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这一下子这些朝臣们都懵了。特别是太子和三皇子,他们也在朝堂上,昨天晚上他们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太子昨天就接到了皇后的密信,要太子不惜一切要赶紧把四皇子刘演解决掉,看得出来皇后很生气。三皇子也是,本来他和他母亲一心要扳倒皇后和太子的,结果这个问题还没有完成,就又冒出一个新的皇后人选,这能不让他们气急攻心吗?三皇子也暗暗下决心要在刘演成气候之前先解决了刘演再说。
结果他们昨天晚间才下的决心,一早就给皇帝的这连个任命给打蒙了。等大家反映过来,圣旨已经下了。四皇子已经在收拾行装了,更快的是丽川公主,她已经和驸马出了京城了。这真是让太子和三皇子哭笑不得,没想到丽川公主一个女人家出门比男人收拾的还快,看来是个果断的人。
皇宫里,皇帝听了大太监来庆的汇报苦笑着说:“这个丽川啊,怎么早上刚发的圣旨,她下午就出发了呢?真是个果断的人,轻而易举就化解了朕给她们设的局啊。可惜啊。丽川如果是个皇子,哪怕是陈族出身,我也一定要立她为太子。”
来庆笑眯眯的说:“皇上,公主殿下天资聪慧,果断刚强,为人也很好,照奴才看啊,这笔任何一个皇子都像皇上啊。”
皇帝听着这变相的拍马屁居然很是受用,点点头,深表赞同说:“哎。朕的这些子女们。最得朕心的就是丽川了。她这一下子出了京城。朕哪里去享受天伦之乐啊?”
来庆忙说:“皇上不用着急,公主走的时候说了,这一次去就是不放心驸马在外面,等到了地头。给驸马把衣食住行安排好了,公主就要返回的,快了一个月,慢了两个月,她可是放心不下皇上和贵妃娘娘呢。”
皇帝一听立刻高兴了,说:“朕早就说了,丽川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一定不会为了夫婿忘记父母的。”
来庆也跟着笑起来。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来禀告说:“启禀皇上,刚才贵妃娘娘宣太医来诊脉。说娘娘的身体有恙,需要静养调理,娘娘请求搬去骊山上的温泉宫去休养一段时间,这个是折子。”
说完小太监把陈贵妃的祈请折子递了上来。皇帝面色古怪的看了看说:“准了,但是宫里的事务也还要贵妃管理。横竖温泉宫离的也近,就让那些管事太监宫女们每天去请示吧。”
小太监忙应下退去。
皇帝对来庆说:“贵妃真是聪慧啊,这后宫里可是第一的。好吧。就按他们的意思来把。”
来庆低眉顺眼的没有吭声,心里对陈贵妃的佩服又多了几成。
第二天,四皇子刘演也出京去了,等太子和三皇子反应过来,刘演已经走出很远了。
又过了几天,陈远恒陛见完了,也走亲访友结束,施施然离开了京城,回江南了。
他离开京城时,两个儿子都没有走,他们还要等待陈族和皇帝的谈判结果。
在京城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陈文蕙正在河阳州陈家的庄子上,规划着庄子的布置呢。
这次在河阳州买的庄子一共有三个,两个在受灾最重的那几个府里,一个在河阳城附近。在河阳城附近的那个庄子有一万一千多亩,此刻陈文蕙就在那个庄子上。
按照陈文蕙的想法,这三个庄子都要先建一个她们可以来住的宅子。可能是前世被超高的房价逼的,这一世陈文蕙最热衷给自己家建房子。结果来到这个庄子一看,早就有一个美轮美奂的宅子在那里了。
紫玉陪着文蕙在庄子里转悠说:“姑娘,这个庄子叫紫霞庄,本来是河阳城最大的粮商所有,这个粮商很有钱,庄子建造的很华丽,就是太俗了,这大红大紫的,是不是再修整一下。”
文蕙笑了,这个紫玉不愧是大家族出来的,她这里已经看花了眼,紫玉却一脸的不满意。文蕙说:“我们现在的银钱有限,还是不管了,等以后有钱有闲的时候在收拾吧。其实就这样我都嫌太大了,这可不是有一百多间房吗?还有个大花园,真是浪费了。我们可能几年都不来这里。白放着可惜了,这每年光是修整就要花不少的钱呢?”
紫玉笑了:“姑娘,你怎么这么小气,为了那几个修缮的钱就不喜欢这个紫霞庄了?”
文蕙说:“我本意是给自己家里建一个像李家沟那样的宅子,够我们一家五口人住的,然后再修建一些普通房子,给长工们住,毕竟这一万多亩地,光是长工我们就要雇多少呢?”
旁边的李环笑着说:“姑娘,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我们这里一万多亩地,还有小水塘无数,大水塘有三个,这些土地要长工们耕种,这水塘也要利用起来,蓄水,养鱼之类的,也要长工打理,大概要三百个长工。这还是在用牛耕地的基础上呢。”
文蕙低头算算,也是啊,这个时代又没有联合收割机,只是靠人种植,就算是用牛耕地,也是一个长工要打理三四十亩地呢,这简直是不敢想象。文蕙想想就说:“三百个太少了,这样会浪费土地的,还是雇上六百个长工吧。这样每个长工种近二十亩地,再加上耕牛帮忙,这样应该是可以了。那这不就是要盖六百套房子吗?”
李环点点头说:“其实用不了这么多,这个庄子还带有一些给仆人们住的房子,也有十几个小院子,估计能安排下一百多家,我们就再准备四五百的房子就行了。”
文蕙算算说:“这也是个大数字啊。这样也没有法子,先盖着房子吧。赶紧招长工,对了不能浪费,这盖房子的钱得赶紧赚出来才行。你去招长工的时候,尽量捡夫妻招,这样我们再盖上两层院子,办一个工坊,让那些长工的老婆们来做活,这样长工夫妻都有收入,还有房子住,一定更安心的呆在我们这里。工坊赚的钱可以尽快把盖房子的钱弥补回来。”
李环笑着说:“这招收长工可是省心了,那个人不愿意来啊,这一来就有房子住,虽然只是一间,但是比那些地主家里让长工们住大通铺可是强多了。而且能夫妻一起来,老婆还能有活干,这样两个人赚钱,一定很容易就积攒起家业了。”
文蕙心里一动说:“我们招了长工后,让他们先干一段时间,等过了这一段,我们再空地上再盖上好一点的房子,带院子的那种,砖瓦房,这是给长工们买的,让赚了钱的长工们买我们的房子,我们可以在房子上也赚一笔钱。当然这个是后话,这个庄子是教给你兄弟李寿管理的,你和他说一声,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李环疑惑了,长工们会买地主家里的房子吗?但是好像姑娘的主意都能行得通,现在也许看不出来,以后就知道了,就点点头。
文蕙又接着说:“眼下,第一个任务就是招长工,快点赶着种上小麦,然后等秋种结束后,地里的活计少了,就开始雇佣这些长工们给自己盖房子,盖好后让他们把家眷接过来,办工坊。等冬天来了就开始备料准备让他们修路。虽然冬天修路不好修,但是我看河阳州的冬天雨雪少一些,晴天多,这样修路反而好呢。对了,冬天还要修水渠,这些都请这些长工们做,让长工们多赚点钱,将来好买我们的房子。”
李环忙答应了。
文蕙又说:“紫玉,你去把这个庄子的舆图拿来,我们一起商议着看看给庄子一共要修几条水渠,几条路,还有把房子建造在哪里?”
紫玉忙去拿了。回来的时候带着李寿过来的。这样,文蕙三个人就开始讨论怎么盖房子,怎么修水渠,怎么修路。
差不多商议停当了,文蕙正准备去吃饭呢。看到这天秋高气爽的,户外不冷也不热,很是怡人,花园里种有很多菊花,开的正好,就吩咐把饭摆在花园里,还让紫玉留下一起吃饭。在花园里吃饭,对着一丛丛的菊花,陈文蕙又想起来,几年前紫玉培育的那些菊花,还有那一次的菊宴来,就饶有兴致的和紫玉说起来,一边说,一边看,文蕙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是花园里有一丛文蕙没有见过的植物。文蕙很奇怪,就问:“这个是什么?”
ps:
还是喜欢种田。
求订阅,求推荐票。





蕙质春兰 第一百九十二章 经济作物
紫玉看看笑着说:“这个是一种中药材,本地有很多人种植的,叫大青根,若是人咽喉疼,一吃这个根和叶煮 的水就好了。”
文蕙立刻明白了,这个就是前世很普及的中药材板蓝根。这个医用非常广泛。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前世有很多农民专门种植这个当经济作物。这就提醒了文蕙,为什么要一万多亩地都种小麦呢,应该种一些经济作物。眼下这种中草药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文蕙立刻就开始询问紫玉来。紫玉还真是一个精通农业的专业人士,对于草药的种植也有一些研究,听了文蕙的话,她也觉得是个好主意,就忙让小丫鬟去拿纸笔和算盘过来。等这些拿来,紫玉开始一边写一边算,算了一会儿后兴奋的和文蕙说:“姑娘,若是我们种这些大青根能顺利找到买家的话,一亩地能比种棉花和玉米番薯之类的多收入一半呢。”
文蕙猜着也是这样,毕竟药总比粮食贵吧。就说:“这买家你不用担心,你忘记了吗?明珠姐姐可是有个制药坊的,这个制药坊现在名声已经打了出来,订单多的就是再过三年也做不完啊。明珠姐姐新近又在青阳城开了一个更大的制药坊,这样肯定每年需要大量的中药材。我们自己种的还不优先收购啊?”
紫玉笑起来:“是啊,明珠姑娘本来就是我们自己人,当然肥水不流外人田来了。这样我们就划出一些地专门种大青根吧?也不能多,毕竟这个不是饭,太多了会影响价格。”
文蕙笑着说:“这个不要紧,我们可以多种几种啊,像这个大青根,还有小菊花,这个我们不是经常喝菊花茶的吗?小菊花也可以入药的,我在胡姨那里看她开方子经常用到这种药的。还有黄连,连翘,金银花。薄荷之类的很多,你研究一下看看我们这里能种什么,我们多种几种,要选好打理的,好种的,适合河阳州的气候土壤的,常用的药物。”
紫玉沉思起来。文蕙说:“紫玉姐姐,这个倒是不急一时,要种也是麦收之后呢。而且我想到时候三个庄子都种这些。我们现在准备着。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把庄子规划好,把麦子都种下去。”
紫玉点点头。两个人又讨论起来。过了几天。李环招好了人。果然来应征的人很踊跃,第一,陈家在河阳州的名声好,文蕙和明珠她们赈灾。义诊的,让百姓们对她们无比信任。第二,大灾过后,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了,现在能有当长工的机会谁不把握啊?虽然官府有以工代赈,帮助他们生存,但是以工代赈那个工可是修路,修水渠,比起种田来。重了不少,而且大多是男人干的活。第三,这个长工给分一间小房子,这样就可以夫妻或者是带着孩子一起来做工。而且还给老婆也找工作,这样夫妻两个人赚钱。养活孩子就容易多了。所以大家应征的积极性很高啊。
不过李环的眼睛很毒,条件很苛刻,招了两天才招到六百个满意的长工。
文蕙看了这六百个人,都是二三十岁正在壮年的好劳力,长得一看都是老实的哪一种,听李环说,这些人大多是有老婆的,并且孩子不多的那种,毕竟孩子若是多了,老婆光忙着做家务了,哪里能来工坊做工啊。
文蕙看李环考虑的这么周到很是满意,这个时候李寿去采买的牲畜和耕地的工具也都准备好了。文蕙一看没有什么事情了,就交代了李寿,让李寿去管理这些人,带着他们赶紧种麦子。
文蕙和紫玉夫妻则是去了两外两个庄子上去了。另外的两个庄子,一个在沥阳城旁的听风庄园,有地一万五千多亩。另一个是在颖水城旁的采芹庄,有地一万四千多亩。
文蕙到了听风庄园一看,果然和紫霞庄的风格不同,灰墙白瓦的,没有华丽的外观却多了一番风雅的韵味,庄子里还有个湖,波光粼粼的,很是美丽,湖心还盖了一个用松树搭成的充满野趣的亭子。这下子紫玉算是勉强满意了。文蕙笑着说:“这个庄子也不小啊,也有五六十间房子。看样子前任庄主是个风雅人?”
紫玉说:“是啊,姑娘,这个是沥阳城的知府的庄子,他当这个知府都当了七八年了,地皮都刮了三层啊,朝廷处斩他,当地的百姓都拍手称快呢。这个庄子还算是一般,他的城里的房子才是精致呢。这个是他消夏的时候来住的,相对简陋一些。他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粮食,金银财宝多的很,真是难为他怎么贪来的。对了,他很喜欢附庸风雅,抄家的时候抄出来很多名人字画,还有一些珍贵的古玩呢。我们就买了这个庄子连着宅子。他城里的铺子,宅子都被别的人买去了。那些珍贵的古玩和名人字画顶尖的都被一个神秘的人买走了,剩下一般的都是河阳州一些有头有脸的人买去的。”
文蕙冷笑一下说:“哼,这么贪干嘛?还不是掉了脑袋。不过从这些倒是能看出,这个白刺史真的很会做人,这样不花自己的钱,给河阳州的有头有脸的人一个买这些的机会,白得个人情。真是聪明啊。不过这些我们管不着,倒是这个房子不错。我们抓紧时间,赶紧让管事的李财过来,我们一起商议着怎么规划着种地,挖水渠,建房子,还有赶紧让李环去找长工去啊,这一次要更多了,这一万五千多亩地,估摸着要招八百人吧?”
紫玉点点头,忙去吩咐李环去招人,李财去买牲口和农具。文蕙和紫玉拿着舆图研究起来。
研究一番之后,文蕙又跟紫玉和李环说:“我们这一季种的麦子很是关键,我们用了新的农具,用了牛耕田。还有要用堆肥技术。盖房子和盖牲口圈的时候就要想着怎么方便收集这些人畜粪便,这样才能更多的用堆肥技术。还有,我们的田地这么多,这些肥料是不够的。等麦子种好了,冬天拣个晴天还要把我们这个庄子里的所有水塘和湖里的泥都翻出来,这些泥很是肥沃的,可以用上。而且这样这些水塘养鱼也更好。还有选种是关键,一定要按照我给的方法选出最好的种子。我们要种出亩产最高的麦子。”
紫玉和李环忙点头说:“明白了,我们都照着姑娘说的做。”
这样,文蕙很快就安排好了听风庄园和采芹庄的事务,坐着船回到了青阳城。紫玉和李环则还在河阳州看着三个庄子种庄稼,毕竟这一季的麦子可不能误了农时。等忙完这些后,还要组织修水渠,盖房子,修庄子里的路。很多事情做,估计要到过年才能回来。
文蕙一回到家。意外的发现父亲也到了家。很是诧异。问:“父亲怎么回来的这么快?不是要在京城里走亲访友一圈的吗?”
陈远恒苦笑一下。回想着京城的经历真是刀光剑影,暗波汹涌啊。就详详细细的跟女儿说了一遍。陈文蕙听了以后心里想,这个皇帝真是个人才啊,这么腹黑啊。一句话就搅混了京城一滩水啊。还有自己的大姑姑,这个奇女子啊,她心里到底怎么想的。要是一般的女子,一定趁着这个机会把皇后和太子拉下马了,这离皇后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啊,这么近,都可以用手摸到了,她居然选择了退让。这真是有大勇气,有大智慧的人啊。
文蕙想想说:“父亲回来也好。我们现在确实是和京城那里的人碰不起啊。”
陈远恒说:“这一次去京城,我才发现,许是我在江南太顺利了,远离了京城那种明争暗斗太久了,我都失去了警惕心。从今以后,我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文蕙奇怪的问:“要怎么发展自己的势力呢?”
陈远恒说:“发展势力无非是四个路。一个是财。这个不用说了,我们家里这么多的铺子,这钱是够花了。一个是兵。这个我们几乎等于没有。连应该有的自己的护卫,护院都很少,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住在官衙的,所以对于这一方面不注重。今后,我要多花点钱,专门养一些这方面的人了。夫人,每年拿出十万两能不能拿出来?”
白氏说:“这个没有问题。我们一年的收入,各个店铺还有酒坊,还有土地,铺租这些算下来,一年在三十万两呢。”
陈远恒也有些惊讶:“哦,怎么这么多了,我都不知道呢。不过多点总比少点强,这样就每年拿出十万两,我要托人养好我们自己的护卫队。”
文蕙想着,这个是烧钱的东西,看来以后要更努力的赚钱才行。陈远恒又说:“还有两点,一点是权势,一点是朋友。权势就是要有官职,有后台。朋友就是要有做生意的朋友,随时能拿出千八百万两银子支持的人,还有就是要有官场上的朋友,互相帮助,互为援助这样才能算是发展势力。”
文蕙想想说:“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棉纺织技术,把棉纺织业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这一方面交给蓝家来做。我们只是暗中持有股份,这样不显山不露水更容易编织关系网。”
陈远恒赞赏的点点头说:“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还有王家的银行,本来我们也是暗中持有股份的,这一点我们保密的很好,就是我们自己借钱贷款都给利息的,这样我们可以通过王家的银行控制很多行业,多一些商人上我们的船。”
文蕙点点头,这就有点象前世那些金融寡头了。
陈远恒接着说:“还有就是我们要联姻。”
这一点吓了文蕙一跳,来到古代,文蕙最害怕的就是政治婚姻了,这可怎么好,难道老爹要拿她和哥哥们的婚姻作为工具吗?
ps:
还有票票吗?




蕙质春兰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刘演又来了
陈远恒一看文蕙吓一跳的样子,笑了起来说:“放心,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和你的哥哥们有个好的前途,哪里会拿你们的婚姻去交易啊?”
文蕙听了这才放下心来,转念一想,又有些惭愧。这么多年来,父母有多么疼爱他们兄妹三个,怎么会拿人生大事去交易呢?是她自己想左了。
陈远恒说:“联姻,并不一定是我们家里的人,还有别的人呢,利用好了,不过是花点钱而已。比如说你的大堂姐嫁给四皇子,这个就是和皇家联姻,若是日后我们扶持四皇子成了大事,那就是最大的功劳了。还有,这你还有几个堂姐,现在,我已经是三品大员了,封疆大吏,管着一省的事务,而且圣眷又好,宫里面你大姑姑又支持我,我现在在陈家已经不是一个小庶子了,我的话,你祖父很是听从的。这一次我回京这就是最深刻的体会。”
白氏听到这里说:“大哥家里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还有二哥家里的三个女儿呢。其中一个嫡女文锦,两个庶女,文华,文娟。嫡女的婚事估摸着二嫂是不会让我们插手的,但是那两个庶女,本来二嫂就看不上眼,肯定不会用心给找人家,我们只要说一声,愿意承担她们的嫁妆,二嫂为了钱就是卖了庶女也是愿意的。”
文蕙早就听过这个二婶的事迹,是个刻薄寡恩的人,听了父母在算计本家宅子里的堂姐们,心里无比高兴,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做法文蕙最喜欢了。
文蕙正听的津津有味的时候,陈远恒又说:“还有,不光是这些姑娘家,还有大哥的三个儿子,二哥的一个儿子。”
白氏说:“大哥的三个儿子,只有一个文琪是嫡出。已经娶亲了,就是我们白家的嫡女。我的堂哥的女儿,白玉莹。还有两个是庶出,大嫂哪里会给他们打算着娶亲啊,都在那扔着,都不操心他们的婚事,更没有打算出钱了。二哥只有一个儿子,是李姨娘生的,这个李姨娘是二嫂娘家带来的丫鬟提上来做的姨娘,生了个儿子,记名字在二嫂的名下。算是嫡子。恐怕她不会把婚事给交给我们。”
陈远恒笑着说:“这样就行了。他们紧张的我们不要,就给二哥的两个庶女,大哥的两个庶子准备婚事就行了,这样有利于我们联姻发展自己的势力。”
白氏点点头。说:“老爷跟我说都想要和哪几家联姻,我改天去喝茶去相看一下。”
陈远恒说:“我们要先巩固我们在江南的势力,先是湖州的几个本地家族要笼络的,我改天把名单给你。你看看。”
白氏突然又说:“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说我们俊儿的婚事了。”
陈文蕙一听就来劲了说:“母亲,可是大哥要回来了?”
陈远恒笑呵呵的说:“是啊,他们正在京城谈判关于海贸的事情,估摸着这几天就该谈好了,你两个哥哥都要回来了。回来后他们再一起去苏州。建设华亭县,做海贸呢。”
陈文蕙很高兴说:“那正好,我就在家里等着哥哥们,等他们回来了就和他们一起去苏州,我正好整理好了河阳州的土地。就要去苏州管理一下我们今年新买下来的那些铺子呢。”
白氏心疼的说:“你刚刚回来,这么辛苦,还要出门往苏州跑,一个女孩子家的也太辛苦了。这个时候我又有些后悔了,应该多生几个儿子,这样就省的你一个姑娘家整天在外面奔波了。”
陈文蕙笑着说:“我倒是很喜欢这样,整天闷在家里,我会被闷死的。”
白氏说:“你呀,就是个野丫头,哪里有大家闺秀像你这样的?”
陈远恒却说:“这样才是真本色,夫人只是见的京城的大家闺秀,整天在内宅里斗来斗去的,耍个心眼,绣个花儿,喝个茶,参加个宴会的,那可不能算是真正的世家儿女。你要是有机会去本家族地里面看看,那里的姑娘家还有上阵打仗的呢?”
白氏笑着说:“我们又不是在族里生活。”
陈文蕙本来对于老爹的话就很惊讶了,听老妈这么一说,看来是真的了。对于族里的生活,陈文蕙充满了好奇。有机会一定要缠着父亲好好问一下。
白氏突然想起来说:“你看你,这又把我带跑了,我要说的是个大事,这差点混忘了。”
陈文蕙才想起来白氏想说的是大哥的婚事,看来她把前世歪楼的习惯给带来了。白氏说:“我们俊儿已经十七了,哪家十七的公子哥儿们没有定亲,娶亲的?这不,我在青阳城每日里参加这些夫人们的茶会,这还真是相中了一个好姑娘。”
1...7475767778...4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