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高升笔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庹政
 温富贵不以为意,脸上笑容不变。
 牺牲一个亮娃,换王洪九欠他一个大人情,这买卖划算得很。再说亮娃也不可能说判就判,江城不好说,文化县,临江镇还有他打不通的关节?实在不行,还有王洪九王大爷呢。
 转过身又对着防疫站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还有各位领导,昨天损坏的仪器这些,一定照价赔偿,全部买新的。误工补偿,精神损失费这些,全部算上,隔天我亲自带人到你们单位赔礼道歉,请求原谅。”
 “开始工作吧。”
 杨中淡定地看着这位社会大哥表演,抱定主意,按照预定的计划,不理会这些枝节,直奔主题。
 “二姐,快来接待一下各位领导。”
 水泥厂的办公室主任温秀丽是温富贵的亲姐姐,上前笑着把众人引进厂区。
 防疫站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搬出仪器设备,开始工作,叶三省扫视四周,首先用智能手机开始拍照,然后挨近正在工作的工人,开始询问。
 温秀丽一旁看着,觉得叶三省脸生,又觉得叶三省行为有些出格,想要阻拦又记起她弟弟今天的吩咐,随便正府的工作人员怎么做都不要去挡,犹豫几下,还是忍不住挨近尹先发小声问:“发哥,那个年轻人是?”
 尹先发自然也注意到叶三省的行动,冷着脸说:“我们新来的同事。”
 温秀丽不敢再吭声。
 那些工人起先不想搭理叶三省,可是看到温秀丽没有说话,只得勉强配合,不过叶三省有备而来,闻一知十,一边问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工人心中恐慌,无可奈何。
 花了一刻钟,工作人员把四个车间走完,采集完样本数据,叶三省笔记本上也记录了满满三页,一身尘灰的最后一个离开。
 下一站是纸厂。
 纸厂也是污染大户,排向沱江的废水,虽然经过处理,还是浑黄污浊。叶三省跑上跑下,认真了解污水处理工艺和排污设备的性能,甚至跟着造纸污水从制浆车间,漂白车间,抄纸车间到治污车间跑了一趟,不停地询问工人,飞快地记录,要不是尹先发招呼他,看样子他还想再问下去。
 高云一直呆在杨中身边,杨中看什么,他就看什么,努力揣测杨中的思路,他也注意到了叶三省的异常,心里鄙夷,认为叶三省这么拼命表现,肯定是意识到他天天关在计生办电脑录入,现在在镇正府中完全成了透明人,像那些过气的明星抓住好不容易的一次舞台演出,奢望出彩。
 接下来又检测了陶厂和药厂两家污染重点企业,一行人到了临江镇自来水厂。
 王永明在自来水厂门口等候着。
 昨天尹先发亲自出面,跟这些企业一一联系落实,但是他和杨中心里,把水厂列为最重要的点,多少还是存在着一点小心,担心王洪九再弄什么厶蛾子。
 进了水厂,一切正常,防疫站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先去几个水池取样,叶三省按照工艺流程步步推进,有时快,有时慢,有的看一眼就过了,有的却停下来询问工作人员很久,包括抄表外勤部门和仓库后勤部门都呆了很长时间。
 杨中一直站在自来水厂办公区外面的空地上,凝视着阳光下的自来水厂,王永明陪着说话,可是杨中基本不接话,最后王永明自己也感到索然,干脆大家相对发呆。
 一直等到防疫站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都做完了检测,杨中还是沉默地站在那里发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静。
 大家面面相觑,也不敢出言催促,气氛一时有些诡异。
 尹先发心里好笑,在场肯定只有他最合适提醒杨中,可是杨中此举必有深意,他也不想去破坏。杨中是故意通过这种古怪的行为向王洪九示*威?
 突然间心念一动:这位越来越有城府的镇长,不是在等待那个还窝在自来水厂里的叶三省吧?
 果然,又过了几分钟,满头大汗的叶三省匆忙奔出来,看着大家一脸歉然。
 杨中冷着脸也不说话,直接奔车而去。
 
官路高升笔记 第46章计将安出
 杨中这个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是他四项重点工作的第四项,因为遇上了从中央到省市县由上而下的节能减排工作,再加上王洪九的猖狂,被杨中安排成为除d建工作外排在首位的工作,而且因为是首战,所以立了必胜的决心。
 但是杨中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勇猛向前,同时对需要治理的企业绝对地一视同仁,而是有技巧地分类分批进行。
 他的计划首先是把能够掌控的本土(镇)企业进行全面普查,其中的陶厂,水泥厂做为必须重点整改的对象,引进的企业中,国企外资慎重对待,但是像纸厂,药厂这种人人看在眼里的污染大户必须重点照顾。
 但是水厂,也是明修栈道,声东击西的必杀目标。
 一上午检查了八家企业,然后回到正府食堂吃饭。
 因为有的企业像水泥厂工作环境过于恶劣,虽然早有准备,口罩帽子全上,都还是防护不了一屋的尘灰,尹先发给防疫站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安排了旅馆,让他们冲凉清洁,饭后可以休息。
 下午继续工作。
 派出所的吴指导员跟尹先发联系后,只派了一位年轻警*察过来,他要好好“陪”一下昨天非常猖狂的亮娃。
 在小清流河选取两段水域取了水样,废品回收基地检测了各项数据,然后颠簸半小时上山,察看连绵几匹山的油茶基地。
 临江镇的油茶种植据说有千年的历史,油籽榨的食用油号称东方“橄榄油”,经济价值很高,现在种植有3000多亩,去年创造产值2000万元,是杨中看好的农业项目,雄心勃勃地准备在接下来几年内争取种植一万亩,产值过亿。
 因为工业园区的存在,即使产值过亿元,在临江镇的gdp中也不算什么,但是杨中认为油茶不占耕地,荒山野地即可茁壮生长,同时也不需要怎么打理,基本放任,投入不大,最重要的,这些收入是完全归于农民手中,杨中来了一年多,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市县推荐,希望得到大力扶持推广。
 这里空气舒爽,没有污染,自然不属于环境治理的范畴,杨中带大家上来,有一些是想请劳累一天的防疫站和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观赏一下,也是他逮住任何机会都向外人推荐油茶。
 站在山巅,周围连绵的绿色丛林,片片的白色花瓣中,点缀着金黄的花蕊,尹先发招呼大家,掐了一截狗尾巴车茎做吸管,伸进黄色花蕊**,众人纷纷效法,尤其是那些第一次上茶山的防疫站环保局工作人员,兴味盎然。
 叶三省也试了一下,轻轻一吸,蜜汁入唇,甜得腻人,还带着浓郁的花粉味,工作人员惊喜得大叫起来,杨中和尹先发相视一笑,多少算是弥补昨天的遗憾了。
 晚上在正府食堂摆了两桌接待防疫站和环保局,即使今天情况特殊,杨中依然保持他独行特立的风格,没有参加,而是委托尹先发全权代表临江镇d委正府负责陪同。刘强和高云也没有参加,一个是因为养生躲酒,一个是不屑参加这种低级酒局。
 开席之前,尹先发不引人注意地叮嘱叶三省好好把今天的笔记整理出来,有什么感想也写下来,叶三省点头说好,心里激动,自己一天辛苦总算没有白费,被领导看在眼里。
 因为心里有事,晚上喝酒就不主动出击,但也喝了七分量,回到宿舍精神兴奋,冲澡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笔记本电脑,把今天的笔记打在电脑上,一边思考,弄到夜深,才勉强弄完。关了电脑上床,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中午,尹先发回家吃饭,打电话问了叶三省,叶三省老实地回答说还没有整理好。
 周四上午又召开了一次d建工作大会,下午,叶三省到尹先发的办公室把自己整理好的笔记打印稿交了。
 这两天他紧张工作,对照历史文件报告认真分析,寻找有价值的线索,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刚开始还有些谨慎,后来觉得束缚,索性放开了胡思乱想,反正自己是新手,错了可笑也无所谓。
 上次他向尹先发递交的那个关于四项重点工作的一些资料,应该是得到了尹先发的肯定,吴志奇和杨中也应该是看到了,因为他从朱其那里知道几个办公室都被要求针对四项重点工作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具体细化,而且这次尹先发一回来就让他整理笔记,说明没有忽略他的工作。
 这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自信,所以这次干脆大胆一点,凭着他对四项重点工作的理解和对杨中,尹先发的揣测,进行换位思考,写了很多所谓的感想,实际上是工作思路,虽然知道其中相当部分幼稚错误,但至少表示他有某种思考,某种态度。
 周五,四处奔波的杨中回到临江镇,打电话叫尹先发去他的办公室。
 一见面就抱怨,说水厂的事还真卡住了,自来水公司那边无论如何都不搭手,反而希望镇正府这边费心,跟王洪九好好商量,希望达成一个合理的价格。
 尹先发应道,自来水公司也没错,无论是政治考量还是商业行为,他们都不愿意重起炉灶,再建一个水厂。
 可是我也一样。从政治考量,我堂堂一级正府主官,不能被黑恶势力吓倒,不能软弱屈服,从商业角度说,我也不能为了达成自己的政绩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们现在关系空前的密切,说话也比以前随便。
 杨中问防疫站和环保局那边的报告出来了没有,尹先发说这次他们加了班,工作效率很高,昨天就把报告传了过来,杨中问情况怎么样,尹先发苦笑,还能怎么样,那些污染眼睛看得到,鼻子闻得到,耳朵听得到,身体也感受得到,还用看数据。
 但是数据是基础,也是我们这次专项整治的出发点。杨中表情严肃起来。问题拖了这么多年,必须要解决了,否则怎么面对临江镇几万村居民,怎么向上级组织交待,怎么对得起我们d和事业。
 ——如果说杨中身上有什么让尹先发觉得隔阂的地方,就是杨中这种时常表现的凛然和高尚。或者,这也是空降干部的标配。
 “问题存在这么久了,肯定有它的原因。问题,也肯定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一次就能够彻底解决的。”但是尹先发还是从心里支持杨中,因为他是临江镇人,他也是d员,所以他尽力委婉地提醒这位志在必得的年轻镇长,“我们不能跟市里相比。当初建设工业园区的时候,我们起点就低,基础薄弱,又没有政策优势,交通优势也不明显,那些环保的,高科技的企业轮不到我们这种县上的园区,市里省里早抢走了,我们只能搞什么纸厂,水泥厂,药厂……”
 “所以我们自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所以我们就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功夫,用更大的努力。”
 杨中表情坚决地说。
 尹先发无语。
 这是他用来劝诫的理由,却成为年轻镇长向前的理由。
 迟疑一下,说:“你看看这个。”
 把早就准备好的叶三省的记录打印稿递过去。
 杨中没有问是啥,接过去看了一眼,笑道:“不看专业数据,看一个新手意见。”
 “专业数据只是提供参考,当然,小叶的也是参考,不过,很有意思。”
 他昨晚下午就认真在办公室看了,非常佩服这个年轻人的用心。
 叶三省的记录里,有工人的工资,补贴,劳保,考勤,病历,甚至家有几口人,有机器的功率,出厂年代,性能,维修,甚至交接记录,有材料来源,用量,单价,历史,甚至供应人,有对工序的分析,对比现在前沿的科技,技改方向,投资大概,甚至可以利用的资源……
 看得出叶三省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网上做了不少资料,去之前就有一个简单的方向,具体的提纲,过程中认真耐心,详细深入,工作非常扎实,事后的思考和总结也很周到,全面,一些意见很有建设性,可操作,虽然一些建议也很肤浅,异想天开,匹配他新人的身份。
 杨中看了五分钟,笑了,说:“的确有意思。”
 他跟尹先发一样,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份记录的价值。比如单是水泥厂对工人的保护不力,就可以进行巨额索赔,同时追究法律责任,只要有工人站出来,就可以把温富贵拿捏得死死的;比如水厂的工艺流程已经更新换代,王洪九的水厂不继续投入就无法到达更高的标准,而且通过成本估算,水厂目前赚钱不多甚至亏损,这都是可以做为解决问题的切入角度。
 ——刚刚觉得被堵死的水厂问题,突然又从另外一个角度亮出通道。这不仅是帮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重要是他不会被王洪九这样的社会大哥卡住脖子。
 他心里有些伤感,正府这边跟着过去七八个人,就像是去旅游观光,没有一个人俯下身来做实事,反是一个额外加入的新手做了该做的事,工作作风的确该整顿的,工作的主动性必须加强,基层正府的战斗力必须凝聚和提升。
 又想到高云,在心里叹了口气,相比之下,这位小兄弟还没有进入状态,尤其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还自我感觉良好。
 突然间又想到自己,刚刚进入正府部门时,不也是有好一段时间像高云一样虚浮?
 “要不要叫他来谈谈?”
 尹先发问。
 他把杨中脸上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多少可以猜到一些这位年轻镇长的心思,甚至知道杨中其实一直在等着看叶三省的笔记。
 “是因为他还真是我的福将?”杨中笑着问。
 “高云其实也很不错。”尹先发突然莫名其妙地冒了一句。
 “那算了。”杨中改变了主意,“高云不需要表扬,因为他本来就很自信,这个……叶三省也不需要表扬,他是那种性子很坚韧的人,认准的事,就会一直做下去,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这种人,其实……也很自信。”
 “那要好好培养一下这两个年轻人。”尹先发笑道:“说不定将来他们会给临江镇带来很多便宜。”
 做为临江镇正府的d政办主任,做为临江镇土生土长的居民,他想得有些远,也只能想得这么远。
 
官路高升笔记 第47章山头
 周末叶三省依然到了江城。
 不知怎的,他对文化没有任何感觉。或者是因为以前的学校是地级市,习惯了地级市的生活,觉得文化县城的建筑都有些狭小局促,人物衣着都有些尴尬小气。
 这次他没有找高雪皎,而是去电脑城呆了两个半天。
 这段时间他基本面对电脑屏幕,一边打字一边用无线网卡上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恶补一下电脑办公,不说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至少要能基本掌握吧?
 老师是在网上联系的,其实就是笔记本电脑的商家,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叫张方红,叶三省缠着人家,张方红不好拒绝,只好把这算是售后服务,何况叶三省按照培训的市场价格给钱,而且保证不影响他,——生意好的时候,他尽管去照顾客人。
 叶三省就窝在张方红的门市里,首先是学习现在流行的几种办公软件,然后看见什么问什么,张方红接待顾客,他也在一旁看着,有时听他们交流,有时帮着顾客问题,两个半天下来,感觉收获巨大,考虑下周是不是继续,还是换个更加专业的电脑培训机构。
 这天突然接到一封来信。
 一般中午,他还是抢在大家上班前到达办公室,虽然,中午不用打扫清洁。
 进门的时候门卫李大爷叫住他,说有一封他的信。
 叶三省有些愕然: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人写信?谁?
 李大爷似乎也有些意外,镇上有专门的快递点,这些年除了极少的书刊和公文,很少有邮件通过他这个门卫传达了,怪有趣地看着叶三省把小桌上的一封厚厚的信递给他。
 叶三省回到计生办办公室坐定拆信,是大学一位低年级女生写的。
 他肯定不认识她,也不记得他们一起做过什么活动。
 女生直白地表达了对他的崇拜和隐约的爱慕,深情地写道:
 “……那一天我看着他跟几个朋友从校园的山坡上跑下来,一路跑一路笑,阳光洒在他的脸上,闪着灿烂的光。我呆呆在站在路边的树荫下,看着他从我的身边跑过,似乎能够感受得到他身体的热力,我多想伸出手去拉他一下,或者碰碰他,可是我身体仿佛受了诅咒一样,一动也不能动,就看着他跑过,跑远……”
 “我紧紧地盯着他挺直的背影,一遍遍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最后一次看见这个人……”
 信纸最后落款是一个好听的女生名字:
 李莎。
 信封里还夹了几只千纸鹤和一张手绘的卡片,所以看起来很厚。
 叶三省呆了半晌,努力搜索记忆,还是不想起有这么一个女生。
 叹了口气,把信仔细收藏在文件夹中,继续自己的工作。
 可是整个下午,他的心思都无法像平时那样心无旁骛地打字思考,后来,索性插上网卡,给易老色和几位同学的qq发了信息,竟无一人回,看样子都是刚刚进入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无暇它顾。
 突然之间,有人加他好友,一看是这次一起招考录取的同事:
 韩中华。
 当然这个“同事”相当勉强,他们这次江城招考录取的18名公务员,仅仅在市*委组织部一起开了个短会碰了个头,就各自东西。
 他们是每天都在一个**里,可是这个群基本没有人说话。
 因为群里有组织部的李干事在,还是大家都是刚刚进入体制,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身份不像以前是学生,在**里可以跟同学胡言乱语。
 更重要的,他们彼此间有种莫名的戒备心理,或者,仅仅是因为他们同时招考,觉得同时站在起跑线上,不知不觉中把彼此当成竞争对手。
 叶三省通过对方。
 韩中华也不说话,直接把他拉入一个**:星辰大海。
 一看新人进来,群主“守拙”立刻复制一遍通知:
 兹订于本周六晚六点于江城大酒店28层观光餐厅聚餐,视实到人数多少确定包间。茶叙于四点在5层茶楼开始,希望各位同仁尽量提前到达,畅谈人生。本次聚餐费用由小温鸡蛋赞助,特此鸣谢。
 叶三省愕然。
 随即反应过来是他们这批刚刚招考录取的“同事们”,应该是有人觉得在组织部李干事建的那个群里聊天不方便,又想跟一同起跑的同事交流,所以背着李干事另立中央。
 有人呼他:新来的,报上名号,哪里的干活?
 叶三省的qq号名称是“三省吾身”,这个成语似乎是为他量身制作。
 迟疑一下,叶三省简短地打字回道:
 叶三省,现在文化县临江镇d政办公室实习。
 有十秒钟的停顿,然后一起崩出好几条信息:
 “这啥名字?古怪。”
 “我记得这名字!”
 “封疆大吏的名字啊!”
 “三省,三边总督吗?”
 “怎么感觉像传销经理?”
 ……
 叶三省一看这个星辰大海群已有十三位同学,看来才建不久,已经拉人拉得差不多了。
 关于他的名字,从小到大,他面对过各种各样的疑问,很多稀奇古怪,脑洞大开,相比之下,这些同事们的疑惑还算正常,一瞬间想了很多答案,迟疑一下,还是把鼠标从qq页面移开。
 他看过一本官场小说《猛虎市*长》,里面有一个情节是两位年轻能干,前途无量的官员在某一问题上发生分歧,进行较量,最后,败北者愤怒地打电话向胜利者声讨,胜利者在那一瞬间丧失了警惕,对着电话进行回应,但是,他没有想到,败北者是在更高级别的领导办公室打的这个电话。
 他对这个情节印象深刻,从此引以为诫,绝不在不知道对方底细的情况下畅所欲言。
 一位“守拙”通过陌生人发来信息:我是辛珊珊,一起招考的兄弟。
 然后发来了添加好友的请求。
 叶三省通过,问好。
 他自然不会忘记这位在市*委组织部第一个站起来代表所有招考同事发言的女生,短发,精干,说话有力,是税务局录取的公务员,猜想对方上班时间能够上网,应该不会在窗口部门。
 辛珊珊回好,然后自我介绍:我现在在市税务局办公室工作。
 果然如此。叶三省招考报名前听过各种私下流传的说法,比如那种特定单位特定岗位,基本上是为某些考生量身制作的,——这也是他谨慎地选择了统一分配的公务员考试的原因。如果这不算空穴来风,那么,这位同事应该有一定背景。
 不然,她也不会做为代表发言。
 或者,这也是她为什么是群主,要充当这个召集人的原因。
 兄弟?这位女同事可真是大气啊。
 “我现在在文化县临江镇正府实习,欢迎领导有时间下来指导工作。”叶三省只得再报一次身份。
 他注意到了对方用的是“工作”,所以他特别强调自己“实习”。
 “周六来吗?”辛珊珊问。
 “可能不行。”叶三省答。
 这四个字,有点不假思索地打了上去,然后叶三省自己也有些发楞。
 他倒不反对跟这些一同起跑的同事交流,多认识几个朋友,将来肯定能够互相帮助。
 他不是天生的社交动物,其实内心深处,有时还隐约有些恐惧和抗拒跟陌生人交道,但是做为一个现代人和社会人,不跟人接触是不可能的,他只能秉执《教父》中教父的处世态度:他不会对任何人都一见如故,但也不会拒人千里之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