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关键是朱厚照也不像唐明皇那样是个情种,朱厚照是那种专情的人吗?一个滥情、甚至双性恋的君王,能被一个女人给套牢,谁不想见见这个女人到底有何能耐?
苏熙贵道:「美则美矣,不过更重要的……此女善解人意。小当家见过后便知晓。」
「见过便能知晓?」
朱浩笑嘻嘻地问了一句。
「呵呵。」
苏熙贵尴尬一笑,「话是如此说,但若要真知晓,只怕没机会。却是此女极度危险,若是小当家应付不了的话,鄙人有的是办法让她威胁不到任何人。红颜祸水,其实她的命运,早就被上天注定,外人强求不得。」
……
……
事说完,朱浩也就回去了。
路上难免回想刘美人的事。
本以为此女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见一见……不能以本来的身份去见,得改头换面,或是隔着屏风、木板什么的说上几句话,大概看到她如何的容貌和神韵,剩下的……就只能靠朱浩对人的认知,去猜了。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但这可不是平常人能碰的女人,朱浩也没打算去试试她是否有什么特殊技能。
如苏熙贵所说,朱浩只是对她身上所藏的秘密感兴趣,或者将来就能派上用场,比如说针对杨廷和,再或是那些旧派系的人呢?
总结起来。
是个正常男人,都想去见识一下,明知带刺也无所谓。
换作别人,苏熙贵可不敢去提,这大概算是苏熙贵送个朱浩最特殊的「礼物」了,要将此女身上的政治资源转手交与朱浩。
免费阅读..com
锦衣状元 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调名单
首辅官邸,书房。
蒋冕日落时来访,交给杨廷和一份名单,涉及到京城官员外调的情况。
基本都是六部主事、给事中、中书舍人等外调,大明官员冗员情况非常严重,很多考上进士的人,其实只是混着一份虚职,比如说在这份外调名单中,就有不少前一科刚考中进士,在六部观政的那些人。
理论上来说,观政可以有三年时间,但其实几个月到一两年,就会根据各地的需求,把这些进士一批批放走,补各地出现的官缺,正式走马上任。
杨廷和大致看了看,跟蒋冕简单交谈后,送其离开。
随后杨廷和将杨慎叫到书房,并把名单交给儿子看了看。
杨慎不解地问道:「父亲这是何意?有何……不妥吗?」
杨廷和道:「此份名录,尚未呈奏,为父不打算马上就做决定,而是准备交给陛下,由其先做一些增减,再做决定。」
「父亲是想……试探陛下用人策略?」
杨慎随即明白杨廷和的用意。
并不是确定袭来再呈报皇帝御批,而是先交给皇帝做一番增减再上报,这就很有学问了,若是其中有皇帝想用之人,或是皇帝讨厌哪个,想把其调走……这些杨廷和就能得悉,然后有目的进行针对。
「嗯。」
杨廷和在儿子面前没什么避讳。
杨慎道:「父亲,您就不怕陛下把一些他看不上眼的人,给……调出京师去?」
杨慎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朱浩。
近来朱浩去皇宫日讲三次,到七月后,日讲便停了,朱浩再也没机会入宫。
以之前三次日讲的情况看,朱浩跟皇帝闹得很「不愉快」,眼下这份外调名单中,并不包涵朱浩。
若皇帝有意把朱浩外调,那岂不是说害了朱浩?
杨廷和道:「无论是谁,若陛下真有意将其外调,为父也不能阻拦,全看陛下自己的选择吧。」
杨慎觉得很奇怪。
为何父亲要「支持」新皇的决定?难道有些人杨廷和也看不顺眼,想借助皇帝之手,把人调出京城?
还是说想以此来试探皇帝的用意?
分析皇帝到底跟哪些人走得近?
毕竟有很多外调的人,尚无法确定是否是新皇派系的人,若是皇帝有意把一些人删除到名单外……那就又说法了,父亲可能会更加坚决把这种人调走,哪怕现在不调整,回头其在仕途中的前景也着实堪忧。
皇帝增加或者减少,好像都会暴露很多真相给外人知晓。
那父亲走的这步棋,就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招。
……
……
当朱四拿到名单时,有些莫名其妙。
名单很长,有一百多名即将调出京城的中下层官员,这些人以往留在京城就是混资历的,其中有一半是观政进士,调出去后有的出任知县,有的为监察御史等职……
就算一些户部主事调出京城,也不过是混个府同知,或是通判等职务,再有的被放到了漕运、都转运盐使司等衙门。
乱七八糟。
朱四看完后,发现除了几个好像是本科进士有那么丁点印象,就没熟悉的了,甚至把名单合上后,他都不记得还有谁。
「陛下。」
张佐在旁立着,提醒一句,意思是,咱家侍奉在旁呢,要是您有何不解的,可以问问呢咱家的看法。
朱四道:「他们……到底是啥意思?」
张佐谨慎地问道:「陛下是想问,吏部为何将这份名单县呈交陛下御览吗?」
「不然呢?
这些人,没一个身居要职,也没说把咱兴王府出身的人调出京城去,唐先生也没说要调去地方,非要给朕看,他们是吃饱了撑的慌吗?」
朱四百思不得其解。
张佐试探着分析道:「会不会是,要陛下在上面增减人员?」
朱四问道:「朕增谁减谁?就算去年那一科天子门生是朕的人吧,但朕知道他们谁能办事,谁又是庸才?这不是扯淡吗?」
张佐道:「其实可以问问朱先生,他应该会知道。」
「嗯。」
朱四跟着点头,「有道理,今天出宫时,就问问朱浩,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
……
朱四不明白,一群朝中属于边缘人物的下层官员,自己有什么好关心的。
等他见到朱浩,立即就把名单交到朱浩手里。
朱浩看完后笑着说道:「或许有人想让陛下在上面加上臣的名字呢?」
「啊!」
朱四没有反应,倒是旁边的张佐惊叫一声。
「张伴,大惊小怪干嘛?」
朱四瞪着张佐。
张佐急忙道:「奴婢好像明白了,其实他们就是想试探陛下,这些人哪些是陛下要用的,或者哪些人是陛下所憎恶的想调去地方。」
朱四撇撇嘴:「你又什么都知道了,先前怎么不说?你这说辞,也太过浅白了吧?姓杨的会给朕出这么容易的题?朱浩你来说,咱在这上面还要增加或是减少什么人吗?」
朱浩笑着问道:「那以陛下之意呢?」
「朕觉得,干脆就这么丢回给他算了,反正上面也没你的名字,至于其余人,朕也懒得理会,弄得朝中好像大事小事都要朕一把抓似的,没劲。」朱四道。
朱浩点头嘉许:「陛下所言在理。」
张佐问道:「那朱先生,增加几个人会不会更好些?把您加进去,这样杨阁老对您的信任不就又增加了几分?」
朱浩摇头:「无此必要,既然杨阁老想通过这样一份名单来试探陛下的用人思路,无增无减是避免暴露的最好办法,若是增减了,反而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行,朕知道了,明天朕就直接丢还给他们……嘿,这群人真是没事找事,把朕当傻子戏弄,哼!朕才是皇帝,想用谁便用谁。」
……
……
名单原封不动交还给吏部。
乔宇特地趁着中午吃饭时,找到杨廷和,把事情一说,杨廷和面色倒也平和。
「在我所料之中。」
杨廷和道。
乔宇迟疑地问道:「陛下此举,难道是在掩藏什么?会不会……」
杨廷和道:「若是陛下急于求成,必会对此名单进行改动,他不动,说明善于隐忍,或者他知晓,很多事听朝臣的,比自作主张好。」
「中堂这是有意试探陛下对文官是否信任?」
乔宇很意外。
好像所有人都觉得,杨廷和是在试探朱四用人思路。
但以杨廷和的说法,他就是想测试一下,小皇帝在这种可参与可不参与的小事上,是否会以文官的决策为先。
若是小皇帝对下面的大臣不信任,必定会在名单上进行一些改动,以体现出他这个皇帝的威严和能力,无论最后改动是否恰当,至少皇帝把自己的意见添加进去了,让文官吃瘪……
现在皇帝直接把名单一字不改丢回来,便说明皇帝只在意他所在意之事,对文官尚未到不信任的地步。
杨廷和道:「那就照此执行,上奏便可。」
乔宇道:「中
堂,若是陛下朱批时再做改动,又该如何?到那时……恐怕就不好弄了。」
因为先前吏部是提前上报,没走证实御批的流程,现在就算皇帝一人不改、一字不动丢回来,但还是可能会在正式批复中做一些文章。
吏部涉及大明朝官的升迁和贬斥,可说是六部中最有实权的衙门,也是涉及党派斗争最激烈的地方。
吏部尚书一直都是六部尚书之首,相当于外臣之首,皇帝现在于吏部中没安排人,难道不想在吏部人事任免调动方面做点文章?
「多半不会。」
杨廷和摇头道:「若陛下从中做出改动,到时再说,毕竟朝堂上可以封驳再议。」
……
……
吏部将最新一份人员调动的名单呈报上去。
就再乔宇猜测皇帝改动或者不改动的时候,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这份上奏,居然被留中了。
也就是说……
皇帝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否决,甚至连批都懒得批,事情好像被耽搁了。
这让乔宇大跌眼镜。
还能这样?
人事任免,涉及到地方太多官职调动,照理说应该是加急等待审核的题本,不应该耽搁,但现在皇帝却好像根本就不着急,对于地方上出现官缺也毫不在意,一留中就四五天,几时会神婆过都没个下文。
吏部先前出了一通乱拳,本以为就算打不死老师傅,也能把老师傅打出个屁来,但老师傅猴精猴精的,直接避战了。
乔宇还不好意思去提,只能再找杨廷和商议。
杨廷和道:「拖着便拖着吧,朝堂上谁都不说,看谁最后着急。不行就让科道言官上一道奏本,言明其中利害关系,也不催,就是提出地方因官职悬空已有乱象发生,看陛下是否着急。」
「这样……不太好吧?」
乔宇觉得,好像吏部以外调官员之事去针对新皇,有点不厚道。
为人臣子,还能拿朝事来算计皇帝的?
难怪人家新皇有脾气,你们连正式名册都还没定好,就交上来给朕看一眼,摆明是在试探,朕现在就回敬你们,正式名册朕也先丢到一边去。
杨廷和瞪着乔宇:「陛下年少任性,难道你也如此?」
话不用说得太玄乎,乔宇明白,杨廷和不是在跟他商议,而是命令。
免费阅读..com
锦衣状元 第六百八十二章 绑定炒作
官参奏很方便,大明监察体系很完善,风闻言事只要不涉及帝王家私事,或是非要削尖脑袋去得罪皇帝,是不会受到任何处罚的。
就算受到处罚,也能落个好名声。
朝堂上,朱四听了言官的话,没做任何表示,朝会结束后,便将吏部尚书乔宇和内阁首辅杨廷和传召至乾清宫。
这说明皇帝很清楚是谁搞出来这一切,用这种方式告诉杨廷和,别以为朕不知你们那点小伎俩。
「……不过就是一份京官外调名单,每年都会有这种事,可能今年是改元后第一年,言官们比较在意吧、」
朱四上来还在乔宇和杨廷和面前为谏言此事的言官说好话。
乔宇道:「陛下,臣也认为,应当早些做决定,免得因官职空缺导致地方政务出现混乱。」
「嗯。」
朱浩很好说话,直接把先前留中的奏疏拿了出来,挥挥手让张佐将其交给乔宇。
这么顺利就把事情给解决了?
那……
皇帝将奏疏留中的目的是什么?
杨廷和本能地感觉到,新皇应该在名单中做了不少改动,故意不在朝堂上说,而是以这种方式交给乔宇,其目的很简单:
你们吏部不是着急要把这些官员外调,平稳地方局势吗?那朕的改动,你们是不是要接受?要不你们提出异议,回头再来一次上奏,到时朕继续给你们留中不发……
看谁拖得过谁!
杨廷和道:「陛下……」
在杨廷和看来,他的料想大概率会发生,所以不需让乔宇把这份批阅好的题本拿回去再商议和思量,而是现场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杨阁老,你先别说话。」
朱四抬手道:「朕知你是怎么个想法,你也清楚朕并没有要为难吏部的意思,尽管放心吧。」
杨廷和心想,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吗?
乔宇也像是意识到这一层,当场就把奏疏打开,跟先前内阁的票拟一致,朱批未做任何改动过,也就是说……除了题本留中了几天,拖延了办事进度外,其余的,什么影响都没有。
真没有?!
乔宇有点不理解小皇帝的举动了。
纯粹是一时兴起,故意给吏部找麻烦?
等杨廷和看到乔宇投过来的疑惑目光后,知道自己多虑了,小皇帝好像深谙官场规矩,有些东西只是留中不发,让你们平白紧张几天,但其实朕什么都没做。
朱四道:「朕叫两位前来,不只为了说这件事,朕觉得先前进宫日讲的年轻讲官中,以修撰杨慎和朱浩二人学识最好,所讲内容朕非常喜欢,朕想将他二人提拔为常进日讲,以侍讲兼詹事府左、右中允,不知你们有何意见?」
乔宇一听,这是要提拔杨慎和朱浩?
提拔杨慎能理解,毕竟杨慎是杨廷和的儿子,就算中途罢官多年,但也算是翰林院中的老资历,但——提拔朱浩是怎么个意思?
朱浩进翰林院才一年时间,明显不够格啊!
杨廷和道:「陛下,翰林院进侍讲,至少要等六年或九年考满,如今他二人尚未有此资格。」
对于小皇帝的话,杨廷和得好好琢磨一下。
先前他便觉得,朱浩在兴王府中的定位不清不楚,明明是敌对势力锦衣卫朱家出身,却在兴王府眼皮子底下混出名堂来,连中大小三元,其成长轨迹让人啧啧称奇、兴王府中很多人都认识朱浩,而皇帝对朱浩好像也没有仇怨……
虽然朱浩在新科进士中算得上是反对皇帝的先锋,经常参与到大礼议等事件中,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文官集团一边,可这还是不能让杨廷
和放心。
现在新皇直接把朱浩和他儿子一起提拔,杨廷和不得不多个心眼儿好好揣摩其中关节。
朱四道:「以朕所知,翰林修撰是从六品,而侍读和侍讲也不过是正六品,难道说朕连提官员半品官阶的资格都没有吗?朕不是有私心,等入秋后,朕还要听他们为朕讲解经义和天文地理知识呢。」
杨廷和拱手:「陛下此举逾制,请收回成命。」
「哦。」
朱四深深地瞥了杨廷和一眼,木着脸点点头,「好吧,朕知道了,那是说,他们就算再有才能,但为官经验不足,也不能胜任侍讲的职位……杨阁老,你是这层意思吧?」
杨廷和虽然觉得这是个陷阱,但还是拱手:「是。」
朱四脸上浮现一抹诡异的笑容:「那这样吧,不如让他二人,下放到地方历练一下,出京两三年,学一些为官的经验……杨阁老请放心,朕绝对不是要贬谪他二人的意思,等返回翰林院后,仍旧会委以他们侍读、侍讲之职,不知……杨阁老意下如何?」
杨廷和听到这里,顿时感觉小皇帝这是兜了个圈子要找他儿子的麻烦。
先是说要把杨慎提拔为侍讲,等他这个当爹的跳出来反对,结果小皇帝立马翻脸,说要把杨慎和朱浩一起调到外地做官?还说这不是贬谪?
简直就是在惩罚二人在日讲时出言不逊。
杨廷和板着脸冷冰冰地道:「陛下,他二人留在翰苑,或能继续为陛下日讲,若外调的话,怕是经年难回京师了。」
朱四皱眉:「杨阁老,你这话算几个意思?朕要提拔重用他们,你说他们经验不足,朕想要让他们出京到地方锻炼,你却说他们更适合翰林院……问题是留在翰林院,不是要混个六年、九年才能提拔为常进日讲么?难道朕还要等个十年八载不成?」
问题异常尖锐。
连乔宇都觉得杨廷和太过「矫情」。
人家皇帝给你面子,要把你儿子提拔为侍讲,这是大好事啊,皇帝作为倡议者,世人不会说是你假公济私,这有何不可?
至于朱浩……就算真的资历不足,你也可以区别对待一下,至少先把杨慎的侍讲官职给落实。
「行,杨阁老不同意,这件事容后再议,朕还会问问翰林院和詹事府中人的意见……朕马上就要大婚,很多礼数上的事不懂,正好一并问了,至于礼部那边也拜托二位多提点一下,今日就这样吧、」
朱四眉头微皱,好像对商议的结果不太满意。
可杨廷和道现在也没弄明白,新皇说这话到底有何目的。
既然皇帝下了逐客令,杨廷和只能跟乔宇行礼后退了下去。
……
……
「中堂,其实让用修进侍讲,这不一直都是你的心愿么?他中间是断了几年仕途,但若以考评论,他成就应该不低,先前多次进侍日讲,该早些把他的前途给定下来才好。」
乔宇出来后,于杨廷和并肩走在出宫的路上,忍不住提醒杨廷和。
杨廷和皱了皱眉,侧头看了乔宇一下,问道:「你没听到,陛下还提及敬道?」
乔宇笑道:「敬道那孩子,我妹接错过,但据说才华横溢,至大明开国一来翰林院中以他这般年岁就能站稳脚跟的仅此一人,你之前不是挺欣赏他的吗?顺带提拔一下有何不可?」
在乔宇看来,新皇把杨慎和朱浩捆绑在一起往上提拔,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别人说皇帝是偏袒杨廷和的儿子。
一下子提拔两个,别人的闲言碎语会少很多。
杨廷和却不如此认为。
「敬道在翰苑中,的确任劳任怨,帮我做了不少事
,但尚无资格进侍讲。先前不过是陛下戏言尔,不必放心上,等入秋后,经筵日讲重开,自有鸿儒为陛下授课,敬道只需安心在翰林院中学习便可。」
杨廷和语气生硬。
乔宇笑了笑,他总算听出来了,杨廷和好像并没有把朱浩当成门生对待。
杨廷和见乔宇笑容中带着一丝揶揄,只好进一步解释:「敬道出身安陆,跟兴王府的关系不清不楚,老夫对他……一直都不太了解,尚需时日观察。」
「哦?是这样吗?那倒是应该好好观察一二。」
乔宇只是听说过朱浩而已。
作为吏部尚书,怎么可能有太多人入他耳获得他关注?
也是因为朱浩在翰林院中跟杨慎走得很近,又娶了户部尚书的女儿直接跟皇帝对着干,乔宇才知道有这么个人,若说朱浩的政治背景和倾向,乔宇并不清楚。
但既然杨廷和有了主意,作为拥趸乔宇只能无条件支持,笑了笑便不再理会。
……
……
杨廷和在乾清宫听了皇帝的话,没太当回事。
只要自己拒绝,那朱浩和杨慎晋侍讲之事,就不可能落实。
可在他晚上回到家后,杨慎却知晓了这件事。
「你是说……翰林院中对此传得沸沸扬扬?是何人把消息放出来的?」杨廷和本还不觉得怎样,现在赫然发现小皇帝似有所图谋。
故意把这件事泄露出来,让世人知道,皇帝有意把杨慎和朱浩提拔为日讲?这种几乎破坏翰林院规矩的提拔,不是让朱浩和杨慎一起卷入到惊涛骇浪中?舆论对二人能有什么好评价?
杨慎郑重道:「据说是宫里边传出的风声,具体是谁就不得而知了。他们还说,父亲在陛下面前严词回绝。」
杨廷和冷声道:「是有这么回事。」
杨慎脸上满是失望和沮丧。
他考中状元时间很长,虽然最近这些年一直处于赋闲状态,但返回翰林院后也想早点获得晋升,不能总活在父亲的阴影下,但因他当官时间不长,很多同科进士现在都已经混上去了,他还跟一个新科状元般依然是翰林院修撰。
说出去,着实有点丢人。
「你有想法?」
杨廷和问道。
杨慎勉强收摄心神,低下头:「儿一切都听从父亲安排。」
免费阅读..com
锦衣状元 第六百八十三章 父子存芥
杨慎说是对父亲言听计从,但心里还是有些芥蒂,但他同样也知晓皇帝提拔他没那么简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