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终南道
捧着已经微温的茶水,赵兴饮了一口之后,随意地说道:“吴主得闻长女已游历至晋国的消息之后,可有什么话要说?”
鲁肃一脸苦笑,大着舌头说:“还有什么好说的,孙州牧原本是要委派在下作为和亲使者前来晋国提亲的,奈何孙家千金在获悉此事之后不辞而别,这一离家别是数月过去,至今仍然不见踪迹。若非张文远将军命人送来密保,吴主至今尚不知长女下落。”
赵兴也是一脸郁闷地说:“子敬可能有所不知,吾被胡人掳往玉门关外时,长子振邦竟然伙同几位玩伴一同于春节过后离家出走,说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局面,不是胡闹嘛!”
鲁肃在心里对自己说:“忽悠,接着忽悠。傻子才会相信你是被胡人掳出关外的,白痴才会相信你大儿子没有得到你的允许便敢四处乱窜!”不过鲁肃仍然是满脸通红地说:“唉,如今事已至此,看来也是天作之合,竟然让孙家千金有幸与大公子在旅途之中相遇,不知太傅大人对这门天作的姻缘是何态度?”
“美事!大大的美事啊!我完全支持两个孩子自由恋爱!”赵兴大着嘴巴一脸笑容,似乎对这门亲事十分认可。
鲁肃于是接着酒劲,一脸认真地说道:“既然太傅大人同意了这门婚事,是否于近日便派人将大小姐暗中送回吴州,毕竟男友有别,若是长此以往,只怕会对太傅大人的清誉有损。”
赵兴被鲁肃这么一提醒,于是摸了摸鼻子,有些为难地说:“子敬之语,合情合理,自然应该如此。奈何如今犬子与吴家千金不知游历到了何处,一时半会也唤不回来啊!此事目前仅仅是两家的家长知道,只要不被外人所知,应该对吴家千金的名誉无损。”
鲁肃心中叹口气,对自己说:好嘛,真是女大不中留,这次孙仁的出走实在是让东吴被动之极。赵兴这么一推口,他还真没有什么话说,毕竟人家又没有把孙仁从吴县绑走,而是孙仁上杆子凑到赵振邦身前的。
鲁肃心中不甘,口中又说:“即便两家有意隐瞒,但纸内终究包不住火,若是一旦为外人所知,只怕对两家的声誉都不好。不如太傅大人早日备下聘礼,让人前往吴州上门提亲,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许多的流言蜚语。”
赵兴点着头,一副是该如此的表情。他问鲁肃:“不知吴主希望晋国以何作为聘礼,才会同意将视若掌上明珠的长女下嫁给吾儿?前些日子,我可是听说兖州曹操和兖州袁术都派人登门提亲,结果被孙文台一一婉拒了。”
鲁肃一副喝醉的表情,打着酒嗝慢慢吞吞地说:“吴主说了,两家儿女结为姻缘乃是美事一桩,若是问太傅大人索要聘礼,就实在有些见外了。”不等赵兴心里说一句“扯淡”,鲁肃的话语却是十分巧妙地打了弯儿,他接着说:“然而世人皆知太傅大人富甲天下,今次又是为长子提亲,就算为了两家的名望,也断然不会吝啬小气,肯定会备下厚重的聘礼,方能展示平西王的气魄和实力!”
鲁肃倒是接着酒劲,提前开始称呼起赵兴为平西王来,只不过他这一番话虽然说的漂亮至极,可是一点吃亏的意思都没有。
赵兴心里有些疑惑,他问自己:鲁肃这家伙被几十个人灌酒,难道到现在还没有喝醉,怎么说了半天话连一丝破绽都寻不见?到是自己快要被他绕进去了。
赵兴不动声色,一副有些醉眼迷离的表情,然后满不在乎地说:“子敬说的在理,吾即将受封平西王之位,对于长子的婚事自然是极为看重,怎么也要备下一份让天下人都羡慕的聘礼送往江东,如此方可显出赵家的诚意来!子敬但说无妨,看看我那准亲家都需要些什么!”
鲁肃也是大着舌头说道:“既然平西王如此慷慨大度,在下此次便替吴州牧做主了。吴州之地百越丛生,时常反叛作乱,使得吴州境内不得片刻安生。吴主久闻晋国所产轰天雷威力极大,有焚天裂地之威能,时常曾对吾等感慨,若是能的轰天雷之法,则平叛百越易如反掌耳!如今兖州曹操、朝廷和益州似乎也有能工巧匠擅长制作,既然两家便要结为秦晋之好,这次吴州却不用舍近求远,去看曹操和朝廷的脸色,直接向平西王求助便可!”
赵兴听了鲁肃一开口便提出了这么惊人的要求,差点想从椅子里跳出来,不过他转念一想鲁肃最后那几句话,也说得在情在理。如果东吴从晋国得不到火药的制作配方,孙坚势必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不惜一切代价从曹操或者刘备手中换来火药的制作方法。
而且,如果按照曹操和刘备等人腹黑的程度,一旦晋国逼迫的曹操和刘备走投无路时,恐怕不等孙坚去求,这两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说不定为了拉拢孙坚,主动将火药的配方送给孙坚都不一定。如今身处徐州的张辽军团与吴州不过是一条长江的阻挡,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划江对峙的局面。
俗话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赵兴干笑几声,颇为玩味地说:“子敬可真是个好谋士啊,这么扎手的聘礼要求也敢提出来。”
鲁肃似乎没有听懂赵兴话里有话,居然接着又提出了一个让赵兴差点把下巴都掉下来的要求。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一零章 不怕撑着尽管来
鲁肃借醉提出来的条件,差点让赵兴掉了下巴,他说:“鉴于百越之地多蛮夷,圣人王化未至,民众生性愚昧刁顽,需要进行教化引导,所以恳请晋国教授东吴造纸印刷出版之术以及防治疫病瘴气之术”。
赵兴心里想,晋国之所以始终能够占住舆论上风,功绩在于几份独家刊发的报纸,而晋国之所以可以印刷报纸而别的势力却只能干看着,关键就在于晋国始终控制着改良之后的造纸术和钢字活版印刷之术。这玩意看着没有火药的直接杀伤力大,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中,火药只占其一,而造纸术和印刷术却是单列开来,各占其一的。
鲁肃才提了两个条件,便要将四大发明之中的三项成果带回东吴起,这胃口也忒大了些吧?这还没有算上疫病防控的医学知识!
赵兴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没有了笑容,他直勾勾地看着鲁肃,玩味着说道:“今日才发现子敬喝过酒之后,这口才比未喝酒时还要厉害!既然子敬这么直爽,咱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知道孙文台为女儿都备下了什么嫁妆啊?”
鲁肃似乎早就料到赵兴由此一问,一脸恳切地回答:“吴越之地狭小逼仄,比不得晋国富庶,更无北地万里之阔,吴主有心像平西王一般阔绰,奈何力有不逮。是以勉力备了以下的嫁妆,还望平西王勿怪。”
赵兴越发的有兴趣,便说:“但说无妨。”
鲁肃一脸平静地答曰:“其一,只要晋国照拂,东吴以后都将立足江东自保,不与兖州曹操、扬州袁术以及朝廷刘备等人联手对抗晋国;其二,东吴愿意派出一支万人的水师归由太史慈统一调遣,协助晋国扫平三韩!其三,东吴愿意向晋国商人开放吴越之地的矿山,允许晋国商人在吴越开采煤石和铜铁矿。”
赵兴听完鲁肃的话,差点没有将一口茶水给笑喷出来。他这是被鲁肃开出的条件给气笑了。
实际上,鲁肃提出的好处,第一条仅仅是个口头上的互不侵犯协议,一旦形势变化的时候,天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历史上的三国争霸时期,东吴可是没少干背后捅刀子的事情。
鲁肃提出的第二个好处,看着东吴出人又出力地帮着晋国打仗,也算是很有诚意了,但与其说这是所谓的嫁妆中的一份,还不如说这是变相的又增加了一个条件。
也不知东吴是如何察觉出晋国水师的厉害玄妙之处,竟然想以帮助水师打仗的名义派一支部队混到晋国水师之中来偷师学艺。要知道晋国水师可是浓缩了晋国各项最新技术的精华所在,任何一处都有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发明创造包含其中,也是最不能为其他势力所掌握的最高核心机密。
而鲁肃提出的第三个好处,看似人畜无害,而且还向晋国商人敞开了一番采矿的大门,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里面还是有很大的猫腻在里头。东吴距离晋国数千里之遥,中间又隔着好几个势力,如何才能将煤矿和铜铁矿都运回晋国去?就算是从长江入海,然后从东海绕行进入黄河,运回冀州,再从冀州由陆路运回上党,这也是一笔惊人的运费开支。
面对如此巨大的运费成本,再傻的晋国商人也不可能放着冀州的铁矿不用,放着并州足够上百代人开采的煤矿而舍近求远。如果真要去吴州开矿,最省钱省力的办法,自然是就地采矿然后冶炼,这不就等于变相地帮着吴州提高炼钢的技术吗?
赵兴怕鲁肃还会提出更加诡异狡猾的提议来,于是直接打住了鲁肃的话头,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你可以告诉孙文台,晋国的聘礼早已经准备好了,但不一定全都是孙家人喜欢的。没办法,谁让我儿子女儿一大堆,总得为以后考虑考虑,不然非得把我整穷了不可。”
不等鲁肃说话,赵兴接着说道:“晋国可以将火药的制作配方教给吴州,但吴州必须保证今后不可以对晋国士兵使用,同样的晋国也保证部队吴州使用!但作为交换条件,东吴需要给晋国输送几位人才。”
鲁肃只好硬着头皮问:“不知晋国需要哪几人?”
赵兴答曰:“我们也不多要,就你和周公瑾,外加一个顾元叹吧。”
鲁肃一阵头晕目眩,苦笑着说:“平西王说笑了。顾雍乃是东吴能吏,公瑾如今更是大公子伯符的至交好友,在下虽然庸碌无为,却也深受吴主器重,只怕这几人都不成。”
赵兴一副就知道你会拒绝地表情,有些脸色不悦地说:“既然刚才三人不成,那东吴便把张纮、步骘和董袭三人送过来吧!”
鲁肃一听赵兴这话,心里又是一阵抽抽。这几人之中,张纮和张昭乃是东吴有名的“二张”,如今正是当用之时,孙坚岂会放人,而步骘的才能不下于顾雍,董袭更是一员难得的猛将。于是鲁肃对着赵兴十分坚决地摇头,明确表示这三人也不行。
赵兴这下火了,有些不坏好意地看着鲁肃说:“那你倒是说说,东吴能够给哪几个人?”
鲁肃头皮一阵发麻,只好捡如今在东吴还是籍籍无名,甚至还是少年的两个胡乱地说了出来:“汝南富陂吕子明(吕蒙)和吴县陆伯言(陆逊)二人年纪虽未满二十,但才华出众,假以时日定能成器。”
赵兴一听鲁肃这话,心里头狂跳不已,但脸上一副被忽悠了的表情,愤愤不平地说:“子敬好算计,竟然拿两个毫不知名的小娃娃来糊弄于我!”
鲁肃一脸惭愧,只好诺诺地说:“还请平西王体谅一下肃的难处。”
“罢了、罢了!有这二人,也聊胜于无,此一条就算达成!”赵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如果鲁肃若是知道赵兴此时心里头早已经乐开了花,只怕要气得拿头撞墙。一下子得了两位大牛人,赵兴的心里头能不乐呵吗?
这次他可是充分吸取了以往要人的教训,看中了的,估计对方愿意放的,他偏偏不提,免得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绕着圈地逼迫对方自己提出来,这样就能彻底掩盖住赵兴的真实意图。反正现在谁也不知道吕蒙就是那个阴死了关羽的猛人,陆逊就是气死了刘备的那位猛人,谁让他们现在一个十九岁,一个十七岁呢!
敲定了火药这一条,赵兴接着说道:“造纸印刷和排版之术,并非掌握在吾私人手里,乃是晋国当地豪族的不传之密,所以我也不好强迫人家把吃饭的本事贡献出来。不过今后吴州需要大量刊印什么书记文字,尽管来找晋国,我会让这这些商家给出最优惠的价格!”
鲁肃一听,赵兴明显是在推诿,可也是丝毫没有办法,于是他把希望放在了自己提出的三件陪嫁上来……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一一章 做人做事留一线
对于鲁肃“好心好意”地提出来的东吴三件嫁妆,赵兴打心眼里没有兴趣,甚至是巴不得孙坚做一回铁公鸡,最好这种“糖衣炮弹”式的嫁妆压根就不要送。
但是赵兴最终的答复还是选择了部分的让步和妥协,而且还得表露出十分感谢,实在不好意思要人家这么多陪嫁的表情来。
这就是谈判的艺术的技巧,咄咄逼人可能把潜在的盟友逼迫到敌对阵营之中取;顾虑重重则有可能助长对方漫天要价的气焰,最终得不偿失。拿捏好火候与尺度,才是谈判的最高境界。
尽管表面上大家装的和和气气、你好我好,但在触及双方根本利益的底线时,那就是寸步不让,甚至不惜撕破脸皮。
赵兴之所以只问东吴象征性地要了两人过来,便将晋国部队的杀手锏武器黑火药的配方给了东吴,其实便是不希望东吴的孙坚跟曹操、袁术等人暗中走的太近。反正火药的秘密现在已经不是晋国一家独享,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在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就算将配方告诉东吴,也不见的对晋国产生多大的威胁。
相反,看似纯粹民用的造纸印刷和排版之术,却被赵兴死死地攥在手中,这次连半点口风都没有松动。只因为能够控制天下舆论的利器,实在比火药还来得重要。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火药充其量能够吓唬人一时,而控制着《晋报》以及天下书籍的出版刊印,便可以牢牢掌握舆论,让老百姓死心塌地顺着你所指引的道路前进。
赵兴也明确告诉鲁肃,只要东吴的孙氏没有捞过界,在长江以南他们想干什么都可以,晋国一时半会没有吞并吴州的想法。至于鲁肃提出吴州愿意援助晋国一万水师的事情,赵兴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目前尚无出兵三韩的计划,但今后如果水师扩建,一定会想到从吴州招揽一部分士兵过来。
赵兴的这个回答有些模棱两可,但也完全符合谈判的游戏规则,也就是不明确拒绝,但也没有明确答应,为今后两军有可能的联合行动,留下了一个回旋的余地。
对于第三项“嫁妆”,也就是允许晋国商人在吴州境内开矿办厂子的提议,赵兴虽然知道不妥,但还是非常开心的答应了下来。赵兴完全可以控制前往晋国的商人使劲挖金矿、铜矿以及不涉及钢铁冶炼的项目。吴州想从晋国这里学到高炉炼铁以及锻钢之法,只怕是打错了算盘。
最终,赵兴和鲁肃二人以一场醉酒作为掩护,既没有撕破面皮闹个脸红耳赤,也基本上相互得到了想要的回报。
对于吴州而言,既然赵兴同意了将黑火药的配方交给自己,那就证明赵兴到目前还没有将吴州作为主要敌对势力的想法。当然也是仅此而已,并不能证明今后赵兴会不会对吴州产生敌意,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者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尽管要付出两位有潜力的人才作为交换代价,但以赵兴从来都不肯吃亏的性格来看,孙坚最终也是会答应下来。鲁肃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同意用步骘和董袭两位已经有名的文武之士作为交换条件,没想到自己稍微顶过头了一点,赵兴竟然最终放过了二人。跟步骘和董袭二人相比,陆逊现在不过是混在孙权府上的一个书记官,那吕蒙更是连三流的将领也算不上。
鲁肃心中暗想,幸好没有一时冲动之下说出陆绩和丁奉来,不然可就有些不划算了。这次以陆逊和吕蒙二人便可以糊弄了赵兴,当真也算是侥幸的很。
至于赵兴扯个幌子拒绝吴州关于造纸印刷之术,也在鲁肃的预料之中。赵兴如果连造纸印刷之术背后所代表的重大政治意义都看不出来,也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虽然没有直接得到造纸印刷之术,但至少今后吴州的文化教育因为有了晋国的顶力支持,就会节省下很大一笔开销,而且还能从晋国获得许多有用地书籍,这也算是重要的收获。
吴州准备的三份“嫁妆”,赵兴也是开开心心地照单全收了,虽然没有当即表示接受一万吴州水师的援助,但好歹也为今后的两军联合行动留下了后门。无论赵兴有没有看出孙坚的小算盘,但两种联合作战总好过两军之间对战,这样的联合政治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军事意义。
那么赵兴对于东吴真的就没有什么想法?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注定了赵兴统一全国各地的最后一站才能抵达江东地区,而与东吴隔江而望的过程至少还会持续八到十年年。
如果运筹的恰当,适当地控制东吴扩张的速度,将其限制在吴越之地,等到赵兴平定了益州和荆州,逼迫刘辨禅让之后,赵兴麾下的百万大军就会陈兵长江上游和北岸,很有可能一场大战甚至是不用打仗,便可以收服江东之地。
既然可以不死人或者少死人,赵兴何必非要逼着孙坚跟其他势力联合起来跟自己作对呢?给孙坚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专心对付吴州境内的百越之族,将主要精力用于经营和发展吴州南部和交州北部的地区,既可以充分发挥东吴众多的文官士人的才能,到时候又可以获得一块人口密集、繁荣昌盛的地盘,岂不是一举两得?
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赵兴这种做人做事都喜欢留一线的做法,并非优柔寡断和拖泥带水的体现,而是真正的政治智慧。
当年晋国保卫战结束之后,赵兴完全有能力趁着各州势力退兵之际,派出一支大军直逼洛阳,做出历史上董卓当年曾经干过的事情,甚至为了发泄不满一把火将洛阳地区烧成白地,直接灭了刘姓皇室。
但是赵兴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与朝廷达成了谅解,此后还心甘情愿地替大汉镇守北疆,将主要精力用于防抗瘟疫、剿灭鲜卑,后来又打着朝廷的旗号帮助朝廷剿灭张纯张举、收拾董卓。
因为大汉皇室始终存在,而赵兴又不主动跳出来造反,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像袁绍、曹操、袁术、刘焉、司马氏等野心家们,始终都不敢名目张胆地脱离大汉的统治。就算朝廷时不时地还会对晋国发动攻伐,但激烈程度再也无法与并州大战相提并论,晋国与朝廷之间也是打打停停,没有搞到鱼死网破的地步。
大汉皇室到现在还没有打算从洛阳迁都到襄阳,充分证明了赵兴温水煮青蛙的策略十分有效。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赵兴直接灭了汉室,不仅会落下一个历史上董卓火烧洛阳那样的罪名,失去大量的民心,而且会立即造就一大批军阀势力,到时候没有个一二十年的折腾,只怕都统一不了。
最为关键的是,到现在赵兴与许多对手都打过仗,好几个势力甚至都已经飞灰湮灭,但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越过越红火了!也就是说,赵兴发动的战争,始终控制着破坏性和杀伤力,没有伤及大汉帝国的根本和元气。
就连袁术这种原本只会造反,不懂治理内政的家伙,因为始终被赵兴震慑着,他都不得不重用诸葛玄、诸葛瑾这样的良谋来治理内政,否则扬州的老百姓都被他的苛捐杂税、穷徭重负折腾死了、吓唬跑了,哪里还有兵源和财富来保证他的安全?




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第七一二章 摆个场面为收礼
八月初八,无论是从时节还是从天象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平西王赵国昌受封的日子。
早在一个月前,各地便开始有小道消息散布,说朝廷因为无力收服西域长史府,加之又冤枉和错怪了为国为民的赵太傅,所以准备给赵太傅封这么一个有名无实的“平西王”,然后趁机把他调离晋国“发配”西域,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借助太傅大人的手,打下偌大的疆土来。
小道消息总是有水分的,但并非总是谣言。特别是这次关于平西王受封之事,尽管洛阳方面遮遮掩掩地不愿让太多人知道,但在黄河以北却成了家家户户津津乐道的事情,而且多少都透着对赵兴的理解与支持。
你道黄河以北的百姓为何如此关注此事,只因为太傅大人的名头实在过于响亮,已经盖过了当今的天家;可知妇孺儿童人人嘴里念叨“平西王”是为了什么?只因为大家担忧昔日的太傅大人离开了晋国,从此便没有人再疼惜回护普通百姓。
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嘴巴长在向来都敢说敢做的晋人身上,总不好拿那卧虎城内仲景医道院新出的狗皮风湿膏给糊上。所以,在人们的猜测议论声中,卧虎城终于迎来了重要的一天。
八月八日,在令人期待同时也令人意外的情况下道来。
赵兴受封的并非是在早先百姓传出来的摘星阁上,而是在卧虎忠烈园的大广场上;为赵兴主持加封仪式的人也并非早先传出来的当朝司徒大人黄琬,而是前任司徒、当今晋国相王允;受邀前去参加观礼的不仅有军中将领、晋国官吏,还有代表着晋国各界团地的普通百姓,甚至连四夫人张俭倡导建立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基金会都有人前来观礼。
除了晋国内部有许多代表参加了这个仪式以外,凉国、焉耆国、东胜国、夫余国、幽州、冀州、青州、徐州等地也派来了重量级的人物,代表本国或者州郡向平西王祝贺。
晋国各界百姓共同送给赵兴的贺礼,便是由老农赵大胆亲自递到赵兴手中的那面绣着“平西王趙”四个字的大旗。此旗由猩红的锦缎为底,上面以银线绣着大书家蔡邕的笔迹,四面边角则由金线锁边,实际上是一模一样的两面旗正反贴在一起缝合而成。当风刮过时,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平西王趙”那四个遒劲有力的打字。
当然了,在大字的下方和两边,还密密麻麻地绣着晋国各界团体的名称,比如护国军下十几个军的番号、卧虎农科院、太行书院、卧虎医道院、农兵商金行、《晋报》……等等,完全囊括了晋国目前所有的行业和机构。
这面花费了许多人近半个月心血的大旗,里里外外只透露出一个意思,那就是晋国上下今后还是以平西王的目光为方向,以平西王的号召为动力,以平西王的思想为指引。
对于赵兴而言,有此大旗足矣,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贺礼或者赠品。整个晋国实际上还是他的,他又何必将钱财从自己左边口袋掏出来放进右边口袋呢?这不是当着各路使者炫富打人家脸嘛。
1...216217218219220...3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