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有娇女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西河西
当吴大人揣着激动赶到庆平县时,就看见在他记忆中穷的连城墙都是土坯垒的县城外,添了一座高大的石柱门栏,门里门外都是忙忙碌碌的人群。
那些进进出出的人大部分都是灰扑扑的,却每个脸上都咧着一个大大的笑容。
吴县令看着依然破旧的城门,默默念道:“庆平,这是要起来了啊。”
这时率先前去打听的仆从回来道:“大人,我刚问了问,他们这里还烧青砖,一文钱能买两块,比府城的还便宜。”
听见这话,吴县令也没怎么惊讶:“水泥这样的好东西都烧出来了,就更别说青砖了。”
说话间,他已经来到高大的石柱边,敲了敲,自言自语道:“这是用水泥抹的?真跟石头一样。”
两边都站着苏栩派来的差役,便有一人上前解说道:“正是的,砖面、土面都可以用水泥抹,只是若是土面的,之前要把土面捶实。我们这里还有沥青、煤渣,是铺桥修路最好的东西,您可以进里面去仔细问一问。”
吴县令挑挑眉:“里面有专门讲解的?”
差役道:“也不是,就是里面的都是懂这个工匠,他们讲得更仔细。”
“那这些工匠你们是从哪儿找的?”吴县令装作随意地问道。
差役也像是没防备地回道:“不是哪儿找的,他们一开始都是种地的,我们大人雇了来做工,亲自教的。”
说完,脑袋已在不自觉的骄傲心情昂了起来。
吴县令觉得有些酸,这样好的东西,怎么就给庆平县得了。
不过不管再怎么酸,他还是得进去买。
庆平县这个水泥作坊比一开始的时候扩大了好几倍,一天生产的水泥完全能供得上周围几个县的需求。
吴县令在里面转了一圈,定下二十袋子水泥,总共才花了一百多文钱,倒是沥青比较贵,一桶就需要二十文。
不过被人领着去看了看沥青路面,吴县令一下子被惊艳到了,相比青石板路面的成本,铺一段沥青路也很低,于是他就买了五桶,想把县衙外的那一小段路修一修。
这怎么着,也能算是自己的一个政绩吧。
想到自己还在算这一点儿的政绩,再看看人家才到任两个月有余的庆平县,没法比啊没法比。
把东西让下属装到驴子拉的板车上,先在城外等着,吴县令本人则带着一个穿了便服的捕头,进了县城,直到县衙递上拜帖。
苏栩这些天是很忙的,水泥传出去后,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拜见,他索性坐镇县衙,凡是过来拜见的人都礼貌接待。
没办法,庆平县太穷了,最大的一个富户就是之前已经逃走的蒙主簿。
蒙主簿逃走之后,他就递了缉捕文书到府城,府城那边接到后也发了联合缉捕文书,只是人海茫茫,蒙主簿只要随便找个山头一躲,要找出来就需费许多功夫。
所以已经两个月过去,但蒙主簿还是个人影子都没被摸到。
为了能多一些流动资金,苏栩对递帖子拜访的别县富户很欢迎,他还打算着过几天到府城宣传宣传呢。
于是吴县令被很客气地请入县衙前面的一个大堂中,跟年轻的苏县令寒暄了小半个时辰,走的时候留下了二百两银子,在庆平县的水泥作坊中入了一股。
与此同时,水泥成功烧出之日,苏栩送到京城的加急文书也到了秘书内阁。
每个县令在任上时都有两次寄加急文书的机会,而大多数寄出的加急文书都是辖内出了控制不了的动乱或是有什么覆灭性的大灾害。
因此当秘书内阁看到一份来自两千里之遥的加急文书时,没敢停就直接送到皇帝的案头。
这时,大部分的奏折,皇帝都交给陈绰处理了,太子前段时间又病了一场,已经完全丧失了在朝堂中的主动权。
陈绰率先看完加急文书,然后就一脸喜色地拿去给皇帝看。
皇帝正在听戏,见孙儿急匆匆跑来,还以为又有什么不好的事,苦脸还没拉下来,就听说道:“皇祖父,那受宴集诗案影响被贬禹州庆平县的苏栩,发现了一种极好的东西……”
很快,店内就传来一阵阵朗笑声,紧跟着,就有小内侍去宣几个重臣进宫。
陈绰在宫里待到掌灯才回太子府,一回去自然是先去给身体还没完全好的太子父亲请安。
玉侧妃生的老三臣维意正坐在榻边,一边给父亲剥橘子一边搞怪地逗乐,玉侧妃则站在一旁,笑得满脸温柔。
陈绰求见的禀告一报进来,这母子两人脸上的笑意都收了收,温馨氛围也一扫而空。
太子似未察觉,对玉侧妃道:“去看看汤炖好没有?”
什么汤?
玉侧妃捏着帕子的手一紧,太子现在,竟然连打发她去一边的借口都找的这么敷衍,终究因为那次陈绰说话的话,对她起了嫌隙。
而眼看着铁板钉钉的皇位就这么飞走了,他竟也只是一开始急了急,给陈绰找些麻烦,现在竟像是完全看开了一样。
皇位,那可是皇位啊,怎么都不能争得这么敷衍吧?
陈绰作为人子,却要越过父亲,他就是大不孝,只这一点,便能把他的太孙之位给捋下来。
再过二十年,太子正好上了年纪精力不济了,把皇位擅给正当年的维意,不是正正好吗?
为什么就这么退了?
为什么不争?
玉侧妃往外走时,心里一遍一遍地在呐喊质问,与陈绰错身而过,她看过去一眼,表面笑得很好,眼底却全是算计。
陈绰进去问过安,没说两句话,就被挥退了。
从小儿,父王对自己就没有多少亲近,因此相比较能时刻陪在他身边的老三,陈绰是半点儿介意都没有。
他一走,陈维意就低声嘟囔:“大哥这是有皇祖父撑腰,连给您请安的时辰都一日晚过一日。”
陈蠡目光有些凌厉地看着小儿子,语气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绰儿是你大哥,以后别让我再听到你在背后编排他。还有,你皇祖父不止是祖父,还是天下之主,更不是你能编排的。”
陈维意从没被这么训过,眼眶立时就红了,低下头不敢说话。
陈蠡心烦,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就是眼瞎,被一个女人糊弄了不说,还让她把好好得儿子给养废了。
一闭眼就是重病时做的那个梦,繁华的都城处处战火,城外焦土遍地人丁寥落,而他这个穿着龙袍的小儿子,摘下皇冠,垂头向一堆胡服兵马下跪。
虽然只有这么一个场景,陈蠡却足足心惊好多天,便也不打算再争了。
如果他坚持下跟儿子争上对皇父忤逆,以后真把这江山被老三拱手送给夷狄,他恐怕会被陈家皇族除名,更没有脸面对天下百姓和皇陵的列祖列宗。
陈蠡不想争了,玉侧妃却十分不甘心,枕边人一时没了斗志,她不知道为什么,却也不着急,毕竟太子十几年的太子不是白当的。
只要能把近日在皇上扶持下频出风头的陈绰弄下去,那个位子就一定还是她儿子的。
过了几天,玉侧妃出门去给太子求平安符,在那儿见了郑无双。
自从赐婚圣旨被皇家收回去后,郑无双的生活就十分难过起来,如果不是她苦苦哀求父亲,早就被送到乡下的庄子去了。
而太孙和兰家小姐的大婚之后,她更是成了众人的笑柄,不过一年时间不到,她就消瘦许多,以前给她增色的轻愁之态,现在完全成了苦相。
见到玉侧妃,郑无双也没有多少惶恐,敷衍地见了一礼,就问道:“不知侧妃娘娘给我送信有什么事要吩咐?”
玉侧妃请她坐下来,递给杯茶到她手上,这才关心道:“我一直担心你,总算给你想了一条好出路。”
“什么?”郑无双好久没被人这么关心了,面上着急,心里也很受用。
玉侧妃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咱们女人生活着不容易,想要活得风光就更不容易了,可是呢,如果能豁得上,什么好日子谋不来。”
“侧妃娘娘,我不明白”,郑无双道。
“你长得这么好,这脸蛋儿嫩滑,眉眼娇美,腰身细得那男人一掌就能握住,还是个才华横溢的。试问这样的美人,哪个男人不喜欢?”玉侧妃慢慢说道,“怎么陈绰突然就不喜欢了,他是不是占够了便宜,又觉得你的家世帮不到他,这才随便找个借口,和你退了亲?现在他颇受皇上看重,会不会就又觉得自己地位稳定了,转回头又想来占你便宜呢。”
郑无双不是个傻子,一下子便明白了这话里的意思,拿帕子掩住唇角,一滴晶莹的泪珠落下。
玉侧妃笑道:“再过半个月,就是太子妃的生辰,到时,我可以帮你进府去,万一被人发现了,你知道该怎么解释吧。”
郑无双站起身感谢:“多谢侧妃娘娘的再造之恩。”
玉侧妃点点头,眼中笑意更加明显。
唉,一个品德有亏的太孙殿下,就算太子主动放弃了,他也没资格接那个位置。
农门有娇女 第143章
半个月后,太子妃寿辰,因为不想出风头,宴客名单除了一些太子妃的娘家人,就只有太子妃平日里比较说得上话的几个官眷。
因此寿宴这天,来的人并不算太多,玉侧妃本来想以娘家侄女过来给太子妃贺寿为掩护,把郑无双捎进来,但是太子府查得很严,大管事二管事都在门口排查。
郑无双之前和陈绰的婚约存续时,时常会过府来,因此太子府里的下人,大部分对她的面容都不陌生,就算她现在做了些伪装,还是被两个管事看出几分不对劲。
暂时拦住了玉侧妃的娘家侄女,大管事进去禀告太子,二管事进去禀告太孙。
陈蠡听说玉侧妃的娘家侄女带了个疑似太孙前未婚妻的来,不由的揉了揉额头,摆手道:“让太孙全权处置吧。”
陈绰来到二门外,远远看了一眼,实在是因为郑无双曾经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这一眼就认了出来,继而便是十分的反感。
也猜得到,玉侧妃把郑无双弄进来没打好主意,陈绰直接就让人把那疑似郑无双的女子拦在了门外。
但是有一句话叫做只有前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又过了些日子,陈绰还是在一次外出办事时被郑无双算计到了。
一时间,叱责太孙品德不堪的折子雪花一样飞到了龙案上,与此同时,郑无双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
这件事最后还是太孙妃兰氏出面解决的,以一个正妻的大度贤惠,把此事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至于豁出名声的郑无双,得了一个被关到太孙后院的结局。
可能这在她看来,是个还不错的结果,但对于整个郑家的未婚、已婚女子来说,无不是一场灾难。
没有订婚的,至少在未来三年都不会有人关注,订婚的,直接被退了婚,已婚的却没有孩子的,被休回五成。
整个郑家,都因为这件事恨毒了郑无双和她的父母。
被算计的陈绰,更不会对这家人有半点好感,于是没过一个月,郑父就不得不带着妻子、儿子远离京城。
太孙品德受到非议,这事儿远在南海边上的花镶知道时,都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朝廷邸报每隔五天会从府城送来一次,花镶远离朝堂,也是很关心朝中大事及官员任免的,看到上面一条太孙被弹劾的消息,心里就有些担心。
她知道作为臣子,皇位更迭时,最忌讳的就是在老皇帝还未下台时就着急站位,什么纯臣直臣,有脑子的人都想做这样的臣子。
但往往这样的臣子,到最后都是边缘人物。
毕竟或是为了家族或是为了前途,多得是有人愿意冒险,争一个从龙之功,别人把桃子摘下来了,这时候纯臣看没风险了,再想来用“只效忠皇位上的人”这个名义来摘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花镶这时候想帮陈绰,倒不是为了什么从龙之功,毕竟她远在朝堂中心,想做什么也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她只是担心太子这个恋爱脑上位之后,大夏的稳定繁荣局面会被打破。
凭她在京城时听到的太子对玉侧妃的宠爱,往后出个“杨氏”家族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虽然在看到邸报时想了很多,最后花镶却还是发现,自己现在能做的,的确很少。
说不定在她看到这个消息时,京城那边的局势早已稳定下来。
正巧这天下午,苏栩到来,主要是想过来看看她这边盐池的效果,顺便把前一日付管事送来的一些蔬菜种子给她送过来。
因为天色已晚,二人只能明早再出发,坐下来喝茶说话,花镶就说到上午从邸报上看到的消息。
苏栩笑道:“你担心什么,忘了前段时间水泥做成后,你就催着我递八百里折子表功了?”
当初花镶之所以这么着急让苏栩请功,就是担心水泥做法保不住,最后这功劳成别人的。
“这有什么关系?”花镶好奇。
“镶弟,原来你也有脑子不灵光的时候”,苏栩晃了晃手里的折扇,自从来到禹州之后,他就扇不离手了,“你想想,从我寄出去文书,到送到京城,这期间至少得十几天,不是说太子还在养病吗,这文书肯定得到太孙手里,而他收到文书,想要做出水泥,也得个十天半个月吧。这时间,不恰好跟那些臣子弹劾太孙品德的时间撞上了?”
花镶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苏栩继续笑着道:“那些臣子觉得太孙品德不好,虽然邸报上没具体说明,但我想不过就是些男男女女的小事情,然而等水泥、沥青这些能惠及百方的东西被太孙公布之后,那点瑕疵谁还会不长眼色地再提起。”
花镶听完分析,不由笑起来:“我竟然把这个忘了,这么说来我们把水泥制作方法送去的太巧了。”
苏栩道:“我看是你的脑子太好使,总能想出好东西,所以才会不记得这小小一个水泥。”
花镶:“栩哥,你是在提醒我吗?”
“听得出来还问?”苏栩白了她一眼,说道:“镶弟,你要时刻记得一句话,天妒英才、怀璧其罪。”
花镶认真地点点头,在她的意识里,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简单常见的东西,忽视了在这个时代,水泥还真能称得上一句“高科技”了。
以后空间里的东西,最好不要全都通过自己的手拿出来了,不过对于苏栩还有已经半年多没见的卫谌,她还是十分相信的。
第二天一早,花镶和苏栩两个一起吃过早饭,就骑马向南边的靠海村庄而去,到时,刚刚过午。
虽然花镶用苏栩后来又送来的水泥在海边好几个村子都修建了盐池,他们这时的落脚点还是花镶第一次来到的小海村。
小海村已经和之前大不一样了,阴凉的椰子树下坐着好些满脸带笑的村人,在他们前面,是跑来跑去玩耍的小孩子们。
看见几匹高头大马行来,村人们也不惊慌,一个个都站起来,踮着脚往这边看,还有人赶紧跑去喊村长:“村长,花大人来了。”
其他人也低声议论:“是不是晒得盐可以收了?”
“刚我才从盐池那边回来,白花花的一片,真如雪花一般,这般一番操作,竟然比煮出来的盐还好。”
“是啊是啊,以后多建几个盐池,咱们不用出海打渔也能吃饱饭了。”
“听说修建一个盐池,得好几袋子水泥,一袋水泥八文钱,恐怕买不起啊。”
“咱们村里不是有大人给免费建的一个盐池吗?等收了盐,卖了钱,几袋水泥还能买不起?”
村人们聚在一处低声议论,却没人敢上前来与花镶等攀谈。
等到村长过来,就看见这样一幕,大人在一边站着,自家村子的村民跟傻桩子一样站在另一边。
海大心累地叹口气,赶紧上前招呼花镶。
花镶道:“不须客套,直接去盐池吧。”
一行人便都跟在花镶和村长后面,向建在不远处的盐池走去,走近了,入目便是一亩左右的盐池中一片雪白。
花镶举起一捧雪花盐,捻起一点尝了尝,点头道:“可以了。”
拍拍手站起来,对后面的村长道:“找人穿上干净的皮靴,收盐。”
水泥成功制作出之后的七八天之后,花镶空间里打印机上的打印键又闪烁起来,她当时心里正在想着盐池的事,顺手按了一下,从打印机里咔咔出来的正是一份盐池晒盐的规划书。
花镶那时候才知道,她在打印键上按下时想的是什么,打印出来的就是相关的内容。
至于打印键闪烁起来的规律是什么,她还是不太清楚。
不过也没纠结,反正打印的次数多起来,总能明白其中的规律。
小海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有干净的没上脚的,用一种特殊鱼皮制成的靴子,于是一亩地的盐,那几个有靴子的年轻人拿着簸箕足足收了两个时辰。
旁边的村民脸上都绽着灿烂的笑容,撑着麻布袋,接过簸箕,把里面的白雪一般好看的盐倒在布袋里。
盐收好之后,村民们心里才都踏实了,倒是海大这个村长,还有另一层忧虑,几次欲言又止。
花镶看了他一眼,笑道:“我们这个是官盐,有朝廷的正经盐引。”
海大深深松了口气,此前,村里有人煮盐,都是偷偷卖的,但因为量小,根本引不起什么动荡,所以从来没遇到过什么麻烦。
然而有了盐池,能这样大量产盐,没有盐引的话,这可就是大罪了。
好在花大人总能为他们考虑的这么齐全。
夕阳西下时,花镶跟村长交代,让他明天去帮助其他村子收盐,一行人上马离开。
花镶和苏栩马匹后面还个挂着个装满了海货的鱼皮篓子,篓子里装的,都是村人从海里的打的海产。
回去后,已经是戌时末了,厨娘是个有心的,灶台上还温着口感正好的一砂锅鱼片粥,花镶盛了两碗,剩下的都让厨娘给跟他们一起出去的乔树等人送去。
花镶和苏栩在一个只放了盏油灯的小桌子上对面而坐,桌子中间是两盘凉菜,一竹筐烧饼。
这菜色,前所未有的寒酸,但对于禹州这边来说,只一竹筐烧饼,就是极为奢侈的了。
农门有娇女 第144章 论功
“禹州这边如果有些个特产,也不至于面价这么高。”苏栩已经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烧饼了,不由感叹。
花镶说道:“你忘了,水泥,就算京城那边把水泥的制造方法分配给下面的州府了,我们这儿还是起步最早的。还有我们番茗的盐,我想再过些日子,过来这边的大商人就会多起来。”
商人的来往一多,别说他们这两个小县城,就是整个禹州,也能趁势被带得飞起。
半年后,卫谌带着一队上百人的军马和一身军功,在平定西北之后,被召回京。
军马停在城北三十里外的京畿大营,在接到皇命之前,卫谌一行人都得在此处暂停,陈都尉拨了三处营帐给他们,吃喝都跟大营中的其他士兵一起。
一应公事交接完毕,陈都尉对卫谌道:“卫大人离京一年多,京城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皇命下来之前,你倒是可以带几个亲兵去城里转转。”
卫谌笑了笑:“陈大人说的变化,可是从城外百里就开始的平坦石板路?”
陈都尉说道:“那可不是石板路。跟卫大人同科的有一个叫苏栩的,之前被贬禹州庆平,谁知道他竟然在那儿发现了一种好东西。就是这浇灌路面的沥青和水泥,相比较起来,沥青铺的路要更稳。只是本官也听说,沥青会散发一种什么,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铺路时着实要注意着些。”
卫谌挑眉,这东西是苏栩发现的?他怎么觉得,这其中也有镶弟的功劳呢?
闲话两句,卫谌便告辞离开,想了想,换上便服,什么人都没带,就一人一马往城里去了。
京城中,道路铺得更宽更平,马儿走在上面都是哒哒哒的,感觉十分轻盈。
除了路面的变化,两边的街景和一年前他走的时候差不多,卫谌一边走一边看,到了前街一个路口,却见路边新增添了一个集市。
听到两个路过的人说买到了什么从海外来的什么好东西,想花镶就喜欢这些远来的新奇物件儿,便进去转了转。
其实卫谌也知道,聚集在这样集市中叫卖的东西不会有什么珍贵的,来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出海的小散户,带来的也都是一些稀罕的海外的地摊货。
卫谌从进来的门,转到另一个门,也没看到什么好东西,正要走时,却是看到一个小贩面前摆的五六个花盆。
花盆里养着的,是一簇簇长叶植物,有一株还开着白色的小花。
卫谌越是看,越是觉得像镶弟时常念叨的,辣椒。
“这是什么品种的花?”卫谌上前问道。
小贩见他穿着一般但气度非凡,忙笑道:“公子不知,我半年前跟人结伴出海,我们的船不好,也不熟悉路线,后来就被海风吹到了一个小岛上,那小岛上住的人很少,倒是这种跟咱们大夏不一样的花草很多。”
小贩又加了一些在那小岛上的经历,讲的堪比冒险故事,卫谌也没有不耐烦,听完了,才问道:“除了这种,你还带了什么回来?”
小贩只是因为有个远房亲戚在一条好几家合买的大船上做管事,才能厚着脸面蹭了上去,其实他本人没多少钱,一路上吃吃喝喝,早就全花光了,所以他只能在那小岛上寻摸些无主的不要钱的东西。
当时他也是看这种草会在顶上结一串红红的果子,虽然吃一口能呛死人,但味道不重要,好看才重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