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盛世天骄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阿彩
“臣看她的脸……没有问题。”大理寺卿顿了一下,才道。
“倒是个有本事的。”袁家把人证、物证都做全了,楚九歌还能翻案,着实是有本事。
先前的种种退让,想来是为了麻痹袁家。
楚九歌连他都骗过去了,袁家这次栽得不冤。
大理寺卿总感觉自己知道太多了,连忙低头,把事情转到正题上:“陛下,这案子……”
“按规矩审。”皇上合上眼,掩去所有的情绪。
“臣领旨。”有皇上这话,大理寺卿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退下吧。”皇上面露倦色,抬抬手把大理寺挥退后,便闭眼靠在龙椅上。
大殿内静悄悄的,站在皇上身侧的叶公公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惊扰了皇上。
许久后,叶公公听到皇上说:“把西凤的国书拿来。”
叶公公一怔,连忙将装在乌木匣子里的书信取了出来,恭敬的递给皇上。
皇上打开国书,没有看西凤的国书,而是将夹在国书里的私信打开。
敢在国书里夹私信,除了西凤的皇帝就只有太子了。皇上手中的这封私信,就是西凤太子写给他的。
第一眼看到信上的字,皇上怔住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再次打开,看到信上熟悉的字,皇上还是恍惚了一下。
世事难料!
谁也没有想到,一介寒门子弟,居然有那样的身世,居然有一天,能拥有与他平等对话的资格。
沈卿,当年他看上的寒门学子,本想把他扶起来对抗世家,不想被杨妃的妹妹看上了。
不过,沈卿是个争气的,哪怕娶了杨妃的妹妹,依旧步步高升,在寒门出身的官员中颇有威信。
本以为,这人会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刀,不想他竟是有大机缘。
西凤的太子,还被楚九歌所救,欠楚九歌一条命。
不知该说沈卿命好,还是楚九歌命好。
每次他想弄死楚九歌的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帮楚九歌。
谢玄、王梓钰、北王,现在又是沈卿。
皇上将沈卿写给他的私信仔细、反复看了数十遍才放下。
沈卿用了一个他拒绝不了的消息,换楚九歌一条命。
沈卿在信上说,杨妃当年生的六皇子没有死,他用六皇子的下落,交换楚九歌的命。
他命不久矣,北王不回京,没有办法为他续命,大皇子平王废了,武王的命他舍不得,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也没有办法让后妃生皇子,沈卿拿出来的条件,他无法拒绝。
收拾北王很重要,收拾王家也很重要,但这些都没有他的命重要。
“江南的事……今年不行还没有明年,朕到要看看,明年你怎么躲得开。”皇上看完信,幽幽的开口,声音阴冷的如同屋外的冰雪,让人不寒而栗。
叶公公站在皇上身后,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叶公公大着胆子,悄悄地看了皇上一眼,又飞快的低下头……
他总觉得,皇上看了西凤递来的国书后,整个人比以往更可怕了。
“去,把国师请来。”不等叶公公多想,皇上的命令就下来了。
叶公公连忙打起精神,不敢再胡思乱想。
国师很快就来了,皇上挥退了所有人,包括他最信任的叶公公,而后与国师在殿下商谈了大半个时辰。
没有人知道皇上与国师谈了什么,只知国师从殿内出来时,脚步轻盈,看上去心情极好。
看着国师离去的身影,叶公公抬头看了看天……
乌云坠地,黑压压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
快过年了,这天却是越来越阴冷,给人一种不详的感觉。
……
皇上发了话,大理寺卿就没有顾忌,一出宫就命官差去袁家,把袁大人“请”到大理寺。
江南那群百姓状告楚九歌治水不利,致使大水淹良田的案子,也是大理寺在审理。现在两案并一案,大理寺卿审起来也不难。
袁大人自以为稳操胜券,在袁家等楚九歌上门下跪求他,不想楚九歌没有等到,竟等到了大理寺的召唤。
问清事情原委后,袁大人不屑的冷哼一声:“不见棺材不掉泪,本官就去大理寺,看看她楚九歌手上有什么证据,居然敢诬告朝廷命官。”
袁大人根本不相信,楚九歌手上有证据能翻案,能反过来告她。向王家族老、谢家主和萧家族老告了一声罪,就随同官差去了大理寺。
“袁大人有事不必管我们,我们也该走了。”和袁大人自信满满不同,被袁大人请来的族老们,可没有袁大人那么自信满满。
他们承认,他们也看不起楚九歌,不认为楚九歌一个女人有能力翻盘,但别忘了楚九歌背后的北王。
北王敢让楚九歌孤身回京,就表示不惧袁家的陷害。
至于江南水灾的事……
说实话,他们心理都明白,什么人证、物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的态度。
只要皇上说江南没有发水灾,便是大水把整个江南淹了,江南也没有发水灾。
北王敢让楚九歌回京,必是有把握能说服皇上。
袁家,这次栽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人看得清,深处在局中的袁大人,却始终认为他掐住了楚九歌的命脉,认为楚九歌就是他女儿口中,那个为了萧景安能丢下骄傲、丢下尊严的懦弱姑娘。
以至于他忘了,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就是栽在楚九歌的手里!
第783章 身份,证明你是你
袁大人随同官差来到大理寺,就看到楚九歌坐在大堂,手捧茶杯,一派悠闲姿意,眉眼间没有半丝郁色与不安。看到他进来,还朝他笑了笑,毫无芥蒂,好似先前被袁家冷落,被袁家羞辱的人,不是她一样。
袁大人脚步一顿,看着楚九歌,不由得皱眉……
事情不对劲,似乎脱离了掌控。
“袁大人。”大理寺卿打断了袁大人的思绪,袁大人连忙收敛情绪,朝大理寺卿行个礼:“秦大人,失礼了。”





盛世天骄 第443节
“袁大人客气了,请坐。”袁家主虽被皇上冷落,职务被革,但他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大理寺卿秦大人根本不敢受袁大人的礼,避了一下,便请袁家主坐下。
不知是有意还是什么,袁大人在楚九歌对面坐了下来,一双眼看着楚九歌,眼中尽是阴毒与狠厉。
见楚九歌半点不惧,竟然还对着他笑,袁大人顿时怒了:“楚九歌,与我袁家为敌,无疑是蜉蝣撼树。袁家传承数百年,不是你一个孤女能抗衡的。”
一介孤女屡次坏他好事,现在竟然敢嘲弄他,简直是找死。
“蜉蝣撼树?袁大人太高看袁家了,也太小看我了。”楚九歌将手中的茶杯放下,双手交叠,随意放在膝盖上,从容而自信。
不管袁家是不是大树,她只知道走到这一步,袁家输定了。
输在自以为是,输在狂妄自大上。
袁家自以为明了圣心 揣摩到了圣意,想做皇上手中的刀砍向北王,却忘了圣心易变,却忘了皇上从来不缺刀。
皇上确实想利用江南水灾的事,对付北王、迁制王家,但在性命面前,这些都得排在后面。
袁家主不仅在她这里失算了,在皇上那里也失算了。
“大言不惭,区区一个孤女也敢在我面前放大话。我袁家为国为民分忧的时候,你们楚家还不知在哪里。”袁家主高冷的哼了一声,衣袖一甩,转而对大理寺卿秦大人道:“秦大人,这大理寺卿的椅子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什么人都能在大理寺坐下。”
袁大人说话时,特意看了楚九歌一眼,摆明是在指楚九歌不够格。
被人当众打脸,又不用再示弱,楚九歌自然不会继续怂。她似笑非笑的看着袁大人:“大理寺卿的椅子,北王妃不能坐吗?”
“北王妃?你?”袁大人嘲讽出声,说到一半突然顿住。
他想起来了,北王那个混世魔王,不按理出牌的家伙在衙门登记了婚书,楚九歌与北王在律法上确实是夫妻。
“我还活着,除了我,谁还有资格自称北王妃?袁大人的官职被革了,见了我这超品王妃,是不是要见礼?”楚九歌冷冷地看着袁大人,带着三分轻蔑、七分不屑。
“你,你……”袁大人气得快要吐血,指着楚九歌,你了半天也你不出一句话。
“世家的教养,就是拿手指着人,袁大人真是好教养。”楚九歌嘲讽了一声,不给袁大人辩驳的机会,扭头对秦大人道:“秦大人,审案吧。”
王梓钰还等着她去医治,她真没有时间浪费在公堂上。
“下官这就开始审案。”秦大人暗叹一声倒霉。
一个超品的北王妃,一个曾为宰相的世家之主。就算这两人都不被帝王所喜,但也不是他一个三品小官能得罪的。
幸亏皇上表明了态度,任由这两人斗法,不然他真是不知要如何是好。
“咳咳……”大理寺卿轻叫咳一声,问道:“袁大人,数月前进京状告楚……北王妃治水不利,致使水淹良田的人,与你是什么关系?”
“他们都是我袁家庄子上的佃农。”袁大人一脸不耐烦的道。
“他们是江南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秦大人又问。
“当然是本地人。”袁大人更不耐烦了,不等秦大人再问,就不快的道:“这种问题还需要本官亲至?”
“袁大人,这是审案的流程,该问的下官都要问清楚,袁大人能回答的都要回答,并且要为你的回答负责。”秦大人并不受袁大人影响,一脸严肃的道。
袁大人虽有不快,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故作姿态的哼一声,将此事带过。
“那些佃农,是袁家新增的佃农,还是世代都为袁家的佃农?”秦大人继续问道,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但秦大人却不厌其烦,问得十分仔细,袁大人虽有不快,但还是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一连问了十几个问题,秦大人突然问道:“袁大人,你如何证明,那些佃农世代为袁家的佃家?”
“这有什么要证明的?他们是不是我袁家的佃农,我袁家还不清楚吗?”袁大人不以为然的道。
秦大人没人追问,只继续道:“袁大人,你如何证明,他们都是小安山的人?”小安山就是江南去年唯一受灾的小山村,那个村子大半的田都在袁家手里。
“他们本身就是小安山的人,要如何证明?”袁大人察觉到秦大人的问题不对,当下冷笑。
秦大人只当没有听道,一脸严肃的道:“也就是说,袁大人你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是袁家佃农,也没有办法证明他们是小安山的人?”
“谁说本官无法证明!他们就是小安山的人,本官能为他们背书。”袁大人这才察觉,他好像掉进了秦大人的陷阱,当即脸色一沉,怒喝。
“袁大人,审案是要看证据的,光凭你嘴上说是无用的。”秦大人半点不受袁大人的怒火影响,他不温不火的道:“袁大人,你说那些状告北王妃的男人,是你袁家的佃农,是小安山的人,结果你却无法证明他们的身份,这就没有办法告了。”
“他们有路引!路引足已证明他们的身份。如若事先没有核实身份,你们大理寺会接状纸吗?秦大人,假公济私可是大罪,你可别忘了自己的身份。”袁大人冷静下来,却又想不明白了?
秦大人,一再要他确认那几个佃农的身份,到底是何用意?
第784章 没脸,玩一笔大的
那几个佃农的身份很容易查,秦大人要偏帮楚九歌,拿那几个人的身份说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很快,袁大人就明白,秦大人为何拿那几个佃农的身份说事了。
秦大人说:“袁大人,小安县衙发生了一起火灾,所有的文书、身份证明全部被烧了,没有人能证明他们拿到的路引就是他们的。北王妃状告袁大人你指使仆人,捏造身份、假造证据诬告她。”
“你,你说什么?小安县衙发了火灾,文书全部被烧毁?”袁大人猛地站了起来,不敢置信的大喊。
楚九歌她怎么敢?
像是嫌给袁大人的打击还不够一般,秦大人又道:“是的,衙门文书被毁。官差为了进一步证实那些人的身份,派人去小安山查问。小安山的里长说,他们村子里的村民没有外出。对了,袁大人,小安山的良田是被水淹了不错,但村民说他们并没有受水灾,田地里的水是他们引进去的,目的是为了在稻田里养鱼。还说,他们每年都是如此做的,在田地里养鱼,此法不仅能让稻谷增产,还能将鱼养肥,一举两得。”
“小安山的村民都在?一个不少?”袁大人飞快的,从秦大人的话中抽出重点。
这怎么可能?
他虽然是陷害楚九歌,但人证、物证都是“真”的,查不到一点毛病。
那些进京来告楚九歌的佃农,就是小安山的人。小安山的村民都在村子里,那些人是什么?是鬼吗?
“是的。村中一共六十七户人家,三百二十一口人,大人小孩老人都在,一个不缺。”秦大人肯定的道。
“不!不!这不可能!”袁大人不敢置信的连连后退,他猛地扭头,瞪向楚九歌:“楚九歌,你,你……是你捣的鬼?”
楚九歌一脸无辜的道:“袁大人你在说什么?我没有听明白。”
就是她捣的鬼又怎么样?
袁家有本事找证据告她呀?
皇上已经放手了,她倒要看看,就凭一个袁家,怎么用江南水灾算计她。
“烧毁衙门,把整个村子的人都换掉,你怎么敢?楚九歌,你这是犯法!”袁大人怒不可遏,一张脸涨得通红。
只瞬间,袁大人就猜到了楚九歌做了什么。
烧毁衙门不难,把整个村子里的人移走,重新换一批人来,这对旁人来说很难,但对北王来说一点也不难。
难怪,难怪楚九歌敢进京,原来她早有准备。
“哼……袁大人,你说我犯法,证据呢?”就许你袁家制造假水灾诬陷她,就不许她毁掉证据?
楚九歌哼了一声,没有搭理袁大人。
“袁大人,江南的事已经查出来了,衙门被烧是江湖人的报复,与北王妃无关。至于村子里的村民,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小安山,袁大你这话……本官不认同。”江湖上那些人,帮谁都有可能,绝不可能帮楚九歌。
因为,楚九歌是北王妃,是他们的死敌。
“江湖人所为?不可能!一定是楚九歌,她把证据毁了!”袁大人根本不信秦大人的话,秦大人也不生气,好言道:“袁大人不信可以派人去查。不过,现在说这些都不重要,袁大人……你要怎么证明,那些状告楚姑娘的人是小安山的人?他们是那些良田的佃农?如若你无法证明,这便真是诬告了。”
“你们……你这是假公济私。人证、物证俱在的案子,你也敢帮楚九歌翻案,你就不怕……你的仕途毁于一旦吗?”袁大人气得要吐血,朝秦大人怒吼。
明明,他都做好了局,不管是人证还是物证都在,楚九歌怎么可能翻盘?
一个村子!
楚九歌居然把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换了,太狠了!
“袁大人……本官尊你是袁家主才叫你一句袁大人,你的官职已被皇上革除,你现在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诬陷朝廷命官,本官可以拿你治罪。”秦大人当即变脸,不复先前的温和与客气:“袁大人,你说过要为那些被告的身分负责。现在,他们的身份有问题,你要怎么负责?”
是,秦大人确实挖了坑给袁大人跳,但这事真不能怪他。算人者人恒算之,如若不是袁大人算计楚九歌在先,也不会被楚九歌算计。
楚九歌大手笔的,把整个江南上下都摆平了,别说皇上已松口,不再拿江南的事针对楚九歌,就是皇上没有松口,就凭现有的证据,袁家也奈何不了楚九歌。
袁家没有办法证明,那些被告是小安山的人、是受了灾的佃农,而袁家所说的受灾实证,也被楚九歌以稻田养鱼法攻破了。
稻田养鱼法有没有效果,他现在还不知,但他从楚九歌递交来的证据中,得知古书里确实有此记载,小安山的人用此法并没有错,也不是天方夜谭。
“你,你……”袁大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那些佃农的身分没有问题,但现在……他却证明不了他们是他们,这简直是好笑。
“袁大人,如若你拿不出证据,本官只能定案,将案情呈于御前,请皇上定夺。”没有文书身份证明,没有乡村的指认,谁能证明自己的身份?
秦大人一点也不怕袁家翻案,见袁大人半天说不出话来,便让师爷将袁大人所写的口供拿上来:“袁大人,你看看……如是没有问题,还请画押。”
“我画个屁,你们这是联手诬陷我。”盛怒之下的袁大人,飙了一句脏话,愤怒的将口供撒毁。
“楚九歌,你给我等着,我不会放过你。”袁大人将手中的碎纸片,狠狠掷向楚九歌,大步离去。
“输不起。”楚九歌抬手挡了一下,将碎纸打向袁大人。
秦大人看了一眼淡定的楚九歌,暗暗提醒自己,以后离楚九歌远一点。
要换作他是袁大人,他也输不起。
楚九歌这一招太狠了!
任谁也想不到,楚九歌会直接将整个小安山的人换了,这简直是……太可怕。
他们浸淫官场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事情还能这么办。
太不讲规矩了!
但不知为何,就觉得很爽!
袁家这是害人不成终害己,事情传出去,袁家的脸,怕是没了……
第785章 幼稚,谢三岁
江南良田遭受天灾一案,袁家人谋划了大半年,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袁大人回去后,立刻命人去江南查消息。
他就不信,短短数天,楚九歌能把事情办得那么漂亮。
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布局,先前一直让人盯着江南的事,他可以肯定北王先前没有任何动作。直到前几天楚九歌示弱,他才放松警惕,北王真要动手,也就是在那几天。
短短几天,就算北王能把事情办成,也不可能办得毫无疏漏。他只要找到了疏漏之处,就能要了楚九歌的命。
袁家被皇上打压一番后,势力大不如前,手上能用的人越来越少,但江南良田遭受天灾一事,是袁家翻身的唯一机会,为了抓住这个机会,袁大人将手中所有可用的人,全部派往江南。




盛世天骄 第444节
此事,只许成不许败!
不仅仅是袁家,皇上也在第一时间,派人前去江南探查事情经过。
江南的消息,他事先并没有收到!
大理寺卿提交上来的证据,他也是第一次看到,也正因为看到了那些证据,皇上才决定卖沈卿,现在的西凤太子一个面子,放过楚九歌。
他也不想轻易放过楚九歌,但……
小安山县衙被烧,小安山村民俱在……楚九歌在袁家不知的情况下,已成功翻盘,占据了主动权。
现在,袁家别说拿江南的事,威胁楚九歌,让楚九歌服软低头,楚九歌不拿此事弄死袁家,就已经是万幸了。
江南良田遭受天灾一案,因皇上的私心,在民间并没有传开,知晓此案的人非富即贵,这些人自有一套探听消息的本事。
袁大人前脚从大理寺出来,后脚那些贵人就知晓了事情始末。
“好好好!难怪能引得北王动心,让北王不顾一切承认她的身份。楚九歌不愧为是他们二人的孩子,这份急智,常人难及也!”老丞相虽然帮了楚九歌,但并不知事情始末,他也是在大理寺卿审完袁大人后,才知楚九歌在江南做了什么,顿时拍桌叫好。
旁人不知,他却是很清楚,江南那地方被四大世家把持着,北王的势力根本涉透不进去。要不然,北王也不会让袁家做出假的天灾,且事后半点不知。
北王的势力不在江南,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破江南的局,显而易见的,破此局的人就是楚九歌自己。
“楚九歌……我们倒是小看她了。”王家主得知消息后,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先前,楚九歌被袁家冷落、羞辱,他还在想,要怎么做才能让楚九歌欠他们王家一份大人情,日后甘愿为王家所用,结果……
人家根本不需要他们王家。
“楚九歌身陷危难,被袁家奚落嘲讽之际,我们没有出手相帮,也不曾为她说一句话,现在……我们王家有求于她,她会出手吗?”王家主想到至今还昏迷不醒,完全靠大夫拿药吊着命的王梓钰,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他的儿子,还有救吗?
萧家主一直关注着楚九歌的动静,得知楚九歌没有淹袁家的良田,也成功翻了案,顿时眼睛都瞪直了:“这不可能……皇上会让她轻易的脱身?是北王私下与皇上做了什么交易吗?”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萧家主比任何人都清楚,江南良田遭受天灾案,明面上看是袁家与楚九歌斗法,实际上是皇上与北王斗法。
皇上一直想以此为突破口,好制服北王,怎么可能会轻易松口?
萧家主想不明白,独自在书房想了一整天,也想不明白,皇上怎么可能会松口放过楚九歌?
除去萧家外,余下那些没有掺和,从头到尾都在观望的人,心中的猜测与萧家主差不多。
1...227228229230231...4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