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鹏羽
清国所做的一切相比起咄咄逼人的日本犹如天壤之别。如今的日本在赔偿清国天价般的战争赔款后,就摆出一副要从朝鲜赚回来的架势。他们不仅对南部朝鲜实施越来越苛刻的剥削,就连地方官员的任命都只能听日本人的安排。日本人还在今年年初曾经想利用朝鲜王室,让其发表声明驱逐清国的力量,虽然整个汉城都在日本人掌控之中,但却被朝鲜实际掌权者闵妃与于委婉的拒绝。
日本人对朝鲜的野心可以用一句中国古话来形容,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论是闵妃还是朝鲜国王李熙在 这一点都是一致的,不同于李熙死忠于清国的是闵妃还把希望放在了另一个地方――俄国。这也就有了两次朝俄密约事件。她认为:“日本人和闵氏势不两立,就是丢失若干土地给其他国家。也要报日本这个仇。俄罗斯是世界的强国,日本不能相比,而且有保护君权的条件,可以依赖。”对于清国而言。她也说过:“若是大清真有心帮助朝鲜,那大清的军队就不应该停留在汉江边上,而是应该帮助朝鲜驱逐全部的日本人。”
对于这句话李熙没法反驳,他虽贵为国王但却没有自己的人马势力。小时候在父亲大院君李昰应掌权的状况下形同傀儡,然后又被妻子闵妃所控制。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也不甘心做傀儡。当大清光绪皇帝在辽河边如烈日般的崛起让他看到了希望,在与大清皇帝秘密使节的接触后,他决定效仿上国皇帝拜托傀儡之路。国王就国王,再无权无势的国王总还有几个忠心之人,一个叫洪钟宇的人拿着李熙的手令越过汉江。成了三个朝鲜师的主帅。当光绪再次被软禁的消息传来也没有打消他奋起的心思,他认为光绪在没有彻底清除皇太后一党的情况下既然将自己的亲兵全部调离京城,这是寻死之道。他认为自己不会翻这个错误,只是没有清国对日本开战,那如何将自己的三个师调来汉城?这个问题他没有想好。但他依然通过清国的渠道下令驻守平壤的朝鲜师南下汉江。军队还是放在身边安全点。于是乎,在四月十日那天,第三支驻守平壤的朝鲜师开始南下。
这些事情当然不能被闵妃知道,但大军调动却瞒不别人。原本驻守汉江不过清军第七师与朝鲜的一个师,清军裁撤后,又调了一个朝鲜师驻守汉江。如今第三个朝鲜师在没有任外部变动下突然南下,这让日本人很不解。日本人认为。这支朝鲜师的南下是受清国的命令,而清国这样做就是为了对付日本。而原因就是日本企图通过朝鲜王室的名义驱逐清国的事情被清国人知道了。也因为这支朝鲜师的南下,日本政府加快了与俄国的谈判,终于在四月底签订了“日俄密约”。现在到了执行的时候了。
和往常布满了日军士兵的汉城街头不太一样的是,最近半个月来,汉城街道上面巡逻的日军士兵明显减少。据说是抵御清军可能起的进攻而抽调向北方布防。甚至就连一向戒备森严的朝鲜王宫景福宫门口,日军也不像以往那般在附近街道上面密布岗哨,除了零星的巡逻队伍外,基本上看不到日军士兵的身影。
这次日军调动是知会过朝鲜王室的。半个月前,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会同朝鲜宫内顾问冈本柳之助。专程到朝鲜王宫内,向朝鲜国王和闵妃转达了日本政府的态度。介于目前清军异常的调动,日本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部署。不仅要将分布在朝鲜各地的日军集结起来,还要从日本国内调兵至朝鲜。清国方面多次通过洪启薰转达的关于大院君即将动政变的提醒,闵妃也愿意相信,在她看来不仅大院君根本就没有实力这样去做,日本方面也不敢公然支持这样的行动,清国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和日本差不多,无非是希望朝鲜王室公开表明倾向清国的态度。朝鲜始终是一个小国,夹在清国和日本之间,要在眼前局面下偏向任何一方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尽管闵妃从感情上面比较倾向于清国,但是面对朝鲜未来的命运,她的态度还是表现的相当谨慎和清晰,那就是静观事态的变化同时和清国与日本都保持正常的外交联系。
日本、清国,这一老一新的两个帝国在朝鲜的土地上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曾几何时,白鬼子还是童话里的故事。曾几何时,海上冒着黑烟的铁船还远在他域。如今,这些魔鬼不再是遥远的幻想,今天都一个个的变成了现实。就连曾经总是以恩赏来展现自己泱泱大国气度的中国,都开始向朝鲜伸出了索取的双手。景福宫上的天空依然还是那么的蓝,可这已经不再是朝鲜的天空了。
“启禀殿下,清国方面今日再次送来消息。称日本将借大大院君之名于这几日发动政变。首要目的就是要杀死殿下。清国方面希望殿下能出宫于以暂避。”朝鲜王宫卫队长洪启薰对正在出神看着天空的闵妃报告。
日本人要取她性命的风闻闵妃早些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但这必竟只是风闻。闵妃与日本人不和的事路人皆知,有这样的传闻并不稀奇,所以她也没有在意。如今清国人却如此明言。到不能不防。所以闵妃转头看向近臣郑秉夏,当下之意就是询他是否该出宫躲避。
郑秉夏回答道:“日兵之入阙,欲为保护圣躬,臣已揣知,少无疑惧。”
闵妃点点头,不顾洪启薰的劝阻而前往自己居住的坤宁阁。最后才放下一句话:“去告知王上,请王上安心。”
这么重要的消息清国自然会通知李熙,不过李熙知道的消息比闵妃多了一句话:已有一支清军秘密进驻汉城东北,若事态有变请王上移驾清军以便于护卫。同时多说了一句话:为兴王权,王上当舍常人不能舍也。
清军已经做好了应付朝鲜突变的准备。而日本方面却在最后一遍检查行动的计划。
井上馨默默地注视着眼前这几个人,神情却是无比凶狠:“在帝国未来命运地抉择中,朝鲜起着至关重要地作用。帝国所以选择你们玄洋社来完成这样一个使命,就是因为帝国军队不能参于进来。你们绝大多数人都精通朝鲜话,不会让人联想到帝国身上。可是看看你们现在这个样子,你们恨不得把玄洋社的标志贴到自己胸口上面。八嘎,难道你们想让世界舆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帝国暗中操纵的吗?”
冈本柳之助、荻原秀次郎这才匆忙的换下自己的日服换上朝鲜服饰。
“该死的朝鲜大院君,他就想躲在他那个别墅里面。难道要等着帝国把朝鲜放到盘子里,再端到他的面前,他才会出现吗?”井上馨恨恨的说道:“你们行动的时候你们必须带上大院君,而且还要让所有的朝鲜人都看到。这次政变是大院君发动的,这样一来这件事情就是朝鲜的内政,这样西方各国才不便直接进行干预。另外对西方各国公使馆也要加强监视,明白吗?”
汉城景福宫东北角的几间低矮的平房里面,身船朝鲜服饰的宋宁紧皱着眉头神情焦虑的望着屋外。争对朝鲜可能政变他们早在刚刚获得辽河之战胜利之时就已经展开了。本以为会迫不及待的日本竟然没有马上动手,这给了他们能安仔细安排的时间与空间。如今已经准备一年多了。他更有把握完成好这个任务。而在他身后也几个面色同样着急的年轻人,正默默的站在一旁。
虚掩的房门被推开了,宋宁看见来人后焦急的问道:“所有人都安排下去了,你那边的消息可不能出篓子。”
刚进门的年青人说道:“放心了,大院君那边的内线已经确认了。日本人今晚就会动手发动政变。”
“那就好。”宋宁放下心来说:“根据我们此前掌握的情报来看,日本人很有可能会从景福宫正面起进攻,同时不排除有朝鲜王室内部人作为内应的可能。而朝鲜王室卫队的武装非常单薄,所以我估计朝鲜王室卫队最多抵抗一个时辰,景福宫就很有可能会被日本人占领。汉城王宫的地图相信大家早已烂熟于胸,但我们必须得和日本人硬拼。一旦日本人攻入景福宫,我们不仅会在景福宫附近放火,还会在日本侨民区放火,扰乱局面以牵制日本人的兵力,然后按原计划撤退。大家记住了,我们就算剩下最后一个人,也必须将朝鲜国王和世子安全的撤回汉江以北。”
到了下午,这时清国方面已经明确的说明了日本人会在今夜发动政变。洪启薰虽然立即向闵妃禀报了此事。然而无论是闵妃还是他,都不相信这样的事情会生。他信都认为清国和日本都不值的完全相信,虽然大家对于清国的好感要比日本多得多,但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局势下面,朝鲜必须保存足够的清醒和理智,才在两个大国间获的自己应该有的的位。就如同南洋的暹罗那样。但洪启薰依然没有掉以轻心,他下令朝鲜王室卫队全体严加戒备,并加强了对景福宫内各处的巡逻和警卫。为防不测,他还专门抽调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布防在王上和闵妃殿下休息的交泰殿。由自己和宫内大臣李耕植率领以保卫王上和闵妃的安全。
夜色越来越深,洪启薰亲自在交泰殿值守到了12点。凌晨即将到来,整个景福宫和汉城都沉浸在静静的黑暗当中,他才算稍微放下心来。还没等他伸完懒腰,宫外的枪声响了……
日本人是凶残的,即使他们穿着朝鲜的服饰洪启薰依然能认出这群畜生。他们冲进了王宫,见人就杀。洪启薰带着卫队拼死抵抗,依然抵挡不住有武器优势的日本人。攻占景福宫的日本人立刻兵分两路,一路冲进乾清宫欲抓住朝鲜国王,他们已经带来了《王后废位诏敕》,要逼迫他在上面签字。一路直奔坤宁阁,四处搜寻闵妃。
进攻乾清宫的日本人不仅没能找到朝鲜国王,就连世子李坧(zhi)也没能发现,不管他们杀了多少人也没能找出来。而进攻坤宁阁的冈本柳之助很顺利有找到了打扮有宫女的闵妃。如今朝鲜的王后正全身赤裸的在他身下呻吟,冈本柳之助不过只是一个地位卑贱的浪人,如能高高在上的王后都只能在他身下任他凌辱,心里上的冲击和来自下身的快感,让他不由自己的大声叫了起来。就在他冲上兴奋的的那一刹那,“砰”的一声响起的同时,他的眼前闪过一片白光。只一楞的时间,白光又闪过几次。
他急忙从王后的身上爬了下来,不顾全身赤裸立刻下令:“抓住那个照像的。”
辽河北岸的清军大营内。陈振华焦急的来回踱步,准备了一年多的朝鲜计划,成败就在今夜。事关大清兴衰让已经是东北亚分局局长的他放下了其它事务亲赴朝鲜指挥。远处的汉城已经火头四起,整个计划进入最关键的时刻。
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西面的山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来:“禀告大人,朝鲜国王及世子已经渡过汉江,正在我军的保护下向大营过来。另外四台照相机只回来了三台。”
陈振华长出了一口气,也上马迎了上去。汉江还是不安全,一但日本发现照相机就会明白这里面有清国的身影,说不定会立刻进攻汉江以图抓到朝鲜国王挽回局势。所以他要立刻将朝鲜国王送去平壤。至于乾清宫内,望着地上的照相机正在咆哮的井上馨。已经不是他关心的了。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5月16日,当朝鲜王宫的枪声平惜之后,朝鲜大院君明令天下开始摄政。也就是那天凌晨,一队俄国士兵越过冰封的黑龙江,踏上上清国的领土。
中华苍穹 第二百零八章 要造反?
“启禀皇上、太后,山东巡府李秉衡启奏。”世铎捧着本折子说道:“三天前,山东巨野县磨盘张庄内,数十名义和拳于夜间闯入张庄教堂并杀害张庄教堂德国神甫薛田资。事后,义和拳还纵火烧毁教堂并在此地开坛做法。巨野知县许廷瑞亲率官兵前住镇压,无奈当地民众拒以官兵,只能由仵作收敛尸身。兖州天主教总堂已知悉此事,正与微臣商议处理办法。另,经查实。此事皆由德国神甫薛田资唆使教徒欺压平民,激起公愤所致。因此事涉及洋人命案,微臣不敢擅专,特上折请旨。”
世铎说完,将手中的折子高举。一旁的李莲英接过奏折转身帘后,将奏折呈于慈禧老佛爷。就连先呈送皇上这道意思都直接省了。帘后的慈禧翻了翻折子,没有说话。李莲英从帘后出来,将折子呈上。
“皇上,皇上?”李莲英见皇上没有接过折子,只是直楞楞的看着门外,不由低声喊了几句。
可是光绪却是充耳不闻,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今天已经是朝鲜事变的第二天了,竟然没能收到关于西方各国对朝鲜事变的任何消息,这实在不可思议。汉江两岸现在是炮火连天,日本人说清国越江抓了日本士兵,要求立刻送还。清军说是日本莫明其妙攻击清军。东北亚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各国都在猜测这次清日两国重开战火的原因,对于汉城最多只提到一句:5月15日汉城内多地突然失火,而后日军封锁汉城。这句话为清日间重燃的战火增添了无数猜想。
“皇帝――”太后在帘后终于开口了。太后的声音不大,却是威严的。这让神游太空的光绪立刻回到现实。
从太后如雷贯耳的声音中清醒过的光绪是张口就来:“请太后定夺。”说完这才发现李莲英还捧着折子站在一旁,心生不满的说道:“拿这来干嘛。”光绪挥了挥手,然后双臂环抱于胸。靠在龙椅上。继续望着门外,神游太空。
对于皇上的举动,众臣皆是摇头叹息。太后将奏折转呈皇上意下之意就是要让皇上来裁决此事,但凡涉及到洋人的事务都是后党不知如何处理的。对于后党来说。皇上要是办妥了是太后指点之功。办砸了自然由皇上顶罪。对于帝党清流一派却在叹息,曾经意气风发的皇上却在短短数月内失去了进取之心。如今太后主动将政务交于皇上处理。那皇上更应当接手,借由洋人教案重掌朝权。如今皇上把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就被轻轻一挥手给送走了。
“微臣以为,此事乃洋人唆使教徒欺压平民在先。我朝当将实情相告于洋人。让洋人明白此事乃洋人错在先。如此,此事便好办了。” 翁同龢出班,他怎么能不知道这事万不能如此办理。之所他说了一个很不恰当的办法,就是希望皇上能出面反对,这样一来皇上就能明正言顺的由此案介入政治,为将来的可能做准备呀。
可是他还是错了,龙椅上的光绪连看他一眼的意识都没有。他哪里知道。光绪正惦记着俄国怎么还没出兵。光绪跟太后比画了这些年,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小白了。重掌朝权何必要用这么费力费时,还不一定能成的办法。军队才是权利的保障。
翁同龢见皇上没理他,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皇上以为如何呀?”太后发话了。
“此事事关洋人性命。儿臣以为,还是由太后决断为好。儿臣定尊太后旨意。”说话间,光绪连动都没动一下。已经抛弃礼仪的皇帝,让帝后间的矛盾彻底白热化了。
“哀家以为,此事就由皇上决断。皇上以为如何呀?”
“朕来决断呀,那好办呀。给德国人送银子不就完了。三五千两封不住他们的嘴,那三五万两可以吧。再不济砸个三五十万两总行了吧。”说完光绪还一脸不屑的回了一句:“多大点事儿呀。”
腾的一下,慈禧猛的站了起来。帘后的慈禧颤抖的指着光绪:“皇帝到是大方,若是每死一个洋人朝廷都要赔三五十万两银子,朝廷能赔几个?”
“切,我大清地大物博,光是慈宁宫太后一人每天的花费就超过四万两银子。区区三五十万两银子不过慈宁宫一个月的用底。朝廷还能差这点银子吗?”说完光绪又加了一句:“多大点事儿呀。”
慈宁宫的用度是花不了这么多,慈禧也知道这里面有谁在上下其手。自己过的舒适也得让下面的沾沾自个儿的福气不是,这样的忠心才可用。知道归知道,可当着面这么说就不成了。慈禧气的话都说不出来。朝臣们也不敢说话。已经大权旁落,失去慈禧信任的李鸿章站了出来。帝后不和本就是大患,如今当着满朝文武面如此争吵,那就是国家大乱的开始。一边是太后提拔之恩,一边是皇上重用之德。本在朝堂上不再多言的李鸿章还是决定要站出来,如今列强环视下的大清,再来一次帝后相争。则国家危亦。
“启禀皇上、太后。老臣办理洋务多年,自信对付洋人还有些法子。若皇上、太后信的过老臣,就将此事交由老臣全权办理。”
慈禧重重的哼了一声,表示同意。而且为了平息事端,并对李鸿章提出赔洋人及重建教堂的十万两银子的意见也同意了。李鸿章领了太后的旨意,正欲出宫之时,光绪冒出了一句:“原来朝廷的银子就这么给骗走的,难怪朝廷总说没钱。李鸿章,一个误伤用的着十万两吗?”
李鸿章一听就反应过来了,如果是故意杀害那就是外交事件,但现在只要咬死是误伤事后赔点银子也就是了。还在思索如何对德国交代的李鸿章转身跪下:“微臣谢皇上指点。微臣此次定能为朝廷节省用度。”
“那到不用。既然太后答应了十万两,岂能不算数。要是真能省下银两就当是太后赏你的。不过说好了,万一你办砸了差事,这十万两不够可得你自己垫哦。”光绪笑着说道。对于李鸿章还是要拉拢的。
“微臣以为,一两银子都不用赔。”端郡王载漪一言就震惊四座,然后在群臣诧异的眼神中说开了:“据微臣所知,义和拳所言者乃是‘扶清灭洋’。自我大清立国以来一向国泰民安。自从洋人自西而至。我大清就百般受洋人欺辱。如今有义和拳者怀报效朝廷之心。行扶清灭洋之举实为大善。此乃老佛爷教化天下之功。如今民心可用,只要朝廷坚定信心。定能重振我大清声威。所以微臣以为,不仅一两银都不用赔,反而应当大肆宣扬此事,让天下百姓知晓我朝廷振奋之心。如此。洋人有何惧之。”
“真象你说的干大清就亡了。蠢货。”光绪怒不可遏。众臣们一边惊呀载漪之言,一边惊呀为何重来不说话的皇上,为何又做此断言?
“民心向着朝廷乃是中兴之像,为何到了皇上口中却变成亡国之兆?哀家到以为载漪所言极是。”慈禧从帘后走了出来。
对于义和拳是什么组织,造成什么后果,这里没人能比光绪还清楚。光绪差异的看着慈禧:“一个掌朝政数十年的人竟然能说出这种话。那朕实在无话可说。退朝。”
想退朝是退不了了。一位小太监捧着折子跑的飞快,口中还在不断的喊着:“黑龙江将军急电。俄国入侵。”
5月16日凌晨,俄**队分数路大举入侵东北地区,边军无力抵挡纷纷败退。黑龙江将军正组织兵力抵抗,并奏请朝廷立刻派出援军增援。
俄国人打来了。如何是好?慈禧慌了,大臣们也慌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看着光绪,如今东北能打的只剩下皇上的军队了。没想到光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多大点事呀,退朝。”
别看光绪悠悠然的回了瀛台,可他一进瀛台就立刻到了情报室。刚进情报室的光绪就收到了另一份加急电报:激战二日,黑龙江大败。瑷珲副都统、汉军镶黄旗人杨凤翔力战牺牲,俄国兵围黑龙江城。至发报之时,俄兵已攻入城中,黑龙江城沦陷在即。黑龙江将于俄军死战,誓于城池共存亡。才二天就打到黑龙江城下,这还快沦陷了,黑龙江那边一个兵都没有吧。要不然这也太假了。
不假,一点都不假。俄国出去了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战力早无的八旗跟本不是一合之敌,俄国就这么一路跑到了黑龙江城下。
战争开始了,自然其它事务就相对没那么重要了。但德国人的事也得有人管,李鸿章见到德国公使后就坚持说是,有数个歹徒杀人以后为无人敢冲进教堂就逃至教堂躲避。不想激动的民众还是冲进去捉拿凶手,不明事情的神甫前来阻止,被无知民众误以为神甫包庇歹徒而惨遭杀害。而义和拳又借机闹事,以至于纵火焚毁教堂。此是在大清有错在先,故大清愿赔偿丧葬费用,并出资重建教堂。而对于闹事的义和拳清国方面将对其镇压。对于清国的解释德国人很快接受了,如今在清国大举获利的德国并没有那般咄咄逼人,只是对于李鸿章提出来共计一万两的赔偿费用有些不满,他们希望能提高到三万两。为此双方还在讨论中。
对于东北战事,第二天朝廷继续争论了一天还没得出一个结果。大家都希望皇上能将驻守东北的皇家陆军师调上前线御敌。没想皇上在朝上睡着了,昨晚电报来回了一晚上,能不困嘛。太后一嗓子叫醒了酣睡中的光绪。更没想到的是,光绪站起来揉揉迷茫的双眼说了句:“议完了?那就退朝吧。”说完转身就走,浑然不顾身后气的发抖的慈禧太后老佛爷。
皇上指望不上,就只能指望自己了。慈宁宫内,慈禧和她的心腹大臣正在商讨对策之时,更大的麻烦来了。随着汉江战事不利于清军,在刘盛休的炮团撤离后仅二个小时朝鲜部队就被击溃,日军突破汉江防线,半个朝鲜师被歼灭, 日军第七师团、第一师团先头部队正在向北挺进。
如果说朝鲜还隔的远,一时半会的还不急。可当旅顺遭到俄国远东舰队炮击,可就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大清海军刚刚不听朝廷命令进行远航训练,这俄国人就打来了,这大海上如何才能通知到呀。即便是通知到了,这一来一回的那还得要多少天才行。如果俄国人转头去到大沽,这事就闹大了。所以慈禧一边下令加强大沽炮台的防御,一边与众卿商议。
“锦州那个参谋本部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打着大清皇家军队的名义却不奉朝廷旨意,他们意欲何为?”慈禧恶狠狠的盯着世铎。
世铎也很无奈,人家效忠的是皇上又不是你慈禧太后,这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你还问我干么。只是太后问话你还得回话呀:“回禀太后,参谋本部咬死了皇上定的条例。没有皇上的旨意任何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他们说只要收到皇上的圣旨,参谋本部将立刻调兵布防。”
“那就让皇上下旨呀,你们还在等什么?”
世铎与众大臣全部跪在地上全部,连头也没敢抬起来。
“都哑巴了,说话呀。” 慈禧在咆哮:“平时里都说自己是国之重臣,我大清连祖宗龙兴之地也是你们的兴盛之地,如今眼见就要落入外敌之手,你们这此国之重臣就是这样报效朝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