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出海?海那边又是什么?”张乐儿好奇的问着,眼睛一闪一闪,对于未知神秘的东西,人总是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
刘康盛有心在张沁儿她们面前卖弄一下,便津津乐道的说起这海上走私的事情来。
“大海一望无垠,一旦出海,便要行船十来日,才能够到达一个岛屿,若是想去远些的地方,没个一年半载,这船是回不来的。若是遇到大风大浪,船上又没有好的水手掌舵,那也是极为危险,海风一吹,整艘船都有可能翻了,总之,这海上的事情,凶险万分,否则海外的宝石香料到了我们这里,就要翻价数十倍呢?”
“这样啊!大海竟然是这个样子的?我都没有看过大海呢!”张乐儿无不遗憾的说着,她见过最大的河,便是黄河了,对于海的定义,她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只能和黄河比,想必十来个黄河那么大,便是大海了吧。
“那是!不过越是凶险,利益越多,这样从事的商人也多,我爹也曾想过和人合伙打造一艘船出海,不过咱们这里离海边远了些,有些什么消息,也不能及时知道,所以我爹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刘康盛不无失望的说。
他们处于内地,从事走私商业,实在风险太大,又有诸多不便。
“虽然这样,我还是想过几年跟着相熟的叔伯出海一趟,听说海那边的人都稀奇古怪的很呢。”
“怎么个稀奇古怪了?”张乐儿好奇的追问着。
“听说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也不一定,有的地方人则是棕色的头发,说的话都叽里呱啦的,完全听不懂,做交易时,都靠比手势,不过也有少部分人精通海外的言语,便做了中人,这样一来,只要帮着商人翻译,就能够赚不少银子了。”
“哎呀,长成那个样子,不成了妖怪了吗?”张乐儿吓的惊叫,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这是什么鬼东西?
“那些洋人都奇怪的很,听说以前下西洋时,还看到那边的人都是黑色的皮肤呢,整个人都黑黢黢的。”刘康盛故作神秘的和她们说起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来。
张乐儿听的津津有味,张沁儿也认真听着,只不过有时候却很想不雅的翻一翻白眼。
没见识害死人啊!以讹传讹什么的,便是这样来的。
不过她可没有打算说出那些误点,不然她该怎么解释她一个小姑娘是怎么知道那些的?
刘康盛这一说,便足足说了一个时辰,其间伙计上了两壶上好的碧螺春了,又撤下吃的差不多的点心,再重新上一些来。
不只是张乐儿听的有趣,就连周边的食客,此时也纷纷竖起耳朵,听的格外的认真,有人甚至还开口问出几个疑惑的问题。
今天的刘康盛精神很旺盛,也没有什么少爷的架子,只要别人问出的问题他知道,都一一解答了。
最后,直到晚霞满天,时间已经不早了,张沁儿才遗憾的打算刘康盛的话:“时间不早了,我们还要回去,先走了。”
刘康盛说的口干舌燥,此时大喝一口茶水,才说:“今天咱们好不容易遇到,我做东,我请你们吃饭吧,去临江楼如何?”
“不用,我家还有哥哥弟弟呢。”张沁儿拒绝。
但是刘康盛没打算就这样算了,而是接着说:“那你不请我去你家吃顿便饭?我都记挂着你的生辰呢!”
呃,手中的一袋子珍珠,此时似乎更沉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张沁儿不好在拒绝,只是说:“刘少爷不需要去药铺处理事情吗?”
“无妨,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刘康盛目的得逞,心情甚好,找伙计结账后,跟着张沁儿她们往繁花街的宅子走去。
刘康盛是知道张家在这繁花街有一处宅子,但是却是第一次来。
到了宅门前,门口还挂着锁,说明晗生和永安还没有回来。
进了门,张沁儿就请刘康盛坐在堂屋,自己和张乐儿则忙活起来。
这里住的人少,她们又是中午才到,所以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备妥的。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431.第431章 :错失先机
刘康盛在张沁儿家吃过晚饭,此时夜已经深了,自然不便久留,便告辞而去。
张乐儿已经回了房间休息,晗生照旧是要看会书的,永安就缠着张沁儿八卦。
说的便是这刘康盛。
不是永安好奇,而是他几乎都快忘记还有刘康盛这么一号人,现在却突然出现,真是令人莫名其妙。
“姐,你就说说嘛,你和这家伙到底怎么了?今天吃饭的时候,我看他一直在看着你,那眼神怪怪的。”
“他是斜视,你不知道吗?”张沁儿一脸高冷,摆明是不打算回答永安的问题,主要是她自己都不知道刘康盛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忆中的刘康盛和今天的刘康盛有些相同,却又有些不同。
三言两语打发了永安,张沁儿也觉有些疲累,便回屋歇息了。
此时已经初夏,天气逐渐炎热,张沁儿和张乐儿倒也没有睡一间房间,而是收拾出两间来,彼此也好住的舒心。
不多时,张沁儿就陷入黑甜的梦乡中。
隔壁的张乐儿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虽说经过一年的沉淀,她已经看开了很多,但是今天乍然看到刘康盛,心里还是涟漪阵阵,难以释怀。
嗤……
回想起刘康盛满眼里只有张沁儿,压根没有她,张乐儿又觉得心酸,又觉得淡然,原本刘康盛心中就从来没有过她的,她在他的眼中,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丫头罢了,她所依仗的姿色,在刘府没准一大堆奴婢生的比她还好呢。
满脑子里乱哄哄的,一会儿觉得自己要斩断那些不切实际的妄念,一会儿又伤感自己的存在被人忽视,这么反反复复,直到天色渐晓,她才入睡。
第二日时,刘康盛虽然没有来,却派了小厮过来,小厮是过来送东西,并且带话的。
原来三日后,知县夫人将会举办一个赏花宴,届时会请全城有名有姓的夫人小姐们前来做客,刘康盛问她们是否想去。
如今五月天,春花早已经谢了,开的最盛的,便是石榴花了,刘知县一家虽然住在县衙,但是在东郊还有一个庄子,这个庄子原先是临川一个大富商的,后来献给了刘知县,听说那里美轮美奂,花圃更是栽种了不少名贵的花草,这次的赏花宴便是在那个庄子举办的。
张沁儿思考了会,刘知县已经来了临川近一年半了,去年加税的事情闹的整个临川沸沸扬扬,今年虽然还没到缴税的时候,但是已经有风声说刘知县打算变本加厉了。
其实真正善于刮地皮的官员,都是知道一个道理的,那就是商人、尤其是大商人,那可是比平民百姓有钱的多!你作死的压榨平民百姓,结果还不如宰一个商人来钱的快。
现在忽然举办这么个赏花宴,并且将全城有名有姓的女眷全部请上,总令人觉得这不是纯粹的赏花。
她还没有见识过刘知县的家眷,一些听闻,也不过是从郑成凯口中听到的,此时有了这个机会,心里也想去见见这知县夫人为人如何。
于是问过张乐儿的意思后,就对回了刘康盛的话,说到时候一同去。
结果刘康盛的小厮刚走没多久,林氏就派人上门请人了。
原来林氏从刘康盛那里听说张沁儿来了县城,所以就上门请人,不过说的话,倒都是同一件事。
林氏知道张沁儿已经提前一步答应去了,此刻说:“你去也好,这一次不寻常,你就算不去,那边也会朝你们伸手的,还不如提早去看了情况也好。”
富足村的张家,已经被刘知县记在心中了,只不过张家是被郑成凯一力庇护的,刘知县虽然贪财,却也不打算把衙门里的人得罪的太死,一些薄面还是要给的,所以只要张家懂事的孝敬银子,也就罢了。
张沁儿一听这话,就知道林氏肯定知道些什么,于是就仔细问了问。
对张沁儿,林氏是压根不会隐瞒的,就算知道张沁儿已经无法成为她的儿媳妇,但是她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好的,林氏也一直把张沁儿当女儿般疼爱,所以便把时局说了说,也好让张沁儿心中有数。
其实说来说去,也不过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刘知县打算通过夫人外交,寻个名目,再让大户人家们拿一次银子出来。
“唉,我也算活了大半辈子了,什么贪官污吏没有见过?但是这位刘知县实在是厉害!今天他生日,明天他夫人生日,后日他儿子生日,大后日又是他女儿姨娘生日了!这倒也罢了,好歹是个人,结果到现在什么夫人养的波斯猫生日、知县养的猎犬生日都来了!这名目他也好意思说出来!”
张沁儿听了这番话,不由得咋舌,这刘知县还真是奇葩啊!真是够胆大!也亏了他运气好,在明末当官,若是在明初,有十个脑袋怕也是不够砍的。
明太祖朱元璋是穷人家出身,最恨贪官污吏,所以治国在这方面尤其是严格,甚至接近于残酷,只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民间的富裕,许多规矩都早已经纸上说说罢了。
不过随即又觉得奇怪,因为自家只除了逢年过节有孝敬,那些生日什么的,并没有孝敬,于是问出这个问题。
“说是生日,其实只不过是个借口,也不怎么大办的,所以只让县城里一些大户人家拿了银子出来。你们家好歹还有成凯帮着说项,暂时无事,就怕他越来越贪,到时候谁的面子都不给啊!”林氏担忧的说,近来他们本地的乡绅们时常聚集在一起,都在商议着对策。
事到如今,他们已经大多感到后悔了,也是当初施知县给人留下软善正直的印象太深刻,让他们一时间忘记贪官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了,当初明白刘知县刮地皮的意图,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常的,哪里有不贪的官对吧?
料想他一个外地的官员,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料刘知县刚来时的所作所为都在大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一旦大家接受了,却又变本加厉起来。
而这个时候,刘知县也逐渐在临川站稳了脚跟,乡绅们再想给刘知县使绊子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他们现在后悔错失先机!
(我写书一向天马行空,没有具体字数约束,只能说文已经在结尾,里面埋藏的伏笔也会一一揭晓,绝不是拖延数字,想拿二月全勤而已,具体什么时候结尾,我也不知道,只能说快了,我尽量会给大家写出好故事,也不想因快而烂尾呢。)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432.第432章 :他说要娶她
官府和本土势力相撞,往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当初施知县来时,本土势力盖过官府,施知县处处受制,郑伯景挺身帮助施知县,在官府和本土势力中斡旋,这才赢得双赢的局面,而施知县为人清高正直,又在临川连任了六年之久,久到本土势力渐渐习惯了施知县两袖清风的做派,所以才会掉以轻心了。
这些事情,在张沁儿脑海中过了一遍,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了。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赏花宴是在午后举行,毕竟所请的都是大户人家的当家夫人,这当一个大家,可不容易,早起就要料理家务琐事,伺候一家老小吃喝,直到午后,才有些空闲的。
午饭后,林氏就派车马过来接张沁儿她们了。
为了这次赏花宴,张沁儿和张乐儿自然要置办新衣裳,但是不等她们置办,刘康盛已经派人送了两套新制好的襦裙了。
一件粉色的,一件翠绿,两件衣裳都十分娇俏可人,布料虽然不错,款式花样却并不显眼。
随衣裳,还带了句口信,说是要她们打扮的中规中矩就行。
一个中规中矩,便道尽了其中的深意。
张沁儿抿唇笑了,看来刘康盛也是知道其中的寓意的。
知县夫人宴请的赏花宴,虽然只请了夫人小姐们,但是那个庄子很大,又靠近一座小山,适合跑马,所以知县公子也请了一些青年才俊一起去庄子赛马游乐。
马车上,林氏看到张沁儿身上所穿的衣裳,颜色有些诡异的僵凝,眸光沉了沉。
今天张沁儿穿的就是刘康盛送的,因为她们临时置办衣裳已经快来不及了,绣春阁近期接了大笔的订单,根本没有多余的绣娘替她们赶工,若要自己动手,张乐儿的手艺倒也罢了,张沁儿却只能做些简单的缝补。
而刘康盛送来的衣裳,竟然像是量体裁衣一般,格外的合适。
“怎么了?”察觉到林氏的失神,张沁儿关心的问着。
林氏回过神来,脸上的那丝神色已经掩藏住了,摇了摇头说:“没事,刚才想事情想深了,今天你们多听少说,知道吗?”
张沁儿和张乐儿一同点头,如今的时局张乐儿已经听张沁儿说过,今天她们去,不过就是看看罢了。
“嗨,沁儿!”忽然车外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张沁儿撩起车帘子,一看是郑成凯。
“你也去赛马?”张沁儿欢快的问着,近来郑成凯也很忙的样子,上回她去郑家,都没有碰到郑成凯,听林氏说,他每天都忙的很晚才回家,所以她也没有去找郑成凯说话。
这还是及笄之后,第一次见到他呢。
郑成凯却摇头,说:“不是,我是去自家庄子里。”
原来郑家庄子里出了点事,郑成凯赶过去处理,刚好那个庄子和知县夫人宴请的庄子比较近,郑成凯就顺路一同前去。
他们两个一人在马上,一人在车里,一来一往,说的格外开心,少男少女的声音洋溢着青春活泼,欢声笑语令僻静的山林都鲜活了。
林氏却眉头紧皱,神色有些不悦,开口问郑成凯:“庄子里的事情,你不是说过几日再去处理吗?今天不是还有事情要做?”
郑成凯面上的笑容淡了一些,有些不悦的说:“娘,沁儿来了县城,你咋的都不告诉我?我今天中午回家拿东西时,才从管家口中知道。”
郑成凯简直觉得不可思议,张沁儿来县城了,这事林氏居然不告诉他!
为什么啊!
林氏头隐隐作痛,对这个儿子实在是没法子了。
她会这般做,他难道还不知道为什么?
不过之所以做的更彻底,还是因为刘康盛。
原来刘康盛在李氏那里知道郑成凯不打算娶张沁儿时,就心动了,思考了几天,就从府城跑到临川,一到临川,刘康盛谁也没找,就找了林氏。
开口第一句就是:“既然表弟不想娶沁儿,那么就拜托姨母日后约束表弟……因为我打算娶沁儿!”
不得不说,林氏是被刘康盛的话给吓着了。
刘氏商会那是什么家世?虽然只是商户,但是却也是府城数得上的大富商了。
所以林氏第一句话就是:“你爹娘同意?”
刘康盛却笑着说:“我是嫡次子,婚配上原就不讲究那么多,何况我娘也是很喜欢沁儿的。”
并没有说的十分稳妥,但是林氏想了想,也觉得沁儿的确是个好姑娘,除了家世有些弱之外,倒也配得上刘康盛。
刘康盛已经二十了,却一直没有婚配,李氏也担心的很,两个人来往的书信中便常常抱怨子女的亲事艰难。
略一思索后,林氏就默认了。
她对于好友的儿子,还是很放心了,加上沁儿嫁过去后,婆婆又是李氏,想必不会让她吃什么苦头,这样也好。
所以才会百般约束郑成凯,甚至张沁儿来县城的事情,也不曾告诉郑成凯,却没有想到郑成凯还是知道的。
更让林氏纠结的是,郑成凯一方面说不想娶张沁儿,一方面却时时刻刻挂念着张沁儿。
这不,才听到张沁儿来了,就放下县城的事情,跑过来陪着张沁儿说话,还说什么去庄子有事。
她是他娘,难道还不知道他这句话有多顺便吗?
无奈的叹息,林氏没理会郑成凯的话,而是对张沁儿说:“沁儿,你把帘子放下,快到庄子了,待会人也要多起来了。”
“哦。”张沁儿也察觉到一丝不对劲,纳闷的把帘子放下,阻隔了外面的阳光,车内便黯然了几分。
在外头的郑成凯心里越发不高兴了,不知道娘在想些什么!这里明明偏僻的很,他还有好多话没有和张沁儿说呢!
不满的拉着缰绳,马被弄的有些不舒服,扬起马蹄,嘶叫了一声。
这突兀的变化,更令众人沉默了,张沁儿颇为有些不安的看着林氏,拿眼光询问着怎么了。
以往她也和郑成凯这般大方说话,林氏一直没有加以干扰的。
唉,这个时代的人真蛋疼!年纪越大,越要守什么规矩!
“沁儿,你是个好孩子。”林氏拉着张沁儿的手,长叹了一声,看沁儿这样子,她就知道想必杨氏他们还没有把实情告诉张沁儿。
虽然是杨氏不愿张沁儿伤心,但是这种事情瞒着也是无用的,省的最后一个知道,反而更难受了。
于是她想挑开话题,但是却又实在不好开口,她怎么说?说她儿子不想娶她?
思考了会,杨氏才试探的向张沁儿问起刘康盛来:“沁儿,你觉得康盛这孩子怎么样?”
刘康盛?提起他做什么?
是说实话呢,还是说实话?
但是显然,实话是刘康盛是个蛇精病,但是这是万万不好当着林氏的面说的。
略一迟疑,才说:“刘少爷是个不错的人吧。”
“你也觉得他不错?”林氏有些欣慰,彼此有好感,以后做了夫妻,才好相处。
“你身上这件衣裳,也是康盛特意为你准备的吧?”
呃?这你都知道?张沁儿目光诡异的看着林氏。
林氏反应过来,低声笑着:“是我看出来的,这是刘家绣铺的手艺,如今入夏了,许多人家都忙着做夏衣,绣春阁更是接了许多单子,你们临时想做衣裳,怕是会有些麻烦,所以我猜肯定是康盛这孩子送的。”
“我也算是看着康盛这孩子长大的,他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其实早前他娘就打算替他寻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只不过康盛都拒绝了,他一心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还说只有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辈子才不那么无聊。”林氏提起刘康盛之后,似乎陷入某种回忆中了,絮絮叨叨说了好多关于刘康盛的事,有好的,也有一些糗事。
张沁儿不好打算她,便这么听了一路,张乐儿也一直默默的听着,车内除了林氏的声音,便只有车马滚动的声响。
听完林氏的话,张沁儿和张乐儿的脑中都浮现出刘康盛来,只不过前者在想,原来他还有这样的一面?
后者在想,原来他是这般好的人,那么她看上他,也不算是瞎了眼,只不过恰好他没有看上她罢了。
又在想,依着刘康盛这般的想法,若是刘康盛真的看上她,那么也会娶她为妻,而不是妾吧。
这么想着,心底似乎又舒坦了不少。
不过人总是偏心的,林氏和李氏交好,刘康盛在她面前,又大多温润恭顺,林氏在提起刘康盛时,自然往好的说,无形中就替刘康盛美化了不少。
说完这些,林氏再度看了眼张沁儿,太深的话也不好直接说,而是握着张沁儿的手说:“你放心,他是个有担当的人。”
是啊,至少他在自己面前亲口说了会娶张沁儿。
张沁儿有些狐疑,刘康盛是个有担当的人,关她什么事?
看林氏的面色有些不好,张沁儿越发觉得这事情有些怪怪的。
刚想开口问清楚时,却听到外头车夫已经说:“夫人,已经到了。”
“嗯。我们下车。”既然到了刘知县的地盘,大家便闭口不再多说。
下了马车,林氏就带着张沁儿和张乐儿进了庄子,车夫则在庄子的小厮带领下把车马停好。
张沁儿左右看了一下,并未看到郑成凯,想必之前生气了,或者已经去庄子处理事情了吧。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433.第433章 :潘玉清
她们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庄子里已经来了不少贵夫人们,里头的花圃越发热闹,仆妇穿梭,殷勤的伺候着主子们。
张沁儿是第一次来,虽然低眉顺眼,不惹人注意,却也悄悄的打量着四周,这才发现这个庄子的确大气不足,却温婉有余,屋宇幢幢,白墙青瓦,照影壁画,佐以花木扶疏,一眼看去倒也十分好看。
宴会的举办地址就在后院,那里靠近山脚,在山脚至半山腰处,种满了石榴树,此时红色的石榴花开的异常的灿烂绚彩,在一处空地上,知县夫人搭了花架,虽然简陋,却也清清爽爽,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常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们,见了这样的景象,格外的稀奇。
当家夫人们陪着知县夫人闲聊,也不拘束小姐们,小姐们便三三两两在石榴花林中玩耍着。
林氏领着张沁儿和张乐儿走过去,她在临川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家了,来的人俱是平日交往的熟人,所以她一过去,便有人纷纷给她打着招呼。
“知县夫人近来可好?瞧夫人面色红润,便知身强体健了。”林氏笑着打了招呼。
知县夫人的年纪并不大,大约三十左右,打扮的异常华丽鲜艳,听说是继室,某大官家的庶女。
知县夫人看见林氏,也哈哈大笑起来,偏头对众人说:“你们瞧,还是她这张嘴最会说话?郑夫人呐,我记得你没有女儿,这两位小姑娘?”
林氏笑着说:“是我至交好友的女儿,常年在乡下,我带她们过来开开眼见,让她们回去也好说自己曾经有幸见过知县夫人呀!”
1...192193194195196...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