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回到明朝做昏君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纣胄
“是,陛下。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吴克善连忙大声的保证道。
反正不管其他,这一次自己要把好处捞足。老爹封了王爷,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朝王爷继承人。
两个妹妹名正言顺的嫁给了大明朝的皇帝,自己要飞黄腾达了。
东部草原将以科尔沁为主,这是科尔沁期待了多久的事情。等到有一天,自己的实力足够的时候,就挥兵西进灭掉林丹汗,自己就是整个草原之主。
将激动的吴克善拉了起来,朱由校说道:“行了,回去办吧。”
“是,陛下。”吴克善答应了一声之后,从地上爬了起来,连忙向外走了出去。
他的脚步坚定,步伐很快,看得出来他非常激动。
这一次的确也足够让他激动的。
朱由校看着吴克善的背影,活动了一下身子,转身对身边的魏朝说道:“大军都已经转回来了吗?关于粮草的事情,是不是你该报上来了?催催他们。”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91章 召王在晋(求票!求订阅哇!)
朱由校之所以有底气敢这么干、敢说这样的话,那是因为他的军队已经全都回来了,连熊廷弼都回来了。
整个辽东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平定了辽东之后,自己的军队损伤并不是很大。而辽东安稳了之后,自己就可以抽出力气来了。
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看看自己还有多少粮食、能够支撑多久,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自己的粮食足够,那就可以收拾一些蒙古草原上不听话的人。
不过现在有了科尔沁,自己根本就不需要做这些,只需要用自己的军队保持震慑就好了,有什么事情就关门放科尔沁。这次谁敢不同意,就把谁灭了。
朱由校别的倒是不担心,只是担心内喀尔喀五部。
努尔哈赤就曾经逼迫内喀尔喀五部这么干过,但是他们没同意,还和努尔哈赤翻了脸,最后双方打了一个乱七八糟,以内喀尔喀五部战败告终。
这一战,使得内喀尔喀五部的两部被吞并、一个部族被消灭,还有两个部族投靠了林丹汗而后也被吞并。
而现如今,轮到大明朝了,内喀尔喀五部还真就不一定同意,尤其是态度比较强硬的扎鲁特部。
不过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不是努尔哈赤。扎鲁特和努尔哈赤有仇恨,所以想利用那件事情翻脸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朱由校觉得更多的就是扎鲁特部不想和林丹汗翻脸。虽然他们已经分出来了,但是骨子里面还认定他们都是蒙古人,同根同源,林丹汗还是大汗,他们不能够背弃自己的大汗。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不得不做两手准备。如果这次扎鲁特部不来,那就打掉他。
有科尔沁的配合,加上大明军队的实力,自然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把他们消灭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没有人敢再不听话了。
只不过东部只剩一个科尔沁,就让朱由校有些担心。不过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留着一个内喀尔喀五部在那里吧?
人家不听话,和你玩什么?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内喀尔喀五部脑子没抽。
朱由校身边的魏朝听到问话之后,连忙说道:“回皇爷,清点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了,孙大人说这两天就送过来。”
朱由校点了点头,转身对魏朝吩咐道:“传旨给广宁巡抚王在晋,让他到这里来一趟。”
“朕准备见见他。两次到辽东都没见他,有些不太好。”
“是,皇爷。”魏朝连忙说道。
这几年,在广宁那个地方,王在晋做得非常好,比起原本历史上的王化贞,那高明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王在晋在广宁打造的,就是符合朱由校想象中的防御系统。墙高墙深,囤积粮食,城外修壕沟地堡,还有各种塔哨。
虽然这几年没少花钱,但是作用十分的明显,那就是没有人胆敢从那个方向进攻。因为没等你攻到城下,你的人就会扔下一大半。
这让朱由校很满意。
对于这种能够忠诚执行自己命令、把任务完成到完美的臣子,朱由校最喜欢。
自从来到大明之后,也经历过几年了,各种各样的臣子也见了不少,朱由校最害怕的就是那种侃侃而谈十分有才能的臣子,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有自我想法。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有一种想展现自个儿抱负的想法,而且还很坚定。你把他安排到一个位置上,他就总想干出点成绩,这个成绩可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东西。
他们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按照他们觉得正确的行为去干,完全不想大局观,不服从安排,总觉得这么干就对。
原本的历史上,辽东之势就是这样的。孙承宗也好,谁也好,都觉得辽东可以干一把大的、可以收复辽东,都觉得采取防守的态势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听起来热血沸腾,可实际上却远不是那么回事,王在晋所主张的就是这么回事。
大明已经没有这个精力在辽东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打这一仗,辽东那个地方本身就没什么好收的,让他们战就站一站吧。
大明的内政问题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着重解决。
辽东经过萨尔浒一战之后,力量损失太严重了。只要维持住保守住守卫的力量,这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去花费更多的钱建造这些东西。
这种非常怂的话,自然不符合崇祯皇帝的预期。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太丢人了,他心里面可是想干一番大事业的。
给崇祯一个志大才疏的评价其实并不过分。
于是王在晋完蛋了,没有成功。大明朝在辽东不断加大投入,给它从上到下中饱私囊的机会。原本就已经是大厦将倾一般的财政,彻底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
国内的赈灾没有钱,国内的平叛没有钱,士卒们领不到军饷,山西正式乱成了一锅粥,整个大明王朝直接就崩溃掉了。
最后我们也忘了,魏忠贤在的时候好歹通过他的手能够敲诈各种官员得到不少的钱。虽然被骂,但是有钱花呀,在皇帝权力薄弱的时候经常干这种事。
因为正常的赋税收不上来,就只能剑走偏锋养一个大贪官,让他去贪、让他去敛。
即便皇帝只能得到一部分也没有关系,因为等到皇帝继续用钱的时候,会把这个大贪官一刀杀了,所有家产全都归了皇帝。
而崇祯根本没这么一个人,没人给他敛财,税收不上来,就只能等死。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脆弱的财政起源于土地兼并、起源于投献、起源于自耕农经济的崩溃。大明朝那些官员不知道吗?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全都知道。归结到最后的原因是什么啊?
不就是当官的读书人不纳税吗?
只要让他们纳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有人提出过吗?
没人啊,大家都假装看不到,使劲地给自耕农加征。
三响一出,危害无边。
朝廷中的官员,还有那些的读书人,趁机疯狂的购买那些交不起税的老百姓的地,让他们流离失所。
加上天灾,瞬间就崩盘了。
而现在的朱由校自然不会重蹈这样的覆辙。
王在晋在辽东干的非常好,朱由校登基以后就把他和熊廷弼派到了辽东,可以说为自己解决了很大问题。
这几年下来,王在晋也是劳苦功高,所以朱由校准备这一次也把他带走。
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这样的人才就不能放在这儿了。
如果没有他和熊廷弼在辽东这么维持,朱由校也没有精力整治朝堂,更没有精力培养现在的军队;在国内疯狂敛财的时候,朝堂也不会如此安稳。
所以主要是要认可他们的功劳。虽然这一次王在晋一仗都没打,可善战者不一定非有赫赫之功。
朱由校这边准备召见王在晋,吴克善那边就已经把消息放出去了。
大明这边的动作也非常的快,孙承宗很快就以官方的行为把消息传递给了各个蒙古部族的代表,告诉他们“把你们的首领招来吧,大明要在这里举行会盟。”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同时传出去的还有吴克善对朱由校说的那些话。
一时之间,蒙古人当中群情激愤,破口大骂者有之,甚至都有人想杀了吴克善;但是更多的人陷入了沉默,一时之间就不知道怎么才好了。
最生气的当然是鄂尔多斯的哈萨尔,他没想到啊。
这真的没想到,吴克善居然这么快就投降了,而且还是用这种方式。他感觉自己已经被背刺了。
原本还以为你们能有点骨气,你们是大部族啊!可是这操作也太没有下限了!
早知道你们是这个样子,那我早就干了。这叫什么事啊?
更让他生气的是哈萨尔上次去见孙承宗,孙承宗就没见他。这几天更是疯狂的去拜见,可是孙承宗就跟没他这个人一样。
出来的只是下人,直接就告诉哈萨尔:“我们大人没有时间,现在实在是太忙了,什么时候得空了就通知你见你。”
这等于没说一样,连托词都懒得找了。
孙承宗能够拖着,这是哈萨尔不行啊!如果再拖下去的话,自己这边就完蛋了。
不过哈尔萨也知道,光以鄂尔多斯一个小部族没办法。
于是他开始疯狂的串联,想要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那些小部族。
当然了,明面上说是志同道合,实际上就是联系被吓得不行的小部族,以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
实际上,这些小部族的动作也非常的快。在消息出来之后,慌得可不止鄂尔多斯。
那些小部族们就已经更慌了,知道不能再继续长下去了,说不定马上就要打仗了。在打仗之前如果不抱团的话,等到开战那就晚了。
一方面相互联络,另外一方面则是疯狂刺探内喀尔喀的想法。
内喀尔喀的想法,决定了东部草原会不会成为战场。
如果内喀尔喀五部投降,那么可能就相安无事。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92章 要和科尔沁干仗!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事实,在沈阳城的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一下子,整个沈阳城的气氛就紧张了起来。而大明朝的军队开始疯狂调动了起来。
当然了,这是在蒙古人的眼中。而在大明人的眼中,是军队班师凯旋。
随着熊廷弼带人回归,整个沈阳城彻底进入了高峰,到处都能够看到大明朝的士卒。
这些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卒身上甚至还带着血腥,足够吓人。
而朱由校对于这一点根本就不在意,或者说从背后要推一把。只有吓死那帮蒙古人,他们才敢跟着自己干。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靠拳头说话的,无论你说的多么有道理,人家也不会愿意听你说话。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可以让对方安静下来、愿意听你说话。
王在晋来到沈阳城那天,正是沈阳城处在这样局面的时候。
他的心情很严肃,但更多的都是兴奋和解脱。
自己终于可以离开广宁这片地方了,实在是在这里干得太久了。
当然了,这个成绩也是让王在晋骄傲的。在广宁城的这几年,他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把整个广宁城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在辽东的局势非常安稳。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之后,终于一举剿灭了黄台吉领导的叛乱势力。
对于王在晋来说,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可是王在晋也知道,自己在辽东的使命完成了,这一次终于要离开这里了。
虽然不知道陛下会给自己安排什么职位,但是想来不会太轻。不过还是要见一见陛下。
这一次陛下把自己召见过来,肯定不是闲聊的。
在门口看到了熊廷弼,王在晋就是一愣。
两人现在一个是广宁巡抚,一个是辽东巡抚,官职上倒也对了,只不过熊廷弼要更大一些,而且更受皇帝的器重。
不过两人在辽东多年也很熟悉,而且比较合得来,这就比较好。
见面之后,王在晋笑着对熊廷弼说道:“恭喜恭喜,这一次辽东之战,熊大人大发神威,我在广宁都听说了。这一次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想必高升之事不远了。”
听了这话之后,熊廷弼不但没有露出高兴的表情,反而苦笑着摇了摇头。
伸手指了指王在晋,熊廷弼说道:“你就挖苦我吧。怎么回事你还不知道吗?”
听了这话之后,王在晋也笑了。
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一次的辽东之战,熊廷弼还能掺和一下,多多少少立了一些功劳。可是王在晋就没这个好运气了,一直都是在广宁那边看着。
名义上是提防蒙古诸部,可是谁都知道,蒙古诸部敢打过来吗?
吓死他们都不敢。
事实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一样,蒙古人没敢来。所以这次辽东之战,王在晋就是看了一个热闹,甚至连摇旗大喊的机会都没有。
熊廷弼虽然掺和了一下,虽然比王在晋强一些,可实际上也就是那么回事,真要说捞到多少功劳的也不太可能。
这次辽东大战的功劳全都归了朝廷来的那些亲军,尤其是卢象升他们。看看那一战灭了黄台吉,那是多么大的威风?
之后他们还打下了赫图阿拉,这功劳大了去了。他们两伙人捞的是酒足饭饱,剩下的汤汤水水分了一点给熊廷弼。
至于王在晋,连汤汤水水都没分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熊廷弼摇了摇头说道:“人家是真的能打啊!面对黄台吉的时候,人家打得那叫一个摧枯拉朽,不但打得快而且打得好,对面伤亡多,自己伤亡少。”
王在晋看了一眼一脸唏嘘的熊廷弼,随后就笑了,说道:“怎么样?心里不服气吧?”
这个问题,熊廷弼没回答。
事实上,不用说也知道,他就是不服气。
天子亲军什么造价?
那训练,那装备,那是自己能比的?
不说其他的,看看人家吃什么就知道了。自己这边的士卒吃什么?
根本就没法比。
伸手拍了拍熊廷弼,王在晋说道:“你知道为什么,我也就不劝你了。这一次陛下把我召见过来,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熊廷弼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那是陛下的天子亲军,自然是要最好的。
而且中央保证对地方的强大,这种事情是历朝历代都会做的,好多装备都是要先给着京城的部队。虽然这些人可能都不会打仗,但就是要先给他们。
至于说边军,那也只能排在第二梯队。辽东这边虽然也有仗要打,其实也是一样的。
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想不通的,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只不过就是有些失落罢了。
听到王在晋说这一次陛下召见的目的,熊廷弼顿时就兴奋了起来。
他一边拉着王在晋往里面走,一边搓着手笑着说道:“你还不知道吧?你那个地方现在有点偏,消息不灵通了。”
“这沈阳城现在都已经传遍了,咱们这一次要打仗了。而且,我和你说,这一次如果真的开打的话,无论是我还是你,那都是主力。”
如果这一次打得好,说不定就能够立下很大的功劳,完全可以弥补这一次辽东的功劳。说不定咱们也能够大发一把。”
听了这话之后,王在晋一愣,有些兴奋的看着熊廷弼说道:“打科尔沁,还是打内喀尔喀?或者说一起打他们?”
“你怎么知道?”熊廷弼看着王在晋疑惑的问道。
“这个还不简单?”王在晋摊了摊手,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说道:“现在在辽东这边地方,还有谁能够与我们大明为敌?”
“黄台吉已经没有了,难道能去打朝鲜吗?就朝鲜那个怂样,你让他得瑟一下给我看看?”
“除了朝鲜之外,和我们一直有仗打的那也就是蒙古人了。而能够和我们一起打仗的蒙古人,也就是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其他人谁敢?那不打他们还打谁?”
“再说了,能用上我们,那也就是对付蒙古人了。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朝廷的那些亲军还不是打他一个摧枯拉朽?那用的着什么,他们来多少人都没用。只有草原上那种荒芜的地方,才需要人多。我们人多嘛。”
“了不起。”熊廷弼看着王在晋,赞叹的说道:“分析的有道理。”
“行了,别跟我灌迷魂汤。”王在晋看着熊廷弼说道:“你刚刚说的这些话,完全就是故意的,不要想着我卖给你一个人情。真要开打的时候,这功劳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这亲兄弟明算账,你不用现在就算计我。”
“何况在跟黄台吉打的时候,你已经立过不少功劳了。咱这个兄弟们可是嗷嗷待哺,手底下的人眼睛都要瞪红了。有了这样的机会,我是不可能让给你的。”
熊廷弼看了一眼王在晋,憨厚的笑了笑,一拍胸脯说道:“你怎么能这么想呢?兄弟不是那种人,我是那种人吗?”
“兄弟这人一向都很诚实,我和你说,这个事啊,咱们还是得好好商量一下。一旦真的开战了,这谁包谁是有说法的。”
“你看看,咱们沈阳人多呀,兵强马壮。在草原上比较危险,到时候我不得护着你?就让我走前边就最好。”
“你们广宁的人少啊,要是损失一点,那得多心疼啊?这可是你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家底,这不能这么就打没了呀。”
“你看看,我是不是特贴心?到了陛下面前,咱们也别争别抢。对吧,实事求是,把这些现实情况和陛下一说,你看看陛下会怎么办?”
“你有多远滚多远。”王在晋瞪了一眼熊廷弼,没好气的说道。
这还真把自己当成二傻子忽悠了。
这一次辽东之战,的确是把大明朝的威风打出来了。
辽东上下的士卒很不满意,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不满意。
原因也很简单,这一次他们什么功劳都没捞着。他们在辽东练了这么多年,每天都在想着打仗、赢钱。
因为上一次打赢了努尔哈赤,还把努尔哈赤干掉了,他们也是空前的团结,朱由校还赏赐了他们。
那一次的赏赐给的可不低啊,这心里面早就动了心思。有了第一次,自然就想第二次。这些人的心里面早就已经准备好大干一票了。
结果,北京来的那些天子亲军把他们的买卖抢了,他们心里面怎么可能舒服?
怨气深重。
用王在晋的话说,这眼珠子都红了。
自己的广宁都是这样子,何况熊廷弼的沈阳?
估计辽阳那边也是一样。
所以啊,这一次如果真的和蒙古打仗的话,那这就是一个立下功劳的好机会,怎么可能拱手让人呢?
熊廷弼还搞这些?
“我还不知道你?贪便宜没够,见便宜就上。”王在晋冷哼了一声,没好气的说道:“我就明着告诉你,这一次说什么都不行。”
“反正我在这个地方,就绝对不能答应你这件事。不服气咱们就到陛下面前分说分说。到了那里,最好把你这套收起来。”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593章 谁负责打蒙古?
熊廷弼看着王在晋,老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看来自己这一招没用,这个老家伙也是有准备而来的。
没办法,想忽悠他们太难了,自己也就试试看,结果还没成功。
熊廷弼两人一边往里走,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人。两人的表情瞬间就严肃了起来,甚至有些难看。
不是因为见到这个人而难看,这个人熊廷弼和王在晋很熟悉,平常的关系还很好。他是辽阳巡抚毕自严,也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家伙。
这个人到辽东来的时间比较短,也就三年多一点。比起王在晋和熊廷弼来说,肯定要晚得多,但也是官场上的一个老油条了,为人处事笑眯眯,下起手来却是一个稳准狠。
为了在辽东这个地方扎下根,毕自严这两年没少做事。尤其是在熊廷弼两人的眼皮底下,可以说是发展壮大的很厉害。
在建宁卫收回来之后,毕自严如鱼得水,辽阳前面有个人挡着,可以安心发展;再加上离丹东更近一些,这就更好了。一直以来,毕自言都在辽阳安心发展,不争也不抢。
这一次对黄台吉的作战,毕自严也和王在晋一样都是在旁边看着。也不对,他的人还负责收尸,在卢象升后面跟着打扫战场。这样一来,毕自严也是有些功劳的,而且手下兵强马壮。
显然,陛下把毕自严找过来,也是为了商量这一次对战蒙古族的事情。
熊廷弼他们两人见到有人来争,这心情就不是很好。
毕自严倒是看到了熊廷弼两人,笑着迎了上去,一边拱手一边说道:“两位大人,幸会幸会。今日见到你们,还真的是没想到。看来咱们辽东三人也有在一起的机会了。”
毕自严脸上的笑容很灿烂,仿佛见到熊廷弼两人真的是很开心的事情一样。
熊廷弼和王在晋两人也对着他抱了抱拳,扯了个笑容,一副我也很开心的模样。
可实际上不是这个样子,熊廷弼两人真的没有那么开心。本来两人的竞争就够激烈的了,现在又多了一个人。
“没想到你也来了。”王在晋看着毕自严说道。
“陛下召见,自然是要来的。”毕自严笑着说道,凑到熊廷弼两人的身边,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吧,咱们辽东可能又要打仗了。”
1...268269270271272...32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