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咸鱼六皇子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哈哈怪大王哈
 当然了,他们得罪不起胤祜,也闹不起来。
 只是觉得自己受到轻视,呆了两天,就有人提出要走。
 胤祜也不留他们。
 又过了两天,总共走了五个人。
 那两个有点傲气的人都走了,胤祜也不心疼。
 不愿意留下的人又何必强留?留下他们当大爷吗?
 胤祜还把剩下的人叫到跟前来说话,直接告诉他们去留自由,想走随时可以走,但走了就回不来了。
 胤祜的态度,倒是让那些心不定的人安分了。
 谁都不是傻子。
 人家又不缺人手,走了一批,以后还有大把人一头扎进来。想走很容易,但是走了就回不来了,甚至连詹事府的学堂也回不去了,所谓的前途也别想了,除非自己有别的路子。
 留在庄子上若能得胤祜看重,拼搏一下未必没有好前途。
 有心思活络的人,就跟庄子上的农户搞好关系。
 也套了些话出来,据说朝廷推广的有机肥就是他们庄子上搞出来的,上交朝廷的三个配方都是胤祜的。
 剩下的人再交流了一下意见。
 有有机肥的事情在前,这是能增产的好东西,他们正在干的脏活就是堆肥,也就是能增产的有机肥。
 心里那点抗拒顿时就没了。
 剩下的十人专心干活,胤祜看在眼里,对此表示很满意。
 三月初,两个小胖子的三岁生辰,胤祜提前两天回宫,又轮流去乾清宫和钟粹宫蹭饭,也没有跟他们生疏。
 给小胖子过完生辰,次日一早,他又起了个大早,带着小荣和小明准备出门,刚走了乾西三所就被六福晋堵在门口。
 她身后的秋雨还抱着个包袱。
 双方打了个照面,六福晋赶紧上前福了福身。
 “王爷要去庄子上休养?妾身想去庄子上照顾王爷。”
 “庄子上日子清贫,只有粗茶淡饭,不适合你去。”胤祜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他是去种地的,又不是真的去养病,也不需要她的照顾。
 “再说了,你还要管着乾西三所,乾西三所离不得你。”
 “乾西三所有小光看着,王爷尽管放心。”
 “本王要静养。”
 “妾身不吵。”
 看她的架势,是非去不可了。
 胤祜开始头疼了。
 第157章
 胤祜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说轻了她不听,说重了又怕她哭。
 只能让六福晋同去。
 之后……让胤祜大开眼界。
 原以为她的行李只有秋雨肩上那个,结果院子里还有一大堆,足足装了三辆马车,胤祜全程目瞪口呆。
 等行李搬完,才问出声:“福晋,你这是搬家吗?”
 六福晋和他不在同一频道,她回:“搬家可不止这些东西。但妾身要在庄子上长住,这点东西肯定少不了。”
 胤祜认输了。
 “行叭……那就带上。”
 他不是个会委屈自己的人,又让小光找来两辆马车,自己和福晋各自一辆,他们两人互不了解,也没什么话可说,两个人挤在一辆马车里徒增尴尬,各自一辆最好。
 来到庄子上,胤祜召来阿贵。
 安置六福晋的事,就交给阿贵了,胤祜又去忙自己的事。
 打着照顾胤祜的旗号而来,来到庄子上以后,六福晋就发现自己想多了,她一天能见到他的时间少得可怜,他完全不像个要养病的人,作息时间也跟宫里不同。
 在宫里,胤祜懒散惯了,每天都要睡到日出三竿。
 去钟粹宫请安也是随心所欲,想去就想,不想去就不想。
 就算要去请安,也要磨磨蹭蹭睡到自然醒,才不会考虑时间。
 到庄子上以后,胤祜像变了个人。
 每天天未大亮就起来,几乎跟庄子上的农户作息同步了,每天早出晚归,只有中午会回来休息一会儿。
 这哪像个养病的人?
 最闲的人反而是她自己。
 过了几天,六福晋已经慢慢适应了庄子上的生活,虽然吃的用的比不上宫里的,但胜在清静,庄子上的人也很尊敬她,其实这种生活也挺不错的,没什么烦恼。
 一晃,就到了万寿节。
 胤祜和六福晋要回去为康熙贺寿,俩人提前一天回宫。
 上马车前,他正想说什么,六福晋像是洞察了他的心思,抢在他开口前说:“妾身已经习惯了庄子上的生活,庄子上也挺好的,悠闲自在,住久了心胸都开阔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胤祜还能说什么?
 庄子上不像宫里,宫里要什么有什么,还仆役成群。
 到了庄子上日子清贫不清,各自身边只有两个伺候的人,他早就过惯了,怕的是六福晋适应不来。
 既然她自己愿意过这种生活,胤祜也不可能赶她走。
 “行,什么时候腻了就告诉本王。”
 胤祜很好说话,六福晋点头答应,也不多说。
 俩人各自一辆马车回宫。
 进宫后俩人就分头行动了,胤祜直奔乾清宫,六福晋先去乾西三所梳清打扮一番,之后要去给皇后请安。
 乾清宫里,太子正给康熙画饼,蒸汽机已经造出来了,下一步就是落实它的用途了,听太子说起蒸汽机能用到船上,还能用在车上,不用马就能自己跑的车,康熙岂能不心动?
 胤祜坐在一旁听着。
 到最后太子离开时,把胤祜顺走了。
 太子的神情中透着几分烦躁,明明是好事,还要自己费尽口舌去说服,这种处处受限的感觉挺憋屈的。
 他看了眼身边的弟弟,又将内心刚腾起的暴虐压了下去。
 “你和你福晋处得怎么样了?”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连她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
 太子瞬间无语了,拉着弟弟就是一顿教育,“人家都主动跟去庄子上了,你也主动一点,我希望你在一个月之内问到她的名字。”说着,他就憋不住笑了。
 “你在嘲笑我!”胤祜甩开太子搭在他肩上的手。
 “哥哥不是这个意思。”太子嘴上说着没有,脸上的笑意依然不减,又说:“大胖和二胖都满了三岁,你这次去庄子上,要不要把他们打包带走?让他们去庄子上玩泥巴?”
 
清穿咸鱼六皇子 第228节
 胤祜盯着他看了个稀奇。
 “不是吧?那是你亲儿子!”
 “你还是我亲弟弟呢!亲儿子又怎么了?亲弟弟能呆在庄子上,亲儿子去庄子上就是虐待他们了?”
 那倒不是,胤祜觉得他把孩子过继出去,就不当亲儿子了。
 在他看来,过继只是个名分,血缘关系是割舍不掉的。
 亲哥似乎太洒脱了些。
 “好吧,我带他们去庄子上玩泥巴。养成两只小泥猴,到时候你别心疼就行了。”胤祜还是答应了。
 “过继给你了,随你怎么养。等你以后有了孩子,你的爵位留给你亲生的孩子。大胖二胖长大以后,还有我呢!”
 胤祜定住脚步,“你怎么突然跟我说这些?”
 第158章
 太子神色坦然,回道:“也不是突然。你现在结婚了,在你看来两个孩子只是挂了个名,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期待,更没有这个概念。但你有了福晋,怕她有什么想法。”
 说起来也是,胤祜还当自己是个小孩呢。
 生孩子这回事,听起来就是很遥远的事情,也不在计划之内。
 当然了,他也不是在抗拒,只是不想去想太远的事情。
 既然亲哥说起,他也不可能瞎承诺什么,以后的事谁说得准?
 胤祜当即点点头,“我知道了。回头让姐姐跟福晋说说。她们俩个熟悉一点。”他也不好意思跟六福晋提孩子的话题。
 “你那些帮手怎么样?”
 “离开的人被教做人了,留下来的人挺懂事的。”
 毕竟有机肥是他庄子上造出来的,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也是实打的,能做出实绩就容不得其他人质疑。
 留下来的人都挺服气,跟庄子上的农户也处得来。
 “有什么不如意,就告诉哥哥。”太子也放心地点点头,另外,还不忘交代:“学堂那里再给你培养些人手,十个还是太少了,十个人里也不是每个都有悟性,未必都合适。”
 俩人边走边说,又一起去钟粹宫蹭饭,六福晋也在。
 长桌上,皇后坐在上首,六福晋坐在她左下手,胤祜和太子坐在另一边,六福晋这顿饭吃得很不自在。
 蹭完饭,胤祜跟她一起回乾西三所。
 俩人慢慢走回去,正好消食。
 路上,六福晋一脸欲言又止,胤祜看了都替她急。
 “福晋有什么话就直说。”
 “适才王爷坐在太子殿下上首,似乎有些不合规矩。”
 胤祜被她说愣了,过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
 说起来,六福晋在娘家应该是个守规矩,才会觉得不习惯。
 “都是自家人,私底下没那么多规矩。福晋在皇额娘跟前也不用太客气了,皇额娘挺喜欢你的,你有空就来陪她说说话。”
 “妾身知道了。”六福晋点点头。
 俩人沉默了一路,来到乾西三所,俩人一个就在前院,另一个要去后院,正要分头走,胤祜突然定住脚步。
 “福晋。”他唤道。
 六福晋回头看着他,又听胤祜说:“这次回庄子上,大胖和二胖会跟我们同往,你可以跟他们接触一下,不出意外的话,入秋后他们就要上玉牒了,到时候也算你的孩子。”
 孩子要记在她名字,肯定要熟悉起来。
 等六福晋刚点下头,胤祜还是决定亲自跟她说。
 他们已经结婚,绑在一条船上了,其实他没必要怂,也不该怂,什么都要转个弯指望姐姐。
 “两个孩子虽然过继给我们了,但他们的前程自有太子哥哥给他们挣,用不着你我操心。我们挂了个名,只要把他们健康平安地抚养长大,就可以交差了。”
 就连照顾孩子也用不着他们,他们身边不缺照顾的人。
 说起来,这便宜父母太好当了。
 六福晋立刻回味过来,盯着他看了几秒才点点头。
 “妾身会照顾好他们。”
 “嗯。”
 ……
 这一年的万寿节依然热闹。
 胤祜准备的寿礼是亲手种的小盆栽,康熙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也不缺稀罕东西,心意到了就行了。
 庄子上事多,胤祜也没有在宫里多留,万寿节第二天就火速出宫了,还把两个小胖子打包带走了。
 两个可爱的小胖子来到庄子上,刚来的时候还有点放不开,过了几天玩熟了,就从白净漂亮的小包子变成泥猴了。
 六福晋见状,感到痛心疾首,就想纠正过来。
 结果胤祜不答应。
 来到庄子上肯定要放养,在宫里要养得精细,出了宫就要糙养。
 半个月后,太子和四贝勒一起来庄子上看胤祜。
 俩人也见到了两只小泥猴。
 亲爹太子:“……”
 亲叔叔四贝勒:“……”
 这……半个月前还粉雕玉琢的小孩,怎么突然变成泥猴了?
 对上两道意味深长的目光,胤祜半点都不心虚,比他们俩人还理直气壮,一个眼神就瞪了回去。
 “你们那是什么眼神?小孩子换种方式养,也能丰富一下他们的童年。一成不变有什么意思?多一种体验不好吗?糙养也有糙养的好处,看看他们多活泼健康?”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第二天,四贝勒又来了,还带着他家大格格三胖。
 二话不说就把三胖扔给了胤祜,看到两个健康可爱的小侄子,四贝勒别提多羡慕了,又心疼自家瘦小的三胖。
 这不,立马把自家孩子送来了。
 胤祜放养两个小胖子的事情传回宫里了,小胖子的另一个养爹胤祈也坐不住了,匆匆来到庄子上,看到两只小泥猴,他眼前一黑,这还是他漂亮可爱的孩子们吗?
 庄子上是胤祜的地盘,他有心放养孩子,胤祈劝了也没用。
 胤祈失落的回到宫里。
 最后还惊动了康熙,端午节前,康熙特地来了趟胤祜的庄子。
 三胖跟着两个哥哥屁股后面玩耍,也成了小泥猴一只,每天跑跑跳跳,胃口远比以前好,脸上开始长肉了。
 康熙见了也忍不住痛心。
 “你小时候朕是这么养你的?”
 “我时候……”胤祜小时候是在钟粹宫长大的,不是他养的,但这种话不能说出口,他只能说:“我糙养也未必是坏事。以后我想每年让他们在庄子上玩两个月,还要让他们在庄子上干农活,培养一下他们的动手能力,不能太娇生惯养。”
 “玩泥巴和动手能力有关系?”
 “当然有关系,就得让他们从小自己动手。我当年三岁就自己穿夏衣了。等大一点,冬衣也是自己穿。我可不想有两个连衣裳都不会穿的儿子,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连衣裳都不会穿,还不如把手砍了!”
 康熙:“……”
 虽然最后一句话攻击范围有点广,有地图炮的嫌疑。
 但胤祜说的是真心话,他又说:“别人家的孩子我管不着,可我家孩子绝不能是四肢健全的残疾人。”
 真残疾,那是没办法的事,他能理解也能接受。
 有手有脚的废物,打死算了。
 康熙还能说什么?
 大胖和二胖是胤祜的养子,他想怎么养就怎么养,三胖是老四主动送过来的,送来之前他心里肯定有数。
 不过,庄子上也有庄子上的好处,没有宫里那么压抑。
 看看田里一片绿油油,心境也随之开阔了许多,康熙也很久没放松过了,觉得庄子上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过了端午节,他又将朝政交给太子。
 自己跑到胤祜庄子上住了几天。
 ……
 今年的夏天来得早,六月初,天气已经很炎热了。
 凯音布和几个同僚顶着烈日走出宫门,他们的车马都在宫外,光是出宫这一段路,就能将人晒化了。
 他们几人才刚走出宫门,就见一道红影骑着马呼啸而来。
 马背上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他生得唇红齿白,身着一袭红衣,谁见了都得赞一句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后方还跟着一群侍卫。
 快到宫门口了,侍卫们纷纷下马。
 红衣少年跟凯音布几人错身而过。
 到宫门口,也不见他下马,只是速度放慢了一点。
 一进宫门居然还加速,一眨眼就不见人影了,马蹄声也远了。
 几个大人都快看傻了。
 “这……在宫里纵马?”
 “好狂,我怎么觉得此人分外眼熟?”
 
清穿咸鱼六皇子 第229节
 “是眼熟,但是没认出人来。”
 几人正说着话,就见禁卫统领从宫里出来,他们立马将人截了下来,又问起纵马进宫的红影是谁。
 禁卫统领顶着一张死了爹的脸,意味深长地看了凯音布一眼。
 凯音布脑子里灵光一闪,“这是……嘉亲王?”
 敢在宫里纵马的人也只有几位皇子了,自从大阿哥被撸了爵位,其他皇子都低调了许多,几个读书的皇子这个时间不可能在出现在宫门口,入了朝堂的皇子他们都认识。
 他们眼熟却一时叫不出名字的脸孔,只会是嘉亲王了。
 其他几人也看向凯音布。
 一直听说嘉亲王病重,在庄子上养病,所以他们一时没想起是他,这会儿回忆了下那张脸,还真的是胤祜。
 这……这像个病重的人吗?
 有病在身的人,能经得起这样颠簸?
 尽管心中有所怀疑,可禁卫统领亲自点头确认过的,也由不得他们不信了,只是看向凯音布的眼神越发微妙。
 凯音布瞥了他们一眼,一言不发就走了。
 别说他不知道内情了,就算知道什么,也不会告诉他们。
 ……
 今年胤祜庄子上又种了西瓜,这次回宫拖了两车西瓜过来,康熙还酸溜溜的,说他带西瓜来给皇后长脸。
 第二天便是千秋节,不出所料,胤祜带来的西瓜大出风头,把其他人的寿礼衬得黯然失色。
 可惜千秋宴上的人太多,每人分到的西瓜十分有限。
 一瓣西瓜下肚,很多人还没解到馋,就已经没有了。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稀罕,众多视线投向胤祜,惊觉他脸色红润,已经看不出病态了,一副健康人的样子。
 终于有人想起有机肥也是他搞出来的。
 三年前胤祜也种过西瓜,只是时间隔得久,再加上他又不像个会种地的人,虽然庄子是他的,却没有人信是他种出来的。
 如今再想想,前年他随圣驾南巡,去年又病了一场,这两年不是呆在宫里就是在畅春园,今年他去庄子上养病,庄子上又开始种西瓜了,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身上。
 他不去那一年,就没有西瓜。
 他一去庄子上,又开始种西瓜了。
 虽说这个结果让人很难相信,却又不得不信。
 这位嫡出皇子在庄子上种地?
 一会整出个有机肥,一会又是种出大西瓜,在今天之前,谁要是告诉他们胤祜在庄子上种地,他们肯定不会,也许还自信到拿自己的脑壳来当赌注,这会儿他们都沉默了。
 他年纪轻轻就是亲王,已经是人生赢家,这辈子可以不用奋斗了,却早在几年前就在庄子上埋头干活了,他的目的绝不是种个西瓜那么简单,绝对是酝酿着大招要放。
 这个发现,让众多朝臣都震惊了。
 胤祜在庄子上种了几年的地,那么,有关他体弱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前几年养病肯定是假,今年呢?
 众人抱着怀疑的态度。
 康熙将众人的目光的尽收于眼底。
 终于轮到别人震惊了,当年知道胤祜想种地,他同样很震惊。
 千秋宴过后,胤祜又带着六福晋回到庄子上,离宫前,康熙特地把他喊到乾清宫来问话,问的是木兰秋狝的事。
 胤祜一心惦记他的地,不愿意去。
 有过一次不好的经历,这一回康熙也不勉强他了。
 一个多月后,康熙把皇后带走了。
 他还是防着太子他们跑去海外,所以,在皇后和胤祜之间总要带走一个人,他才能走得安心。
 胤祜不愿意,正好带皇后去。
 皇后出宫机会少,她能去木兰秋狝,胤祜还挺高兴的。
 胤祜还特地回了趟宫,跟亲哥一起为他们送行。
 等人一走,太子就揽着弟弟先走了,还边走边说:“最近很多人在关注你,还打听你和你庄子上的事。”
 “随便他们打听。”
 “我再给你安排些侍卫,要小心为上,呆在上别乱跑。”
 “行。”胤祜果断点头。
 在宫里住了一天,出宫时,带着亲哥给的侍卫一起走了,在康熙他们回来之前,胤祜是不会进宫了。
 ……
 直到一个多月后,御驾回銮,又传来一个坏消息。
 康熙病倒了。
 第159章
 康熙病了,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回程路上感染了风寒。
 他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前几年感染风寒就病了好久才有好转,今年这次也来势汹汹,病了几天了,还不见好。
 康熙病了,胤祜这个当儿子的也不能呆在庄子上了,有过上一次的经验,这回不用康熙骂他们,太子主动组织弟弟们侍疾。
 大阿哥年初去了福建,剩下十一个皇子单了一个。
 这不,胤祜就不在侍疾名单内。
 但还是呆在畅春园里陪着康熙。
 生病的人心理最是脆弱,也是最经常的胡思乱想的时期,康熙这一病,又将朝政交给太子打理,自己盯着一群儿子,尤其看着最小的胤祹都长大成人了,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康熙又拿起了镜子。
 镜子里映着他的面容。
 定定地看了许久,他才伸手,手指抚上额头深深的几字纹,再摸摸眼尾的褶子,还有深陷的眼窝,无一不昭示着他老了。
 康熙再一次认识到这个残忍的事实。
 他心情更坏了,病情更难好转,看一群儿子也更不顺眼了。
 当然了,这个不顺眼还是分人的。
 胤祜一直是个乖崽,他的不顺眼是针对其他儿子的,还会拉着胤祜絮絮叨叨,叨着叨着又数落别的儿子。
 到了康熙嘴里,那些儿子全是不孝子,被骂得最狠的当数大阿哥,他病倒了,那些不孝子都来侍疾了,大阿哥还在福建,比这些不孝子还不如,白生了这个儿子。
 一群皇子被骂得抬不起头来,却又拿他没辙。被骂了也只能乖乖受着,回头几个人聚在一起,纷纷表示无奈。
 胤祜除了抱以同情,也安慰不了他们,更帮不了他们。
 听着一群兄弟诉苦,胤祜伸手指指胤祈,“你去皇阿玛面前哭一哭不就行了?过了重阳节,弘旭和弘旻就要上玉牒了,你再不抓住机会,两个孩子都要记在我名下了。你一哭,他马上就会心疼你,不但孩子有了,挨骂肯定也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