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第一医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贵族丑丑

    瞿国昌更是半个字都没敢说,直接跟着胡庆言离开。

    唯有德王开口道:“殿下,正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更何况,旗蛮此番派宇王来京,是有主动与大夏休兵之意,你”

    墨白面无表情看向他:“我昨天说过的话,看来王叔并没有放在心上。”

    德王见他神色竟有不善之意,心中顿时一惊,身怕其杀意未歇。

    哪里还敢再多说,转头便快速离去。

    来到胡庆言身边时,不见了瞿国昌,德王顿时问胡庆言道:“那老贼人呢?”

    “去见陛下了!”胡庆言淡淡道。

    “唯恐天下不乱!”德王顿时骂道。

    胡庆言沉默不语,德王看看左右,又低声对胡庆言道:“旗国使臣被殿下杀了,这事影响不小,我们当如何应对?”

    “杀都杀了,那就打吧!”胡庆言竟与方才面对墨白时,态度完全不同了:“旗蛮所谓休战,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想打断我们联合抗蛮之势,借着新朝不稳,军阀作乱,好让我们自相残杀,坐收渔翁之利。”

    德王闻言一顿,眸光在胡庆言身上打量片刻,不再出声了。

    这些道理谁不懂,关键是对陛下来说,如果能暂时少了旗蛮的压力,陛下便能腾出手来,先将位置坐稳,即便知道旗蛮是假意休兵,陛下也肯定动心。

    德王算是看出来了,胡庆言是跟明王站在一边的,在与旗蛮休战上,他其实持的是反对意见。

    陛下如果压力能够减轻,胡庆言的压力就会增大,只不过他不会明着去反对陛下,让陛下对他更加忌惮。

    所以明王今天跳出来杀了旗蛮一行,对胡庆言来说,是一件好事。

    德王也明白了,为何只有瞿国昌一人去见陛下,胡庆言不去。

    这分明就是不会帮助陛下对付明王的意思。

    也对,站在胡庆言的角度,留着明王也是给陛下压力。

    经此一事,承天门前,静了许久。

    宫内的陛下也一直都未曾出来,所有朝臣都能猜到,恐怕宫里正在为这突发事件,难以处置。

    胡庆言和德王终究还是被新君叫过去了。

    见新君脸色难看,胡庆言最终说了一句:“先帝遗诏,要求新君继位后,君臣须以驱逐外强,光复国土为任。明王杀人时称,乃是借旗蛮贼子人命为先帝陪葬,此举正合乎先帝遗命。若此时以明王杀旗蛮入罪,恐有乱臣以陛下不遵遗命一事大做文章。臣认为,不妨暂时按下此事不表,待先帝大行归陵,陛下登基之后,稳定了朝纲,再就此事复议不迟。”

    “而且,凡事有利有弊,明王此举虽然冲动,令得与旗蛮议和一事出现问题。但就目前而言,其此举,也可助国朝威慑心怀不轨之人,经此一遭,今日出殡或许可以太平一些。”

    这番话说动了老九,最终采纳了胡庆言的意见。

    瞿国昌虽然恨不得立刻处置了明王,但心里也知道胡庆言此言是老成持重,他反驳不了。

    待胡庆言和德王、瞿国昌三人出来,重新站好。

    再见明王那里依然不动泰山,所有人明白了,明王终究还是无事。

    承天门前,身穿龙袍,外罩孝服的老九,与一身正装的太后,在三位真人,四位大尊,以及一众内侍的簇拥下自殿内走出。

    众臣当即躬身见礼。

    老九只抬抬手,并未出声,玉清真人迈出一步,开口出声:“先帝大行,举国节哀,奉陛下旨,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为先帝送行!”

    罡音浩大,直冲数里,说罢,便只见老九率先朝着灵堂跪下。

    太后亦跪!

    玉清等诸道门大能则冲灵堂躬身行道揖。

    下方,由墨白为首,带领一众皇子公主跪下,胡庆言等朝臣与众兵士,紧随其后面朝先帝灵堂跪拜。

    随之哀乐咒响,满堂哭声顿起一片,先帝棺椁自灵堂抬出,来到承天门前。

    “送先帝归陵!”

    伴随着玉清声音,新君与太后起身,墨白与身后众皇亲和百官则叩首三呼万岁!

    至此,这场帝王出殡大典,也算正式开始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胡庆言给说准了,这原本备令国朝担心的出殡丧仪,居然没有生出大乱,顺利送得先帝归陵了。

    这让在宫中的老九,心中放下担心只余,又不免对明王越发忌惮了,一国之威都镇不住乱臣贼子,明王一人竟能令朝纲不乱。

    此等威胁,又岂不令老九寝食难安。

    不过无论怎样,他现在都动不了明王,老九听着京城内百姓痛哭之声,仰头望天,只觉心神疲惫。

    这大位与他从前以为的似乎完全不同,他终于坐上了皇位,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还没能享受,只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束手束脚

    先帝事毕。

    墨白回府了,府中戒严的兵士,却扔然没有散去。

    一直到先帝归陵七天之后,禁卫才撤。

    墨白知道这代表着,朝中终于基本摆平了乱象,新君要登基了。

    对于陛下登基一事,墨白无心介入,这数日间,他都未曾再出门。

    不过有些事,他还是关注的,比如旗蛮因明王杀其使臣一事大怒,方言国朝必须交出明王,否则将再次增兵五十万。

    老九这边是怎么想的,墨白不知道,但有意思的是,国朝还没公开回应,林氏和胡刘张三位大帅,却几乎是立刻就跳了出来,同时发表立场。

    表态坚决反对国朝交出明王,同时质问新君,是否还承认先帝签下的联合抗蛮协议,对新君背着诸方与旗蛮议和一事,表示强烈抗议,敦促新君尽快向天下百姓做出解释。

    墨白听闻此事时,并没有奇怪。

    现今局势下,恐怕除了老九和旗蛮,真正想杀墨白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都抱着留着墨白成为新君绊脚石的打算。






第622章 不敢登基
    


    老九虽然已经坐上龙椅了,还是要举行登基仪式后,才算名正言顺。

    明王府这边原先帝发丧之后,国朝应该会尽快举办登基大典。

    谁知道禁卫撤离王府过后,又一连过去十来天,宫里依然没有就何时登基给个准信。

    待在府中足不出户的墨白,也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老九不登基,抗蛮事宜就难以正式提上日程。

    自从先帝大丧时,墨白杀了旗蛮议和使臣之后,旗蛮以逼迫国朝交出墨白为借口,大幅度增兵苏北苏南战场。

    本就守得很是艰难的大夏,在旗蛮加强攻势之下,不过短短十来日间,便连丢数城。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怕是用不了多久,二省就得全境陷落。

    到时候,旗蛮就算真正在大夏站住了脚跟。

    可以借二省作为养兵之所,也可以将兵力真正朝着大夏境内四面八方,全线铺开。

    届时,大夏再想对付旗蛮,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是现在的无数倍。

    墨白很想亲自进宫问一问,究竟怎么回事,为何迟迟不登基?

    但之前他曾保证过不干涉朝政,所以,他还是决定再等等。

    如此,又过了三日,当宫里依然没有就登基给出任何消息的时候,墨白终于还是坐不住了,直奔宫门而去。

    因为之前宫里下令,未登基之前,各皇子暂居府中,不得外出。

    墨白也不想和老九激化矛盾,在宫禁前,台面上还是找了个为太后复诊的理由。

    果然,宫中根本不敢强行拦他,放行之后,墨白便直奔御书房而去。

    “殿下!”路上,墨白就被胡庆言拦下了。

    墨白心知,老九应该是不想见自己,才让胡庆言来拦下。

    见到他,倒也没必要再去见老九了。

    随着胡庆言来到内阁班房,坐下后,墨白没有废话,直接问道:“阁老,陛下登基的事,还没有定下?”

    胡庆言闻言苦笑,道:“老臣知道殿下定是为此事而来。”

    墨白点点头,也没有遮掩,直盯着胡庆言,沉声道:“阁老,先帝归陵至今,也快有半个月了,国朝莫非还没有协调好朝中关系?”

    听墨白语气明显不善,胡庆言连忙道:“殿下切莫误会,自先帝归陵,老臣一日不敢懈怠朝事,至今为止,虽不敢说朝纲太平,但定然出不了什么大乱。”

    “既然如此,为何先帝迟迟不能登基?”墨白再次问道。

    “这”胡庆言面露苦笑:“殿下想必已经知道了前方战况吧。”

    “本王说过不愿插手朝政,并非虚言。这趟入宫来问,正是因前方战事不利,容不得本王不着急。”墨白点点头道。

    “殿下既然心中有数,那便当知晓如今陛下为难在何处了。”胡庆言长叹一声。

    “什么意思?”墨白眉头一挑。

    胡庆言打量了一下墨白,见他似真没听懂,方才道:“这么说吧,殿下认为,苏北、苏南二省,还能坚持多久?”

    “什么意思?”墨白再次重复了一遍之前的问话,但这一次,却不仅仅只是皱眉,而是眼中突然浮现怒火在闪烁。

    见墨白眼神突然凌厉起来,胡庆言便知明王恐怕已经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胡庆言,微微摇头,似有无奈般道:“如今前方战败的消息,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播开来,如今京中百姓民愤极大。陛下如今要登基不难,可登基之后,将需要一场大胜,来开启新朝气象。若是一登基,就传来苏北、苏南二省沦陷的消息,届时新朝将威严大损”

    墨白闻言,沉默了。

    低下头,沉吟半晌之后,墨白才抬起头,重新看向胡庆言,开口问道:“那如今,你们怎么打算,拖到二省彻底沦陷之后,再登基?”

    墨白的神色看不出喜怒,但胡庆言却只觉墨白的眼神极其恐怖,令他不自禁的浑身发寒,不禁避开他的目光,轻声道:“现在国朝很是为难,按军部那边的意见也不统一,有认为二省沦陷已成定局,如今国朝再独自继续坚守的意义已经不大,不如先全面退守,保存实力。但前方战场,仍在作战的方帅和几位将领,却是坚决反对弃守,要求国朝支援,死守二省不退。”

    听到这里,墨白已经完全明白了,老九为何迟迟不肯登基。

    不是老九不着急,而是苏北苏南二省全境沦陷,已经成了定局,这丢失国土,注定会被万夫所指的责任,老九不想,也不敢承担。

    所以他想等到这二省沦陷之后,再登基。

    或者说,是让这二省,在他登基前就主动沦陷。

    这样,丢失国土的重责,不会由他来背。

    至于今后,开启联合抗蛮,再有胜败,那也是和军阀一起承担,不至于让他一人承担。

    听胡庆言的意思,国朝内应该也有一些人赞同老九的看法,

    在他们认为,反正联合抗蛮就要开启了,现在国朝何必还要一家硬顶,主动退守,还能保存实力。

    这边想的很好,但是也有人意见不同,如方有群那边就不肯答应,反而要求国朝支援。

    即便胡庆言没说,但墨白已经可以想到,现在国朝应该是和方有群那边在僵持,搞不好方帅已经连“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都已经用上了。

    想通这些,墨白只觉心中一片冰凉。

    他是当真没有想到,老九居然不成器到这个地步,就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居然会想到主动放弃国土。

    在历史上,这样的皇帝,数遍史书,也不多吧。

    而且但凡敢拿国土开玩笑的,大都是亡国之君。

    这时候,墨白忽然想到定武。

    这位也将注定在史书上不好看的皇帝,也都从来不曾有过要主动放弃国土的念头啊。

    即便明珠失守,那也是定武受了旗蛮的欺骗,对旗蛮的狼子野心判断失误,导致明珠事变,国朝在内里受到诸多牵制,将领又不得力的情况下,才最终含恨败退。

    然而,如今墨白千方百计解决内患,促成了联合抗蛮,最少抗蛮一战时,道门有墨白镇压,军阀受制于联合协议,不敢说完全听话,但至少也不会再肆意作乱,某种意义上说,当初制约定武的内患,暂时得以平息了。

    战场上又有方有群这等有勇有谋的主帅用命,情况已经与定武那时有了很大改善。

    可就这样,老九居然只因自己的心思,就要主动放弃国土。

    “阁老,这件事里,你是什么意见?”最终,墨白压下了冲到御书房去给老九几个耳光的冲动,微微闭眼后,睁开双眸看向胡庆言,问道。

    能僵持这么久,很明显胡庆言没在这件事中有所作为,如果他强烈支持方有群,那么老九现在必须要慎重考虑他的立场。

    胡庆言微微犹豫,最终还是道:“殿下,老臣当然不愿意将我大夏国土拱手让人,但陛下的考虑也是出于大局。”

    “也就是说,这件事上,你不想表态。”墨白懒得和他打机锋,直接道。

    胡庆言沉默了。

    墨白站起身来,转身背对他道:“阁老,本王一直认为,作为一国阁首,最起码的责任担当还是要有的,尤其在大是大非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因为往往在决定国家命运前途的时候,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发挥重大作用。史书上,不止会记载帝王功过,阁首奋斗一生,走到如今高位,也定然会史书留名。人之一生,不过百年而已,能有幸被历史铭记,是何等荣光。可究竟能怡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便看阁首自己了。”
1...400401402403404...4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