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偶米粉
河流纵横交错,一艘艘大小之船有序的行进着,此刻,朝阳初期,云雾盛景出现,一道道身影从船舱而出,站立在船头与船尾,不知的一观盛况。
在其内,一位神容俊秀的年轻男子处于其内,手持长剑,浅蓝色的劲装加身,身后墨绿色的披风飘扬,垂肩的短发干净而又利落。
虽衣袍不显尊贵,但仍是引来身侧一位位好奇之人的目光,此人应是不俗的。持剑立于船尾,炯炯有神的双眸看向远处,那里云山雾绕,颇为盛景。
“你们听说了吗前几日,韩国竟然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了!”
忽而,大舟之上,一侧不远处的商贾议论之音引得年轻人注意,闻此,剑眉为之一挑,
第五百五十八章 云梦蛟龙(求票票)
正在奇异那是何事物之时,豁然间,整个江面狂风骤起,迎面的巨浪城墙般向船体袭来。刹那间,令得距离最近的这艘船为之晃荡,立于船头、船尾的客人们更是惊惧莫名,一时竟都愣怔。
木然的呆呆看向那江面动荡所在,不知所措,那商贾看的越发之清楚了,几乎在江面巨浪突发的同时,浪头中涌出一物,在弥天水雾之中鼓浪开来。
“不好,是云梦蛟!”
“诸位赶紧回舱!”
持剑的年轻人低吼一声,音虽不大,却清晰无比的回旋于船体每一位客人的耳边。但不出声还好,惊恐之下,整个人来人往,愈发之混乱起来了。
众人纷纷尖叫着躲避,持剑年轻人迎凤儿里,身后的披风飘扬,立于风浪之前纹丝不动,有神的双眸静看那江中云梦蛟。
“足下快回舱,船上有在下请来的中山剑馆武者!”
那富态的中年掌事仍没有放弃那持剑年轻人,观其一动不动,不由得一边想着船舱内行进,一边挥手呼喊着,此行路上,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特殊之人,焉得如此放弃。
话音未落,又是一道高高的浪花打来,中年商贾几乎跌倒,连忙抓住一侧的船栏。此时,那已经临近船体的鼓浪长蛟怪异的伺候一声,整个青山两侧为之回应。
张开一口山洞般的血口,直接咬向船尾,顿时,整个船尾被一团黑暗笼罩,惊叫之音、凄厉之音、无助之音此起彼伏。
“畜生,何以猖狂!”
立于船尾的那位持剑年轻人通体浅白色的玄光隐现,手中之剑已经出鞘,不过,似乎旁侧还有武道高人,至于那商贾所言的中山剑馆武者,此刻并未出现,想来也是躲入船舱了。
尚未动手,便是一道凌厉无比的剑光从远处飞来,斜刺向那怪蛟,在层层水雾的遮掩之下,骄阳折射不断,依稀可见那怪蛟体表的坚硬漆黑鳞甲。
“化神武者!”
“在我周围存在着,但我竟没有半分察觉,这等敛息的手段!”
秋水寒光,剑芒肆意外放,体表一股无形的力量,将近身的所有水雾抵挡,旋风摇曳,半长的柔顺发丝为之飘动,年轻人面有惊讶。
此人的修为亦是破入化神,但……自己竟然没有丝毫察觉,非此刻对方出手,怕是自己也根本不清楚周围会有这般的一位顶级武者。
感应着此刻对方的修为,年轻人摇摇头,不过刚突破化神不久,未及自己,想来是有精妙的敛息之法,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刺客杀手的手段。
体内浩荡的内力运转,紧紧看着那突然出现的布衣男子持剑与那怪蛟征战,虽剑光凌厉,但在水域之内,怪蛟的力量澎湃,喷出一阵腥臭的飓风,所有的剑光为之溃散。
凭空无处借力,布衣男子身形一转,便想要落在那怪蛟身上,然,那怪蛟似有灵性,扬天长吼一声,径直没入水域之下。
“想走”
观那怪蛟想要离去,仍旧立于船尾的那年轻人没有在自己旁观,纵身一跃,劲力澎湃而动,一剑纵横,十方而动,一道道凌厉无比的剑光在水雾之中如电异象,怪蛟吼声如雷。
“哈哈哈,我来助你!”
那布衣男子见状,亦是轻脚踏在水面之上,借助反震之力,同样一股股不弱的剑光涌入其内,须臾之间,便是一阵阵血雨扑溅船身。
未几,江面之上更是飘起了一座小山一般的鳞甲尸体,及至风平浪息,仍是那艘的船尾处,两道通体血红的身影伫立。
“非足下二人,我等均危矣!”
江水之内,突然迸出云梦蛟,引得人心惶惶,不曾想,他们一行人中同样有高手存在,那中年商贾小心翼翼的看了看远处江面上的那鳞甲尸体,舒缓了一口气。
而后又看了看此行请来的中山剑馆四名“高强”武者,轻叹一声,自从中山夫子不在之后,整个中山剑馆的水准也下降甚多。
但尽管如此,中年商贾亦是颇为自得,自己先前果真没有看错,那年轻人的确非凡,当下,心中结交之意更为浓郁。
“在下赵国之人郭岭,敢问二位壮士姓名,也好让我等铭记!”
一语出,观那浑身血腥之意缠绕的二人没有回应,中年商贾倒也没有气馁,左右看了一眼,近前一步,再次拱手一礼。
“是你!”
那率先出手攻杀云梦蛟的布衣男子静静看着身前这人,手中之剑紧紧握起,眉目之上,更是隐现万分警惕,万万想不到,在这楚国云梦之地,竟然还会遇到此人。
鬼谷纵横的弟子,秦王嬴政的首席剑术教师——盖聂!
“你……为丽良人的师兄”
于面前之人,盖聂依稀也有些印象,当年野王之战,自己曾护持在大王身边,那时候,丽良人同两位师兄曾与隐藏身份的大王相峙。
其内,便是有此人——韩申!
那时候的对方,不过一普通的先天武者,但现在却已经破入化神,而且修炼之法还颇为奇异,凌厉非凡。在丽良人进宫之后,据传其人便消失不见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若是百家的其余化神武者,说不得韩申今日便会与之畅饮,但既然是盖聂,那绝非自己所愿,又闻身侧那中年商贾之音,清冷一眼,纵身一跃,玄光闪烁,踏着江水,消失不见。
“这……,可惜也。”
“不知足下口中所言丽良人,是否便是如今秦国咸阳宫颇受秦王大爱的卫人公孙丽”
赵商郭岭轻叹一声,今日遇到两位非凡之人,竟是走掉了一位,但还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还未离去,心思有感,翻滚诸般讯息,轻问之。
“你
第五百五十九章 法学之堂(求票票)
“学宫!”
也许韩国想要再次崛起,太难太难了!
看着眼前这近在咫尺的崭新学宫,对于学宫的规划和构想,近日来,武真君也同自己说过多次,这里,暂时或许不起眼,但将来,却是整个大秦的底蕴所在。
诸子百家各行其道,只需要在法理的框架之内,可任意行之,天地乾坤,各家均有所用,数百年来百家轻秦,但等待秦国一天下,到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
念及此,韩非深深的呼吸一口气,撇除脑海中杂乱诸般,记得初入秦国的时候,一切的一切自己都是很漠然的,对于自己入秦的结局,也是很清楚的。
存韩之心既然不能改,又如何能够期待秦国好好的对待自己,不能够挽救家国,以死明志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离群索居,往来甚少,透过入秦以来所见种种,审视古今兴亡,又重新审视诸夏大势,更是细细一观秦国,是故,多日前,自己曾言:天下必一于秦,六国必亡于己。
对于秦国,欲要将其看透,非有率先精读《商君书》,商君亦是自己最为尊崇的法家先贤,在执笔写就《韩非子》之时,韩非从秦国孝公以来研究,突兀发觉,原来不知不觉间,秦国已经变法了一百余年。
关东六国仅仅以为,不过一个商君变法,便可以令秦国强大至如今地步。此言虽不差,商君变法的确奠就秦国根基,使得秦国崛起。
但随后,秦惠文王铲除世族复辟势力,导致诸夏各国多头久远的封地制在秦国彻底完结,才完成了真正的法治转化。
秦昭襄王之事,遏制外戚势力的膨胀,使得邦国权力的运行有了属于自己一套完备的法则,这是对于商君之法极大的完善。
也因为此,使得秦国能够合适的调节自己,战者,本于政胜!长平之战,秦国可以如臂使指的凝聚朝野力量,而反观赵国,相差远矣!
个中妙处,从秦昭襄王至秦孝文王,从秦孝文王至秦庄襄王,短短数年,秦国王权更迭,但整个国家却没有因此而混乱。
反观燕国,一个子之之乱,引得燕国王室更迭,几近损耗燕国数百年来积蓄的国力,是故,此为变法之功也,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至于近年来的文信候吕不韦统领国政,同样在对秦国进行变法,《吕氏春秋》而出,自己曾阅览之,其人欲要以王道为根本,杂家为辅助治理秦国。
欲要使得秦法脱离苛刻,而回归宽政,然吕不韦终究不擅长势治,治理秦国期间,权力大乱,秦法的根基也不自觉的混乱,长安君成嬌之事、长信侯嫪毐之事……
不过,这所有的一切,在秦王嬴政冠礼之后,都回归正轨了,整肃内政,根除叛逆,铲除吕不韦一党,令秦法恢复常态。
同时,富国强军强兵,举国大战郑国渠,这是山东六国决然做不到的,而秦国做到了,所以有了关中良田数百万亩,成为秦国又以根基之地。
一代代的秦王都在变法,而且法理越发的清晰明朗,如此,天下何能不一于秦国
反观山东六国,无不适一变两变而中止!
魏国,魏文侯一变之后变法中止而忙于争霸,魏武侯、魏惠王为了争霸,荒废变法根基,使得魏国的实力为之快速消耗,以至于霸权不存。
韩国,韩昭侯申不害一变,因魏国的插手,其后非但中止且复辟了旧制,但术治残留却根深蒂固,令如今的韩国大受其害。
赵国,武灵王一变而止,虽有胡服骑射,但晚节不保,未能够将变革推行下去。
燕国,燕昭王乐毅一变而止,燕昭王死后,一切复归燕国传统的德政王道,法治不存。
齐国,齐威王之时,有邹忌、孙膑等人变革,可惜,一变而止。齐宣王时,有鬼谷弟子苏秦相助,虽也变革,但两变而止。
楚国,吴起一变,楚威王变法中途人亡政息,可谓一变半而止。
诸般种种,山东变法的共同缺陷是封地制不变,或不大变,所以始终不能凝聚国力。
大争之世,以六国之一盘散沙而抗秦国之泰山压顶,焉得不灭哉!求变图存,此战国之大道也。六国不求变而一味图存,焉得不灭哉!
唯其如此,韩非对于六国是绝望的,对于韩国也是从一开始的失望,乃至于父王与太子昏招迭出的绝望,它们在大争之世,没有把握住,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商君为法圣,为自己敬仰之人,韩非欲要成为像其一样的人,但遍观诸夏各国,能够实现自己法治大道的期望,只有一个国家——秦国!
然则,自己终究为王族公子,当初小圣贤庄听及师弟李斯抉择,虽神情不显,但内心依然钦羡,羡慕对方可以洒脱的选择邦国,大展抱负。
而自己能够做的,也就只有数年前托武真君将心血之作赠送给秦王了,韩非相信,只有以秦国的实力、法制根基、一击秦王嬴政的雄才,才可以将《韩非子》的理念大行诸夏。
可惜,自己只能够做个旁观者!
甚至于,还只能够做一个反对者,站在自己深感失望的韩国社稷根基上对抗法行天下之大道。身为王族子孙,自己不能脱离族群社稷的覆灭命运而一己独存,那叫苟且,那叫偷生。
第五百六十章 逆鳞之谜(求票票)
“学宫这等重地,取名之事还轮不到玄清,待本君征伐赵国归来,诸般之事了毕,正式开启学宫之日,韩非先生应该可以一观。”
“一卷《韩非子》必然令先生名垂千古,不知先生可有意一展所学,普惠胸中之才于万千之人,那时,韩非之法通行诸夏,更胜商君多矣!”
这座学宫的名字,自己却未插手,同样,长信学宫那里自己也没有多做理会,不过是将其整个架构而起,规划而立,待诸般纲要成就,一切走上正轨,当自然而然。
“此……非韩非所愿也。”
闻此语,韩非再次陷入不自觉的沉默,自己一生所为,一则存韩,二则一展胸中所学。但若是在此学宫内一展所学,怕是有违存韩之意。
欲要存韩,自己入秦便不能够有所为,神色略有低沉,摇摇头,轻语之,给予周清回应。
“哈哈,先生岂不有些混沌耶”
“先生可知韩国为藩臣缘何大王曾语玄清,山东六国必然要一一攻灭,然如今韩国为秦国藩臣,仍为诸侯之国。”
“或许不复往昔,但待十年后,诸国一一宗庙不存,再看韩国,岂不幸事也。秦国可以灭韩,但因为先生,秦国可以存韩宗庙。”
“这是大王最后的底线!”
虽未施展神通,但周清也能够感受此刻韩非心间深处的状况,入秦多日,屡屡见恶于王兄,屡屡见恶于秦廷群臣,所为不过是不想要助力于秦。
但真要如此之做,等待韩国的是更快灭亡!
存韩之心,在王兄眼中,便是逼迫秦国坚定灭韩之心!
若是愿意助力秦国,那么,卫国今日的局面便是韩国的明天,从一介灭亡之国能够保存宗庙,此等荣耀大矣。非商君、文信候等人,卫国焉得如此。
而韩非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或许,在其心中,并非没有助力秦国之心,只是身为韩国宗室血脉的自尊之心、自傲之心作怪。
商君当年为何不助力卫国强大
难道在如今卫人的眼中,商君便是远离家国的苟且之人不,在卫人眼中,商君同样伟岸无比,面对老秦人,更是有一缕自豪之心。
秦国如今这么强大还不是当初卫人商君助力!
没有卫人商君,秦国说不得便是被当初的魏国灭掉了,于此,老秦人无话可说。至于商君的一些杂乱之音,鲜少也。
当一个人足够强大,足够雄才之时,身上的光芒将会掩盖一切不起眼的黑暗。
“如今新郑之内的韩王、太子韩宇、相邦张开地、司寇张良、公主红莲……,他们之所以还有如今的尊贵之位,全赖于先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