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锦衣状元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子
朱浩道:“若是唐先生可以进入新内阁,那不等于位极人臣?”
“别言笑了。”
唐寅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不能露面,一直躲在暗处,为朝廷效命却不为人所知,如同锦衣夜行。朱浩你前途似锦,能耐得住一时寂寞,但我这把老骨头,在朝中还能剩几年?说是不求虚名,但虚名就在眼前,实在很难拒绝。”
朱浩点点头。
唐寅有时候就是这么“淳朴”,至少在他面前,算得上有话直说。
以往唐寅想追求功名,没有那资格,现在有资格去追求,却垂垂老矣,发现很多资历和论资排辈上的事无法逾越,有点心灰意冷。
朱浩道:“那唐先生就多追求仕途上的成就,最近陛下有意让你做户部主事,以此为契机,或有跻身权力中枢的机会。”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一章 肥差
紫禁城,奉天殿,朝议。
当天例行商讨国事。
新任司礼监秉笔太监萧敬,当众宣读有关涉及军政、治国等大事,交由大臣们商讨。
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
“……京东盗起流劫霸州、永清等处,钦命都督桂勇率兵捕之,仍敕涿州、河间、霸州、天津各守备兵备官严兵慎守,以防奔突……”
非大事不会拿到朝堂上来议。
这个议题涉及一件京津地区的盗寇事件。
霸州和永清距离京师很近,最近有盗寇出没,前半部分是事由,后半部分是皇帝所制定的对策,以都督桂勇领兵前去平剿,并以各处守备将官严阵以待,防止盗贼突袭或是流窜,滋扰地方。
当然批阅者是朱浩。
事情公之于众,在场大臣听不出其中有任何问题。
朱四问道:“兵部对此有何意见?”
新任兵部尚书彭越出列,举起笏板行礼:“无异议。”
“照此执行吧。”
朱四抬起头,瞥了眼天花板,有种翻白眼的冲动。
你们这群人,还不如我身边一个从小到大的玩伴厉害,他做出的应对策略,你们根本就拿不出更为合适的方案进行反驳,真是白养活你们了。
“……顺天府通州知州刘绎奏,近京地方若皇庄及皇亲驸马功臣旧土,大为民害,乞以皇庄田地尽付所在军民耕种,输纳国课,管庄内臣永为裁革,其或以皇庄建立以久,遽难议革……”
萧敬接下来宣读的这件事,涉及正德朝时积弊。
大明皇庄裁革问题,从朱四登基后,朝廷已经接连商讨过几次,明确要将皇庄裁撤,并已将之前负责管理皇庄的张永给革职了。
但涉及到皇庄诸多土地,若是直接革除的话,将会涉及到薄利变卖的问题。
之前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叫上蒋轮一起买裁革的皇庄土地,说是有关系,随便出点钱就能买,结果这件事被捅到皇帝这里,皇庄裁革的问题重新变成悬桉。
总的来说……
之前说要变卖,现在朱四不想卖了。
就算以后要卖,也要等朝廷给出具体方略后,不是说裁撤了皇庄就把这些田地变卖后把银子收归户部。
这些田地算是正德皇帝留下了“政治遗产”,收入本来就属于内府,凭什么现在卖完过后,就一并归户部了呢?
所以萧敬最后说了“其或以皇庄建立以久,遽难议革”,意思是这皇庄制度又不是正德朝才有的,一种说法是永乐年间就有,更为主流的说法则是天顺八年宪宗登基后才正式有了皇庄。
《明史·食货志一》记录:“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
皇庄在宪宗和孝宗两朝并没有形成气候,直到正德时期快速膨胀,成为京畿地区重要的社会问题,据说正德九年时,皇庄占地达三万七千五百余顷,同时皇庄内有大批官校、庄头、管庄太监等,欺男霸女,百姓苦不堪言。
改积弊本是好事,但如果是一次全都革除,还让内府蒙受巨大的损失,这就有些操之过急了。
而且这次提出的,除了皇庄外,还有勋贵的“旧土”,说白了就是权贵靠兼并所获得的土地,大多不是以正常价格从市面上购买,近乎于强占,这年头权贵少有经商的,多是占地,土地是这时代最大的财富。
杨廷和出列道:“陛下,裁革皇庄之事,不早有定论?为何要旧事重提?”
朱四没回答,一抬手,让萧敬退下,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左出来解答:“杨阁老,是这样的,先前定下裁革皇庄谕令后,陛下派东厂和锦衣卫监督,发现频频出现贱卖皇庄田地的情况,诸多皇亲国戚侵占的庄田却并未出手,反而大批进购土地,如此造成的恶劣影响,只怕比之前更甚吧?”
杨廷和不语。
张左道:“这不通州知州奏报,皇亲驸马功臣的土地急速增加,造成的民害不小,就算要处置,也一定要适当,不能一次就更正过来,这中间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杨廷和将头别向一边。
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问题,但现在的大趋势是否定正德朝的一切,这既符合文官的利益,又符合新皇的利益,双方本来应该达成共识才对,但现在皇帝为了保住皇庄,开始整幺蛾子了。
朱四道:“户部,之前朕让你们负责裁革皇庄之事,为何会出现贱卖的情况?”
户部侍郎秦金走出来道:“陛下,此事……户部并不知情。”
秦金刚被调到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上,因为现在户部尚书孙交还没上任,很多事其实他很难去控制,本就不是尚书,再加上还有个强势的杨廷和在左右朝局,一个户部侍郎能在这种事上出什么力?
蒋冕瞪着秦金道:“秦侍郎,户部负责此事,你怎敢说不知情?”
秦金道:“户部先前为审计河工之事,调动太多人手,且户部中本就未有人专职负责裁革皇庄之事,此番说要裁革,涉及田地太多,有都督府之人将皇庄之田契拿走,说是会在官府办籍,户部难以接洽……”
总的来说,就是户部以往没有设专门管理皇庄的职位,这本就不是户部之事,以前都归内府打理。
现在皇庄内的管庄太监什么的一并被裁撤,等于说那些皇庄都成了无主之物,都督府内的勋贵靠着跟张太后和杨廷和的关系,直接把皇庄处置权拿走,这才导致了贱卖皇庄田地之事发生。
朱四道:“朕没想到,只是想革除先皇时一些积弊,就出现如此状况,那些皇庄好歹也是朝廷资产,如此轻易被人窃夺,让人心寒啊。”
杨廷和一听,这小子分明是在指桑骂槐,说我公私不分,把皇庄处置权交给了都督府?
“朕做了处置,诸位卿家且听听,是否有可行性!”
朱四说着,对萧敬示意了一下。
萧敬再次走了出来,朗声道:“钦命,凡皇庄田地明白开造册籍,附之所在官司管理,别设户部主事一员,专管督理一应租税,依期解送户部,转送内府,其勋戚田土亦乞差官查理,果旧额颁赐听令,管业照依旧制,每亩起租银三分,此外不许丝毫侵削佃户,若系近来包占夺买等项,责令退还。”
萧敬到底是皇宫的老人,当他把朱四的意见当众宣读时,语气缓慢,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在场之人都听得清楚明白。
自然就带着一种帝王的威仪。
新皇的意见总的来说就是……这些田地暂时不卖了,继续交由朝廷来打理,但不再设立什么管庄太监之类的职务,而是增设一名户部主事,专门负责打理皇庄,所收租税再由户部递交给内府所用,勋贵的田地也需要由户部来管理和缴纳税赋,并制定严格的租税制度,不能任由那些勋贵乱来。
至于最近侵占的土地,则需归还。
听完后,杨廷和率先出列道:“陛下,如此岂非将皇庄之旧制保留?”
朱四道:“这怎算保留?很多皇庄,都是陈年所设,若是一并出手的话,京师何来那么多买地之人?那皇庄田地必定被贱卖,还会出现皇亲国戚自行购买的情况,这是置朝廷利益于不顾。”
杨廷和道:“但皇庄之弊,应当及时扫除!”
朱四摇头轻叹:“杨阁老,朕的意思是,要先以户部来管理这些庄田,户部总归是朝廷所辖,在制定和遵守制度方面不会有偏差,皇庄在未来几年,一点点归还于民,若是一次出售这么多庄田,对于京师周边有农田的百姓来说也非善事,你说呢?”
杨廷和黑着脸,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问题在于朱四不是无端发作,先前还通过秦金口述,向在场大臣表明一件事,即在处置皇庄资产方面出现极大的问题,户部无法管辖不说,还出现勋贵往自家买田的情况,土地只是从朝廷手中转移到了那些勋贵手里,只是给了户部一点打发叫花子的钱……
听起来显得很儿戏。
朱四有理有据,那现在提出将皇庄交给户部来打理,就显得合情合理。
户部左侍郎秦金出列道:“陛下,不知以何人来领此差事,以主事之职领管辖皇庄之权责?”
杨廷和不由打量过去。
听这话里的意思,秦金应该是得到了皇帝的耳提面命,让他在朝堂上如此说。
看你这浓眉大眼的,居然敢背叛革命?
再一想,现在户部被新皇委派给了孙交,工部名义上也在新皇手上,之前杨廷和还在嘲笑新皇查河工桉是在自己查自己,属于“狗咬狗”,现在怎么好意思出来横插一杠子?
朱四道:“此人选,必须要有管理庄田的经验,朕会酌情拟定,跟诸位卿家商议……着吏部和户部提交人选,让朕来做参考。”
在场大臣一听。
这种肥差,居然是“海选”?各派系的人都可以举荐自己人上去?听起来……好像油水很丰厚啊。
毕竟皇庄很多账目都是湖涂账,谁来管理谁就能从中捞取不少好处。
朝中谁不想从中分上一杯羹?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行你上
朝中大多数人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单纯以为皇帝真的想把皇庄的打理权交给户部,交还给文官。
但杨廷和却知道,皇帝不但想把皇庄牢牢掌控在手里,还想借机找人来渗透进户部,逐渐把户部当作皇帝的后花园,联想到之前新皇主动在他面前为唐寅讨官的事,不用说,这个新增的户部主事职位,就是为唐寅特设的。
为了防止唐寅晋升,最好的办法不是选个人来把这个坑位给占掉,而是压根儿就不能开这个口子。
杨廷和已做好准备,朝会结束,便会找人联名提出,户部不宜增加主事职位,这是对大明朝堂规制的一种亵渎,新皇登基之初更不能开此等先河……理由都想好了。
……
……
不管怎么说。
至少皇帝在朝堂上,把这件事当众提了出来,引起了很多人觊觎。
当天中午,张左便出宫来找朱浩,把朱四在朝堂上提出增设户部管理皇庄主事说了出来,还提到没人反对。
“……连杨阁老当时都没话说,看来唐先生晋升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咱家这里提前对唐先生说声恭喜啊。”
张左笑眯眯冲着唐寅抱拳恭贺。
唐寅摇头道:“事情只怕没那么容易吧?”
张左笑道:“这就要说到朱小先生足智多谋了……先不提谁来接替,如此给大臣一种谁都能当此差事的假象,旁人对此等官缺有所觊觎,自然也就不会出面反对了。”
唐寅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杨廷和不在朝堂上直接回绝,大概就是因为皇帝没有明确表示以自己人来当这个新户部主事。
皇帝在增设新官职这件事上,可说“有理有据”。
户部表明因为缺乏专门负责的人手,才会导致皇庄处置出现了贱卖和勋贵窃取的情况,既然你杨廷和提不出合理方案来解决,反而都督府接手皇庄处置之事还跟你杨廷和有一定关系,你此时站出来反对就不合适。
唐寅望着朱浩问道:“朱浩,杨阁老在朝会上不提,他是想在散朝后找人来反对吧?”
朱浩笑道:“先生既然能看懂,还问我干嘛?”
“啊?”
张左稍微惊讶。
师徒俩谈起事情来,有点旁若无人的意思,偏偏你们俩说的话,好像跟我获得的情报有偏差,你们这是在把我当傻子?
为何我没看出你们所说的倾向?
朱浩道:“张公公,是这样的,杨阁老在之前处置皇庄田地的问题上,有监督不严的嫌疑,虽然此事并非他亲自经手,但先前提出裁革皇庄正是他的主意,现在出了问题,陛下提出以户部专设主事的方案来解决,乃公事公办,杨阁老也就不好在朝堂上出面反对。”
“哦。”
张左点点头,似懂非懂。
张左的文化水平不高,他的能力连去考个县试估计都很难通过,这种水平让他来当“内相”,着实有点难为人。
朱浩继续道:“但杨阁老岂能看不出陛下此举乃是为唐先生入朝做铺垫?为了防止新的专职主事被我们的人所得,杨阁老肯定会找人提出不适合增设这个差事,到时可能又会发动朝官联名……”
张左苦着脸道:“这一来一回的,何时是个头?没事就找人联名,成什么样子了?”
唐寅道:“朝堂便是如此,很多事不能当面说,暗地里却会各种使绊子……治国并非简单之事。”
张左望着朱浩道:“那……陛下该如何应付那些联名上奏之人?”
朱浩笑道:“其实无须应付,直接让陛下把此差事交给杨阁老的公子,那位翰林院的修撰杨用修便可!而且明确告诉杨阁老,这差事是临时的,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年,便可将差事结束,到时杨用修再回翰苑,另行封赏便可。”
“什么?”
这次不但张左惊讶,连一旁的唐寅都觉得朱浩此举有点剑走偏锋的意思。
“那……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杨阁老?”
张左自然不想把这新设的差事交给杨慎。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杨慎现在于翰林院中前途锦绣,外调户部主事,等于是变相惩罚降职,但因此差事太过机要,张左舍不得把这个肥差交给别人。
朱浩微笑着摇摇头:“张公公放心吧,无论是杨阁老,还是杨用修,都不会接受此等差事,对外人而言,此差事可说油水丰厚,但对于杨阁老父子而言,却好似烫手山芋,他们很清楚此等差事要面对朝中诸多勋贵,裁撤皇庄管事人员后,经手时会出现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想好好办事立功,一般人可力不能及。”
“啊……”
张左湖涂了,不明白朱浩这计划的重点在何处。
朱浩道:“等杨阁老父子回绝后,陛下再将此差事交给朝中自以为有能力之人,让其干个一两个月,待其焦头烂额无法收场,再让唐先生出来接手,那时将不会再有异议。”
张左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却望向唐寅,好似在问,这样真的可行?
唐寅皱眉道:“朱浩,先前你不是说了?杨阁老必定会找人联名上奏,拒绝陛下此提议?从一开始,其就不会同意增设户部新主事,那你所言让谁来担当此差事,还有何意义?”
朱浩摊摊手道:“皇庄就摆在那儿,你不去处置,他照样在那儿,现在皇庄已不属于内府,也不属于户部,五军都督府想处置皇庄田地也被断了门路,等到北方秋粮播种时,若皇庄事还悬而未决,将意味着几万倾土地闲置一年……到时看谁着急!”
……
……
唐寅和张左对视一眼。
这才明白,朱浩属于“有恃无恐”。
皇帝在朝堂上当众提出,皇庄处置上出了大问题,都督府鹊巢鸠占把皇庄处置权拿到手,结果却在贱卖皇庄,叫停乃名正言顺。
现在不是说你杨廷和不同意增设新户部主事就能遂愿。
总要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
要么卖掉皇庄,按照规定不能贱卖,可这一时间卖给谁?
卖不出去,就要继续派人打理,问题是皇庄管理人员都给裁撤了,那可是数以千计的人,如此是节省了朝廷的开支,但要继续运作皇庄,你哪儿来的人手运作?
最后结果就是把皇庄闲置在那里吗?那可是京师周边几万顷良田,就此撂荒的话那才叫有意思。
唐寅吸了口气道:“所以说,这仍旧是个烫手山芋,不好处置,是吧?”
朱浩笑道:“对啊。”
唐寅瞪了朱浩一眼,好似在质疑,那你还把这差事交给我?
朱浩笑眯眯好似打趣道:“先生,你以为要在户部有所作为,直接从正九品广积库大使,跃升到户部主事这职位上,没点真本事能上位?要不是别人承担不了的烂差事,你觉得杨阁老会同意擢升你?到时可能还会让你立下军令状,若解决不了,从此之后就彻底不能当官。”
张左苦笑:“那……确实挺难的。”
“没事,有我在,好解决。”
朱浩笑道,“张公公和唐先生忘了我家是干嘛的?”
“做……做买卖?”
张左试探地问道。
朱浩道:“是啊,现在皇庄不好打理,没有渠道是一方面,有人想买这些田地,却没资格买,全都被勋贵垄断……比如说过去几十年在京师周边崛起的徽商,他们难道就不想多购置一些土地?
“就算要继续经营,只要将皇庄田地交给兴王府到京师来的诸位弟兄便可,他们也需要在京城有立身之本。把田地分包给他们,由他们再去找佃户耕种,内府少收一些租钱,多让利给王府的弟兄……
“对朝廷来说,都是拿俸禄干活的,没银子就没人手。但对我们来说,最不缺的就是人手,甚至很多人现在都还闲置着,诸多渠道都没用上,多少人巴望着跟我们扯上关系……这才是我们取胜的关键。”
张左听到这里,喜笑颜开:“如小先生所言,咱兴王府啥都缺,就是不缺人。以后各家的家卷到京城来过活,确实需要土地来养活一家老小呢。”
随即张左望着唐寅道:“唐先生啊,看来朱先生已将您升迁的路给铺好了,就等您高升。这事就如朱先生设计的……先让那些反对的人蹦跶去,谁有本事谁来接替,到时就是不给他们调拨人手,谁上谁折戟,最后还不是要请唐先生你出手?”
唐寅苦笑了一下,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唐寅叹道:“此事既然如此轻易,不如交给兴王府出身的孟载去做,他也需要有功绩,再说他有文散官秩在身,官品也高。”
朱浩笑了笑。
此等时候,唐寅还想着把好处让给别人,充分说明了他真的没有争名逐利之心,再者他也不想让自己成为朝堂众失之的。
“唐先生放心好了,蒋姑爷最终的归宿是当勋贵,人家是国舅外戚,不是咱能比的……等太后到了京师,顺利入宫后,赐封外戚之事也会顺带进行,哪里有勋贵入朝当文官的?到时都督府自会有他的差事候着。”朱浩道。
张左也笑道:“唐先生母须推辞了,皇庄是内府财源的保证,怎么也不能外流户部,此事还非要唐先生这般有能耐之人来接手不可。”




锦衣状元 第五百三十三章 进退两难
紫禁城,乾清宫。
这天早朝结束后,朱四再一次召见内阁四阁臣。
先是谈到朝廷人事任免。
“诸位卿家,工部右侍郎赵璜升任尚书后,其留下的职位一直空缺,本来此等缺额可以从长计议,未必需要急于一时,但现在涉及到康陵修建,还有督造河工等问题,诸事繁杂,朕想及早将工部右侍郎职位定下来,免得一堆工部事务积压,也令朝中诸位卿家烦忧。”
皇帝想多安排一些人到朝堂中,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此事上,在场几人基本都没什么意见。
朱四道:“若是诸位卿家觉得可行的话,朕提议,由顺天府尹童瑞充任此职务……他老成持重,当能胜任此差事。若你们同意,那明日便找人在朝堂上提出来,再或是找几人与其比较能力,廷推决定。”
新皇算是很给杨廷和面子,涉及到工部右侍郎的任命,还把几名阁臣特意叫过来先行商议一番。
杨廷和点点头。
这件事算是先行做了个决定,把童瑞作为备选方案,也是最热门人选,最后是不是他另说。
说完这件事,很快便涉及更重要之事,那就是增设户部主事。
“……杨阁老,这是户科都给事中邵锡等人的联名上奏,提出朕要在户部中增加新主事来负责皇庄田地的处置事宜,有违礼法,请朕收回成命,你看一下。”
朱四很客气,把上奏直接交给杨廷和。
杨廷和早就知道里面的内容,那些人联名上奏,还是他暗地里派人授意,怎会不清楚?
毛纪道:“此举也是为不违旧制,或有可取之处……”
话说得很客气,有可取之处,意思是你这个当皇帝的就知难而退吧,别没事老想着整一些花活,老老实实当你的本份皇帝不好吗?
朱四道:“朕也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朕已经下旨问询,既然不在户部中增设新的官职来监理此事,那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先前皇庄一干管事人等,都被认为是先皇身边奸佞,一并革除,到现在皇庄农田都闲置在那儿,好像只有出售一途了?难道要重新交给都督府,让他们以贱卖的方式,便宜那些有钱有势的勋臣,让朝廷吃亏?”
1...235236237238239...3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