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大家都是同阶,你可管不了咱。“
一时间,三人争执不下,忽听前面传来一阵喧哗。三人寻声望去,却见刘备的马停在前面,好像与陈到及几个护卫争执着什么,但三人与其离得太远却听不太真切。眼见皇帝发威,三人不敢耽搁,忙拍马奔过去。
远远就听刘备泣道:
”联怎么能留下三军将士死守?自己却逃跑?联说过要带他们回去的!“
带着哭腔却又透着皇家威严:
”放开联!联要回去!“
三人相视一眼,都意识到眼前的事情远比谁来断后更为棘手。
”叔父!此时万不能意气用事啊!“关兴急道。
刘备见两个侄儿俱在,更是悲从中来,登时泪如雨下:
”孩子们啊!你们父仇尚未得报,联有愧于你们父亲!有愧于你们啊!“
关兴、张苞闻言亦不由落出泪来,但二人强忍着心中悲切,关兴道:
”叔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咱们西川的精锐啊!只要咱们还活着,就不愁没有大仇得报之日啊!“
张苞也附和道:
”叔父,您是三军之魂,万要保重龙体才是啊!“
傅彤也跟着劝:
”陛下,龙体要紧,不如由陈到及二位将军护送你先行回一步,末将带着部队随后便至。“
刘备闻言登时怒起:
”联岂能放弃联的子民独自苟活?日后,我刘备有何颜面面对西川父老?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
关兴急道:
”叔父,此时陆逊被涿乡将士们困住,但他们被敌人抄了后路,拖不了多久。叔父在这里多待上一刻便有一刻的危险,不如咱们先回西川,再从长计议!“
刘备双目猩红骂道:
”侄儿啊!你也要叔父背上这背信弃义的骂名不成?叔父平生以仁义为本,未曾辱没了这二字,今日为了苟延残喘却要......“
刘备话还未说完,一骑飞马急报:
”陛下!不好了!后面已经看到东吴军的旗号了!用不了半个时辰,敌人便会追上咱们。“
众将闻报无不头皮发麻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此等危局之中,反倒是刘备最为镇定:
”此地据龙盖山不远,咱们借此山势,先守上一阵,待士气恢复,再徐图而退。“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一章 退守龙盖山
三国时代龙盖山与笔架山两山相汇,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马鞍山,两山之间亦有长江之水流过,山峰高耸,时有云雾环绕。山中枝繁叶茂,巨石嶙峋,石缝中亦有草木生长,山势险峻,地形复杂,有不少小径汇聚。
却说一干蜀将不敢耽误,眼下士气已经降到冰点,根本无力与东吴军一战,众将自然都知道形势的危急。借着迷茫的夜色,隐隐能听到身后轰隆的马蹄声,蜀军更是心中忡忡,不自觉地加快了行军的步伐。
到得龙盖山脚下时,已经隐约能看到东吴军星星点点的火把正急速地向山下靠近。
关兴惊叹道:
“东吴军来的好快!”
刘备此时已离鞍下马,冷冷地看了山下的火光道:
“他们是要置联于死地!怎么会慢了?”
知道还有一场硬战,刘备下令全军上山,准备迎敌。
这一带山路险峻崎岖,原本适于奔袭做战的骑兵此时反倒成了累赘,而行军缓慢的步兵反而在这里轻便了许多,攀石翻岭毫不费力。却苦了骑兵,战马嘶鸣不已,强拉着缰绳,马却嗷嗷直叫地不住向后倒退。
眼看追兵将至,刘备暗思此次撤退仓促,军中粮草极缺,一旦陷入苦战,也许这些战马就是自己最后的裹腹之物。思及此处,刘备不惜让步兵费力将战马抬上山,好歹山路虽然险峻,但总算是让战马顺利登上了山头。
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折腾,蜀军身心俱疲,但刘备知道此时还不是歇息的时候,他相信东吴军很快就要开始攻山了。赶紧安排士兵搬石伐木,修建防御攻势,准备迎战。
安排好一切,刘备亲自登上山头,借着月色向山下瞭望。好在夏季的月光十分皎洁,天气也出奇的好,刘备极尽目力,却也能看清山下东吴军的情况。
只见远处东吴军大批大批地正向山下开来,轻骑兵最选抵达山脚下,却并没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前。刘备认为,这些轻骑一定是去封锁自己的归路了。紧接着是东吴的步兵团、弓弩手等各个兵种,陆续抵达山下。各色旗帜,迎风飘扬,依稀能看到上面绣着的字,几乎集合了东吴所有参与夷陵之战的上将。远处尘土滚滚,马声啸啸,甲胄铿锵,一直延续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马,这些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刘备如是想。
东吴主将陆逊此时已经抵达山下,各部人马正按照自己部署陆续抵达战略位置。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山上的蜀军全歼。经过结连胜仗,自己已经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但龙盖山实在是太大了。西北面紧临长江,东北则是长江的支流,虽然水并不深,却也极大限制了自己的进攻,而其余两面则是险峻的山道。
要想彻底封锁龙盖山,战线太广,需要极大兵力,而如果那样部署,东吴则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境,蜀军从任何一方突围都有可能成功突围。不过,陆逊暂时还不担心,因为他围山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举擒拿刘备,而是要打击蜀军的士气。毕竟陆逊并不确认刘备是否跟随主力藏在山上。所以,他令轻骑沿途追袭。如果刘备不在山上,那么攻山应该会轻松很多;如果刘备在山上,那么蜀军的反抗将会相当凶残。
陆逊陈兵山脚下,积极部署,却并没有急于攻山。前方的轻骑广洒斥候,已经探实,山上的队伍应该就是蜀军的主力了。
目前,蜀军的战斗力,除了盘踞在龙盖山的主力军外,就只有黄权的江北大营,以及陈式的三千水军了。而江北大营的黄权此时由络统牵制,士气低落;陈式的水军则由朱然对付。事实上,自荆州战败后,蜀国的水军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现在的水军不过是临时征用益州及沿途的民船,要与横扫天下水军的东吴水军相抗是绝不可能的。
这一夜,陆逊都没有向龙盖山发动总攻,而是在次日凌晨派了使者去山上说降。毕竟,敌人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做困兽之斗,只怕还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若能兵不血刃的降服蜀军主力自然是再好不过。
说降的使者是佛祖驾下有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弟子赵咨,当赵咨拿着诏降书走上山时,也不由得累得气喘吁吁。但看到山上处处可见的战马,他实在惊叹,蜀军是怎么把战马都弄上山的?而他这一路行来,深深感到蜀军士气低落,随意坐卧,看到自己走上山来,丝毫没有反应,只是茫然地看了看自己罢了,更让赵咨多了一份信心。
听说东吴说客上山劝降,刘备还是先躲了起来,而是由帐下王甫亲自接待。
赵咨并没有看到蜀国君主刘备,而山上也并没有什么军帐,令赵咨实在怀疑刘备是否真在山上。王甫亲自接待了赵咨,将其引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树下,树下几个青石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毫无违和。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影破碎地洒在地上,丝毫感觉不到此刻正处于战争中。
王甫略表歉意的道:
“地方粗陋,还望先生海涵。”
说罢打了手势示意赵咨坐在对面的一块青石上。
赵咨微微一笑:
“不必麻烦了,如果在下没记错的话,阁下是荆州议曹从事王甫王先生吧?”
王甫点了点头道:
“荆州已经易主,先生就再别提什么荆州议曹从事了。”
赵咨微微一笑,露出了一副大尾巴狼的神态:
“若是先生肯屈身仕吴,荆州之事仍由先生主持。”
王甫哈哈大笑:
“忠臣不侍二主!王甫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却也不想落下什么不忠不义的骂名。”
赵咨摇了摇头:
“王兄此言差矣!忠,不过是蒙蔽心性的污尘罢了,世间所谓的忠,不过是对世间虚无的执念。先生此念虽好,只是选错了对象。”
王甫听完赵咨这一番禅意浓浓的论调,不由正视赵咨:
“都说东吴佛门高人不少,今日一见,果是名不虚传,只是王甫与阁下,道不同。”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二章 宝马妨主
赵咨见王甫如此直白的回绝自己,不由收回目光放眼环顾晨雾茫茫的青山绿林,良久方回过头直视王甫:
“先生一人之命,生死只在自己,不过是一架枯骨。只是,此刻你唇舌之间关乎的可是西蜀数万将士的性命!莫非,先生就真的不在乎吗?”
王甫心道:陛下在侧,岂能受你蛊惑?面上却道:
“不必说了!我西蜀将士上下齐心,今日纵是血染龙盖山,王某亦死而无撼。”
赵咨见王甫心意已决,知道再劝无益,只好长叹一声:
“既如此,某便不再空费唇舌,望先生细思!”
赵咨虽这般说,但在下山的路上,却一直在劝王甫,只是王甫心如磐石,任你舌吞莲花,他却是古井碧波丝毫不为所动。
正说话间,忽听得山涧出传来一声嘶鸣,登时将二人的目光吸引过去:但见一匹白马神俊非常,这一声长啸,气灌山林,两名士兵竟都抓拿不住,险些被其拉倒,幸好又冲上来两名蜀兵这才制住这匹神骏。此马神采飞扬,一见便知是当世名马,只是眼角似有泪槽,颇通人像。
赵咨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一眼便知此马来历:听说刘备有名马的卢,神骏非常。相传此马妨主,庞统便因此而绝命,但刘备在荆州犯险,却全赖此马马跃檀溪方保其不死。看此马如此不凡,想来当是的卢。既然的卢在此,刘备当也在此。赵咨心中暗道:的卢啊的卢!你果是妨主!
王甫看到的卢,心中暗暗叫糟,忙叫住赵咨。赵咨收回目光,但见其神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赵咨却又回过目光赞了一句:
“好一匹神驹啊!可惜!可惜!”
王甫听到赵咨口称神驹,心中登时为之一紧。刘备的的卢名声极大,当世名马排行榜仅次于吕布的赤兔。赵咨既是东吴名仕,自当见多识广,莫不是被他看破了?若真是如此,那也只能将他击杀于此了,否则,我主性命危矣!虽然王甫不愿招惹佛门,但若与帝君有关,自己责无旁贷,纵死亦往矣。此念既定,王甫不动声色道:
“敢问先生,怎的做此感慨?”
赵咨收回目光望了望王甫,微微一笑,但见王甫眸子跳动,浓浓的杀机好似暴风雪般在眼中卷动。赵咨不由得背脊发寒,始知自己处境的危险,暗叫大意,当即强作镇定,不动声色道:
“虽是好马,只是不久便要葬身于此了,岂不可惜?”
说罢,与王甫相视一眼。见王甫紧盯着自己的瞳仁,好似想从那里看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当即双手合十眼中一片清明:
“今日一别,杀场之上难免会有一场厮杀,贫僧劝先生慎思。只要先生肯降,东吴的大门永远会为你敞开的。”
不知何时,王甫的杀机已褪回复了平静:
“多谢先生指点,只是王甫心意已决,就此别过吧。”
赵咨轻叹了声,摇了摇头,挥开大袖,哈哈大笑向山下走去,渐行渐远,渐渐的只剩下了一个黑点。
刘备此时已在护卫的护持下从林深处走了出来,与王甫并肩而立,望着赵咨逝去的方向叹道:
“看来,终是少不得一场大战啊。”
王甫听到声音忙回过身深深一躬:
“兵者,国之利器!陛下每年花费数百万军资供养雄兵,为的便是此时为国尽忠!”
刘备叹道:
“都是鲜活的生命啊!一将功成万古枯!联常常扪心自问,这次伐吴难道真的错了吗?”
刘备缓缓闭上双目,似是在思索什么,却不再开口了。
王甫正要在再刘备,刘备已经睁开眼睛,方才的负面情绪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满脸的坚毅:
“此地不宜久留!你去看看张苞他们有没有找到什么出路,咱们当早作打算。”
王甫闻言领命而去,方走了两步,不由回过头又看了看刘备的背影。但见那孤单的背影在清风中更显潇涩,是那样的弱小,王甫缓缓转身去了。
“都督,刘备必在山上无疑!”
赵咨落座后肯定道。
陆逊奇道:
“何出此言?”
“咨虽未见到刘备本人,却见到了刘备的跨下良驹。早闻刘备有宝马的卢,曾马跃檀溪救他一命,今日此驹神骏非常,天下难寻,当是此驹无疑。”
此话登时激起千层浪,众将议论纷纷,陆逊更奇:
“听说昔年庞统殒于落凤坡骑的便是此马,想来当是与庞统一同应命,难道所传有误?”
赵咨不由道:
“此马非比寻常,当年虽中了几箭,但想此等良驹岂是那般容易被击杀的?”
陆逊见赵咨如此断定,当下不疑,面上亦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既如此,大事定矣!”
当下吩咐道:
“宋谦!徐盛!”
宋谦、徐盛出列齐声道:
“末将在!”
陆逊吩附二将如此如此。
二将听罢,面露难色道:
“只是逆水行舟,只怕会有所延误。”
陆逊仰视龙盖山气吞万里之势,长叹一声道:
“今夜若无法形成合围,刘备终有机会脱身。”
陆逊虽没直言,但言下之意十分明白,若是无法形成合围走了刘备,便是徐盛、宋谦二人之过。二将相视一眼,不敢延误,忙领命退了下去。
陆逊又将孙桓唤来,依计吩附,孙桓不禁奇道:
“难道都督觉得刘备肋上生翅不成?”
陆逊微微一笑:
“自然不是,只是此等良机百年难遇!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安东将军只管依计而去,若擒得刘备,自也有你一份功劳。”
孙桓心中老大不乐意,大军封山,密不透风,刘备可谓插翅难飞。这个时候,陆逊却把自己派到百里之外,岂不是将到手的功劳拱手让与他人,岂能痛快?
孙桓面露难色地看了看陆逊,那脸上明明写着一百个不愿意,陆逊却笑眯眯地拍了拍自己的肩头道:
“安东将军,你固守夷道数月另蜀军止步不前,已是功不可没!方才攻打涿乡又立头功,以你这等年纪,有此等功绩,在青年一代已属翘楚,前途不可限量啊!”
孙桓听了这话,心里大为舒坦,虽心中还是有些不愿,但思及陆逊算无遗策,终是妥协道:
“都督过誉了!末将去便是了!”
陆逊点了点头:
“放心!相信不会让你等太久,最多三天!”
孙桓点了点头,拜别陆逊领命而去。
陆逊看着孙桓的背影,目光渐渐深沉,当着孙桓的面,他始终没有说出心里的担心:刘备真的会被自己这般轻易生擒?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三章 龙盖山之战
正午时分,陆逊大军对龙盖山发动了总攻。龙盖山山势险峻,山路难行且艰,比之攻打艰城更是难上加难。攻城至少可以采用先进的攻城器械,而攻山所能倚仗的大概只有弓弩了。
最先对龙盖山发起进攻的是周泰部、潘璋部及凌统部,陆逊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泰山压顶之势让蜀军彻底绝望。三军同时从三面进行攻山,东吴军扛着厚重的巨盾徐徐向山头缓步进攻,踏着沉重的步伐,坚稳而有力,仿佛每踏出一步都对山上的蜀军形成极大压力。攻至半山腰,东吴军便有些力竭,而山上蜀军适时的发动了反击。滚石、圆木如雨般砸下,借着山势及本身重量真如铺天盖地一般,巨大的威力砸下来,几乎挨着就伤,砸到就亡,对东吴军形成极大伤害。
东吴军擎着巨盾高高举过头顶护住全身,却仍抵不住蜀军的滚石、圆木,东吴军被连带着盾牌硬生生砸下山去,然后跟身后攻山的东吴军砸成一片,损失甚是惨重。
而蜀军过得也并不轻松,由于时间仓促,蜀军一直在备战,但仍没有取得更多滚木、落石,而由于退得仓促,弓矢更是少得可怜。而东吴军的攻势异常猛烈,所有将士几乎悍不畏死。举着盾牌的东吴兵纷纷从身边滚落山下,被砸得血流成河,而那些东吴兵丝毫没有退意,很快便顶了上来。
蜀军缺少箭矢,而东吴军的装备却甚是完备,而且更多的辎重正从东吴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当东吴军攻到射程之内时,在前方巨盾的掩护下,弓弩手认扣搭弦,箭矢仰飞如雨,一时间蜀军死伤无数。随后,东吴步兵紧紧跟上,以这种稳扎稳打的手法及这种悍不畏死的士气,东吴兵竟然攻上了山头,与蜀军展开了白刃战。
随着距离的不断拉近和守山器械的不断减少,蜀军的地势优势渐渐丧失。很多防御战线已经陷入了防线破裂的边缘,落石早已抛光,甚至连周边防线的木头都已伐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的东吴军一点点攻上山头。
“陛下,形势危及,现在只有末将的白毦兵弓弩齐备,臣乞请与众将共御外敌(陈到的白毦兵随时备战,平日里便负重远超普通士兵,即使仓皇撤退,身上箭弩装备依旧齐备)。”
眼见四面战况惨烈至极,陈到再也看不下去了,又上前请战。
刘备却紧绷着脸注视着不远处的点招,紧咬的嘴唇已经有些微微发紫,拳锋握的有些发白。
陈到又催促道
“陛下!快下令吧!”
刘备咬了咬牙道:
“白毦兵原地休息待命,没朕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
这已经不是陈到第一次请战了,如果真的被东吴军攻上山头,那山头势必成为人间炼狱。
东边的山头已经乒乒乓乓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刚登上山头的东吴兵被蜀军一刀砍倒,喷薄的鲜血如雨点般喷洒在身后的东吴兵山上。而后继者却毫无俱色,挺枪又冲了上去,圆盾紧紧护着上方。
蜀兵的刀劈到圆盾上,东吴军的枪也已经怼了上来,直刺入了蜀兵的小腹,鲜血顺着枪身流下。东吴兵抽回长枪,肠子顺着伤口洒出,那蜀兵盯着对方笑得甚是诡异,猛得飞起身跳下山头,直扑倒那个东吴兵连带着自己滚下山去。
那凄厉的哀号声,自山下远远传到山顶。两军战况之惨烈比之在涿乡更甚,蜀兵损失虽重,但东吴兵损失更重。东吴军士气虽旺,但到底是仰攻,且山路崎岖难行;而蜀军自知撤退无望,反倒视死如归,且有刘备亲自坐阵,无不拼死力。蜀军秉随“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的念头竟把东吴军打得心惊胆颤。
战后,东吴高级将领周泰对龙盖山上的蜀军这样评价:我行军数十载,从未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这不是打仗,这是博命啊!
潘璋则更直接,已经向陆逊请求退兵了:
“都督,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队伍就打残了!蜀军太凶残了,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了,跟疯了一样!”
而凌统已经不再说话,因为他身先士卒冲上山顶,但遭遇的是更凶残的反击。密集的战线,密集的火力,让自己根本无处施展,方攻上山头,长矛大刀各式兵器招呼过来,以自己之能仍是挂了彩,不得不退下战场。现在,他的胳膊上仍缠着厚厚的绷带,表示着战况的激烈。
望着山上跳跃的人群,滚落到山下的尸首,听着山顶上,山石滚动的声响混杂着凄厉不绝的叫声,陆逊的目光也不由抽搐了两下:自己实在是太冲动了!困兽犹斗啊!何况人乎?
经历了近两个时辰的激战,落日已经落到地平线处,霞光映得天边像血一般鲜艳刺眼,而东吴军终于在死伤远过于蜀兵的情况下退下山去。双方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山上四处一片狼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处都是断了的胳膊砍折的腿血肉模糊的尸体,随处可见流淌的肠子和模糊的脑浆。几乎已经看不到龙盖山本来的面目,处处都是狰狞刺眼的鲜血。吴蜀两军的这场激战真好如野兽一般,死相狰狞恐怖,随处可见撕咬着对方脖子、相互紧紧抱在一起滚落山下、长矛穿个对穿的惨烈景象.......
倍于蜀军的东吴军在这场生死较量中终是落了下方,经过接连取胜,战线拉得过长,将心俱疲。而重要的是东吴军已经没有了那种誓死如归的气势,他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并且坚信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他们。
他们已经不想在没有看到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就迎接死亡。而最重要的是蜀军的反抗太凶残了,凶残到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在和一群人在战斗,而是一群泯灭人性的野兽在战斗。
与这样的人战斗,已经远远超过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二十四章 全力突围
蜀国高级将领围坐在刘备身旁,经过这一场激战,很多将领身上都挂了彩,疲惫不堪,仿佛连说话都觉得费力。而东吴军就在山下虎视眈眈,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发起进攻,对于未来,他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而蜀军已经没有过多力气备战了,他们只能将就近的石头、滚木勉强搬到山上,便或躺或卧或靠大口大口地喘气休息。
刘备在众将簇拥下,仍不可抑制地产生了一个悲观的念头:南征北战杀伐半生的自己,难道真的就这样结束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