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怪诞的表哥
“柳岚山是郑家之婿,以他的文章能中进士,舞弊之事江南早有定论。他受郑家如此提携,又是郑党核心,郑元化决了黄河之后,国公便不可能再宽宥他。”
“他今日不死,往后也要成为我们对付郑元化的证据,这事还是我经手在办的……他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只是求死而不得,今日反倒成了他自绝的机会。不然若让他与郑党对峙,他何颜面对妻子、面对大恩于自己的郑家?”
“成也因攀龙附凤、败也因攀龙附凤,总归是他全了对郑家的恩、对你的情。逝者已了,你勿再介怀了……”
劝到这里,李香君只是摇了摇头。
董小宛道:“依我看来,柳岚山抛出性命,为的是要告诉香君侯朝宗非她良配。”
她说着挽住李香君的手,轻声道:“侯朝宗既已背盟娶妻,你今日也算还了他赎身恩义,从此两不相欠,好不好?”
李香君喃喃道:“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
董小宛听她这是有遁入空门之间,急得几乎要哭出来。顾横波揽了揽她的肩,轻声道:“让她先想想,保住了性命,别的事往后再说……”
正在此时,一个仆婢匆匆跑进来,道:“冒公子来了。”
“冒僻疆?他回徐州了?那侯朝宗呢?”
“这……冒公子是自己来的……”
~~
“……朝宗被逼无奈,他心中有愧,此番不愿再随方兄南下,暂避在商丘白云寺。”
冒襄一席话说完,神情落寞下来。
复社翩翩公子,忧国忧民的郁郁寡欢姿态,这在往日里是最得女子推崇同情的。
他眼界甚高,不喜庸脂俗粉,偏喜品貌高洁的佳人,多年下来,也习惯了以此面目得人欢心。
今日却有些不同。
顾横波、董小宛听完他这一番叙述,只转头看向李香君。
李香君眼中悲意更浓,强撑着应答,道:“我知侯公子为人,他有他的苦衷。”
“我欲替侯兄洗脱冤枉,可惜如今我也是声名狼藉,无人肯信我啊。”冒襄长叹一声,苦笑不已。
李香君轻声道:“冒公子已尽力了。还烦你来看我,耽误了正事。我已无碍,冒公子随方公子、陈公子去见国公要紧。”
“不去了……此番我也看透这些凡尘俗事了,王笑与郑元化有何不同?一样是权臣祸国,不把百姓当一回事。外虏未灭,却在这里互相倾轧,呵,懒得掺和。”
冒襄说着闭上眼,微抬起那张俊脸,吟道:“佳景固无鑫,俗尘喜不至。闭户养微疴,此中有高致。”
这是他新作的诗。
若在往昔,该得佳人夸赞几句才是。
却只听顾横波语气转淡,道:“那冒公子又为何来徐州?”
“我有意回如皋,从此白首穷经,不问世事。与方兄顺道走一程……”
话到这里,冒襄睁眼看向董小宛那一张侧颜,微微笑道:“听说你还了债、赎了身,恭喜你。”
董小宛欠身谢过。
冒襄看她表情,有些本准备好的话就不太好说得出口。
他微微沉吟,最后还是道:“我可否与你单独聊聊?”
董小宛摇了摇头道:“我已不是昔日秦淮河上的董小宛……”
冒襄微微皱眉,其后颇有风度的摆了摆手,苦笑道:“那便当着两位大家的面说也无妨,去岁我去南京乡试,与你匆匆一见,惊为天人。其后为你作了一篇赋,你当明白我的心意……”
“我不明白。”
“不明白我便直说也无妨。”冒襄道:“自古以女子为官,多是国乱之兆。今山东又兴此歪风,你何必趟这浑水?我有意带你脱离此间是非,可愿随我走?”
董小宛倏然起身,眉宇间已带了怒色,淡淡道:“冒公子请回吧。”
“小宛,我为你写了两首诗……”
“今日见你,当是故友叙旧。但你若还将我当作昔日秦淮歌女,那又何必再谈?”
冒襄也不恼,嘴角挂着漫不经心的笑意,从袖子掏出两张彩笺放在桌上。
“我知你不是利欲熏心之人,今日是我冒昧,惹你不快。等你看过这诗,自该明白我的心意……我会在徐州等你答应我……”
董小宛不悦,还待开口,顾横波笑吟吟拿起冒襄放下的彩笺扫了两眼,道:“我送冒公子吧?”
……
走到大门,顾横波停下脚步,笑道:“冒公子家中早有贤妻,但好在……最不擅妒。”
她加重了最后这四个字的语气,又问道:“这次你想带走小宛,可要给她一个作妾的名分?”
冒襄微微沉吟。
“看来冒公子只想让小宛倾心于你?”
“顾大家误会了,我纳小宛为妾也未尝不可。”
“是啊,现在小宛还了家中巨债了。要说冒老大人一世清廉,可万不敢把家中银子拿出来给妓子赎身还债呢……”
冒襄猛然一转头,不可置信地看向顾横波。
这女人阴阳怪气的……竟是想来讥讽自己。
一个风尘女子,玩闹一般混了个不知所谓的小吏,竟敢讥讽自己一个士族公子。
就你这样的女子,我玩了又抛的没有三十个也有二十个,你敢讽我?当自己是郑隆勖吗?
顾横波脸色的笑意不知何时已化为冷笑。
“冒大公子,你出身高门,父亲是二品布政使大人。放在以往,我们这等风尘贱妓能得你看一眼都是三生有幸……但你怎么就能不明白‘今非昔比’这道理呢?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时移境迁了呵,你这冒家,今日我们还真不放在眼里。”
“侯朝宗不论如何,至少曾真心待李香君。柳岚山不论如何,往上攀舍得了本钱,救香君舍得了性命。你呢?乡试不中,办事不牢,就连找女人也不舍得多付一份诚心,没有了你的身世撑腰,你有什么?竟还对国公直呼其名?”
冒襄眼一眯,勃然大怒。
“顾横波,你别以为我动不了你。”
“人家好怕哦。”
顾横波好整以暇抬起手中的彩笺,道:“你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你好有文才……千丝吐尽尚为蚕,花月心情事事堪,真是好诗呢。”
嘴里说着“好诗”,她手一松,笺纸飘落在地上。
一只小弓足踩在上面,转了一转。
冒襄遭此羞辱,俊脸气得通红……
“但你这诗再好,比得上国公送给小宛的定情诗吗?”顾横波忽笑道,“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冒大才子作了一辈子诗,可有这样能传诵千古的佳句?”
冒襄愣了一下,整个人都呆立住。
王笑作的哪首诗不是传诵千古的?他再不甘也已经习惯了……
问题是……定情诗?
“你放屁!董小宛都没梳拢,我看得出来……你休想吓……你休想污蔑她……”
“国公说了,等带我们到了济南,入了国公府也不迟。怎地?你想在这之前从他手中抢人不成?”
冒襄眼皮跳得厉害,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步。
顾横波又道:“你气了?想报复我吗?对了,国公也送了我一首诗,烦请冒公子品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你也是……”
冒襄连嘴唇都有些抖,但没有犹疑,转身就走。
“站住。”顾横波淡淡道。
她收起那副讥嘲笑意,冷冷道:“我若听到一点风言风语,你就等着锦衣卫上门吧。”
冒襄脚步停了停,也不说话,径直走开,穿过大门,不见了身影。
……
顾横波笑了笑,转回中庭,想到高兴处,踮起脚在原地轻轻盈盈地转了两圈。
这辈子都是看人脸色,活得像个物件……
今日却只借笑郎一点势,什么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什么名门高官公子在自己面前就是一个废物。
她仰着头,闭上眼,像是感觉到天下人都拜倒在自己脚下。
“好想要笑郎啊……”
“你在做什么?”
顾横波吓了一跳,差点摔倒,转头看去,见董小宛一脸不高兴地站在远处。
“没……没什么啊,你怎么了?谁惹你了。”
“冒僻疆那种人赶走就是了,你还送他做什么。”
顾横波笑道:“人家也是大才子嘛,你真不喜欢?这世上除了他也没几个人配得上我们董大家了……”
“别弄我。”
顾横波偏喜欢捏她的脸,提起嗓子,用往日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时的唱腔说道:“好素儿,莫生相公的气了。”
“谁是你素儿,走开……”
董小宛气呼呼地转回屋内,见李香君竟已在床头坐起,手里捧着那把小扇,眼中泪水迷离。
“你还在想侯朝宗?他若真心待你,怎么会连徐州都不肯再来,把你当什么了?这世道艰难,谁没个蹉跎,为何旁人却不似他那般怯懦?连你也不敢见了……李香君,今日你给我歇了那份心思。”
董小宛说着,快步走到榻边,把李香君手中那扇子一把抢在手里。
李香君也不争抢,闭不眼不说话。
“好了好了,你抢她这宝贝做甚?”顾横波打着圆场,眼看那扇子上血痕点点,又道:“香君也莫心疼,我给你添些笔墨,画两枝桃花上去……”
话音未了,“嘶”的一声,董小宛竟已将那扇子一把撕开……
顾横波吃了一惊,忙到李香君面前,拉过她的手柔声道:“你莫伤心,也千万别气她,这……”
“我没气她。”
李香君仿佛心死,喃喃道:“撕了就撕了吧,风吹万里云,聚散难长保……撕了便撕了吧……”
屋中三个女子良久无语。
最后听得李香君带着些欣慰的长姐语气叹了一句。
“说起来,小宛与以前不同了啊。”
“走这一遭,谁又还能一点都不变呢?”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第885章 小杂官(求月票求订阅)
这一天,徐州,一身尘土的方以智才从铜瓦厢赶回来面见王笑……
而远在德意志的马德堡,市长格里克则已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让仆人把今天送到的书拿出来读。
这是一本《论重物的运动》,作者是托里拆利。
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学生和晚年的助手,如今是佛罗伦萨学院的数学教授,他虽远在意大利,但格里克却对他神交已久。
两年前,托里拆利制作出了水银气压计,证明了真空的存在,而真空测量的单位“托”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这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的致命打击,眼下许多人正妄图否定托里拆利的研究成果,掀起一场激烈的争论。
格里克读着托里拆利的书,想到最近听闻的议论,也对此感到气愤。
“我得要加快制作出真空泵,为托里拆利先生证明!”格里克心想道……
~~
而远在楚朝,王笑说道:“我们得要做这个‘马得饱半球实验’,明白吗?我需要水泵!”
方以智有些发愣。
他在黄河上游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后,立刻又投入到救灾当中。
除了陈贞慧,没有人能明白他心中的惭愧与悲哀,他不知有多少人因自己家破人亡,只好没日没夜的在泥水里搜救难民……
这种时候,王笑却要把他召回来。
方以智觉得这是要问罪了,虽还想在黄河边救灾,但他也愿意回来担下罪责。
只是没想到,刚一见面王笑别的不说,开口就是一堆让人似懂非懂的话……
“方密之,你给我打起精神来!”
“国公,这……是用来修黄河水利的?”
“嗯。”
方以智低头想了想,道:“国公似乎因果倒置了,若如国公所言,天地之气会挤压这个‘真空’,那该是先有这个‘坌’,才可做这马得饱半球实验。”
“是泵啊,泵,后鼻音。”
“坌?蹦?”
“笨!”
“是……坌,水坌、气坌。”
方以智抬手在空中比了个球状,又道:“学生猜想,这两个半球要想做到真空,该是先注满水,再用坌抽掉里面的水……”
“嗯,我不懂这些……总之我要你做出泵,要求能把水抽到三丈高。”王笑道:“原理我都给你说了,你今夜便赶到济南,需多少工匠人手随你抽调,在我开始治河工程之前,把水泵做出来。”
……
“到时先运用在抽水器、水闸这些治河之事上,之后可用于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懂吗?”
“学生明白……”
一直说到月上树梢,也没顾得上吃饭。等王笑把可能用到的原理都说明白了,这才挥退方以智与陈贞慧。
两个文人告退,神情依然枯槁。
王笑想了想,最后还是开口道:“做事难免有挫折,这次我们没能阻止黄河决口,却可把黄河治理好,救往后千倍万倍的人。用你们常说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他话到这里,挥了挥手。
至于能不能参透,凭他们自己的悟性便是。
让方、陈二人参与到治河之事,同时也是让他们得以自赎,从挫败感中走出来。
等来日黄河安流固稳,他们自会释然、且有成就感……
倒是那侯方域,竟是就不回来了。
本想着看如何安排他与柳岚山再辩一场,洗脱冤枉……偏侯恂要逼迫李香君闹出事情来,眼下搞得柳岚山死掉、侯方域又避世……
——随他去吧,又不是我的什么人,懒得理他……
~~
另一边,侯恂正惊呼了一声。
“什么?!”
侯恂闭上老眼,失望至极,指着侯方夏道:“这种事你也敢与陈惟中说?是想学你二弟毁尽老夫一世清誉?”
“父亲恕罪。孩儿与二弟与陈惟中本有交情,此番相见难免共饮了两杯。谈及科举,多问了他几句心得……没想到他竟是看出来了,又设套试探。孩儿实在是瞒不住,只好全盘拖出,求他在国公面前保密。”
侯恂长须都在抖动,愣是凭在朝堂多年养出的城深撑着没气晕过去,道:“他答应你了?”
“仔细想想,他似未答应。”侯方夏脸色灰败,低声道:“但孩子也没真去参加明年的会试啊,不过是多做一手准备……”
他说着却红了眼,大哭道:“寒窗苦读二十余年,千辛万苦过了乡试,孩儿付出了大半辈子啊!可眼下南京打压我们、济南又不开科举……不去京城,难道孩儿这一世苦读全白废不成?那我还活着做什么啊?!”
“哭什么哭!不知死活的东西。”侯恂怒不可遏。
“父亲,父亲,勿要如此,陈惟中也是科举出身,想必能理解孩儿的……他未必会向国公说……”
“今日国公去探望了李香君,其中意味你还不明白?”
侯方夏喃喃道:“不会吧?以父亲的声望地位,又助他劝降商丘,无论如何……无论如何……”
侯恂又悲哀又失落,道:“那是连孔家都敢抄的人啊。”
“那我们怎么办?”
侯恂闭目沉思良久,缓缓道:“让你妻子明日去见见李香君,告诉她……老夫答应让朝宗纳她为妾了。”
“父亲真要让妓子入门?可这有用吗?”
“哼,没想到这妓子如此顽固,闹出这么大的事来。”侯恂道:“今日那位左巡按也去探望她了,据说还呆了许久。”
他捻着胡子,沉吟道:“入这徐州城以来,老夫不只一次听说了,左巡按是公主殿下心腹,国公重伤时让她主理徐州,可见信任……估且让那妓子替我们求求情吧……”
父子俩话到最后,侯恂终支着膝盖站起身,轻声喟叹起来。
“这齐王治下,商贾、赘婿、仆役、妇女都可为官为吏,就连妓子也敢掺和国事,乌烟瘴气,国事艰难喽……”
~~
“还不是这些文人不堪用。”
王笑见完方以智虽然已很晚了,但还是又见了陈惟中,谈到对侯家的处置、谈到科举,他轻呵一声,又吐出两个字。
“惯的。”
陈惟中拱手道:“国公,侯方夏虽有参加建奴会试之意。终未成行,他能来徐州,可见最终还是心向大楚。此事,论迹不论心为宜。”
“卧子前脚告了人家黑状,后脚又跑来求情,何意?”
陈惟中道:“国公要用侯家,下官须考校其人品、如实以报;但如何处置,下官认为还须斟酌,侯方夏想科举出仕,更多的还是因经世济民之心。而侯老大人教出的儿子,也确实皆有才华。”
“经世济民?”王笑道:“我有时也搞不懂,读书人怎么就这么喜欢经世济民?而喜欢经世济民吧,又偏要觉得自己比‘民’高贵一点。”
陈惟中若有所思。
他心里琢磨着王笑这话里的意味,开口又契而不舍地谈起刚才的话题。
“齐王登基在即,下官认为也可以开科举了。今次侯方夏之事便是一个提醒,不开科举,恐难收天下英才之心。”
“有公务考试也是一样的。”
“不同。下官直言,山东的公务考试,太浅显露骨了,选的都是下吏,而非庙堂之才。僻如,下官当年科考,会试第二场的试论。题目是,替乾元元年的唐肃宗拟一道诰,封郭子仪为中书令……”
王笑倒也愿意听陈惟中说这些,不开口打断,默默听下去。
“此题看似简单,但举子除了要掌握诰文的写法,还要极了解安史之乱。不仅如此,这道试论还有一个隐晦之处……乾元元年,唐玄宗尚末驾崩,而是被尊为太上皇。”
陈惟中说到这里,王笑轻轻笑了一下,道:“精深微妙到了可怕的地步,这题目是谁出的?”
陈惟中抬手指了指南面。
“老狐狸。”王笑呵了一声。
陈惟中道:“这道试论,遣词用句,既得把安史之乱的责任落在唐玄宗身上,又得保持皇家体面。”
“简单来说,要写出唐肃宗那种‘我爹是个老糊涂,弄了一堆烂摊子,所以我得委派郭子仪来帮我擦屁股’的意思?”
“这……也可以如此说,但还得曲笔、粉饰,把一件坏事说成好事。”
“这样的科举,才配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
“国公形容得妙哉。要中进士,除了要精通四书五经、上下通史,还要有极高的悟性。如此,选出的才是庙堂之材。”
王笑学着郑元化的语气,道:“卧子这只是自卖自夸啊。”
“下官不敢,下官想说的是……天下士人,实不屑参加国公的公务考试,既有‘学得屠龙术,却抡铁锄头’之感,又担心沦为杂官下吏。齐王继位在即,而国家选材取士乃大事,请国公深思。”
“不想当杂官下吏,他们想当什么?清流名臣是吧?”
王笑站起身,道:“卧子今日所言,我反而更坚定了不开科举之心。在我看来,这天下间杂官太少,而清流名臣已太多了。
你们的科举是难、是精妙。十年寒窗,一朝跃过龙门,即可食民脂食膏、当人上人。为此,全天下的读书人趋之若鹜,学得满腹经纶。偏我今日要做点事,连懂压强的人都找不出几个来。
齐王登基在即,今日我便把话放在这里。我不要什么懂为官之道、擅揣测帝心的庙堂高材人上人,只要真懂民生疾苦的杂官下吏。”
陈惟中道:“国公就不怕如此一来,天下士人纷纷心向建奴与伪帝?”
“先贤有一联,可与卧子共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陈惟中身子一颤,如遭雷击。
良久,他郑重一揖手,道:“下官……深谢国公提点。”
王笑点点头。
——这个陈惟中,是自己最近磨砺的几个人当中,悟性最高,进益最快的……
“夜深了,下去吧。”
“是。”
陈惟中边告退边品味着刚才那一联,忽听王笑又问道:“对了,卧子给柳如是写过诗吗?”
陈惟中一愣,心说怎么又突然岔到这事?
——这个国公,似乎总喜欢问自己和柳如是的那点过往……
“是,下官曾赠柳大家一篇《湘娥赋》。”
“然后呢?”
陈惟中微微愕然,低声道:“她回赠了下官一篇《男洛神赋》。”
“是吗?”王笑沉吟道:“她若是没有回应你,你会如何做?”
“这个……”
——这个莫须有的问题真是比科举都难……
~~
几日之后。
“老罗啊,这笔银子你运回济南,我可就松了一口大气。”王珰伸了个懒腰,抱怨道:“这些日子可累死我了,你说这关明、童元纬和他们手下那些将领怎么就这么有钱呢?光现银我就抄了两千多万两。”
“有两千多万两,为何这批治河款项只给五百万两?”罗德元从案牍中抬起头来,板着张脸。
“哦,就你要用银子,别人不要用银子?几场仗打下来,将士不用抚恤、犒赏?城池不用整修?灾民不用赈灾?还有,治黄河可不止山东那段,南河的废河不用治理开荒?接下来打这里、打那里的不用军需?山东府库为了赈灾都已经空了,不得再挪些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