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蕙质春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蕙心
陈文蕙听了很是高兴说:“幸好父亲买了回来,要不给了他们真是暴殄天物,我想把这两幅画,自己留一幅,送一幅给师傅可好?”
陈远恒说:“恩,孝心可嘉。父亲是送给你了,至于你送给谁,我都不管的。但是,你能知道尊师重道,父亲还是很高兴的。”
陈文蕙笑嘻嘻的看着画卷,有些爱不释手。这个时候,陈文麟笑着说:“哎呀,妹妹实在是太富有了,也有不好的地方。”
陈文蕙闻言抬起头问:“哪里不好啊?”
陈文麟说:“你太有钱了,什么都不缺,银子,金子,首饰,头面,衣料,都不缺,这给你送生日礼物就难了,幸好,我准备了一件特别的东西给你。”
陈文蕙忙问:“什么东西?”
陈文麟拿出一个盒子,并不大,陈文蕙忙忙的打开一看,只见是一个书本大的册子。翻开来一看,立刻说:“这个事前朝女书法家卫夫人的作品吗?”
陈文麟说:“前朝女书法家卫夫人因为家庭遭受变乱,受到牵连,发配到了东北,在我们族地,我们陈家给了她很好的保护,使得她安享晚年。所以,她的很多作品都留在了族地里。我费心收集了三本,你看可好。”
陈文蕙大喜说:“我并不知道卫夫人是被我们陈家收留的,那她除了这三册帖子之外,一定还有大量作品存世,这些在中原已经找不到了。我还是在师傅那里看过一次,据师傅说,大内有一册,他那里有一册,为此他很是得意呢。现在我比他可是多多了,看看他是什么样子,呵呵,一定垂涎三尺了。不行,有空一定要去族地那里收集一番才是。”
陈远恒说:“其实,很多书法家,画家受到朝廷的迫害,有的发配的,有的流放的,这样的人很是凄惨,但是,一旦他们到了各家的族地,那就好了,各家的族地都会拿钱出来养着他们,他们都可以安度晚年。所以,各家的族地长此以往下来,很是积累了一些好的书画作品。我们陈家有很多,可以派人去收集一下,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陈文蕙立刻说:“这倒是个好主意。对了,父亲,我要帮着师傅建立画堂。”
说完把画堂的设想说了一遍,只是没有说秘境的事情。说完之后,陈文蕙说:“父亲,不如我们在白家,陈家的族地里收购这些作品,放在画堂里面,这样画堂的人可以观摩,一定能提高画技。”
陈远恒说:“你还真是心胸宽广啊。一般人得到这些东西,都珍之,密之。你倒是好,直接要拿出来给大家欣赏。不过,你这个主意倒是很好。我们又很多东西,都很好,就是大家都秘而不宣,不传承,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就失去了,真是可惜。要是人人都没有私心,这拿出来给大家观摩,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出现的。”
陈文蕙笑了,前世,就专门有美术馆,供大家欣赏,还大多不收门票的。陈远恒说:“我给族地里我们家的人手说一下,让他们留意一下,收集一些吧。至于白家,我会和白家的京城家族说一下的,相信他们还是卖给我这个面子的。”
陈文蕙拍手说:“太好了,太好了。”
陈文麟说:“我在京城住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就准备去夷洲岛的新光城了,大哥写信催了几次了,要我过去帮忙,他现在坐镇夷洲岛新光城,但是南洋的新城建设就没有精力管了,所以,新城的进度很慢啊,他都要急死了。还有,我们在倭国建立的那个领地,现在也有了一些变故,因为那个领地一点点的变大,现在有了倭国的国土十分之一的面积了。而且都是好地区,我们迁了一些人过去,耕种居住。这些都引起了倭国皇室的注意,他们好像在密谋什么,可能会对我们不利。虽然这个事情是由上海城负责的,相信朝廷也会出兵,毕竟我们的百姓在哪里,但是大哥还是很担心,因为大哥在那里布置了很多的人手,怕这个事情会影响我们在倭国的利益。所以,大哥现在很需要人手啊。”
陈文蕙皱着眉头说:“那二哥还是真的要赶紧去才行啊。大哥那里确实很缺人手。我准备让我师傅的侄子吴城过去,但是他只能办小事情,现在还不能独当一面啊。”
陈远恒说:“过年的时候,你二姑姑家的表哥裴敬征,三姑姑家的表哥田经业,还有你二舅舅家的表哥白俊达,白俊逸都想去夷洲岛跟着你大哥建功立业。我还在考虑,要不要让这些年轻人去,也是你大哥一个帮手啊。”
这些就不是陈文蕙能考虑的事情了,所以,她没有说话。白氏说:“裴敬征不能去,他可是临海伯嫡子,已经封了世子了,怎么能离开家呢?倒是田经业可以,本来他父亲就是次子,将来袭爵位也轮不到他,他倒是可以,而且,他很聪明,做事情很细致缜密,很像他的父亲,又是长公主疼爱的孙儿,应该可以的。至于白俊达,白俊逸,看看二嫂会放哪个儿子去了。我想应该是次子白俊逸吧。这样,俊儿就能多了两个帮手。”
ps:现在登录后台比码字还要辛苦





蕙质春兰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也想去
陈文蕙想想说:“我们在夷洲岛的事情越少人插手越好,我觉得大哥坐镇夷洲岛新光城,让这两位表哥跟着大哥学一阵子,就一个派到倭国,一个派到南洋怎么样?反正,南洋这么大,我们一个小陈家是吃不下的,迟早要拿出来大家分的,不如大方一些。”
陈远恒说:“南洋不要说是我们小陈家,就是族地那里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可以一家吃下,既然这样不如让我们的亲戚都过去建功立业的好。就把田经业派到倭国,白俊逸派到南洋的好。南洋还是让麟儿也跟着去,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对了,上一次,文琪也和我说想要去南洋。我同意了,不如就让他也去,正好他的夫人是白家的嫡女,和麟儿,白俊逸一定也能相处的愉快。”
白氏点点头。陈文麟说:“恩,这个我也同意,本来,我和俊逸哥哥还有文琪哥哥的关系就很好。倒是文昌,文盛我都不怎么喜欢,至于二伯家的文浩,我更不喜欢了,父亲千万不要让他么也去。我倒是宁可族地里那些战友们和我一起去开发南洋。” 白氏“噗嗤”一笑,陈远恒有些莫名其妙:“夫人为什么发笑?可是有什么不妥?”
白氏说:“我在笑你们父子两个杞人忧天。人家文昌,文盛,还有文浩自幼深得宠爱,哪里能舍得京城的繁华,去那荒凉的南洋去?”
这说的很是,陈远恒和陈文麟都呵呵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陈文蕙突然说:“父亲,母亲,我也想跟着去。”
白氏和陈远恒大惊。白氏直接就说:“你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干嘛?你现在可不是先前小的时候啊。那个时候,你到处乱跑还没有什么,现在你渐渐的大了,过两年就要开始议亲了,怎么能去那么远的地方呢?”
陈文蕙气的撅着嘴。
陈远恒终究有些心疼说:“蕙儿,我们就你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希望你能在身边。再说了,你京城中这么多事情。又是黑家的店铺,又是医院,又是养善堂,又是画堂的,怎么能有空去南洋呢?” 白氏和陈远恒有些犹豫了。
毕竟他们都是了解自己女儿的,陈文蕙把全部身家都放到南洋建新城去了,这个事情,他们都很支持,想想就让人激动,一个女孩子有一座自己的城市,那可是大楚公主都没有的待遇啊。
再说她现在虽然大了,但是也只是十一岁而已,现在谈婚论嫁的还太早了,诚如文蕙说的一样,女孩子家说亲,怎么都要在十四岁以后了。
白氏还有些不舍得说:“说亲是要在十四岁以后,可是这眼看就要到了,还有三年。这三年,我想亲自教你一些东西。”
陈文蕙笑了说:“母亲,我是大楚第一的聪明姑娘,也是大楚第一的有钱姑娘,母亲还想要我学些什么呢?学管家吗?我八岁就能干的很好了,学管理产业吗?这个是我的强项。学绣花吗?我还是能绣一些简单的东西的,但是我有着翠锦楼这么多的绣娘,哪里用自己做针线啊?再说了,就是不用翠锦楼的人,我自己的丫鬟们都是经过翠锦楼训练过的,针线功夫很是了得,哪里用得着我自己呢?学烹饪吗?我做饭菜还是可以的,家常便饭还可以,也经常创新,但是,那个大家的主母是自己煮饭的?我有庆和楼帮我培养出来的会烹饪的丫鬟跟着就可以了,想吃什么都有的吃。母亲,您说,我还要学什么啊?”
白氏哑口无言,确实,自己女儿经营,管理的本事比自己都强,还要学什么呢?至于那些女工针织,烹饪养花之类的事情,她都会一些,而且,这些主要都是要身边丫鬟会的。陈文蕙的丫鬟们都已经是人才中的人才了,还要怎么培训啊?
陈远恒看看白氏,再看看女儿说:“蕙儿,你母亲不是舍不得你吗?”
陈文蕙嘻嘻笑着,跑到了白氏的身边,一头扎到了白氏的怀里说:“我知道母亲是舍不得我,可是,我在京城待着真的是很憋屈啊。母亲是知道的,这半年我过得一点都不开心,母亲还是让我自由自在的玩几年吧。等到长大了,成亲了,待在婆家,伺候公婆,相夫教子,哪里还能出来啊?想想,我以后要被圈一辈子,就趁着我还小,就放我出去玩玩吧?”
这话倒是说的白氏心动了说:“哎,姑娘家就是吃亏一些。无论在娘家怎么娇宠,一旦嫁人了,还不是一样要给婆婆立规矩,好的婆婆还会善待媳妇一些,但是婆婆吃饭的时候,媳妇都要伺候着。要是遇上刁难的婆婆,那简直就不是人过得日子了。当然,如果想自己跑出去玩,更是不可能了,就是上寺庙上香都要受到限制。姑娘家这一生最舒服的日子就只有在娘家的这短短的时间而已,就是宫里的公主们也不例外啊。”
陈远恒被白氏的话说的也心动了,一想到他疼爱的如珠似宝的宝贝女儿,将来在婆家要受这样的拘束,心里就难过起来。
陈文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瞪大了眼睛,想了一会儿说:“好像是啊,以前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现在母亲这样一说,我才想起来,我小的时候,母亲在祖母面前经常受气,连祖母的丫鬟都能呵斥母亲啊。”
白氏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作为庶子媳妇的悲惨生活,眼泪都要流了出来说:“是啊,你还有这个印象呢。当然,并不是每个婆婆都是这么难伺候的。可是,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开明的婆婆了,可是,你看看你大嫂,我疼爱她的心和疼爱蕙儿一样的,可是,她在我面前还是规规矩矩的,连和我说话,都没有坐着说过。你再看看你妹妹,这么大了,也管理这么多的产业,跺跺脚,大地都能震动的人,还这样滚在我的怀里撒娇,也不怕羞。”…
说的陈远恒和陈文麟都笑了气来。陈文蕙却一点都没有脸红的意思,她还是躺在母亲的怀里说:“哼,有什么好怕羞的。这个是我的幸福,有多少人,想要母亲却生母早逝,有多少姑娘家出嫁了,想回到娘家躺在母亲的怀里,却不能回呢?这是我的幸福,我自然要享受,干嘛害羞呢。”
陈文麟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原来女孩子受到的拘束这么多啊,幸好自己是个男子。不过,一想到自己家里娇生惯养的妹妹将来要给婆婆规规矩矩的立规矩,陈文麟心里也不好受了。
白氏溺爱的看着躺在她怀里的陈文蕙说:“哎,你这辈子可是比母亲幸福多了。你说的很是啊,你有亲生母亲在这里,我和你父亲想要找亲生母亲,上哪里去找啊?我的生母是姨娘,虽然得宠,但是,我却从来没有叫过她一声母亲,直到她去世,我也没有给她戴过孝,也没有尽过心,纵然现在我们家富甲天下,又怎么样呢?我和你们的父亲都没有亲娘可以孝敬了。想这样子躺在母亲的怀里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太奢侈了。”
陈文麟和陈文蕙从来没有听过母亲说过这样的话,都愣住了。陈文蕙收起了嬉皮笑脸说:“母亲,你和父亲有我大哥,二哥,还有我呢。”
说完,紧紧的搂住了母亲。
陈远恒背过了脸。他的生母早逝,他都不记得生母的脸长什么样子了,只是记得仿佛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子,美丽的容颜上,闪烁着聪慧睿智的光彩。




蕙质春兰 第一百二十五章 相见欢
正在一家人享受温馨时光的时候,突然外面传来管家的声音,说:“老爷,二少爷,忠义公府里的二少爷来拜访。”
陈文蕙一惊,原来是赵崇义来了。
陈文麟已经喜出望外说:“我这就到外面去。不,让崇义哥哥进来吧。他救了妹妹,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就进来说话吧。”
陈远恒说:“是啊,崇义这个小子,我本来就很喜欢,有义气,有能力,现在他又救了我的宝贝女儿,我要亲自去前面迎接,文麟,跟着我出去吧。”
陈文麟很是高兴的跟着父亲去迎接赵崇义去了。
白氏对红鲤说:“红鲤啊,崇义喜欢吃我们府里做的点心,我记得今天厨房做了红豆糕,千层糕,还有酥饼,你去拿了过来,还有,一会儿泡上前儿明珠拿来的好茶。”
陈文蕙有些无奈:“你们用得着这么大阵仗吗?”
白氏有些奇怪:“你不是一向都很喜欢崇义吗?怎么这个态度啊?他可是救过你的命啊。”
陈文蕙说:“我记得他救过我的命,这个救命之恩是能忘得吗?只是也不用这么大阵仗,毕竟只是后辈吗?”
白氏瞪了一下眼睛说:“不许没有规矩,虽然是后辈,但是,我们家和忠义公并没有亲戚,他是谦虚,才称呼我们为长辈,其实,大家都是朝廷官员,哪里来的辈分?人家敬着我们,我们也要敬着人家才行。”
陈文蕙一翻白眼说:“好了,母亲,别教训我了,还是好好招待客人吧。”
白氏还要说话,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看样子,陈远恒和赵崇义相处的很好的样子,陈文蕙不由得暗暗的咬了咬牙。
门帘子掀开。赵崇义和陈家父子一起进来了。陈文蕙和白氏,赵崇义互相见礼。陈文蕙不由得暗暗打量了赵崇义一眼。只见赵崇义穿着青色的直缀,腰间系着镶嵌明珠的腰带,衬得人很英武,陈文蕙不由得暗暗的想,真是个天生的衣服架子,这么简单的式样也能穿出这样的风度来。冷硬的心不由得松动了一丝。
赵崇义本来是听说陈文麟回来了,他和陈文麟是好友,赶紧赶了过来。找文麟,当然,心里也想着,要是能见到心上人更好了。但是,这个愿望不太好实现,毕竟,陈文蕙是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怎么可能来见哥哥的客人?没有想到,他赶得很巧,看样子。这一家子正在说话,所以,白氏和陈文蕙都在。真是意外之喜。
见到了心上人。赵崇义装作不经意的看了陈文蕙一眼,只见心上人穿着一件水绿色的纱衣,月白的裙子,裙子下面捆着巴掌宽的澜边,是用金银线绣的万字不到头的纹路,这一身看起来素净中带着华丽,搭配的真是巧妙啊,看来,自己的心上人大了。还真是会打扮自己啊。
大家分宾主坐下后,陈远恒询问了赵崇义许多关于西北的事情。赵崇义侃侃而谈,说起来大漠的风光。西北的人情,一时间就连陈文蕙都有些听得住了。上一次一起在庆和楼吃饭,虽然听了赵崇义说了军中的一些情况,并没有听他说这西北风光,因此非常稀奇。
赵崇义说了一会儿,也问了陈文麟一些关于陈家族地,东北的风光。陈文麟也说了一些。陈文蕙也很喜欢听,因此时间过得很快。
白氏在一旁含笑听着,一边观察着女儿的神色,赵崇义没有进门来的时候,她还对赵崇义不喜欢的样子,可是这一聊开了,女儿还是很喜欢听赵崇义说话的,可见,女儿对赵崇义还是很有好感的,那为什么之前一副讨厌赵崇义的样子呢?白氏皱着眉头想了一下,想不出什么,一看天色不早了,就说:“难得崇义过来,大家又聊得这么开心,不如就在我们家吃饭吧?”
赵崇义看了陈文蕙一眼说:“本来叨扰了这么长时间,我是应该回去的,可是,我很喜欢吃府上的食物,很想留下来啊。”
白氏听了很开心,哪个女主人不希望客人赞叹自己府上的食物好呢?这是对女主人管家能力的肯定啊。
白氏忙说:“那就留下吧,我吩咐厨房做几样新菜式,也请崇义品尝一下。”
说完对红鲤吩咐了一声,红鲤忙出去了。
赵崇义忙感谢一番。
陈文蕙对父亲说:“对了,我还没有问,父亲这一次出去,关于推广新种的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
陈远恒说:“进展的还算是顺利,中间也出了几档子烦心事,不过都处理好了。不过,我看西北的百姓生活的很艰苦啊。”
赵崇义说:“是啊,以前我一直都在京城,已经觉得百姓生活的很艰苦了,繁重的劳动也很难填饱肚子,鳏寡孤独没有人照顾。可是,去了江南赈灾之后,觉得比起那些灾民来说,京城的百姓还算是幸运的。可是到了西北军中以后,我觉得西北的百姓比当年那些灾民生活的还要艰难啊。”
陈远恒点点头说:“是啊,希望新种能让他们填饱肚子。我们大楚还是缺粮食啊。”
陈文麟说:“我在族地里也有很深的感受。我们族地的百姓生活比江南的百姓困难多了。可是,族里的人说,吸纳在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最起码能有足够的粮食保障给他们。以前,生了孩子多了,都养不起,只能被迫的害死幼儿。现在好多了,因为海贸以来,海外的粮食大量的供应给族地的原因,族地里的粮食充足,他们终于敢多养几个孩子了。”
陈文蕙说:“唉,我们大楚不但却粮食,还却土地。我们人口多,土地少,这么少的土地又贫富不均,富裕的人家把土地都集中在手里,那没有土地的百姓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了。”
赵崇义突然说:“蕙儿妹妹,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你有没有办法帮助这些百姓啊?”
陈文蕙失笑说:“贫困是连圣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一个姑娘家能有什么办法啊?别说别人家了,我们家里都因为手里有了银子,就买了大量的土地,我们家在京城,在河阳州有万亩以上的土地,这一点崇义哥哥应该是知道的啊?你们赵家不是也有大量的土地吗?京城的高门大户哪一家没有大量的土地田庄?不说这些官吏了,就是乡间的富翁,省吃俭用的钱除了买土地还能怎么办呢?”
赵崇义听了失望的点点头说:“是啊,土地兼并是连圣人都解决不了的啊。别说别人了,我们要是手里有了银子,不是也买大量的土地吗?我虽然不才,因为在军中多年,赚了一些银子,自然也买了一些土地,有了几个庄子,每个庄子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几百亩的土地。”
陈文蕙说:“但是,这个也不是不能解决。”
这一下子,赵崇义,陈远恒,陈文麟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蕙儿,你有什么方法?”
陈文蕙看到父亲,哥哥,赵崇义三个人异口同声说的这句话,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说:“要说从根本上解决,这是圣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哪里能解决,但是,我有一个法子,能让百姓们的痛苦缓解。能解救一部分百姓。”
陈远恒也重视起来,忙问:“什么法子?”
陈文蕙说:“因为我们大楚的土地兼并厉害,本来就不多的土地,分到百姓手里的就更少了。那可以用两种方式解决。一个是增加土地的供应量。土地少了,百姓日子难过了,可是若是土地多了,百姓们不就好过了吗?另外,百姓们也不能只是种地啊?也可以发展工商,这样没有地的百姓们可以做工,可以赚钱,有了钱,一样能生存,怕什么?说不定还能过得更好呢?”
陈远恒说:“这个话是不错,可是土地哪里能增加呢?除非是开荒,可是,前朝的光烈皇帝开始,就不许烧荒,说是这样会带来自然的灾害。”
陈文蕙心里想,看来扶苏还是个环保人士呢。嘴上却说:“开荒确实是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增加土地不能用烧山开荒的方式来。但是,我们现在其实已经在增加土地了。父亲,自从夷洲岛开发了以后,我们家就不在中原买土地了。夷洲岛大量的土地都荒废着呢。随便一点银子就能买下一大片地,价格是中原的十分之一,是京畿一带的二十分之一。还有,南洋的土地更加多。更加便宜,应该分两步走,一步迁徙中原没有土地,或者是受了灾的百姓去夷洲岛,或者是南洋,到了那里就能又大量的土地耕种,只要是勤劳,不但能填饱肚子,生活下去,说不定还能置办一份家业呢。另一步就是吸引中原的那些官吏,富商们去南洋,夷洲岛买地,等到他们尝到了甜头之后,就会嫌弃中原的土地价格过高,抛售中原的田庄,那样,中原的土地价格必然下降,百姓们也能买的起土地了。”
陈远恒说:“嗯,这个法子是很好,而且,切实可行,就是要很长一段时间了。”(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订阅支持。




蕙质春兰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给你打理吧
赵崇义用敬佩的眼光看着陈文蕙,真是绝顶聪明啊,这么有头脑,这样的人,自己一定不能错过。
陈文蕙继续说:“是见效慢一些,但是,慢慢的,中原人都去南洋,夷洲岛买地,中原的土地价格一降再降,百姓们一定能生活的比现在更好。去开发夷洲岛,南洋的百姓能有幸有地种,有衣穿,有房子住,能很好的生活下去,因为南洋气候好,庄稼长得快,一年能种两季甚至三季,百姓必然能打下更多的粮食,必然能赚钱,积攒一份家业的。而留在中原的百姓们,因为土地价格降低,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也能买的起土地,也能有田种,有饭吃,这不是很好嘛?当然,会有那些好吃懒做的人,他们不勤奋,自然不能积攒家业,自然不能吃饱饭。大自然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就让这些人被自然淘汰算了,我是不心疼这样的人的。”
1...185186187188189...4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