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牛吏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下九九
郭通道:“这原氏到底是哪一边的?看这个样子竟是来劳军的,难道竟是与郭氏为敌?”
郭躬笑道:“原氏为救长子长孙,绝不会与郭氏为敌。他来劳军也未必是坏事,我们正好趁机歇一歇,让大家都吃点东西。”
眼看郡丞得了好处,十分满意,而那些带兵的将领也人人有份。一时好像都忘了正在打仗,竟争抢着去要好处。
就连普通士卒也耐不住了,抢着到车上,抓一把铜钱装在怀里,原唯叫道:“别抢,别抢,人人有份!”可满车的铜钱就在眼前,谁还听他这些废话,郡兵一拥而上,互相争抢,秩序十分混乱。
亲兵们抡着鞭子上去,一通抽打喝骂,总算把众人驱散,可是经这么一折腾,刚才那点打仗的心气全没了。郡丞只好让大家先吃饭休息。
原唯又张罗着杀猪宰羊,煮饭炖肉,就在郭氏坞壁之外一阵忙乱。这一折腾,大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等到郡兵们吃饱了饭,郡丞又吆喝着大家攻城,众人懒懒散散,劲头松懈了许多,无奈郡丞催逼得急,不得不上前,又上演了一通“你来打我呀!等我打你呀!有本事你上来!有本事你下来!”的大戏。
正闹腾着,忽然西面来了许多人,总有两三千人之多,为首的是阳翟本地的一个大族族长陈公。
陈公道:“听说郡丞在平叛逆,陈氏、钟氏、原氏、褚氏、唐氏五姓特来相助。”
郡丞大喜过望,说道:“有诸位高贤相助,郭氏一族必将伏诛。”
陈公却道:“郭公不是叛逆。”





牛吏 第393章 392.一定要辞
陈公道:“郭公在郡中素有人望,以家传《小杜律》传授弟子,就连老夫的儿子也从他习律。郭公为颍川决曹掾,乃一郡之法吏,郡人皆知郭公断案极公,众人皆服,郭公乃是公正道德之士,怎么会是叛逆呢?郡丞肯定是弄借了。”
郡丞道:“太守今早接到消息,说郭弘之侄郭敬引贼军入轘辕关,郭氏阖族聚众作乱,要接应贼军入颍,太守命我诛郭氏满门,太守之命,焉能不从?”
陈公道:“轘辕关遥远,消息传得慢,太守或许也听错了,也或许那消息本身就是错的。郡丞还是再等等吧,等个准信儿再说,反正郭氏也跑不了。”
“贼军已在攻打阳翟城,这消息怎么会错呢?况且郭氏见官兵前来,竟然背靠坞壁,聚众抵抗,反状已明,还有什么说的!”
“郡丞,还是等阳翟那边有确切的消息再说吧!也不差这几个时辰。若是阳翟传来实信儿,确实是郭弘的侄儿带兵作乱,我等愿听郡丞差遣,一道攻打郭氏。可若是郡丞现在灭了郭氏,之后才知冤枉了郭公,那时人死不能复生,又该怎么办呢?”
陈公说话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可就是一口咬定郭氏不是叛逆,只要郡丞暂时休兵,等待阳翟的消息。郡丞有心不理他们,又怕这些人与郭氏联合起来对付他,那样的话,他在兵力上不占便宜,对方两面夹击,他的处境会十分危险。
郡丞其实知道这些豪门大户的意思,如今阳翟城正在激战。豪强们是在骑墙观望,等待阳翟的消息,若是太守胜了,自然什么都好说,郭氏依旧会被灭门。若是太守败了,那可就说不准了。这些人很可能会落井下石,反戈一击,和郭氏一道对郡丞和太守下手。
如今郡丞进退不得,只能盼着太守快点击败贼兵,来此增援。一时之间,郡丞、郭氏、豪门三方都向着北面的阳翟方向张望,等待那边的消息。
三方僵持了半个时辰,郡丞无奈,只得下令撤军。他有他的理由:与其在此地和豪强对耗,还不如去阳翟城下,帮助太守守城,只要阳翟之战获胜,豪强们自然翻不起什么大浪。
郭弘松了口气,郭通却有些担心,阳翟若是战事正紧,郡丞这三千兵马回去可能起到大作用。
此时陈公叫道:“郭公,我等五姓为了郭氏惹怒了郡丞,日后恐有不便。咱们都是乡邻,我等也不图你的报答,不过我们替你担了这么大的干系,你总该开门让老兄弟们进去喝杯酒吧!”
原公也喊道:“快让我儿和宝儿出来,随我回原氏去!”
郭弘正要下令开门,却被儿子郭躬拉住,“父亲,不能开城!这些大姓虽然庇护了我们,可他们态度还没有明确,若是南园大兄兵败阳翟,恐怕彼等就能拿下我郭氏满门,向太守邀功,向郡丞求和。”
见父亲犹豫,他又道:“我郭氏举事,冒灭族之险,干系重大,不必守寻常礼节。”
郭躬向着城下道:“各位高邻,今天多亏众位出手相救,郭氏感激不尽,待此事一过,吾父子定会一一登门拜谢,郭氏还会备上水酒,请诸位一道痛饮。”
原公叫道:“郭氏小儿,这是不想让你的长辈们入坞了吗?诸乡邻为了你们郭氏远道而来,劳师动众的,竟连进去歇歇也不能,郭氏怎么如此不通情理?”
众人正吵嚷着,忽见远处烟尘大起,有郡兵在前狼狈奔逃,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队数百人的骑兵,看起来个个威武不凡,驱赶着败退的郡兵奔驰而来。
郭通惊喜地叫道:“是兄长来了!”郭氏一族欢声雷动。
郭敬赶来的途中正遇到郡丞的队伍,八百骑兵一齐前冲,立时就把三千郡兵冲垮了,郡丞被杀,郡兵逃散。
诸豪强见他如此威武,都忙着上来见礼,将保全郭氏的功劳大说特说了一遍。此时郭弘彻底放了心,立刻开坞门迎了出来。
郭弘指着郭敬道:“这是我的侄儿,大汉校尉轘辕侯郭敬,刚刚三十而立的年纪,便以军功封侯,实我郭氏千里驹也!”
郭敬作为郭氏旁枝,从小不被重视,又因其父早亡,兄弟俩只好依附大宗为生,此时郭弘对他如此亲热,意思是把他看成是郭氏的倚仗,让郭敬感慨万千。
众豪门听说郭敬封侯,都吃了一惊,列侯之位最是难得,非有大功者不可得。颍川一郡自汉初的留侯张良以来,两百年了,一共也没出几个列侯,此次郭氏出了一个,眼看郭氏日后要从一乡一县之豪上升为一郡之豪,他们都想趁着这机会拍拍马屁,拉拉关系。
郭敬如今俨然成了郭氏的宗长,他说道:“今日本该好好地招待诸位高邻,奈何军务在身,不能尽礼。十万汉军已过轘辕岭,旦日即至,来歙困守孤城,妄图负隅顽抗。请诸位速速回去,集结兵马,明日都来此处,随我扫荡余寇!诸位对郭氏的大恩,我郭氏没齿难忘,诸位若能再立大功,郭某必当代奏朝廷,为诸位请功!以陛下的慷慨大度,少不了各位的封赏!”
从郭敬的封侯来看,放牛皇帝确实足够慷慨,豪强们都有些心痒,跃跃欲试起来。
送走了众人,郭弘挽着郭敬的手进入坞壁。
对于郭敬的崛起,郭弘又喜又忧,郭敬位居高位,可以使郭氏在郡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有利于郭氏提高郡望,总体来说对郭氏有益。但是在宗族内部,郭敬有可能取代大宗的地位,成为郭氏的实际领袖。
因为来歙并没有败退,阳翟还在他的手中,两汉在颍川郡胜负未分,完全没到庆祝的时候。郭敬根本不敢放松,他没有时间与族人寒暄,而是匆匆布置守卫,防备可能发生的变化,又派出斥侯出去打探敌情,迎接后续的王虎军队。
好不容易忙完了,与郭躬共坐,郭躬忽道:“兄长此番封侯,很是不妥!”
郭敬吃了一惊,他知道郭躬是有本事的人,看事情眼光独到,比其父亲更高一筹,他这么说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郭躬又道:“自来封侯都是经百战立大功而得,兄长虽有大功于朝廷,其功不至于封侯,此所谓功不配位。”
郭敬想了想,穆弘随自己一道封侯,他可是跟着皇帝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的人,跟他相比,自己这个列侯确实来得容易了些。
郭躬又道:“封侯,是陛下对功臣的赏赐和恩典。可此番兄长封侯,是以献关为要胁,要真说起来,其实是在逼迫皇帝。因此,兄长虽得封侯,皇帝却于兄长无恩,你与陛下只是做了个交易。”
他摆了摆手止住了正要争辩的郭敬,又道:“不管是兄长主动,还是穆将军主动为兄长求封,别人都会这么看,都会说皇帝陛下被迫封兄长为列侯。若是陛下自己也这么想,心中自然是难受的。兄长,只为你让皇帝陛下难受,这事儿还不让人觉得心惊吗?”
郭敬脑门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他说道:“仲孙,你有什么好主意,快点救救为兄。”
郭躬道:“兄长应立即上书辞爵,越快越好。”
郭敬有些迟疑,这砸到脑袋上的侯爵,放谁身上也舍不得辞。
郭躬道:“兄长若是这么心安理得地受爵,日后恐有灾祸,就算陛下大度不计较,那些南征北战却未得封侯的武将也会视兄长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许多是陛下心腹,与陛下关系密切,而兄长刚刚追随陛下,宠幸不够,宠不配位,亦有灾殃。”
“仲孙,你这一口一个灾祸说得为兄心惊胆战,这事儿有这么严惩吗。。。或许你说得有理,但为兄不明白,为何辞了爵就会免除这些灾祸。”
“辞爵并非真的辞爵,陛下诏书已下,爵位已封,兄长又无罪,焉有夺回封爵的道理?因此这爵位是断断辞不掉的。”
郭敬这才松了口气,原来不过是做做样子,那还挺好。
郭躬为郭敬倒了杯酒,敬他连饮两杯,又说道:“兄长辞爵,不过是消解陛下曾被逼的难受情绪,并使兄长争来的侯爵变为陛下对兄长的恩赏。皇帝陛下是兄长的主上,兄长若要以后的前途,是必要让陛下好受,又要承陛下的恩情的。”
郭敬想了想,觉得郭躬的话十分有可能,于是抚掌大赞道:“仲孙之言,深得我心,就请仲孙为我写一封奏书,坚辞轘辕侯之位。”
郭躬深深一躬,“兄长有命敢不听从!”
郭敬看着他,心中的骄纵情绪少了大半,暗道:郭躬不简单,看来这郭氏宗长的帽子还是要戴在他的头上。
第二天,王虎率两万大军抵达阳翟城下,那些豪强们顿时都放了心,各个集结宗族人马,来到郭敬的麾下,一道去献。一天的功夫,郭敬麾下聚集了六千余人。




牛吏 第394章 393.进退两难
穆弘是个闲不住的人,既然一时打不下颍川,那就把这硬骨头留给王虎,他自己则带领骑兵一千,狂飙西进,一天就抵达了郏县,郏县毫无防备,穆弘的马蹄在城下停都没有停留一下,就直接进了县城,冲进县衙斩杀了县令和县尉,其余人束手而降。
穆弘坐在大堂上,一拍桌子,喝问县里主簿道:“说!你们县里谁家地最多、人最多?要老老实实地说,说错了一刀砍了你!”
主簿哪见过他这种凶神恶煞的样子,吓得腿都软了,颤巍巍地道:“本县大姓黄氏,最是家大业大,家有良田数百顷,仆役千人,他家所建汝园,地方数十里,最是豪阔。”
主簿说着向旁边溜了一眼,“这事儿黄廷掾最清楚了,因为他就是黄家的人。”
黄廷掾面色很不好,这凶神将军一看就是想要打秋风的,主簿这不是一下子把他家卖了吗?他赶紧站出来道:“将军,王主簿家也是大户,他家所建颍园,不在汝园之下。
王主簿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将军!王氏愿为大军提供粮食两千石,钱百万。”
“黄氏也愿提供粮两千石,钱百万。”黄廷掾一看王主簿表了态,也不敢落后。
穆弘乐了,拿起桌上的官印道:“好,你们两人很明白事理,这两个官印,你们一人一个,黄氏为县令,王氏为县丞,主理县内政事,为大军调运粮草,接应随后来的汉军。干得好了,升官发财,干得不好,大棒子伺候。”
两个人不敢推辞,连忙拜受,也不知是喜是忧。王氏抖着声音问道:“将军,县令、县丞,素来由太守荐议,朝廷任命。”
“这就是朝廷任命!要是敢对朝廷有贰心,老子回来抄了你们的家,灭了你们的门!”
两人连声答应,不敢再废话。
穆弘便起身,带着他的部下出城向南,一路狂奔,夜里也不停歇,赶在一大清早,城门刚刚打开的时候,直接冲入襄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占据全城。
这一次他可是发了大财,因为襄城里存粮极多,足有十几万石,穆弘见了却眼都没眨一下,如郏县一样,任命当地大姓为县令,自己又带着人马折而向东,进抵颍阳。
颍阳却已经得到了太守来歙的命令,全城戒严,穆弘见守备森严,知道此时汉军入颍的消息已经传播开来,再没有了突袭的机会,他兵马终究太少,便留驻在襄城,召集青壮,加固城防,转入防守。
郏县和襄城,是岑彭大军背后的两座县城,最是紧要,尤其是襄城,是颍川向南阳前线运粮的重要中转站,襄城一失,南阳前线立刻就会粮草紧缺。
岑彭原本在堵阳前线,因汉征东大将军夏阳与扬武将军司马超兵下广城泽,兵锋直逼鲁阳,威胁到征南大军侧翼,岑彭被迫转攻为守,退军叶县,布置鲁阳、叶县防线,一力坚守。
邓奉董欣立即联兵而进,兵抵叶县城下。
岑彭正在叶县,忽然听说汉军入颍,襄城失守,岑彭大吃一惊,立即与贾复、王常等人商议。
贾复道:“伪汉军从北向南,逼迫鲁阳,兵锋强劲,如今又抄了我军后路,占据襄城,看这个态势,不仅南阳不可复图,恐怕颍川也危险了,只不知来太守在阳翟如何。”
王常道:“邓奉兵强,我军进不能进,如今襄城失守,退又不能退,看来只有退兵襄城,或者南下定陵、郾县,退兵汝南。”
“如今最难的便是如何退兵。”岑彭皱眉道:“董邯如狼,邓奉似虎,我大军一退,免不了被他们追在后面追杀,一时不慎,退兵可能变成溃败。”
贾复道:“大将军若要退兵,末将愿率精兵垫后,掩护大军撤退。”
叶县向东,顺着澧水,可以直下舞阳、郾县,十分便捷,郾县是汝南的门户,几条水路交汇之处,是一个战略要地,据住郾县,才能保住汝南,复图颍川。
贾复又道:“叶县乃是颍川、南阳之门户,若退兵郾县,则颍川难保。。。大将军,襄城不可复图乎?”
若退往郾县,那就是全盘放弃颍川,若退往襄城,那就是试图打通与阳翟的联系,打通了襄城,可以和来歙合兵,力保颍川。贾复的意思是能不能再努力一下,保住颍川。
岑彭道:“君文说的不错,叶县被山带河,是颍川与南阳之间的当路要津,叶县一失,则颍川门户大开,邓奉董邯之军可长驱直入,与汉军合击我军,则颍川必定不保。因此,若要保颍川,必守叶县,若要守叶县,则兵不可退。若要退兵,则颍川必不能保。也就是说,放弃叶县就是放弃颍川。”
王常道:“末将有一个计较,不如大将军固守叶县,末将带一支偏师回夺襄城,若我军占了襄城,来太守守住了阳翟,则颍川之事尚有可为。”
贾复也支持王常的意见,两个人都是不甘心就此放弃颍川,还想要再努力一下。岑彭暗暗地叹了口气,其实他内心中的想法,立即便要退兵郾县。
如今他的形势十分危急,邓奉、董邯强兵在前,洛阳大军在他的侧方和后方,只有南下郾县一线目前还算畅通,若不急速退兵,等到汉军南下定陵和郾县,这数万大军就可能被四面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岑彭觉得立即退兵是上策。但是他在南阳半年,劳师无功,已被刘秀下旨申斥,若是再把颍川丢了,恐怕刘秀会勃然大怒,说不定会将他军法处置。
他虽可节制诸将,可贾复与王常与刘秀关系匪浅,他们两人一致要保颍川,若岑彭不听,一力主张退兵,那么失去颍川的责任可能全部由他一人来承担。
岑彭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实在是担当不起,于是点头道:“颜卿,我与你八千兵马,回夺襄城。汉军初至,兵马不多,汝到襄城可一力强攻,若能一举建功,则就地坚守,若五日不能破城,则立即南下定陵坚守,拱卫郾城。”




牛吏 第395章 394.颍川乱局
王虎率羽林军两万,郭敬纠结了当地豪强一万余人,两军共攻阳翟。来歙这两天也没闲着,集结士卒一万五千人守城,并号召各县都来救援。
郡丞被杀,阳翟人心浮动,有人提议,趁着贼军围城不严迅速向北退兵,取道进入建武汉重兵云集的河南郡。
来歙大怒道:“陛下任我为太守,有守土之责,岂有太守弃郡不守,临阵脱逃者乎?况征南大军尚在南阳,吾若弃郡,则彼等将去往何处?”将建议退兵者斩首示众,众人都不敢再言退。
来歙听说襄城失守,立即手令颍川都尉侯进征调临颍、颍阴等县之兵夺回襄城,侯进集结了数县之兵一万人,正要去援救阳翟,接到太守命令后立即转向了襄城。
王虎一边与郭敬围攻阳翟,一边分兵守住阳城,保持与洛阳的道路畅通,洛阳援兵源源不断地从轘辕口进来,分头攻略颍川各县。
来歙将阳翟守得风雨不透,王虎不能攻下。因为轘辕口道路崎岖狭窄,大型的攻城器械,尤其是攻城利器连环霹雳车没有运送过来,此时的汉军没有合适的攻城器械。
距离洛阳较近的颍川北部诸地相继陷落,纶氏豪强杀死守城县令,献城投降,充分展示了颍川豪强擅于自保的特点。
在颍川南部,距离洛阳较远的新汲、长社、颍阴、定陵、郾城等县相对稳定,建武汉还有一定的统治基础,还在征调士卒和粮草支援阳翟,进兵襄城。
皇帝刘钰在洛阳坐镇,在各条战线都开战之后,他那颗热爱军事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恨不得亲临前线,再体会一下战场的浓烈氛围。在轘辕口投降之后,他在洛阳再也坐不住了,带着一队骑兵就奔到了缑氏,准备越过轘辕岭进入颍川。
郭伋、郑兴、谷恭等一干大臣马上追来,死命地拦住,说什么也不让皇帝南下,说颍川如今太乱,至尊不可以身犯险。
被一群老头子跪地上抱大腿抹鼻涕恳求的滋味不太舒服,皇帝无奈,只好止步缑氏,但是不肯回洛阳,只在缑氏关注颍川战局。
老头子们觉得只要不出伊洛平原都很安全,双方达成妥协,皇帝终于可以就近指挥颍川攻防战了。
缑氏离颍川很近,颍川战报传来,过了轘辕岭就是缑氏,因此颍川战报多则一天,迟则半天都会摆上皇帝的案头。
前方战报雪片般地飞来,其中王虎说到阳翟城坚固,急切难以攻下,他欲采取围三阙一之术,强攻阳翟,使守兵知难而退。
皇帝道:“来歙啊,这是一员大将,他守阳翟,确实难下。”
刘钰对来歙比较熟悉。来歙在两汉之交是一号人物,为刘秀平定陇西立下大功,他的功劳可以列在东汉功臣前几位,却因为是皇亲国戚未被列入云台二十八将。
来歙最神奇的战例是以两千多人袭守了略阳,隗嚣亲率几万大军攻打,开山筑堤,蓄水灌城。什么招式都使出来,却依旧无法破城。来歙率这两千人拼命防守,箭用光了,就拆房子用木头做为兵器,硬是从春天守到秋天,把隗嚣的数万精兵据之门外。
如今历史改变,但人的能力和性格不会变,刘钰对于来歙放弃阳翟不抱丝毫幻想,王虎的围三阙一对别人管用,但是对上意志坚定的来歙是绝对不顶用的。
何况他刚刚上任颍川太守,便丢掉颍川,这是来歙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刘钰指示王虎不必急于强攻阳翟,免得士卒牺牲太多。他提醒王虎,来歙有勇有谋,是很难对付的一员大将,他只要能在阳翟盯紧来歙,洛阳方面会想办法运送霹雳车过去,等到攻城器具到位后再发动强攻。
对付大将不用谋略,不用勇力,就用科技。石砲上阵,暴力解决。
当皇帝看到穆弘的战报时,不禁拍案大呼过瘾,穆弘只率一千骑兵南下,趁着敌人无备,连下两城,又据住了阳翟和叶县之间的战略要地襄城,把来歙和岑彭的联系从中断开,这种骚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
在如今的态势下,襄城显然成了一个要地,很可能会决定整个战局的未来走向。
皇帝立即命令正在阳城的校尉公孙准和孟愤全速进兵襄城,支援穆弘。他预感到襄城要有一场大仗要打了。
轘辕侯郭敬的一封奏书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郭敬把封侯一事说成是穆弘仁义,皇帝厚爱,但他自知功劳不大,德行不够,上书要辞去侯爵,请皇帝一定准许。他在颍川一定要立下新功,真正地以功劳得到侯爵。
书中言辞不卑不亢,却又很中肯,又有一股不服气的志气。在奏书的后半段,则分析了颍川局势。
奏书称颍川郡富裕,豪门众多,百姓亦多中产之家,多有资财。豪门往往联结自保,郡县亦要让他们三分。如今陛下进兵颍川,颍川百姓心中惶惧,不知陛下会如何对待当地士民。陛下欲得颍川,应先安士民之心,则各地豪强及百姓必将群起响应,颍川郡可传檄而定。
皇帝说道:“这个郭敬倒是个明白人,知道轻重。只是朕封的爵位,焉有再收回来的道理?一个侯爵而已,封就封了,只要他倾心报效,多立新功就好。”
郭伋说道:“此书极好,很有见地,若是郭敬所作,则他可称得上是个儒将了。不过军中将领,多有为其代笔者,或许他的手下另有人才。”
皇帝道:“这个倒可以问问,如有人才,朝廷定会量才而用。”
于是召来信使询问,恰巧这送书的是郭氏家人,知道些详情,便将郭躬举事,并为郭敬代书一事详细讲了。皇帝听了,立即下书征召郭躬为郎,要其立即入洛,在皇帝身边侍奉。
1...140141142143144...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