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超级强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牧场星辰





重生之超级强国 316章 月下巡狩
赵无极从系统中出来,走出房间,看着头上的圆月,以及院落中满地的月华,轻轻将门掩上。这个夜晚,他睡不着。难得中断一次的修炼与学习,就中断一次吧。即便是一台机器,都有意外,何况是人生呢。
将房东欧阳福两老夫妇的鼾声甩在身后,沿着长满绿se植物的小径,赵无极向凤山场镇的后山方向慢慢走去。
赵无极决定欣赏一下凤山的夜景。
来凤山快一年了,虽然他的灵识能覆盖整个场镇,但他似乎就没好好地与凤山的一草一木亲近过,要么是疯狂地修炼和学习,要么一心一夜地处理事务,即便有了三个女朋友,大多数时间也是自己一个人独孤地过。
月华如水,无风,大地静默无声。初夏是植物最好的季节,它们已经回复到了茂盛的模样,影影绰绰地散布在赵无极身前身后的坡上。
凤山场镇,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坡地的台地上,这块台地,也不是很平顺,亦有一定坡度。不过,整体面积相当大,大约有3000亩那么宽,相当于2平方公里。
这块坡地的宽度,大约在3-800米宽,长度在4公里左右,如果让赵无极来选择,他不会把场镇建在现在这个位置,应该选择到凤山下面向卢江方向两公里外的一片河滩地上。场镇所在之地,完全可以将之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果园。
只是,华夏的农村向来缺乏规划,新华夏向来又盲目自信,所有人都被“地大物博”四个字给骗了,到了21世纪,人均数字深入人心。才发现我们是多么的可怜。
譬如场镇所在地这个凤山村。只四个村民小组。就几乎把所有的适宜耕种的地都修了房子,而剩下的恰恰是坡地。西方一些国家,似乎比我们这种农业为根的国家更为珍惜土地,很少发生这种住房占良田的事实。
凤山具有发展农家旅游的条件。但并不是凤山场镇,而是在其他一些村庄,譬如斑竹河两岸沿河村庄,那里树木高大。竹林葱笼,山清水秀,chun天的花,夏秋的果,粼粼的水,或者游山玩水,或者河边垂钓,饿了吃一顿纯天然的农家饭菜。体力好的,还可到五棵松、大碑石以及龙王潭村去欣赏原始森林的风光。
而凤山场镇的植物虽然也比较茂盛,但品种却比较杂乱。并不具特别的欣赏价值。赵无极估计,怕是早年建设场镇时。将树木都给砍光了,现有的树木,多是后来栽下的。
爬上后山的赵无极,已经可以看到月se下的斑竹河,以及附近的两三个村庄。赵无极现在的目力非常恐怖,透过月光,竟然完全可以看清三里外费家大院门上贴的年画。
当然,这是个比喻,在后山顶上,虽然能看那么远,但却看不到费家大院的。
静静地感受着月光柔柔的凉意,远景近影尽收眼底,赵无极脑海里突然想起唐朝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句子。
天涯共此时,不知天之涯的月se是个什么样子?
想到这里,赵无极心意萌动,当即把“银鹰一号”招到身边,然后纵身一跃,就从原地消失。
“平原方向,相对高对800米,巡航速度800公里……”
能随时发出这样指令的人,不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人,但赵无极却是。隐形战斗飞梭,在高速飞行时,不但没有马达的轰鸣,甚至连与空气摩擦都不会发出声音,这是140年以后的科技杰作,此时的赵无极自然还没对其进行研究。
不研究,但却可以享受。最奇特的是,赵无极竟然能用积分来换取燃料和弹药,想起来还真是科幻。但赵无极却明白,这个,与空间科学有关,当地球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武器时,那些所谓的宗教纷争、种族duli的事,才会真正的销声匿迹。
从卢江到平原,刚开始一段路属于丘陵或浅丘,但过了梓州后,就差不多是完全是平原了。沃野千里,虽然有些夸张,但平原市正在西南平原的正中间,这块平原不是很大,但也有6000平方公里。
从高空看平原,如果在白天,可看xing更强一些,因为阳光之下,大地se彩缤纷;但月se之下,却是一片灰扑扑的模样,并没有什么观赏xing。
不过,赵无极却很喜欢这种感觉,或许,这正是生活的另一种解释,一种更本质的解读。譬如,让每一个年老之人来面对死亡,可能就是这样一种灰扑扑的心情,而这正是生命归终的归宿。
“时速100公里,高度200米,绕城飞行,看看城市夜景!”800公里的巡航速度,仅仅10分钟,赵无极就看到了前方扑面而来的建筑群落。
这个年代的平原,其实是非常落后的,楼最高不过九层,惟有一条机场大道是双向四车道,路两旁的云杉排列齐整,蔚为壮观。至于其他地方的道路,快车道、慢车道都还混杂在一起。
看过香城港的现代化后,此时来看平原,让赵无极徒境一些烦恼,“继续向西,去高原!速度800,相对高度1200……”
刚离开平原百多公里,大地就开始汹涌起来!
是的,“汹涌”两个字是最形象的概括。这些相对高度达数千米的山脉,有如大地突然涌出的中蹈天巨浪,一浪高过一浪地向赵无极迎面扑来!
而且,那蹈天巨浪的速度是每小时800公里!
壮观啊!
哪怕赵无极已经称得上宗师,此时,脑子里也只有念叨出这三个字!
“相对高度2000,速度2000!”赵无极看到迎面而来的山脉,突然想去传说中的城市和山峰看看。或许,趁着月se,他应该去那座人类足迹最少的山头留下了一点什么,是丢几片甲骨并在上面附一段易经?还是留下2130年之后的一颗金属球?
不要怪赵无极有这些恶作剧的想法,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实在太奇怪了,至少还有一半的人还在信仰传说和神迹,想在那些陈旧的书籍中找到通向永生和极乐的门。
后世,关于高原的话题很多,关于高原的图书也不少,流传得最广的,当属高原奇特的风景。赵无极因为是西川人,对西川西边高原的事情,也颇为关注,再加上后世有个同事作为援边干部,在那里呆过两年,回来后讲得是绘声绘se。
譬如,同事讲到他“结对”的那家亲戚,共生育了八个儿女,一家人拥有一片草场,和二十几头牦牛,以及在低海拔山坡上的二十来亩青稞地,八个孩子中,大多不喜欢念书,而喜欢去念经……
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那块神奇的土地与那种生活方式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秘密?让当时年过不惑的赵无极产生了强烈的向往,有生之年,一定要去高原看看。
前世的赵无极,并没有完成这一壮举,不过,这一世的赵无极,却乘着夜se,驾驶着未来战机,不声不响地降临到高原,了却了心中恕愿。
从后世了解的情况,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也不是真正的净土,总有一些人想要脱离华夏而去,而米国和颠国的一些组织,正是这些人的后盾,闹得华夏长时间不得安宁,而华夏则不得不花大费大量的物资和经费去“维稳”。
赵无极重生而来,自然不愿意再看到这种境况发生。如果需要,他不在乎降临一点“神迹”什么的,以震慑一些人的盲动和野心。
天朝上国虽然雄风在再,但zhongyang王朝的权威也不能被随意践踏!
从世界范围看,战后的民族duli,多是发生在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而华夏与高原或者与整个西北,并不是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从汉以来,或唐宋以来,华夏的疆土就基本成形,而且如果不是满清的无能,华夏的疆域还将大很多。
另外,后世还有一个趋势,那就是民族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将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欧洲各民族之间,已经在使用通用的货币,两国之间的货物,早就是零关税,从一国到另一国,开着汽车就相当于从西川省到渝东省,并没有什么边防检查之类的东西。
你在普国的一个城市生活,但在卢国的某个城市上班,并不是小说而是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闹这闹那,想要闹到哪儿去啊,月球上能去吗?
赵无极无意改变人们的信仰或生活方式,但哪怕再独特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也不是滋生事端的理由。
当进入到真正的高原部分,那种“蹈天巨浪”变小了很多。赵无极将速度降到800公里,慢慢向古城逻姿飞去。
在淡淡的月光下,高空俯瞰的高原景观就比平原市具有更多的美感,独具特se的寺庙建筑,闪动着银se波光的吉曲河,以及远处银灰se的雪山,宁静,祥和,空灵,不愧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在逻姿城的上空,赵无极以巡逻的方式呆了大约五分钟,然后才命令“银鹰一号”继续向西偏南的世界最高峰飞去。
因为他突然来了一个灵感,他决定在珠穆朗玛的最高处,立一块重达5吨的大理石石牌,上书四个上古篆字:天佑华夏!(未完待续。)
ps:兄弟姐妹们,月末了,查一查有没有月票吧,月票不投要作废啊……




重生之超级强国 317章 九龙神碑
天佑华夏,就是要让一些人明白,这块领土,这匹山脉,这座高峰,天然属于华夏!
从逻姿到珠峰,公路里程为600多公里,但对于“银鹰一号”来说,慢慢飞也就半个多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赵无极钻进系统,开始制作他梦中的“神碑”!
赵无极在前世就知道,珠穆朗玛峰顶有约3.5米深的固体冰雪,非常坚硬,如果只是要求把碑立得稳当,把冰雪掏个洞插进去就可以了。因为峰顶冰雪,除非是地球末日,其冰雪是永远不化的。
但是,赵无极却不想这样做!
他初步的计划是从系统中购买一些耐低温白色合金,焊接一个下面为8根立柱,上面为一个插架的合金构件,立柱与插架之间的联接全部用扣件固定,插架深度为50cm,到时将碑石直接放进去就行,在地面上,则看不出有任何金属构件。
根据大理石的比重,赵无极将把这面碑做成4m高,1.5m宽,0.3m厚的长方体,甚至0.5m在冰雪之下,也即人们看到的将是一块3.5m高的厚重巨碑。
在碑的两面,各刻上“天佑华夏”四个字,不分正面反面,都一样涂成华夏人喜欢的红色。在四个字的空隙间,另刻上华表、祥云装饰;在碑的侧壁处0.3m宽处,则分别刻上九条神龙,用金色涂料涂就。
这携学涂料,可保百年如鲜。不会风蚀,不会锈蚀,不会脱色。赵无极亦在考虑,等到化学与化工达到“宗师”之后。是否把这一防腐蚀防脱色的化时代产品也给生产出来。
赵无极在后世看到过一则资料,说华夏每年因自然环境腐蚀、锈蚀而损失的材料、机械、建筑等,约在gdp的5,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也在1.8—4.2之间。
虽然地球上的各类金属矿藏含量相当丰富。但其资源也是有限的,再说有畜藏开采的成本也非常大。如果能够彻底解决材料的腐蚀问题,其价值完全不可估量。
如果复杂的巨碑雕刻,赵无极只在在系统中对其加工,因为系统提供“租赁”业务,即一些未来的施工设备。赵无极可以用,但只能在系统之中。如果要拿到系统之外,则为“兑换”,那么赵无极就得具备相应的条件。
赵无极当然也可以在珠峰顶上加工这一块碑,对于他一个筑基期境界的修士来说也不太困难。只是,要刻画那些龙蔼表啊。那是慢功出细活的活儿,赵无极即便动作再快,都可能要干到天亮,显然,这是不允许的,因为凤山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呢。
在系统中对其进行加工,也不是赵无极亲手干。系统中能够租赁智能机器人,除了表情略为生硬以外,其他表现完全像一个人类一样的机器人。只要赵无极发出指令,他们就能精准地在大理石的石面上刻下精精的条纹。
天佑化夏,这四个大字是赵无极亲笔手书,而“九龙”、“华表”、“祥云”等,则完全取自赵无极在系统中学习的上古时代的相关模型,比京都的那些明清时期的东西要苍桑、古朴、厚重得多。在这方面,不是要讲创新,而是要讲传统。
当赵无极把自己的设计和要求拿出来后。系统提供了四个智能机器人,只见他们每人手上拿着一个类似于钻孔机一样的东西,便在石板和石壁上雕刻起来,一时间里,模拟空间石屑翻飞。石粉飞溅,不过,系统中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风,立即将空气中的石粉一粒不剩地全给吹走了,只剩下一信粒较大的石屑。
这时,“银鹰一号”已经飞临珠穆朗玛上空,赵无极让“银鹰一号”悬在头上十米的高空,从系统中出来后飞身而下,珠穆朗玛,我来了!
高原上的月色比平原要明亮得多,因为少了尘埃和云雾的遮挡。当然,珠峰上空也是有云的,不过,这会儿却没有。
海拔8844.43米的高度,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是生命的禁区,不但是气压低,而且含氧量也只及平原地区的一半,即便是登山队员,也要带着氧气。不过,这对于筑基境界的赵无极来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赵无极依然穿的是凤山的那一套衣服,但他并没有感觉到寒冷。小说中写的,武功修炼到高深境界,可以寒暑不浸,这个说法是真实的。
珠穆朗玛峰顶长年都在吹大风,且绝大部分季节里,峰顶的风都在八级以上,而且风向也基本固定,即从南坡向北坡吹拂。南坡下面,是印度洋。
在珠峰上立一块巨碑当然要考虑到风的方向,即便系统出品,必属精品,也应该讲究科学,而不能和自然的力量对着蛮干。
赵无极在站峰顶的冰雪之上,稍为观察和体验了一下,就找到了真正的最高处,然后从系统中兑换出一台电动掘冰机,开始“哆哆哆”地掘起冰层来。
赵无极并不知道地球上的掘冰机是什么样子,但系统这个掘冰机的掘头部位,特别像一个涡轮钻头一般,令人感觉到奇特的是,这个掘冰机掘出来的冰屑并不是四下飞溅,而是内收后由一个出料孔专门倾泻而出。
“哎,衅,这个技术和设备如果用在钻洞、开矿方面,是不是可以啊?”
【正确,这个掘头与未来的施工钻头技术完全一样。】
赵无极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技术的先进性,一是大大改善了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将一雄尘危害降到了最低,甚至没有;二是譬如钻孔,如果用传统的钻孔机,本来只需要埋设一根直径5cm粗的物件,结果至少要钻出8cm以上口径的洞,然后还要回填等,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破坏了物件的整体结构性。
这个掘冰机的掘头部位,虽然只有不到10cm粗,但掘冰的速度却非常快,只要赵无极将掘头放在哪个位置,赵无极连手上是否有震动都还没感觉到,掘头附近的冰层就消失了,万年坚冰有如一块豆腐一般柔软。
只花了一个小时,赵无极便将长1.5m,宽0.3m,深0.5m的一个冰坑,以及8个深达5米直径10cm的冰洞给钻出来了。
赵无极是第一次做这种类似于地质勘探,钻土打洞的活儿,虽然构想已经足够周全,而且还用系统的“方案优化”进了了分析,但毕竟是第一次,还是做得非常慢的。如果不是因为系统的掘冰机厉害,赵无极想要钻出这样的洞,说不定要半天一天的时间。
当然,赵无极完全可以采用法术对其进行野蛮施工,随便整一个大坑,然后把碑立好,再将冰层覆盖到位就行,用不着如此麻烦。
只是,赵无极肯定不会这样做,而且他想都没往这方面想。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家在宴请客人时,为什么不把什么菜都一锅烩,而是要精心制作?因为,只有后者才能烹制出美味,同时也才能彰显得主人对客人的重视。
既然决定要立这一块碑,赵无极肯定要从最精细的角度考虑,以最优质的施工方案来实施。如果草草了事,还不如不立,想要制造轰动效应,丢几片甲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那样多省事啊。
当基础打好之后,赵无极将在系统中“订购”的立柱与插架的合金购件给“兑换”了出来,这个重量也有差不多2吨的巨大框架,被赵无极双手抓住,将8根柱子对准冰洞,轻轻地,慢慢地入了下去。
待全部放下去之后,赵无极还伸手摇了摇,纹丝不动,效果很好!
这时,巨碑也被系统的机器人给雕刻好了,赵无极想了想,还有顶部那1.5m长,0.3m宽的平面没什么装饰啊,那儿,虽然距山顶冰面有3.5m高,但不表示就没人能看见。既然露在地面上的两面两壁都有了内容,那顶壁是不是也该有个什么啊!
这时,赵无极终于想到了华夏古代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将这四大神兽雕刻于顶壁的四角,而在正中间同样用古篆刻下四个字:九龙神碑!
想到这里,赵无极终于心满意足,心胸豁然开朗,那种因为系统升级,只得无聊地与系统对话,却又无处发泄的感觉,彻底地一扫而空。
四个机器人得到赵无极的指令后,又开始施工起来。不过,这点点活儿也就分分钟搞定。
这时,赵无极无意识地看了一下时间,深夜零点五十九分,珠穆朗玛突现一块巨大的石碑,被一个同样高大的青年轻轻的抱着,然后对着冰坑轻轻地放置下去……
赵无极四周看了看,发现没有什么不妥,便蹲下身子,用双手把刚才掘冰机掘出的冰屑,捧到巨碑与冰坑的缝隙,一点一点地灌入,一点一点地挤压,最后一点一点地用力碾平,直到夜空中的巨碑从上到下,看起来完全浑然天成,赵无极才拍了拍手,对着虚空,以体内真元大吼出一声:
“天佑华夏,九龙神碑,功成!”(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ps:特别感谢li13942688487、jsxz、o灭日屠美o、feifeisw等四位童鞋的月票支持,本月最后一天,兄弟们,月票支持啊……




重生之超级强国 318章 赵无极的分管工作
凤卢公路,在华夏公路交通布局中,只能算“县级”公路,即“县道”。
说起来,华夏的公路也是要分“等级”的,否则,不足以说明不同公路的不同意义。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国道”与“省道”之分。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省道”又称省级干线公路。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省、市、自治区统一规划确定为省级干线公路。
公路的建设与维修,一般与该公路的“等级”密切相关,譬如“国道”,就要由国家或省级行政财政拨钱,而“县道”则只能由县级或乡级财政拿钱;当然,事无绝对,省级财政也可能支持“县道”发展,不过,那得使用一种叫“跑部钱进”的功夫。
全长64公里的凤卢公路,如果没有赵无极,只有等20年之后,国家和地方财政腰包鼓起来之后,才能变成柏油路或水泥路。
实际上,对于由部队来修建的这条凤卢公路,赵无极很想建议建设成水泥路的,虽然水泥公路一次性投资更大,但他的性价比却比沥青路面高多了。柏油沥青路,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修整,不但费时费力费物费钱,通行能力也大大不如水泥公路。
赵无极非常佩服后世的政府,通村公路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修。但一修就是水泥路面,整洁干净,比农家的院落还要漂亮。
昨夜,赵无极回到凤山时是深夜3点钟,内心的魔障解决了。赵无极也没落下应有的修炼和学习。
上午9点,凤卢公路开工仪式准时举行!军队地方领导,数百名工程兵部队官兵,参加了开工仪式,该讲话的上台讲话,该鼓掌的热烈鼓掌。最后,还围观了十数台大型施工机械挖出的第一铲土石,仪式圆满成功。
公路开工仪式之后,就是特种兵基地的奠基礼,一块青石碑上,刻写着“平原军区凤山训练基地”几个红字。在领导讲话和观众鼓掌之后,被一铲一铲的泥土最终淹没。
赵无极作为这个基地未来的总教官,也有资格去做了做样子,铲了两铲子。
至于那个特别的“凤山实验学校”,则没有任何仪式,当然,当天也没有开工。
这两项工程。赵无极的想法其实落了空,因为部队上并没有同意让凤山的民众或建筑队参与施工,平原军区给赵无极的回话是,部队上也有很多工程兵,他们也要吃饭啊。
好吧,赵无极对此也无可奈何。不只是部队上的工程,就是那个卢江民间工艺博物园,赵无极也只为凤山建筑队抢到部分生意,主体与屋面部分,得由专业的公司完成。赵无极也没有争。因为这种修古复古的园林式建筑,凤山乡建筑队还真不擅长。
5月14日,赵无极正式在县委上班,他的办公室就是原来刘达军副书记的办公室,县委办主任陈立德亲自征求赵无极的意见。是否另外换个办公室,赵无极表示用不着。再说,原来刘达军的办公室非常不错,在县委里面,与胡永生同志的办公室面积相似,唯一的不同是,胡永生的办公室里,多了一间嗅议室,经常在里面召开“书记办公会”。
陈达军作为老派人物,做什么事都比较讲究派头。按理说,郑丹强和许蜀康两人在县委的排名都比陈达军靠前,但在安排办公室时,却被刘达军给抢了先。现在,陈达军基本上属于灰溜溜地离去,郑丹强和许蜀康自然也不愿意搬到陈达军的办公室去。
1...108109110111112...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