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一九八一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实在闲得疼

    黄道舟是个做过会计的,种田三年的流水账记得清清楚楚。

    黄瀚知道沈建华会问有关于分田到户的问题,因此特意找钱国栋了解化肥、电费、加工费、机耕费、农业税等等。

    ……

    ……

    ……

    ……

    ……

    书友们新年好,祝大家大吉大利、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别忘了投票呀,谢谢大家!




第二百一十六章:计划换计划
    钱国栋在刘庄镇干了好几年农机站站长,管着一二十大队的农业机械,当然了解种田的所有花费。

    因此黄瀚是有备而来,他此时从容不迫地一五一十列举各项费用累加一亩田的成本,算到最后,沈建华脸色不好看了。

    三水县的“吨良田”是指一年两熟,一茬麦子、一茬稻子的产量加起来两千斤。

    就按照两千斤算账,一亩田也落不下四五十块钱,也就意味着一个成年人要种十亩田才能够达到城里人平均水平的工资。

    可是种田真的比较麻烦,闲的时候一个人也用不着,农忙的时候全家上都有可能误了农时。

    三水县农民人均拥有五分地,真的属于人多地少。

    种田能够做到口粮足够还有点余粮卖钱,但是要靠种田富起来肯定是痴人说梦,仅仅是维持个不饿肚子罢了。

    黄瀚道:“叔叔,土地承包仅仅是第一步,基本上能够解决农村人的温饱。

    要让农村人走上富裕的道路,还得搞副业,办乡镇工厂,壮大、规范建筑公司,鼓励建筑公司招募农村青壮年,进入大城市承揽工程,实现多元化发展……”

    黄瀚侃侃而谈说了不少,特别强调组建工程队,以便于有组织有计划的实现劳务输出。

    这妥妥的是个金点子,因为原本轨迹三水县就是建筑之乡,县委一把手更早的关心建筑公司的发展,肯定能够让三水建筑先行一步,更加有利于做大做强。

    建筑工程公司以后的日子可以红红火火接近四十年,足以影响一代人,为三水县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利润不可估量。

    沈建华听得连连点头,接近半个小时过去了,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记了三页纸。

    他翻翻笔记本,看了看自己记下的心得,笑着夸奖道:“你个小孩子说的这些话,我怎么会有‘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呢”

    “过奖过奖,一些浅见而已,上不得台面。”

    沈晓蓉见爸爸那哭笑不得的表情乐了,挥手不轻不重打了黄瀚一下嗔怪道:“好好说话,不许跟我爸爸皮脸。”

    沈建国摆摆手道:“晓蓉,你别管黄瀚怎么说话,又没外人,怎么说都行!”

    黄瀚之所以说这么多,还都是挑选了经过验证的正确方向举例说明,就是为了让沈建华有所领悟。

    他哪怕认可了一种方式加以推动,效果都会立竿见影。

    沈建华在三水县做出政绩,不仅仅有利于他的个人前途,更加有利于三水县的几十万老百姓。

    见沈建华听得很认真,表现出津津有味的样子,有点虚怀若谷的气度,黄瀚决定给他支个妙招。

    道:“我们县今年的收成肯定暴增,完成国家的计划绰绰有余,叔叔,您千万不能错过难得有大量计划结余的好机会呀!”

    沈建国一时间脑子没有跟得上,问道:“你是什么意思啊”

    “很简单,以计划换计划互通有无呀!

    今年年底我们县的生猪出栏量肯定很多,许多工业大城市都缺猪肉。

    叔叔应该有不少同学、同事在某些大型国企工作吧”

    “你猜得对!我是有不少同学在部属大单位工作,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黄瀚问道:“农民养猪赚了点钱想着买一辆自行车过分吗”

    沈建华毫不犹豫道:“赚钱就是为了改善生活,当然不过分!”

    “叔叔,农民拿着钱跑去五金公司买得着自行车”

    这话打在七寸上,沈建华的回答不再从容,结巴起来,道:

    “这,这,这,国家的物资很紧张,现在还做不到敞开供应,以后肯定会好起来。”

    “以后谁知道多久呢远水不解近渴呀!叔叔,您一定有太多同学在重要的位置上,您应该利用这些关系为三水县多争取一些计划!”

    沈晓蓉不乐意听了,反驳道:“我爸爸最不爱走后门,怎么能为了多批计划去求人拉关系。”

    黄瀚不理会沈晓蓉这个长在红旗下衣食无忧的既得利益者,继续诱导沈建国,道:“每逢年底,大国企都要采购副食品为职工发福利。

    大领导们也得想方设法找关系弄农副产品呢。

    叔叔,您主动联系这些单位给他们猪肉计划,换他们的钢材、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等物资的计划其实是双赢。

    县里的公司多卖了商品当然多赚了利税,农民能够买得到自行车肯定会感谢党的好政策,少了许多心里不平衡。

    大国企组织了更多福利发给职工,当然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对单位的认同感。

    您牵头这样做了绝对是利国利民啊!”

    沈建华不是个迂腐的,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改革派。

    他原本没有意识到今年手里会多出太多农产品,没想着用这些东西交换计划,被黄瀚提醒后觉得这里面的好处太大了。

    现在依旧是计划经济,还在执行统购统销,没到农产品价格彻底放开的时候。

    理论上农民的农产品是必须卖给收购站的,私下卖出的大部分东西尤其是生猪都是不合法的。

    县里都有国家下达的收购任务,给的价钱也是计划内价格,卖出当然也是计划价,加价多少那是国家规定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灵活度。

    今年三水县是搞大包干的头一年,所有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都会呈现爆发式增长。

    肯定会出现收购的农副产品远超国家计划的特殊情况,多出来的东西怎么办卖高价只要是公家的单位,谁敢

    当然还是按照规定的计划内价格卖出!这里就有了利益。

    没有哪个单位不想要这些计划内价格的农副产品,卖给谁,谁沾光。

    国家当年发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许多大厂建在深山老林,那些职工真的很苦,猪肉这种物资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奢饰品。

    不是他们工资太低,而是在山沟沟里,根本买不着像样的东西。

    三线部属工厂需要的副食品都得配给、调运,这个时期的车皮计划太紧张了,把计划给足就谢天谢地,哪有可能多给

    ……

    ……

    ……

    ……

    书友们新年好,祝大家大吉大利、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千万别忘了投票支持啊!谢谢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解决就业
    黄瀚提出的建议就是把猪肉、香肠、腌肉等等物资卖给同样生产计划物资的大单位。

    用这些农副产品的计划换回工业产品,使得整个三水县收益。

    而在八一年还存在一个特殊情况,不少国营大企业也在搞改革,提出来诸如“增产增收”、“节假日加班一天算三天工资”等等口号提高产量。

    没有哪个大单位不留一手,领导们手里都有加班加点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这些东西也是不能卖高价的,同样存在着给谁、谁沾光的大好处。

    沈建华是名牌大学生,又是体制内的家庭出身,脑子又灵光,被稍微指点就能够想明白。

    他“哈哈”大笑起来,这一刻他真的很开心,因为以前真的有同学跟他联系过,为的就是搞些猪肉、花生、菜油等等农副产品。

    他想好了,一定要用好今年到手的农副产品,争取多换些自行车、缝纫机、钢材的计划,电视机的计划也得拿一些。

    沈建华知道,当下的三水县没几台电视机,还没什么人准备买电视机,但是在直辖市、省城,电视机票最紧俏。

    只要是手里有电视机票,就相当于有了所有的计划物资,因为拿着电视机票去换自行车、手表、钢材、水泥的计划,轻而易举。

    沈建华由衷道:“谢谢你的提醒啊!不是你说起,我们县还真有可能浪费了这一次收购的农副产品远超国家计划的大好机会呢!”

    黄瀚拍马屁道:“叔叔谦虚了,到时候你肯定会意识到互通有无以计划换计划的好处和公平性,一定义无反顾的为三水县人民谋福祉。”

    “哈哈,也是,手里掌控的农副产品多了的时候,自然会谋求更好的出路。

    即便如此也不可以忽略你今天的提醒,毕竟早一两个月联系,更加有利于执行。”

    沈晓蓉一直在集中注意力听黄瀚跟沈建华交谈,她虽然有些早熟,但是也不能完全听懂。

    沈建华见爱女一脸疑惑瞧着自己,笑道:“你瞧瞧黄瀚,他的知识面多广,你以后要多向他学习啊!”

    “嘻嘻,我才不学呢,他说话老气横秋的,总是让人有要抽他的冲动!”

    心情特好的沈建华感慨道:“唉!可惜呀,可惜!你太小了,如果大学毕业,我一定留你在身边做个秘书。”

    全国恐怕有一半高官都曾经做过秘书,秘书等同于被高官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最容易得到提拔。

    沈建华这样说了,当然是表达对黄瀚的喜爱。

    黄瀚还没想好以后的路怎么走呢,人家沈建华客气,黄瀚当然要顺杆爬。

    他道:“叔叔,您说话算话,我大学毕业了您恐怕已经是省里或者部里的高官,我真的来给您当秘书,你可不能不要啊!”

    这马屁拍得沈建国无比舒坦,他“哈哈”大笑后,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真的很愿意留你在身边出谋划策呢!”

    “如果我工作了真能跟着您,那是三生有幸,我一定会鞠躬尽瘁……”

    “哈哈,怎么不说了,还有呢!”

    “不吉利。”

    “呵!还有点小迷信”

    “这不是迷信,而是风俗,就如同过年时大家都说好听的一个道理。”

    “这个解释有道理,我接受了。”

    黄瀚察言观色见沈建华确实高兴,准备开口帮一把钱国栋,道:“叔叔,您家里怎么没有电饭煲呀”

    “电饭煲我家还真没有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

    “外面的一个同学叫钱爱国,他的爸爸是咱们镇上的副镇长,我们两家经常来往。

    我昨天听钱镇长谈起过电饭煲,认为他的想法是个金点子,如果能够成功,恐怕能够带给咱们县几百上千的就业机会呢!”

    这几年知青大规模返城,全国的就业压力都大,一个县能够多出几百上千的工作岗位足以吸引沈建华这个县委一把手。

    他果然感兴趣,道:“哦!你说说看。”

    “可惜您家里没有电饭煲,有可能不知道这东西的好处,要不明天我从店里拿一个来给您看看。”

    “我知道电饭煲,知道用这东西煮饭方便。”

    “那您家为什么不买一个呢!”

    “这东西暂时买不着,好像是广东那边才有厂子生产,而且产量不多。”

    “原来叔叔您知道啊!”

    “我知道什么了”

    “您知道电饭煲是个好东西,现在买不着,这就足够了呀!

    我要向您汇报的就是,钱镇长瞧准了生产电饭煲肯定能够给咱们县解决许多就业机会,创造许多利税,正在想方设法获得咱们镇的领导支持。”

    “有这样的事这个点子确实不错啊!你还知道什么情况”

    “我不知道钱镇长有没有得到支持,您如果认为这事情有利于三水县的经济建设,可以把钱镇长叫到您办公室问问啊!”

    “嗯!我今年在省里的领导家见过电饭煲,当时就准备买一个带回来,去新街口转了转居然没找着。

    问了问营业员,他们也只是听说过这东西。没想到那个钱镇长能够想到生产这个产品。”

    “电饭煲其实不复杂,我都能拆散了再组装起来。我家饭店里就用了四个,都是拜托人家千里迢迢从广东买回来的。

    这东西煮饭真的方便,以后肯定会进入千家万户。”

    沈建华很务实,道:“不调查没有发言权,要不先借你家一个电饭煲,我亲自用用看!”

    “好呀、好呀,我马上就让钱爱国去拿一个来。”

    “不急这一会儿,等吃了晚饭再去拿!”

    “电饭煲的好处就是煮饭时用不着人看着,我们等着看结果多烦人

    待会儿拿来电饭煲,放好了米和水,我们去吃晚饭,回来时,电饭煲里的饭应该就熟了。”

    沈建华同意了,道:“你这一说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好吧,你让那孩子去拿吧!”

    ……

    ……

    ……

    ……

    ……

    书友们新年好,祝大家大吉大利、升官发财、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千万别忘了投票支持啊!谢谢了!
1...7273747576...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