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晚清神捕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乔尼小样儿
郭宝昌高举望远镜,赞许道:“嗯,不错不错,彭思源还会用榴弹炮,好样的把旗子插上去了,彭土司,你有一个好儿子啊······”
彭字大旗第一个插上城头,让土司彭定越颇为骄傲,不去看旁边嫉妒的四名儿子脸色,争宠也要靠实力,手下人也在选择站队。顺应人心,才能让家族兴旺,彭定越心里有了答案,接下来把土兵的指挥权交予彭思源。他想清楚了,现在交权能够顺利过渡,等他死的那天交权,五个有权势的儿子,一定开打,自相残杀,还是一家独大为好,平均主义害死了。
“郭守备,旁边那座堡垒让我上吧。”俍兵土司莫保国蠢蠢欲动,相中了另外一座堡垒。爬城头牺牲很大,但得到的也多,接下来董志县城的财物,他就有权力分享。
郭宝昌瞥眼道:“莫土司,你别爬城头,这是命令。”
莫保国领命而走,俍兵蜂拥冲向城头,黑瘦短小的身躯,有着无穷的斗志。一个喜欢吃蛇,崇拜月亮的民族,高举着朴刀,一种俍兵自己打造的武器,用人类最残忍的方式杀人。
蝼蚁一样的俍兵,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主人手里的战刀,为了荣耀征战疆场。俍兵短小的身材,攀爬木梯速度飞快,在他们眼里,回军只是躲在洞里的胆小鬼,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俍兵才称得上勇士。
城头战就是肉搏战,开枪的速度制约杀人的效率,回军和俍兵用大刀来解决战斗,杀杀杀!没有退路的敌我双方,不死不休。
俍兵善于战阵,只要攀上城头,就能组成战斗队形,一个人战斗是勇悍,二个人战斗是配合,三个人战斗是技术。俍兵的鸳鸯三才阵发挥威力,从小培养出来的战术,深入骨髓。在狭小的地域,鸳鸯三才阵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名俍兵的藤牌挡住回军的大刀,另一名俍兵随势用钩镰枪,钩住回军的脚踝,第三名俍兵一刀剁下回军的脑袋,身后第四名俍兵习惯成自然,把一颗脑袋系在腰间,身旁的俍兵挡住回军的大刀。他们只要解决一个回军就够了,一次解决一个回军,每一次倒下的人,都是回军战士。
战斗在继续,勇悍的回军战士就是杀不了俍兵,肉搏战高大的回军打不过俍兵,灵活的身躯,还有灵动的战术,俍兵是最善于在狭小地域杀人的勇士。
蜂拥而上的俍兵牢牢占据城头,为随后而上的清军战士开辟一条进攻的道路,无数清军战士爬上城头,居高临下对准堡垒里面的回军开枪射击。
清军占据城头,回军就无优势,清军手里的毛瑟枪发挥威力,排枪射击,威力巨大的手榴弹,扔入回军的队伍里。
轰鸣声、喊杀声、震天的喧闹声,须臾之间大地归于宁静,只有残破的堡垒留在视线之中。硝烟还未散尽,浑身疲惫的清军战士,倒在城头上,休息片刻。胜利不值得庆贺,这一幕对清军来讲,太普通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勾不起人的**。
清军幻想一座大城激起内心的**,躲在董志县城的马正和,才能让这些身经百战的清军战士为之一振。
郭宝昌双手叉腰,哈哈一笑道:“姥姥的,敢挡我的道,唯有灰飞烟灭。给我听好了,我不要俘虏。明天我要过河,工兵营,我要看见三座浮桥。炮兵营,我命令炮兵摧毁河对岸的回军工事。骑兵营把回军游骑全部肃清······”
郭宝昌下达最新军令,军人就要不断的前进,追求新的荣誉,把战旗插上董志县城。烦人的事刹那间过去了,新的难题推给手下人,郭宝昌意气风发,恨不能吟诗作赋抒发感情,可惜缺少这份才情。
郭宝昌是打出来的将才,善于临场机变,看一眼战场,就知道如何排兵布阵,三座坚固的堡垒,一天时间分段摧毁。回军实施的固守拖延战术,被清军强大的炮火,一个个摧毁,挡在郭宝昌面前的那条河流,在他眼里彷佛不存在。
左路徐占彪大军肃清董志原的回军,就能和中路淮军张曜汇合,之后才能一起向金积堡挺进。这是左宗棠实施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回军逼上绝路,不由得佩服左帅在战略上高出一筹。
郭宝昌心里很急,他非常想官升一级,总兵的头衔就靠回军大帅马正和的头颅。这一次副帅徐占彪给他立功的机会,把握不住的话,只能怪自己不争气。心里感激徐占彪,不过嘴上抱怨道:“姥姥的,徐副帅把脏活累活留给我了,让黄鼎和小白脸去搞联谊活动,抢劫犯、杀人犯,日子比我们过得舒服,天天大鱼大肉。我们晚上有什么好吃的?回军堡垒里有没有牛啊?”
“没有,不过我们羊还有好多头,一共三百五十头,足够让战士们吃饱。”军需官实话实说。
“那就算了,我还是吃罐头。”战争不能当饭吃,赢得胜利的郭宝昌食欲大增,准备大赏三军,吃一顿饱餐。
硝烟过后的肖金镇被一条泾河阻隔,清军和回军隔岸相望,零星的炮弹飞过河流,轰炸回军的阵地。
轰!
但谁都不去看一眼,那只是告诉军人,他们身处战场,战斗还要继续。黄昏的董志原在血色中映照彩霞,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色,好像云海之中的礁石。
那到底是什么?余晖眷恋着什么?太阳把最后的余晖照射在一座座坟包上,朝天鸣枪的清军将士,眼里擒满泪水,血债要用血来偿,在这片祖国的黄土高原上,每天都有新的杀戮,还会建起一座座新的坟包。
席地围坐的战士们,看着滚滚冒烟的大锅,里面煮着土豆羊肉汤,他们还活着,尚能吃上一口粮食、一口羊肉。活着的意义是为了祖国统一大业,明天他们还将战斗下去。





晚清神捕 第521章 左公柳的起源
远在先周时期,农耕文化就在董志原诞生。公刘“教民稼穑”,留下了“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的诗作。董志原百姓至今不忘先贤,每年三月十八公刘诞辰时,都有数万民众聚集公刘殿,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这一次太昌镇、政平镇和平解放,盛大的的祭祀活动如期举行。为了董志原变成清军的农垦基地,清军将领们非常虔诚的焚香祷告,让清军战士知道农业的重要性。
一场大生产运动在董志原如火如荼行进,徐占彪、黄鼎带头垦荒种地,全军实行屯田制度,许多民夫、长夫、还有伤病退役的战士在董志原分到了田地。
李国楼在这场运动中,种地没有参加,仍然有规律的锻炼身体,埋头于文案。
在徐占彪大力倡导之下,董志原展开一场声势浩大植树运动。要把黄土高坡变成绿树成荫的山林,道路两旁遍栽杨柳、榆树,清军战士每天进行浇灌树苗。这就是闻名后世的左公柳的起源,虽说左宗棠一生都没到过董志原,但并不妨碍的董志原百姓热爱左宗棠。
这也难怪董志原百姓如此热爱左宗棠,因为这里的原住回民都给搬迁了,重新入驻的人,除了战争遗留下来的清军退役的军人、长夫、民夫,就是董福祥的十万流民军。
左宗棠使出让回民迁移的招数非常有效,楚军肃清的回军根据地,没有出现回民反叛的事情,彻底解决大西北,十几年动荡的战乱。
接下来又是一场捐赠运动,长官带头给退役的战士,提供农具牛马等生产资料。
表面上对待退役的战士关怀备至,暗地里军官们闹翻天了,个个哭穷。但谁的脖子都没左宗棠粗,摊派下来的数额,还是一文不少的落到实处。
李国楼在徐占彪和黄鼎双面夹攻之下,要他把百姓的生活提高至投降派的高度,一定要拿出五万两银子,绝不接受厚此薄彼的一万两摊派份额。最后李国楼缴械投降,捐助给退伍老兵五万两银子。
李国楼过了这一关,十社镇的百姓开始修建一座全新的子龙庙,位子就在废弃的回军军营。两门古董级别的红夷大炮,被摆放在子龙庙前面。还有诸多李国楼用过的器物、衣物都成为贡品。李国楼木知木觉,只是感觉好多物品换新的了,为何用得好好的会不见,直到过了很久婉娘才向他道出实情。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攻心为上,但回军大帅马正和软硬不吃,不肯归顺大清,负隅顽抗到底。这样的对手,清军心里值得敬佩,也要挫骨扬灰。清军在占领肖金镇,肃清黄土高坡游动的各处游击队之后,开始对董志县城形成合围。
对付游击队,清军自有高招,那就是秉承了祖先的残忍,把一座座黄土高坡荡为无人区。这场扫荡回军游击队的战役,李国楼没有参加,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没有高级指挥官指挥,而是有营官定点清除某块地段。
清军大部队先堵住要道,而后小股部队梳理一座座黄土高坡,很多躲藏的山沟沟躲避战火的百姓被清军搜出来。这些人大都被带出荒无人烟的地区,幸运的回归大清。有些百姓被清除,成为野狼的口食。
每一支清军小队的任务不同,所以做出的决定不同。剿灭回军游击队,清军战士伤亡不断,清军的报复更加血腥。这是场耐力的战斗,在左宗棠大移民的策略下,回军游击队成为无源之水,连生存都很困难。
许多回军游击队,饥肠辘辘忍受不了折磨,从个人至小队,络绎不绝的走出山沟沟,向清军缴械投降。
李字营的二百多名步兵协同二百多名长夫一起参加的围剿回军游击队的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才返回驻地。队伍虽然得到锻炼,但总结报告,由始至终没有写下,这一点不像李国楼的风格。只是在李字营战史上,提了一名李国楼亲戚的名字,李运捕被破格提升至哨官,胡阴山、方志勇、徐玉光、邓通等人升为队长。
其中发生轰动世界的一件事,清军抓住一名逃入山林十几年,躲避战乱的汉人男子,已经不会说人话,变成野人。清军把这个人当成真的野人,向世人公布重大消息,还把照片刊登在上海申报上,最后被前来参观的英国考古学家亨得利揭穿,让人唏嘘不已。
董志县城城长三百九十六丈,高二丈五尺,上宽一丈二尺,基厚二丈,城堞五百三十二枚,炮台十二座,城门四座。城防坚固耐久,看似固若金汤。
副帅徐占彪亲临战场,战场指挥官郭宝昌陪同观测董志县城城防设施,这场战役迟迟未打,一是希望马正和能够顺应民心,归顺大清,清廷开出的条件比回民英雄崔伟还要优厚。二是清军不敢轻率的开战,而是做足战前工作,在董志县城四周修筑炮台,暗地里开挖地道。
晨风之中,清军将领站在工事里,举着望远镜观察董志县城。清军将领沿着坑道走了五千多米距离,纵横交错的坑道,像蜘蛛网一样把整个董志县城包围了。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收复董志原的里程碑战役,占领董志县城对于清军意义重大,积蓄力量的清军等待爆发的那一刻。
清军搭建的炮台比董志县城还要高二丈,而且是四个方向都有炮台,徐占彪要把这场战役打出气势,不惜财力、物力、人力,要和董志原的回军决一死战。
徐占彪正儿八经道:“马正和就像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想让我们在董志县城栽一个大跟头,好让金积堡的叛军赢得喘息的机会,这是痴人做梦。伤亡人数一定要控制下来,不然就是只有苦劳,没有功劳。郭总指挥,我给你这么长时间准备,就是要求你把这场战役打好,你是怎么准备的?”
郭宝昌清了清嗓子,说道:“徐副帅,这场战役我准备一个多月了,首先是以炮战,摧毁敌人一个个火力点,每天寻找城里的目标,把每一个有价值的目标都标注出来,等着雷霆一击的那一刻。其次我还是攻心为上,射入城里上万封劝降信。号召守城的回军官兵,爬城头向我军投降,带枪投降的回军赏银二十两银子,这一个多月络续有一百七十七名回军战士,向我军投降了。不过马正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回军爬城头下来,这些天已经没有人投降了。还有我让回民每天从早到晚,向城头上喊话,至于效果怎么样?鬼才知道。”
李国楼插话道:“郭总指挥,这一招没打仗时有用,可以感召人心。一见血就没什么用,双方刺刀见红,变成两只蝈蝈,输就是死。”
郭宝昌哈哈一笑道:“李长官,反正就是耗时间,让战士们穷开心。我不是在修栈道吗?马上让董志县城从地图上抹去。”
李国楼长叹一口气道:“郭总指挥,你刚抹去,就要重修县城。我的意见最多两道城墙,别四处开花,浪费人力物力不说,也让接下来的安抚工作难上加难啊。”
“狗屁!我们战士生命不重要吗?地方建设关我们什么事?郭总指挥别听李长官的话,给我狠狠打,对待粪坑里的石头,只有砸碎一条绝路。李长官,我越来越看你不顺眼,黄道员从来不说这种迂腐的话。”徐占彪气急败坏,臭骂李国楼几句,少破坏就要多死人,用人命开辟胜利之路,已经让他饱受朝廷的责备,这一次他改弦更张,重用八面玲珑的郭宝昌,就是要一改过去拼消耗的战法。没想到李国楼又在旁边唧唧歪歪,就是讨人嫌。
李国楼识趣的闭嘴,文人的嘴说起来一朵花,操作起来顾此失彼,哪有尽善尽美之事,只是他一厢情愿看见的一幕。
“是!徐副帅。既然让我当了这个总指挥,我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不会听麻雀乱喳喳。对于城里的一些古建筑,到时能够保留,我会尽力而为的。徐副帅,我通过自己的渠道搞来两门克虏伯大炮,我带你去看看。”郭宝昌挑逊的瞪眼李国楼,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也有能耐搞到重装军用装备。
战场上骂娘是军人的常态,李国楼笑容可掬,亦步亦趋的走上高大的炮台。
对于进口的大炮,李国楼不感兴趣,反而在看几门天津机器制造局制造的劈山炮。虽然劈山炮的钢管还是从国外进口的,但已经是一个进步,大清能够制造出,和先进国家比肩的大炮。这劈山炮其实就是榴弹炮,射程比榴弹炮近一些,大炮口径粗一点,以威力巨大见长,专门用来对付坚固堡垒,可以说是大清用来对付回军的铜墙铁壁战术,专门量身订做设计,由天津机器制造局制造出来的最新型武器。
郭宝昌开始嚣张了,明知故问道:“李长官,怎么样我的宝贝多吧,另外三处炮台还有呢,有没有吓着?”
李国楼故意大声道:“这些物资一看就是傅相大人的淮军装备,郭守备你和张曜的关系倒是很融洽,朋友遍天下嘛。”
郭宝昌被李国楼看穿老底,奸笑道:“那是当然,我是吃货,哪里都能伸一抓,全军闻名的战将郭总指挥。”
众人皆笑,连炮台上的炮兵战士都忍俊不禁的在笑,每一名长官脾气不一样,郭宝昌对下属严厉,动辄打骂。但也有和善的一面,说话风趣,善于和战士打成一片。
李国楼和战士从来不会这么亲热,总是保持师座的尊严,他太年轻,年轻得让人嫉妒。在众军官里,论战功李国楼连人家一只脚趾头都比不上,但并妨碍他成为一颗闪耀的将星。战术理论课,没人比不上他,更别提笔案上的功夫。
很多军官只会实干,打仗在行,但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李国楼善于总结经验,把战役的经过用文字书写下来,还能把战役的每一步骤写明,用理论结合实际阐述鲜明的观点。连徐占彪都要把战役的各种数据,交予李国楼详细阅读,就是要李国楼写出战况的优缺点,哪些可以自身提高,在下次战役里避免错误发生。
看见李国楼欣赏几门劈山炮,黄鼎含笑道:“怎么了李长官在忧国忧民啊?”
“嗯,这劈山炮不错,看上去不错,有种厚重的感觉。这代表我军的军工事业走上新的台阶,不过炮镜糙了点,没按照国际统一格式。这是不对的,还是要跟上历史潮流,别自行一套,浪费人力资源。”李国楼瞄了几眼,就给他找出漏洞,这已经是他的习惯,总要找人一点缺点。就像手下人写文章一样,他要改动几个字。若是不改,就不能显出探花郎的水平,会浑身难受憋得慌。
荀喜斜睨道:“李长官,这你就不懂了,看在我们交情份上,实话告诉你,这是有道理的。这大炮被洋鬼子缴获,洋鬼子就不会使了,这叫自我保护意识,学着点。”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以为老祖宗的规矩,不能改了。”李国楼恍然大悟,怪不得清廷制造大炮的口径和国外的大炮不一样,原来是大清害怕打败仗。这哪行啊,要换位思考,清军打赢西方列强了呢?岂不是缴获了炮弹也不能使,以后他成为当权派,一定照搬照抄西方列强的大炮口径。
“李长官,狗洞挖好了,要不要去钻啊?”郭宝昌戏孽的表情看着李国楼,好好的长官不做,去看工兵挖地道,犯得着做狗嘛。
“去!有机会学习,爬一回狗洞,向皖军学习,向皖军致敬。”李国楼的举动,没人能猜得透,竟然又去爬地洞了。
这让郭宝昌很恼火,算错了李国楼的举动,眉头紧蹙。脑海里在想,该怎么开口向李国楼借六十名李字营官兵。人多力量大,郭宝昌贴上了黄鼎,两人鬼祟的商量计策。




晚清神捕 第522章 董志县城地动山摇
清晨,战壕里响起尖利的号角,清军的炮兵阵地向董志县城发射上千发炮弹,那是天雷滚滚,轰鸣声震耳欲聋。
战壕里的清军战士捂着耳朵,仰头看着呼啸而过炮弹,什么时候清军如此挥霍,炮弹如雨点一样落入董志县城,炮兵打得好,把敌人炸得粉身碎骨。
大清倾尽一国之力,对回军施以重拳,投下上千发炮弹,可以说这是大清建国以來最大规模的炮战,足以说明朝廷对这场战役的重视,各地督抚各显其能,把军用物资运送至董志原,要以一场大胜振奋国人的心。
巨石垒成的城墙在炮弹肆虐下,一块块分崩离析,垮塌的石块碎裂,石砖里面的黄土暴露出來,随之黄土也扑簌簌一点点碎裂,城墙在抖动中,变得残破不全,城墙上的炮台一个个消失不见,那些大炮早就摔落至土坑里,炮管七歪八扭的形状,露出半截炮口。
城墙在火炮的肆虐下抖动,大地在颤抖,硝烟弥漫在董志县城上空,但董志县城依然屹立在黄土高坡上,她还是那么挺拔,好似饱经风霜的老者,固执的不肯认输。
郭宝昌岿然不动,挺拔的身躯,看上去是那么伟岸,旁边的军官都不敢吱声,漫长的等待还要多久,磨砺着人的品质,鞭挞着人的意志。
不知郭宝昌在想什么,指挥官不开口,谁都不敢多言,一轮又一轮炮击,城墙经受住了炮弹的洗礼,并沒有成片的垮塌,城墙里的黄土经过夯土踏实,同样坚固耐久。
“点火。”郭宝昌把握时机,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点燃炸药的引信,城墙下挖空的地段,埋有上万斤炸药,他要让眼前的城墙夷为平地,开辟一条前进的道路。
轰隆隆巨响不断,董志县城仿佛一条蚯蚓在怪异的扭曲,翻滚中的蚯蚓在泥土里挣扎,一段又一段城墙垮塌,有几段城墙好似掉入陷坑里,一下子消失不见。
巨大的气浪掀起层层的黄土,整座董志县城在眼前消失,只剩下奔腾的黄尘,滚滚黄云在天际翻涌,那种场景让人激动不已,将官们热烈的拥抱在一起,回军引以为傲的防御工事,被清军摧毁。
“给我集中火力,为大清战士开辟一条道路。”郭宝昌下令,脸上沒有一丝笑容,还沒到胜利的时刻,回军沒有放下武器,接下來还会有一场苦战。
作战的第一步顺利实施,董志县城无险可守,接下來的巷战,更让人纠结,董志县城将会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变成废墟。
清军高举雪山狮子旗涌现城墙的每一道缺口,成千上万名清军杀奔董志县城,蝼蚁一样的清军,敌我双方混战在废墟上,子弹是武器,石块同样致命。
每一道废墟后面,都有回军战士在顽强抵抗,双方就在狭小的地域里杀个你死我活,争夺什么并不重要,也沒有战略价值,重要的是血性的男儿在战斗。
一个个生命在废墟里消失,每一片瓦砾上,都洒满鲜血,不屈的回军,英雄的清军,两支死敌在战斗,都在为理想而战。
热兵器的出现,使得千米之内都会有生命危险,让指挥官不能在近景观看战斗,指挥官也很少跑到前线亲自指挥登城战,清军作为主攻的军队,身临战场离死亡最近的是那些营官、哨官、队长,这些军官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指挥各自的队伍。
但是清军高级将领都是战场上打出來的战将,一看见战事顺利,清军已经涌入废墟的缺口,立刻指挥所往前移,郭宝昌把战场指挥所,建立在一块废墟中间,那残破的城砖四周三百名戈什哈建立一道道防线。
李国楼站了老半天,周围枪声不断,只能看见戈什哈紧张的持枪站岗,便转头道:“郭总指挥,你准备几天收复董志县城啊!”
“沒有确切日期,回子很顽强,他们愿意为马正和赴汤蹈火,一到晚上回子还会发起反冲锋,站不站得住脚跟,还很难说,你别高兴得太早,城里至少还有上万名回军。”郭宝昌沒想过和回军比顽强,拼消耗不值得,清军先建立优势,在董志县城里建立一道道防线,然后消耗回军实力,反正他有大炮,晚上让回军夺回一些阵地,明天还能收复。
“哎,这些地老鼠,都躲在地道里了,回军是想和我们打一场地道战啊。”李国楼努力看向腾起烟雾的战场,一片烟雾升腾,那里就有炮战。
“我就是死神,把死亡送给这些反抗天朝的回军,争取三天拿下董志县城,不过徐副帅给我五天时间,我不急,李长官好好学着点,我教你打仗,要你付学费的。”郭宝昌准备把攻打董志县城,打成经典的的战列,让世人知道如何攻占一座坚固的城市。
“是,死神指挥官的命令,下官唯命是从。”李国楼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希望一个国家强盛,同样希望其他部队有质的飞跃,他对于楚军的帮助是无私的,尽最大可能帮助为国而战的兄弟部队。
1...234235236237238...3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