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我?”
“武……武真侯,田垄见过武真侯!”
那清瘦的少年人看向武真侯,看着武真侯的手指着自己,顿时愣住了,迟疑一二,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随即,又看着班亮教员也是看向自己,心中一突,连忙一步踏出,连忙的拱手一礼,连口中言语都有些乱乱的。
实在是由不得自己不紧张。
面前的人可是武真侯啊。
只是……看上去好像比他们都年轻,传言武真侯武道超凡,一身修为早就不可思议,学宫内留存的九卷修行之法,便是武真侯留下的。
还有护国学宫也是武真侯建言督造设立的。
一切诸班,武真侯于他们更是一个传闻中的人物,更别说武真侯早就登位关内侯,更为军中上将军,绝对的秦国之内,一人之下!
如此位高权重!
心中如何不激动,如何不惶恐!
甚至于,现在田垄可以感觉到身后四周那投向自己的一道道炙热目光、钦羡目光,没来由的,一颗心更为紧张起来。
“无需紧张。”
“田垄……,这个名字,你来自哪里?”
周清抬手间,无形的清静之气拂过那人,安稳其心神,听其名,有些意思,倒又是一问。
“我……我来至北地郡山杨县。”
田垄闻此,有些羞赧,自己出身不显,很卑微的普通人,今日有幸和武真侯相谈,实在是……昊天垂怜。
“北地郡?”
“本侯数年前也曾在北地郡待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陇西两郡地动,山东诸国与百家些许之人涌入其内,欲要大乱两郡。”
“甚至于北胡匈奴与河西诸国也联合大军功法攻打两郡,最终……本侯平定诸般,剿灭北胡大军。”
“田垄,学宫的礼仪可不是低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身为大秦男儿,战场之上,面对数十万大军亦当毫无惧色,今日一见本侯,何以如此?”
“本侯也只是一介凡俗之身,并无特殊之处!”
看着田垄,其人未敢直视自己,周清再次近前一步,缓声而落,述说当年平定陇西两郡的事情,一晃之间,都过去这么久了。
视线再次掠过面前的田垄,掠过面前诸人。
笑道一声,踱步而动。
“喏!”
田垄羞惭,连忙抬首挺胸,肢体挺立,喝道而应。
演武场上,其余诸人,亦是调整站姿,未敢懈怠。
“哈哈哈,不错,这才是好男儿。”
“才是大秦的好男儿。”
“且说说,你为何不后悔,说说你将来之期盼。”
行至田垄跟前,看着田垄整个人的精气神为之一变,周清赞赏一语,单手在其肩头轻轻一拍,给予鼓励。
又甚为亲切的探询着。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猛将必发于卒伍
“田垄不后悔!”
田垄昂首挺胸,再次沉声一语,入护国学宫是绝对不后悔的事情,也许和那些早先入军伍的人相比,晚了三年。
可……晚上三年,并不代表一直晚三年。
自己出身虽低微,可许多东西、许多事情也是知道的。
感受到武真侯拍在自己肩头上的力道,心中更是为之激动,神色慨然,悍然而道,很是坚决,很是坚毅。
“说说。”
“说说你真正之想。”
周清对其再次颔首。
“入护国学宫,将来可以得到更好的爵位和前程!”
“还可以更好的护卫大秦,护卫大王!”
那田垄似是调整过来了,心绪安定下来,直视前方,说道口中之言,说道心中之想法,前往护国学宫,所为就是那般。
“你呢?”
周清颔首,又看向距离田垄不远处的一位汉子,生长的倒是健壮些。
“盛云也不后悔。”
“入护国学宫,可以观略兵家绝学,可以受到更好的磨练。”
“三年之后,更是有爵位加身!”
那人亦是出言。
“你呢?”
周清挪移步伐,行至队列深处,看向旁侧又一人。
“许可也不后悔!”
“入护国学宫,将来许可想要入咸阳宫,护卫大王。”
那人昂首挺胸,神情肃然,很是干脆。
“你呢?”
整个队列的分布和周清当初留下的标准一样,行人走入其内很是轻松,踏步间,便是行至百二十人中一个具有先天修为的男子身上。
这般年岁,能够入先天,却为不俗。
观其玄功运转的道理渊源,似乎……有着兵家的道理,也有着儒家的影子,当然,那些不算什么。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传承流转于诸夏间,些许先天层次的修炼之法流传,并不代表着什么,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李卓亦不后悔!”
“护国学宫,国之利器,能够入内,堪为荣幸。”
“将来李卓所希冀,自当军伍征战,荣耀加身。”
生长的很是有些俊朗,双手背负身后,直面先前,神容平缓,沉声而道,言语很是有些意思。
“你呢?”
周清颔首,继续向着队列深处走去,随意问着。
“亦是不后悔!”
“……”
“……”
一连问了十多人,均是不后悔,而且所语所答,均有些意思,有的学员很是干脆,性情很是豪爽豪迈。
有的学员,明显带着别样的意蕴回应,或是虚实不定,或是虚实无间。
明显有着别样的家学熏陶。
出身不同,所语不同,所言不同!
自为明证。
“你呢?”
不知不觉,周清已然又行至一人跟前。
那人体格不为强壮的样子,如之前的田垄一般,有些清瘦,眉宇间,倒是俊逸三分,身着学宫劲装,背负身后,姿态仪容,直视前往。
“桥松亦是不后悔。”
“入护国学宫,可以更好的磨砺己身,军伍之中,虽也可磨砺己身,终究以生死为界限,学宫磨砺,将来可更好的避免那些。”
桥松如是道。
武真侯!
桥松当然认识,扶苏当然认识,打自己小的时候,就认识武真侯了,一晃这些年,自然见过很多次。
不曾想,今日在学宫见到了武真侯。
于此问,自有所答。
“将来所求如何?”
周清继续问着。
“杀敌护国!”
“安民护民!”
“佑我大秦!”
一十二字铿锵而出,神色越发之坚韧。
闻此,周清徐徐转身返回,途中,又问了几个学员,所言虽不同,大意相仿。
“本侯出至道家天宗,入咸阳以来,富贵极致,算是尘世至极。”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这是儒家所言!”
“你等入护国学宫,本侯以为,当有两谋,一谋者:为己身。二谋者:为秦国。”
“百多年前,商君入秦,一展己身法家所学,二十年后,秦国便行秦法,商君法术大成,两者兼得,其人虽死,秦法犹存。”
“学宫之内,可以带给你等很多,而你等所求,则是需要从秦国所取,秦法公允,你等功劳赫赫,则己身荣耀至极。”
“故而,本侯很欣赏田垄之言。”
“入护国学宫,所求就是富与贵,就是荣耀和地位。”
“但想要取得荣耀和地位,没有绝大之功勋,没有绝大之功劳,如何求得?你等做到了那些,己身自有所得。”
看着身前不远处,那已经归位的田垄,周清再次赞叹着。
“本侯近年来,不在护国学宫很多,学宫内,竟已经有了所谓的传言,说着什么计谋院堂将来可以更好的求取战功,求取富贵。”
“所以,近年来,想要入护国学宫的学员很多,这里……,本侯告诉你等,那纯属之无稽之谈。”
“九大院堂,当初本侯与之设立的时候,一视同仁,且兵家所学,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相通的,自是不存在什么侧重和偏重。”
“之所以计谋院堂对你们的要求更高,那是因为将来你等所要面临的问题需要你等有那般水准,想要不见血光而登封主将、上将军。”
“接下来不会有,以后也绝对不会有。”
“本侯明言,军中以后的主将、上将军人选,必然是历经战场杀伐,血浸战袍,必然是历经诸般磨练,方有所成。”
“猛将必发于卒伍,当为大秦军中永恒之律例!”
九大院堂之所以所学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将来各自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计谋院堂入军中,添为军司马后备居多。
而军司马之人,往往需要一种更高层次的眼界和大局观略,否则,一隅闭塞,又有何用?出言献策,岂非灾难乎?
学宫内的传言,不仅仅是学宫之内有,就是在咸阳城内也有,说什么从学宫出来的学员,将来可以避免在战场上杀伐,直接登位主将。
甚至于由着大王和中枢的偏爱,登位上将军也不是不可能。
今日一行,今日之语,算是随意,也算有心,看着面前计谋院堂的百二十人,周清沉声而道,一观诸人神情,不复多言。
“解散!”
又是一语。
当即,面前百二十人尽皆应道一声,远去吃饭乃至于休憩。
“相召九大院堂博士与教员于讲武堂。”
看着那计谋院堂的百二十人远去,周清身躯微侧,看向桓齮,为之令下,既然来了,总该要留下一些什么的。
“喏。”
桓齮有所感,拱手一礼,挥手一招,远处便是有数位早已闻声而至且等待在此的教员近前,径直快速的吩咐下去。
******
“蜃楼如何?”
清宁淡雅,空旷悠然,一孔直通天地,万千星辰涌动,星河运转,众生之妙内蕴其中,浑身上下扩散暗金色玄光,跪坐上首蒲团之上,占星天道。
如旧的这处咸阳宫偏殿所在,一直为阴阳家在秦宫所居之地,平日里,行人往来便是不多,纵有阴阳家诸弟子进出,也是气息不显。
此刻的偏殿停下,一道周身隐现淡紫色玄光的妙人而立,双手掐动阴阳道礼,一道轻薄的淡紫色纱衣遮掩明眸。
“十年之内,功成不难。”
紫发盎然,踏步而动,观东君修行,随意闲谈而应。
“目下韩国、赵国先灭,苍龙宝盒已入秦宫。”
“接下来燕国、魏国将灭,苍龙宝盒不得大意。”
上首传来浅浅脆音。
苍龙七宿的事情一直在推进,虽说很艰难,可眼下是最有机会的了,那些东西……阴阳家有秘术可以探知到在哪里。
“幻音宝盒落入墨家手中,湘玉虽有所言,探知不多,无用,苍龙宝盒根据秘法推演,还在燕国的方位。”
紫衣女子娓娓道。
“墨家之内能够隐藏那般宝物的,不过一个机关城罢了,其地于楚国,它日在谋也是不迟。”
“幻音宝盒若是在燕国,以墨家巨子路枕浪的实力,阴阳家内,除东皇阁下以外,暂时无人可以取走。”
“且等上两年,两年后,在下当化神圆满,一试妙悟玄关,功成,亲自去取。”
话音婉转,印诀而动,一道凝练的暗金色长龙从上首迸出,俯冲虚冥深处,携带浩瀚气象,没入星辰深处。
占星之下,墨家还有不小的机缘,可墨家的机缘不等于墨家巨子的机缘。
“蜀地的扶桑神树如何?”
紫衣女子沉吟良久,周身紫光氤氲而动,不愧为东皇阁下亲自培养的阴阳家东君,非自己目下可比。
“待东皇阁下妙悟合道,彻底解决扶桑神树下的封印。”
“阴阳家传承上古,蚩尤的事情自当在阴阳家的手上解决。”
欲要将扶桑神树挪移至蜃楼之上,随时都可以,可若是不能够处理其下的虞渊封印,又是大患,蚩尤当年的实力距离身融万物只有半步。
否则,灵觉神念不会至今没有被岁月之力磨灭。
武真侯当属也曾入虞渊封印,以其玄关的极高之力,都未能够奈何那蚩尤之力,欲要解决,非有合道。
而东皇阁下,距离那一步,已经很近很近了。
只差一个小小的契机!
而那个时候,蜃楼也该启航了!
秦时小说家 第一千两百一十章 邹衍封印(求票票)
“七颗星辰,七个秘密,七只宝盒,苍龙七宿。”
“而今罗网的黑白玄翦与诸多天字一等杀手在燕赵之地护持,广武之地,秉承大王令,左右护法各派人手。”
“你带着大司命、少司命诸弟子前往吧。”
苍龙七宿的秘密对于百家来说,很玄妙,很深奥,然……对于阴阳家来说,也就是颇为奇异的一桩事罢了。
文王推演天机,触及虚冥浩瀚之力,将那本非凡人可以掌控的力量接引下来,千年以来,诸夏而乱,尽皆如此。
欲要强行掌控那般力量,难矣。
数百年前,大周东迁的时候,的确有阴阳家大祭司的部分责任,没能够将七宿之力真正的施展,以至于数百年来,烽火连绵。
但……一切都要结束了。
暗金色的璀璨长龙没入虚冥深处,东君焱妃周身玄光收敛,向着殿中的月神看去,秦魏交战,为放置不测,为了防止百家袭杀。
大王近日来,已经有令下达了。
“魏国那只苍龙宝盒被信陵君落于雅湖小筑,其上还有邹衍的封印,而今被纪嫣然护持,其人实力不弱,已达化神圆满。”
“我等前往,怕是无功而返。”
燕赵的那只苍龙宝盒并不着急……,且以阴阳家在咸阳的这般之力,还不足以从墨家巨子与百家诸人手中强夺苍龙宝盒。
而且……意图明显之后,说不得日后争夺愈发艰难了。
与之相比,秦魏之战,乃是今岁必定之局面,魏国大局三路出兵,倾国之力,秦国自当给予攻杀。
根据大王的旨意,咸阳宫内左右护法除了要坐镇咸阳以外,还要派出人手前往魏国以为护持,月神思忖片刻。
护持王贲等一应军中诸将,自无不可,然……雅湖小筑那里不好处理。
“此行当有所得。”
“邹衍大师乃阴阳家前辈,无论智谋,还是五行妙法,都非南公可比,雅湖小筑那里不会有什么拦阻的。”
“无邹衍大师,阴阳家不会有如今之势,切勿怠慢雅湖小筑。”
东君焱妃续接先前脆音,阴阳家智者一脉的前任领袖邹衍乃是百家先贤,更是阴阳家的先贤,据东皇阁下所言,都从其处受益良多。
算是半个师尊也是可以的。
邹衍大师行走诸夏,阴阳家名号传扬百家,故而,数十年来,阴阳家才有这般盛况,可惜……那南公欲要逆转大势。
非邹衍大师的遗泽,其人早就被玄清子直接镇杀。
其人应该也是知晓苍龙七宿的秘密,即如此,当不会拦阻阴阳家此行,占星之下,自己也有所的。
“如此,我等当去。”
闻声,月神阴阳道礼,脚下生出紫色玄光,消失在厅殿之内。
旋即,整个宽阔宁静的厅殿内,归于长久的寂静。
******
“上将军!”
“我等大军渡过督亢,距离蓟城不过三舍之地。”
短短数百里的距离,王翦下令每一日不过行一舍之地,数十万大军俯览而下,恍若黑色的洪流,悄无声息得将整个燕南地覆盖,更是向着蓟城蔓延。
是日暮色,幕府军帐打造完毕,诸将汇聚一处,沙盘陈列,实则……对于那沙盘上的一切,诸将都已经非常清楚了解了。
燕南地一战,燕国损兵折将数十万,只剩下十万军,前些时日……九原蒙恬处传来消息,北胡匈奴数十万军被拦阻,难以南下。
是故……,他们更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由护国学宫送来的照明之物陈列,燃烧着从猛火油内提炼的东西,些许的棉麻落于其内,便可燃烧很久,尽管气息怪怪的。
但相较之战场上的血腥杀伐,又能够算得了什么。
六盏明耀的灯光环形而散,整个幕府之内光亮一片,银甲将军李信近前一步,拱手抱拳一礼,距离秋冬不过两个月上下。
接下来具体如何,还需要上将军定下谋略。
“灭国大战非比寻常,无需着急。”
“失去燕南地,燕国已经没有了后续根基,今岁……我等待将蓟城拿下之后,便分兵两路,一路北上,平定上谷郡,一路缓缓东进,消除蓟城东部的隐患。”
“等国府派遣的吏员前来,趁着秋冬,争取将燕南地化入秦国之内,那才是重中之重。”
“将士们修养一个冬日,来年开春之后,两路大军汇聚左右北平,将燕国最后之力湮灭。”
个中之事,王翦实则先前也已经说过,但是瞅着幕府内的军将蠢蠢欲动,很有一种要在今岁之前就要定下燕国局势的势头。
的确……如果不考虑其它,以他们现在的兵力和实力,的确可以在快速拿下蓟城之后,挥戈东进,将燕国最后的余力歼灭。
可惜……会造成别样的损失。
一则,老秦人对于秋冬时日的燕国没有体验过,听闻酷寒无比,就是燕国之人,都难以在那个时候活动。
何况不适应这里的老秦人,那就失去了天时。
二则,对于左右北平与辽西辽东四郡,他们暂时还没有真正详细的信息,还没有定下最终的沙盘舆图。
而燕国无疑对那些非常清楚,若然中了什么计谋,那就失去了地利。
三则,败军之国,士气低落,强行紧逼,或许会激发燕国最后抵抗之力,而若是让他们修养秋冬数月,说不得心中士气会消磨不少。
否则,秦国就失去了人和。
诚如此,拿下蓟城之后,挥戈东进,有丧失天时地利人和之像,如何能胜?
身披黑色重甲,迎着幕府内诸将看过来的道道目光,王翦缓缓而道,灭国之战,就是要稳打稳扎,不能够出现任何纰漏。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不能够给燕赵余力半点机会。
否则,于山东诸国来说,可就是一个大好消息了。
“代地的残赵余力北逃,根据斥候来报,应该是进入东胡的区域,携带之力,有三万兵马,或为隐患。”
又一位军将踏步而出,说道代地的形势。
燕赵大部分国土都被老秦人攻占了,如今……连代地都如此,可惜那赵平与赵嘉逃得够快,不然……赵国的隐患就半点没有了。
“东胡、北胡等蛮夷早晚要将其彻底剿灭!”
“只是听闻近年来北胡匈奴势大,尤其是出了一个头曼单于,统合北胡诸部,甚至于还要兼并东胡,果真如此,怕是胡人蛮夷更为隐患了。”
“上将军……,我等在明岁拿下燕赵之地的时候,是否要配合九原蒙恬将军北上,将胡人彻底剿杀。”
对于胡人,老秦人是不喜欢的。
君不见,数十年前的义渠国之乱,他们就是胡人之国,趁着武王之时秦国内乱,扰乱秦国北地诸郡,令秦国数十年如鲠在喉。
好在,义渠国终究被灭,整个北地诸郡归一,扫除西侧侵扰,使得秦国可以安心东出。
视线放在沙盘的北方区域,那里大片的草原上,念及数十万控弦之士在侧,随时有可能南下劫掠,诸将便是不耐。
以前的话,赵地、燕国之地的北方隐患和秦国没有什么联系,接下来……所有的麻烦则需要秦国自行承担了。
“内诸夏而外夷狄!”
“诸国诸国尚未归一,如何御兵于外?”
“果然我等大军被蛮夷牵制,中原诸地出现问题如何?”
王翦摇摇头,或许北方的蛮夷将来会成为祸患,可……无论如何,事情有轻重缓急,当权衡轻重。
于秦国来说,目下最为重要的是山东诸国,只要将山东诸国一一灭掉,那么,期时,整顿举国之力,将整个北胡荡平轻而易举。
现在……没有那个必要。
有九原蒙恬拦阻足以。
“中原之地平定也快了,有少将军率领秦军锐士,魏国眼下之力,如何拦阻?”
“却是那嚣魏牟气量勇武,超越信陵君一筹。”
诸将闻声,为之颔首,的确那般道理,提及中原之事,倒是一人又为之笑语,少将军王贲去岁率领大军南下。
先是平定旧韩之乱,如今又要独自攻灭一国了,真可谓大功劳。
至于少将军王贲不可能灭掉魏国的念头,诸将以为这个可能性小之又小,有巨鹿之地杨端和、关外蒙武、颍川郡、南阳郡在,魏国添做困兽之斗也。
“魏国今岁攻灭,则三晋在手。”
“明岁燕赵平定,北方不为大乱。”
“上将军,观诸国之势,只消楚国再行攻灭,则诸夏归一不远也。”
银甲将军李信视线落在沙盘上,那里大部分都是燕赵之地,可脑海深处,已然补足所有的诸夏舆图。
辽阔的诸夏舆图上,代表秦国的黑龙旗已经插在旧韩、旧赵、燕南地上,而今少将军王贲将率领大军攻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