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寒雨潇风
徐庶闻言暗传音道:
“师弟入门晚,不知此人。此人乃我教叛教弟子,当年师父开立水镜山庄,此人上山学道,根骨颇佳,颇得师尊心意。可惜此人不学正道,别有所图,后被师父逐出师门。但此人邪功端的厉害非常,恐怕只有师弟可与之相较,我不如他。”
诸葛亮点了点头,正此时,刘备道:
“二位军师意下如何?”
诸葛亮与徐庶忽然长身而起施礼道:
“全由主公定夺,吾等先行告辞。”
刘备迟疑道:
“这……”
诸葛亮、徐庶不待刘备说完,已双双转身出门了。
刘备唉的叹了一声道:
“请!”
却见吊桥缓缓放下,城门大开,城上兵卒喝道:
“城下的人听着,速速进城!”
蒋干微微一笑,率先步入城内,五人刚进城,便见吊桥缓缓拉起。
蒋干一行五人走在樊城路上,各个挺胸抬首,彬彬有礼,见到樊城百姓皆微微颔首。樊城百姓看在眼里不由得暗叹:果然是大城市来的人,仪表风范皆不同凡响。
蒋干一行人正行间,忽见一队兵士拎着松油经过,见到蒋干一行,神情甚是诡异。
蒋干似有意若无意般撇了一眼,面上不变,心中却不由暗暗留心。樊城乃是大城,人气兴旺,非是部阵的好场所,但其四面环水,难道……蒋干身子不由一震:好狠毒的诸葛亮!看来,要抓紧攻城了,否则纵使拿下樊城,也定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蒋干想及此处,忽然大改散漫儒雅之气,脚步抖然加快,四名弟子一愣,唯恐落下,忙紧跟了几步。刘备兵卒更是一怔,唯恐生变忙跟了上去。蒋干几人虽然看似只是脚步加快了些许,但刘备的士兵只觉得这几人看似行的缓慢可自己偏偏不得不跑步才能跟上,当下甚是奇异。
不多时,便到了刘备府门,刘备的几个引路兵早累得气喘吁吁,但见一白袍小将立在门畔,见到蒋干略一施礼道:
“先生请!”
蒋干抬眼一看,不由暗赞,此人道行不低,确是难得的良将。
早知刘备帐下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绝世猛将,不想还有此等人物,略一示意。
赵云前方引路,不多时,便见到刘备。
呀,蒋干一看此人,只觉得气场极强,不怒自威,却又偏生多了一分敦厚气。
想当年刘备在许都的时候,许多人都曾见过刘备,但那时的刘备,却只有些敦厚之气,绝无此时的王霸之气,果然是老戏骨,竟骗了这许多人。
蒋干忙施礼道:
“皇叔,末将有礼了。”
刘备面沉似水道:
“不知两军阵前,先生此行意欲何为?”
蒋干深施一礼道:
“皇叔请怒某直言,丞相心系两县百姓,不忍两县百姓遭战火屠戮,特令某前来劝降皇叔。”
蒋干话音方落,只觉一股肃杀气腾然而起,登时弥漫全场。蒋干身后四个弟子不由受其气机牵引,均手搭剑上,蒋干轻拂袍间,杀气登时冲散了些许,只听一声暴喝道:
“曹贼想要厮杀,尽管来厮杀,俺兄弟怕他不成?”
蒋干一见说话之人正是张飞,不由淡然一笑道:
“原来是张将军,尝闻关将军提及张将军于百万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一般,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佩服佩服!”
张飞听蒋干这般奉承自己心中大为受用,显些没笑出来,但也知此时形势紧张,紧绷着脸,只是不言。
蒋干说完话向关羽点了点头,关羽一愣,但出于礼貌也点头示意。
张飞见状心有不快,只是瞪着关羽。想来他们兄弟间自是有这一层芥蒂,也正是这一层芥蒂,为后来的大意失荆州留下了伏笔。
刘备却毫不介怀淡然笑道:
“冀德,不得无礼。先生,不知刘备若降是降汉还是降曹?若降汉,备愿降;若降曹,备,宁死不降!”
刘备说话间虽是面带笑意,但语气间却自带一股不可抗拒的坚决。
蒋干微微一笑道:
“丞相为汉朝的丞相,圣上为汉朝的圣上,皇叔觉得是降汉还是降曹?”
刘备闻言不由长笑一声:
“好!也是先生记得自己是食汉家俸禄,现在天下只知有曹丞相,而不知有圣上。试问,天下是姓刘,还是姓曹,是汉还是……只要丞相肯让出权位交于圣上,天下诸侯自然归心,刘备自然愿降!不知丞相肯否?”
蒋干摇了摇头道:
“皇叔此言差矣!非是丞相眷恋相位,实是天下不能没有丞相,四方诸侯并起意图不诡,群雄割据其意昭然若揭,唯丞相拥立圣上替汉室四方讨伐不逆。若丞相退位,天下谁人可治天下之乱?”
刘备冷哼一声道: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欺君罔上,许田围猎不尊礼数,杀董贵人满门,连圣上的腹中胎儿都不敢放过,其行径与那王莽、董卓又有何区别?”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三章 巧退蒋干
刘备与蒋干在殿上辩论,刘备将当今曹操与昔年王莽、董卓相比,蒋干长身而起道:
“有!丞相为的是天下!王莽、董卓之辈为的是自己!若无丞相,天下岂是今日的天下?若无丞相,想那当今的圣上怕是早已饿死在异乡无人问津了,天下更早陷入战乱之中!是丞相,以一人之力,抗起天下重负!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若丞相退位,天下诸侯就真地肯归附汉室了吗?只怕不见得吧?”
刘备冷哼一声道:
“巧言令色,先生真是好辩才!不过,纵使你颠倒黑白口吐莲花,刘备也绝不肯降!公道自在人心!岂是你三言两语便可逆转?我心,天地可荐,苍天可表!刘备身为汉室帝胄,绝不容他人染指江山!”
蒋干闻言不由轻蔑一笑道:
“皇叔,您这小小的樊城,真的阻得住丞相的百万雄师吗?”
刘备闻言面沉似水,也知他说的是正理,但那一旁的张飞闻言暴怒道:
“够胆叫曹贼上来厮杀,看看俺能不能抵得住!”
蒋干冷笑一声道:
“好!好!好!既然刘皇叔不肯为两县百姓着想,那就莫怪丞相为了天下太平踏平你这小小的樊城了。”
正此时,忽听门外有人轻声细语道:
“蒋子冀好大的口气,似是忘了前日火烧新野了!曹操若敢来,却看某如何叫他有去无回。”
蒋干闻言,只觉得一股骇然杀气袭卷而来,遁声望去,只见一个二十七八的男子,飘然而入,但见此人气场,便知此人修为深厚。
正欲再看,忽觉一股骇然气浪压迫下来,当下忙暗运真气抵御,嘴唇张了张,却终究没能说出话来。而他身后的几个弟子却稍好些,但受其气机牵引下,宝剑竟同时出鞘。关羽、张飞见状也自拔出佩剑,那张飞喝道:
“怎么,想要厮杀么?!”
蒋干缓缓抬起手,但抬手间,额间不由已经渗出汗来。四人俱是诧异自己的行为,不由缓缓收起宝剑。却见那青年一手缚于背后,一手轻摇羽扇,甚是轻松写意。
蒋干见他这番模样简直陷入了崩溃状态:此人道行之深已至金仙一境!怎么人间界有这等高人?看来此人确实所言不虚,但若如此,也是无数孽障缠身,怕是其修为再难有所寸进,真不明白这人是为了什么要牵扯进来?
蒋干在压迫下,脑海中闪出无数个念头,却听那人笑道:
“蒋先生意下如何?”
蒋干在其重压下哪说得出话来?但蒋干自不肯服输,生生挤出两个字道:
“佩服!”
那青年又笑道:
“相信蒋先生也知道该如何回复丞相了吧?”
说罢看了看汗若雨下的蒋干,只见此时的蒋干嘴唇发紫,点了点头,而其余四个弟子都自生疑,一向以辩才著称的蒋子冀怎么见了这青年却变得如此惜字如金?
他四人却哪能感觉到此刻蒋干的压力?诸葛亮所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场,压的他根本无暇分神去应对,方才那一抬手间,就已经感觉到呼吸不畅,而刚才答那一句,简直是要了亲命,金仙与这地仙差距何等悬殊?
诸葛亮忽淡笑一句:
“既如此,不送。”
说话间,蒋干只觉得身体一松,但旋即而来的便是无尽的疲惫,只觉得浑身发软,四肢无力,险些没瘫软在地,饶是如此,也比方才好了许多。
蒋干强自打起精神,长身而起道:
“告辞!”
说罢,不敢久留,转身便走,方出殿外,面色苍白,身子不由一晃,险些没跌倒在地,低声道:
“扶我一把!”
两旁弟子见状忙上前一步扶定蒋干,这才缓缓离开。
却说,方才蒋干自诸葛亮一进来,便大为不对头,蒋干不明所已,刘关张却看的清楚。只见诸葛亮负在身后的那个手间揣着一样东西,但诸葛亮将手藏于袖间,却看的不甚真切。三人心中大奇,却也知道此不宜为外人道也,当下也不问。
蒋干方走,诸葛亮也好似虚脱般不由坐在椅上,他虽尽力表现的极为自然,但巨大的疲惫感还是让三人感觉有异,刘备抢上一步道:
“军师……”
张飞也上前一步道:
“师父,那厮方才做了什么手脚?俺这就把他擒来宰了!”
诸葛亮摆了摆手也不纠正张飞的错称,只道:
“不妨。”
此时,徐庶走进来,将手搭在诸葛亮身上,将真气缓缓输入诸葛亮道:
“真有必要如此吗?”
经徐庶调理,诸葛亮大为受用,良久方才淡然笑道:
“若不如此,蒋干回到许都,曹操定然会立刻出兵攻打樊城,樊城势单力孤,实难守住。”
徐庶叹息着摇了摇头。
刘备心中奇怪,但也不好直说,只听得云里雾里。
关羽、张飞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诸葛亮放在背后的手轻轻一抖,却见他手中闪过一个杏黄小旗,随诸葛亮一抖间,已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原来,方才诸葛亮正是用了当年原始天尊所赐的至宝杏黄旗,所以才会发出如此的大的气劲,压的蒋干无还手之力。
想那杏黄旗乃是这三界之中仅次于东皇钟这种开天辟地的防御法宝,连当年孔雀明王孔宣的五色神光都收不走,足可见其悍勇之处。
其实,这杏黄旗乃是当年人皇九头氏以天道定地道时所用的五方旗中的一枝。当年九头氏做五方旗以守四方,这杏黄旗是其中最厉害的一枝小旗,上古诸仙均不能敌。
但此等厉器既有此等威力,反噬之力也自不小,以今时今日地仙一级的诸葛亮使出此旗,可真是大费了周章,也只能发出迫人的仙气。
但要是想真正伤及地仙一级的人物,自己也定然受到重创,而且受创绝不会低于被施法者。好在蒋干知道厉害,不敢力敌杏黄旗,否则只要蒋干全力反击,诸葛亮也绝不可能是这般写意,到时怕是诸葛亮也难自保。
纵使如此,此时的诸葛亮,也是十日之内再难施展通天道法了。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四章 移花接木
眼见诸葛亮表面无事,刘备不由长吸一口气,但想及方才蒋干说的小小樊城如何抵得住曹操的百万雄师时,刘备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小小樊城纵是加上百姓也不抵曹操兵马半数,如何守得住?但听诸葛亮方才的意思,好似有计,当下只得问计诸葛亮与徐庶。
诸葛亮与徐庶对视一眼,暗叹刘备糊涂,还用问?当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诸葛亮轻声咳了一下看向徐庶,论官职徐庶比自己大,诸葛亮请示徐庶也在情理。徐庶一想,唉,这种丢面子的事还得我说啊,当即道:
“为今之计,还应且战且退为上。”
诸葛亮点头道:
“可先弃樊城,一路南下。”
徐庶点头称是。
刘备不想这刚坐稳樊城,连烧了曹操两次,士气正盛,连庆功宴都还没摆,想不到竟还要逃。一时怔怔不语,想及自己在新野安民练兵逗留无数日月,与新野的感情颇深,自己走了,却将战火牵连新野百姓,于心何忍?
诸葛亮与徐庶对视一眼,自然知道刘备对新野的感情。刘备戎马倥偬四处飘零,随过公孙瓒,跟过曹孟德,附过袁本初,但直到今日投至刘景升才算得安稳有了为栖身之地,不想今日又要走,自然不舍。但此时不走,怕是这辈子都要留在这了。
徐庶试探道:
“主公……”
刘备这才恍惚,喃喃道:
“咱们走了,新野百姓该如何是好啊?”
诸葛亮与徐庶对视一眼,徐庶道:
“主公,可令人奔走告之新野百姓,如果愿意跟随主公,便跟随主公一同渡江,您看如何?”
诸葛亮闻言眉头一皱,刘备却闻言大喜道:
“如此甚好!”
当下令手下兵士奔走相告新野乡民,曹操就要大举进攻樊城,愿意留下的自可留下,愿意走的可随刘备渡江。
诸葛亮颓然坐下道:
“既然主公要带新野、樊城两县百姓同行,还应好好算计一番。”
徐庶点头道:
“正是,若依孔明之意,需要几天?”
孔明立起三根手指道:
“必得三天!”
张飞正在帐下五马长枪道:
“俺老张领手下军士挡他三天!”
徐庶、诸葛亮、刘备都不由得摇头一笑,你把兵都打没了,守这三天还有何用?好张飞瞪着圆咕咕的眼睛道:
“怎么?你们不信俺?”
诸葛亮笑道:
“非也非也!三将军,正有妙用非你不可,切不可留在此地。”
张飞闻言大喜,斜眼看看关羽、赵云心中道:非我不可!你!你!都不成!可见还是我最行!关羽微眯了眯眼睛,移开目光;赵云索性闭上眼睛,不去理他。
不说张飞在这洋洋自得,却说刘备道:
“军师,既然如此,却如何是好啊?”
诸葛亮心道:自然不带百姓最好,可这话又不可说,现在也只好用些歪主意了。
徐庶摇了摇头道:
“难啊!难啊!”
却见诸葛亮淡然一笑道:
“莫急,某自有计。”
说罢长身一摆,站了起来道:
“不过,欲成此计,还需元直助我!且随我来。”
徐庶长身而起含首一笑道:
“可是移花接木之计。”
诸葛亮哈哈大笑:
“正是!他们要我出山,岂能便宜了他们?也自当出些力气!”
刘备听徐庶和诸葛亮你一言我一语,谈了几句便要走人,不由得道:
“二位军师,那我等该如何?”
诸葛亮、徐庶回头齐声道:
“跑!”
刘备与众将相互看看,登时会意,赶紧出门组织百姓逃跑。
樊城虽不是一座大城,但加上新野的百姓也有个十数万百姓。曹操名声本就不佳,因受那地府契约要为地藏王征兵,经常杀降,不仅如此还时常屠城,尤其是对徐州的暴行,更是怨声载道,所谓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自然是愈传愈劣,传到新野的曹操简直已经比日本人还日本人了。
更何况还有人不断宣传,樊城、新野附近百姓知道的曹操简直比畜牲还畜牲,**还**。两县民众听闻曹操大兵压境,早吓破了胆,一个个哭天沫泪好似天塌了一般,一片哀呜。正此时刘备旗牌官各街各道高呼:
“曹兵将至,将军有令,愿随者,即日起同将军渡江!”
百姓闻言均是一呼百应:
“我等愿随皇爷渡江!”
“曹贼残暴,我等宁死也追随皇爷!”
一时间各家百姓都回家收拾行李,抛家舍业随刘备渡江,但这十数万百姓,又带着行李,怎么也得三天才能渡得江去啊?一时间,新野乱做一团,百姓扶老携幼,推车牵牛浩浩荡荡奔江边而去。
不表刘备组织百姓逃亡,却说诸葛亮拉过徐庶道:
“元直,你速去水镜山庄叫上诸位师弟去我岳父家布置,曹操手下能人不少,若只你一人,我怕不敌。”
徐庶道:
“那你呢?”
诸葛亮道:
“我先去黄府安排,你且去吧!”
徐庶闻言点头称是,骑上快马飞也是的去了。毕竟两军交战,若施展道法,难免被对方发现,若被对方高手缠住倒极是麻烦。
徐庶方走,诸葛亮先安排军士加紧防范宁可错抓也绝不放过一个曹军探子,樊城附近不走露一点风声。他又找了几百军士在城中布置,并四处散拨谣言。
一切安排妥当,却见诸葛亮身披羽衣回到自己的帐中,令天明天亮守住帐门,取出挂在墙上的木琴。诸葛亮抚在手上触了又触琴弦,不由洒嘴一笑,指尖微动。
片刻,那琴音自起,琴声落处,颇有拂琴问剑,品茗谈玄的诗意,但那声音却极有穿透力,形成道道波圈四散开去,传的极远。诸葛亮一曲未终,忽听有萧声飘飘荡荡似有若无正与琴声相合,那萧声虽是呜呜咽咽,却极有韵味,说不出的眷恋柔情煞是夺人心魄。诸葛亮听来却不由会心一笑,指尖又动琴音响起,似是与那萧声相和。
帐外,天明、天亮对视一眼,不由心道:师父真是好雅兴,外面乱哄哄的天塌了一般,他却仍有闲情弹琴写意,真不知道师父的脑袋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第十五章 携民渡江
却说樊城上下乱作一团,刘备等人正安排两县乡民渡江逃难,隐约间好似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琴音,但他却听不到那萧声。刘备怔了怔,暗道:何人在这时侯尚有此等闲情?
正想间,却听关羽一旁冷嘲热讽道:
“诸葛军师真是好情致啊,此时尚有闲情抚琴。”
张飞听关羽语气中颇有怨言不由道:
“二哥多心了。师父不让俺去抵挡,八成是在自己想招。”
关羽闻言也不理他,拍马来到江边指挥渡江:
“让老人和小孩先过江!”
樊城中,老人小孩也自不少,有不肯舍家的人或走不动的长者看着离乡的人抚老携幼渡江而去无不眼中泛泪,在江边依依不舍。
而那些即将奔走他乡的人们也自感伤,对着自家的破屋烂瓦,哭成一片。
一群老头因为年纪太大实在禁不起折腾,正聚在一起感慨,送自家亲人。忽看到刘备领着人马过来,满眼含泪拉住刘备的手道:
“皇爷啊,您可一定要回来啊!”
说话间自是哭成一片,场面甚是凄凉。
刘备鼻子一酸,抚住老头的手点了点头洒眼乡里道:
“诸位乡亲放心,我刘备……一定会回来的!”
众人又挥手告别,一行人这才来到江边。
那江边早已经乱作一锅粥了,有人争抢着上船,也有人依依不舍与自家亲人作别,哭作一团,刘备不由更是感慨万千,引着一众家小先登上船来。现在徐庶与诸葛亮都不在,刘备心底没谱,心中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军师啊,你怎么还在玩高雅?
想至此处,当下撇见张飞正在帮人拿行李,忙摆手叫来张飞道:
“三弟,叫你师父快点上船,你看这时辰不早了。”
张飞看了看诸葛亮樊城,点了点头道:
“大哥放心,俺这就让俺师父上船。”
说罢,颠颠奔樊城跑去。这一路走的好不艰辛,百姓拥塞路上,张三爷好容易才挤进城来,忙奔诸葛亮的别院奔去。
却说他这一路行来,见有无数兵士正往各家布置松油之物不禁大奇,拉住两名兵士道:
“你们要干什么?”
那兵士认得张飞,答道:
“回三将军,军师叫咱们这么做的,说要布下大阵再烧一场曹操。”
张飞闻言道:
“**,樊城城里还有百姓呢,师父莫非疯了不成?”
想毕也顾不得这许多,急匆匆来到诸葛亮别院,却见天明、天亮正守在门畔,只听得别院内外琴音凫凫甚是醉人。
两道童正自着急,见张飞来了,心下大喜,连连朝张飞使眼色。张飞会意,大大咧咧来到诸葛亮门前,正了正衣冠,立在门口道:
“师……”
想想不对,又改口道:
“先生,弟子来了!”
他长相鲁莽,在诸葛亮面前却偏生要装出一副儒生模样,惹得天明、天亮不住掩嘴发笑。
那张飞却全然不顾,说罢也不等诸葛亮应声便推门走了进去,却见诸葛亮正一脸笑意抚琴,张飞一把抢过去道:
“哎呀!先生,这都什么时候了?您再不走可就来不急了!”
说罢便要夺琴,诸葛亮正自抚琴,也不见他怎么动,手正打在张飞手背上,好似钢鞭抽了一下,痛的张飞急缩了回去,捂着手哎哟叫个不停。
诸葛亮冷冷道:
“不去带人渡江,来此做甚?”
说话间已止了琴音,张飞边揉手边道:
“大哥叫先生先渡江,这才叫弟子来寻先生。”
诸葛亮点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