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果开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妖僧花无缺
不过陈季川用心梳理,对当下所处的环境还是有了基础的了解。
……
这处岛屿名唤‘玉泉岛’,因玉泉山上玉泉而得名。
岛上居民都聚集在西侧,裴泽也说不清有多少。
但看这岛屿的大小跟田地的规模,陈季川也能大致测算出来,应该不超过两三千人。
裴泽就是岛上居民的孩子。
因六岁时检测出灵根,因此被收入玉泉山,拜在‘余成波’门下。
玉泉山中除了他们师徒,除了悟元仙师之外,还有二十来人,有的是亲传弟子,有的是亲传弟子的弟子,有的是记名弟子。
总之都是悟元仙师的徒子徒孙。
这些弟子有的专心修行,有的也开辟药园、培育药材。悟元仙师让陈季川到药园中做个‘挑水童子’,也没说到哪个药园子。
陈季川还以为就一个。
碰到余成波的药园,就稀里糊涂进来了。
若是早知道的话,倒是可以四处看看,寻一个有前途的药园落脚。
不过此处也算不错。
余成波性子冷淡,跟悟元仙师差不多,这种性子难接近难讨好,但也不至于可以刁难。
正合陈季川心意。
“挑水童子。”
“采药童子。”
“四代记名。”
“四代亲传。”
陈季川将小裴泽掏空,对玉泉山的架构也大致弄清楚。
如陈季川这种‘挑水童子’,严格意义上,也只能算是玉泉山杂役。
只有晋升为‘采药童子’,才有机会拜‘余成波’这样的三代弟子为师,先录个名,作记名弟子,往后有功或有成,再晋为亲传。
一级级之间的划分不明确,晋升标准也不明朗。
如裴泽,虽才七岁,但因为‘根正苗红’,生在玉泉岛长在玉泉岛,又有灵根,入了玉泉山,起步就是‘四代记名弟子’,比陈季川足足高了两阶。
不过总的来说。
勉强也能称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山上有从很远很远的陆上过来的师叔伯跟师兄,也是从‘挑水童子’做起的。”
“师弟加把劲,很快就可以成为记名弟子了。”
小裴泽见陈季川沉思,以为他在沮丧,小模小样的出声安慰。
“好的。”
“我会努力的。”
陈季川见着好笑,冲小裴泽点头。
……
夜深人静。
陈季川躺在茅草屋中,打开仙籍——
姓名:陈季川【其三】
年龄:18
仙阶:0
官职:无
等级:0
灵根:金、木、火【注:灵根只分有无,不分高下】
天赋:造化·洞悉
功法:剑图、陈门七十二绝艺、太阴炼形法、元一功
术法:陈祖四十八法、泼墨披麻剑法、...
临摹:略
法宝:无
仙俸:10
源力:806
……
进入新世界,仙籍刷新,年龄、等级全都回到最初始的状态。同时也多了‘灵根’一栏,显化陈季川的灵根。
“金、木、火。”
陈季川看着自己的灵根,又去看备注一栏:“只分有无,不分高下——”
他看着迷惘,不知含义。
“难道是指灵根多寡,对修行速度、修行高度并无影响?”
陈季川心中猜测着,不敢确定。
他在现实中得到的《剑图》、《水经注》这两门功法中,也没有对‘灵根’的描述,一时半会儿,陈季川也不知道‘灵根’于修行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悟元仙师是四灵根。”
“余成波是三灵根。”
“裴泽是五灵根。”
陈季川目前看到的仅是这三人,还真总结不出什么规律,只能暂时按下:“日后慢慢打听就是。”
这样想着。
陈季川又在心中规划今后的路线。
“玉泉山有悟元子这样的炼气仙师,对炼气层次必定知之甚详。我功法不缺,《剑图》、《水经注》都是直指炼气的修仙法门。但毕竟只是两卷功法,更多的是修行上的描述,其他的很少提及。”
功法毕竟只是功法。
凭着一卷武功秘籍,就能修成绝世高手的,终究是世所罕见。
陈季川在先天、化劲层次就困顿许久,在大梁世界中请教高手,与宗师、大宗师切磋交流。
足足一百五十五载,才有当时成就。
接下来。
先天往后的路,炼气层次的道路,踏足修仙后的常识等等,陈季川半点都不知,须得从零摸索。
玉泉山。
就是最好的渠道。
……
时间流逝。
陈季川就这样在玉泉山中住了下来。
每日上山下山十来趟,从早忙到晚,将药园里的水缸灌满。到了夜里,还在挑灯夜读,将园中藏书馆中的书籍一一翻看,用心记下。
他向来刻苦。
也吃惯了苦。
如今仙缘当前,他当然要尽一切可能去努力、去争取。
但也不能好高骛远。
在没有熟悉新世界、更多了解玉泉山之前,当务之急,还是汲取更多的知识,努力表现,争取早日晋升‘采药童子’。
修行方面则不着急。
先调养身子骨,靠着每天一点源力的仙俸,将亏空、残破的身体调养妥当,为日后修行打基础、做准备。
每日挑水、打扫落叶,勤勤恳恳毫不懈怠。
时间一天天过去。
知识一天天积累。
陈季川对这个世界,对玉泉山的认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来到玉泉山的第二年,陈季川仰仗‘洞悉术’,记下了药园中数百种药材的名称、习性、药性。
晋升‘采药童子’。
得授《草木诀》、‘小云雨术’。
从此可以修行,可以接触到药材的培育、采摘等等方面,从理论迈入实践。时间愈发不够用,白天黑夜转瞬过去。
陈季川沉浸其中,不舍昼夜。
……
一转眼。
三年过去。
从道果开始 第一百零一章 服气散与先天丹!
这一日。
如往常一样,陈季川拿着喷壶,里头装着玉泉水,给园中草药浇水。这个活计说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药园中有数百种药材,每一种药材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
有的多,有的少。
若是粗心大意,又或是记得不牢,很可能就会让药材枯的枯死,涝的涝死。
但陈季川自接手以来,还从未有过差错。
驾轻就熟。
一边浇灌,一边观察药材长势、品相,时而做些记录。
四亩药园。
陈季川忙活一上午,才勉强弄完。
“师弟。”
“吉时到了!”
正准备回去准备午饭,就听到裴泽的声音传来。
扭头看去,只见已经长成个半大小子的裴泽一路小跑着过来,咧嘴笑个不停,跑到陈季川跟前,兴奋道:“师弟,吉时已到,快去拜师吧!”
一晃三年。
陈季川从‘挑水童子’晋升‘采药童子’,如今丑媳妇熬成婆,总算要正式拜入玉泉山的门墙。
陈季川也有些激动。
“我先去沐浴更衣,再去给师父奉茶。”
陈季川冲裴泽交待一声,赶忙就去准备了。
今天拜师之后,他就是玉泉山四代记名弟子,往后也可以四处行走,总算不用再待在玉泉岛上。
不是玉泉岛不好。
事实上。
玉泉岛特别是玉泉山中,灵气充沛。他所在的药园,药香芬芳,下头又布置阵势,对修行更是大有裨益。
这等环境,就连先天宗师都是求之不得。
陈季川当然也想长久的在此地修行。
但奈何。
他还有现实需要兼顾。
这三年来。
陈季川每年出去三次,每次在现实中待上两分钟,狼吞虎咽一番,不等消化,就回到玉泉山。
实在艰辛。
好在他现实中已经是九品大宗师,先天真元自行运转,化劲洗练全身,即使七天七夜不吃饭,也能保持活力、不伤自身。
事后暴饮暴食及时补充回来便是。
有的吃的情况下,他能坚持更长时间,可以放心大胆的在玉泉岛上待着。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现实才是根本。
他可以在玉泉山待上三年五年,但没法待三十年、五十年。
只要还在玉泉山中,就没法自如‘下线’。
玉泉山上有悟元仙师,下有余成波、裴泽,玉泉岛总共也就那么大,他要是时常消失,还一下子就是消失数月、半年,任谁都会起疑心。
所以。
从一开始陈季川就定下计划,待他在玉泉山中混出个正式的身份,就要谋求外出。
到时候就是鸟入林中鱼入大海,任由他发挥了。
等到修行有成,再回玉泉山,那时就可独自开辟一处药园,进岛出岛也宽松的多。
“成了记名弟子,在玉泉山录了名号,往后即使在外多年,也不会被随意开革出去。”
玉泉山的弟子身份他要。
自由宽松的修行环境他也要。
这需要等候时机。
而成为‘记名弟子’,就算是万里长征走完大半了。
陈季川一面沐浴更衣,一面梳理着之前的计划。
等到梳洗干净。
也想的差不多。
陈季川便径直往余成波的住处走去。
……
玉泉山不讲究形式,区区一个四代记名弟子拜师,也没资格劳师动众。
在场的仅有师父‘余成波’、小师兄‘裴泽’以及陈季川三人。
磕了头,奉了茶。
陈季川就算是正式入了玉泉山门墙,在外可称‘玉泉山弟子’。
赐下制服、佩剑。
余成波坐在上首,又从怀中取出两个玉瓶递给陈季川:“我玉泉山以培药、炼丹立足‘玄幽海’。祖师炼出的灵丹,就连练气仙师都颇为渴求。灵丹之下,也有不少珍稀丹药。这瓶中装的,一是‘服气散’,共十二粒,对后天修行大有裨益。二是‘先天丹’,此丹更为珍贵,可助人开辟丹田,有六七成的几率,助人登临先天。当中仅有一颗,当好生珍惜。”
玉泉岛上玉泉山,玉泉山中玉泉仙。
这所谓的‘玉泉仙’,便是悟元仙师。悟元仙师以炼丹闻名‘玄幽海’数百大小岛屿,身为玉泉山弟子,丹药自然不会缺了。
服气散。
先天丹。
就是玉泉山记名弟子入门时得赐的两种丹药。前者助修行,后者助突破先天。
陈季川来到玉泉山,挑水砍柴一年,浇水、采药两年。
三年艰苦。
如今总算苦尽甘来。
“有‘先天丹’,晋升先天更加轻松。”
“‘服气散’也能加快修行速度,比我之前研究出的小还丹、益气丹等丹药还要珍贵许多。”
“玉泉山中,但凡入门较久的记名弟子,修为至少都是先天,与‘服气散’、‘先天丹’都有很大关系。”
陈季川对这两种丹药早有耳闻,也从裴泽处听说过,只要能成为记名弟子,就会赐下,是以并不惊讶。
但还是有些惊喜。
“有了丹药,我就可以用‘洞悉术’去洞悉配方,尝试炼制。”
早年间。
陈季川在大燕世界修炼‘铁牛功’、‘玉带功’等武艺的时候,就曾用‘洞悉术’解析练功药方。
今日得到‘服气散’、‘先天丹’,自然要故技重施,做回老本行。
心中一念百转,陈季川面上不表,只是欢喜,接过两瓶丹药,冲余成波又是一拜:“多谢师父!”
“恭喜师弟!”
裴泽在旁也欢喜的拍掌,冲陈季川道喜。
余成波处仅有他们两个弟子,三年来,陈季川名为师弟,实际上对裴泽照顾有加,裴泽也与他亲近。
二人关系不错。
陈季川能成记名弟子,裴泽打心底的觉得高兴。
“谢谢小师兄。”
陈季川也冲裴泽笑着。
上首。
余成波赐下丹药,又难得的多说几句:“《草木诀》已经传你,你天份不错,短短时间就能修成第三层,日后先天无忧,先天极限也有一丝可能。能入先天,就能得到祖师一次指点。若能达到先天极限,往后更是每月都有一次请教祖师的机会。若是能成炼气仙师,那又是别有一番天地。”
陈季川来到玉泉山的第二年,晋升‘采药童子’之时,就被赐下《草木诀》与‘小云雨术’。
《草木诀》借助草木精气而修行,颇为玄妙,功法温和,能延年益寿。练到高深层次,达到先天极限,就可转修悟元仙师所修的《长春功》。
后者是实打实的修仙功法。
修的乃是无上法力。
一旦将全身真元提炼出一丝法力,从此便是炼气中人,人称‘仙师’,不与凡同。
可惜炼气难成。
玉泉山中除了一位‘悟元仙师’之外,再无其他仙师。
陈季川有《剑图》,有《水经注》,对区区凡俗层次的《草木诀》不感兴趣。
但这两年还是花了心思去学,以作为进身之阶。
有先天大宗师的境界跟经验,哪怕以往没接触过《草木诀》,修行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短短两年,就修成第三层。
进境不慢。
就连向来寡言少语的余成波,都曾数次夸赞,对陈季川抱有极大希望。
“弟子一定用心修行!”
陈季川郑重应道。
余成波微微点头,又从怀中取出一块玉简,递给陈季川:“这里头记载着‘控物术’、‘火弹术’、‘御风术’等十二道基础术法,你从中择一二修行,可为傍身。”
基础术法。
陈季川有些惊喜。
他在玉泉山中,也见着其他记名弟子,施展术法,威力虽大多平平,但也不是凡俗能比。
与陈季川临摹来的血脉法术不同,与极容易反噬的道法也不同,这些仙家术法的威力与掌握程度、与自身修为息息相关。
修为越强,术法威力越强。
即使被破去,也没什么反噬之说。
这块玉简中装着十二道术法,即使仅仅是最基础的,可一旦熟练掌握,随着修为上涨,威力也会提升。
对上那些只会舞刀弄枪的先天宗师,有碾压性的优势。
“丹药相助。”
“术法傍身。”
“总算有了几分修仙格局。”
陈季川心中大喜,冲余成波拜下又谢。
“你在山中三年,今日得入门墙,按着惯例,要去五百里外的白玉岛‘玉泉丹阁’中,当三年伙计,学习待人处事,修习功法术法,学习医药理论等等。”
“准备准备,跟着下月初的船去白玉岛,别耽搁了。”
余成波说完,最后冲陈季川道:“修行之路,与天争命,切莫蹉跎!”
最后一番话似是在勉励陈季川,又像是在感慨自身。
他年近九十,如今还在先天前期徘徊。
此生恐怕无望炼气。
以至于有些意兴阑珊,整个人都散发着暮气。
这等心性,说实在的,除非有天大机缘,否则绝难再进一步。
与其在玉泉山中苦熬,还不如去到人世间凡尘中,享受一番荣华富贵,也算不枉此生。
但到底是心有不甘。
凡俗中尽是凡人。
玉泉山中驻有仙师,本是宝地。
余成波情愿留在玉泉山,争取一线机缘,也不想去凡尘中等死。
修仙者。
谁不想长生呢?
只可惜——
“修仙难。”
“长生更难。”
陈季川望着余成波,心中暗暗自省,日后万万不要活成这番模样。
……
从道果开始 第一百零二章 白玉岛!【求月票!】
回到房中。
陈季川先取出两只玉瓶,从中倒出丹药——
【丹药:服气散】
【品级:无】
【说明:玄幽海玉泉山悟元仙师弟子‘沈静圆’炼制,对后天层次修行大有裨益。】
……
【丹药:先天丹】
【品级:无】
【说明:玄幽海玉泉山悟元仙师炼制,可开辟丹田,启发精神,提升晋升先天的几率。】
……
陈季川用‘洞悉术’看过,发现服气散、先天丹跟余成波方才的描述,跟他这三年来听到的相差不大。
但‘洞悉术’看的更细致。
通过丹药,甚至能看出是出自何人之手。
“服气散较为简单,不用悟元仙师出手,仅门下弟子就可以炼制。先天丹较为复杂还需要悟元仙师亲自炼制。”
陈季川将丹药拿在手上看了看,嗅着药香,不禁心旷神怡。
紧接着又想到‘沈静圆’。
“沈静圆是悟元仙师门下的九个亲传弟子之一,精通炼丹,听说就连‘先天丹’都有七成的成丹率。”
“但他依旧卡在先天极限、内功十层,无法化生出第一缕法力,突破不了炼气之境。”
事实上。
不只是沈静圆,悟元仙师门下的九名亲传弟子前后换了两茬儿,全都卡在先天极限,一个成功突破的都没有。
可见炼气之难。
这还是有个炼丹师的师父。换作野生的先天,想要突破不知又要艰难多少倍。
“我这次不知道要卡住多久。”
陈季川心头有些沉重。
但好消息是,不成炼气也可以炼制‘服气散’、‘先天丹’,等他学会之后,日后在现实中也可以炼制。
白玉京中又可添两个拳头产品。
陈少河往后修行,也有更多保障。
还算不错。
而且玉泉山中可不止‘服气散’与‘先天丹’,还有可供先天甚至炼气层次修行的丹药,对陈季川自身也有大帮助。
“‘玉泉丹阁’是玉泉山出售丹药的铺子,里面贩卖玉泉山出品的各种丹药。去当三年伙计,正好将各种丹药药方都弄到手。”
“三年后,回大陆‘省亲’,独自在外也可炼制。”
陈季川心中盘算着。
半晌后。
将丹药收起,伸手入怀,将记录着十二道基础术法的玉简取出,贴在眉心,参悟起来。
……
一个月转眼过去。
这一日。
天朗气清,海风徐徐。
陈季川站在船头,远远地,就看到前方有一座浑似白玉的岛屿坐落。
岛屿不大,规模与玉泉岛仿佛。
在岛旁,还有星星点点的小岛散落。
“前面就是白玉岛了!”
陈季川身旁,一位长衫中年出声道。
“白玉雕成,难怪叫作‘白玉岛’。”
陈季川闻言,扭头冲长衫中年笑道。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此次与他一道前往白玉岛的门中师叔‘徐天方’。
玉泉山中,自悟元仙师往下,有二代弟子九人,皆为亲传。但有的在外,有的常年闭关,经常在玉泉山上出现的,仅有‘沈静圆’等两三个。
其他的兴许早就死在外头。
但悟元仙师不提,谁也不敢确定。
姑且算作九名二代亲传。
自二代之下,又有三代记名、亲传十二人,多为‘沈静圆’、‘楚江南’、‘周晔’三人门下。
如余成波,就是师承周晔。
如徐天方,则是师承楚江南。
不论是二代还是三代,能留在玉泉山的,都是大浪淘沙后的胜者,一个个皆为先天。
余成波资质愚钝,年近九十还停留在先天一境。
徐天方则长进的多,不满甲子,却已经是先天三境,内力化为真气,对药理、炼丹更是精通擅长。
这次前去白玉岛,陈季川去当伙计,徐天方则是去替换之前那位师兄,去当掌柜的。
“白玉岛灵气匮乏,又无矿脉、灵药,四方仙师都懒得去争夺。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不知从何时起,有修士在岛上互通有无。渐渐地,白玉岛就成为玄幽海一处大型坊市。”
徐天方不似余成波寡言,反而颇为健谈,一个白玉岛的由来、兴起也能说的滔滔不绝。
陈季川在旁听着,对白玉岛也多了了解。
他这三年在玉泉岛上,也从各方各面了解过玉泉岛周围,了解过玄幽海,自然也听说过商业发达的白玉岛。
据说岛上丹药、符箓、法器、灵兽...应有尽有。
陈季川心中也期待的紧,渴望见识更多,增长见闻阅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