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这一幕,老九面色终于又复平静,不多时,便听脚步声从门外传来,入得一人,正是方才出去的张邦立。
只见其快步来到老九身后,躬身道:“陛下,禁卫与内卫皆已布置妥当。”
老九稍顿,望着雨幕的眸光微微动了一下,缓缓转身,眸光在张邦立身上定了一眼,又看向真人,稍默后,轻声开口道:“朕自知,今夜或有性命之危,朕膝下却无子可继国朝,真人阁下乃我大夏护国之柱,张总长亦为先皇最为信重之臣,故而如今,朕亦只能拜托二位,若朕当真难逃今夜之劫,陨于贼子之手,请二位务必于我皇室之中再择明主,用心辅佐,唯望其能德才兼备,中兴我大夏,如此,朕亦可于九泉之下,向列祖列宗谢罪。”
说罢老九竟是向着二人一躬到地。
真人眸光顿时一凝,张邦立更是当即大惊失色,拜倒在地,叩首道:“吾皇放心,臣纵粉身碎骨,也决不容任何人伤到陛下龙体半分。”
真人深深看了老九一眼,却是手持道家揖法,缓缓闭目道:“陛下无需多虑,老道但有一息尚存,便定保陛下安危。”
老九闻言,便是起身,先看了真人一眼,见其已闭目坐禅,便又将目光落在张邦立身上,随即上前亲自扶起张邦立。
最后长长一叹,重新转身望向窗外。
而在他身后屹立的张邦立,却是额头冷汗不住滴下。
显然被刚才一幕吓的不轻,其实别说是他,就连真人阁下都被逼到动容,不得不发誓以命保新帝,足可见老九方才那番话,有多么令人惊骇。
什么叫做,朕恐难逃今夜之劫?
分明就是已经直接指出明王就是那狼子野心要弑君的贼子。
又说什么朕故去后,拜托二位另择英明之主。
这话就更是诛心之语了,若今夜陛下都陨了,那作为力保陛下无恙的真人阁下和张邦立又岂能还活着?
若他们二人真还安然无恙的活着,那岂不证明,他们便是暗通明王弑君的同谋?
最可怕的是,老九居然还说让他们另择英明之主,一国之主,是他们可定夺的?若真如此,岂非更加证明,他们有把持国朝之意,而故意弑君?
这番话处处暗藏机锋,可以预见,若陛下当真今晚有恙,这陛下临终前的番话一旦传出去,足以立时令张邦立与真人身败名裂。
别看这番话是在殿中说的,旁边好似无闲杂人等,但张邦立肯定,陛下一旦稍有闪失,这番话,立时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公传天下。
越想的深,张邦立的冷汗就越来越多,怎么擦都擦不干。
望着身前那道还年幼的躯体,他心头惊惧夹杂,更多是苦涩万分。
他知道,自己恐怕很快就要退出这片奋斗了一生的宫城,彻底离开权利中心了。
说实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张邦立自知,自己迟早是要落幕的。
尤其是他向来主张不与明王翻脸,陛下容不得他是迟早的事。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面前这位尚还年幼的君主,居然会选择在这时候和他撕破脸。
要知道今夜宫城驻防可全在他手上,不过随之,张邦立垂下的眼神里苦涩更浓,是啊,他张邦立便是不满又能如何?
正如先前所言,只要陛下今夜稍有闪失,他张邦立便注定身败名裂,甚至让历朝历代都是尽忠职守,荣誉滔天的张家满门,从此背上千古骂名。
想到这里,张邦立不禁再次打量身前的新君背影,凝视良久,最终一言不发。
新君的手段令他惊讶,也让他敬服。
或许先帝也看错了,新帝未必真如先帝的性子,擅隐忍,相反,新帝锋芒早已惊天,行事大胆惊人。
这一刻,张邦立甚至觉得,新帝行事比明王都要疯狂。
这种疯狂,让张邦立心中惊惧,也让张邦立无比忧心,是的,新帝谋算无双,算准了他与真人都必须顾忌生前身后名,绝不敢反。
用如此手段,既将他赶出朝堂,又逼迫他在今晚不得不效死命力保新帝无忧,但如此手段,实在太过急迫了。
他张邦立的确是先帝的旧臣,陛下觉得他是绊脚石,要赶他走,提拔亲近心腹,这是可以的。但如何不想想,先帝留下的旧臣,虽然是绊脚石,同样也可以用来制衡他人。
老九站在窗前,他并不知道身后张邦立的想法,或许也并非完全不知,但他却早已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此刻,他心底同样思绪翻滚,今夜宫中有客来,却不知此客是善是恶。
老九深知,若今夜乃是恶客临门,一旦有丝毫差池,张邦立和真人未必就真的可靠。
张邦立向来主张不与明王翻脸,处处压制他欲动手对付明王的心思,真人表面上看无所动作,但实际上,老九却知道,真人一直在照看中宫。
先帝去后,老九其实就已经起心要让太后随先帝而去,他很清楚,太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他一条心,然而数次手段,却尽皆未能成功,老九当即警觉,不用细查,他便知,乃是真人作梗。
甚至真人也都未曾掩饰要保太后的意思,无奈,最终他只能罢手。
也正因此,他拿不定真人与张邦立,甚至一些旧臣的心思,最终他不敢在明王进宫时,轻举妄动。
可今夜,他不能忍了,如果真人与张邦立等,当真有助明王之心,那他今夜恐怕真的危险了。若命都没了,其他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他才不得不直接翻脸来震慑真人与张邦立,让他们知道,如果今晚自己出事,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至于真人与张邦立会否心怀不满,他已经顾不得了,经此一遭,张邦立肯定是要清除出朝堂的,可以不用计较,唯一便是真人……
想到真人,老九眼中闪过一丝阴沉,若有办法,他也不愿与真人闹得不愉快,可是没有办法,他很清楚,真人追求的不是权力,而是长生。
相比明王,他能给真人的实在不多,既然予不了利,就只能施加以威,敲打镇压。
不过,他倒没想过要对付真人,一来真人无可替代,二来,他相信经此一番敲打,真人当不可能真的冒着一世功德尽毁,甚至背上千古骂名,来行那谋逆之事。
至于真人对他会心怀不满,这一点,他倒是不在意,真人不管是否心怀不满,终究是国朝真人,不可能背国朝而去,这一点是肯定的,只要还是国朝真人,那必然就得为君主所用。
想到这里,老九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只要将来自己能够除掉明王,真人自然也就会断了一些不该有的念想。
御书房中,每个人都想法深沉。
却在这时,门外有人躬身禀报:“陛下,道门诸位掌教入京,已至宫门口,请求入宫觐见。”
声音传来,无论是老九还是张邦立都立时收起心思,眸光凝重起来。
“传!”老九深吸一口气,转身踏步,走到龙椅前,微顿,才缓缓抬头,轻声道。
…………
……
狂风暴雨,宫中有客来!
二山四门的掌教终是进京了,并且果然不出玉清所料,最终所有人都来了,没有一人缺席。
第582章 受惊
站在宫门口,六人无需打伞,亦未带随从,均是负手独立一方,互相对视一眼,眼中均未有半分出乎意料之色。
“诸位道友倒是不慢!”玉清和太清,自然而然又站在一方,玉清含笑抱拳开口对四门尊者道。
这话无疑是在讽刺四门尊者巴结明王。
四门尊者也是报团,由谷家主淡淡开口:“我等本就离的近,自然不慢,倒是二位,山高路长,竟也如此之快,倒是很让谷某意外。”
“哈哈,既是明王相请,想必定有大事相商,玉清又怎能不放在心上,闻讯便当即动身,这才竟敢慢赶而至,不想居然与诸位刚好碰上了。”谁料玉清突然话锋一转,又暗讽四位不拿明王的话当话。
毕竟你们离的近,按说早该进京才对,居然与我们一起到,这岂非就是故意拖延?
四门闻言,顿时脸色一沉,皆是心头怒火膨胀,暗道“好一个不要脸的玉清,这种巴结明王的话,居然也说的出口,简直无耻。”
“既然道友知道是有大事相商,我等又如何能不重视,不过既是大事,自然要等人数到齐方可商量。未免有人小人之心,无端揣测我等,我几家才特意在此等二位一起进京,却不想,我等好心一片,竟还真被小人揣测。”谷家主显然也不是吃素的,三言两语就还以颜色。
“原来如此!”玉清闻言,倒也不生气,没占到便宜倒也不介意,只是哈哈一笑,便不再多言。
事实上,此次入京,大家都猜到肯定是与明王要对付林氏,要回陆寻义等人有关。
这几位自然不愿意继续和林氏干仗,本心里都不愿意来。
互相之间,也都暗示对方,自己此番绝不会入京。
但几人都老奸巨猾,左思右想,都害怕自己不去,对方却暗地里跑去了。
所以防着对方阴自己一把,也抱着阴对方一把的心思,结果大伙都来了。
两方人马目前还并不知道这座宫城已经换了主人,皆是心怀警惕的打量着对方,互有算计。
入了京,自然是要先入宫觐见的,这是规矩,几人自然遵循。
不多时,城门洞开,几人鱼贯而入,直奔御书房。
然而一入宫城,未行多远,几人却是脸色微变,即便双方互有间隙,此刻却是不禁互相对望一眼。
太清更是脚步微顿,面色紧绷,率先开口吐出两个字:“不对。”
闻言,余者五人皆未出声,然而,脚步却是不自禁的开始放缓。
几人眸光望向宫中深处,眼神变得越来越凝重。
宫中看似平静,但气势层层递进的森严与恐怖气息,却瞒不过他们的感知。
他们入宫不是一次两次了,宫中防卫森严他们不意外,但这一次,这防卫之中竟似有万钧之中,一股在战场上才有的凝锐杀意,已然非凡。
他们几人皆非凡辈,刹那便察觉不妥,一股沉重的危机感朝他们袭来,越来越重。
几人脚步越来越慢,浑身气息不自禁的开始凝聚,别看他们虽然不信定武帝敢对付他们,轻描淡写入宫,但实际上谁又敢放松警惕?
御书房中,真人已经睁眼,忽然开口道:“陛下,宫中防卫过于深沉,未免几位道友多想,再生事端,恐怕老道得去迎一迎。”
说罢,他看向新君,老九闻言,眼中忽闪一下,竟未立刻应允。
张邦立心头一动,就要说话,但想到先前老九的敲打,又不禁忍住,没有出声,只是眼里满是担忧。
他知道新帝现在恐怕在犹豫,要不要直接逼那几位动手,好直接拿下。
心中着急,他不禁看了一眼真人,却见真人也没有再说的意思,只等老九开口。
却就在这时,忽然真人眉头又是一动,随即再次闭上了眼睛,不再多语。
老九注意到真人的动静,略微凝眉问道:“真人,出什么事了?”
“无事了,明王殿下已经过去。”真人轻轻摇头,回道。
老九眼神一闪,却最终什么都没说,只是点点头。
……
玉清二人与四门尊者不再对峙,几人气机甚至相连,很显然,在这种环境中,几人很有默契的选择了联合。
就在几人已然警惕到了极点,随时可能逃向宫外的时候,忽然几人同时面色一动,眸光远眺宫禁深处。
便只见,雨幕之中,一道身穿黑色身影,伴随着电闪雷鸣,出现在远处,只眨眼时分,却已逐渐清晰,再定眸,更是已至近前。
迎他们而来的禁卫,甚至都还未察觉到有身影临近,就只听身后那几位真人大尊,已是抱拳朗声道:“见过明王殿下。”
禁卫闻言,这才慌忙向几人行礼方向看去,明王已然而立,站在雨幕中,浑身却无半分染水,连忙行礼:“见过殿下。”
明王挥手:“带路!”
“是!”禁卫立刻起身,前面带路,同时派一人快速前往御书房,启奏明王同行求见。
“殿下!”禁卫前行,玉清六人却是迟疑,只盯着明王。
“放心,不是针对你们。”墨白自然知道他们担忧,轻轻摇头。
几人眉心更紧,哪里能够轻易相信,对视一眼,依然迟疑不决。
“路上说!”墨白不管他们,直接转身道。
几人闻言,看着墨白已率先而去的身影,几人面色深沉,放在他们面前两条路,一,跟上去,二退回去。
最终,玉清率先抬脚,跟了上去。
太有犹豫了一下,却是谷家主盯了玉清背影一眼,随即跟上,这般一来,诸人无法,只得跟上,但一声气机却是不散。
几人速度不快,追上墨白后,玉清忽然伸手,在身前一划,便只见一道青色玄光陡然亮了起来,犹如一把巨伞,笼罩在几人上空。
这巨伞,足有三米方圆,空中雨势颇急,然而雨珠却犹如遇到真伞,直接顺溜而下。
“宫中不得动法!”墨白抬头看了一眼这伞,眼神微微动了一下,随即平淡,盯着玉清道了一句。
可玉清此时哪里还能管这些,平时他肯定心有顾忌,可此时此刻,生死之危,他顾不得了。
伞下,说话声,竟传不出去,真好如神仙手段。
说实话,看到这巨伞,墨白也微微吃惊,当初在明珠,他为了救人,撑起金钟,方圆两米而已,却只一瞬,就被击碎,而玉清这道光盾,封锁四方,掌控方圆之势,却是并不多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