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淘金国度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简牍
叶枫这一突然开口,魏兹曼和古里安差点当场栽倒在地。
乌干达、肯尼亚?跑到非洲去建国?
以前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和英国的确有过这个计划,只是同意的人很少,古里安就是一个坚决的反对者。
英属乌干达计划其实就是将英属东非的一部分分出作为犹太人家园的计划,最早是由时任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的约瑟夫?张伯伦于1903年向西奥多?赫茨尔(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领导的锡安主义(就是复国主义)团体提出,规划将u高原(即现在的肯尼亚)上1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作犹太人家园。这个计划是针对当时俄国的反犹运动(唉,从中就可以看出其实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并不受欢迎,经常遭到排斥甚至镇压迫害)而提出的,很多人寄望这块地方能安置受迫害的犹太人。
这个计划在1903年瑞士巴塞尔召开的锡安主义大会上引发了ji辩。支持者认为这是犹太人回到圣地巴勒斯坦之前暂时的避难所,而反对者认为这会使犹太人更难回到圣地巴勒斯坦,投票前俄国代表也表态反对。最后这个案子以295比177通过。
第二年,锡安主义大会派了三位代表前往预定的新家园考查。虽然高原气候与欧洲气候相似,较适合欧洲的犹太人移入,但高原上充满了危险的野生动物,而且当地的马赛人可能不会接纳欧洲移民。锡安主义大会研究考察团提jiā的报告后,于1905年决定婉拒英国政fu提议。
当时部分人士认为拒绝这项提议是个错误,他们就另外成立了犹太领地主义组织,公开主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犹太家园,不必执着于圣地巴勒斯坦。甚至后来有一些犹太人就移居到了肯尼亚,但大多居住在都市中心。到后世二十一世纪他们还有一些后代留在肯尼亚。
到纳粹德国开始迫害镇压犹太人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又重提乌干达计划,不过这个时候诸锡安(就是犹太复国主义)主义团体已经在全力准备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并反对其他有关提议,以免影响他们争取英国政fu放宽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英国托管地的人数限制。
而这两次提议,古里安正是最坚决的反对者。
现在叶枫居然也提起乌干达计划,这等于是第三次了,虽然这次是由另一个国家提出来的。但在古里安看来,这更糟糕,因为英国人的乌干达计划主要体现在安置,这个意思就是暂时的避难所ing质,有机会他们还可能重提回圣地巴勒斯坦的意愿。
但叶枫所提的是在这里正式建国,一旦在这里正式建国,未来他们将永远也没有机会重回巴勒斯坦。毕竟阿拉斯加不可能支持他们建立两个犹太国,古里安也不想犹太人分裂成两个国家。
何况非洲是什么地吗?窝到那里,就等于远离文明社会,在那里建国,只怕根本无吸引更多的犹太人定居,没有足够的犹太人口,犹太国还能叫犹太国吗?
他想要的是真正的家园,而不是一个避难所式的落后国家。
“这不可能,犹太人复国就必须在圣地巴勒斯坦,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被我们接受。”古里安再次ji愤的站了起来。
魏兹曼的脸è也有些难看,如果是以前,他也许会考虑这个建议,但现在绝大部分犹太人都已经将圣地巴勒斯坦这个故土看成为复国的唯一选择,乌干达计划的确很难让人接受。在巴勒斯坦他们已经有好几十万犹太人口了,已经有了一定的复国基础,难道又要从头开始,去非洲跟黑人拼夺生存空间吗?
“这不是一个好建议,那里不是我们的故土,我们所有犹太人都难以接受在那里复国。”魏兹曼总算直接声援了古里安一次,古里安更显ji动,不住的说着在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的合理ing,必要ing……
“巴勒斯坦加起来也就最多数万平方公里土地,且气候环境也并不见得多么好,如果你们接受乌干达计划,可以多划给你们一些土地,肯尼亚北部地广人稀,我想划个十万平方公里给你们足以吸引大多数犹太人定居了。”叶枫微笑着打断了古里安的话,又提出了建议。
古里安还是大摇其头,魏兹曼却沉思了一会,这时叶枫又道:“还有一点,如果你们坚持在巴勒斯坦复国,我可以肯定,你们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不安稳,也许你们的人民每天都会面临一些死亡威胁,你们在中东将面临外jiā孤立,可能成为所有阿拉伯人的仇视对象。而在肯尼亚,呵呵,我想以你们的能力,对付那些黑人不需要费太多的劲吧?我想在那里你们很快就能站住脚,而以你们犹太人的经济实力和头脑,也许你们可以成为东非甚至整个非洲的领导者也难说。而在巴勒斯坦,我想你们自己也知道,你们也许可以成为中东最发达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但却一定无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你们永远都需要紧紧依靠住一个真正的大国支持才能保证生存。”
这时不只魏兹曼,即便古里安也免不了陷入了深思。
在巴勒斯坦复国,未来所要面临的困境他们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其实很多犹太人对于巴勒斯坦建国也都有些担心,有些信心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担心阿拉伯人的攻击。犹太人再聪明,再有经济实力,但毕竟人口有限,有可能扛住这么多阿拉伯人的攻击?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一直寻求着其他大国的支持,否则他们也许早就直接在巴勒斯坦建国了。也不会在眼看将无再得到英美强力支持的情况下,被迫寻求阿拉斯加这个德国盟友的支持。
就因为他们离不开大国的支持,现在如此,以后其实同样如此,除非他们可以把所有阿拉伯人全灭了,否则他们凭借巴勒斯坦不过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立足,不管经济上,科技,军事上如何超过阿拉伯人,他们都必须要依靠阿拉斯加这样的大国支持才有可能站住脚,这样不可避免的他们将永远也摆脱不了别人的yin影。
更糟糕的是,阿拉斯加不是美国,阿拉斯加与阿拉伯人相对关系还要更好一些,如果犹太建国后真的和阿拉伯人打得不可开jiā,阿拉斯加未必会偏帮犹太人。除非阿拉伯人跟阿拉斯加彻底翻脸,不过这种可能ing很小,至少叙利亚的阿拉伯人就不太可能。
现在叙利亚人说的是跟阿拉斯加人一样的语言,用的是跟阿拉斯加一样的文字,他们的经济完全跟阿拉斯加联系在一起。哪怕以后他们被允许独立,也可能在先天上更容易得到阿拉斯加人支持。
而叙利亚可就与巴勒斯坦相邻,境内本身就有不少巴斯斯坦阿拉伯人,未来与犹太人发生冲突的机会非常大。
那时阿拉斯加是支持叙利亚还是支持犹太人?
而且现在西奈半岛和外约旦也被阿拉斯加人占领,如何处置这些地方也难说。若他们继续执行殖民制度,把这些地方打造成另一个叙利亚,那犹太人与这些地方发生冲突时,怕是根本得不到阿拉斯加的任何支持。这些地方合起来就围住了巴勒斯坦,除非以后的犹太国老老实实的按着阿拉斯加的指挥bāng走,否则他们在巴勒斯坦将会非常难受。他们有信心对付阿拉伯人,难道有信心对阿拉斯加动手?
此时连古里安也是一敢阵苦涩,对在巴勒斯坦复国的未来也有了一些怀疑,信心不免也有了一些动摇。
而叶枫所说的在非洲立国的前景不得不说也是有一定吸此力的,虽然阿拉伯人现在总体上也还是很落后,但比起非洲黑人却是要好得多。在这里,凭借犹太人的实力和头脑,成为东非甚至整个非洲在经济甚至政治军事上的领导者是大有可能的。
而阿拉斯加在非洲虽然也有着强大的实力,但非洲部族众多,本身难以完全团结起来,未来就算犹太国与其他民族、国家发生冲突,阿拉斯加也是大有可能支持犹太国的。
何况阿拉斯加目前在非洲统治根基最稳的是在肯尼亚南部的坦噶尼喀,卢旺达、刚果、加蓬和西北非等地。而肯尼亚和乌干达都新占领的。
而且准备划给犹太国的是位于肯尼亚北部的大片土地,这一地区严格来说算是东北非了,在这一区域北为苏丹,埃塞俄比亚,东为索马里,除了埃塞俄比亚,苏丹和索马里以后可能都会是德意的地盘,总之阿拉斯加人的影响力会相对有限,犹太人在这里立国,也许就能成为阿拉斯加在东北非地区的一个跳板和楔子。犹太国将成为阿拉斯加在这一区域最为重视的合作伙伴。
是的,合作伙伴,在这里他们绝对有着更好的生存拓展空间,只要犹太国有土地,有人口,变得强大起来,成为东非甚至整个非洲的领导者,他们反而更容易在阿拉斯国面前取得更多的自主权。
何况一下子将土地面积加上十万平方公里,这可是十万,相比巴勒斯坦那很难再拓展的,可能只有一两万划给犹太人的地方要大得多,犹太就算以后无再拓展,也比在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间要宽松的多。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有信心不会陷入其他民族的围攻当中,这里部族众多,又大多穷困落后,分化拉拢是很容易的。
只是看上去虽然好处更多,但从感情上却没有那么容易接受,毕竟这样一来,他们可能就将永远无回到圣地巴斯斯坦了。永远也不能回到故土复国了。
古里安只是沉思片刻,便摇头拒绝,然后看向魏兹曼道:“如果要在肯尼亚复国,我绝对不会支持,我仍然将坚持在巴斯斯坦生活,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终有一日我们将在巴勒斯坦圣地实现复国理想。”
叶枫这时也不以为意,古里安的话里很明显,就算阿拉斯加不支持,他也会坚持在巴斯斯坦复国。
只是没有阿拉斯加支持,英美以后也无力支持他们,在巴斯斯坦复国还可能成吗?如果他们敢这么做,挑lun中东局势,叶枫不介意把他们再赶出巴勒斯坦,连巴勒斯坦这片土地都踏不进去。
叶枫看到魏兹曼还是沉思,又看了看古里安,然后站了起来,对着两人道:“如果你们坚持要在巴勒斯坦复国也可以,但只能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各占一半,当然包括圣城耶洛撒冷。具体分治范围由我们来划定。而且你们复国之后,绝不能再有任何其他行动,不得以任何理由进一步侵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我想光是你们两个人很难做出决定,你们不妨回去,与其他人仔细商量考虑一下,肯尼亚和巴勒斯坦,你们只能二选其一。但不管你们选择哪里,首先你们要做到一点,我不希望以后再看到犹太团体再向同盟国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和合作。否则不管是肯尼亚还是巴勒斯坦都不属于你们。”
叶枫说完就出去了,留下魏兹曼和古里安在那里大眼瞪小眼。h
1895淘金国度 第746章 特混舰队
第746章 特舰队
不管三路大军付出了多么大的伤亡,但将近一个月的攻势,德军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随着博格的b集团军群于9月26日攻克伯肯黑德和谢菲尔德,博格主力推进到利物浦,曼施坦因和屈希勒尔两大集团军合围曼彻斯特,北、中、南三路大军算是都相继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攻势。
北路下一阶段将发动对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的攻坚,而中路则将发动对伯明翰的攻坚,而南路则是最重要的伦敦攻坚,三场攻坚,针对的是英国目前三个最为重要的地区,不管哪一场攻坚都不会再像之前的战斗那样容易成功的,德军将要面临的压力和伤亡代价当然也会更高。
当然,现在压力最大的无疑是英国,经过此次战斗后,英国军队再遭严重打击,目前英军jing锐陆军已经起码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最多还余下了二十多万人,虽然全国动员,目前英军队总数仍有过百万之多,但除了那二十多万jing锐,剩下的几乎全部是刚刚征召的新兵。至于无法计算的武装民兵事实上许多人连武器都配不齐,最多只能搞搞ā扰战,在大规模正面作战中,他们是起不了大作用的。
而且这过百万正规大军目前不得不大部分放在了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伦敦三个地区四大城市当中,这是英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英国必须保住这些城市,否则失去了这四座城市,英国将无力再战,因为他们的大部分重要工厂都位于这些城市当中,失去了这些工厂,哪怕全国人民都应征入伍,英国也造不出多少枪支弹如果赤手空拳,人再多也不经两百万德军屠杀。
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三个地区四座主要城市是英国最后的希望,而对德国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在未来一个月内占领这三个地区,甚至只占领其中两座(当然其中至少要包括一座伦敦),德国就有可能彻底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失去了这些工业重镇,英国本土差不多也就等于彻底沦陷了。仅凭剩下的格拉斯哥、爱丁堡、朴茨茅斯、布里斯托尔、利兹等城市是不可能再支持英国阻挡德军的攻势的。即便他们在海战中赢得胜利也是一样。
因为这四座城市已经集中了英国绝大部分主力军队,如果英军在这里失败,也就代表着他们的军队几乎被完全摧毁,剩下的其他地方,德国完全可以摧枯拉朽式的予以占领。
当德军正式包围伦敦、利物浦、伯明翰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42年9月29日,即将进入10月。
而此时,距离大雅茅斯登陆,距离英德全面开战已经过了半年,从半年前开始大肆ou调海外舰队回本土集结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大半完成集结。
只剩最后两支,一支是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ou调的沿南美合恩角转入大西洋的舰队,一支是由新加坡、马来西亚ou调的然后会合了印度洋舰队组成的最庞大的一支海外舰队,这支舰队一如叶枫所料,也许是考虑到要保住更多秘密,也许是考虑到苏伊士和地中海的可能威胁,这支舰队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红海走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返回本土这条捷径,而是选择了长途绕行非洲好望角。
这支舰队在此时正好经过南大西洋,进入了北大西洋,最后出人意料的在中途攻击了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打的口号是葡萄牙是法西斯的帮凶。
但这已经不重要的,葡萄牙的实力不足以反抗,而德意等国现在也没空帮助葡萄牙了。所以葡萄牙也只能吃了一个哑巴亏。不过不管怎么说,葡萄牙在苏联战争中参加了德国人的阵营,加上葡萄牙的确实行了法西斯**统治,所以英国以此为理由侵占亚速尔群岛也是完全理由充足的。
亚速尔这座位居南北大西洋,加勒比和地中海十字架中心的小群岛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在此时英国人占领这座群岛有着巨大的好处,毕竟如果此岛控制在德国人或阿拉斯加人手上,英国和美国都将面临巨大威胁。
战争进行到这个关键阶段已经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了,不管葡萄牙人如何选择都是一样,一切唯实力而论。一切视乎战略需要。现在英国和美国需要亚速尔群岛,那么哪怕葡萄牙人突然选择加入英美阵营,这个岛也仍要由英国或美国人暂管,只有那样,他们才能放心。
当然侵占亚速尔很突然,不管是有预谋还是顺手而为也好,目前这里不是英国驻军的重点,所以掌控该岛之后,英国人仅仅在此留驻了一支不到三千人的部队和十几艘中小战舰,然后印度洋舰队和从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调回的南太平洋舰队在亚速尔正式会合,如此数百艘大小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离开亚速尔,继续向本土前进。
现在英国皇家海军就只要等这支庞大舰队前来会合了,所有人都知道,当这支舰队归巢,英德海军决战的关键时间就要到来。
“亚速尔?”许立功站在作战室内的那幅巨大地图面前盯着横亘在南北大西洋之间的亚速尔群岛,最后也忍不住叹了一声道:“占据了这里,就等于占据了大西洋的心脏,不光沟通南北,还能联系一东一西的加勒比和地中海,形成四方呼应之势。”
此时许立功所在的地方并非是阿拉斯加的某个舰队司令部内,而是在挪威海沿岸靠近北极的良港特罗姆瑟。
特罗姆瑟是挪威北部城市、海港。位于挪威海特罗姆瑟海峡中克瓦洛伊岛和附近一小岛上。这里目前只是一个人口不过数万的小城,是挪威最北的城市之一,号称北极之
不过虽然靠近北极,但因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这里的沿海却是冬季不封冻。所以一直是挪威北冰洋捕鱼和捕海豹业的中心,也是北极探险的停靠地之一。
当然现在的特罗姆瑟远不如后世那样出名和繁华,甚至于这里与内陆的jiā通也是直到1936年后朗姆比机场建成后才开通,至于公路是直到两年前才开始修通,在此之前,这里与挪威其他城市的联系完全要依靠渡轮。
即便现在jiā通已经改善,但毕竟时日还短,所以这里仍然是一个落后的相对闭塞的地方。即便他的机场和公路也是阿拉斯加修建的,因为早在对苏战争后期,挪威正式加入海约后,特罗姆瑟就被阿拉斯加选为了一个驻军地之一,是阿拉斯加在挪威除中部的博德港、南部的斯塔万格港外的第三个驻军基地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阿拉斯加才修通了特罗姆瑟至博德港然后连接上挪威内陆jiā通的公路,也正是因为这样,阿拉斯加才修建了朗姆比机场。不客气的说,现在的特罗姆瑟更像是一个阿拉斯加控制的城市,这里全城三万多人口,却有近万是阿拉斯加的军人。
当然特罗姆瑟周边大小岛屿纵横,港湾众多,就连生活在这里的人也不知道就在这几个月来,在特罗姆瑟周边事实上已经足足有了数万阿拉斯加军队,且几乎绝大多数都是海军,而在特罗姆瑟南面那个荒无人烟的克瓦尔海湾中修建了一个巨大的,远比现在的特罗姆瑟港要大得多的现代化港口,港口中此时停泊了足有六七十艘大大小小的战舰,其中赫然有四艘从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的多用途攻击斜角甲板航母。航母甲板上此时有几架从机库中运上来的飞机,如此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些飞机赫然跟闪电战机一样,是没有螺旋桨的飞机。
当然没有人能发现这里,虽然特罗姆瑟现在是阿拉斯加的驻军基地,但这个大港与真正的特罗姆瑟隔着一座狭长半岛,英美侦察的只会是北面的特罗姆瑟,根本不会想到在半岛南面那根本人烟罕至的地方会有这么一个巨大的港口。在这种地方,没有陆地jiā通,英美的侦察人员想进去到港口侦察是不可能的,至于进入港口的海湾口是一个不足十余公里的钳形口,阿拉斯加早在这里布置了许多秘密障碍,至于飞机,现在哪个国家的飞机可以进入这里?再说现在这个时候,不管是英国还是德国都不可能有闲心总盯着一个远在北极的小港。阿拉斯加表面上在这里只是驻有几舰中小型战舰和一个空军中队罢了。难道凭这点实力还能威胁到英德不成?
当然为了避免哪个飞机员发神经盯上这里,港口还是做了许多伪装的,即便连营房都没建多少,大部分士兵吃住就在军舰之上,包括第一特舰队司令部都是直接设在了叶卡捷琳堡号航母上。这样尽空缩小目标,飞机在高空是不可能发现这里有什么不对劲的,如果是低空……那是找死,跟阿拉斯加空军称霸天空一样,这个世界上自然也没有哪个国家的防空能力可跟阿拉斯加相比。
此时的许立功所在的这个作战室就是在叶卡捷琳堡的舰桥指挥室内,也是第一特舰队的指挥部核心所在。
听了许立功的话,站在许立功身边的邰叙文有些不以为意的道:“司令,虽然亚速尔是很重要,但距离英国本土还远着呢,英国人占不占领这里,其实都没有太多的意义。反而为此耽误了至少三天时间。三天,呵呵,对于英国本土来说,现在每一天都应该是度日如年,如果舰队早一日集结完成跟德国海军开战,英国的损失也就会少一分,甚至于有可能就这三天时间的差别,让德国人提前拿下了伦敦等地,彻底征服英国本土了呢?”
许立功上将,同样不是无名之辈,同样是现在海军的新晋优秀将领,如果说当初萧青云是阿英撞舰事件的执行者,那么当时担任护航舰队司令,自由号航母编队司令的许立功就是导演。
因此他同样是在那一次秘密得到了嘉奖,后来担任整个护航行动的司令,包括特利尔号航母编队,耶洛奈夫号战列舰都归他指挥,后来还率舰队参加了一些战斗,包括与德国海军合作摧毁苏联bo罗的海舰队,从海上支持圣彼得堡的战斗。还指挥舰队发动佩琴加海战,摧毁了苏联北方舰队,立下了赫赫战功。
许立功也是因此不断晋升,先是在40年第一次晋衔时晋升中将,整场对苏战争结束后,他又成为第二批晋衔时当时为数不多得以再度晋升上将军衔的人之一。不久接替退役的原北大西洋舰队司令卡尔.沃顿担任北大西洋舰队司令。这一次他又兼任第一特舰队司令,将要指挥一场决定的海战,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海战不像陆战,这种大规模决定战役海军能得到的机会太少了。阿拉斯加海军成立这么多年,真正的大规模海战次数也不多,许立功已经算是参加最多的人之一了。此前的佩琴加海战,bo罗的海战,都是由他直接指挥,也许正是因为他有了算是相对其他人更丰富的经验,才得以越过克里斯、何长工等海军老将成为第一特舰队司令。
至于邰叙文,跟许立功和萧青云一样,都属于新晋将领,也是唯一以中将衔就得以与许立功、萧青云、东太平洋舰队司令埃拉诺三名上将并称为海军四大新星的新晋将领。
他也是原特利尔号航母编队的司令特利尔号等老航母转让德国后,他们这些将领自然也不会失业,汉城号、叶卡捷琳堡后这些远比老舰母吨位要重,载员要多的新式航母足以把他们全面消化下去,邰叙文就是因此成为叶卡捷琳堡号航母编队司令的,同时叶卡捷琳堡号等四艘由原苏联订购的航母改造而成的斜角甲板航母在哈德逊湾时的训练也是由邰叙文担任总教官的。
当然现在他已经不再担任叶卡捷琳堡号航母编队的司令了,他已经被任命为北大西洋舰队参谋长,同时也兼任第一特舰队的参谋长。
猜你喜欢