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陈班头呵呵笑着,说:“还管起你陈叔的事情了!下回低调些,你又不知道你爹不喜欢你这般行事!”
郑成凯浑然不在意的说:“没事,出不了大事的!”
似乎怕陈班头啰嗦,郑成凯拉着张沁儿快步走,一边说:“陈叔,我带着沁儿去卖药呢,先走了!”
陈班头无奈的笑了笑,回头和田家兄弟去酒楼喝酒聊天去了。
郑成凯带着张沁儿他们来到一处小药铺,在一处巷子深处,很简陋的模样,只有一块字迹有些模糊的招牌,进了门,里面如一般药铺一般,摆着一个柜台,柜台后面就是存放药材的柜子,无数个小抽屉上有条不紊的写着各种药材的名称。
一个弓背老人坐在椅子上,眯眼养神。
“老头,醒醒!我带人来了!”郑成凯就如进了自家一般,让张志礼和张沁儿随意坐在一边的座位上。
那老头被这聒噪的声音弄醒了,不悦的瞪了郑成凯一眼,说:“你这比狗还惹人闲的人过来做什么?”
郑成凯指着张志礼带来的背筐,说:“我看你老了,走不动了,收个徒弟,也傻乎乎的,刚好这张三叔也是一个郎中,住在桃花岭那边,药材都是顶好的,就便宜你了!”
一副‘你占了大便宜’的口吻,惹的那老头翻了翻白眼,不过也睁眼看了看张志礼的药材,才微微点头说:“尚且过目,就收下吧!”
也不拿秤来称,凭借手感,就足以估重,将每样的价钱定下,一样样的拿起之后,就说出最后的钱数。
“算你一百文吧!凑个整数,喜庆。”老头随手将药材往柜台后面放去。
张志礼瞧着老人用手掂量的手法,就知道这是行家,心中存着一丝尊敬,自然是这老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拿过钱,老人就又要眯眼养神了,一边赶人:“走吧,老头我要休息了……这药材做的还行,你若是自己亲手弄的,有了就往这里送,若不是自己亲手弄的,就别来了。”
这是在交代张志礼呢,张志礼见了这架势,顿时有了当初自己还是学徒的感觉,恭敬的点头应着,随郑成凯出了门。
直到出了门,他才看清楚那块字迹有些模糊的招牌上似乎写着“回春”二字。
“是妙手回春!这老头古怪的很,医术么,说好也好,说一般也一般。”郑成凯随口说着,似乎也不欲多说,就对张沁儿说:“你今天出事了,怎么也不想着找我?”
“我又不知道你在哪里,往哪里找呢?再者当初那刘掌柜咄咄逼人,留三叔一个人也不好。”
“切!那你一个黄毛丫头,又能够干嘛?像捏小鸡一般,就把你捏出去了。”
张沁儿有些不乐意,神色悻悻的。
“得了!这个给你!”郑成凯取笑了一会,忽然从怀中拿出一个竹笛来,说:“这是信物!要是出事了,随便给街上那个乞丐看,他自然会来通知我。”
“你还会吹笛子?”张沁儿诧异的问着。
郑成凯斜眼看她:“怎么的,小瞧人是吧?”
张沁儿白了他一眼,没理他。
倒是郑成凯自己说:“当初我没少用这笛声做暗号呢!”
“肯定是做坏事!”张沁儿坚定的说着。
郑成凯一笑,也不理会她。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74.第74章 :打算造纸
因为在怀仁药铺发生的事故,张沁儿和张志礼晚了些才和张志仁在茶寮见面。
张志仁看着张志礼,忙问:“是不是找到事情做了?这个时候才过来?”
张志礼怕他二哥担心,也就省下怀仁药铺的事情不说,只说:“找了一圈,但是正巧都不要人。”
张志仁一听,也丧气的说:“我也是!唉,原本还以为我们兄弟两个在农闲的时候到县城里做事,谁知道都没有找到。”
张沁儿安慰着他们:“别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找到的,慢慢来吧,反正家里也不差这点钱。”
张志仁却愁眉苦脸的说:“怎么不差钱呢!之前的钱都用的差不多了,咱们一家大大小小几十口人呢,再者俊峰大了,也要开始找媳妇,几个姑娘也要开始说婆家,这一样样的,都是钱呢。”
“爹,你算的可真仔细!”张沁儿一笑,抚摸着手中的竹笛。
回想起自己问郑成凯的话:“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看你好玩,有趣,哪天觉得没趣了,也许就不对你好了!”郑成凯嬉皮笑脸一副不正经的回答。
回想起这个,张沁儿的心神又恍惚了一下,顿时心里对郑成凯的感觉有种说不出讲不明的感觉。
摇了摇头,只好暂时把这事放下,总之就他们两个现在的年龄和样子,肯定就是郑成凯觉得她好玩,和男女情愫什么的,铁定没有关系!
回家的路上,张志礼简略的将在怀仁药铺发生的事情说了下,毕竟这牵扯到田家兄弟,到时候是要上门去道谢一番的。
尽管张志礼已经是简略的说,张志仁听了,仍旧是吓了一大跳,对张沁儿说:“你怎么这么胡闹!也是今天运气好!否则你一个小姑娘家的,得吃大亏的!下回要记住,这种事情可不要犯傻,知道了吗?”
说着,有絮絮叨叨的教训了一顿,张沁儿为了怕张志仁担心,只一个劲的点头应着,并不反驳,不过她心底主意正着呢,该怎么的,还是会怎么的。
回到家,张志礼去将牛车卸下来,将牛牵进屋后的牛栏中,张志仁则将蘑菇和药材钱都拿到上房去,一一和连氏说清楚,再交给连氏。
“姐!这回在县城里遇到什么好玩的么?”永安见到张沁儿,忙凑了过来,张沁儿想起今天一天所遇到的那些事情,只觉得能够说上一天一夜,但是她却又不愿意说的那么仔细,毕竟今天还真有些让人后怕。
糊弄了永安几句,就不再回答了。
永安似乎知道沁儿心情不好,也就闭嘴不多问,乖巧的说:“那些长好的木耳我都摘下来晒着了,今天太阳好,再晒两天就彻底干了,另外种蘑菇的大棚子里我也洒了水的。”
“嗯,永安真乖!晗生哥呢?”
“在大伯那里帮忙呢,说是要准备一些东西,过两天就要开始开设学堂了。”永安回答着,又说:“不过现在最愁的就是纸张了,姐也知道纸张贵的很,但是没有的话,又不好学习呢。”
张沁儿淡淡的应着,当初争里正的时候,田家说要教村里孩子学武术,而张家则说要教村里孩子学识认字,张志仁想去县城找一份帐房先生的活计,这教书的事情自然落在张志廉头上,这也是张志廉求仁得仁的结果,心想教了书之后,在村里的地位就不同了,就算不让他教,他都是不肯的。
又随意想到纸张问题上,这个年代读书人都是有家底的,纸墨笔砚哪一样都是要费大钱的,虽然科举考试并不需要报名费,但是长途慢慢,为了考试需要在县城、京城待个几个月什么的,没有家底的人家那也是做不到的。
“刚学习写字,也不需什么纸张,把棍子削好,在地面上写着就行。”张志仁走了进来,不过随即微微思索,又蹙眉说:“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待能够熟练认识不少字,还是需要纸笔来练习才行,今天我在县城倒是也问了,最便宜的那种纸,不凝墨,容易散,都要费不少钱。”
说起这事,张志仁也有些担忧,虽说村里教书的任务不需要他负责,但是以前在村里都是他这个秀才去做的先生,对教书倒有些心得。
“既然买不起,不如我们自己做纸吧!”听了这话,张沁儿脑袋中闪过一道光亮,当年读书的时候,可是diy过做纸的,不过那时候用的原材料也不算真正的原材料,是用废弃的报纸、还有面巾纸浸泡制作的,因为报纸就已经是纸张,所以省去了很多功夫。
“自己做?这怎么能够自己做?”张志仁顿时吃了一惊,有一种听到天方夜谭的古怪感。
就在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张沁儿的脑袋中已经大概回忆出制作纸张的简单步骤,越想越觉得这是可行的,唐宋时期,文人都盛行自己制作属于自己的独特纸张,说明造纸只要你愿意去做,总会做成功!
这个年代每行每业都相对保守,很多技艺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次等规矩限制了工业发展,所以外行人无法窥视造纸行业的机密,但是这对于张沁儿这个信息满天飞的‘现代人’来说,毫无压力。
“爹!就自己做,我思来想去,觉得这造纸应该也不难,早在好几百年前,咱们的祖先就会了,没道理现在我们琢磨不出来!”张沁儿满是信心的说,脸上的表情跃跃欲试,似乎恨不得马上就造出纸来。
张志仁哭笑不得,只当张沁儿是痴人说梦,劝了几句:“别乱想!你要是会造纸,别人靠什么生活?”
说完也不理会张沁儿,转身出去干活去了。
“姐,你真的还会造纸?”张志仁一走,永安就按捺不住跑到张沁儿的身边,一副崇拜而又期待的看着她。
张沁儿下巴微微上扬,说:“那当然!……不过也不好说的太满,毕竟我隐隐约约知道怎么做的,还没有亲自做过,不过不怕,咱们山里别的不多,就木头多!大不了多试验几次!”
“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你看陶器和青砖我们都弄出来了,这纸也是可以的!”永安激动的问着:“姐,要准备什么?你吩咐我,我一准给你弄来,我们马上做那啥实验吧!”
看见永安这么激动,张沁儿顿时清醒了一下,伸手拍着永安的头,说:“别急,慢慢来!先不要说出去,我们几个人就可以做实验了。”
“嗯!我只告诉哥哥!”永安应着,转身就跑了,在他的心中,这个姐姐简直越来越厉害了,虽然心里相信姐姐能够弄出来,但是他还是迫不及待的想快点看到结果。
造纸呢……简直不敢想象!
因为永安的激动和大嘴巴,不到一刻钟,全家上下几乎都知道张沁儿想造纸的念头了,大家的反应和张志仁差不多,认为张沁儿是痴人说梦话。
晚饭的时候,张志廉就端着大伯的身份,严厉的教训着:“沁儿,不要以为你弄出了陶器和青砖,就以为别的什么都会!这造纸也是你一个黄毛丫头会的?也太说大话了!”
谢氏附和着说:“就是!要是满大街的人都会造纸,纸还用得着那么贵吗?”
“沁儿,别说胡话了,家里再攒一些钱,也足够买一些便宜些的纸,你不要动什么歪脑筋!”这是杨氏苦口婆心的劝导。
……
家人轮番上阵或劝说、或打击、或质疑,嘲笑,弄的张沁儿一张小脸青了又青,而一旁的永安则心虚的垂下头,也不敢夹菜,只一昧的吃着碗里的杂粮粥。
坏事了……
“好了!沁儿这丫头喜欢胡思乱想,虽然有些没道理,不过也被她折腾出几样东西,这远的不说,就说这蘑菇,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人可以这样种蘑菇的,以前想吃蘑菇,不都得去山里采么?沁儿想造纸,就让她折腾去,不成功也不要紧,反正失败了,这个念头自然就打消了!”最终,张老头不再维持沉默,而是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张志礼就紧跟着说:“就是,沁儿你自己弄着吧,有什么需要三叔帮忙的,就直接说。”
“哎!”张沁儿应着,又说:“我也只是想想,做不做的成还不一定。”
晚饭后,张沁儿逮住永安,就狠狠的将他修理了一顿,教训着:“叫你别说出去,你怎么答应我的?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可不告诉你了!”
“哎!姐姐,我错了,你原谅我吧!”永安可怜兮兮的求饶着,也不敢躲避,任由张沁儿的巴掌拍打在身上。
过了一会,永安又嘟嘴说:“要是可以分家就好了!姐姐,你有什么想法,我们都会支持你的!也不会像大伯一家,总是泼你冷水!”
张沁儿一愣,问着:“你想分家?”
永安连忙点头,应着:“想!姐姐,现在过的一点都不好!奶奶还是偏心,明明我们一家做出很多贡献,可是感觉怎么都比不上大伯一家。”
“你大伯是长子,奶奶重视长子也是应该的。”张沁儿神色晦明的说着,心里微微的有些震惊,没想到永安这么小的人,居然都开始期待起分家来了。
“我觉得这不公平,反正我就在想,要是我们分家单过,一定会过的比现在好!爹娘都年轻,有力气,姐姐你也会赚钱,我和哥哥很快就可以长大了,一定会好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永安越说心里越开心,眉眼间透漏出一丝期待的神色。
张沁儿没有马上回答,分家是她早已经在想的事情,只是这并不是意气行事,需要谋划,并且他们想分家,张老头肯不肯还是问题,再者这分家之后又怎么分财产呢?如今她弄出来的陶器和青砖虽然只供村里用,不过慢慢的也会打开周边乡村的市场,有一些小钱进来,再来就是她最新弄的蘑菇了,今天去县城走了一趟,蘑菇的市场还是有的,这也是一笔固定的收入,只是如果分家了,这些东西还算二房的吗?
想到这里,张沁儿顿时觉得,或许现在真不是造纸的好时候!先这样过日子吧,等到秋收之后,在谋划着分家。
“沁儿,永安你们在嘀咕什么?我怎么听到‘分家’还是什么的?”晗生提着一桶热水,从厨房走了过来。
看见晗生,张沁儿决定把分家的念头和他透露一下,于是说:“哥哥,永安在说想分家呢,你怎么看?”
晗生一愣,随即教训着:“胡闹!分家也是你一个孩子能提的?”
“哥,那你想分家吗?”张沁儿紧接着问。
永安把脑袋凑近门窗,远远的看见院子里没有人,才小心翼翼的说:“哥,外面没人,你说真心话!我可不信你不想分家!”
晗生本来想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不想分家,不过听永安这话之后,不由得犹豫了一下,似乎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看着沁儿,知道这个妹妹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就问她:“沁儿你想分家?”
张沁儿自然点头,说:“是!我想分家不是因为奶奶偏心,人心总是偏的,我想分家,是因为分家单过我们会舒坦很多,现在我有什么事情想做,都不能去做,这让我很不舒服。”
张沁儿捡了几样适合她这个年龄的话说,倒是晗生听了,迟疑了一会,想起今天晚饭的时候大伯他们说的话,也觉得一大家子一起过日子,总会有些摩擦和不方便。
只是晗生终究是这个年代出来的人,又被张志仁从小教导孝悌之说,大人未开口,不敢提分家这种事,并且家有老人在,儿女不可不分家。
儿女主动要求分家,那可是不孝的!
所以晗生只说:“我对分家没有意见,如果爷奶愿意,就可以。”
张沁儿点了点头,心中想,如果到时候要分家,肯定要制造出一些矛盾和纷争出来,不然好好的,张老头估计也不愿意分家。
因为分家暂时做不到,大家只说了几句,就洗脚准备睡觉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75.第75章 :摘茶叶
在没有除草剂的年代,地里的野草疯长着,更何况是富足村这些刚开垦的荒地,所以时不时需要人去除草,那懒一些的人家地里头都是野草,正应着那一句古诗:“草盛豆苗稀。”
张老头叫田家兄弟过来吃顿饭,算是谢谢田家兄弟的仗义帮助,不过田家兄弟却反过来感谢张家,也是因为那次田家兄弟出面替张志礼和张沁儿说话,本以为会得罪陈班头,却不想反而更入陈班头的眼,答应让两兄弟都去官府做事,一个做衙役,一个五月份再去做捕快。
田老头就说:“当初村里传言张家和郑大人的关系好,我还不以为意,想那凯小子只不过一个毛头小子罢了,谁知道竟有这般能耐。”又说:“那张家沁儿丫头是个有福气的!”
因这关系,田家更是尊重张家,而田老大在教导晗生永安功夫的时候,也比对旁人悉心多了,加上晗生能够吃苦,不到几天的功夫,耍起棍子来,还真有几分看头。
时间不紧不慢的过着,田坎和山脚下的几颗茶树就开始长出嫩芽了,这些茶树是可以用来制茶的茶树,不是那种结茶籽的茶树,树形也较为矮小。
茶是一个好东西,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之后,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是茶,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就得出不同的茶叶,价钱也各有千秋,不过在农村,自家制作出来的茶,那就是千篇一律的红茶,还带点涩味。
同时茶也是一味药材,张志礼在药铺做学徒的时候,就炒过茶,所以今年春天看到茶叶嫩芽的时候,就说自家炒茶,省的来客人只能够泡那种最便宜的茶末。
清明前后是摘茶的最好时机,因为是自家吃的,直接摘四片嫩芽下来,一二片嫩芽是极品,精良制作之后,价钱最贵,三四片叶子就有些大,品相也不怎么好看,所以价钱偏低,很多寻常人家都是买这种茶叶来吃的。
这几日家中农活不重,张志礼就对张老头说:“今天家里的孩子们都跟着我去采茶,一天的功夫多采一些,就足够我们吃好久的了。”
张老头自然是同意的,就让张俊峰他们兄弟、张莲儿她们姐妹都去山里采茶,张沁儿听闻要做茶,想了想自己前世在农村的时候,倒也见识过奶奶做茶,不过那手法也一般,只能说勉强做出茶叶,味道带着一些野茶独特的香味和涩味,于是就不吭声,只管帮张志礼采茶叶,做茶的事情由张志礼来弄。
各自背着背篓,一行人就朝山里走去,一路上遇到不少村里人,纷纷打着招呼。
“这是去哪里?”
“去山里采茶呢!”
这般简单的问话直到进了山,才逐渐消失。
山脚下就有数十棵茶树,张志礼先是给大家示范,要怎么摘茶叶,只见他一双手灵巧的在茶树枝桠间上下游动着,小小的嫩芽在他粗粗的指头上显得异常的细嫩。
“这样太大太老的叶子,就不能够要了!”张志礼又挑出一样有些老的叶子,对大家说着。
待大家都表示懂了之后,就开始各自采茶。
张俊杰一向和其他的人相处不好,拉着张俊峰自去别的地方,而张贞娘和张莲儿还有乐儿沁儿几个丫头,就凑在一起摘,一边说着闲话,一边不断的摘着嫩芽。
说起来这也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大家摘了一会之后,就觉得摘茶这事也不轻松,要善用指甲,将嫩芽完好的掐下来,然后放入背篓中。
好在大家都不是茶农,这十来棵树不到一个时辰,就都摘的差不多了。
张志礼看了看每个人的背篓,蹙眉说:“太少了,哪里还有茶树?我们再找找。”
张乐儿一看大家的背篓都有不少茶叶了,而这茶叶只能够摘嫩芽,所以很多嫩芽放在一起,也不过一小把,就说:“爹,不是挺多的么?”
张志礼就说:“十斤叶子一斤茶,你看我们的叶子能够做多少茶叶来?”
张乐儿顿时咂舌,“怎么这么少?那我们的估计也就只能够做一斤茶叶来!”
张志礼笑了起来,说:“可不是!再多找一些,一次性做个一年喝的吧!”
这么说着,其他的人自然也只能继续去寻找茶树,往日里没少上山,只是茶树这种不能够直接结果,给人带来食物的植物,平日里也鲜少注意,这会儿要找,还真需要仔细找找。
不过山多的好处就是在不久后,就又找到一大片野茶林,估摸有二十来颗,错落的长在平缓的坡地上。
“那里有!”张志礼指着那些茶树,欣喜的说着,抢先一步走到茶树的旁边,掐了几片嫩芽,仔细打量着,又放在鼻尖嗅了嗅,说:“不错,嫩芽刚刚好,香气也清雅。”
其他的大多是孩子,对茶叶可没有多少欣赏水平,就连张沁儿,也只是微微知晓做茶的过程,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够做出好喝的茶,她对此并没有研究。
跟在张志仁的身后,几乎又将这片林子翻了翻,每个人的背篓才刚刚装满,一背篓的嫩芽看上去十分的柔软翠绿,很是好看。
回到家中,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孩子们动手了,这些张志礼就可以做好。
他先找出一个很大的竹篾簸箕,将嫩芽全部倒在簸箕上,用手摊平了,然后放在空闲的杂物间,需要自然萎凋一晚上,第二天的时候再进行揉捻和发酵以及干燥等步骤。
第二日的时候,张志礼还是找了晗生和沁儿几个孩子帮忙,昨天他们大约摘了五六十斤左右的茶叶,萎凋一晚上后,看上去焉了很多,但是还是足足需要两个簸箕来装。
“像这样,要大力的揉捻,最好把茶叶都揉出茶汁来,这样泡出来的茶水就会很香浓。”张志礼一边做示范,一边解说着,这揉捻是做茶叶中最耗费功夫和考验功夫的步骤,没有一定的手劲和巧劲,是很难做好这件事情的。
饶是张沁儿想努力做好,这具身体也太弱了些,揉捻了不多时,就只觉得两只手十分的酸痛,而张乐儿第一个就嚷嚷着:“好累!都揉半天了,还没有揉好!”
说着,满脸的泄气,因为她自以为揉捻好的茶叶,在被张志礼检查之后,都被打回重新揉捻了,就连张贞娘和张莲儿几个大些的姑娘,手劲也是不足,需要揉捻很久,才能够达到张志礼的要求。
最后张志礼只好说:“算了!乐儿你们姐妹自去外边玩儿吧,晗生和俊峰就做的不错,看来这活还得我们男人做!”
晗生和俊峰被夸了,也只微微一笑,随即踏实的揉捻着手头的嫩芽。
足足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三个人才将全部的茶叶都揉捻完毕,然后由张志礼拿东西装着让它发酵,而此时晗生的手因为持续不断的揉捻,已经有些微微的发红发胀了,茶汁沾了满手,带着一股浓烈的清香,这股清香持续了到第二天,才逐渐消失,而第二天时,茶叶已经发酵干燥好了,张志礼拿干净的油纸包着,足足包了六大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