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萨琳娜
再说了,就算是太子妃的亲妹妹又怎么了,他们可是堂堂崔氏,公主、郡主都娶得,更不用说一介外戚了。
王氏实在看不过姚氏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更不想搀和合浦院的乱事,这才跑到荣寿堂找萧南诉苦兼躲清闲。
萧南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王氏继续说着:“弟妹也知道四夫人的性子,唉,我、我真是……”
无奈的摇头,出身世家的王氏对上姚氏这种市井妇,还真是没什么办法。
说了好一会儿,王氏见萧南对这个似乎并不感兴趣,她压低声音,故作神秘的说道:“弟妹,不知你听说了没有,昨日四郎君(崔清)寻老相公说想修建院子,老相公不许,结果、结果四郎君竟主动要求分家,你说怪不怪?!”(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73章 家生奴(一)
怪?这有什么可怪的,无非是寻到新靠山了呗。
再说了,自老夫人去世后,崔清一家在崔家的处境就很尴尬,不能说崔家的其它人慢待或者虐待了他们,而是他们一家直接被无视了。
下人们没有捧高踩低,还是像往常一样规规矩矩的服侍合浦院的主人们,但也仅止于‘规矩’。
时间久了,合浦院上下都觉得自己不是崔家的主人,而是崔家的客人,日常起居什么的都很不自在。
崔清和崔嗣伯都是极精明的人,他们很清楚自家目前的处境,他们也明白,自家被崔家放逐出去是早晚的事儿。
既然早晚都要离开崔家,那么他们为何不寻个合适的时机,主动找老相公说分家,以便给自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崔清幼时被赶出崔家,他对这个家庭没有任何归属感,当初会用计重返崔家,主要是给崔嗣伯一个正经的身份,毕竟那时南平郡主说了,她只嫁博陵崔氏子,嫡支嫡子。
为了能娶到出身显赫的贵女,为了能儿子有个好前程,崔清才会与三戟崔家合作。
如今崔嗣伯与南平已经和离,他的名声也坏了,哪怕打出崔家的招牌,也很难寻到好的亲事,再加上合浦院与崔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崔清父子两个反复考虑,决定先发制人,以便掌握主动权。总强过被老相公直接赶出家门,什么好处都捞不到吧?!
萧南没有说话,只是浅浅的笑着。她的态度很鲜明,崔家已经分了家。只要不是抄家灭族的大事,她绝不会搀和隔壁的家务事。
不过。她也不好这么干晾着王氏,便随意的说了句:“许是四郎君有别的计划吧。”
王氏也不是没眼色的人,她见萧南神情淡淡的,也不好再就这个话题说下去。
似是遮掩,王氏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茶汤,随口赞道:“好茶!”
萧南道:“这茶是我阿娘命人送来的,大堂嫂若是喜欢,待会儿我给你装几块儿回去。”
王氏嘴角弯弯,难得玩笑的说道。“如此甚好,呵呵,我就不客气啦。”
一边说笑着,目光不着痕迹的扫过厅堂,王氏看到主位一旁摊放着一张图纸,似乎是荣寿堂的庭院图,她暗自思忖,难道下人们的传言是真的,荣寿堂真的要大兴土木、扩建庭院?!
想到这里。王氏故意话头一转,似是谈家常一样,闲话道:“……几个孩子也渐大了,眼看着都要搬出内院去。我这几天真是忙坏了,又是收拾院子,又是给他们挑丫鬟仆妇小厮……”
王氏顿了顿。偷眼看了看萧南的神色,道:“说起奴婢。有件事我不知该不该说。”
萧南挑眉,眼中闪过一抹玩味。笑道:“大堂嫂刚才还说不客气,这会儿怎么又把我当外人了?呵呵,有什么话,堂嫂只管说。”
王氏放下茶盏,“弟妹既然这么说,我就直说了。是这样,当初老相公与老夫人协商分家的时候,只是将祖宅和产业做了分割,并没有将家中的奴婢统一划分……”
萧南微怔,旋即反应过来,在彼时,家中的奴婢属于主人的财产,分家的时候,也需要将奴婢分割下。
当初老夫人设立三个堂口进行大分家的时候,只是大体分了分,并没有具体到某个细节。
而崔幼伯和萧南夫妇过继到荣寿堂后,也没在意,直接按照老夫人的老规矩继续生活。
家中的奴婢则有三部分构成:一是老夫人多年用惯的旧人及他们繁衍的子孙,二是萧南从娘家带来的奴婢,三是崔幼伯的几个书童和小厮。
这三部分中,萧南从娘家带来的人最多,而崔幼伯从荣康堂带出来的人最少,且大多都是一个人,并不是全家跟着过来。
这会儿忽然听到王氏提及奴婢,萧南忍不住猜测,难道荣康堂真的要再一次分家,顺便将历史遗留问题一并解决?
其实吧,萧南并不喜欢用崔家的世仆,崔氏三姐弟经营六七十年,崔家的奴婢代代繁衍,早就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家生奴群体。
这些家生奴分布在崔家的各个角落,他们相互联姻,彼此结交,在崔家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
别看他们地位卑微,但却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几十年经营下来,也衍生了几家颇有脸面的大世仆,比如荣康堂的大管家崔忠,荣安堂的大管家杨成,荣寿堂的大管家崔义等几家,他们在崔家是奴,可出了门,那也是呼奴唤婢的郎君,甚至比某些低等官宦人家还要体面。
就算那些没能做上管事的家生奴,也不可小觑,他们在崔家活了一辈子,姻亲朋友可能也是不起眼的小丫鬟、小厮,但窥探起主人的**、偷听主人的谈话什么的,业务无比娴熟,当然还不乏心心念念爬上男主人床的俏丫鬟,比如阿槿、芙蓉等都是家生奴,个个都不安分。
萧南可是吃过家生奴的亏,所以,她并不喜欢、更不想重用崔家的家生奴。
她这边兀自想着,王氏那边还在说着:“原本我也没想起这件事,还是三叔祖母偶见提起,说家中的小郎君和小娘子也渐大了,身边的奴婢也该添几个,想从家生奴里调些小丫头补上……我这才想起,家中大部分奴婢的身契都在我这边,唉,都是我思虑不周,竟委屈了荣安堂和你们荣寿堂……”
萧南闻言,嘴角抽了抽,她很想说,不委屈、一点儿都不委屈,那些家生奴咱一个都不想要。
王氏仿佛没看到萧南的表情,她从身边拿起个紫檀扁方匣子,放到小几上。道:“这里是二十五家奴婢阖家的身契,一共一百三十七人。其中有十来家的子女都在荣寿堂当差,为了不拆散人家一家子。我跟老相公商量了一番,便想着把这一部分的家生奴分给荣寿堂,弟妹请验收一下。”
一百多号人?王氏还真大方。
萧南故作感谢的接过那匣子,打开盖子,随手翻了翻契纸,心里吐槽:送这么多人过来,你到底是大方呢,还是甩包袱?
还别说,萧南这次真猜对了。王氏此举确实在甩包袱,崔家登记在册的家生奴统共有四五百人,但其中二三百人都在荣康堂,偏荣康堂根本安排不下这么多奴婢,那么多人挤在后街,整日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时间长了也会影响主家的安定团结。
再看左右两堂,这么大的地方,主人也不少。院内却没多少家生奴婢,与自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太、太不平衡了。
过去没分家的时候,王氏也不会说什么。左右都是公中的钱,荣康堂多用几十个奴婢,月例也不是她来付账。
但现在不同了。老夫人一去,三堂分立。银钱什么的也都归到各自的账房,起初一两年。王氏还感觉不到什么,但从今年起,王氏发觉银钱有些吃紧。
几天前,她裁撤了三四十个多余的奴婢,可、可这些奴婢的家人们都跑到门前哭哭啼啼的求情,弄得她很是烦乱。
恰巧此时,她听到了四房想分家,姚氏还曾暗暗盘算分家时带走那些奴婢,王氏才猛然想到,她可以把后街那些家生奴分给左右两堂呀。
昨天,王氏去拜访了二老夫人刘氏,成功的分出**十口人。不但甩去了包袱,还得到了老相公及二老夫人的夸奖,这让王氏很是高兴。
于是,王氏今天又来寻萧南。
虽然很不情愿,但王氏说得有理有据,萧南也只得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一百多号人。
送走王氏,萧南看着那紫檀匣子,苦笑一声:“得,这次不扩建院子还不行了呢。”
中午的时候,袁员外郎便回去了,临走前他拍着胸脯保证明日便会将新图纸送来,并且还积极的推荐了几个手艺不错的匠人。
崔义正愁没有信得过的匠人,一听这话,忙拱手道谢,直接拿了袁员外郎的帖子,命人去寻匠人。
下午,萧南睡过午觉,将铁娘子和玉竹唤来。
“大堂嫂分给我二十五户家生奴,这是花名册,你们拿去核对下。”
话听着是对两个人说的,其实主要是对铁娘子说的,她也是崔家的家生奴,住在崔家后街,对那里的奴婢们应该比较了解。
铁娘子明白其意,她忙接过册子,细细的翻看,足足用了两刻钟的时间,她才合上册子,回道:“娘子,这些人家倒也都是老实本分的。”
这是实话,如果是伶俐拔尖儿的,估计王氏也不舍得松手。
萧南暗暗吐槽,后对玉竹道:“明儿你就把这些人叫来,按照老规矩,重新登记造册,有犯过错的、或是不老实的,详细标注下来。”
玉竹知道萧南的老规矩是什么,无非是将奴仆们的详细资料登记下来,包括名字、年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戚关系、在府中做什么差事、曾得过什么嘉奖、受过什么惩罚等等等等方面。
然后按着册子去一一核实,有说谎的、故意隐瞒的、别有用心的,按照严重程度,轻的直接从册子上划掉、放籍出崔府,严重的阖家打发到偏僻的庄子上做苦力。
玉竹管家已有三四年了,她很清楚崔家的那些家生奴是个什么样子,她相信只第一步就能筛掉不少人。
ps:六月也过去了,这段时间里,某萨的状况不是很好,更新也不是很给力,但亲们还是那么的支持,某萨真是又感动又惭愧。那啥,下个月某萨一定会努力的,还请亲们继续支持!(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74章 家生奴(二)
萧南主仆三人正商量着如何收编、整顿那二十五户家生奴,而那些人也在暗自打探着新主人的脾性和爱好。
说实话,能被分入荣寿堂,这一百多号人中大部分人还是非常高兴的,荣寿堂豪富,且小主人们渐渐长大,需要补充大量的奴婢。
而他们这些人,在荣康堂并不受重视,一家七八口人,只有三四个人能排上差事,即便有差事,也是活多钱少没前途的那种苦差事。
虽都是崔家的部曲和奴婢,但没有差事,一样会吃不上饭,大家都住在一条巷子里,整日里看着隔壁的某某管事家吃香喝辣、穿金戴银,自家却苦哈哈的像个乞儿,哪个不眼红?
但眼红又能如何,荣康堂的主人不少,但能安排的差事却不多,别说什么一个萝卜一个坑了,简直就是三四个萝卜挤在一个坑里。
即便如此,前几天大娘子还以‘勤俭’为名裁撤了许多人,让后街的那些原本就不如意的奴仆们更加怨声连连,只差组团跑去哭求大夫人了。
唉,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就在大家憋在家里唉声叹气的时候,忽然一个皮薄馅儿多的大馅饼砸在了头上:自家竟被分到了荣寿堂?!
崔家后街的奴和婢们并不知道荣寿堂究竟有怎样的富贵,他们只知道那里的主人很大方,对奴婢也优厚,单看附近几个在荣寿堂当差的邻居的吃穿用度就能猜得出来。
更不用说那几个管事了,像崔义、周虎等管家,人家早就搬出了后街。大大方方的去买房置产(部曲可以置私产),家里也是使奴唤婢。俨然一副郎君的模样。
惊喜过后,大家又开始纷纷寻找门路去打探消息。不管再怎么大方的主人,你不在主人跟前当差,主人想优厚你都不知道你是哪个。
为了早日能得到主人的关注,众奴仆的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去打听新主人大郎君和郡主娘子的喜好。
赵妈妈是大郎君崔幼伯的乳母,她的次子亦在崔幼伯身边当差,在其它仆妇眼中,赵家绝对是大郎君的心腹下人之一。
是以,许多人便把赵妈妈作为第一个巴结的对象。悄悄的提着礼物去赵家‘做客’。
一时间,前来的客人络绎不绝,险些把赵家的门槛都要踏平了。
赵妈妈见到满屋子的米粮肉酒等礼物,乐得见牙不见眼,说实话,她自从被大夫人打发出内院后,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被人巴结、奉承的感觉了。
话说当年,大夫人见崔幼伯对赵妈妈很是依赖和信任,心里非常不快。不过她也没有直接把赵妈妈赶出去,而是寻了个极好的由头,说赵妈妈照顾小郎君有功,以奖赏为名。提拔赵妈妈的男人赵老实为田庄管事,将他们一家远远的送了出去。
当时赵妈妈以为是美差,欢欢喜喜的跟着男人、带着孩子去了田庄。
到了那田庄之后。他们才发现,这里的土地贫瘠、佃户刁横。每年收获的粮食极少,且没有什么旁的收益。一年忙到头,别说发财了,全家加起来的收入根本比不上赵妈妈一人在京城时候的月俸。
还是赵妈妈掏出大把的银钱送回京,托了大夫人身边的周妈妈说情。可惜周妈妈不如钱妈妈和葛妈妈有体面,只把赵妈妈的小儿子赵柱弄回了京,给他安排了不怎么要紧的差事,勉强在崔幼伯身边站住了脚。
后来崔幼伯过继荣寿堂,赵妈妈得了消息,忙请人写了封信送到京里,命儿子交给崔幼伯。她太了解这个自己奶大的孩子了,所以在通篇信里,丝毫没有提及自己这些年的苦楚,而是反复询问郎君的身体如何、娘子如何、小郎和小娘子如何,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
崔幼伯看了这信,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当日赵妈妈慈爱温柔的面孔,以及对他的诸多呵护照拂。当下便寻来赵柱,询问他赵妈妈近日的情况。
赵柱也得了阿娘的指点,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家的窘况,而是表情不太自然的说,一切都好。
崔幼伯瞧出赵柱的言不由衷,他虽然不太喜欢这个奶兄,但他却分外怀念赵妈妈,于是便命人去田庄探望,结果那人写信说田庄的情况很不好,赵妈妈水土不服,这几年不是病就是身子虚,整个人都老了许多。
崔幼伯闻言,很是不忍,跟萧南商量了一番,又去荣康堂寻大夫人和王氏说了说,便把赵妈妈一家从田庄调了回来,田庄的事务则有王氏新派的人接管。
回到京城后,赵妈妈第一时间便去求见萧南和崔幼伯。
崔幼伯自是欢喜不已,当场赏赐了她许多钱物和药材,萧南看在郎君的面子上,也和气的说了几句话。
随后,赵妈妈便委婉的提出想回内院当差,她除了赵柱,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呢,尤其大儿媳妇,精明能干,比铁娘子也不差多少。
萧南听了,当场就笑了:管事?呵呵,这位还真敢说!
崔幼伯讪讪的挠挠头,不好意思的告诉赵妈妈,内院的事都由娘子安排。
萧南见崔幼伯这般,心中满意,也乐意给他做脸,便大方的给赵妈妈的儿子儿媳都安排的差事,虽不是什么管事,但也是有些油水的。
赵妈妈不甚聪明但也不笨,她刚才故意拿铁娘子做例子,不过是漫天要价罢了,她心里很清楚,家中的管事大多都是主人的心腹之人,她一家子远离崔宅多年,刚回来就想当管事,就算是郎君都未必答应。
这会儿见娘子给家人安排的差事不错,赵妈妈心下很是满意,当场便感激的给崔幼伯和萧南行礼道谢。
如今三年过去了,赵妈妈的大儿媳已经升了针线房的小管事,据说颇受玉兰的器重。玉兰可是娘子的四大心腹之一呀,若是有她在娘子面前为儿媳妇美言几句,儿媳妇定能在再升上一级。
唔,怎么样才能拉近自家与玉兰的关系呢?
赵妈妈一边看着家里雇的小丫鬟收拾那堆礼物,一边闷头想着。
此时,赵妈妈的小儿子赵猛走了进来,抬头看到屋里有这么多东西,忙惊讶的问道:“阿娘,这、这是谁送来的的东西呀?不会是求你办什么为难的事儿吧。”
听到儿子的声音,赵妈妈如梦方醒,游离的视线聚焦在儿子年轻的面庞上,猛然间,她脑中灵光一闪,一个极好的主意涌入脑海。
第二天,在众奴仆的欣喜与惴惴不安中,玉竹带着清明、谷雨两个小丫鬟来到庭院中,她手持着一本装订好的空白册子,缓步来到众人面前,高声道:“娘子有妊,家内的庶务暂由我代管,你们初来荣寿堂,许不知家中的规矩,在此,我先将家规跟大家简单说一说……”
玉竹扭过头,冲着清明使了个眼色。
清明会意,拿出一本册子,大声的诵读着。
当然,清明并不是把荣寿堂的家规一条条的详细念出来,而是捡着重要的条款读,让新来的人有个大概的印象,至少知道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不能做。
一刻钟后,清明念完了,合上册子站到一边。
玉竹扫了眼在场的众人,见他们有的皱眉沉思、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不耐烦、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则心不在焉的四处乱瞄。
玉竹冷眼瞧着,心中冷笑连连,她命人抬来一张长几和一把月样杌子,放在廊庑下,她直接坐下来,将手上的厚厚册子放在几上。
谷雨则拿着个小包袱过来,从里面掏出毛笔、砚台等物。
“好了,现在开始登记,”
玉竹掀开第一页,拿起毛笔,虚点了下第一排最东侧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道:“你,对,就是你,过来!”
那妇人讶然的看向玉竹,瞪大了双眼,似是在无声的询问着,听到肯定的答案后,她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的走到长几前。
玉竹表情严肃,沉声道:“姓什么?家里都有什么人?以前做过什么差事?……”
噼里啪啦,一连串的问题直接砸了过来,只把那妇人问得一怔,当场就愣在了那里。
这时,院内人群中,有人不满的嘀咕了一声:“我们又不是外头买来的,一家大小全都登记在册,又何必多此一举?”
“就是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京兆府在审案子呢!”
“对呀对呀,还是别磨蹭了,赶紧给咱们安排差事吧,别耽误了主人的大事。”
有了第一个出声的人,紧跟着便有人附和,一时间场内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玉竹没有说话,她放下笔,定定的看着在场的人。
还别说,玉竹管了一段时间的家,颇有几分气势,根本无须大喊大叫,就能给人一种极大的压力。
院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终于恢复了安静,众人心里忐忑,紧张的看着玉竹。
良久,玉竹轻声道,“看来,方才的家规大家没有听清楚呀,家规第一条说的什么?”
冷然的目光掠过全场,“服、从!我不管你过去在哪里当差,过去如何受主人器重,如今进了荣寿堂,就要按照这里的规矩做事。这句话我只说一次,倘或有人再说什么‘那边府里不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怪我没事前提醒……”
ps:七月第一更,某萨厚颜求个小粉红,求个订阅,求个打赏啵!(未完待续。)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075章 家生奴(三)
说完这话,玉竹冲着角落里站着的红桑和红萼使了个眼色,两人会意,身形晃动,迅速的进入到人群中。
“哎哟!”
“嘭!”
“咚!”
随着几声响动,十来个年轻仆役被丢到了人群前的空地上,受惯性影响,这些人全都狼狈的跌坐在地上,一脸惊恐的看着人群中那两个瘦弱女子。
在场的其它仆妇也都被吓了一跳,尤其是站在那十来个被丢出去的人身边的人,此时更是变了脸色,纷纷低下了头。
玉竹站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那十来人,冷声道:“方才是你们在说话吧?既然你们有意见,不妨站出来大声说,我现在给你们机会,还有什么不满,当着大家伙的面儿,全都说出来吧。”
那十来个人有反应快的,慌忙翻身跪倒在地,用力叩头:“奴、奴错了,还、还请玉竹娘子恕罪。”能不认怂嘛,自己躲在人群中偷偷放话都能被人揪出来,足见对方真的很厉害呀。
听到同伴求饶,其他人也都回过神儿来,纷纷跪地求饶。
玉竹冷眼瞧着,好一会儿,她放柔了语气,道:“好了,咱们娘子素来宽厚,再加上你们也是初犯,这次就饶了你们。但再有人敢违逆,就不要怪荣寿堂的家规如铁了。”
“多谢玉竹娘子,多谢!”
那几人连忙道谢。
在场的其他人也是心下一紧,齐齐应道:“谨遵命!”
玉竹见自己的下马威有了成效,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素手一挥,“好了。大家记住就好。”
说罢,玉竹坐回长几后。目光对上那惊慌不定的夫人,道:“说罢,叫什么?家里都有什么人……”
有了这个小插曲,新来的一百多号人终于明白,他们的新主子绝对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以后还是小心当差为妙。
接下来的工作非常顺利,玉竹和清明、谷雨三个轮换着记录,总算在天黑前将所有人的档案重新登记在册,并让当事人签字或者按了手印。
忙了一整天。玉竹多少有些乏累,她抱着新鲜出炉的人事档案前往主院复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