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抗战918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寒冬三月
亨利拿着一张电文说道:“大家知道吗。先遣军因为跟北极熊开战,他们急速回援,连剩余的日军也不剿灭了,大军运动中,他们的部队数量不好估量,估计二十万不止,可他们的卡车数量现在却超过了三千辆,而且已经两天了,昼夜不停的奔驰,人歇车不停,你们说,他们哪来的燃油?”
莱肯也点头道:“亨利大使说的没错,目前油料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先不说他们那些能够自己移动的火炮,那些都是坦克底盘,耗油量低不了,就说现在运送大军和沿途跟着他们的百姓所使用的卡车,这些卡车已经超过了三千辆,你们说,他们哪来的那些燃油?”
顿了说下,他继续说道“最关键的是他们的卡车拉着的油桶是从蒙古带过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油料并非获得于这边。”
莱肯?罗斯切尔德的话让所有人一惊,这个消息如果属实,那岂不是说先遣军在黑龙江或者蒙古有油料来源?他这一说,大家才陡然想起,先遣军崛起两年了,有日军守住山海关,他们就不可能有油料进入黑龙江,可他们的油料哪里来的呢?
在座的所有人面色瞬间凝重。他们都知道,有了石油就意味着很多物资都将拥有,最起码的卡车用油就不会出现匮乏。战场上,卡车的作用和坦克的作用大家还是知道的,尤其先遣军表现优异的自己行走火炮,那更是需要油料。
还有飞机,目前的飞机还是战争利器,有了油料,飞机在先遣军列装不会是难事。尤其是他们跟那个武器公司有合作,拥有飞机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前提,只要有燃油。
亨利沉吟了下说道:“哈尔滨虽然无法进出,但那里我相信各位都会有消息来源,哈尔滨那里的卡车,甚至公共汽车,还有他们弄出的农场,根据就老百姓嘴里只言片语得知,那些个农场开荒、播种、收割,都是机械,农业科技水平我们都达不到,这些,也都需要燃油,可在那里的人却无法探知先遣军的燃油从何而来。”
法国的一名官员赞同道:“是这样,据说他们那个开荒的机械很像坦克,拉着开荒用的大犁,一天几百亩地的开荒量,播种,一天几百亩的播,非常的快。他们的粮食储存找不到地点,但可以相信,他们现在并不缺少粮食,要不,也不会无限制的向那里输送人员。来充实人口。”
“诸位,今天将大家叫来,就是让你们知道,先遣军如果有了燃油来源,他们的崛起,中国也将会只有一个声音。以他们的不友好来看,以他们杀日本人的果决来看,我们的利益都将受到冲击,所以,希望各位想办法探知对方油料来源,我们必须掐断那里的燃油供给。”
亨利的话音落下。在做的这些官方人士纷纷议论,他们,都明白这个厉害关系,先遣军的战斗力已经可以得到证实,除了综合实力,比如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军舰,单单陆地上,他们的战斗力在座的都不敢说自己面对交战的话能赢。
奥匈帝国的官员说道:“如此说来,我想,我们是不是应该派出人进入黑龙江,去看看协助那里的人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呢?”
亨利等人对此提议深表赞同,如果那里的石油是外来,他们必须堵住这个源头。如果是自产,那他们不介意再来一次八国联军。他们绝对不能看到先遣军有做大的资源,即便现在先遣军的战斗力很强。但他们更相信,多国的联合,会让日本人更加高兴,全力以赴投入,先遣军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
至于从苏俄进入,那绝不可能,就在昨天,租界接到先遣军的通知,连上海都是同样,在同一时刻,在租界武装监视下,抓捕了租界内所有的苏俄人,并查抄了他们所有的资产,包括苏俄的银行。
他们也是从这一举动知道了先遣军已经跟苏俄撕破脸皮,不死不休了。而他们同样作为中间人,将那些不是士兵的平民转运回了苏俄,这些消息,都是从这些运走的人嘴里得知,也知道了苏俄在先遣军手里并没有讨到好处。
.亨利等人也正因为有昨天的举动,苏俄人虽然没反抗,但他们同在一个租界里,同为侵华的八国之一,他们感觉到了危机,但还不能现在参战,也不想参战。不参战,并不代表他们会允许先遣军真的做大,如果没有石油,那先遣军无法发展机械化部队,无法发展飞机,军舰等武力,也就不足为惧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商讨如何进入黑龙江,如何实施探听的间谍活动,目标锁定哪里。
他们在这里说的,当然不会真的实施,谁都会暗自下手,哪里可能在这里研究方案?不过是集思广益,为自己方行动提供参考罢了。
可他们都不知道,这些人里虽然没有叫德国人,可却有个跟德国关系不错,同时,跟先遣军现在关系也不错的国家,意大利。
意大利在天津的官员阿诺德也参与讨论,其热烈不下其他国家,任谁,也不知道他们制造的炮管和炮弹已经快到上海了,最多半月,就可以到董库手里,而且是一大批。
会议在一个小时后结束了,而刚刚赶到乌兰巴托的董库也接到了电文。
电文是阿诺德给菲尔德发去,菲尔德找到了上海负责联络的郭伟全手下,他讲这封电文直接给了那名狼烟成员,随之,就到了董库手里。
董库捏着电文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要有麻烦了。
如果英美等国知道黑龙江有油田,那将出现无可逆转的变化。石油,目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军队,一个国家崛起的根本,中国已经被划定为贫油国,此时一旦知道中国有石油,那岂不是成了香饽饽?英美等国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董库将电文递给刚才还亲热叙旧的一帮人,自己却并未吱声。
左伯阳看完递给了刘忠,刘忠看完递给了狗蛋,一圈下来,谁都没有吱声。
大家都知道,这会要是其他国家介入,那他们真的无力抵挡,毕竟但凭经济就无法支撑。而且其他国家也绝不像日本此时,此时的日本并不强。毕竟日本各种资源都需要购买和掠夺,自己没有,而他国,比如英美就不一样了。
董库沉吟了半响说道:“为今之计只能是尽量的守住油田的秘密,好在油田的负责全是飞虎队战士,包括炼油也是封闭厂区,要不这个秘密早就泄露了。”
左伯阳不了解黑龙江的情况,他没有说话。倒是刘忠知道所有的一切,他接过话头说道:“我们单纯的提防没用,电文里提到了农场,农场虽然都是部队的战士在搞,但也有口风露出。只是具体不详而已。我们必须找到一个让列强信服的是有来源,否则,他们真的有可能介入。”
孙涛也赞同的说道:“是啊,满大街的卡车等烧油的机械已经不是秘密,怎么也难以守住拥有燃油来源的事实,还是需要有一个石油来源。否则,这些早晚会被他们猜测到。”
石油来源……
董库沉吟了。
这周围哪来的石油来源?就算有,那也是中东地区,跟这里一点关系都没有。周围既然没有,总不能为了守住这个秘密,开辟出一条石油进口的路线吧。
狗蛋没有刘忠等人接触的知识多。他想法比较简单,他见众人都沉默不语,遂说道:“我们跟老毛子已经大战,不打出个结果是无法收手了,老毛子那么多坦克,他们应该有石油吧,我们抢来就是。不就有了来源?也堵住了其他国家的嘴?”
“抢来?”
其他人都看向狗蛋,觉得他这个沾染了邢远身上匪气的军团长有点想得简单了,枪,也不是三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
狗蛋看大家都望向他,没明白他们这是什么意思,眨巴了眨巴眼睛,说道:“难道老毛子没有石油?”
众人一阵无语,只有邢远深以为然。抢才是王道。
抢……
董库眯着眼睛陡然睁开,一抹精光闪烁。
狗蛋的话让他想起了一个地方,那就是高加索。苏俄的高加索,那里是靠近黑海,拥有油田,而且抵近中东,跟阿富汗邵胖开的油田很近。完全可以解决石油来源问题。
狗蛋说的没错,抢来就是了。既然开战,跟苏俄已经是不死不休,那单单收回元朝的疆域,收回西伯利亚已经不能平息自己的怒火,后面的事情先不管,把高加索占领也是进攻莫斯科的最好途径,那里,列宁格勒并不远,大胡子要是打不服,不介意攻进他们的腹地!一战,就让大胡子彻底的被打趴下。
董库的变化大家没有注意到,他脑海里形成思路后,走到了悬挂着的苏俄地图前查看了起来,在众人都看向他的一刻,指着黑海附近的区域说道:“这里就有油田。”又指着阿富汗区域,“这个位置是我们自己秘密开采的油田。”手指挪到后世科威特的位置,“这里也是,而且是两个,而且是世界储量目前最大的油田。”
“啊!?”
屋子里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可是知道邵胖是何许人,他们可是知道邵胖经营着董库很多的产业在国外,却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么牛叉的油田在手里。
左伯阳看着董库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指指点点,瞳孔一缩,骤然精光四射。他看向董库的眼神变了,他此时,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不成熟的方案。
刘忠笑道:“队长,你现在可是世界首富了,真正的油老板,不过,既然老毛子有油田,那我们不抢过来对不起江东父老,对不起海蓝泡死去的百姓,对不起抗击沙俄死去的先人,他老毛子能做初一,咱们就做十五,想要油,高价来买!”
“哈哈!就是,这生意绝对来钱!”
邢远大笑。
狗蛋也插言道:“从这里用装甲部队攻打,俩月之内完全可以打到那里,周围都是山林,有那个乌拉尔山脉遮挡,打下高加索不是难事。”
俩月……
董库眼睛眯了起来。要是决定进攻高加索,那战略就要重新调整,至少一开始的战略意图就不能让苏俄看出来。
左伯阳仔细的看了会地图说道:“队长,我看苏俄人口密集的区域就是西伯利亚那里多一些,和黑龙江流域,还有海参崴,这周围除了这些,大多都是无人区,要想吸引住俄军,还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战略意图,我们需要在降雪前,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西伯利亚,也就是贝加尔湖附近,将海参崴纳入进攻的目标,掐断黑龙江上方的铁路联通,等吃掉西伯利亚大军后,再回头去收拾海参崴。”
“而这期间,部队要隐秘行进,一举拿下高加索区域,利用乌拉尔山脉的遮挡,构筑防线,坚守到吃掉整个西伯利亚。”
董库看着地图,琢磨了下说道:“如此漫长的战线,我们的补给就是问题了,就算从苏俄偷袭入境的位置出去,直扑高加索,补给也会很困难,一旦降雪,除了坦克和装甲车,其他的运力连马爬犁都困难。”
“这好办。”
狗蛋接过话头说道:“我们的卡车数量这么多,除了运输,到了冬天基本无用,要是将卡车略微的改装,用链轨行进,或者用黑龙江那里的拖拉机拉着大爬犁,运输,在大雪中也不是问题。”
铁血抗战918 第563章车载地雷
狗蛋的说法让董库眼前一亮。这么多的卡车,改装一下,拉给养,拉弹药都不是问题,就连运兵都不在话下。
“好!那就全力改装卡车,挑重卡改装。我们就弄一只专门雪地作战的机甲部队。”
董库拍板定下了即将开始的作战方案。
见方案定下来了,孙涛问道:“队长,要想适应严寒,坦克手的衣服是不是都像飞行员一样,弄出电热服?”
董库点点头说道:“可以,坦克手运动量不大,又有车载发电机可以保证供电,这样,就可以让坦克手不至于冻坏手脚,影响战斗。”
刘海松皱了皱眉说道:“那步兵怎么办?装甲车的驾驶员可以用电热服,步兵,步兵车里的一个班的战士不能都用电热服吧,那东西不太方便。还有,卡车里的司机也是问题,都需要取暖,电热服还要接插头,上下车也不方便。”
“有办法。”
董库自信的说道:“保证卡车和步兵车里暖和的跟热炕头一样,也能让战士们战斗的时候不至于缩手缩脚。”
“有那么玄乎?什么办法啊队长!”
邢远可是知道卡车里,冬天冻人的感觉有多难受,急忙追问。
“哈哈!给车上都装上地雷,保证暖和!”
“地雷?”
所有人人一愣。车上装地雷就能暖和,这是什么说法。
董库笑了笑,没有解释,而是将任务分派了一下,等卡车拉人结束,就开始改装,令增加坦克链轨的生产。按着拖拉机的标准,生产小号的链轨,给卡车行走使用。
他在带着左伯阳和近卫,直接向哈尔滨返回。生产地雷,只有哈尔滨可以,改装车载暖风。也只能是哈尔滨。蒙古这里的肠子只是生产大件的,水箱等细微的配件,都在哈尔滨生产。
狗蛋在董库离开后,开始着手安排涌入蒙古的这些民众的生活,那些新兵,老兵,都参与到了搭建房屋的工作中,一片片的木头房快速隆起,接纳那些赶来的老百姓。
哈尔滨。大批的粮食涌入蒙古,为这些新到的老百姓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当然,并不免费,只是价格不关内低的不是一点半点。
边境,狗蛋将防御做到最牢靠,那些被炮轰击的残破不堪的阵地重新修复,那些援军跟来的百姓也参与干活,阵地上热火朝天。好不热闹。
并非所有人都留下了蒙古,倒是有不少人打听去黑龙江。他们要投靠亲友。
这些都有城市管理部门安排,登记联络后,确认有亲友在黑龙江,或者在蒙古某处的,纷纷安排马车,拉着他们赶奔亲友处。
境外。朱可夫派出了一组组的特务,潜伏进入蒙古,可惜,他们都是有去无回。得不到那支坦克大军消失的原因,让朱可夫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无奈,继续派人,并靠近先遣军的阵地进行抵近侦查。
枯叶下,一双双眼睛盯着一队队的苏俄侦察兵,一瞬不瞬,却没有一个人探出枪口。
这些人只要不进入防线内,在外部看到的,正是董库要传递给苏俄的信息。我就是防守,我也不进攻,等待大雪到来,坚守住阵地。
苏俄的侦查员哪里知道枯叶下那些眼睛?他们小心翼翼的靠近前沿,用望远镜查看着,看到阵地上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搞不懂,对方为何还能沉得住气?难道是不愿意跟苏俄开战,只是坚守?
朱可夫很快得知了前沿的情况,他没有下令开炮,不进攻,开炮也是浪费炮弹,他需要知道更多的信息,好决定进攻的策略。
只是,先遣军的防线并不容易进入,大山里,侦查员都时不常的失踪,显然,对方的眼线也遍布防线。
无法探知先遣军内部的信息,朱可夫很是头疼。对方内部要是有能够快速剿灭坦克部队和骑兵的力量,那他的进攻还真有麻烦。就算打开了前面的防御阵地,在蒙古内部,也难以有所作为。
按下朱可夫头疼不提,曲军刚在拿到了需要的卡车后,快速组织运力,将山海关的新兵一批批的运往张家口,在那里集结等待,等待给他安排的运输车辆。十几万人,相信一次一万多人的运力,他可以在四五天的时间里,就将所有这里的新老战士,包括沿途徒步行走的百姓和那些不合格的东北军老兵全部运抵张家口,随后,三四天内,就可以全部进入蒙古。
此时,随着大军源源不断的进入蒙古,卡车越来越富裕,运送的速度也加快了,一队百辆的卡车车队,往往拉着的都是百姓,曲军刚的部队相信用不了那么多天,即可抵达蒙古。
迁徙大军,现在仅剩下曲军刚这个大头了,其他部队大部分进入了蒙古境内,沿途,剩下的都是拖家带口的百姓,还有正在赶路的物资。
这里,迁徙已经算是告一段落,董库的补给线不进入北平,绕道而过,沿途也不会有什么麻烦,老蒋不截,相信土匪之类的是不会动这个念头。更别说,还有大军押送了。
这些,估计最多再有五天,大批量的迁徙就会结束。先遣军,也就算是全部进入了蒙古,留在华北的只有天津那里有一个旅,商丘一个团,徐州一个团,宿迁也有一个团,再就是高邮了。可以说,在整个华中除了扬州是一个旅,上海两个师以外,整个没有多少兵力了。
董库,没再管迁徙的事情,大军入境,后勤有管理部门,那些百姓的安置也不用他操心,他连夜赶到哈尔滨后,一头就扎进了水箱生产厂,跟厂长和那里的技术员研究了起来。
地雷很快就生产了出来,前后仅仅用了三个多小时。
当这个董库称之为地雷的家伙摆在试验台上的时候,所有技术员都很纳闷,这东西能干嘛用?还劳动董库亲自来哈尔滨监督生产。
试验台上一组发动机随着董库点头。接通了电源,随之马达声中,发动机启动了。
大家静静的看着用胶管链接到水箱上的那个地雷,不知道具体是会出现什么令人震惊的情况。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水箱的水慢慢的热乎了起来,敞开的水箱盖已经能够看到热气冒出。
此时。大家的眼睛都瞪大了。
地雷旁边放着的温度计,温度逐渐升高,已经达到了华氏一百四十度,且还在升高。
随着发动机满负荷的工作,水箱的温度在短短二十分钟里,就达到了华氏200度,而那个地雷的温度,也达到了194度的温度。
董库看到温度产不多了,这才将地雷上的电源开关打开。
嗡!
随着小电动机的转动。风扇呜呜的转了起来,紧接着一股暖风吹响了四外。
“咦?这就是个外挂的冷却系统?”
技术员看着水箱的温度现在逐渐下降,不由的明白了这个地雷的作用。
地雷,不过是一个用铜管,和铜散热片做出的散热器,在后世东北,这玩意就叫地雷,是给车辆驾驶楼里增加温度的。有了它,卡车在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里。车内都会暖和的不用戴手套,最关键的是董库设计的暖风系统,开开后,可以将前面水箱吹出来的热气吹到玻璃上,让玻璃不至于因为嘴里的哈气而结上霜花。
这个地雷,高三十来公分。粗三十来公分,一个圆柱模样,既不影响卡车的其他部件运转,也不耽误水箱的水循环,还可以给卡车。步兵车里增加温度,让战士们在步兵车里不至于用电热服,就可以保证温度。
董库知道这个结果不会有偏差,在看到运行正常后,直接下令道:“这个批量生产,先生产出两万个,为现有的卡车和步兵车安装。另外,再用铁管焊出小型的暖气,放在卡车司机的脚下,放在坦克驾驶员的脚下,这样,在大雪里,只要发动机不熄火,人员就不会受冻。”
所有技术员这人一刻才明白这些,原来是为了给卡车司机野外取暖用的,给步兵车里的战士取暖用的。
于是,按着第一个生产出来的图纸,安排机械,进入量产,相信两万个,用不几天。
估计这些地雷生产出来后,送到在那些已经投入训练的步兵车和装甲车,还有坦克那里的时候,这些在步兵车里射击,不得不带战术手套的战士们可就高兴了,这样,在撤离就不至于带着那个用棉花缝制的缺指头手套,直接光手就可以射击了。
董库在地雷进入量产后,他没有睡觉,带着左伯阳,前往去见见顺子和刘海、虎子还有柳败城。这些人都是先遣军的中流砥柱,他这个副官,应该都见一见,尤其是柳败城,他们应该有共同的语言。
顺子得知董库返回哈尔滨后,带着虎子从双城赶回。刘海也自工业园区返回哈尔滨,一起到柳败城的办公室,跟董库见面。
顺子简单的汇报了下日军已经退缩,没有进攻的意思了,刘海也把这里的防空和安防做了下汇报,柳败城也汇报了粮食产量,和储存的数量,还有城市发展的一些大事,随之,董库才一一引荐他们给左伯阳认识。
当左伯阳得知柳败城是江湖上多年前的时,脸上的表情很丰富。
他笑道:“柳先生是治国大才,也是军事大家,难得您居然能跟队长共事。”
柳败城眼光毒辣,从左伯阳走路和一些肢体习惯推测出,他应该不是普通人,遂笑道:“哈哈!左先生是方外之人,怎么也对治国统军感兴趣?”
左伯阳略感吃惊,抱拳笑着说道:“左某的确当过几天的道士,这点连队长都不知道,先生果然不愧,初次见面就看出了左某的根底,佩服!”
“哈哈!雕虫小技,说出来不值一提,修炼之人举手投足自有一番别样的气质,这跟武功还无关,纯粹是习惯反射而已,见笑了。”
柳败城抚着胡须笑着解释道。
“那也需要有眼力和阅历,单单这两样,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副官,你当过道士?”
董库之前隐隐有猜测,可却只是认为他是练武的高人而已,却没有完全把他跟道士放一起。
“恩,左某是当过一段时间的道士,可惜,却无法静心悟道,师傅最终让我离开了,嘱咐我不再修道,我也就进入了红尘,早就忘记了修道的根本,杀戮,喝酒吃肉,再难清心寡欲了。”
左伯阳一阵的唏嘘,对重入世俗,也似乎很无奈,也似乎很怀念修道的时光。
左伯阳的说法让董库更加不明白了,他有如此大的能力,怎么会被日本人抓住?锁了琵琶骨,囚禁两三年呢?虽然他说是被一种气体迷晕,随之被抓的,但董库总觉的他被抓的理由不够充分。一个会内功的人,就算有迷香什么的,也可以比起逃走,最起码,也不至于被当场逮住。
但董库还是没有问,他知道,左伯阳要是想说,自然会说,不说,问也白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