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辛亥大英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河马散人
大操场中央,几位国防军上尉坐在桌子后面,数以千计的前北洋和附属军队士兵列成长队,维持次序的宪兵荷枪实弹站立四周。
“蒋虎。”
上尉抬头上下扫了两眼面前体格魁梧一脸黝黑的前北洋第八旅士兵,和旁边军训官交谈几句后对叫蒋虎的士兵说道:“山东人?身体不错,想继续当兵还是回家?”
士兵想想问道:“.......是不是有钱可以拿?”
少尉不想放过好苗子,和颜悦色说道:“选当兵的话,要先进行四个月的步兵基础训练,训练时期每月5块钱,结束后如果分配到正规军每月可以拿10块钱,分配到国民警卫队每月8块钱,你要是有本事练出技术或者考入军官培训班,还可以拿到更多。”
“那回家呢?”
士兵脱口而出后,少尉皱皱眉晃晃巴掌:“签署退役协议,一次性安家费50块钱。”
50块钱可不少,在这个年头差不多可以买两头牛,家里有田的士兵完全能靠两头牛过上安稳的生活,所以这个士兵也有些意动()。但当兵也快两年,忽然放下枪又觉得好像缺了什么似的,左思右量拿不定主意时后面排队的同伴可急了,纷纷叫嚷让他别磨蹭。
士兵被人一起哄,咬咬牙说道:“当兵。”
少尉听到这句话眼睛一亮,迅速拿出印泥和已经准备好的入伍书:“按个手印,明天去火车站集合。”士兵看到还要按手印,又有些犹豫想选退役了,但架不住后面越来越响的催促,迅速按下手印后才走到旁边等待后面的同乡伙伴。
少尉松口气将入伍书交给助手,开始报下一个名字。
站在远处的彭寿莘将这一幕完全收入眼中,心底里也叹口气,作为军官他不需要向这些士兵这样做出选择,国防军总参谋部早早把第六步兵师21旅旅长职位送到他手上,但面前这些选择当兵或退役的士兵明确无误告诉别人,赫赫北洋正在被快速瓦解。
从老北洋中有名的大嘴巴到步兵旅旅长,不仅没降职反而应该说升职了,因为国防军是三三制,一个旅有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加上他这段时间已经看出来,国防军团旅级别军官与北洋相比拥有很大的指挥权,所以还是比较满意这个安排的。
其实他自己还好说,哪怕当个营长都不挑,但......老友吴佩孚这回居然什么都没捞到,要知道除了王金镜被免职强行退役外,陈宦和靳云鹏第15和16步兵师师长的位子,徐树铮更是被直接调往总参谋部任作战参谋,可他至今还没有任何安排消息下来。
难道说潼关打得太狠了?
彭寿莘一边想一边向不远处的军官临时营地走去,但还没见到吴佩孚,就见到两个年纪不大的国防军军官扯开了嗓子。
“吴秀才,老子来找你算账了!”
[emailprotected]#





辛亥大英雄 第三五七章 打服吴佩孚
第三五七章 打服吴佩孚
@@@@@
帐篷内,行军包被仍在床尾,生活用品散乱的到处都是,可吴佩孚也懒得收拾,就这么躺在行军床上眼神涣散凝望头顶()。
北洋败了。
当初袁世凯决心打这一仗时,他就做好奋战两三年的准备,想依靠北洋发挥所长打出个流芳百世来,却没想到才几个月时间北洋完蛋了。外面的吵杂告诉他,一场大清洗已经开始,几十万北洋和附属军到最后仅留下4个师,这还包括已经投效杨秋的奉军14师,加上6师和14师各有一个北洋旅,满打满算才给了11个旅的配额。11个旅撑死也就五万余人,连三分之一都安置不了,这个杨秋,真敢下手!
吴佩孚翻了个身,满心不是滋味。
没人会想到盛极一时的北洋会败得如此迅速,其中国防军战斗力增长是原因,更大原因却要归咎于倪嗣冲的突然遇害,使得处于南北两线中央的安徽出现了一个上百公里的大漏洞,被人家一个旅强行横插郑州,大桥失守后第一军上下近十万人从此没有归路()。
此外北洋军纪律差也是大问题,因为纪律差导致得知河南大桥失守后,绝大部分士兵都无心再战,毅军更是干脆无比的拔下军装逃跑,甚至第二军军长段芝贵都直接逃回北京,最终导致全线崩溃。
被杨秋毫不留情扇一顿耳光扒掉皮后他才发现,原来这支自认的强军早已暮气沉沉烂到了根子上,士兵混一天是一天,王士珍和徐世昌避世不出,段祺瑞刚愎自用,冯华甫不想打内战,剩息曹锟李纯之辈只顾着捞钱,要知道这还只是内战,如果遇上强大的日本陆军还不知道会败得多惨呢。
败就败了没那么多废话,只是自己该怎么办呢?到现在还没有委任下来,前路茫茫难道真要回家做寓公?梦想和事业不要了?练出一支世界强军的理想也放弃?他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第八师啊!好不容易当上师长拉起了一支队伍,两月心血硬是弄出了几千好苗子,现在全被别人吞了,哎......。
吴佩孚叹口气,想睡觉却发现比不上眼睛后正要起身出去走走,就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暴喝。
“吴秀才,算账的来了。”
叫嚷声也惊动了四周的北洋军官,不少人见到两人身上的军装还有不屑,可韩勇和18旅旅长戴金堂管不了这些,他们今天就是是专程来找吴佩孚晦气的。
两人是同乡,又都是当年湖北武备学堂的师兄弟,前者大军挥戈西南时被吴佩孚偷袭襄阳,后者更是在潼关上损失了几百号兄弟,虽然现在两军合并但这口气一直没出出来,加上又得到了授命,就理直气壮联袂来找吴秀才算账。
彭寿莘见到两人来势汹汹开始还很担忧,但见两人身上一件武器都没有,拱拱手问道:“在下彭寿莘,两位是?”
韩勇和戴金堂都对彭寿莘的动作皱皱眉,两人已经知道他要出任21旅旅长的事,但今日自己穿的是军装,怎么能用江湖礼节?不过两人也没多说,敬了个礼道:“国防军42团团长韩勇(第18山地旅旅长戴金堂)见过彭旅长()。”
听到他们自报门号,彭寿莘心底咯噔下,暗道原来是来找场子来了,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不知两位兄弟找吴师长有什么事?”
其实当初襄阳被偷袭42团损失并不大,可韩勇却一直觉得自己被偷袭不舒服,何况彭寿莘也是主要参与者,干脆说道:“没什么事,就是想见见吴子玉。”
“在下就是吴子玉。”
韩勇刚说完,吴佩孚就从帐篷里钻了出来,见到他戴金堂气就不打一处来,敬个礼后说道:“没别的事,就是想和吴师长切磋几下,也好告慰几百兄弟在天之灵。”
他说完后很干脆的挽起袖子准备开打,吴佩孚是秀才,行伍生涯里虽然也练过拳脚但和高高大大的戴金堂站在一起明显矮了一截,所以不等他答复彭寿莘就恼怒起来:“当初大家各为其主,生死各安天命,今日已经联合统一,为何还来找麻烦?”
戴金堂眼睛红红:“军令如山戴某不敢违抗,但几百兄弟我总要给他们个交代!”
“正好,兄弟我也有份,那就一起来。”彭寿莘这几天一郁闷呢,正想找谁掐一架泻泻火,吴佩孚虽然也是满肚子火苗蹭蹭往上冒,但看两人的体格就知道是长期训练的好手,开打肯定吃亏,所以强压火气说道:“你们死了几百兄弟,吴某也丢了不少兄弟,两相扯平罢了。”
“既然扯平了,为何你吴秀才这几日连参谋部的门都没迈进过?是不是还死抱着北洋不放?”韩勇几句话戳到吴佩孚伤心处,一扭头冷哼道:“没有命令,我去参谋部作何?”
戴金堂早听说他清高自傲,见他现在还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呵呵几声:“脾气还挺大,既然有脾气为何不敢去见参谋长?怕是装清高吧()!”
“胡扯。”彭寿莘天生大嘴巴,骂道:“子玉不去参谋部大家心里都有数,连靳云鹏都能继续当师长,为何子玉的任命迟迟未来?依我看你们这是打击报复,故意报复潼关的事情。”
戴金堂可不怕彭寿莘,两人军衔一样所以骂起来更加犀利:“放你娘的屁,想要报复的话老子今天就带人来了!不错,你吴秀才是有本事,回马枪一招堵住潼关差点让我们前功尽弃,可你想过没有?要不是你去潼关,左翼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空档?我们怎么能短短几日就突破洛阳?参谋部不是不安排,而是不知道怎么安排!因为你吴秀才本事太大,无令擅自撤退,将侧翼兄弟部队暴露给敌人后自己却去抢功劳!自以为是妙计得逞,却不知牺牲了多少兄弟!要不是你放开洛阳正面,陈宦将军那需要调二师补防?二师不离开,开封正面就能至少多一个旅!我们也不敢说一定能突破!一个不值得信任,不懂得保护兄弟的军官,谁还敢用你?
话说开了,戴某也不妨直接告诉你,我们国防军讲得是令行禁止,命令死守便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后撤半步,命令进攻前面哪怕全是大炮机枪也要死了命往上冲!今日你我只是兄弟相争,玩命死掐也只是让人看笑话,但他日呢?!要是遇上日本,遇上俄国谁还敢要你配合?连这点也不懂的人,就根本不配穿上我们国防军的军装!”
这通大骂让吴佩孚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当时横插潼关他的确是存了抢功的心思,一直认为要不是倪军出了问题,卡主潼关肯定能拖上几个月然后就此改变战局,一战闻名天下无人不识君,但现在被骂后才知道原来自己错得太离谱。
旁边的北洋军官个个面带嘲讽,这个吴子玉以前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今日总算是遇到对手了。彭寿莘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当初他就提醒过回缩潼关会导致防线出现大漏洞,现在被人抓住了把柄,难怪迟迟没有任命下来,自己去找被视为北洋一系的副总参谋长冯华甫,他也对此不闻不问。
“吴秀才,少说废话!你要是有种就去参谋部挨骂,要么就和兄弟掐一架。”见到他不说话了,韩勇这个好斗分子愈发气势高涨()。吴佩孚气得狠狠一把拽下帽子,戴金堂几句话总算是让他明白了原委,原来人家根本就看不上自己,因为没有军官喜欢自说自话不顾兄弟部队死活的伙伴,一个不能相信的战友连士兵都会唾弃。
自认才智过人,却没想到原来一文不值,这种天上地下的落差让他羞愤难当,很干脆挥起拳头怒吼一声冲向了韩勇,彭寿莘虽然知道人家说的对,但吴佩孚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也加入了“战圈”。
眨眼间,噼里啪啦四人就打在了一起。
军营远处的杨秋见到这幕顿时笑了起来,吴佩孚的确是人才,可这个人太刺头,如果改不掉身上的毛病宁愿从此不用也不能让他坏了纪律,所以才故意让韩勇和戴金堂去闹闹,看看能不能打醒他。
身后首次见到杨秋的陈宦也对他这种手段暗暗好笑,但也必须承认这是个好办法,吴佩孚是北洋年青一代里难得的好军官,但就是为人太清高,太自以为是,偏偏又是秀才出生,和他论理只能越说越糟糕,这个苦头他从他当上第一军军长就尝到了,所以还不然干脆打一顿,只有扒掉他的傲气才堪大用。
“这帮野小子,放出去就是祸害!”远处韩勇狠狠一拳打中吴佩孚肚子,顿时让他脸色涨红半晌没恢复过来,宋子清见状哭笑不得:“下手也没个轻重,万一打坏了可不好办。”
杨秋不以为然,被自己人打总好过将来被敌人打。国防军是他辛苦建设起来的新式军队,决不能掺入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别看这回是打吴佩孚,但却可以狠狠震慑一下那些混吃等死的米虫。
见到吴佩孚疼完后又鼓着腮帮子一脚扫开韩勇,笑道:“总算还有些脾气。等会让宪兵把四个人关到一起去,三天再带来见我。”
ps:下午三点就码好了,没想到单位网坏了,赶回家立刻发。
[emailprotected]#




辛亥大英雄 第三五八章 组建西路军
第三五八章 组建西路军
@@@@@
进入六月,河南的天气一下子燥热起来()。
说来也怪,辛亥年始全国上下风调雨顺,即使兵祸不断各地都传来了丰收的消息,尤其是两湖和四川,更是出现了历史少见的丰收场面,独独河南去年先是黄河决堤泛滥,紧接着又是百年罕见地大旱导致颗粒无收不说,还闹起了蝗灾。好不容易撑到今年,但由于这里成了南北交锋的中心点,加之北洋为了养军横征暴敛导致原本就非常严重的匪患越发猖狂。
郑州黄河大桥被截断后,纪律极差的士兵纷纷脱下军装带着武器溜走,由于国防军抢先卡主各主要道路和渡口,枪支武器带走非常麻烦,很多人干脆将武器卖给当地土匪然后卷钱跑路()。
所以一进入河南地界,蔡锷立刻皱起眉头,不说别的光是那些黄土夯实的土堡和射击孔就说明这里的匪患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虽然河南境内目前驻扎有国防军三个师还有正在整编的近十万北洋,但目前正是国防军转型期,在整编结束前不可能有较大动作,至于原本应该承担这种任务的国民警卫队数量又严重不足,光是南方的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就已经抽空了两湖和西南的所有警卫队。
由这点就可以看出,此次北伐绝对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国防军在兵力上并不具备横扫北方的能力,如果不是倪嗣冲事件导致倪军溃散,如果不是装甲车的神来之笔,绝对不会有今日这种局面出现,万幸的是杨秋赢了,趁着北洋新旧交替之际完成了大一统。
强行捏合起来的统一还非常脆弱,西北不安宁,满蒙仗着俄国和日本支持独立风潮愈演愈烈,北方诸省土豪林立,列强看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却从未停止过干涉,日本更是憋着劲准备报仇,所以稍有差池就是不可收拾的割据下场。
与他同来的除了李书城和蒋作宾等几位参谋外还有杨度,对于袁世凯身边那些谋士杨秋在任命上极其谨慎,鲸吞北洋军队精华的同时,只答应梁士诒继续出任交通银行行长,徐世昌出任山东省长和杨士琦出任邮政部长三人,其余皆未作任何安排。
所以见到杨度心不在焉,有点怀疑他是来跑官的。
杨度其实早注意到蔡锷的眼神,对杨秋不安排他出任任何官职他心底里还是有些小怨气,别的不说要不是他最后关头劝说袁世凯,国防军也未必能安安稳稳借机支援东营一举推到危墙,不过和普通人相比,他最大的本事就是隐忍,而且他也相信杨秋肯定需要自己。
“皙子好像有些心不在焉,莫非有什么心事?”
外界很多人说蔡锷是走投无路才投效杨秋的,但杨度却不这么认为,坐镇云南的最后时刻那场大清洗足以说明他早有准备把权力交出,要不然杨秋也不会立刻安排他出任副总参谋长,任用那么多滇系将领,更不会放心把将南线指大权交给他,微笑道:“度那有什么心事,国家一统天下安宁,我们这些靠嘴皮吃饭的人也是该修身养性了()。”
话语里那丝不甘让蔡锷呵呵一笑,也不想多说杨秋处理北洋官员的事情,转头看着远处的土堡问道:“都说皙子有经世之才,如今中原大地战火虽已平息,但匪患不除百姓始终不得安宁,不知皙子可有妙计?”
“那要看副总统的意思了,自古对付土匪流寇只有两个办法。一剿、二抚,前者可绝后患但耗费不少,且鏖战之地非十年不得恢复,后者是软刀子割肉难以除根。”杨度目光烁烁,似乎在盘算杨秋会用什么手段:“河南如今不同当初的三省,中原大地氏族绵延千年,全国上下有关系者不知凡几,贸然大动干戈必然会引发全国不安,而且目前我国并非没有外患,东瀛近邻虎视眈眈,满蒙始终是心腹大患。流寇征缴不同于正规打仗,河南居于中央要冲,军队一旦无法形成合围必定深陷耗尽元气......那样的话黄河也未必能控制得住!”
别人或许会觉得他这番话有些危言耸听,但蔡锷却非常赞同,土匪肯定是要打的,河南也必须尽快稳定下来,中原不宁天下不安,想要民国繁荣富强就必须要先确保一个安定的中原大地。
两人又聊了几句后,火车徐徐进入了许昌车站,刚下车蔡锷就见到杨秋和宋子清已经等在站台,连忙走过去敬礼:“蔡锷见过总司令,见过参谋长。”
“松坡兄辛苦了。”和蔡松坡寒暄几句后,杨秋又扭向杨度,故意眨眨眼睛:“皙子兄,这是我们第几次见面了?”
杨度哈哈一笑:“度也在想,每次见副总统后您就高升一步,要不度这回干脆去美欧美转一圈再回来?”蔡锷等人一阵白眼,暗道他还真会拍马屁,现在已经是副总统兼国防部长和海陆总司令了,再出去转一圈回来......除了那个位子还能升到哪去?
杨秋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其实说心里话他还真不想太早座那个位子,除非能改变目前的国体,不然上去后就肯定是府院之争,而且连自由都被限制,所以有这功夫还不如踏踏实实先把基础打好再说()。
几辆福特轿车很快抵达了位于许昌的临时指挥部,见到提前赶来的冯国璋和陈宦等人后又是一阵热闹,除了在广东坐镇的蔡济民、上海的萨镇冰和在武昌的萧安国外,总参谋部基本上算到齐了,除了杨度和蔡公时等几位是便装外,济济一堂的将星将会议室内照的耀眼无比。
“1旅和3旅已经在分批进入奉天,2旅暂时接管了津京地区的防务任务,原北洋20师已经由承德进入奉天,将在那里和奉军改编为第14步兵师。”
宋子清站在地图前,拿着教鞭为大家介绍。作为总参谋长他或许不是在座中最显眼的,却绝对是最重要的,他是杨秋把持军队的重要助手,以当初西南为主体的国防军体系内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加上更不起眼却把持国民警卫队和新兵训练的萧安国,其实已经成为了两根重要支柱。
“由于德国反对我们在济南驻扎部队,所以103旅目前停在济南以北的济阳、101旅暂住保定、9师暂住徐州、10师已经正在去热河的路上、12师目前在淮阴休整预计10月北上长春。3师将于下月从广东移师浙江、5师驻扎昆明和南宁、16旅驻西康、17旅进驻雷州半岛和海南、18旅入川、7师进驻广东......原北洋各部目前已经全部集中到许昌,将从他们中间组建15至18步兵师,还将遴选10个警卫队旅.......。”
一番介绍后新来的冯国璋大致了解了目前各师的部署情况,对杨秋将北洋全部集中到许昌接受改编比较认同,虽然这样做耗资比较大但速度较快也便于管理,但对于他只给北洋四个师编制也不甚满意,说道:“辰华,全国22师是不是太少了些?而且目前的部署全部集中关内和东北,察哈尔、绥远、甘肃和宁夏这些地方兵力严重不足,我觉得有必要在增加2个步兵师。”
当初在湖北冯国璋步炮结合,清除射击死角、层层推进的教科书式打法让杨秋深感厉害,所以早就想好要请他出山,何况北洋三杰中他也是战术素养最高的,威望也足够,所以只要拉住他就能确保暂时压住北洋那批人,给自己消化融合他们的时间,所以来这里第一天就亲自登门拜访,还坚持让他叫自己名字()。
冯国璋的心思大家都知道,杨秋也不是不想要北洋,不管怎么说北洋也是曾经站在这个国家顶峰的一群精锐,所以他特意嘱咐安抚留下包括炮兵、机枪兵、工兵、测绘在内的全部技术兵种,如果能清除内部毒瘤用训练和学习让他们明白军人职责、重新竖立命令与服从观念,重塑军魂后这支部队还是值得期待的,所以北伐前他一度和宋子清讨论全部收编,组建70万和30师计划,但在现实的财政压力前却不得不屈服下来。
所以摇摇头说道:“我何尝不想多留些部队,不过这件事我说了可不算,财政部已经多次要求缩编军队人数减少开支,所以陆军这边22个师、3个独立旅和国民警卫队21个旅,加后勤和其它总计40万军事人员是目前能维持的最大人数。”
冯国璋动动嘴皮,本来想说财政部捏在你手里呢,指缝里多漏一点有何不可?一亿美元贷款眼都不眨一天内就花掉了7000万还多!但这些话到嘴边又压了回去,目前国家情况他也是知道,美国在提供贷款时就有协议其中一半都要花在美国身上,何况还有支海军要养。
蔡锷到没在意北洋想多留军队的事情,国防军这套体系只要坚持下去,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回到以前自立为王的年代,反倒对冯国璋说西北驻军太少比较在意,说道:“华甫将军说的不错,我们在西北部署太少,察哈尔、绥远、甘肃、宁夏和新疆几乎还没有驻军,如果长时间放任不管只会导致地区混乱,我觉得有必要尽快派部队进驻。”
“今天大家齐聚,西北之事我也正好征求你们的意见。”杨秋双手一握,身子前倾目光也变得凝重起来,一字一句说道:“我准备......组建西北军。”
[emailprotected]#




辛亥大英雄 第三五九章 杨度要土改
第三五九章 杨度要土改
@@@@@
除了早一步得知的宋子清外其它人全都暗暗皱眉,刚才还说兵力不足,现在又要组建西北军,这算哪门子事?
尤其是蔡锷和冯国璋,眉头一下子皱得很深,他们知道西北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会单独提出西北驻军太少的问题,只是西北不同于关内,满清再不行也修建了两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这才保证了远程调兵和后勤运输的可能()。但西北连路都很少,军队补给的困难程度与关内比何止数倍,何况那里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回满等民族和汉人关系紧张,私军多如牛毛,又以甘肃和青海一带活动的马家最为猖狂,这些人个个善骑机动灵活,单靠步兵上去没一两万大军根本达不到效果。
1...128129130131132...5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