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剑录
作者:羽林
 “御剑飞天,羽化成仙!”
 《御剑录》将搅动天下。
 ……………………………………………………………………
 ps《镖客》、《黄龙西行之阎罗引》已经完本。
御剑录 通知!通知!
 家里硬盘坏了,数据无法恢复。好在单位还有草稿,损失几万字而已。正文的140章、前传与正文衔接的百年风雨、作品相关的场景设定、法器、修士等级、宗派、禁忌需要重写。原本打算前传与正文同时上传,现在看来暂时还做不到。按照羽林的写作习惯,写满二十章,改过之后才会上传。所以近半个月只有前传。正文140以后章节会在前传、作品相关整理完后上传。羽林在此先行通知。 
御剑录 修士的世界
 诸神勘定三界以前,修士并不存在。等到诸神勘定三界,有一部分“人”超脱于凡人、超脱于万物,但却不足以飞升天界,位列仙班。这些“人”便成为了世间第一批修士。
 修士来于悟道,去于得道。
 万物有灵,皆可悟道,修炼道法,得道升天。按照修为、道法,分列仙、神、真、圣、尊之位。
 得道的修士自然要飞升上天,可失道的修士却要堕落入地。
 天、地、人,三界间的夹缝地带,也就成为了修士修法的修界。
 最早的修士无门无派,更无宗族之分。只是为了抵抗那些失道,但却尚未堕落入地的强大修士,几个、几十个修士联合起来,共同抗争。逐渐演变成门派,进而合并为宗族。
 最早的宗族按照诸子百家的学术,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九家。
 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
 自从修界生出九家宗族,九州大地便相应出世了九把圣刀。
 东南神州——晨土圣刀
 正南昂州——深土圣刀
 西南戎州——滔土圣刀
 正西弇州——开土圣刀
 正中冀州——白土圣刀
 西北柱州——肥土圣刀
 北方玄州——成土圣刀
 东北咸州——隐土圣刀
 正东扬州——信土圣刀
 圣刀属于法器,等级排在上阶。
 诸神按照各自的等级,分别持有仙阶、神阶、真阶、圣阶、尊阶法器。而灵阶、上中下三阶以及无阶法器则被弃之不用,散落在人间。
 圣刀虽然是上阶法器,但却可以融合其它法器,提高自身的威能。而圣刀的主人一旦将它封闭,圣刀便会石化,等到再次出世时,重又变回了上阶的法器。
 正因为如此,圣刀的出现导致了人间中阶以上的法器逐渐减少。渐渐的,就连中阶法器也成了修士门争抢的稀罕物。自那时起,利用真元和法术幻化出的虚幻法器开始出现。
 百家天劫过后,数以万计的法器遭到损毁。九把圣刀遗失过半,仅存四把。
 修界宗族重新划分为武、释、法、魔四大宗族,而这四把圣刀也就成为了四大宗族的立派之基。
 其余林林总总的小门派以及独自悟道修法的修士不可统计。
 四大宗族势力强大,但凡有千年以上的妖兽与魔怪出世,十有**要请各宗旗下的修士出山才能铲除。也正因为四宗强大,各个小门派以及闲散修士倍受欺凌,往往要依托在他们旗下,虽被冠以“宗外洞府”、“门外弟子”的称谓,可境遇却如同寄人篱下的奴仆,还要年年奉礼,才能在修界立足。
 四大宗族彼此之间也不是一团和气,数千年来,明争暗斗不断。一部灵阶的法术,一件上阶的法器,往往就会引发数千修士的军团大战。不得不由掌教大修士请出圣刀,亲自出山调停,才能平息风波。
 若是一部上阶法术,一件中阶法器,如果非常不幸的落在小门派或是闲散修士的手中,那便会引发该门派的灭门之忧,闲散修士更是性命难保。
 修士与自身修炼的法术本无高低之分,可自从四大宗族一统修界,修士的等级,法术的等级,开始按照法器的等级严格的规定了下来。
 四大宗族将法术分为普通法术、下中上三阶、灵阶、仙阶、神阶,七个等级。将修士分为弟子、散人、真人、护法、大修士五个等级。
 真人、护法、大修士三个等级的修士完全被四大宗族所占据。其他门派以及闲散修士,等级最高为散人。即便有些修士的修为达到甚至超越了真人的标准,但却从没有得到过四大宗族的认可。
 修界里悟道的修士多如牛毛,可想要得道却绝非易事。
 相较之下,得道成仙的往往是那些流离在四大宗族之外,自建洞府的散人。或许是四大宗族太过强势,名利之争过重,旗下修士很难做到清心寡欲,所以出自他们旗下的得道修士才会日趋减少。
 四大宗族等级森严,旗下弟子分为门内弟子、亲传弟子、护法弟子三等。
 弟子晋级,升为散人,授下阶法术,赐无阶法器。而后便可以自建洞府,开山立派了。
 散人之上乃是真人,授中阶法术,赐下阶法器,所属弟子由“门内”升为“亲传”。但是“真人”不得由所在宗族自行决定,要等到四年一届的宗族大会召开,四大宗族代表共同商讨通过,才能得以晋升。
 真人晋升为长老的要求更为严格,一是因为各族的长老只有“护法”、“传功”两位,再者必须由本族掌教大修士亲自册封。因为位置有限,更要由掌教出山订立,所以“长老”反而不需要通过宗族大会的商议。
 长老由本族掌教大修士亲自授上阶法术,赐中阶法器,负责管理本族总坛诸事,掌有对门内弟子、散人的生杀大权。
 正式成为长老,得到上阶法术之后,长老不得再收弟子,但却要随时解答护法弟子在修炼中遇到的困惑,帮助他们突破魔障。
 如果修士的修为、法术都超越了长老,而且能够承受两位长老的合力攻击,并且在七天七夜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修士就可以直接升为大修士。
 大修士与掌教等级相同,无论何等法术、法器,只要被其宗族获得,他们与掌教一样具有优先修炼法术、优先挑选法器的权力。
 大修士不必来自长老、真人、散人。即便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修士,只要他达到了大修士的标准,那他一样可以跻身于大修士的行列。
 四大宗族的大修士往往来自于各族的“御林军”——护法弟子。
 护法弟子负有防护圣坛之责,不禁要经过层层选拔,还要由掌教大修士亲授法术、诸位大修士加以点拨、两位长老时刻解惑。也因为他们自成一系,即便修为得到了飞跃也不可以逐级晋升,所以其中藏龙卧虎,但凡有人敢站出来提出挑战,往往便会一鸣惊人。
 掌教大修士掌握着本宗族最犀利的法器——圣刀。
 圣刀可以无限强大,关乎整个宗族的生死存亡,同时也奠定了掌教大修士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御剑录 百家天劫
 修士修法,没能突破魔障,就会失道,异变为邪魔。
 除魔卫道乃是修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自从九把圣刀出世,九家宗门的法器消耗严重,各个宗门对于危及自身的邪魔绝不姑息,但对其他宗门的邪魔却漠不关心,而对于九宗之外的邪魔更是放任不理。
 莫回与秦思夫妇本是一对刚刚悟道的年轻修士,不仅修为尚浅,而且不在九宗之内,无法得到圣刀的庇护。
 很不巧,虽然夫妻二人与世无争,一心修法,但却偏偏被一个邪魔所纠缠!
 更不巧,这个邪魔是个色鬼!
 夫妻二人一路逃避,先后求助九宗,希望得到他们的庇护。
 色鬼邪魔的修为并不高,随便哪一宗,随便派出三五个弟子,就可以将其除掉。但九宗态度冷漠,不仅对于夫妻二人的求助无动于衷,而且还将他们驱逐在宗门之外。
 得见九宗并不相助,色鬼邪魔的色胆愈加大了起来,竟然在阴阳宗的宗门外,就在莫回的面前,奸污了他的妻子。
 面对着秦思凄厉的惨叫,莫回跪倒在阴阳宗的大门前,对着紧闭的大门,足足磕下了一千个响头。但一直到色鬼邪魔扬长而去,大门始终没能开启。夫妻二人抱头痛哭,催人泪下的凄婉哭声整整持续了一夜。
 农宗、杂宗、法宗、纵横……
 莫回搀扶着秦思,再又赶往一个个宗门哀求,色鬼邪魔则一路相随。
 各个宗门的大门外,惨剧依次在上演。
 控诉无门,失魂落魄的莫回抱着神情呆滞的妻子,跌跌撞撞的走上了华夏神州的龙脉,号称众山之祖的秦岭。色鬼邪魔却带着数十个失道的邪魔再次再次找到了他们。
 三天三夜,莫回静静的站在一旁,默默的注视着一个又一个邪魔,对着自己心爱的妻子施暴。
 三天三夜,秦思没有吭一声,直着眼睛,没有眨落一次眼皮。
 当众魔散去的时候,莫回抬头问天,“你看到了吗?”
 苍天无语,秦思竭尽所有真元,发出了一声贯彻寰宇的悲鸣。
 悲鸣声结束的时候,秦思猛睁着双目,怒视苍天,再也没有了气息。
 莫回嘲笑了一声,很轻,像是蚊虫的嗡鸣。可就是这一声嘲笑,却令山河变色。
 风起,云涌,天降红雨……
 可惜莫回却已气绝!
 战国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在铸造纯钧剑的时候,铸剑用的寒铁余出了一斤二两,于是他顺便打了一把匕首,在匕首铸成之后,忽然天降红雨,欧冶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把这把匕首命名为“问天”。
 “问天”若出,必有惊天奇冤!
 红雨过后,一把寒气逼人的匕首落在了莫回与秦思之间。
 秦思重新站起身来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变了一番模样,一颦一笑之间,眼波流转,百里方圆的草木瞬时变得枯黄。
 莫回恢复了呼吸,再又哼了一声,天空中立时乌云遍布,千百道霹雳同时击落,便连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从那天起,莫回更名为“问天”,秦思更名为“雨虹”。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这两个名字变成了九宗修士的噩梦。
 这样的噩梦一共持续了九百九十九天。
 每一天,九宗门下都会有一位修士身亡。
 修界的修士将莫回夫妇的名字改成了“问天邪魔”和“雨虹妖姬”。
 到了第一千天的时候,九宗门主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请出圣刀,相约在一起,准备共同对抗莫回夫妇。
 他们已经放出了消息,地点定在秦岭。而且他们相信,莫回夫妇一定会赶来赴约。
 可惜他们猜错了,问天夫妇并没有来,而是攻入了各个宗门。一夜之间,九宗尽毁。
 这就是曾经轰动修界的百家天劫!
 百家天劫过后,九宗门主有五位离开了秦岭,从此不知所踪。剩余的四位一直等候在太白峰上。
 相传,武宗的第一位掌教大修士带领弟子,除掉了强暴秦思的那些邪魔。当问天与雨虹见到这些邪魔的尸骨后,天空再次降下红雨。问天邪魔与雨虹妖姬变回了莫回和秦思,双双殒命。而那把曾被传说为神阶的匕首也随即消失不见。
 武宗的第一位掌教大修士攀上了秦岭的太白峰,他对峰顶上的四位门主说了一句话,四位门主听了之后,同时气绝。
 很多年以后,众多修士还在猜测这位掌教大修士说了些什么。
 直到有一天,后世的武宗弟子道出了实情。
 那位掌教大修士说,“莫回和秦思只是想让你们伸张正义,除魔卫道,可你们至始至终也没有除掉那些邪魔!” 
御剑录 前传一:历史背景
 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应天府建国。八月,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取元大都,元顺帝北逃。明太祖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以应天府为南京。至1370年,明朝先后降服占据广东的何真和占据四川的夏国明升,朱元璋借助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朱明政权归于一统。
 徐达攻下元朝大都后,元大都以北至漠北、辽东至陕甘仍未元朝王室控制,云南被元梁王占据。刚刚建立的明朝处在元朝的势力包围之中。终其太祖一朝,明兵对元王室及诸王展开了整整二十年的征战。
 自从元顺帝北逃上都,即命河南王王保保由山西反攻大都。没等王保保反攻,徐达的大军已经来到山西,王保保兵败,逃往甘肃。次年春,徐达进军陕甘,逼降地主武装李思齐。四月,太祖调常遇春与李文章同率步骑兵九万,进攻元上都开平。两月后,明兵攻下开平,元顺帝逃往应昌,常遇春病死。
 1370年元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邓愈为左副将军,冯胜、汤和为右副将军,率领大军分东西两路进行北征。
 徐达率西路军自潼关出西安,行至定西沈儿峪口大败王保保,擒元郯王、文济王以及国公、平章等官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余,获马一万五千匹。王保保带妻子出宁夏逃往元廷旧都和林。
 李文忠率东路军出野狐岭,途径云州、宣德、胜州、武州、朔州等地,屡屡战胜元兵。
 4月28日,元顺帝在应昌病死,元昭宗继位。李文忠得讯,火速率军北进,攻破应昌。元昭宗仅带数十骑逃出。幼子、后、妃、宫人、诸王、官属尽被俘获。李文忠领兵追击元昭宗至北庆州,不得元昭宗踪迹,领兵而还。
 1371年,广西、四川先后平定,朱元璋尚有三件未了之事。一是传国玉玺仍在蒙古。二是王保保尚未擒获。三是元太子下落不明。
 而此时的情况是,元太子自应昌北上庆州,而后前往蒙古旧都和林,倚任王保保继续称帝。蒙古尊号称元昭宗为必力克图可汗。元昭宗仍然奉大元为国号,建年宣光,并遣使高丽。高丽已于朱元璋建国后接受明朝封号,因而只称岭北大元为“北元”。
 1372年元月,朱元璋获悉“北元”的情况,仍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为左右副将军,各率五万骑兵,发兵十五万,分三路远征岭北,号“清沙漠”,欲图一举歼灭“北元”,永除后患。
 徐达率中路大军直捣蒙古旧都和林,李文忠率东路军经应昌赶赴岭北,冯胜率西路军进兵甘肃。
 二月,徐达兵至山西,都督蓝玉为先锋,出雁门至野马川遇蒙古军,交战获胜,既而进至土刺河。王保保败逃诱敌。五月,徐达亲率大军深入漠北。王保保与骁将贺宗哲领兵突袭,徐达大败,副将汤和另路出兵,也被蒙古军击败。中路五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
 李文忠于六月间经土刺河进至阿鲁浑河,一直到达称海后还师。沿途与元军屡战,互有胜负。可孤军深入,兵源无补,军中将领战死者高达九成。有兵无将,东路大军亦损失惨重。
 西路大军六月进至兰州,直取西凉。又至永昌、瓜州、沙洲。数战皆胜,多有俘获。掳获的驼马牛羊便达十余万。十月,冯胜班师回京,被告私匿驼马,明太祖不予行赏。
 此次远征岭北,明廷只有西路获胜。中路主力惨败,兵力大损。东路将领几乎尽亡,胜败持平。此后十余年,明朝与岭北元廷暂时处于了对峙的状态。 
御剑录 前传二:茗泉茶楼
 襟江带河,依山傍水,虎踞龙盘,六朝古都,钟山风雨帝王城……
 秦淮佳丽,金陵美女……
 林林总总的称谓指向同一个地方,南京。
 鸡鸣寺!
 鸡鸣寺堪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侯景举兵破城,梁武帝饿死台城,鸡鸣寺亦毁于战乱。
 茗泉茶楼坐落在鸡笼山东麓,鸡鸣寺抬眼可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和尚皇帝南朝梁武帝萧衍早已化成了枯骨,如今的鸡鸣寺也没有了往日的兴盛。
 但是寺内的一眼清泉却成就了茗泉茶楼的生意。
 茶楼的东家是“珠履巷”珠宝商刘尽忠,可茶楼的掌柜却是他的女儿凌丝。
 香茗、清泉、翠竹、古琴……
 凌丝将茶楼的生意打理的风生水起。
 有琴自然就有琴师,茗泉茶楼唯一的琴师。
 传说这位琴师是一位美得不得了的女人,是一位连天神见了都会流口水的美女。
 美女琴师藏身在茶楼后的竹园内,每日清晨、正午、黄昏时分便会抚琴一曲。
 如果你在茗泉茶楼点了一杯茶,平时只需一分银子,可当美女抚琴的时候,价钱就会变成一两。
 不是一两银子,而是一两金子。
 即便是这样,如果你不早早等候在茗泉茶楼的大门外,哪怕你肯多花十倍的价钱,你也不可能订得到位子。
 当然,哪怕你多花百倍的价钱,你也不可能订到二楼靠窗的这个位置。虽然只有这个位置才能够一睹美女琴师的倩姿丽影,可它却早已经被人包了下来。
 每日黄昏,这个人必到,品一杯香茗,听一段琴曲,唏嘘数声,黯然离去。
 他呆在这张位子上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一刻钟。但自从他坐过这张椅子,碰过这张桌子,这张桌椅便再也没有安排过别的客人。
 按照凌丝的说法,这个位子被他包了下来。可茗泉茶楼的常客都知道,他从来没有付过帐。
 午后,曲终人散,凌丝用一只洁白的丝帕擦拭着这张桌子。
 桌子已经足够干净,堪称一尘不染,无需打扫。凌丝的本意也不在此,而是窗外的竹林、竹林中的水榭、水榭中的竹亭……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着一身翠绿色裙衫的美女琴师就会捧起她的古琴,自亭中踱出,沿着竹桥隐入竹林深处。
 南京乃是六朝古都,《五杂俎》中说“川泽秀媚,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因水泽气多,则其秀淑之气所钟,诸方不能敌……”
 凌丝见过的美女无法胜数,可她不得不承认,即便把她所见过的美女加在一起,也不及美女琴师一分。
 美女琴师的美丽就连同为女人的她见了都要为之动心,第一次相见的时候,她竟然羞红了脸,一颗心惊跳不已,疑为天人!
 但此时她却感到担心,因为有一个人今日将要光临茗泉茶楼……
 这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穿青衣、戴素巾、扎粗布带,可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进入大门、登上楼梯、来到二楼,他一共露齿微笑了三次。这种微笑带有谦恭,带有沧桑,还带有一丝忧郁,女人最是受不了的就是这种微笑。
 青衣男子每一次微笑都会带来惊叫,每一声惊叫都代表着,又一位自诩为大家闺秀的美女因为他的微笑而晕厥。
 现在他又在笑,对着凌丝微笑,凌丝也险些晕厥了过去。
 这就是她所担心的客人——寒泉。
 “凌丝?”寒泉很自然的道出了她的名字,像是情侣间带有娇爱的昵称。
 可是凌丝心里清楚,她昨日才第一次见过这个寒泉。只是一个眼神,一个令人晕厥的微笑,她就把“凌丝”、“茗泉茶楼”这两个至关重要的信息透漏给了对方。
 啧啧有声,楼上的帅哥,挤在楼梯口的美女,都把目光投到了凌丝的身上。
 凌丝的脸瞬间红到了脖颈,垂头、拧腰、绕过寒泉,跑去了柜上。此刻的情景亦如昨日初次相见时一般,昨日黄昏,黄昏前。
 别人家的店铺只有一个柜台,可茗泉茶楼却有两个柜台。因为楼上楼下的位子价码不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吝啬的刘尽忠特意在楼上再又加了这个柜台。
 还好有两个柜台,否则凌丝岂不逃出了寒泉的视线?
 “小姐是在对账吗?”寒泉欠身落座,柔声发问。
 凌丝翻腾着账簿,算盘打得噼啪乱响,自然是在对账。可惜算盘却是反的,而她却不察,依旧胡乱拨弄着算珠。
 “给他一杯茶,西湖碧螺春!”凌丝没有回应寒泉,而是让伙计沏茶待客。
 看着倒打算盘的掌柜,伙计傻了眼。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店里还是有的。可这西湖碧螺春还真就没有现货!
 红日透窗照,凌丝的鬓角有秀发散落,手忙脚乱之间,她想将那缕秀发别在耳后,可一连三次都没能成功。
 人已乱,心更乱,只因这个俊逸,洒脱,温文尔雅的前世冤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堪比美女琴师抚琴时候。
 男人们啧啧称奇,女子们面带嫉妒,只因为风度翩翩的寒泉含情脉脉的看着凌丝。
 茶已沏好,傻逼伙计在碧螺春中加了一捏龙井。
 寒泉起身接茶,对着伙计打了一躬,伙计再又傻了眼。围观的美女竟然有人落泪,失声啜泣。像是揭开盖头的新娘发觉自己上错了花轿,错过了缘定三生的情郎。
 傻了眼的伙计刚刚认定自己亲眼目睹了一件奇事,另一件奇怪的事情紧接着就发生了。
 楼后的竹园里竟然传来了凄婉的琴声!
 美女琴师打破了常规,黄昏未至,她又在竹亭里抚动了琴弦。
 围观的男男女女们的态度立即发生了180°的变化,女人们啧啧称奇,男人们的脸上泛起了嫉妒。
 凌丝所担心的正是美女琴师,耳闻琴声突起,心头不由一惊,手下急停,抬头看去。
 寒泉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目光不偏不斜,刚好与她递上的眼神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