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五行大陆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吉道
冯掌门再度挥手,那些悬浮的丹药都垂直落下,然后一边的瓶盖都各自飞回到玉瓶口处。
“看来,这个新炼制手法确实可以批量炼制新止血丹啊。”大长老道。
“冯掌门,大长老,不如你们跟我到炼丹房去,我亲自炼制给你们看看好了。”姬芊芊为了彻底打消两人的疑虑,主动提出了这事。
冯掌门和大长老一起点点头。并非两人不信任姬芊芊,而是此事实在太重大了,不由得两人不万分慎重。
姬芊芊收好桌子上的止血丹,然后就和冯掌门以及大长老来到了炼丹房。
因为是夜晚,虽
第383章 商议(一)
此时繁星依旧,只是三人的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许久。
大长老打破了这个寂静。
“姬长老,我记得你说这个新炼制手法可以依照炼丹师木法则的境界而增加一成到两成的药力,而我刚才看你能成功炼制新止血丹,你什么时候领悟木法则了”大长老突然发问道。
跟姬芊芊之前的情况一样,在冷静下来后,大长老也发现了姬芊芊的问题。
听到大长老这么说,冯掌门惊讶地看着姬芊芊。
之前自己就是这样发现王文广的木法则的,现在轮到自己了,于是姬芊芊道:“六年前我不是闭关了么就是在那个时候我领悟了木法则的。”
姬芊芊的这番话不算是假话,因为她还真是在那个时候彻底领悟木法则的。
看了姬芊芊一会,冯掌门才微笑道:“不错,姬长老已经一只脚踏入了武王境界了,只要再把火法则也领悟了,那么我们青云门就多了一个武王,而且还是一个炼丹师,这下子我们两个人的丹药不用再依靠从外面购买了。”
“冯掌门,应该不止我一个炼丹师一只脚踏入了武王境界吧。”姬芊芊问道。
“你说的对,不过也不算多,炼丹师里面,除了你,也只有付长老领悟了木法则,不过,都是差火法则没能领悟,这一步不容易啊。”冯掌门感叹道。
“付长老我知道,只是,难道就没有其他炼丹师领悟了某中法则了”姬芊芊问道。
虽然姬芊芊也是炼丹师,不过,这些事情,有些长老未必会主动说出来的,毕竟谁也不想给别人一个希望,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晋级武王,那失望就大了。
“就我所了解的,没有。”大长老道。
听到冯掌门和大长老的话,姬芊芊心中不禁再度涌起一股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没有王文广和方子轩,自己以后哪怕侥幸领悟了其中一种法则,而剩下另外一种法则,估计就希望渺茫了吧。而现在,自己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成功领悟了木火法则,为以后晋级武王境界铺平了道路,现在自己可以说是准武王了。
“既然炼丹师里面只有我跟付长老领悟了木法则,那么,此事就比较好办了。我把小惊龙印传授给付长老,然后我们两个专门炼制新止血丹,接着就是慢慢用着新止血丹来取代那些旧的下品止血丹,甚至乎,可以把那些旧中品止血丹也逐步取代之。有这些增强了一成药力的新止血丹,想必我们青云门弟子的存活率会明显提高的。”姬芊芊道。
“只是这样做,这事会传开的,我们,能守得住这个小惊龙印”大长老道。
“见步行步吧,除非我们不用这些新止血丹,不然的话,迟早都会被其他人知道的,只是希望不要传到那些大宗门大家族那里就好了。不过想想,这只是止血丹而已,不是五品以上的丹药,想必那些大宗门大家族对此事应该不会那么不要脸来硬抢我们的。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找西金炼丹殿吧。”冯掌门道。
“冯掌门说得对。至于周围的其他三个小宗门,我们也没必要怕他们,何况飞花门跟我们青云门的关系也不错。而地幽门,想来也绝不敢为了此事找上门的。”姬芊芊道。
“这事就算真的会传开,也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而有了这些新中品止血丹,甚至是新上品止血丹,武侯境界的弟子存活率应该会高不少,那时候,我们的总体实力上去了,也就有了抗衡地幽门的实力。”冯掌门道。
“那好吧,既然这样,那我们把付长老也叫来一起说下这事。”大长老道。
“冯掌门,大长老,等下见到付长老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说是王长老领悟出这个小惊龙印的,虽然不知道王长老为什么不想让别人知道,不过我想我们还是听他的吧。”姬芊芊提醒道。
&n
第384章 商议(二)
付长老闻言,急忙拿出桌面上的一粒下品止血丹,第一眼,付长老就分辨出了,这确实只是一粒一般的下品止血丹而已,但是药力真的比以前的下品止血丹高出一成怀着疑惑的心情,付长老吞下这粒止血丹。
过了一段时间后,付长老面露震惊之色。
逼出腹中残余的药液后,付长老又拿出一粒中品止血丹,同样,付长老确定这也只是一粒看似普通的中品止血丹而已。
吞下这粒中品止血丹一段时间后,付长老脸上的震惊之色更浓了。
当付长老吞下最后一粒上品止血丹一段时间后,付长老因为太过震惊,反而说不出话来了。
至此,付长老已经完全相信了冯掌门三人所言。
等了一会,付长老开始慢慢镇定下来了。
“付长老,刚才我们三人初步商议过,因为这个小惊龙印需要领悟了木法则的炼丹师才能修炼,所以,暂时就由姬长老,王长老以及你一起来炼制新止血丹,然后我们就逐步淘汰那些旧的下品止血丹以及中品止血丹。”冯掌门道。
“王长老也知道这事”付长老惊讶道。
但是瞬间,付长老就反应过来了,既然这块传承玉简是姬芊芊的,那么王文广又怎么会不知道呢,而且说不定还是第一个知道的呢。嗯,不对,照这么说,难道王长老也领悟了木法则呵呵,想来也是,以王长老的实力,领悟了木法则也很正常。
付长老算是经常跟王文广打交道,因此,他隐隐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看似武侯完满境界的王长老的真正实力,很有可能比冯掌门和大长老这两个武王境界的人还要强,虽然这个想法有些无厘头,不过付长老的心里就是这么觉得的。
冯掌门和大长老微微一笑,没有回答。
反倒是姬芊芊倒是俏脸闪过一抹红霞。
“既然此事定下来了。那么现在说说对于姬长老的奖励吧。”冯掌门道。
“呵呵,这个奖励怕是不好定啊。”大长老微笑道。
确实,以这种新止血丹的药效,哪怕是再多的奖励都是值得的,因为整个青云门,除了冯掌门和大长老之外,其余的人都要用到这个,尤其是那些武侯境界的弟子。但是,奖励太多的话,青云门的资源又不不是很充裕。然而,如果给的太少的话,那也会让姬芊芊和王文广心生不满,这可是领悟了木法则的半步武王,如果以后两人都彻底领悟法则晋级武王境界的话,那还指望他们会用心帮青云门
如果这小惊龙印真是像刚才对付长老所说的那样,是姬芊芊自己的东西,那么姬芊芊可能会主动说不用那么多奖励,但是这可是王文广的东西,而且王文广也说过稍微争取下的,虽然不懂王文广为什么本身已经有很多贡献点了,但是依然还要这些奖励,可既然王文广已经开口了,那么姬芊芊自然不会随意松口。
众人沉默了一会。
“姬长老,你看,六千万贡献点,再加青云门答应你一个要求,你看如何”冯掌门试探性地问道。
冯掌门的话说出来后,大长老和付长老都把目光转向了姬芊芊。
说真的,以新止血丹的价值,冯掌门的这个奖励其实不算很好,只是,青云门毕竟只是一个小宗门,这个奖励放在青云门历史上也是绝对可以进入前三的了。
姬芊芊低头沉思了六十息后,然后抬起头道:“七千万贡献点,然后我把这个要求折算成一千万贡献点。”
听到姬芊芊的话,三人都觉得有些意外,加一千万贡献点还不算什么,但是把要求折算成一千万贡献点的话,似乎有点低了,毕竟对于长老来说,有时候一个要
15.小议金秋和西方的13
正如文中所说的,金秋理解为秋收时候的金黄色是绝对错误的,纯粹只是那些没读过古文的现代人望文生义的理解罢了。在五行和四季之中,秋对应金,所以秋天就被称为金秋。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赵殿成笺注:“金天,唐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日金天。”。秋天也称“金行”、“金数”、“金秋”。例如宋代沈遘《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人暮天多。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还有唐代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秋风因此也被称为“金风”,如唐代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还有宋代秦观有一句很出名的词,估计读过书的人没几个不知道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的金风玉露指的就是秋风白露,因为七夕节是处于立秋和白露节气之间的。至今人们还用“金秋十月”、“金风送爽”之类的语词来描写秋天。
提到金秋,不得不提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所写的一篇《秋声赋》,里面就提到: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从中可以看出,秋-金-肃杀才是其真正的意思。
《秋声赋》全文如下,从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出秋季的肃杀。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除此之外,春天与五色中的“青”是对应的,所以人们又称“春闱”为“青闱”。例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王起于会昌中放第二榜,内道场诗僧广宣以诗寄贺……起答曰:‘延英面奉入青闱,亦选功夫亦选奇。’”
“青春”一词当初指的是春天。例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代诗人李白在《江南春怀》诗中有“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之句,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句,其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代名词,而不是我们现代人表面所理解的那个青春。
少年时期犹如春天,生机盎然,因此“青春”也被引申用来喻指少年。晋人潘正叔《赋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称:“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注曰:“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素为白色,与金行、秋天等相配,故秋天也称“素秋”。秋时草木日渐凋落,所以“素秋”也可用来比喻暮年。
至于文中那一句诗句是出自清朝魏源的《华山诗》三首,全文如下:
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岂肯放平易,招引人世踪。树皆斜仄生,云皆斜仄通。略无寸步直,但有两壁穹。近之太难亲,遥瞻始景从。正如古神圣,千载共朝宗。不睹岩岩势,但慕泱泱风。安知真觌面,
16.小议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
这书我在初中的时候看过,这书的缘由就是从武则天下令百花在严冬盛放为楔子而开始的。
这书的上半部写得真是非常非常的精彩,那是描述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人乘船游历海外三十多个国家所见的各种奇异见闻,比如君子国、小人国、长人国、黑齿国、两面国、女儿国、无肠国等等。对于上半部,我当时真是叹为观止,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厉害了,双击666啊。
举个栗子,无肠国,那真是吃屎的鼻祖了:无肠国的人无肠,食物直接通过,餐厕合一。食物虽不停留,但只要腹中一过就饱。所以富贵人家皆将排泄之物收好,给仆婢再食,或自食。以致于一餐,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循环使用。而李汝珍所说的这个无肠国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原文:无肠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翻译:深目国的东边是无肠国。无肠国的人身材很高,腹内却无肠。
还有,两面国:两面国人都长着两张脸,一张在前一张在后,一张善良随和,一张凶狠阴险。两面国人常把笑脸露出,这笑脸自然也是他们的正脸。而他们脑后往往用浩然巾遮着,因为这后面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往往先前还对你笑呵呵的,头一拧,便是一张恶脸对着你了。此外,在两面国待的时间达到一定时,普通人也会拥有第二个脸。这是作者讽刺那些两面三刀之人的。
至于后半部,当时我感觉就是李汝珍有点在卖弄自己的造诣了,那时候的我完全看不懂后半部所写的那些诗文。而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引用的十六国前秦女诗人苏惠作的《璇玑全图》,那时候我还真以为这图是李汝珍自己作出来的呢,简直就是神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部《镜花缘》既有电视剧版,又有动画版,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搜索来看看,特别是原书,强烈建议那些喜欢中国古典的童鞋去看看,还有那些喜欢游记之类书籍的童鞋也可以看看。甚至是有一个比较出名的网游都把唐敖,林之洋做进去当npc了。
个人感觉这书写得真是非常好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并不算出名,知道这书的人可能不多,可能是这书的讽刺意味实在是太强太强了吧。至于说另外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个人感觉这书的讽刺意味远不如《镜花缘》,《儒林外史》之所以比《镜花缘》出名,应该是因为被选进课本的《范进中举》一文吧,如果没这文章,估计知道《儒林外史》的人也不多的。
最后附上百花仙子名录。作者能帮百花仙子一一取名以及外号,而且都取得非常的好,这份心思真是不得不服。
司曼陀罗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书虫”史幽探
司虞美人花仙子第二名才女“万斛愁”哀萃芳
司洛如花仙子第三名才女“五色笔”纪沉鱼
司青囊花仙子第四名才女“蝌蚪书”言锦心
司疗愁花仙子第五名才女“雕虫技”谢文锦
司灵芝花仙子第六名才女“指南车”师兰言
司玫瑰花仙子第七名才女“绮罗丛”陈淑媛
司珍珠花仙子第八名才女“锦绣林”白丽娟
司瑞圣花仙子第九名才女“升平颂”国瑞徵
司合欢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乐”周庆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