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还是族长想的周到,一个晚上过去,谁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颠倒黑白。”
 众人之前要是回去了,第二天那些人要是说他们已经连夜还粮食了,没有人看见,你说还了,他说没还,粮食又不会自己开口说话,到时候他们该相信谁。
 你还别说,还真有人心里在打这个主意,这家人侵占的就是王翠翠家的地,王翠翠家里没有成年男丁,他们心里并不害怕王翠翠,打定主意拖上一夜,第二天就让王翠翠全家有口难辨。
 可谁知王淳之会插手的这么深,居然让他们的赔偿在今天晚上一步到位。
 这一夜,是王家村点亮油灯最多的一个夜晚,几乎快要把院子给照亮。
 众目睽睽之下,侵占王翠翠家田地的一家人面皮不受控制的抖动着,心里滴血的从屋里扛出来了一麻袋的粮食。
 占别人家土地的时候不觉得,现在一看,才知道两三分地,五倍的粮食居然有这么的多,这一幕简直就像在他们的心头上剜肉一般,鲜血淋漓的疼。
 与之相反的是受到补偿的一方,突然多出来的那些粮食简直就是喜从天降,嘴巴从看到粮食之后就没合拢过。
 当然,村里人精打细算,怎么可能正好赔一麻袋的粮食,众人还需要把粮食过称,称下来一算,把麻袋里面的粮食用碗再给那家舀回去一点。
 看到还有点粮食能够回笼,诡异的,那户人家心里升腾起一股安慰来。
 这件事情绝对公平公正,谁也不敢出幺蛾子。
 见到自己妹妹家的粮食算好,王家胖婶欣喜,指挥自家男人道,“林大牛,过来给翠翠把粮食运回去。”
 至于她们两姐妹,自然是要跟完全程的。
 人群里走出一个瘦瘦高高,面色黝黑的男人,没有说话,默不作声的把一麻袋的粮食给扛在肩膀上,旁边王翠翠的公公婆婆帮扶着,把这天降之粮给运回了自己家里。
 一个时辰过去,十三户人家把该赔的粮食全都给赔完,王淳之带着最后两户没有受到赔偿的村民们来到了自己家,一路上,尽管心里非常不舍得那些金灿灿的粮食,两户人家还是极力推辞,拉着王淳之不让他往前走。
 “小村长,是他们欠我们粮食,又不是你欠我们粮食,这粮食不应该你来赔。”
 “对,就当我们已经把粮食吃了,顺便还送走了两户讨厌鬼。”两户人家红着眼睛咬牙道。
 他们的家人在人群里面张了张嘴,最后只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虽然没有了粮食心里非常的可惜,但是他们尊重自家男人的选择。
 “你们不用这样,就当我用那些粮食买了两户名额吧。”就当他剪除了那些干枯枝叶的报酬,毕竟,真要是养着蛀虫不仅费粮,还得费心。
 王淳之态度坚定,两户人家的反对渐渐的没了声。
 说实话,王淳之气场一开,众人对他心里还是有些发怵的。
 背着粮食回家,两家人的嘴巴也笑的直咧开。
 等这件事情彻底了结,已经是月上中天的时候,村民们这才纷纷各回各家。
 至于另外两户人家,已经算得上是另外一件事了。
 跟着看完大半的热闹,另外两个村子的村民也打着哈欠,回了各自的村:“嘿,你还别说,今天王家村这一出,比镇上的那些戏文还要精彩。”
 戏文里面为民间百姓主持公道的青天大老爷可是非常受百姓们欢迎的。
 而他们今天看了一出现实版的官为民做主。
 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有一种不真实感。
 
我在古代当族长 第13节
 第14章
 回到家后,王淳之草草的用了一点饭,随后就向王善才老爷子告辞,回了自己屋。
 看着自家大孙子没有丝毫动摇的背影,王善才老爷子沉默下来,回到屋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看把你愁的。”余金花道,她和郑琇莹奶孙两个虽然没有跑出去看,却也知道外面的情况。
 “我这不是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么,毕竟那孩子……”上一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被毁的。
 “以前他再优秀,也只是在同龄人之间,现在和将来,他要面对的将会是各家族长,那些老油子了可不会看在他的年龄上而放过他。”
 从王淳之的行事风格,王善才老爷子看到了兴族之相,与之对比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王淳之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险,身为前任王家族长,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好还是坏。
 王淳之回了屋,和郑琇莹说了今天的事,随后夫妻两人就熄灯睡下。
 而村中有些人则彻夜未眠。
 “孩子他爹,你说我们真的要离开王家村么?”女人有些温吞的收拾着自己家的东西,对即将离开的家乡分外的不舍。
 “如果不想走,那就得还粮食。”男人道,“五倍的粮食啊,你看把他们脸大的,呸。”
 女人顿时闭嘴不再说话,毕竟吃别人地里面种出来的粮食时,她也挺积极的。
 “行了,离开这个破地方有什么不好,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我早就不耐烦在这个地方待着了。”男人道,同为王家人,他是旁支的旁支,能得到的家族资源可想而知。
 更别说他爱面子,这事被捅出来,他不走也得走,留下,他可丢不起那个人。
 虽然离开家族有些可惜,但是他相信,凭借着他的本事,绝对能在外面过得比现在更好。
 心里要是没有一点底气,男人是傻了才会做出这个选择。
 另一户人家同样有退路,既能搬回家,又不需要还给王家粮食,女人喜滋滋的收拾着家当,锅、碗、瓢、盆、筷子、勺等,能带走的通通带走。
 男人推出板车,去把粮食和被子之类的大件装车,至今他都还心有余悸着,没有想到粮食会赔偿那么多,一麻袋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上两个月的。
 看着粮食还在自己的身边,男人心中升起满满的安全感。
 夫妻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都觉得他们这个决定做的真是太正确了。
 至于粮食,族长虽然说能卖给他,但是傻子才会把如此珍贵的粮食卖人呢。
 除此之外,家中的农具和家畜也价值不菲。
 板车很快就被装满,男人道,“我先推着送过去一趟。”
 第二天,不少村民都精神不振。
 尤其是那些收到了粮食的人家,总觉得像是在做梦一样,每隔一会就要去仓库里面摸摸看,精神振奋之下,可不就睡不好么。
 “族长,我家的房……房子还有田地能不能不卖?”推着板车的男人咬牙问道。
 昨天的王淳之给他的心理压力太大,导致他说话都说不利索。
 王淳之看了他一眼,轻声嗤笑道,“我的话可不能被当做耳旁风,是不是觉得粮食已经被我赔给人家了,你们身上一身轻松,所以这才肆无忌惮的和我提条件?”
 男人心底不由一寒,好似心底深处的打算被彻底看穿一样。
 粮食他已经连夜运回了自己老丈人家里,现在家里面一点粮食都没有了,就算他们反悔了,也拿不出一点粮食赔偿了。
 他想让王淳之吃下这个哑巴亏。
 可谁能想到这个半大的孩子心肠一点都不软。
 “村长,我们家准备卖房卖地。”另一户同样选择离开的男人道,看着自己身旁有些怯懦的男人,心里分外的不屑。
 这样的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确定,这一辈子也就这么点出息了。
 王淳之帮他们赔偿了粮食给苦主们,这就相当于他们欠的债务转接到了王淳之的身上。
 如今房子和地王家都收,他们就能一身轻松的离开了?这怎么可能。
 男人静静的等待着王淳之的下文,王淳之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等过年了,开祠堂时,我会把你们两个移出去。”
 除族。
 “咔嚓”一声,两个男人听到自己心底有什么东西破碎掉了。
 宛若最后一条后路被王淳之彻底斩断一般,两个男人嘴唇不停的蠕动着,说不出话来。
 那个秉性强硬的男人眼中更是一瞬间迸发出对王淳之深深的恨意。
 恨王淳之在全村人的面前落了他的面子,恨王淳之这人做事不留一点后路。
 “……好,好!”男人看着沉稳依旧的王淳之,突然笑了,“从此以后,我王若飞将不再是王家人。”
 “待我以后飞黄腾达之际,你们王家可别恬着脸登门啊。”放下狠话后,他甩袖离去。
 不仅房子,地,农具还有珍贵的书籍,他都不要了,要全都换成钱,一身轻松的离开。
 王沛良负责为他办理,王淳之则负责另一户。
 推着板车的男人见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留的地步,也哆嗦的把地契田契原价卖给了王淳之。
 身为一族之长,王淳之有资格让它们当场生效。
 如果是外姓村民的话,他还得去一趟镇上的府衙办理过户。
 不到一天的时间,两家人就彻底的在村子里面失去了踪迹,这让其余的村民们唏嘘不已。
 “你说他们明明有粮食,为什么不选择还粮食,而是要离开呢?”村民们不解道。
 “王大枣他老丈人最近去镇上发展了,自然就看不上我们王家村了呗。”说到这里,众人不由有些羡慕。
 但是一想到这种羡慕是用除族换来的,他们心里猛的一个激灵,打消了心中的念头。
 很多时候,家族的份量还是挺重的,除非,他们遇到了比家族还要重要的出路,得到的比在家族中的还要多……
 大部分都是没有这个际遇的,自然要抱紧家族这个大腿。
 留下来的那些人家平时也免不了被村民们指指点点,和他们地头紧挨着的人家对他们防范的更加紧。
 有村长为他们主持公道,他们现在有了反抗不公的底气。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给王家村修建水渠的人家也报名完毕。
 原本按照估计,报名的村民们最多六成,可谁知在最后一天,来报名的村民们一下子来了三成,剩下的一成见到另外九成的人数,也随大流般全都报了名。
 这样一来,相当于整个王家村都参与了进来。
 “良子。”王三叔叫人。
 “哎。”王沛良应道,抬起了头来。
 “你和淳之两个,好好的把心思都放到学习上面去。”王三叔心情复杂道。
 虽然王淳之和王沛良两个小子把事情处理的非常漂亮,但是他们是不是忘记了,他们现在还是学生,怎能把心思都放到那些庶务上。
 尤其是王沛良这个学生,这两天来的变化更是让王三叔心中一沉。
 以前的他能够一眼就看透这个晚辈和子弟的心中目标,王沛良也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努力着。
 可是现在,他在王沛良眼中看不到那个目标了,这怎能不让他这个当长辈的感到担忧。
 “我知道了。”王沛良态度端正道,他向来是好学生,是学堂中最乖巧的一个。
 他只是被人带歪了而已。
 王淳之正低头绘制着图纸,水渠是过水的通道,并不需要太宽广,当然也不能延伸到地里面。
 图纸改改写写数遍,最终终于成型。
 王淳之刚写完,图纸就被王三叔从他手中抽出,王三叔看着图纸点评道,“路线挺不错的。”
 最开始的地方,自然是采用地势高的地方,地势低的地方可无法往上运水。
 “还好这些水渠没有跑到另外两个村子的地盘,要不然又得起摩擦……”王三叔小声嘀咕道。
 说到水,王淳之疑惑道,“咱们村子只有一口井,为什么不多打几口井呢?”每天村民们天不亮就需要去村口打水,笨重的水桶,还有压肩的扁担,格外的浪费时间。
 王三叔不由苦笑道,“咱们村不缺打井的钱,但是另外两个村子不让我们打井啊。”
 “这是为什么?”这事就连王沛良也很疑惑。
 “北方的水本来就少,就连河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干渴,井要是打的浅了,大家打水勤快,地下的水就会快速下降和减少,我们王家村有钱,另外两个村子没钱。”
 要是因为王家村打井多了,导致另外两个村子的井跟着干枯,那两个村的村民能来和王家村拼命。
 王淳之和王沛良两人沉默,如果可以,他们都希望拥有一口自家的水井,现在看来,这不仅仅是他们一个村子的事情。
 “看来为了防止干旱,我们还得打造一个蓄水池。”王淳之道。
 水源充足时储备水,水源干渴时,有蓄水池,地里面的庄稼也不至于渴死。
 “蓄水池?储备水么?”王三叔不由惊讶道。
 为地里面的庄稼储存水,这事他想都没想过。
 还有水渠也是,以前谁家哪个地方不是一担担的挑水浇灌。
 这着实算的上是未雨绸缪了。
 多增加了一项工程,需要告诉大家。
 听到王淳之要给村子里面修建一个蓄水池,给地里面的庄稼储存水,不少老人眼睛都亮了起来,拍着大腿道,“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山东这个地方,有“十年九旱”之称,就是因为它的降雨量格外稀少,之所以有水,那都是从别的地方流过来的。
 一旦上游水源断绝,下游的处境还用说么。
 更何况,如果不出意外,各种灾难将要开始了。
 一个风调雨顺的时代,是动摇不了帝国这个庞大根基的。
 唯有,接连不断的灾难,和涣散的人心……
 天时、地利、人和。
 第15章
 如果换做别人,可能对这种气息还有些迟钝,可对于已经经历过一次乱世的王淳之来说,这种风雨欲来的兆头却是那么的清晰。
 这就是他不愿意留在京城的原因,因为世界一旦乱起来,京城将会成为所有人眼中的肥肉。
 
我在古代当族长 第14节
 现在,王淳之无暇顾及那么远的地方,只管自己眼下的事情。
 挖掘水渠和修建蓄水池是两个工程,为了公平起见,王淳之用抽签的方式以示公平。
 全村人都参与进来,人员自然够用,王淳之把每个人的职位都细细的划分,可以让每个人都做到各司其职。
 有了领头人,众人干的是热火朝天,看的另外两个村子的人眼红不已。
 王家村这么大的动作,他们一打听就知道了,水渠和蓄水池,关系着地里面的庄稼生长情况,隔壁两个村子的村民们就没有一个不关心的。
 他们也知道那东西好,但是却找不出一个领头靠谱的人带着他们一起做事情。
 就像王家村,村民们出力,村长家出的钱买各种建筑材料,双方虽然各有付出,但总体来说,在村民们的心中,王淳之是亏大了。
 而他们村子,却没有一个王淳之这么傻,这么有钱的村长在。
 修建水渠和蓄水池所需要用到的水泥量并不多,王淳之和王沛良两个人一块忙活了两天就把水泥给弄好,这还是放学堂抽空做的。
 两人在一块干活的时候,王沛良就特别想听王淳之说京城的事情。
 尤其是那位在京城大出风头的“老乡”,想听听那位还做了什么出来。
 王淳之道,“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对那位来说应该都不成问题,但是我们这块地方偏远,那些东西要是想来到这里,还得等上很长一段时间。”
 “你当时也在京城,就没有想去认个亲么?”王沛良道,虽然他现在已经对老乡们有了戒心,但是要没有王淳之给他来的这么一出,他一定会屁颠屁颠的过去认亲。
 “人心叵测,就像那位已经提前暴露在了我的眼中不是么。”王淳之道,经历过末世的人,遇见了陌生的同类,第一时间绝对不是迎上去,而是潜伏起来静静的观察。
 他没说的是,那个傻大胆已经被人盯上了,一靠近就是自投罗网。
 这是两个人思维上的差距,王沛良永远也不会明白王淳之这种警惕。
 而他,很显然,知道的越多,和王淳之的联系也就越多,这不是王淳之对他的信任,而是他有拿捏住他的信心。
 之后的步骤就不再需要两个小孩子参与,村里大人那么多,虽然一开始对水泥这种有些陌生,但是上手以后,没多久就玩的溜溜的。
 人一多,分散到每个人身上的活计也变得轻松,王淳之提供水渠图纸,他们照着挖掘就行。
 大部分的人都在忙,家里面郑琇莹也跟着余金花奶奶一起学管家。
 除了他们这个小家的帐以外,还有公中的账务,比如王家一族的集体财产,祭田等各项收入明细。
 这两者是不能混的。
 村里面知道王淳之已经成亲的人也越来越多,大人们心里都知道这个年纪肯定有隐情,孩子们却不会管那么多。
 “淳之,你和良子一直在忙,要不要和他们一块出去玩会,也放松放松。”一个年纪相差不大的族兄对两人道。
 王沛良听了有些恍然,这才意识到,自从王淳之来了以后,他一直都在工作,还是没工钱的那种。
 人家好心邀请,王淳之也不会不识趣,对来人笑着道,“等我回家换一身衣服就去。”
 去外面玩自然不能再穿长袖,得换上一身方便行动的衣服。
 “对了,淳之,听说你媳妇也在家里没出来玩过,要不要也带她一起玩?”
 乡下十岁的小丫头,虽然不至于像男孩们一样满村乱跑,但也不至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对于郑琇莹,村子里面的孩子们心里实在是好奇,出去一起玩的孩子有男有女,也没什么男女大防。
 王淳之道,“等我回去问问她。”他也觉得郑琇莹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对身体也好。
 回家换了一身干脆利落的短打装扮,脚下换了一双半旧不新的黑色布鞋,王淳之邀请郑琇莹一起出去玩。
 正在家中端坐的郑琇莹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出去能玩什么?”
 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从小到大出门聚会,不是赏花就是品茶,乡下孩子们的玩耍是她想象不出来的。
 “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王淳之笑着道。
 郑琇莹听了起身,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罗裙,也换了一身轻便的打扮。
 出去的时候,她小心翼翼的跟在王淳之的身后,小手抓着王淳之的衣服,神情有些怯怯的。
 那些终于目睹郑琇莹真容的小孩子纷纷惊叹道,“哇,好白,好好看。”
 和郑琇莹一比,他们身上的肤色平均下降了两个点,以前没觉得什么,现在一对比,他们才觉得自己有些黑了。
 有些女孩子更是暗暗和郑琇莹做对比,发现比不过后就去向郑琇莹讨论她这么白有什么经验。
 乡下的女孩子说话直白,不像京城里面话得拐着弯听,没一会儿郑琇莹就放松下来,和女孩子一起讨论起了如何美白的方法。
 男孩子在最初的惊叹过后,认过人以后就不再把女孩子放在心上,渐渐的,各有各的话题,男孩女孩慢慢的分成了两群,不过距离也不远,抬头就能看到。
 王淳之原本只打算在旁边看,后面架不住众人的热情,也参与了进去。
 乡下的玩法虽然没有城里来的高雅,但是乐趣却一点也不少。
 最简单的泥土和石子就能创造出乐趣来。
 他们玩的地方离河边不远,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快步跑到树下,摸索了一会,又跑回来。
 “我给你们看看我的宝贝。”说着,小家伙像献宝一样打开上面覆盖的叶子,露出里面一大团和好的泥巴。
 “浆泥。”一群孩子看到惊喜道。
 不同于普通加水的泥巴,浆泥比普通的泥巴更有韧性,里面也不会参杂石子的颗粒和稻草等,是塑型的好材料,只是数量比起普通的泥巴来,量非常的少。
 小孩子很高兴获得一团玩耍的材料,大一点的孩子脸色就没有那么好看了,一个半大的少年脸色猛的拉下来,问自己弟弟,“你偷偷下河了?”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看到自己哥哥脸色不好,那个孩子猛的打了一个激灵,这才意识到不妙。
 当兄长的再次对年幼的小家伙们耳提面命,王沛良也跟着说了几句,王淳之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也是赞同的态度。
 小家伙们在玩的正高兴的时候挨批,别提多委屈了,“早知道就不要叫你们一起来玩啦——。”
 “当兄长的是为了你们好,水是非常危险的,知道么。”王淳之道,声音似乎带着一股安抚的力量,终于让自觉受了委屈的小家伙们听了进去。
 “知道啦,我的泥都是在河边挖的。”小家伙向众人解释着他手中泥的来源。
 “你哥哥不是生气你下河,而是身边没有人陪伴,怕你遇到危险。”王淳之道。
 小家伙听了心里猛的不由一酸,而后和自己兄长好好的认错,兄弟两人握手言和。
 拿着泥巴,小不点们跑去离河边远一点的地方去玩耍,大一点的则捡起脚下的石头互相玩着打水漂。
 王淳之身边清净以后,就随手捡了一截适合的树枝,绑上枝条后,坐在河边把枝条垂入水中。
 “你这样能钓到鱼么?”王沛良看着王淳之的架势道。
 “反正也是玩玩。”王淳之道,来了之后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吧。
 “我回去帮你拿个桶来。”王沛良眼珠子一转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