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国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中游
每一个世界都有着他的优点。
看着这些丹药,张南就不由得赞叹。
至少,在主世界之中,任凭怎么样的天才绝艳,都不可能练成这种丹丸来。
因为,没有这种土壤,也没有这种灵药,就算有着种种超前思维,那些炼药炼丹人士,也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上面来。
一颗归元丹,至少能抵张南三月苦修。
所以,有丹药和没丹药相比,其差距还是很巨大的。
“你们还跟着做甚,我可不是苗虎,用不着服侍。“
张南的声音微冷。
说白了,他对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两个侍女印象并不好。
虽然她们也算是有着几分姿色,但是,气机杂乱,气运稀薄,天赋也不太好。
比起有些外门弟子也颇有不如,完全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身形微胖丰满的樱桃偷眼瞧了一眼张南,拉着清瘦白皙的侍女雪梨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两人连连磕头:“求小老爷开恩,不要赶走我们。”
见张南面无表情,樱桃心里更急了。
在山上殿阁之中服侍旁人,算是个卑贱活计,但是,也得看跟谁比。
若是与那些每日在深谷处种田筑造浆洗的婢女,又要强到不知哪里去了。
尤其是,在寒烟谷中,默认殿内侍女是可以修练的,她们虽然资质不太好,却也不是差到不能修练。
两人身为孤女,被孟秋娘随手救上山来,说不上有多上心,只是让她们不至于饿死罢了。
但是,就如这世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着说不出的苦处和难处。
她们其实也有着自己的追求,以及终有一日达成心愿的理想。
比如,复仇。
比如,荣归故里。
本来以为攀上了苗虎,就有了机会,没想到,那苗虎也是个靠不住的,转眼就已经成为过去。
往日里的曲意奉承,小心谨慎全成了梦幻泡影。
想起这些。
两个小侍女忍不住就悲从中来,泪水再也止不住。
“只要小老爷不嫌弃,我们姐妹可以做牛做马,什么事情都肯的。”
“行了。“张南眉头微皱,他倒不是非要赶走这两个小侍女。
毕竟,看得出来,这些被孟秋娘收罗上山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是苦命人。
只有几个作威作福,也是人之常情。
就如苗虎,刚上山的时候,其实也是路边快要冻饿而死的小乞丐,等到学了一些本事之后,他就变了。
人的本性本就复杂,不同的际遇,会造就不同的性格出来。
侍女嘛,让谁干不是干。
“我也不用你们做什么牛马,以后一切依循旧例,你们仍旧做侍女。
不过,日常杂事必须勤勉,不得懈怠。尤其是在我闭关的时候,别来打扰。”
“是,谢谢小老爷。“
两个侍女破涕而笑。
欢天喜地的又是倒茶,又是递水的。
樱桃很会来事,俏生生的就跑到张南身后,要帮他捏肩捏脖子……被张南斥喝两句,又委委屈屈的去打扫屋子去了。
雪梨个子小巧,却做得一手上好饭菜,让张南心里倒也舒畅了许多。
感觉这两个也不是全无是处。
解决了两个侍女的烦心事。
张南又拿起书桌杂物中的一封信看了起来。
信笺单独放在一个盒子中,保存得极好,显然是苗虎极为重视的东西。
素白宣纸上面笔迹如同云烟乱舞,潦草粗犷。
能感应到,写此信的人字迹笔端神意高妙,气机圆满,至少是元神后期修为,见字如人,让人肃然起敬。
“望月禅师西来,爱雁荡北涧水清,于彼驻锡。师侄若是有意,自行前往,求其相助,可胜他人十倍。行再见……知名不具。“
这封信没头没尾。
也没有落款。
但是,联系到红莲寺摩柯禅师四处请人对付蜀山派,图谋二次斗剑的事情。
张南约莫猜到了孟秋娘的心思。
想必,这是她在临出行前,交托给苗虎的信件。
不用去问,也能明白,应该是孟秋娘猜到八臂如来摩柯禅师会来寒烟谷请自己出山。
可是,她又不愿意于明面上出马与蜀山作对,于是,暗地里介绍摩柯禅师去雁荡山北面寻找望月禅师。
从信件之中的语气来判断。
这位新近赶到雁荡山住下的望月禅师,应该实力不凡,让孟秋娘都有些赞叹不已。
认为,那位望月禅师只要被请动过去,胜过其他人许多。
应该也是一位魔道巨擘。
张南暗暗猜想着。
书信上面的字迹匆匆书就,神意跳脱难定,似乎可以见到书写之人那种矛盾与压抑的心情。
如同剑已出鞘,但心意茫茫,既不知能否伤敌,也不知此事对错。
大医国手 573 相疑
张南静坐良久,体会了一番信中真意,笑了起来。
‘若不是信件出现在这里,连我都很难猜得出来,此信是孟秋娘师父所写。’
最主要的是,张南见识过孟秋娘的玄阴诛神剑,那股子剑意与这字里行间的意蕴一脉相承。
这感觉虽然极为隐晦,但他所修少阳心经,与孟秋娘玄阴心经一脉相承,最是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
这才能猜到此信出自谁人之手。
“她肯定是对于魔道聚集的行为乐见其成,希望红莲寺的妖僧实力强一些,不想让蜀山等名门正派轻易取胜。”
或许还不止于此。
从信里的意思可以看得出来,孟秋娘应该是自己也出动请援了。
明着访友,暗地里还在悄悄的搬着救兵……
这就有趣了。
想来是关系到天下大势兴衰。
这种做法,对也不对。
在张南看来,孟秋娘一方面与蜀山女仙结交,一方面可劲的扯着对方的后腿。
出发点是没错的。
她想报仇。
也想光大门派,甚至想着有朝一日恢复雁荡派当初的风光。
但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只能让正邪两派都疑忌甚深。
就算她的境界高深,实力很强,到头来,终究会落个两面不讨好,后果堪忧啊。
说起来,自家这个师父,其实并不是什么搞阴谋的料子。
做个坏人都做得不彻底。
就连写封信也写得躲躲闪闪。
不清不楚。
可以想象得出,她心里的纠结无助。
只能说,她的手下已经没有人可以独挡一面……
这种能给人把柄的东西,都要自己操刀上马。
能够信任的苗虎,又是个不太成器的。
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情。
那么另外一封信呢。
看完了这封信,张南只是有些好笑。
他虽然看不太上这种手段,倒也没想破坏掉孟秋娘的计划。
心里想着,若是那八臂如来真的跑到了寒烟谷,自己就勉为其难的暂且不出剑斩他。
送封信给他让红莲寺顶在扛蜀的第一线,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按原计划行事吧。
除了这一封信,盒子里还有一封信。
这封信是用黄纸书就,就写得详尽了一些,字迹清新素雅,闲逸自在,比起前一封判若两人。
想必这才是孟秋娘正常的笔迹。
此信是写给苗虎的。
内容却是讲的诸葛青。
“……为师一心对待于他,却不防此子心慕蜀山云霞……观其行止,颇有叛教通敌之处,惟尚有用彼处,未便随意诛戮……
汝对其须留意提防,勿形于颜色,凡有动静,俟为师回山,再行相机处置。
蜀山势雄,门下弟子多有英杰,汝非其敌,不可相争……
……为师近日出海,不日便返,近邻若有猜疑,小意周旋为上。”
好吧,有其徒必有其师。
按理来说,诸葛青其实是孟秋娘带大的。
没想到,其疑忌之情,比自己想像得还要严重得多。
仔细琢磨了一下信中意味,张南也就明白了。
这种情况,其实是阴差阳错。
可以想象一下情景。
在诸葛青年纪还很幼小的时候,孟秋娘对他应该是很不错的,毕竟那小子天赋其实不差。
如果柳翠儿没上山的话,诸葛青的天赋资质不做第二人想。
甚至比起蜀山派的那批天才弟子,都不遑多让。
遇到了这种上好弟子,以孟秋娘这种马大哈性格,肯定不会藏着掖着的。
也不会想着把他养废掉。
她应该会想着好好教导,让小徒弟按正派的路子来打牢根基,稳步上前。
所谓正派的路子,就是没有后患,前程远大。
但是,前面奠基之时,就需要长时间的修练,暂时见不到什么成果的。
这一点,但凡修行中人,都有着共识。
邪魔歪道之所以是邪魔歪道,就因为剑走偏锋,提升速度快,后续无力,还容易走火入魔。
所以,前期比拼的话,正道是比不过魔道功法的。
当然,小孩子不太懂事,想必,诸葛青对于孟秋娘的教导是很不满意的,认为师父不想教自己真本事。
除了功法问题,孟秋娘肯定还会带着小诸葛青一起出去访友。
多数是想要炫耀一下,自己收了一个好弟子。
就如父母有一个很出色的孩子,总喜欢牵着出去走走。
看看别人羡慕认可的眼神。
跟人聊天的时候,让小孩叫一下叔叔阿姨,然后收获一声,孩子好聪明好听话之类的夸赞,心里也会获得某种满足。
就算是在结交的时候心怀鬼胎,孟秋娘毕竟还是需要有着社交的。
蜀山派的那些女仙就是她的交往对象。
比如,她带着诸葛青去拜访云霞派白云师太,两人聊及剑法修行。
孟秋娘因为心有所图,刻意结交之下,当然会自谦说自己剑法一般,比不上师太传自上界佛门的真传妙法。
然后就笑着跟小徒弟说,这位师太是高人,以后见着了要尊敬有加,多多请益才是。
这本是客气话。
也是场面话。
但是,小孩子肯定是听不懂的,诸葛青就当真的。
他会认为白云师太真的比师父孟秋娘要强,然后,心里就不怎么得劲了。
然后白云师太也是老奸巨猾得很,就会笑呵呵:“孩子一看就是聪慧之人,贫尼很是喜欢,当然不会敝帚自珍。只要他想学剑,任凭什么剑法,尽管学了去就是。”
这是明着挖墙角。
这时候,诸葛青就高兴了。
他也悲剧了。
因为,那些老一辈的能修到这个程度,其实,她们的心都比较脏,什么手段都玩得出来。
那时候的寒烟谷也没有什么同龄玩伴,老尼姑就让自己门下女弟子出来跟诸葛青一起玩耍。
出于什么心思,也不用细猜,反正有着某种打算就是了。
毕竟是同龄人嘛,有共同话题。
于是,诸葛青就会有事没事的跑去西峰寻找师太,还跟着那两个女弟子学剑法。
孟秋娘说了几次,严厉管着他不许去学蜀山派剑法,同时还不允许他跟紫霞,青霞两人玩耍。
在诸葛青眼里,这其实是很没道理的一件事情。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见到这封信,张南彻底明白了寒烟谷原本的大弟子诸葛青为何走到如此地步。
也谈不上谁对谁错就是了。
‘尽量吧,能让他回心转意当然更好,毕竟算是一个小天才,让他归心,也能多些气运。’
‘若是事有不谐,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从其他方面来找补了。’
大医国手 574 发展大计
第二天,又是一个难得的晴天。
朝阳照在采石场上,映得青石地面一片黄橙橙。
不远处湖水泛着鳞鳞金光,几尾鱼儿摇头晃脑,吞噬着水草。
天朗气清,风光秀美。
这是一个游玩的好天气,当然也是练剑的好天气。
众弟子早早的就用过饭食,静坐等待。
就连那些每日里辛勤劳作的仆人、药农。
也都眼神飘忽的遥遥观望着,期待着今日寒烟谷的变化。
毕竟,主事的人不同了,以后的规矩应该也不同了。
练剑弟子们的变化,与他们这些下人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当钟声响起的时候,以往的小老爷苗虎,却是正在床榻之上苦熬着日子。
“痛……”
钻心的痛楚,从身体上传来。
苗虎橙黄色小眼珠里全是怨愤:“等师父回来,我要那小子生不如死!
他永远也想不到,在师父的眼里,我有多么重要?”
“大猫,木头,你们死哪去了,快来给我运气疗伤……“
“大猫……“
连叫了几声。
却没人响应。
苗虎痛得扭曲的面孔微微有些呆滞,声音渐渐低弱下来。
一个婆子瑟瑟缩缩的走了出来,回道:“小老……不,苗,苗大爷,陈大爷和方大爷已经去了采石场了,听说新来的小老爷今天要传授剑法……他们一大早的就去那等候着了。“
“什么……“
苗虎惨白的脸一下变得胀红。
“连他们,连他们也背弃了我吗?全都是忘恩负义的狗东西……嘭,唉唷……“
却是因为发怒,动作太大牵动了伤势,痛得呲牙裂嘴,面上那密密麻麻的伤口,更是挣出了一片腥红来。
不提苗虎的无能狂怒,东面采石场此时渐渐的就热闹了起来。
却是张南到了。
见到一百二十三人全都到齐,张南心里倒是有了几分喜意。
修练之人,其实不怕资质不行,最怕的是少了心气。
一旦没了上进心,那就无药可救了。
弟子们的潜力,其实就是门派的潜力。
弟子不行,人心散了,门派也就谈不上凝聚力,更谈不上发展。
“所有师弟师妹,想必都已经学过了混元诀了吧,这是本门奠基法诀,最是温和纯正,打基础很是不错的,也没有太多高深的地方,只要苦练即可。
你们应该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功力也有深有浅,在这里,我就不重复讲述了。
今天,主要跟大家讲的是剑法。是怎么用同样的力量和速度,用出最大杀伤力的剑法来?
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剑法的原理,以及使剑的手法……直白点讲,就是心意神,力速技的结合运用法门……”
张南既然决定厚培根基,先把这些人以最快的速度,培养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剑法强手。
就不能按照正常的修仙门派教授方法来。
让弟子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琢磨思考修练,这种做法的确是能长远,潜力也最广大。
但是,对于大多数资质愚鲁的弟子来说,就不怎么管用了。
他们其实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去思考,去举一反三的。
太过高深的教导方式,对他们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他决定拔苗助长,把自己的剑法思维,以及各种技巧以灌顶的做法传授下去。
缺点吗?
也是有的。
练到高深之处时,就很难脱出张南剑法的影响,不能走出自己独特最适合的道路来。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南本来就不能指望这些人达到极高的境界,能够学得他两三成本事,已经足以横行武林了。
这样已然足够。
就如李陵、万达这几位弟子,在外门弟子之中还算天资不错的了。
可是,依张南看来,他们能够在有生之年凝聚元神,已经是祖上烧了高香,是得天之幸的一件事情。
让他们自己练下去,很可能一辈子就是卡在先天境界,不得突破。
大多数百分之九十的弟子,其实连先天境界都不可能突破。
张南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让他们突破先天,虽然有拔苗助长之嫌,以后发展潜力有限。
但是只要想一想,能让他们一辈子数十年苦练的成绩,在极短时间之内就达到了,很值得。
不要以为先天境界很差,其实,在世俗中,这种弟子已经足以成为一方大豪。
那叶重和柳震岗等人,在江湖上走南闯北,打下了赫赫威名……
他们的境界,其实还没有达到先天。
想想就知道,到达这种水平的剑手,到底能做出多大的事情来了。
当然,这也只是张南能够这样做。
一方面,他在白狐世界领悟了‘牵魂引’的神魂幻境功法,可以引人入幻。
第二点就是他的剑术和肉身修练法门,本来就是世俗气血武学。
是主世界在没有灵气的世界里,发展无数年才形成的快速入门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并不高,但凡身强力壮的普通人也能练习,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相比较而言,此方世界,动不动就要行气,走脉,或者修练御剑术等等高深法门……气血武道,其实要占许多便宜。
当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弟子在修练气血武道之时,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品和肉食,以及容易让肉身亏损受伤……
练得狠了,内伤外伤五痨七伤都会出现。
但恰恰是这种缺点,对于寒烟谷和张南来说,基本上不成问题。
雁荡山林深谷秀,野兽众多,一般的凡级宝药随处可见,营养基本上不成问题。
而张南更是天下顶尖的大医国手。
治疗一点肉身损伤,更是跟玩一般……
随手扎上几针,弟子们练得伤损的身体,就可以恢复原样,甚至变得更为强壮。
气血武道快速成形,剑法剑意神意灌输,先天境界自然指日可破。
然后,再从中挑选出好苗子来,花费一些精力,相助行气运功,也不是不可以强行推向元神境界。
这就是张南的门派发展大计。
一切的根基,人才是根本。
弟子们强大起来之后,什么都好办了。
只要想一想,百余位甚至数百位先天高手撒入附近城池,深入各行各业……
还有哪门哪派能够与寒烟谷抢夺弟子、抢夺资源。
当然,真正的高手方面,还是个问题,但这不是还有张南吗?
还有柳翠儿。
过一些日子,小丫头也能独当一面了。
一般的高手,可以派她下山对付。
真遇上难以解决的顶级高手,张南也不介意亮一亮剑的。
到那时,就要看看,左近数州,到底是谁家天下?
大医国手 575 传剑
张南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宗门到底是怎样传法。
不过,据他所知,至少在寒烟谷之中,孟秋娘授徒之时,就是口述经文,细细解释,再细加演练。
诸如身剑术和心剑术,这种低浅的剑术法门,在孟秋娘看来,只是舞个两招就够了。
然后,能不能学会,就看个人悟性。
从孟秋娘的做法中可以看得出来,其他门派的弟子们,应该也是这样学法的。
一般情况下,如此传授方式,其实已经足够了。
因为,修仙门派所修的弟子们,即算是旁门左道收徒,一般也是收取那些优秀天赋和根骨的弟子们。
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某些方面有着独特的长处。
至少,他们不是笨人。
也就是说,悟性比较好。
只要是当师父的细心讲述教导了,大多数都能学个八九不离十。
至于,再进一步的领悟和精熟,就要看个人的钻研和思考了。
就如世俗学堂之中,夫子教导学生。
他只是把诗文经义和自己的理解一股脑讲述出来。
能学到,能背诵,能理解就算是不错。
至于,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认识人生哲理,从中推详出普世真相来,就要看各人天赋。
悟性够的话,学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悟性不够的话,就算读通了四书五经,看遍了天下文章,仍然是个腐儒,只会寻章摘句,而不会举一反三。
更别提从中创造出新奇有效的理论出来。
有鉴于此,为了不抹杀所有弟子的天性和悟性,修仙界授徒一般都不会讲得太透。
大家都是行走在领悟天道的路上,没谁敢肯定自己的领悟就是万古不易之理,是真真切切的代表着天道规则。
所以,他们只是按照秘籍,把自己的理解讲述出来,并不会讲得太过深入。
当然,讲深了,弟子们也听不懂是不是。
而张南呢,却不准备这么做。
一方面,他想教导的是剑仙们所并不看重的低级“武道”,并不用顾忌太多。
另一方面,他也不觉得有必要发挥弟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