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烈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睿士
朱聿键只是点点头,并没有再多说半句话。
郑鸿逵的心里却是有着老大一个疑问,从上次来凤阳请朱聿键代为求情时,郑鸿逵便隐隐感觉到朱聿键和朱平安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但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实际证据,这一点情况,郑鸿逵也是禀报了郑芝龙得知。郑家正在努力的将势力扩展到南直隶、中原一带,也因此这才奉命与朱聿键结交,希望有朝一日,这能成为一种助力。
今日仔细观察,发现朱聿键的不同寻常的表现,更加坚定了郑鸿逵之前的判断。
两人饮酒直至明月高悬,这才尽兴而散,郑鸿逵离开之后,邹靖将微醺的朱聿键送回书房,自己这才回到住处。
掩上房门,邹靖便找来了纸笔。上次自登州回返,邹靖便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府中发生的一应事务他都会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定期将这些记录交给登州在凤阳安插的人手。
在登州的时日中,朱平安夫妇对其礼待有加,更是将邹靖的子侄都接到了登州,安置了产业和生意交给他们打理,这让邹靖感喟莫名。
在和阴世纲的交往中,阴世纲却不动声色的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请邹靖在合适的时候,不妨将唐王殿下的起居饮食、会客等情况都传递过来。阴世纲说的客气,朱平安心念唐王殿下,唯恐其在凤阳无人照看,因此这才希望邹靖代为传递消息,也好让朱平安了解唐王点下的日常生活。
邹靖不是傻子,知道阴世纲这话中的意思究竟为何,但如今子侄和自己的富贵已经全在朱平安的一念之间,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邹靖在房中奋笔疾书,而朱聿键同样没有安睡。
呆坐在书房中近一个时辰,朱聿键都保持着一个若有所思的姿势,一动未动,直到双腿都有些酸麻,他这才坐直了身体,从书桌的抽屉中摸出一张纸片来。
摇曳的灯火照耀下,纸片上赫然写着三个字——“朱琚钶”。
朱聿键拿在手中,端详了许久,良久,一声幽幽长叹,这才将纸片又放回原处,窗外的清辉照在他的脸庞,说不出的寂寥萧索。(想知道《烈明》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read2002)r1152





烈明 第三章 帝国夕阳
长公子朱承佑出世之后,山东军系统内部的向心力更加强大,就连朱平安都能感受到,山东的军官们明显团结了许多,本地派系、降将派系、凤阳派系以及技术军官派系之间的摩擦也少了很多,相比较于关外战场和剿贼战场的愁云惨淡,山东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海贸如火如荼的进行,大笔源源而来的金银,不禁支撑了山东的扩军和武备,更是进一步增强了对山东的文管系统的渗透。
周延儒再次入阁以来,虽然政绩不尽如人意,但对于朱平安的势力阵仗却是帮助不小。周延儒重用自己的心腹吏部文选郎中吴昌时和董廷献等人把持朝政,朱平安的金银也源源不断的送进京师,让周延儒一党喜不自胜。借此良机,朱平安、赵光抃在王承恩的帮衬下,将一批心腹亲近之人安插到山东的各个职位上,山东巡抚方岳贡虽然有些察觉,但事涉内阁,他也只能望而兴叹、无可奈何。
现在的周延儒权势滔天,虽然还不比不上当初的杨嗣昌,但也不遑多让。但其中也包涵一定的隐忧,其心腹吴昌时等人狐假虎威,利用周延儒的名号打击政敌,收敛财富,不禁将屠刀指向了内阁成员薛国观,还对当初曾经帮助过周延儒重返京师而立下大功的张溥、马士奇等人动了手。
张溥为复社骨干,因不满杨嗣昌专权,而不断为恩师周延儒复出而奔走。周延儒返京后,张溥喜出望外,立刻整理改革国事现状的条陈、主张,整理成册。呈递给周延儒,并与京师士子到处议论朝政。由于其人书生意气、直言上奏,也让周延儒、吴昌时等人心生不满。
不久之后,张溥在太仓家中突然暴毙,死因蹊跷可疑,坊间传言便是吴昌时等人心生忌惮,暗中毒杀了张溥,这其中周延儒便有脱不了的干系。如此一来,周延儒一党在朝中的风评急转直下,加上敛财成风,政绩不佳,朝中各个派系顿时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朱平安也曾去信婉转的规劝周延儒要收敛一点,但周延儒此时却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认为如今朝廷一方面要仰仗他的才能主持大局,一方面又要倚重他“提拔”的朱平安、汪乔年、孙传庭等人来挽回战场上的颓势。所以,对于朱平安的提议和劝慰,他并未放在心上,反而颐指气使的告诉朱平安:“你尽管做好山东的事宜就好,朝中事务自有我在!”骄横之态尽显无疑。
无奈之下,朱平安也只得委托王承恩密切注意朝中动态,同时加强情报搜集工作。崇祯十七年的脚步日益临近,山东目前可以调用的兵力在六万到七万左右,虽然还不足以主导整个战局,但绝对已经是一股谁都不能忽视的战力。满清借松山大捷的威势,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主帅,领兵再度南下,在京师直隶等地如入无人之境,但在山东的宁津、吴桥两处却遭遇到顽强的阻击,阿济格深知朱平安的利害,一见势头不对,当下便立即撤出战斗,径直向南直隶一带攻击,再不与山东军接触。
而时间刚刚走进崇祯十五年,大明便再次遇到了关内、关外两条战线上的败绩。
李自成克南阳之后,再度引大军围攻开封。陕西总督汪乔年率军出潼关救援,左良玉攻破攻破临颍,下令将闯军士卒屠杀殆尽。李自成闻讯大怒,率军大败左良玉,将其围在郾城。汪乔年采用围魏救赵之策,率领一万轻骑奔袭李自成粮草辎重集中地襄城。吸引李自成来就,再以贺人龙、李国奇、郑嘉栋、牛成虎陕军、孙传庭团练兵、杨文岳的保定兵趁机突袭,力图一战击溃闯军主力。
但事与愿违,朱平安不幸言中。李自成大军一到襄城,贺人龙、李国奇等部争相逃窜,就连左良玉都放弃了郾城,匆匆向湖广一带撤退,汪乔年反倒成了孤家寡人,被李自成牢牢围困在襄城。
孙传庭、杨文岳、虎大威等人拼死向襄城靠拢,但兵微将寡、势单力孤,根本靠近不得。
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七,襄城被闯军攻陷,汪乔年在斩杀数名闯军士卒之后,被生擒。李自成深恨汪乔年掘其祖坟,命令将大骂不已、拒不下跪的汪乔年的舌头割下,并挖出其膝盖骨,但汪乔年仍以手指向李自成唾之,最后在襄城西被五牛分尸,以身殉国。
各路败兵相继退回潼关,朝廷万般无奈之下,再度启用孙传庭为陕西总督,并总督河北、河南、山陕兵马,主持剿贼事宜。
而关外松山也终告陷落,满清大军围困松山数月,松山守军虽然在登莱水师的支援下苦苦支撑,但终究难以为继。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清军以重炮轰开松山城墙,大队人马蜂拥进城,与明军绞杀在一处,也因此导致了登莱水师无法对明军进行炮火支援。
邱民仰眼见松山大势已去,遂下令斩杀了临阵脱逃的张若琪和马绍愉两人,随后带领亲卫与清兵展开巷战,混战中,邱民仰和李辅明、姚勋等受伤被清军生擒,不屈而死。而王廷臣则带领三千残兵,趁着夜色,在登莱水师的协助下,退到海上。
自始至终,朝廷和宁远、以及山海关明军都未曾发一兵一卒的援军。松山明军大部战死,其余除王廷臣部外,都成为满清的俘虏。不久之后,锦州祖大寿所部献城降清。
与此同时,关外也传来消息,之前被认定为殉国的督师洪承畴,竟然没有死,而是摇身一变,成为满清镶黄旗汉军麾下,担任没有品级的资政一职,随侍在皇太极身边。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崇祯公开设坛祭拜洪承畴的举动顿时成了笑柄。两场史无前例的大败,丧师辱国不说,也将大明帝国最后的精锐丢了个干干净净。关内李自成、张献忠再无忌惮,疯狂的席卷中原大地和四川,关外则只能以吴三桂为山海关总兵,苦苦守卫清军大军南下的最后屏障。
朝堂之上也乱成了一锅粥,朝廷重臣争先恐后的推卸责任,深恐自己成为崇祯盛怒之下的替罪羊,就连周延儒等阁臣也是纷纷称病不出。一片风雨飘摇的亡国之态。
消息传到山东之后,文武百姓也是惊疑不定。好在朱平安已经回到山东,连续下达几道命令,安稳人心。朱平安也是得到了小夏,朝中已经有人上疏请再度启用卢象昇总督关外军事,但朱平安却是存了私心,派人和周延儒联络,好歹将这份奏折给押了下来。
卢象昇这个时候去关外做什么?山海关和宁远已经彻底成了吴三桂等辽东豪族的地盘,就算崇祯格外开恩,起复卢象昇为督师,无兵、无将、无粮、无钱,卢象昇就算有天大的本事,还能起到什么作用。朱平安费尽千辛万苦救下来的卢象昇,可不是为了崇祯皇帝做嫁衣,白白的送到辽东却做一个傀儡督师的。
卢象昇本人其实也对目前的处境心知肚明。崇祯皇帝是绝对不会再度启用自己的,一旦启用,便显示出崇祯的选择是错误的,免不了会被人说三道四,以崇祯的秉性脾气,是绝对不会做这种自打耳光的事情的。
军议的时候,卢象昇执意坐在朱平安的下手位,朱平安再三相让,他也是执意不肯。
山东目前的情况,暂时是安全的,阿济格蹂躏直隶之地后,已经开始准备北还。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闹得欢实,但却和山东没半毛钱的关系。路振飞还牢牢的控制着淮安、扬州两府的膏腴之地,由于和山东的关系紧密,山东已经在淮安府的赣榆和海州一带设置了据点,屯兵一万有余,目前由路振飞的心腹葛英和山东方面的佟文焕分别镇守。
关外方面,霍五已经在扎根下来,送出的消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像是皇太极为了宸妃之死匆匆返回盛京的消息便是他送回来的,虽然没有在战事中发挥什么作用,但却成功的在多尔衮和皇太极之间又埋下了一根钉子。
洪承畴被押解到盛京,开始时也是宁死不屈。但据霍五的消息,皇太极却是对洪承畴其人身为看重,朱平安也很清楚洪承畴对于历史上满清入关之后,平定江南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此便可发现皇太极其实在松山大胜之后,便已经开始将目光正式投向了关内的大好河山。
皇太极百般劝降不成,后来,却是传出了一些十分诡异的消息,说是洪承畴投降前夜,宫里却是有女眷出入过他的关押之所,之后洪承畴便欣然请降。
而那女眷的踪迹却是指向了永福宫的庄妃。对于这条花边新闻,朱平安却是觉得大有可为之处。
庄妃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极有手腕的女人,从这一点上来说,她师承皇太极,的确要超过这个时期很多的满清重臣,那份狠辣与果决,就连多尔衮也略有不及。
通过霍五送回来的消息可以判断出,宸妃海兰珠死后,庄妃已经开始谋取自己的利益而行动了。劝降洪承畴,也许就是她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告诉霍五,不要心疼银子,在满清皇宫里多开辟几条消息渠道,让宁完我和纳古也多弄一些核心的机密来。事无巨细,满清的风吹草动咱们都要掌握才是!”
得了朱平安的命令,阴世纲点头称是。
“对了!”朱平安又想起一件事情来,“在闯军中安插耳目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阴世纲看看沈恪,沈恪连忙站出来回答道:“启禀大帅,事情还算顺利。当年跟随小的和杨翻的江湖兄弟还有不少,通过这些人,咱们便可以将眼线渗透进去,闯军其余各营却是监管的稀松平常,耳目眼线很容易安插。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六个人混进了李岩的军营,李岩其人虽然小心,但对杨翻却是格外信赖。”(想知道《烈明》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qdzww)r1152




烈明 第四章 人间最苦是别离
纵观天下大势,如今山东的最好的选择便是伺机而动,越是处于明末的骤变前夕,各地武官的选择和动作也越发的谨慎和独断专行起来。朝廷的很多军政命令已经很难再贯彻下去。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大军纵横四方,各地彼此之间以及和京师之间的联系已经远不如之前那么顺畅,这也给了各地镇守武将以擅权自专的良机。
尤其是松山和河南的两场战事相继失利,大明朝廷掌握的精锐之师业已损失殆尽,于是乎各地武将为了自身的权益,开始有意识的拥兵自保,对于朝廷的诏令逐渐阴奉阳违。
就从山东来说,文官、武将、亲藩、权贵为了自保只能选择依附于朱平安这支强势力量。究其根本来说,这和当时刘泽清控制山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禁朱平安清楚这一点,麾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其中,也包括卢象昇,但这一点也是他无力去改变的。因此,到了登州之后,虽然从身边的人情世故中渐渐体会到这些略有些苦涩的现实,但却无力改变。所以,卢象昇倒是对如今讲武堂教导主任这个位置很是满意。至少不用再理会那么多勾心斗角,一门心思教书育人即可。
然而呆的时间越长,卢象昇却是越发的感受到山东之地那种朝气对于他的吸引力。
就如同今日的军议上,卢象昇还是感受到朱平安对于他的开诚布公,这也让他内心中潜藏的归属感变得浓烈起来。出于这一点,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朱平安,目前山东的军队构成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过于对火器和步卒的依赖,而骑兵缺乏。现在来看,这种缺陷并不明显,但将来如果要在野战中面对满清的铁骑,那却是一定要吃大亏的。
巨鹿之战,说到底就是一场守卫战。明军还处在固守坚城的位置上,火器有利于发挥更大的效用。而满清八旗的骑兵,机动灵活,一旦实行袭扰突袭,明军不免要被动万分。目前登州的骑兵满打满算,不过四千余人,在缴获了闯军大量马匹之后,骑兵的补充却是微乎其微。
究其原因,便是骑兵整个的选拔机制并不健全,训练也跟不上。张定边自身是一员猛将,但作为整个骑兵的主帅,其战术素养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卢象昇的话让朱平安大为欣慰,卢象昇肯如此说,便是已经将自己放在了山东军的位置去考虑问题。
“卢公既然如此说来,莫不是心中已经有了定策,抑或是肯再度出山,执掌山东骑军呢?”
卢象昇微微一笑,“卢某这些日子以来,身处讲武堂,眼看着一期期的学子从讲武堂中进入山东军建功立业,这种满足无法言传,卢某也是甚为乐在其中。更何况,如今登州已经有此人选,朱总戎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哦?”朱平安一楞,“不知卢公所说是……?”
“曹变蛟!”
“原来是他!”朱平安一拍脑门,确是恍然大悟。
洪承畴松山战败,全军皆溃,唯有曹变蛟和王廷臣两部处变不惊、奋勇杀敌,如今这两员大将都已经沦落到登州,朱平安却是将他们给忘在了一边。
曹变蛟独守塔山,后来被登莱水师救走,返回登州。崇祯皇帝却是恼怒朱平安擅自调兵,为此迁怒于曹变蛟,撤掉了他的总兵官职,贬为庶人。
曹变蛟的叔父,曹文诏,乃是崇祯朝不可多得的大将。早年在辽东从军,曾跟随熊廷弼、孙承宗,后为袁崇焕重用,曾跟随其入关救援京师,积功升为延绥东路总兵,并率领关宁铁骑入关平贼,屡立战功。崇祯八年时战死沙场。
曹变蛟一直跟随在叔父左右,深得其用兵之精要,更是曾经执掌曹文诏麾下骑军大将一职,于骑战一门颇有心得,在军中一直享有“大小曹将军”的美名。山东要想训练骑军,曹变蛟便是目下最为合适的人选。
“曹变蛟将军肯在山东军中屈就那是最好不过的,有关朝廷的追责大可不必担忧,我这就去和周阁老送去一封书信,担保不会再有追责一说。只是不知道曹将军肯不肯在我山东军中任职呢?”
卢象昇笑着说道:“此时不难,卢某便一肩承担下来,这些日子啊,曹变蛟郁郁寡欢,本欲回山西大同老家,但又是在不愿背负着这样一个身份返乡,辱没了其叔父的英名。所以,卢某便邀请其在讲武堂中任职,教授学子,却是相得益彰。只要总戎亲自延请,他焉有不肯之意啊!”
“还有王廷臣,虽是辽东总兵,但如今辽东之地尽失,朝廷难免会追究失地之罪。卢某也曾与其人共事,也确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听闻他不日便要乘船抵达登州,总戎如果有意的话,不妨在朝中提前运作一下,将他和曹变蛟都留在山东,他们二人感恩戴德,将来必是可大用的人才。”
……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尽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悠悠扬扬的歌声顺着烟雨蒙蒙的水面飘荡过来,让王承恩的心中陡然一颤。
周围的景致都被那好似蜜糖一般粘稠的浓雾包裹着,大致的显出一个轮廓,无论怎样仔细的去瞧,总是看不清楚。王承恩一路摸索着前进,石板小径边湖水中盛开的荷花不断牵绊着他的脚步,但却恍然不觉,一心只想找到那歌声的源头。
走了又走,就在他赶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抬眼望去,不远处的一个水榭却隐隐预约的透出两个身影。
王承恩心头一喜,匆匆走近来,却是找不到任何可以通往那水榭的路径,正在焦灼间,耳边却是听到了一声银铃般的呼唤,“大葫芦,是你吗?”
这一声魂牵梦绕的呼唤,顿时让王承恩泪流满面。不远处袅袅婷婷的绿衫女子,笑意融融的看向自己,刹那间,这十余年的苦楚便像是遇到了冰雪一般的消融,王承恩觉得,仅是这一声“大葫芦”,这么多年的隐忍和刻骨相思便再也不枉。
“青荷……!”王承恩紧走两步,就与那绿衫女子隔水相望,但却是怎么也看不清楚她的面容。千言万语就拥堵在嘴边,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只是任由泪水放肆的打湿了自己的衣衫。
突兀的一声轻咳,让王承恩蓦然一惊,转头看去,却是那原本坐在绿衫女子身后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就在自己眼前的不远处,一双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口中却是缓缓说道:“承恩,这些年,辛苦你了!”
看清了那人的面貌和身上所穿的明黄色衮龙袍服,王承恩如遭雷击,立刻双膝跪倒:“陛下……!您缘何在此处?”
那人不过三十左右岁的年纪,眉眼和崇祯皇帝极为相仿,但举手投足间却是少了许多的幽怨和戾气。
王承恩话一出口,却是立刻觉察到有些不对劲,“陛下、先帝!您、您……,还有青荷,你们都回来了?”
但沈青荷和天启皇帝却再没有说话,两人对视一眼,眼中的柔情蜜意彰显无遗,隐隐似乎传来一声悠然叹息,随即,两人的身影和面容便很快的隐入到雾气之中。
王承恩吃了一惊,心中的愁苦更甚,情不自禁的向前一跃,想要抓住两人的衣袂,但却噗通一声掉进了荷花池中。
眼前的景物变得迷离起来,冰冷的湖水让王承恩的心也变得一片霜雪。身子说不出的疲乏,这二十年的种种过往便如走马灯一般闪过眼前,曾经的欢笑、情愫、忧思、伤痛一瞬间涌上心头。
“罢了、罢了,先帝、青荷,一定是你们不忍再看着我受这人世间的苦楚,想要将我一起带走。可你们知不知道,我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王承恩的嘴角沁出一丝笑容来,手脚不再挣扎,任凭水流将自己推向脚下漫无边际的深渊。
“人间最苦是别离!这二十年的苦,我尝够了,也尝累了……!”
但忽然间,湖水却是突起涟漪,一只瘦骨嶙峋的大手没入水面,径直抓住了王承恩的衣领,王承恩只觉得自己如同腾云驾雾一般,再睁开眼时,已经又站回到荷花池边。
面前一个面容清矍,但颌下无须的老者双目如电的盯着他。
“义父!”王承恩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老者轻叹一声,“痴儿!”
王承恩再也控制不住积郁在心头的情感,跪倒在地,张开双手抱住老者的双腿。
冰凉的手掌轻抚王承恩的头顶,但却往王承恩的心头倍觉温暖。
“义父,孩儿不孝、孩儿无能,好端端的江山,如今……,先帝、青荷和沈先生的谋划,到了今日已经是无力回天,孩儿无颜面对义父!”
老者轻轻一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慈爱的说道:“我王安于内宫风雨一生,总算不负泰昌爷的嘱托,将这江山交到他老人家子孙的手中,虽死无憾。你做的很好,我都在一旁看着。”
“天道无常、义理永存!做人做事,但求竭尽全力、无愧于心!我很庆幸有你这样一个义子……!”
“老货,啰啰嗦嗦做什么,快来手谈一局!”花丛中,一个瘦削的老者忽然现身出来,一脸的不耐烦。
王承恩目瞪口呆,“沈先生!”
王安哈哈一笑,身躯未动,但身影却是一如刚刚的沈青荷与天启帝,就像是一缕青烟,慢慢的消失在王承恩的面前。
王承恩心中大恸,“你们不要留我一人在此,没有你们,我一人支撑的好辛苦!”(想知道《烈明》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qdread)r1152




烈明 第五章 曹化淳离京
虽然不止一次做过类似的噩梦,但每次醒来,王承恩却总是有和第一次一模一样的惊心动魄。每一次从这样的梦中醒来,王承恩都不得不告诫自己,不要流连于梦境的逼真,义父王安、沈潇,包括天启皇帝和沈青荷,他们都早已经离开了这个尘世。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也必须是。有些痛苦和煎熬必须由自己来承担,这是命中注定的。
1...114115116117118...2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