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贞观大闲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贼眉鼠眼
穿得虽然怪异,但其人却相貌不凡,说是不凡,实在是因为此人长得偏丑陋,肤色黝黑,两颊颧骨高高隆起,还带着两团高原红,鼻如鹰嘴,眉若扫帚,嘴如腊肠,组合起来的整体画面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唯独一双眼睛,看似亲切和善,然而却不时闪过精光。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吐蕃大相,禄东赞。
禄东赞在吐蕃的名气不小,如果按史书上的说法,禄东赞可以算是吐蕃的中兴之臣。
老天眷顾,各领风骚。吐蕃自从松赞干布即位后,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不知吐蕃哪位已故君主的坟头突然冒烟喷火,这几年吐蕃的国运莫名其妙便红火起来,凭心而论,吐蕃的君主松赞干布算是一位英主雄才,而下面的大相禄东赞,也是一位非常精明厉害的角色,吐蕃有了这两位君臣,就好像刘备遇到了诸葛亮,一个如鱼得水,一个如水遇鱼,正是水乳.交融,蜜里调油,你侬我侬,恩爱无边,羡煞旁人。
有英主,有贤臣,二人相辅相成,在位治国大兴水利,扶助农桑,练兵布阵,吐蕃这几年无论国力还是军力皆蒸蒸日上,不大不小对大唐也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数年前侯君集牛进达挟收复松州之余威,报复性领军深入吐蕃境内攻城掠地,手里掌握着震天雷这般逆天的神器,挺进吐蕃境内千里后也不得不撤军,除了对唐军不利的高原气候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外,侯牛二将对松赞干布的忌惮也是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松赞干布和禄东赞这两人不好惹,哪怕睥睨所向无敌的唐军也必须忌惮三分,若非戴绿帽,儿子不是亲生,隔壁王叔叔莫名其妙赤身裸.体挂在自家阳台外面之类不共戴天的大仇,大唐一般也不太愿意两国交战。
今日,大唐都城外,吐蕃最不好惹的人之一,大相禄东赞来了。
…………
颠簸的马背上,禄东赞眯着眼,迎着烈阳,一眨不眨地盯着远处雄伟巍峨的长安城楼,眼中闪过一抹莫测的目光,嘴角的微笑却显得那么的亲切自然。
禄东赞身旁,与他并骑而行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身穿大唐紫袍,脸型方正,不苟言笑,眼神略显阴沉,此人正是奉旨至凤州迎吐蕃一行的郧国公张亮。
此刻见禄东赞微笑看着长安城墙,一旁的张亮微微一笑,语气和善却带着几分傲色道:“我大唐国都长安,占地关中,居者百万,依八水之滨,据秦岭之险,雄视天下,万国朝拜。”
禄东赞笑了笑,一张嘴居然说的一口流利的汉话。
“郧国公所言甚是,本相深以为然,只不过……上天赐予贵国甚厚,难免引万国觊觎,世间万物皆有盛极而衰之虞,贵国如今兵锋之利,横扫天下,可猛虎若有老迈体衰之日,未可知是否有群狼噬虎之忧?”
话说得温和客气,可语锋却非常尖锐,张亮闻言脸色一僵,毕竟是外宾,也不便发作,只好嘿嘿冷笑两声,闭口不言。
说到底,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并非太和睦,几年前两国还交战过,几场战役各有胜负,可谓相爱相杀,这几年两国外交来往频繁,但对话时的火药味仍有些浓。
禄东赞见张亮脸色不好看,顿时大笑几声,道:“郧国公海涵,本相蛮夷之人,不通中原礼数,说话直来直去,冒犯了。”
张亮皮笑肉不笑的哼哼哈哈客气两句,小小的不愉快算是揭过不提。
队伍离长安城金光门越来越近,禄东赞眯眼眺望,发现远处城门口有一群穿着官服的人静立,不由笑道:“贵国皇帝陛下实在太客气了,竟劳动朝中大臣相迎,本相深感不安呐。”
“大唐乃礼仪之邦,对友邦自然不会失礼,大相应得此礼待。”张亮淡淡地道。
禄东赞点点头,笑道:“蛮夷之人不懂规矩,稍停还请郧国公指点礼仪一二,莫教本相闹了笑话才好。”
张亮含笑应了。
禄东赞眺望一阵后,忽然道:“不知等在城门前的贵国朝臣是哪些人?郧国公可否赐告一二?”
张亮笑道:“大多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鸿胪寺卿唐俭大概也在其中吧。”
禄东赞恍然,笑道:“唐俭之名,本相久闻矣,听说当初贵国皇帝陛下平灭突厥,唐俭孤身入敌营,以三寸之舌而令突厥可汗摇摆不定,为贵国出兵争取了战机,本相常与我国赞普谈古论今,说到贵国君臣时,赞普对贵国唐俭常赞颂有加,他说,贵国平灭突厥,唐俭一人堪比十万雄师。”
奉承话人人爱听,饶是不苟言笑的张亮,此时也不由哈哈大笑,面带得色,随即笑声一顿,若有深意地瞥了禄东赞一眼,道:“站在城门口的还有一位,姓李,名素,爵封泾阳县侯,大相一行居于长安,陛下有旨,命李素代天子款待大相各位。”
听到“李素”的名字,禄东赞的眉梢忽然一跳,神情立马变得有些复杂了,眼中更是精光大盛。
“李素?”禄东赞动容道:“可是那位……李素?”
张亮含笑,似乎明白禄东赞的意思,点头道:“正是那位……李素。”
禄东赞沉默半晌,叹道:“此少年英杰,闻名久矣!中原之地,人杰地灵,福地也。”
对李素,禄东赞自然不陌生,不仅不陌生,这个名字对禄东赞来说可谓刻骨铭心。
松州一战,五万唐军攻伐二十万守城的吐蕃军队,原本毫无悬念的必胜一战,却因为李素这个人,发明了一件莫名其妙的大杀器,最终松州失守,二十万吐蕃兵弃城仓惶而逃,唐军乘胜追击,两位大将不但将松州城收复,还领军深入吐蕃境内千里,烧杀抢掠,一马平川如入无人之境,那一战,吐蕃吃了大亏,而导致吐蕃吃大亏的人,就是这个李素!
听到李素也在城门口迎接,禄东赞的眼中露出饶有兴致的光芒,嘴角的笑意也越来越深了。
“若能结识这位少年英雄,本相此行不虚了。”禄东赞叹息般笑道。
张亮眸光闪动:“松州一战,吐蕃因此人而大败,大相不恨他么?”
禄东赞哈哈大笑:“胸襟如海者,岂止大唐哉?我吐蕃亦不甘其后,松州之战已是陈年旧事,不值一提,倒是这位名动天下的少年英雄,本相若不结识,与入宝山空手而归有何区别?还请郧国公代为引见。”
二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已到了城门前,一名吐蕃将领扬手大喝了一句吐蕃语,队伍立马停下。
城门口,以鸿胪寺卿唐俭为首的官员们纷纷上前,与禄东赞见礼,众人一阵谈笑寒暄,仿若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气氛倒也颇为融洽。
禄东赞对唐俭尤其客气,话里话外皆有奉承之意,唐俭不愧是大唐著名的外交官老司机,对禄东赞滔滔不绝的赞赏只是含笑谦让,不见半点被糖衣炮弹击中的模样。
众人寒暄一阵后,礼部一名官员朝后面挥了挥手,一队身着铠甲威武不凡的将士和一队衣着光鲜亮丽的舞伎走出来,两队人摆好阵势,随着编钟和笙箫的悦耳乐声,两队人在吐蕃大相一行人面前翩翩起舞,城外远远围观的百姓们也纷纷朝禄东赞欢呼致意。
禄东赞脸上带笑,心中却一凛。
上国气度,华夏礼邦,从百姓身上便可见端倪一二,哪怕对待曾经交战过的敌国,百姓们亦毫无芥蒂,坦然欢迎,这是何等的民族自信与涵养。一阵阵热烈的欢呼,似乎是整个大唐用一种平常且平静的语气在对他说:我打败过你,但我还是欢迎你。
有这种自信和气度的国家,至少数十年内是绝不会衰败的,大唐这个亦友亦敌的邻国将来必然愈加强盛,对吐蕃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与众臣见礼过后,禄东赞有些心不在焉,扭头四下张望了片刻,终于忍不住拽了拽张亮的袍袖,轻声道:“为何不见泾阳县侯李素?”
张亮微惊,急忙四下扫了一圈,发现李素果然不在其中,顿时神情有点尴尬。
“这个……啊,可能,或许……”张亮尴尬得不行,期期艾艾半晌竟找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
如此重大的外交国事,身为陛下指定的唯一接待人居然缺席迎接仪式,张亮心中实在有些恼火,迎着禄东赞期待又迷茫的目光,张亮咬了咬牙,硬生生憋出了一个理由。
“少年郎贪欢嗜睡,或许起晚了些,还请大相莫要见怪,李县侯稍迟便至。”
禄东赞恍然,然后露出理解且暧昧的微笑:“确是正理,我们都曾年少过,倒真羡慕这些年轻人了,可惜时光不复,春宵难度,如今纵有杀敌之心,却苦无鏖战之力啊!”
张亮闻言哈哈大笑,旁边一众朝臣真心的假意的,也都纷纷笑了起来。
“既是春宵贪晚,我们也不做那焚琴煮鹤的恶人,郧国公,可愿与本相在此等候李县侯?说实话,本相对这位少年英雄委实仰慕,还请郧国公莫怪本相孟浪。”
张亮苦笑点头,转身悄悄朝随行侍卫扔了个眼色,示意他赶紧去太平村叫李素过来。
*******************************************************************
张亮编的理由不算瞎话,他真的猜中了。
不错,李素确实起晚了,倒不是因为贪欢,睡到自然醒是李素生活中最常见的状态,古人所谓的“闻鸡起舞”,对李素来说根本是句废话,除非闻到的鸡味是油煎葱爆,否则他绝不会起舞,肯德鸡也不行。
李素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了,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长长的呵欠,一脸游离于梦与现实之间的恍惚,毫无意识地任由许明珠用布巾揉搓着他的脸。
洗漱过后,李素终于恢复了一半清醒,坐在庭院开始发呆,揉着自己的额头喃喃自语:“我总觉得今日有件很重要的事没办……到底是什么事?”
良久,重重一拍大腿:“对了,去刑部打探一下消息,老丈人关在牢里该不会被人弄死了吧……”
说走就走,李素随即大声吩咐薛管家备马,挑了方老五和郑小楼等十几名部曲随行,众人上马出门,直奔长安城而去。
一路疾驰,不到一个时辰便遥遥可见长安城门。
方老五在前开道,骑在马上忽然指着远处的城门,大声道:“侯爷,西边金光门前似乎聚集了一大堆人,好像都是异国番邦之人,门口都占满了……”
李素脸上闪过怒色,哼道:“这些不知所谓的番邦,一点交通常识和礼仪规矩都不懂,长安城三面九门,非要挤在一个门里进出,人长得丑就罢了,脑子也有病!改道,我们走延平门进城,不跟这帮化外蛮夷瞎挤!”
身后众人轰应一声,拔马便朝延平门驰去。
于是,泾阳县侯李素成功且完美地绕过了禄东赞,也绕过了自己接待外宾的重要任务,一行人打马疾驰,意气风发地从延平门进了城,苦了金光门外一群苦苦等候望眼欲穿的国公,大相,以及礼部和鸿胪寺官员……
领着众人穿过城门甬道,李素拍了拍额头,一脸苦恼,失神般喃喃道:“还是觉得有件重要的事没办,到底是什么事啊?谁能给我一个提示……”(未完待续。)





贞观大闲人 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冲突
领着方老五和郑小楼等人,李素一行在长安城晃晃悠悠一上午,期间去刑部署衙跑了一趟,又去了一趟大理寺,办事的都是方老五和郑小楼,李素则找了家酒楼坐等消息。
毕竟李素已对外宣布闭门谢客,再在长安城的各个署衙里上窜下跳,未免遭人诟病。
方老五和郑小楼带回来的消息基本都是利空,托人使钱全无用处,许敬山的案子闹得太大,李家送出去的钱都觉得烫手,没人敢接,就连那个被李素要挟的刑部主事孙清,都毕恭毕敬地把那块栽脏的玉佩送了回去,话说得很客气,再敢要挟威胁他,就自己吊死在李家大门口,给如今风口浪尖的李家锦上添花,再喜添一桩血案。
李素只好悻悻放过了他,能把自己逼得这么狠,孙清的心理压力一定很大,李素表示理解。
无头苍蝇似的在长安城里转悠了一上午,又在酒楼里吃了一顿难以下咽的午膳,吃完后李素忧心忡忡思索接下来用什么法子把老丈人的案子闹得更大一些,直到这时,张亮派出去的人才找到了李素。
看到来人的一脸哭相,李素才终于意识到今日自己忘记了一件什么事。
往小了说,是自己消极怠工,往大了说,这是一次很严重的外交事件,传出去足以让朝堂的令官们写下n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参死自己。
…………
李素见到禄东赞时已是下午时分,禄东赞已被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安排住进了四方馆。
所谓“四方馆”,是隋朝时建的,用以接待各国朝贺使节和藩邦君臣,隶属鸿胪寺辖下,馆内置通事舍人一名,专司照顾外宾之职。
李素的心情有点忐忑,听说有一群人在西城金光门外等等整整一上午,郧国公张亮等得脸都绿了,离开时脸色阴沉得像要杀人,至于礼部和鸿胪寺那些官员,大夏天的在烈阳下傻子似的白等一上午,他们当然也没什么好脸色,好些人离开时都叫嚣着要狠狠参李素一本。
所以当李素以救火般的速度赶到四方馆时,表情是非常尴尬的。
四方馆的门口站着十来名穿着怪异的大汉,从服色上看,应该是禄东赞带来的随从,见李素头也不抬地往里冲,吐蕃大汉们很不客气地一左一右架住了他,顺手便将李素重重一推,李素猝不及防,蹬蹬蹬连退几步,幸得后面的郑小楼眼疾手快伸手扶住了他。
李素呆怔住了,表情甚至有点不敢置信。
这是大唐耶,这里是大唐国都长安耶,什么时候开始,堂堂御封县侯竟在自己国家的国都内被一群外国人推来推去?还有法律吗?
片刻之后,李素回过神来,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神情立马阴沉下来,嘿嘿冷笑道:“有意思,刚来长安便喧宾夺主,看来吐蕃大相阁下是欺我大唐无人?”
缓缓退开两步,李素朝身后的方老五,郑小楼和十几名部曲喝道:“给我把他们揍趴下!揍得重的,回家领赏!”
轰!
话音刚落,李家部曲抢军功似的一拥而上,攥紧了拳头朝着一脸懵然的吐蕃大汉们出手了。
一阵砰砰作响,吐蕃大汉们挨了一顿拳脚后顿时也反应过来了,纷纷勃然大怒,毫不客气地回手还击,两帮人马鏖战一处。
能被禄东赞带来大唐的随从,自然都是身手不错的家伙,不但长得高大魁梧,而且也有非常高超的本事,刚开始被李家部曲打得措手不及,反应过来后却丝毫不落下风,两帮人打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
李素站在远处看着,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事情发展到现在,可不止是打架斗殴这么简单,已经上升到国家荣誉的层面了,打赢了或许只挨李世民一顿斥责,说不定心中还暗喜,若是打输了,就是大损国威的事,没准要坐牢流放的。
扭头望向一旁装酷的郑小楼,这家伙不知什么毛病,向来都喜欢单打独斗,死活不肯参与打群架这么刺激好玩的群体活动,这样很不好,脱离了群众,最终会被人民扔下时代的马车。
“还摆什么酷!赶紧上啊!”李素气得朝郑小楼屁股后面踹了一脚。
郑小楼仿佛背后长了眼睛似的,头也不回,身子微微一侧,轻松躲过了李素这一脚。
李素怒瞪了他一眼,道:“你尽管装吧,我可告诉你,今日若打输了,损了大唐国威,陛下说不定将我流放千里,那时我一定带你一起上路,大家都别好过!”
郑小楼冷冷朝他一瞥,然后撇了撇嘴,心不甘情不愿地向前踏了两步,接着动作徒然加快,像一只苍鹰般扑进了羊群。
到底是高手,郑小楼一出场,战势立变,只听得混战的人群里传来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一个个吐蕃大汉以各种匪夷所思的姿势倒飞出来,重重摔落在地,捂着身体的各个部位惨呼不已,郑小楼一身本事实可谓静如死猪,动如疯狗,最后杀得性起,竟连李家部曲也被扔出来两个。
李素眼皮直跳,不知是吓的还是气的。
当郑小楼越打越嗨,李素发觉场面渐渐失去控制,打算出来喊停时,四方馆内匆忙跑出一道身影,气急败坏地喊了停。
这声停其实喊不喊无所谓了,在场的吐蕃大汉基本上都被郑小楼放倒了,有这个发起疯来连自己都打的家伙在,吐蕃大汉焉有幸理。
四方馆的庭院内匆忙跑出一人,穿着六品官服,看样子是四方馆的最高领导通事舍人,后面却慢悠悠地跟着一个中年男子,穿着式样古怪的锦袍,身上的配饰像个五金杂货铺似的叮当作响。
李素冷笑两声。
马上见胜负的节骨眼才跑出来,时机拿捏得真巧妙。
禄东赞表情平静,目光缓缓扫过满地打滚呻.吟的吐蕃大汉,眼中波澜不惊,仿佛地上躺的着人与他毫无关系,随着目光的移动,最后落在李素身上。
李素抬眼,坦然与他对视,二人目光相碰,并没有想象中的火花四射,大家都表现得很平静,很淡然。
抬腿跨过地上打滚的吐蕃大汉,李素走到禄东赞身前,朝他拱了拱手:“足下想必便是吐蕃大相?泾阳县侯李素,见过大相。”
禄东赞顿时露出惊喜的表情,急忙迎上前,单手抚胸躬身一礼:“原来是名震天下的少年英杰,本相失礼了。”
李素笑道:“大相谬赞,实不敢当,下官只不过是尘世一介俗夫而已。”
禄东赞哈哈大笑:“性情中人,何必自谦?本相借花献佛,厚着脸皮当一回主人,来,李县侯里面请。”
李素拱了拱手,二人并肩而入。
至于地上躺着的吐蕃大汉,二人非常有默契地选择了无视。
走进四方馆,朝南的正屋是禄东赞的住所,屋子不大,里面的摆设却颇为奢华,屋内四角摆着大冰块用以消暑,李素进屋便觉得一阵凉爽。
宾主各自落座,李素又起身朝禄东赞赔礼。
“下官驭下不严,刚才在门外与大相的贵属有一些冲突,下官向大相赔罪了。”
禄东赞呵呵笑道:“无妨,是本相下面的人学艺不精,怨不得别人,看得出李县侯的贵属也是沙场厮杀汉,若没有一点火爆脾气和血性,哪里算得男人,放心,此事本相绝不跟贵国皇帝陛下提起半句。”
李素嘿嘿陪笑,心中却跟明镜似的,今日幸好打赢了这一架,禄东赞纵然想跟李世民告状也没脸说,若是李素打输了,恐怕禄东赞就会得了便宜卖乖了,在皇帝面前耀武扬威还是很有爽点的。
不过,早知道禄东赞这么大方,刚才应该叫郑小楼打死几个的,给吐蕃多添几个烈士,让吐蕃百姓们多几个崇拜的英雄,双方愉悦且共赢,多好。
诚惶诚恐状感谢了几句,李素也顺坡下驴,不再提起此事了。
禄东赞捋了一把胡须,含笑注视着李素,目光很专注,仿佛要将李素的模样刻入骨子里似的,李素被他盯得浑身发毛,一脸不自在,正在犹豫要不要编个家里炖着汤的烂借口告辞时,禄东赞忽然开口了。
“本相今日到长安,在城门口等了你一上午,李县侯,你可不厚道啊。”禄东赞笑道,语气很亲切,玩笑的意味居多。
李素眼皮一跳,急忙笑道:“下官身子向来不好,前两日偶染风寒,在家卧病,故而迎驾来迟,还请大相海涵。”
禄东赞挑了挑眉:“哦?身子不好还能助大唐雄师收复松州,还能凭数千残弱之兵死守西州,顶住数万西域大军攻城半月,看来李县侯的本事实在不小,果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呀。”
李素眨眼:“大相似乎对下官很熟悉?”
禄东赞大笑:“大唐名臣名将无数,但年轻一辈里,可称为‘英杰’者,唯足下一人矣,更何况吐蕃与大唐唯一的一战,就是因你而败,本相怎能不关注?”
“松州一战,下官只是扔了几个陶罐罐,指挥此战的是牛进达大将军,可不关我的事。”李素毫不犹豫把黑锅扔给了牛进达。
禄东赞笑道:“松州一战已是陈年往事,如今大唐与吐蕃是友好邻邦,以往的仇怨皆消,本相远在吐蕃,却时常听到李县侯的种种事迹,远的不说,就说最近,李县侯平晋阳之乱,一人之谋算,而将两大门阀玩弄于股掌之中,单只看这般手段,李县侯便很不简单了,本相对足下心实慕之,愿结交足下这个朋友,还望李县侯莫弃。”(未完待续。)




贞观大闲人 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怀鬼胎
交朋友是好事,李素从来不拒绝交任何朋友,不讲个人卫生的除外。
禄东赞请求结交李素这个朋友时,说实话,李素的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吐蕃人的卫生习惯实在是……
从刚见面到现在,李素一直尽量和禄东赞保持距离,实在是受不了他身上的味道,偏偏还不能表现得太明显,毕竟他与禄东赞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表情,都代表着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和态度,一个国家嫌另一个国家身上很臭,有可能爆发尊严之战,后果很严重。
当然,不敢拿他当朋友还有别的理由。
禄东赞是吐蕃人,李素是大唐人,当初收复松州之战,李素是个关键性的人物,因为他的存在,吐蕃占据的松州城意外失守,唐军一路追击,深入吐蕃境内千里,攻城掠寨,杀人无数,松赞干布刚即位不久便遭此大败,那一战差点让吐蕃国内的大小贵族们起来造松赞干布的反了,东拉西打的,花了好几年才渐渐重新巩固了君主之位,总的来说,李素的存在,令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很狼狈,给他们带来了大麻烦,可以说,李素是整个吐蕃的仇敌,剁一万刀都不解恨的那种。
现在面前这位吐蕃大相居然笑眯眯说要跟吐蕃的仇敌交朋友,说实话,李素不敢交这个朋友,他交不起。
1...249250251252253...4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