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胡飞带着这些人闹闹腾腾的去报名。
朱由校这次没有跟着过去,自己到这里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已经知道事情的进展如何,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跟上去了。
对于朱由校来说,其实这就已经足够了。
他带着人离开了,一边走,一边露出了笑容。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之前,朱由校也想过,这件事情该怎么做。
最早是想着把这个名额卖掉,每年拿一笔钱就好了。这种是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办法,同时来钱也比较快,但是控制能力就比较弱,内务府想要延伸出去也不太可能。
于是朱由校把这个办法给放弃了,选择了直接入股的这种方式,算是公私合营的一种套路。
到时候用来一起赚钱,赚出来的钱自然是要按比例分成。这样的做法自然就是时间长了,收益也比较稳定,同时也能够赚得更多。
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朱由校选择了这个方式。
只不过如果事情进展的不顺利,后面自己的想法也就无法实现,更不可能有什么新的效果。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出了内务府的大门之后。朱由校带着陈洪和戚元辅四处乱逛,还带着人跑去买了不少礼物,说是要给张皇后的,展现了一个好丈夫该有的模样。
在朱由校回到皇宫之后,已经要太阳落山了。回宫之后在宫女的伺候下洗了澡,他就带着礼物去了张皇后那边。
听说朱由校来了之后,张皇后连忙上去迎接。
走到张皇后的身边,伸手将她给拉了起来,朱由校笑着说道:“宝珠就不用这样了,咱们以后全都轻松一点。”
说着,他拉着张皇后往里面走了进去。
看着桌子上摆的饭菜,朱由校笑着说道:“看来朕来的正是时候。”
张皇后在一边笑了笑,也不说话,陛下这个时候过来摆明就是来吃饭的。
陛下愿意到自己这里来吃饭,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于是张皇后伺候着朱由校开始吃饭。
在吃完了饭之后,残羹冷炙被撤下,温热的茶水被端了上来。
夫妻二人喝着茶水聊聊天,朱由校把自己今天出宫的事情告诉了张皇后,同时还夸奖了一下张国纪。
“国丈在内务府干得很好,这就为宫里面省了一笔钱。一旦这件事情办成之后,宫里采买东西都不用花钱,全部由那些商人进献,到时候这笔大钱就能做点别的事情了。”
“要知道皇宫大内这么大,每年养的人这么多,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张皇后想了想,巧笑道:“那些商人愿意这么做,是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外面赚的会比皇宫里花的要多?那如果要是反过来呢,皇宫里面花的更多,他们赚的更少,那他们怎么办?”
“那他们就破产了呗。”朱由校笑着说道。
这件事情他自然是考虑过的,他早就想过了,进献的只能是满足皇宫里面的日常需求,剩下的还是需要去采买;或者把每年进献的东西划分一个数量,有缺口的话,然后再去采买。
这就保证勤俭的皇帝可能还会存下一点,浪费的红利不够就需要自己去买。
如此一来能够保证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转,不至于到最后崩溃了。
不过现在这个钱看来挺多的,等到以后的话,可能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的了。
“陛下,什么是破产?”张皇后看着朱由校,歪着脑袋问道。
“破产就是资不抵债了,”朱由校想了想给张皇后解释了一下大概是什么意思,笑着说道:“你放心吧,朕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朕又不是那种只知道花钱的皇帝。如果钱不够,那就少花点。”
“陛下如此,一定会成为英明神武的皇帝。”张皇后悄悄的拍了一下朱由校的马屁。
朱由校对此颇为受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他拉着张皇后去睡觉了。
内务府的这个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审核司搞出来的事情,瞬间就让整个北京城都震惊了。
无数人都没想到内务府居然会有这样的操作,尤其是官场上面的官员。
要知道很多官员在家里面都有生意,如果真的这么搞的话,自己的生意怎么办?
这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还有另外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在意识形态上面。
这属于与民争利,皇帝怎么能够赚百姓的钱呢?
这是非常非常不合规矩的,在这些官员脑子里面,这是绝对不能够做的事情,皇家怎么能做生意呢?
实在是有损斯文!成何体统?
于是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官场,不少人开始上题本,意图也很明显,认为这不是好的事情,不希望陛下这么做,陛下不能这么做,希望陛下能够收回成命。
对此,朱由校不置可否。他也不出门,整日陪在张皇后的身边,他倒是想看看外面这些人怎么闹腾。
他等着有人跳出来,想看看会不会去威胁那些商人。
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那些人叫得欢,真正的实际行动却没有。
至于去威胁那些商人,根本没有人敢去。因为通过锦衣卫那边的摸底之后,大致上能够摸清楚这些商人的底细。
他们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勋贵和勋戚家里面,另外一部分则是各个地方上的。虽然他们在各个地方上的资本暂时还查不清楚,但是通过京城来人的说法,这些人在各个地方上都是大族,在官场上的也都是盘根错节的。
不管是在这个时代,还是在后世,能够把生意做出一省之外,那就全部都是能人。
后世有地方保护主义,在这个时代这种想法更严苛,同时也更极端的多。
所以能够把生意做出一省之外的,那么全部都是有能力且有背景的人。如果能够把生意做到京城,那就更了不起了。
这些人可不是一般的官员能够动得了的。至少也是朝中顶层的那几个才能动的。可是那些人也没什么反应。
事实上并不是他们没什么反应,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内阁之中,四位内阁大学士就在商量这件事情。
因为科举教纲编写的事情,内阁那边的气氛有一些不太好,或者说是有一些微妙。不过谁也不敢耽误正事,所以这一次四个人又坐在一起商量了。
“我倒是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反正他们愿意给宫里送钱,那就让他们送呗。”徐光启无所谓的说道。
“只要按规矩办,那就没什么问题。”黄克缵在一边补充道。
徐光启这么说没人觉得奇怪,但是黄克缵这么说,就让人觉得有一些奇怪了。因为他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
最近这几天,黄克缵就开始强调规矩了
谁都知道他这是在为自己的荀子学说做铺垫。尤其是这种不分场合、不分立场,直接选择了这么做,这是非常不妥当的行为。同时,几个人对他的提防也就更深了。
可是无论如何,黄克缵也是表态了,他站到了徐光启那边。
这两个人持这样的态度,只剩下孙承宗和韩爌了,就要看他们两个想要怎么做了。
这个时候孙承宗开口了,只见他面无表情的说道:“只不过让商人用皇家的标识,似乎有一些不妥当吧?”
这句话一出来几个人都严肃了起来,其中也包括徐光启和黄克缵。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214章 绝对权威在手(万字求赏!)
这个才是他们在意的关键地方,其他的他们都不是很在意。
士绅集团虽然有很多的共同利益,但是他们单体利益和诉求是不一样的。
有人在意的是有皇家标识的商号会影响到自己家的生意。
有人在意的却不是这些,因为他们家里面没有那么多生意,学校里面有的只是很多的田地。所以这个事情和他们的关系就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并不是很担心。
有人则是觉得让商号拥有皇家标识,生意会变得更好,他们很支持。
所以意见分裂的很厉害。
不过在有件事情上,确实所有人都谨小慎微的,那就是孙承宗提起的,若是把皇家标识给这些商号,他们万一做了什么坏事,是不是会有损皇家的脸面?
这一点,在场的人都很在意。即便是朝堂上下,也没有人敢大声的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比较敏感。
不过在内阁里面,既然孙承宗提出来了,那么就是绕不过去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就必须提上日程来讨论。
徐光启看了一眼孙承宗,缓缓说道:“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人本来就是在为皇家进献物品,那也就是说这是事实。既然是事实,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就不用管了。”
徐光启的这个态度,倒是并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
徐光启一贯都坚持臣子要少对皇上的事情指手画脚,皇帝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决定,这样会减少不必要的君臣矛盾,不会让君臣离心。
不过这与现在主流的想法相反,所以徐光启受到了不少抵制。
这个时候孙承宗再次开口说道:“可是如果这些商家以次充好坑害百姓怎么办?你们要知道,他们打的可是皇家的名号,如果他们以次充好的话,伤害的可是陛下的清誉。真到了那个时候,陛下的声誉受损,那些人即便是被弄死,也没有用了。”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面同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让陛下这么做。
如果没了这件事情,那自然也就没了这个问题。
“那就要因此废止这件事情?”徐光启有一些愤怒的说道:“这件事情的好处你们看不到吗?我不相信你们看不到,这件事情的好处显而易见。难道就因为那些问题就把好处视而不见?这叫什么?这叫因噎废食!”
“你既然担心他们坑害百姓、弄虚作假,那为什么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不想着去解决问题,而是想着不办这件事情,这是什么?这是懒政!”
徐光启目光扫过所有人,缓缓的说道:“反正我是不会同意停下来的。”
孙承宗看了一眼徐光启,不动声色地向后靠了靠。
他不会和徐光启争论这些。
自从进入内阁开始,他们两个就像是不在一个频道上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冲一冲。
可是孙承宗心里面明白,自己不能真的和徐光启起冲突。如果现在自己和徐光启对上了,那么倒下的肯定是自己。
虽然自己是陛下的老师,但是这个没有用,因为在这个时候,自己和陛下就只是臣子和君王的关系,师徒关系早已经不存在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等,等徐光启自己犯错误。
现在陛下要用徐光启,自己要等到徐光启让陛下失望的时候,否则自己绝对没有希望。
尤其是在关于陛下的事情上,如果自己站在徐光启的对立面,根本毫无胜算。
韩爌看了一眼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人,原本以为两个人会爆发非常激烈的冲突,没想到孙承宗居然不说了。
韩爌心里边略微有一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也不能怪孙承宗。
于是他笑着说道:“徐阁老说的有道理。咱们受陛下的任命,执掌内阁,当然不能够因噎废食。不过这件事情的坏处你们知道,好处你们也知道,那么就要好好想一个办法了。”
“既然徐阁老你提出来这个想法,那么这件事情你看就你来办吧?你写一份题本给我们看看,合适的话我们一起上奏陛下。你看这件事情这么办怎么样?”
孙承宗看了一眼韩爌,眯着眼睛没有说话。
一边的黄克缵也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他心里边更清楚,这一次徐光启是被坑了,被孙承宗和韩爌联手给埋了。孙承宗挖坑,韩矿埋土,两个人一前一后,配合的极好。
徐光启看了一眼两个人,这么明显的事情,自己怎么可能看不出来?何况这两个人也不是玩弄阴谋诡计,这就是彻彻底底的阳谋。
那既然你同意,那你就拿出一个理由来吧。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如果自己不接招,那就等于前面说的话都白费了。
徐光启知道,他们两个人这么做不是为了害自己,而是单纯的为了让自己多做事,多做得罪人的事。
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可能在内阁的时间就长不了了。
他们这么和自己对冲从来不是为了任何一件事情,想要的无非就是把自己从内阁赶出去。
不过徐光启心中却对他们十分的不屑。
他们坐在内阁的这个位置上不想着做事情,整日想着这些有的没的,自己才懒得和他们说这些事情。
于是徐光启站起身子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徐光启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孙承宗和韩爌互相看了一眼,他们没想到徐光启居然这么干脆利落的就答应了下来。
这让他们有一些诧异。
这个时候,旁边的黄克缵也站了起来,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用看似玩笑的语气说道:“这徐阁老还真是一个做事的人,做什么都是雷厉风行的。”
说完这句话之后。黄克缵也转身离开了。
但恰恰是这句话解答了韩爌和孙承宗的疑问。
徐光启如此痛快的答应下来,除了与他们的意气之争以外,更多的则是他真的想做事情。
徐光启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他就要去做,无关其他。无论这件事情自己提不提出来,徐光启都会这么做。
想到这些之后,孙承宗和韩爌就有一些尴尬了。互相对视了一眼,两个人谁都没说话,站起身子就去各忙各的了。
紫禁城,西苑的池塘边,有一棵长势茂密的香樟树。
此时,树下面,朱由校躺在椅子上,手里面拎着一根鱼竿,任凭鱼漂随风在池塘里游荡。
他半眯着眼睛,惬意的看着天空,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
在他旁边摆放的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茶水和水果,另外一侧则坐着张皇后。
此时的张皇后就没有朱由校这么随意了。
虽然也是跟朱由校差不多的造型,但她却是端庄贤惠的坐着,手中的鱼竿也垂在水面上,陪着朱由校在钓鱼。
自从到了西苑之后,朱由校的生活就更加的闲适了。
比起在乾清宫的时候,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于是钓鱼这种活动就提到了朱由校的日程上来。
果然换一个地方就能够改变人的心情。
“宝珠,咱们今天吃烤鱼好不好?”朱由校看了一眼张皇后,笑着问道。
张皇后嫣然笑道:“陛下是想用咱们自己钓的鱼吗?”
说完,她看着一边空空如也的鱼桶,笑颜如花。
对于张皇后的取笑,朱由校丝毫不在意,直接摆了摆手,坐直身子放下鱼竿,搓了搓手说道:“看来不给你展现一下朕的实力,你是不知道朕的能耐。今天就让你好好的见识一下!”
看着朱由校的样子,张皇后笑得更灿烂了。
对着站在不远处的陈洪招了招手,朱由校说道:“来来来,打个窝。”
“皇爷,什么是打窝?”陈洪有一些迟疑的说道。
“行了,你别管了,让朕来。”朱由校玩心大起,开始自己忙活。
见到陈洪还站在一边,朱由校便问道:“有什么事情吗?”
“回皇爷,内阁那边的几位阁老好像吵起来了。”陈洪有一些迟疑的说道。
看了一眼陈洪,朱由校有些好奇的哦了一声,问道:“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
“听说是因为内务府和商人合作的事情。内阁的孙阁老好像觉得这样会有损皇家的颜面,如果那些商人做奸犯科的话,损害的是皇家的清誉。”陈洪小心翼翼的说道。
“可是徐阁老却觉得,既然那些人会作奸犯科,那就要想办法不让他们作奸犯科,不能因噎废食。如果都因噎废食的话,那就是懒政。”陈洪再一次小心的说道:“于是韩阁老和孙阁老就让徐阁老来写题本。”
朱由校看了一眼陈洪,摆了摆手让他退下,似乎对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反应。
事实上,朱由校还真就没什么反应。
有人反对,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内阁几个人的争斗也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这件事情徐光启他是又要得罪人了。不过也无所谓,徐光启得罪人有什么问题?
自己一样还要用徐光启,而且还要重用,这一点谁都没办法改变,尤其是在这一次的事情之后。
对于朱由校来说,徐光启这样的臣子可遇不可求。
很快朱由校就忙活完了,直接来到了张皇后的面前,笑着说道:“这回让你看一看朕的能耐。”
说着,他再次开始钓鱼。
不知道是朱由校刚才打的窝有了效果,还是那些鱼听到了朱由校的召唤,反正全都快速的游了过来。
时间不长,就被朱由校给钓上来一条鱼,看着还不小。
把鱼卸下来放到桶里面,朱由校对着不远处的陈洪招了招手。
等到他走到自己的身边,朱由校才说道:“把这条鱼送到徐光启的府上去,让他补补身子,别整日里操劳的身子都不行了。”
陈洪知道皇爷还是把刚才的话记在了心里面,不然不会给徐光启赏赐,而且还是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赏赐。
这可是皇爷今天钓上来的第一条鱼。
刚刚皇爷还说要和皇后一起吃烤鱼,现在却要把钓上来的第一条鱼给徐光启,可见这里面的意义和对徐光启的看重。
陈洪连忙躬身说道:“皇爷放心,奴婢知道怎么做。”
等到陈洪走了之后,朱由校转头看向了张皇后,见她朝着自己甜甜的笑,朱由校也温和的笑了笑说道:“等一下再给你钓一条大的。”
听到这话之后,张皇后摇了摇头。
“陛下疼惜臣子,实乃明君,妾身怎么会因为一条鱼而有什么想法?”张皇后笑着说道:“妾身为陛下高兴。”
朱由校笑着将张皇后拉到了自己的怀里,大声的说道:“那不行,今天一定要吃烤鱼。”
看着朱由校认真又有些搞怪的模样,张皇后笑倒在了他的怀里面。
徐光启家。
自打从内阁值班房回来之后,徐光启的脸色就不太好看。
虽然今天他被摆了一道,但还真的不是因为这件事情生气,毕竟这是他要做的事情。
他生气的是内阁那几个人的态度,简直就是枉为臣子。不过他也只能是生生气,也不可能把他们所有人都赶出去。
于是徐光启去书房开始写题本。正事还是要办的,这个不能耽误,跟那些人生气犯不上。
不过很快老仆人就进来书房,来到徐光启的身边禀报道:“老爷,宫里面来人了,说是奉了陛下的旨意。”
听到这话,徐光启放下手中的笔杆子,站起身子向外面走了出去。
事实上,整个徐家对于这种事情都不陌生,因为皇宫里面经常来人,陛下经常会给一些赏赐,基本上都是这样操作的。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应该又是来了赏赐。
走到外面,见到陈洪之后,徐光启连忙拱手道:“陈公公。”
陈洪自然也不敢怠慢,连忙躬身道:“咱家见过徐阁老。”
内阁里面的几位大学士,陈洪最看重的就是这位徐光启徐阁老,因为他知道自家皇爷对这位徐阁老有多么的看重。
其他的那几个人对皇爷就没那么重要,所以陈洪对徐光启一直都非常的客气。
“不知道什么事情要劳烦陈公公亲自来一趟?”徐光启笑着问道。
“是陛下有赏赐。”陈洪笑道。
说完这句话之后,陈洪对着身后招了招手。
站在不远处的两个小内侍合拎着一个水桶就走了过来,里面还传出哗啦哗啦的水声。
徐光启顿时就是一愣,这是给自己赏赐了什么呀?
并没有太多的卖关子,陈洪直接说道:“今天陛下和皇后在西苑钓鱼,商量着钓上鱼来烤着吃。没想到等到真的钓上鱼来了,陛下就想起了徐阁老。”
“这是今天陛下钓上来的第一条鱼,这不,就让咱家给徐阁老送来了。陛下还说了,徐阁老整日为国操劳,吃不好、睡不好,这身子骨怕垮了,所以要好好的进补。这条鱼就给徐阁老炖汤,让他好好的去补一补。”
陈洪一边说着,一边脸上带笑的看着徐光启。
此时的徐光启心中真的很感动,在内阁所受的委屈也消失不见了。
这是陛下对自己的看重,自己只对陛下做事就行了,那些人其实不重要。
想到这些之后,徐光启连忙跪下,感激的说道:“臣徐光启,谢陛下赏。”
事实上像这种赏赐,根本用不着徐光启如此大礼,可他就是这么做了。
因为不这么做,不足以表达他的感激。
这不是一条鱼的事情,这是陛下在表明他的态度。有了陛下的这一份支持,自己可以昂首挺胸,毫无畏惧。
陈洪没想到徐光启居然会行这么大的礼,连忙侧身走到他的旁边,伸手将他给搀扶起来,笑着说道:“徐阁老这份心,咱家会转呈给陛下的。”
徐光启没有说什么,亲自将水桶接了过来,拎到屋檐下放好。
等到徐光启转身回来,陈洪正满脸笑容的看着他,直接拱手说道:“东西已经送到了,陛下的话咱家也带到了。如此,咱家就告辞了。”
1...7879808182...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