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七零末:逆袭小辣媳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云茯苓
这么多年,家里再也没跟生意沾过一点边儿。
可罗昌的父亲,当年曾当过家里铺子的掌柜,后来虽然再不做生意,可这生意经却给儿子灌输了不少。
是以在为生计发愁时,罗昌第一个就想到了摆摊卖面条。
对做生意这事,他也了解得比普通人更多一些。
几个月接触下来,苏云叶所展现出来的经商天赋,被罗昌全都暗暗看在眼中。
“可惜了,现在国家不支持私人做生意,买卖做得再好也没用。否则这姑娘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最后,他惋惜地说。
第一天试卖结束,两大罐的油辣椒和辣椒酱全都卖了个精光。
有些没买到的顾客还悻悻地预定了第二天再来买。
晚上回家,苏云叶就马不停蹄地在厨房里忙活开。
同时她心里也担忧起来。
虽然从锦城背回来几十斤干辣椒,可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没了原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意就得停下来。
到时就只能用回原来的那种当地辣椒。
可苏云叶不愿意再次降低油辣椒和辣椒酱的品质。
虽然之前的口味大家也都喜欢,可尝过了更好吃的,再降低味道,一定会流失一大批顾客。
她必须得想出最有效、最经济实惠的办法来。
从锦城回来时,她带回来一口袋辣椒种子。
这些种子她打算拿到丰禾村,交给大舅贺明还有大堂舅贺志伟,让他们开辟出一块地,专门用来种植小辣椒。
至于北方天气冷,不适宜辣椒种植的问题,她也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建大棚。
大棚里温度高,喜温的辣椒哪怕是在寒冷的北方,也能生长了。
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她算了一下,如果从现在开始播种,来年1至2月份就能采收了。
可中间出现的几个月空档期,就不大好办。
当初在锦城时,一是因为她跟贺娟就两个人,人手有限。二则是苏云叶虽然料想到油辣椒和辣椒酱的销量不会太差,却没想到会这样火爆。结果导致她预算出现误差,干辣椒没法按原计划撑到来年了。
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她就起床简单洗了把脸,然后直奔小姑苏霞家。
她赶到苏霞家时,一家人才刚刚起床,小姑父赵峰正好没出车,也在家。
见苏云叶一大早赶过来,把苏霞和赵峰吓了一跳,以为她和贺娟出了啥事。
等苏云叶表明家里没出事,是自己有事想找小姑父赵峰帮忙,两人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就说吧。”
赵峰赶忙说。
“小姑父,我想问问你们运输公司有没有机会往锦城那边去?”
“锦城?”赵峰没有犹豫地说,“有啊。虽然次数不多,但一个月会有那么一趟。”
“太好了!”苏云叶高兴道,“我想找你帮忙,从锦城帮我捎一些当地的小辣椒过来。”
“这……”
这下赵峰没有立即回答。
从锦城捎辣椒回来,这对运输公司的职工来说,是属于夹带私货的,一旦被发现可是很严重的罪名。
看出赵峰的疑虑,苏云叶赶忙又补了一句:“不需要太多,每次能带个五十到一百斤就好。以带特产的名义拿回来,你看可以么?”
她这样一说,赵峰原本皱紧的眉头一下松弛下来。
“一次只要五十到一百斤的话,还好办。这事我帮你想办法。”
运输公司运送物资的解放大卡车,一辆每次少说运送的货物也有七八吨重,跟这些货物比起来,一百斤的辣椒,实在算不了什么。
“不过,去哪儿买这些辣椒呢?”
“这个您放心,等我联系妥当了,把地址告诉您。”
苏云叶胸有成竹地说。
“另外,”转头她笑着看向苏霞,“我和我妈把家里小买卖又做起来了,小姑,我们还得需要你。”
“那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过去。”
苏霞惊喜道。
前段时间苏霞一直在摊位和苏云叶卖凉皮,忙碌了一段时间再次闲下来她还有点不习惯。
况且贺娟和苏云叶没有亏待她,一个月给她三十块钱的工资,比纺织厂里的女工工资还要高。
家里生活条件一下就改善了,成子和虎子时不时的能吃上一顿肉,不像过去常年不见荤腥。
所以听说又能去摊位帮忙,她高兴极了。
第二天开始,苏霞便来摊位和贺娟一起卖辣椒酱和油辣椒。
摊位这边人手够用,苏云叶就能腾出手来,去做自己的事情。





重生七零末:逆袭小辣媳 第141章 不是个善茬子
苏云叶先是回了一趟丰禾村,把辣椒种子交给了贺志伟跟贺明,并把盖大棚的想法也跟两人说了一遍。
贺明当即听傻了,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种种植方式。
贺志伟毕竟之前走南闯北过,见多识广,一听苏云叶的想法,当即就拍板决定下来,他和贺明各出一块地,先种一批试一下。
如果真能种成功,以后再扩大种植规模。
至于建大棚用到的材料,由他想办法去解决。
事情比苏云叶预想的办得还顺利。
等从丰禾村回来,苏云叶收到了来自县城附近太阳公社的来信。
是贾巧菲回给她的信。
在托赵峰帮忙捎辣椒的当天,她就写了一封信,按照贾巧菲当初给的地址寄了过去。
信里她写明想要再在贾巧菲的二伯家买一些干辣椒,每次一百斤左右,价格不变,依然是四角钱一斤。
贾巧菲在回信里写明了她二伯家的详细地址,还说会很快写信过去,提前和她二伯说一下。
苏云叶赶快把贾巧菲二伯的地址告诉给赵峰,并提前把买辣椒的钱也给了他。
赵峰让她放心,就算他不出车去锦城,只要单位里有其他人去,都能帮着把干辣椒给捎回来。
最重要的原材料——辣椒解决完毕,苏云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继续推广自家目前的两样产品了。
这是她一早就想好的。
虽然摊位这里生意很好,可是还不够,远未能达到苏云叶的目标。
必须要更好才行。
毕竟还有好些人根本不往摊位那边去,这些人可都是潜在的客户。
苏云叶打算走街串巷去叫卖,至少要把县城走一遍,尽最大能力推广辣椒酱和油辣椒。
出发前,她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用白纸裁出名片大小,写上自家摊位的名字‘苏氏辣酱’,又在下面标注上地址,还在旁边画了个简易地图。
这些名片和上次做的宣传单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做起来比传单省时省力多了。
苏云叶准备把名片送给有意向买辣椒酱和油辣椒的人。
这样,以后若是她不过去卖,他们也能自己找到摊位去买。
这两天气温骤降,裹了件厚厚的棉袄苏云叶才敢走出家门。
她挑着两个装满油辣椒和辣椒酱的大罐子,走街串巷推销起来。
贺娟一开始不同意,担心她一个小姑娘在外面被人欺负,在苏云叶再三保证下,才让她一个人去卖东西。
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跟大城市是没法比,可比起原先的小镇子,那就要大多了。
苏云叶担着两个大罐子,无比怀念在乡下卖凉皮时用的那辆手推车。
可惜手推车太重了,没法拿到县城来,不然她就能轻松多了。
选好地方,苏云叶开始一条街一条街的走,每条小胡同都不落下,挨家挨户的吆喝。
“卖好吃的辣椒酱、油辣椒!味道绝对好,可以免费品尝……”
北风呼呼地往身上吹,把声音带出去好远,也把苏云叶的棉袄吹了个透心凉。
她用一只手裹紧了衣服,感觉脸都冻僵了,鞋子也被吹透,脚趾冷得发木。
好在一上午的买卖还不错,但凡尝过的人家,除了经济上特别拮据的,大多买了一些拿回家。
每个肯品尝的人家,苏云叶都给对方留下了她自制的名片。
只要表现出感兴趣,就是潜在的顾客。
现在不买,不代表将来不会突然动心。
“哎,卖辣椒酱的,过来让我尝尝!”
忽地一道女声从不远处的院门口传来。
顾不上冷,苏云叶赶紧小跑着过去。
喊她的是一位老大姐,看着五十来岁,此刻正笑着朝她招手。
苏云叶跑到跟前,利落地把身上的挑子放下,拿出装了辣椒酱和油辣椒的小碗。
“还得麻烦您从家里拿个勺出来。”
苏云叶笑眯眯地说。
这时候还买不到一次性的勺子,好在都在各人家门口,回去拿个勺子筷子的,都很方便。
老大姐应了一声转身进屋了。
没多久出来,手里握着个铁勺子,旁边还跟着一位年纪比她稍年轻一些的女同志。
女同志头发梳得整齐,瘦长脸,眼睛不大却很凌厉,薄薄的嘴唇一开一合,不断地埋怨着老大娘。
“大姐,你也真是的,这种走街串巷卖货的,国家根本不认可,都是投机倒把的坏分子,你竟然还想买他们的东西。你这觉悟也太低了,简直是助长不良风气!”
听起来,这位中年女同志是老大姐的妹妹。
老大姐被说了也不着恼,只是一脸无奈:“我都说了我自己要买,你非跟着出来。人家十来岁的小姑娘,柔柔弱弱的,怎么就成坏分子了,你这罪名安得也太大了!主任同志,请别把工作带到家里来,我不欢迎。”
老大姐语气并不重,但话说得却柔中带钢。
中年女同志听了,脸色瞬间不大好,不过她脚下没停,仍然跟着老大姐到了院门口。
苏云叶蹲在挑子旁边,态度极好地将手里的两个碗递了过去。
“您尝尝看。左边的是油辣椒,右边的是辣椒酱。”
老大姐拿了钢勺,正要去舀左边的油辣椒,忽地她身后传来一声咳嗽。
苏云叶抬头看过去,只见先前跟着过来的中年女同志直直地站在老大姐身后,一脸倨傲地低头看过来。
“大姐,这种街边叫卖的东西吃着能干净吗?听我的,千万别吃,也不要买。”
苏云叶看到中年女同志面相的第一眼,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个善茬。
前世经商,形形色色的人苏云叶都见过,这种也没少见,对付他们她自有一套方法。
“这位大姐,我家的辣椒酱和油辣椒,都是经过我精心制作的,制作环节绝对卫生干净,味道也绝对有保证。”
苏云叶面带微笑地说。
中年女同志连看都没往她这儿看一眼,浑然当做没听见她说话,继续在劝自家大姐。
“你看外面风这么大,她就敞着罐子卖,里面不知道吹进去多少灰呢。”
苏云叶脸上仍保持着客气的微笑,但眼中神色逐渐冷下去。




重生七零末:逆袭小辣媳 第142章 先管好你儿子
“这两碗试吃的,是我刚刚才舀出来的。至于大罐子,上面一直有盖子盖着,再大的风也吹不进去灰。”
“你说没灰就没灰?小小年纪不上学,也不在家里劳动,跑出来卖东西,脑子都钻进了钱眼里。资本主义的尾巴说得就是你这种人,简直不像话!”
中年女同志鄙夷地说。
这回苏云叶算是听明白了。
根本不是嫌弃她卖的东西不好,有灰不卫生,而是这位女同志从骨子里就瞧不起做买卖的小商贩。
就算她手里的辣椒酱和油辣椒再好吃,再干净,人家也能挑出一堆毛病来。
简而言之,这位就是罗昌口中那种把生意人看得最为低下的一类人。
“李少娥,你过分了!”
蹲在挑子前,拿着勺正打算试吃的大姐发火了。
“我要买什么,用不着你管。你快进屋去吧!”
被称作李少娥的中年女同志先是一怔,接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狠狠地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转身走了。
“小同志,对不起啊,那个是我妹妹,脾气有点火爆,说话欠妥,你别放在心上。”
苏云叶隐去了眼中的冷意,重新换上热情的笑容。
“没事的,我没往心里去。您还是先尝尝看,看这两样的味道合不合您的口味。”
李大姐分别尝过油辣椒和辣椒酱后,对两种的味道都非常满意。
“这两样都太好吃了,每样给我来一斤。”
“哎,好嘞!”
苏云叶脆生生应着,随后等李大姐从屋里拿过两个大碗,开始给她称重。
举着称,她递给李大姐看:“这正好一斤,您是新主顾,每样再赠送一两。”
说着苏云叶又从大罐子里舀了点辣椒酱放进碗里。
铁称上的秤砣被挪到一斤一两的位置,刚好两边持平。
称油辣椒的时候,苏云叶也特意多加了一两。
“谢谢了。要是好吃,我还找你买。不过你隔多久能转到我们这边来呢?”
李大姐乐呵呵的边递过来钱,边问。
“您想买的话,就去这个地方,我家在这里有个固定摊位,专门卖这两样东西。”
苏云叶把自制的摊位名片递了过去。
“就在县纺织厂和县一中交叉的路口那里。您要是找不到的话,上面还有个简易地图,您按那个找过去就行。”
李大姐接过薄薄跟掌心那么大的一张名片,都看愣了。
买了几十年东西,她还是头一次收到这么特别的小卡片。
上面不仅有店铺名字,详细地址,旁边还画了个简易地图。
作为老县城人,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苏氏酱料’的具体位置在哪儿了。
“有地址就太好了,等这些酱料吃完,我一定过去买。”
“那我等着您来。”
苏云叶笑呵呵地收拾好挑子,担起来往下一条胡同里走。
李大姐望了望远去的女孩背影,又低头看向手里的小卡片。
真是个好孩子。
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还有礼貌。那么瘦弱的身体,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实在太不容易了。
可见家里一定挺困难的,否则谁家舍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出来做这种活儿,辛苦不说,还遭人背后指点。
一想到遭人指点这茬,李大姐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转身进了大院,回到家里,她一眼便看见李少娥正坐在桌边,跟老妈在絮叨。
不用听她都知道李少娥说得是什么。
“妈,您可别听她瞎说。我就是买了点辣椒酱和油辣椒,好久没吃过这么正宗的味道,不信一会儿午饭您尝尝。”
李大姐刚说完,李少娥不干了。
“我瞎说什么了?本来那种人你就不能信,满脑子资本主义的残余,整天钻钱眼里……”
“你快打住吧。别把在单位的那一套又往家里带,咱家可不兴这个。想要管别人,先回家管好你家航航。听说他自己一个人从镇子上跑去爷爷家了?”
一提起儿子,李少娥立马闭紧了嘴巴,脸色沉了下去。
过了半晌,她一跺脚站了起来,拎起放在旁边的兜子,一句话没说就出了门。
李老太太听着两个女儿打嘴仗,一直没作声。
这会儿见小女儿气得一言不发就走了,她瞪了大女儿一眼。
“哪壶不开提哪壶,航航的事也能当面说出来?”
李大姐呵呵一乐:“妈,您就别担心了。她那心脏是钢做的,这点小事也就一时气一气,一会儿就过去了。再说她今天的确是过分了,不说哪能行。您就看她把航航都惯成什么样了,不说还了得?”
李老太太叹口气,再没作声。
上午经历的这点不愉快苏云叶的确没放在心上。
前世做生意时,最开始创业什么难事她没遇到过,这都不算啥。
没多大一会儿,她就给抛到脑后了。
走街串巷的卖了一周,生意越来越好,她在各条胡同里也越来越有名气。
因为脾气好,说话也中听,好多大姐大娘的,都喜欢和她打交道。
拿着名片去摊位买辣椒酱和油辣椒的人也越来越多。
苏氏酱料的名气在县城越来越大,贺娟跟苏霞两个人忙得团团转。
好在过去在苏家,贺娟的劳动强度要远比现在高,因此这点劳动量她还是能挺下来的。
外加上每天都有大量进账,贺娟更觉得浑身充满了动力。
晚上贺娟跟苏云叶计算当天收入的时候,数着一大沓的零钞,她就觉得再累也值得。
有了这些钱,将来一家人就能生活得越来越好。
一天早上,贺娟出门时无意中发现外面窗台上放着一只空碗,那碗一看就是自己家的。
另外在碗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两个字。
'谢谢'。
贺娟早年上过村里组织的扫盲班,很多字虽然写不出,但她都认识。
看着纸条上两个遒劲的字体,贺娟有点蒙。
这没头没尾的一个'谢谢'到底是啥意思呢?
不过这字写得可真好看,一看就是很有文化的人写的。
贺娟边感慨着,边把碗和纸条都拿回了屋。
“云叶,你看看,这个不知是谁放在咱俩门口的,还有这纸条。”
苏云叶看了碗一眼,再接过纸条,瞬间就明白了。
是隔壁的蒋宏昌,蒋老师。




重生七零末:逆袭小辣媳 第143章 于老太的消息
那只碗刚好是她当初送火锅底料时用的,看样子对方接受了底料,把碗刷干净给还了过来。
“是隔壁蒋老师,您还记得咱们送给他一碗火锅底料不?”
苏云叶这样一说,贺娟立刻想起来了。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她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你明明和我说过的,怎么又给忘了。”
贺娟又道:“蒋老师孤身一个人住着,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也太可怜了。跟你大舅家隔壁的于奶奶一个样。”
贺娟唏嘘着。
她一提起于老太,苏云叶忽地想起来,这段时间太忙,都没问问贺志伟有没有于老太的消息。
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事情的真相或许只有她才知道一些端倪。
可这事她谁都不能说,只能烂在肚子里。
当天晚上,苏云叶给贺志伟去了一封信。
信里一开始她先问辣椒大棚筹备的怎么样了,最后才小心地附带着问了句于老太的消息。
没过几天,贺志伟的回信就到了。
信封上写着贺志伟的名字,但一看笔迹,苏云叶知道是贺志杰代笔的。
用了一张信纸,贺志伟详细讲述了辣椒大棚的筹备情况,材料基本都到齐了,剩下的就是把大棚钉好。
按照苏云叶之前告诉的样子,估计最快两天,就可以了。
之后就能开始种辣椒籽,等着来年收成。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关于辣椒种植他的经验还太少,最好是能有途径知道具体种植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否则事倍功半,影响来年辣椒产量。
这个问题苏云叶也早就考虑到了。
上次收到贾巧菲的信后,她又回了一封信,信里就是在询问辣椒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要点,希望贾巧菲能帮忙问一下她二伯。
前世苏云叶虽然也去过辣椒产地,知道辣椒的习性,可要说到实际种植,那肯定还是像贾巧菲二伯一样多年种植辣椒的农民更有经验。
这一次贾巧菲回信没有上一次快,估计是去信给锦城那边了。
在贺志伟回信的第二页,他提起了于老太的事。
后来他又几次组织大家去寻找过,周围都没发现于老太的踪迹,她家里也一直大门紧锁,明显没有人回来过。
因为不知道于老太的祖籍在哪儿,也没法去找,这事只能先搁置下来。
苏云叶看完信,心里砰砰跳个不停。
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于老太恐怕凶多吉少了,否则不会这么久,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想到在队部里被贺志伟他们抓住的脸膛黑黑的中年人,苏云叶的心揪紧了。
这事绝对和他脱不了干系。
若有机会再见到沈黎,她最好侧面把这个消息隐晦地告诉他,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然而,好几次抽时间去废品收购站找书时,苏云叶都没能再碰上沈黎。
这期间,她收到了贾巧菲的来信,信里贾巧菲把从二伯那里得来的种植辣椒的技术要点,一一列了出来。
眼下种植大棚辣椒最需要的就是这个。
苏云叶赶快誊抄了一份,这天正好赶上周六,她趁着下午放学时,去了一趟县一中,让即将返家的贺文成帮着把信捎回去,同时还让他给家里带去了好几斤精白面。
这段时间有贺娟和苏云叶照拂着,贺文成跟贺文生两人的伙食比过去好多了,一段时间不见两人的身高又抽高了不少,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1...4142434445...2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