹的一定是被地磅给吃进去了。
马飞掏出一个计算机开始计算,十五万八千六百斤,每斤一毛六分三,一共是两万五千八百五十元。
马飞从怀里掏出一个包从里面拿出五捆五十元的票子,然后又数了八百五十元。
万峰检查了一遍这些钱,怕里面掺假。
算完了帐,马飞谢绝了安丽枝留他吃晚饭的好意,匆匆地走了。
下面就是万峰和詹红贵的帐了,万峰推给詹红贵是一毛三,这些钱里有他两万零几百块钱。
万峰只拿了两万,把剩下的一捆五十元的票子和那些零钱都留给了詹红贵。
詹红贵看着手里的
第1209章 冲动是魔鬼
农民是这天底下最淳朴的一个群体,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掏心掏肺。⌒菠§萝§小⌒说
你看不起它们自然同样会得到它们的唾弃。
建国伟人就是深谙此道,根植于农民之中才创立了稳固的农村根据地,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华国。
本身就是农民的万峰对自己农民的身份从来没有自卑过,重生后他时常告诫自己,自己是农民出身,将来不管干什么都不要忘记初心。
所以,看到农民兄弟有苦难他能帮都会帮一把。
他不图什么回报,只求一分心安。
八月十六日,万峰和詹红贵一家告别,坐着那条船逆流向上。
临走时万峰给詹红贵留了详细的地址,有什么急事儿就写信或者打电报。
如果他能脱开身一定会来。
从慢吉他到抚远口岸四十公里左右,这条船走了两三个小时,于上午十点到达了抚远口岸。
抚远口岸也是试运行,但是与黑禾口岸相比,可能是没有江中的那个岛上的贸易区,这里就冷清了许多。
与大黑禾岛上摩肩接踵的毛子和华国人相比,这里就像一个平常的口岸一样,没有什么客流。
那个神秘首长早已等在抚远港口的码头上,像雕塑一样站立在岸边一块高地上,看着船停靠在一个有大型塔吊的码头上。
船停稳后,神秘首长就健步如飞地上了船跳进了船舱。
两个警卫员大惊失色,手忙脚乱。
待跳下船舱看到老将军安然无恙后才松了一口气。
有战士掀开苫布,露出苫布下的坦克和步战车,还有那个箱子。
万峰看到那首长的手略带颤抖地在坦克上抚摸,眼睛里有闪烁的泪花。
万峰感到一阵心酸,不忍再看到这一幕,转身走下船站在码头上望着江面。
他想起上一世网络上流传的那张当时的海军司令在米国航母上踮脚望向人家航母舱内的照片。
华国的军人现在是多么的不易呀,用陈旧落后的武器守卫祖国的海疆。
他们对西方国家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羡慕和嫉妒。
若不是改革开放初期和米国的关系有了缓和,现在的华国该面对的是什么艰难的局面。
但他们知道这种缓和只是暂时的,尤其是八六学朝后华国的领导层一下子清醒了,西方亡我之心始终都没有放弃。
也就是从那开始,华国的战略再次发生了转变。
军方开始迫切需要更新换代那些陈旧的装备。
可一没钱二没技术,难呀!
其实他们还不知道,苏联马上就要倒下了。
原本华国还能躲在苏联这个巨人后面,指望对方给自己遮挡西方的风雨。
可是当苏联倒下后,失去了屏障的华国马上就成了西方列强所要对付的另一个对手。
若不是天佑华国,在九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分散了西方列强的注意力,华国的未来该是什么样子谁也无法预测。
若不是华民一心,努力发展,又怎么会有三十年后华国的意气风发。
“会好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万峰喃喃自语。
“你说什么会好的”韩广家站在万峰身边,听到了万峰的自言自语。
“我是说我们有了这辆坦克和步战车,我们的装甲力量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年后我们自己先进的坦克就会在世界上屹立成为新的钢铁洪流。”
韩广家笑笑。
他出身军队,当然知道军队的底子,他对万峰的话半信半疑。
现在军队里装备的还是五队轮,这种坦克在世界上已经大大地落后了。
“你不信我对咱们国家的前途非常的乐观,等咱们五十岁的时候,你会看到天空中有我们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运输机预警机轰炸机在飞翔;水里会有我们的各种滑跃的电弹的航母,还有各种护卫舰以及万吨级别的驱逐舰在蔚蓝的大海
第1210章 走为上
韩广家看到万峰脸似锅底,在一边幸灾乐祸。
“再叫你吹牛,人都说吹牛不上税,你这算不算是上税呀。”
“你说咱们现在马上回去,老将军列的什么单子咱们看不见是不是就不用办了”
“不可能,军队里言出必行,这回你这只猴子可别想瞎蹦跶了。”
“我又不是军队里的人,我看不到当然就不用办了,就是看到了也不一定非得办,回去!”
万峰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跑路。
老将军要给他立个单子,他觉得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他要是看不到那单子不就不用办了吗!
我多聪明。
万峰一点不怠慢,连中午饭都不吃了,带着韩广家离开码头就跑到了客运站,坐上了到前进镇的客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