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却见张飞、赵云俱都起身,那张飞哈哈大笑:
“先生可真会挑时候,汉中方定,他人就到了。”
赵云淡淡一笑:
“三哥莫要说笑,若被军师听到可有你好果子吃。”
他们二人有说有笑,黄忠、魏延、刘封、孟达、王平等人却俱都没有言语,只是望着法正。
法正扫了一眼张飞、赵云,只这一眼,赵云登时没了方才谈笑的雅兴,不由得背脊发寒。
眼下众人俱以法正马首是瞻,只有张飞与自己这般热情。张飞平素猛浪,又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自然没人会对他有什么想法,这也便罢了,但自己可是......想至此处,赵云暗骂自己糊涂,竟犯下如此大错。他正想找个说词,法正已经站起身来,面带微笑道:
“军师既远道而来,我等自当出寨相迎!”
见法正起身,众人这才跟着站了起来。
天明、天亮在寨外晒了半天,寨中却迟迟不见有人出来迎接,不由地有些不耐烦了,不住地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却摇着羽扇,好一副闲情雅致,四下观望,丝毫不受影响,他缓缓收回目光,向寨中看去。不远处,法正在众将簇拥下朝自己这边走来,诸葛亮目光落处,正与法正四目相对,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感觉法正的目光带着不善,不由微微一笑。
法正也是微微一笑,算是还礼。
法正的身后有一众文武,好不气派;而诸葛亮这边则显得有几分冷清,身后只跟着天明、天亮两个道童。这阵容气势,就仿如当下的形势,可见,已经严峻至极。原本以自己马首是瞻的众将,此时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正想间,法正一干众人已经来到诸葛亮跟前,张飞五马长枪嘿嘿大道:
“先生来的正是时候,明日大哥大宴三军,先生正好吃酒。”
诸葛亮微微一笑,算是表示赞同。
其他人却都没言语,就连一向对自己唯命是从的赵云也只是跟自己点了点头,却连句话都没说,整个场面颇有些冷清,连一向猛浪的张飞都不免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正想回头看看却见法正深深一躬:
“军师远来,未曾远迎,万请恕罪。”
其他众将这才跟着法正深施一礼。
诸葛亮点了点头,心中五味杂陈,嘴上却道:
“孝直客气了,既是主公大宴三军,还算亮来的及时。”
法正微微一笑:
“军师,咱们进去说吧!”
说话间摆了一个请的手势,诸葛亮忙还了个请字。
法正笑道:
“既如此,同请,同请。”
于是与诸葛亮并肩同行,后面一干众将俱都跟在这两个刘备手下叱咤风云的人物身后。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九章 一山二虎
法正与诸葛亮并肩而行,边走边道:
“军师来得好生匆忙,事先连招呼也没打,正也未作准备,实在失礼!”
诸葛亮当然听的出这话中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
“亮来的匆忙,与孝直无关。”
说罢转口道:
“主公既定汉中,孝直可有什么想法?”
此话一出口,诸葛亮几乎是已经道明了来意。未等法正说话,张飞已先嚷道:
“法先生提议让小皇帝封主公为王!他**!要俺说,曹阿瞒能称魏王,俺大哥就合该称帝!作个王,岂不和曹阿瞒平起平座了?”
说罢,还朝身后众将道:
“你们说对不对?”
法正嘴角一抹轻笑稍纵即逝,却阻住张飞的话头道:
“翼德,休得乱言!”
诸葛亮点了点头,却微微一笑:
“我倒觉得翼德所言甚合情理!”
此话一出口,众将俱都讶然,但面面相视,却都带着一丝藏不住的惊喜,这话显然深合众人之心。法正看了看诸葛亮,缓缓回过头,诸葛亮看不到他的正脸,法正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意。
诸葛亮又续道:
“看来众将之意,与亮不谋而合。明日,我当禀呈主公上奏当今圣上请封为王。”
一旁孟达道:
“军师,法先生已经准备妥当了!”
诸葛亮瞥了一眼孟达,直刺得孟达浑身发寒,他受不得诸葛亮这般犀利的眼神不由住口,场面顿时尴尬起来。
法正似有所察觉,正色道:
“孟达不得无礼!军师既有此决定,我等自应顺应!”
说罢,朝诸葛亮微微一笑,诸葛亮当即也微微一笑,两人笑容中却都带着一种老奸巨滑的意味,在众将眼中看来,简直就是俩大尾巴狼。
当晚,诸葛亮与众人吃了一顿便饭,由于诸葛亮的提议深得人心,而法正又积威已久,宴上显得其乐融融,丝毫没有什么不和谐。
当晚,刘备才从上庸回到寨中,听说诸葛亮已经恭候多时,当即便风尘仆仆赶了过来。
两人一别数月,感慨颇多,几经慨叹这才各自落座,闲谈了两句,刘备唯恐诸葛亮旅途过于辛苦,便匆匆告辞了。
待刘备走了不久,马良便来求见:
“师叔来的好生匆忙,良都未及准备。”
诸葛亮微微一笑:
“若是再晚,只怕不只汉中,连蜀地都是他法正的了。想不到法正在军中竟有如此实力!”
说罢长叹一声:
“我早看出此人非是池中之物,却没想到有这般厉害。”
马良咽了口吐沫:
“师叔今天看到法正了?”
原来,马良随刘备去了上庸,故而今天发生的事他并不清楚。
诸葛亮点了点头:
“我观今日众将多以法正马首是瞻,就连张飞、赵云、黄忠也不敢公然违逆,实在不得不佩服他的本事了。”
这三将与其他众将不同,这可是在刘备入川之前便一直追随刘备的,他们见识过诸葛亮的通天手段,都是跟着诸葛亮南征北战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将士。
马良自是能听出诸葛亮这番话的深意,见诸葛亮眉头紧蹙不由追问道:
“此子能有这番手段,定是大有来历,师叔可曾查过他的底细?”
诸葛亮摇了摇头:
“此子心思深沉,未曾有任何疏漏,我虽几经探查,却查不出个所以,想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言语间却透露着一丝不安,马良忙道:
“不过师叔也不必过于担心,法正现在毕竟没有对师叔做什么,敌我尚不明朗。”
诸葛亮冷笑一声:
“他尚未动手,只怕是时机未到吧。我今日见他,与往时迥然不同,虽然言语客气,但那强自收敛的眼神却透着敌意,只怕汉中一定,他就要对我动手了。”
说罢,不由话锋一转:
“对了,你来时,可看到主公了?”
马良没有跟上诸葛亮的思路,不知他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当下道:
“弟子不曾看到。”
诸葛亮点了点头。
正此时,帐外传来一声异动,马良目中精光一扫,身子已经起了一半:
“谁?”
诸葛亮摆了摆手示意马良坐下:
“进来吧。”
帐门一卷,走进来一位中年将军,但见此人身材高大健硕,长脸,英雄眉,高鼻梁,蓄着胡子,目光坚毅,自有一股让人肃然起敬的气质,这是马良对眼前这个中年人的第一印象。
“诸葛先生。”
他的声音低沉稳健,但从他半躬的身子来看,对诸葛亮甚是尊敬。
诸葛亮点了点头:
“主公睡下了?”
“刚睡下,不知先生叫陈到有何吩附。”
“陈到?”
马良在心底重复了一遍,这个人,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名字更是陌生。马良虽不知道他的来历,但他却有一种感觉,这个人与自己一样,也是一个畜类。
“主公从我这走后又去了哪里?”
“去见了法正。”
听完陈到的话,马良这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看来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比诸葛亮只高不低。诸葛亮没有言语,轻摇羽扇,刚好遮住了他俊逸的脸颊。虽然马良看不到他的脸,但从那欲发凝重的空气中也可以感觉到那张脸肯定不好看。
“陈到,你护在主公身边多久了?”
说这话的时候,诸葛亮的语气无波无澜,甚是平静。
陈到盘算了片刻方道:
“自先生命我护持主公算起,已有二十几个春秋了。”
诸葛亮点了点头:
“二十几个春秋!辛苦了!也是时候让主公知道你的功劳了。”
听了诸葛亮的话,陈到半晌没有说出话来。但从他的神色可以看出,此时陈到的心境丝毫不亚于昔年诸葛亮对自己的救命之恩。
诸葛亮微微一笑:
“怎么?你不愿意?”
陈到这才反应过来,急忙拜道:
“愿意愿意,多谢先生!”
诸葛亮这才点了点头:
“昔年叫你护持主公,虽有些私心,但亮言之有信,这人间功果你也算赚了不少。若非有你,只怕主公早就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诸葛亮看了眼陈到,续道:
“如今,主公身边多有奸侫,正需我等拨乱反正,你要加倍努力才是啊。”
陈到虽不明白诸葛亮话中的奸侫指的是谁,但不敢稍有迟疑,忙道:
“先生放心,某到自当尽力!”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章 上将陈到
诸葛亮话锋一转:
“你前世也曾是操练兵马的上将,今世虽转世为畜类修行,但相信你的兵法未曾忘记吧?”
陈到点了点头:
“承蒙先生指点,陈到虽不能记得全部,却也记得起一二。”
“好!”
诸葛亮长身而起:
“我准备让你练一支队伍专门护卫主公,你可有信心?”
陈到当然深知此要职的重要性,不禁又施一礼:
“谢先生提拔!陈到定竭尽全力!”
诸葛亮这才揉了揉头,自己从成都远道而来,未曾稍有歇息,此时万事皆安排妥当,只觉得倦意袭来,却有些累了:
“既如此,你先回去吧。”
待陈到走后,诸葛亮有些倦意,却没有赶走马良的意思。
马良这才望着陈到的背影若有所思道:
“师叔,这个人是谁啊?”
诸葛亮高深一笑:
“你是不是觉得此人颇有些旁门左道的意味?”
马良忙道:
“弟子不敢!”
诸葛亮收回目光,端起一杯茶轻轻呷了一口,才慢慢道:
“你虽久在仙界,但你常在仙界走动,料想人间的俗事也当知道一些,你可听过武帝年间的李陵?”
马良不由一愣,旋即慨叹:
“弟子自然听过,说起此人,在仙界也曾轰动一时。李陵曾以五千步卒与八万匈奴死战于浚稽山,且战且退,前有悍兵,外无强援,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诈降。不想,武帝误信李陵为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断了其归路,致其彻底与汉断绝关系。后来有人出使匈奴才知道为匈奴练兵的是李绪,而非李陵,只可惜大错已铸,再无人敢说与武帝。但仙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李陵是大巫后人,本是巫人**类拔萃的人物,后归单于实是认祖归宗;也有人说李陵本是无罪,又是大老爷亲传弟子,本当前途无量,只因汉武帝功德无量名垂三界,回火云洞后,只在三皇圣人之下,所有与汉武帝有嫌隙之人皆不能再转世为人,李陵也因大掌教对火云洞的忌惮而转世畜类,毁了道行。”
诸葛亮听完马良的话,微微一笑:
“你怎么看?”
马良惭愧道:
“弟子长居仙宫,不知内情,实不敢妄自惴测。”
诸葛亮点了点头:
“南极师兄果然教导有方!李陵一事本不该说与你听,只恐你会做他想,反误了大事。李陵自然不是大老爷的弟子,不过,确与大老爷有几分渊源,曾得老君仙丹得道。”
马良不禁感叹:
“难怪此子身上竟有道家正宗之气。”
诸葛亮续道:
“不过,正如坊间所传,汉武帝确在人间立下莫大功果,入火云洞后,地位只在三皇圣人之下。说来,汉武帝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占尽,这才有此等机缘成就无上道法。只是,汉武帝成道之后心思越发难以揣测,才有这所嫌隙者皆不再世为人一说。天子无过,李陵一事虽是武帝之过,但又怎么可能承认?而小小地府又哪敢得罪火云洞,只好奉命行事,只可惜了李陵这满身的修为。”
马良不禁感慨:
“汉武帝也真是小气,有些间隙就不能再转世为人。”
诸葛亮撇了马良一眼:
“李陵转世后入了畜牲道化作一只鸟类,只怕也便就此泯灭在茫茫轮回之中了。不过被大老爷看好的人,确是不能小觑,李陵竟能在数百年之间便修成道法,化作人形,却也是了得了。我也是无意中才发现的,这才点化了他,化名陈到于汉末修行功果。只可惜,师叔尚不能尽复其道法。”
说话间,满脸慨叹,马良虽然知道姜子牙转世后资质不俗,但毕竟修行时日不长,要想尽复李陵道法,谈何容易?但他哪里知道,为了区区一个李陵,诸葛亮可是废了不少力气。若不是南极仙翁在鬼谷子转世投胎诸葛亮前曾说起这些事,诸葛亮又哪里能知道李陵的事?
想到卷入乱世后少不得老君帮忙,诸葛亮就是再辛苦也得埋头苦干不是?这才辛辛苦苦从这芸芸众生中寻他出来。不过,说起来若不是李陵入了畜牲道修成道果,诸葛亮还不知道要找到什么时候。
马良这才知道李陵之事的始末,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会对陈到这般客气。心里对自己这个师叔的御人之术登时五体投地,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啊。
本来,诸葛亮找到李陵点开三光,此事便也算了了。不想,这个师叔竟然还把他留在身边为自己做事。保护刘备这般人物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就算是马良,也不敢能保他于万全。
当夜无话,次日清晨,诸葛亮沐浴更衣,待一切准备妥当,方与法正一行人入见刘备。
当日刘备帐下文武俱在,众臣都知道今日诸葛亮欲尊刘备为帝,早早便都到了。虽然在大多数人心中觉得事发仓促,汉中初定便欲称帝实在有些不合适宜,但这个想法既是出自诸葛亮的意思,而法正也并没有反对,众臣也乐得做开国元勋封官晋爵。
毕竟,现在刘备的官衔还是在刘璋邀请下入蜀,刘璋举荐的大司马,主公尚且如此,帐下众将便更不用提了。这也是当时时势所致,毕竟当下诸侯还是承认献帝的君王地位,官爵任免名义上还是要启奏献帝,不过,也只是通知一声献帝走个形式罢了。
其实,就称帝一事来说,诸葛亮心中也觉得有些仓促,但法正已占了先机,自己若再落后于他,只怕自己在刘备阵营的地位便再也保不住了。毕竟,汉中一战诸葛亮身无寸功,所以,诸葛亮也只能出其不意来换取众将的支持。显然,这一步,诸葛亮获得了大多数高级将领的支持。但事出突然,几乎是听到法正要安排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才仓促做的决定,所以,诸葛亮并没有过多的权衡这个问题的利弊。但以诸葛亮在宦海中沉积多年的敏锐直觉,又经过一晚的沉淀,此事已经有了决断。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一章 上请封王
诸葛亮、法正在众臣簇拥下并肩步入中军大帐。
众文武神情肃穆,庄严异常。
刘备本是备好酒宴满脸笑意等着群臣入座,却见众官员面上神情庄重,丝毫没有拿下汉中的喜悦,心念一动:难道兵变了?
刘备正了正身子,敛住笑容,洒眼众人,却见众将都未持兵器,不由宽了宽心。又看了看身边护卫,均未有异色,甚至也如自己这般茫然,这才放下心来,身子一缓,干笑道:
“今日喜得汉中,怎得诸位都这般拘束?难道我刘备让大家感觉到压抑吗?”
说到最后,他自己先笑了起来,不想,众臣面上俱无笑意,好不尴尬。
却见诸葛亮正色道:
“主公,我等今日赴宴,一是为主公喜得汉中,二则是为天下社稷欲拥主公称帝。”
刘备闻言不禁心潮澎湃,一阵狂喜,但玄即便化作虚无,心中亦自狐疑:孔明当初与我隆中对时便曾说过要光复汉室,献帝尚在,怎会突然拥我为帝?何况,一旦我称帝,曹操岂不更师出有名了?他脑中急转,越想越觉得此事不妥,当即面色一变惊道:
“孔明休得胡言,备乃汉室宗亲,大汉皇叔,岂能觊觎皇位?叫**后如何面对世间的悠悠众口?”
诸葛亮不禁身子一躬:
“主公!今曹贼专权,汉帝名存实亡,百姓无主,天下分崩。主公以仁义著于天下,今又抚两川之地,更应以天下为己任,顺应天意,合乎民情,登基为帝,以讨贼逆!”
刘备豁然而起,面带愠色:
“胡闹!备若为帝,岂不是反汉?与那曹贼有何分别?何况,备本是大汉皇叔,讨逆清君侧名正言顺,但若为帝,远在许都的圣上将做何想?”
诸葛亮只觉旁边灼灼目光激射而来,不禁回望去,却见法正已收回了目光。其实,他心中也知此时称帝,弊端多多,更知刘备极在乎世间俗名,万万不会接受称帝的。而他更清楚法正当初的向朝廷请封王位方是合情合理,只不过,在这种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自己不得用此手段笼络人心。至于刘备,诸葛亮自别有手段。
诸葛亮洒眼两侧,见众文武虽心有不服,但俱不言语,知道众臣非是不支持自己,只是他们自知说服不了刘备,当即笑道:
“主公,可还记得昔年隆中草庐之中?”
闻得此言,刘备不由感慨良深,昔年自己无尺寸之地,至今日坐拥两川,实现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其中艰难,可想而知,忆苦思甜,不由更念及当年诸葛亮自己创业艰难。但诸葛亮没有给他过多时间追忆往昔,续道:
“四海有才德者,舍生忘死追随主公,非为天下,皆欲建功立业,扬名千古。主公避嫌守义,就不怕众将士寒心吗?望主公三思!”
诸将群情激动,齐声道:
“望主公三思!”
刘备洒眼众臣,众臣之中只有法正默然无语,却只是不发声,显然此举非是他的主见。
枪打出头鸟,不说远的,就说当年袁术称帝,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落了个贻笑大方,仓皇北顾的下场,往事历历在目,自己怎么可能再重蹈覆辙?刘备几乎敢断言,只要自己称帝,曹操、孙权就可能连手把自己灭个干干净净,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的。但眼下群臣激奋,情绪高涨,若不表态,只怕真的会动摇军心,但此时自己是万万不会称帝的。
刘备虽有意拒绝,奈何诸葛亮言词激烈,自己万万不抵,心中暗骂诸葛亮,但眼神不由飘向法正,显然是要他出声声援自己,但他却不知道法正的难处。
法正当然知道刘备的意思,但他更清楚,眼下谁阻止刘备称帝,那么谁就失去了将心。众将与刘备、法正等人的视角不同,当然没有他们这般审时夺势,多数人只知道眼前利益,唯有那些把握朝局的人才能料棋先机。诸葛亮这步棋不可谓不妙,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将心一击即破。但法正到底是当世属一属二的谋士,正色道:
“主公,今抚两川之地,不可不进!”
刘备闻言面色微沉,众将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却听法正话锋一转:
“但于此时称帝,未免仓促,依正之见,主公可循序渐进,先请封王,再行称帝!”
此话一出口,刘备心中不由暗赞。其实这种想法说来简单,但身处其中,却很难想到,这也就是法正、诸葛亮等人能成为一流谋士的原因了。这样一来,既不得罪众将,却又解了刘备燃眉之急。诸葛亮不由得心中暗恨,因为,本来这是他准备好的台词。虽然在他意料之中,但真发生,还是不由得受其心绪所扰。
却不想刘备迟疑良久方道:
“尔等虽欲尊我为王,但无天子明诏,明不正言不顺。”
诸葛亮唯恐再失先机朗声道:
“主公,今天子被囚于许都,宜从权行之,不可拘泥于常理。”
群臣此时的心境自是由过山车般,忽上忽下,本来以为自己要成为开国元勋了,不想现在连王都快飞了,纷纷发声声援,连连劝谏。
张飞眼见刘备老毛病又犯了,高声喝道:
“异姓之人,皆欲为王,何况哥哥是汉室宗亲,名正言顺!莫说称王,就算称帝,也合情合理?”
刘备怒道:
“竖子!休得胡言!”
眼见刘备脸现怒色,但群臣也清楚,主公素以仁义名著于世,若不逼迫,只怕王位真的便就此罢了,当即毫不畏惧,一个个如斗士般,拍马屁拍的慷慨激昂义正言辞,似乎刘备如古之圣贤、救世主般,如果不称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听的刘备都有些飘飘然,开始怀疑人生了,这才如思春的女儿提亲般羞涩地点了点头,表示依允:
“既欲称王,众卿以为,当以何称位示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